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1725-2017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Regulations on design content and depth for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interconnecting to distribution network
目次
前言... 11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 4设计依据和主要原则4.1设计依据4.2设计范围,4.3设计水平年5系统一次... 4.4主要设计原则5.1储能系统概述,5.2电力系统现状概况5.3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5.4电力平衡分析5.5接入系统方案.5.6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的其他要求 35.7附图6系统二次. 6.1继电保护,6.2安全自动装置6.3调度自动化..6.4电能量计量装置 6.5电能质量在线监测6.6附图7系统通信7.1现状概述7.2业务需求分析 7.3系统通信方案7.4通信设备配置7.5附图8设备清单及投资估算 9结论及建议,编制说明
前言
为规范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要求,促进储能与配电网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电院. 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丰、张正陵、王雅丽、孙充勃、宋毅、王旭阳、吴志力、杨卫红、杜振东、苗友忠、原凯、薛振宇、靳夏宁、白桦、王伟、冷正龙、齐晓光、王杨、杨雄、李娜、洪绍云、刘云、黄河、张林圭、熊宁、王颖、戚燕、吴笛、高亚栋、王开让、李强、吴桂联、凌云鹏、陈永刚、叶云、李映雪、马世乾、韦微.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电化学形式或电磁形式存储电能的储能系统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网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
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时可适当简化.通过储能变流器接入配电网的其他储能系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营区域内新建、改(扩)建的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的设计,以380V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DL/T5729-2016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Q/GDW1564一2014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配电网distribution network
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其中,110kV~35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20、6)kV电网为中压配电网,220V/380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DL/T5729-2016,定义2.0.1]
3. 2
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
以分为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电化学类储能系统、电磁类储能系统、机械类储能系统等. 通过物理介质或装置,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设备系统.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
3. 3
储能系统与配电网的连接处.
接入点pointofinterconnection
[Q/GDW1564-2014,定义3.3]
Q/GDW 117252017
4.1设计依据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依据应包括以下文件:
a)说明本工程任务的依据,包括经批准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指导性文件、项目取得的相关协议b)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文件、储能系统本体设计说明书等:c)与本工程有关的资料,包括区域电网规划、电网运行方式等:d)说明参考的标准规范.
4.2设计范围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设计范围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a)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围:b)说明本设计与外部项目的边界条件: c)对改(扩)建工程,说明原有工程情况与本期建设的衔接和配合.
4.3设计水平年
说明工程的设计水平年、过渡水平年和远景水平年.
4.4主要设计原则
说明本工程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以及委托方对设计重大原则间题的意见、设计内容的特别要求等.
5系统一次
5.1储能系统概述
介绍储能系统的基本情况,包括:
a)简述储能系统建设的目的与意义:b)项目业主、项目背景、项目性质、所在地理位置、环境条件、规划规模、分期建设情况及本期 建设规模、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建设及投产时间、安全措施(设施)配置等内容.对于扩建的储能系统,说明现有储能系统概况、扩建条件、扩建规模等:c)介绍储能系统的配置方案、技术参数、充放电特性以及运行方式等.
5.2电力系统现状概况
介绍储能系统所在区域电力系统现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b)电源现况,包括常规电源与新能源电源的并网情况、发电量、年利用小时数及出力特性等: a)负荷现况,包括供电负荷、供电量和负荷特性等:c)电网现况,包括电网接线方式、变电站规模、相关电压等级出线间隔预留及扩建条件、线路型号及长度、线路走廊条件、配网设备负载情况等.
5.3电力系统发展规划
5.3.1负荷预测
说明储能系统所在区域的负荷预测结果与增长趋势,并进行负荷特性分析,提出本次接入系统设计各水平年的负荷水平.
5.3.2电源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