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发育区域某变电站地基处理
李文英
(广州电力设计院,广东广州510610)
[摘要】以广州市岩溶区域某变电站址内溶(土)润地基处理为例,详细介绍了施工方案的选、不同荷载及沉降变))) 发现异营沉降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调】地基;岩溶;钻孔灌注桩;榕润:菌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3[文载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4)07-0080-03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Some Substation inKarst DevelopmentArea
Li Wenying
(Guangzhou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Gusngzhou Gusngdong 510610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some substation in karst development area in Guangzhou thispaper introduced construction scheme selec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in different loads and setlementrequirements solution method of karst cave in piles position construction control measures. Engineeringpractice shows that setlement is under control and good effect is obtained.
Key words;foundations; karst;bored piles; karst cave; construction
1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顶埋深最小19.0m,最大37.9m,一般23~30m,多广州市某变电站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大坦沙,该数较大溶洞都有软~可塑粉质黏土等充填物,为率区域溶(土)洞极其发育,是2010年8月广州市国充填或全充填,也有少部分溶洞内无充填物.岩洞顶板一般均有厚薄不一的中微风化岩层.
土房管局公布的广州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站址地层由第四系土层和②流塑~软塑状淤泥层、②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的饱和松散粉细砂层、②,流塑~软塑状淤泥质土层、②,软~可塑粉质黏土层、②,稍密~中密 ~密实中粗砂层和残积层;③残积层③,软~可塑粉质薪土层:③硬塑粉质黏土层;④基岩④全风化岩层、④,强风化岩层、④,中风化岩层、④微风化岩.
白垩系白鹅洞组层状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构成.自地基承载力低,稳定性差,压缩性大.中粗砂层虽 整个场地内软弱土层分布广泛,层位不稳定,上面下为:①松散欠压实的人工填土层:②冲积层然承载力较高,但层位极不稳定,厚薄不一,局部区域缺失.残积层承载力较低,层位不稳定,有土洞,但土洞发育一般.站址内78个钻孔中仅有10个孔分布有全风化岩,仅有22个孔分布有强风化岩,层 位不稳定,且较薄,大部分区域缺失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场内中(微)风化岩层广泛分布,其中中风化岩层层厚0.10-4.5m,以17,片石粒径为10-20cm.成孔过程中,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跟班作业,密切观察泥浆液面的变 化,当出现泥浆面骤然下降时,施工人员应马上将桩锤提起,同时向桩孔内补充泥浆,抛填黏土片石混合物,并组织现场随时准备抢险,直至泥浆面稳定.若发现还有少量漏浆,则及时补充泥浆,并增大孔内泥浆密度.若仍漏浆,则必须停止冲孔,在 泥浆中掺放水泥,待水泥浆凝固后再冲孔.在采用套内钢护筒处理时,须对内钢护简与溶润底部间空果提出了适用于极深理条件下的地应力综合分析醇先采用碎石砂回填,再通过注浆对目填体进行加固处理.注浆时,应注意将注浆管插人填充物的底确保渗透半径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采用间歇并循环应力综合分析方法,首创了深埋脆性岩石的无损取 部,然后边注浆边缓慢上提,提管速度不宜太快,以注浆方式使注人的浆液与原润内填充物、回填物等能充分胶结.浆液选用水泥浆;若仍漏浆严重,则改采用双液浆.注浆后,当内护简上、下两端空隙被砂、碎石及浆液充填固结,固结强度达到30MPa后,即可重新冲孔.桩孔均须结合钻孔资料、 物探资料、冲人岩层的速度及检验桩底的排渣情况等确定终孔.终孔时,要求施工、勘察和监理等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到场判断确定.当无法判断况与设计预估情况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进行复 终孔条件时,则采用岩芯抽芯取样确定.如现场情核,以确保终孔时能满足桩基承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葱 [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现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DBJI15-31-2003建筑地基基继设计规范[S].广东,2003. (4】中属建筑科学研究院.JC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授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5]黄晓南,地基处理手册(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社 2008.
“深埋高水头水工隧润围岩技术“攻克世界难题
近日,《深埋高水头水工隧涧围岩稳定控制关键技术)荣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成方法,首创了深埋脆性岩石的无损取样技术,解决了深埋条件下钻孔采样时岩样损伤这一世界难题.
该技术成果提出了适用于极深埋条件下的地样技术,解决了深理条件下钻孔采样时岩样损伤这一世界难题,揭示了脆-岩-塑转换特性对大理岩破裂特征的影响,研发了能够描述这种复杂峰后力学特征的本构模型,建立了脆性岩体破裂扩展时间效 应的力学描述方法,解决了深埋围岩破裂损伤演化特征的描述难题.通过水电站引水隧洞群建设的研究与实施,形成了深埋围岩复杂初始条件的全新研究方法、深理长大隧洞围岩稳定的全新分析方法和深埋高外水压力下水工隧洞安全的全新解决方 案,填补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中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深理高水头隧洞设计技术处于国际前沿位置,为我国其他深部地下工程领域的开发树立了信心.
3结语
(摘自“中国建筑新润网“2014-03-17)
该场地显然溶(土)洞发育,但由于在施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