湖 東北省地 方 标 東准
DB42/T2387-2025
黄鱼池塘圈养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 tank culture of Pe/teobagrus fu/vidracoin ponds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1范围... 前言. III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环境条件. 4.1圈养环境要求,4.2水源水质,5圈养系统构建6鱼种放养6.1放养前的准备6.2鱼种质量 6.3放养时间 26.4放养密度 2 26.5放养规格 6.6放养方法7饲养管理 7.1饲料投眼7.2投喂管理7.3日常管理.8病害防治9捕捞10档案管理..11标准实施和评价附录A(资料性)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表参考文献.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枝江市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伶俐、黄君、韩育章、温周瑞、何绪刚、赵伟、赵忠涛、李依、吴凡、易爱武、文玲梅、徐晶、张惠萍、候海瑛.
:或者牵头起草单位,联系电话:,邮箱:.对本文件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间,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邮箱: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邮箱::或者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联系电话:,邮箱:.
黄鱼池塘圈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额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son)]池塘圈养的环境条件、圈养系统构建、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捕捞、档案管理、标准实施和评价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水产养殖中黄额鱼的池塘圈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面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NY/T3000黄额鱼配合饲料 SC/T1137淡水养殖水质调节用微生物制剂质量与使用原则DB42/T1964池塘圈养设施规范
3术语和定义
DB42/T196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环境条件
4.1圈养环境要求
池塘圈养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a)池底平坦,不渗水,淤泥厚度小于20cb)面积667以上,圈养桶安装区池深3.0m~3.5m.池埂应有一定面积的硬化区,以便安装尾水分离塔、净化装置:c)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周边无工农业污染源,交通便利,电力容量充足,配套设施完善:d)在圈养区外移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覆盖面积不少于池塘总面积50%.
4.2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5圈养系统构建
按DB42/T1964的规定执行.
6鱼种放养
6.1放养前的准备
鱼种放养前15d,对全池进行带水清塘.将池水深度保持在40cm~50cm,每667m用生石灰100kg或漂白粉20kg化浆全池泼酒.放鱼种前5d进水,进水口用双层密网过滤,圈养桶内水深控制在2.8m左右.
6.2鱼种质量
鱼种应来自具备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苗种生产单位,并能提供检疫合格证明.体质健壮、体色光亮、体表无伤无病.
6.3放养时间
宜在每年4月~5月期间,水温18C以上放养.
6.4放养密度
黄额鱼种放养密度宜为400尾/m~550尾/m.
6.5放养规格
鱼种放养规格为40尾/kg~100尾/kg.放养规格小于60尾/kg时,需在圈养桶内架设防逃网.
6.6放养方法
放养时带水称取所需重量的鱼种,贴近水面放入圈养桶内.鱼种运输水温与圈养桶水温差≤3℃.
7饲养管理
7.1饲料投喂
选择黄额鱼专用浮性膨化配合饲料,粒径大小根据鱼体生长适时调整.黄额鱼配合饲料应符合NY/T3000的规定要求.配合饲料卫生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要求.
7.2投喂管理
采用“四定”投喂原则,每天投喂2次,分别在7:00、19:00投喂,晚上占全天投食量的60%以上.日投喂占鱼体重2.0%~4.0%,根据天气变化及吃食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
7.3日常管理
7.3.1水位控制
保持水位稳定,维持圈养桶水深2.8m左右.当蒸发或渗漏等引起池塘水位下降时,及时补充新水至正常水位.
7.3.2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