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关于印发《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相关委、办、局,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根据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经研究,现将《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落实.
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全面系统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根据《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结合本市能源电力领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薪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跨省合作,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基础上,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快用能方式转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全面统筹、先立后破.加强顶层设计,树立系统思维,统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安全保障.利用好市内与市外两种资源,充
分挖掘市内潜力,积极布局市外资源.按先控制、后减少的思路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近远结合、系统推进.综合考虑能源低碳转型目标与路径,先易后难,以示范创薪带动全面推广,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妥善处理不同能源品种间互补、协调、替代关系.推动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供给侧和需求侧同向发力,形成供需良性循环.
创薪引领、经济高效.发挥上海科创中心和能源装备优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薪能力,促进绿色低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持续推进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增强能源系统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构建公平开放竞争的能源市场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市场监管、绩效考核,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营造能源转型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能源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与超大型城市相适应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0%,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力争分别达到36%左右和8%.全社会用电量碳排放强度下降至4吨/万千瓦时左右.
到2030年,能源结构更加低碳,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
国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初步建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5%,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力争分别达到40%左右和12%.全社会用电量碳排放强度下降至3.8吨/万千瓦时左右.
二、主要任务
将碳达峰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贯穿于能源电力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前提下,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油气消费合理调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本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行动,推进落实6方面20项任务.
(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1.全面推广光伏应用.分领域摸排全市光伏可开发资源,制定工业、公共机构、交通、公共建筑、住宅、农业等领域光伏专项实施方案.积极推进道路隔音棚、光伏建筑一体化、住宅“平改坡”"坡改坡”等光伏试点,启动实施横沙东滩大规模农光互补项目.在立项审批、土地出让、施工图审查等环节按“能建尽建”原则落实新建项目光伏开发,新建工业厂房、交通设施、公共机构等建筑屋顶安装光伏面积比例不低于50%,新建公共建筑、住宅屋顶安装光伏面积不低于30%,新建全影形隔音棚光伏全覆盖.已建设施按以上标准对可利用面积实施改造,2025年前改造不低于50%,2030年前能改尽改.2025、2030年全市光伏装机力争达到407、700万千瓦.
2.加快陆海风电开发.制定新一轮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开发利用水平.推进长江口外北部、长江口外南部、杭州湾以及深远海海域等4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预留南、北海上风电场址至市区通道走廊.“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金山、奉贤、南汇海域项目,启动实施百方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十五五”重点建设横沙、崇明海域项目,建成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避开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区,科学建设陆上风电场.结合各区沿江沿海、工业、港口、旅游岸线区域资源,建设分散式风电.2025、2030年全市风电装机力争分别超过262、500万千瓦.
3.推进生物质发电和地热利用.结合本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进一步加大建筑垃圾残渣、农作物秸秆、园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能利用,推动“邻利型”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以生物质发电运营商为主体的综合能源服务.2025年全市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84万千瓦.完善全市浅层地热资源监测网点布局,加强浅层地热资源日常监测和动态评估.重点在五大新城、绿色生态城区、建筑可再生能源集中示范区开展浅层地热资源规模化利用示范区建设,探索中深层地热资源试点示范.“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浅层地热利用面积500万平米以上.
4.布局市外清洁电源基地.结合国家和周边省份通道和资源情况,大力争取新增外来清洁能源供应,进一步加大市外非化石能源的消纳规模.通过宾金直流、复奉直流等特高压输电通道消纳金沙江下游水风光电力,力争2025年新增消纳电量不少于5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