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概述.pdf

pdf,学术文献
文档页数:4
文档大小:1.52M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学术文献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水利行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概述

刘辉方围材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100120;2.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0000)

【摘要】水利行业信息化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本文通过 对比水利行业各个时期信患化建设现状,梳理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历穆,分析总结了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给出相应的应对播施,井在“2N”的架构体系和”四预”业务建设模式下,对未来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超势进行总结判断,最终为对水利行业信息化未来建设思路提供参考.

【关键调】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与措施;2N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4774(2021)08-081-04

Overviewofwater conservancyindustryinformation status anddevelopment

LIU Hui' FANG Guocai

(1. China Renewable Energy Engineering Institute Beijing 10000 Chino;2. Zhongshui Huzihe Planning &: Design Research Co. Iad. Bengbu 230000 China)

Abstraet: The infomtion technolngy of water conservaney industry is an essential cont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wuterconservany pjets especially in the rapid deelp of infmation tehlogy cuently. The infmati techolgconstruction status of wrater conserancy industry in varous periods is par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aterconservaney infoem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 is sorted out. The key facto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truetion of water conserancy industry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he paper. The curet problems are summarized.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water conservaney industry infoematization issummarized and judged under the frameork system of °2 N” and “four-pre”* business constnction mode thereby finallypr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coestraction ideas of water conseraney industry info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water consevaney indlustry: infomation technolog : devlopmen history; status quo and meastures ; 2 N

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定义,结合水利行业的技术发展过程,将水利行业信息化发辰额化为”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四个阶段.目前,我国水利行业处展,将实现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科 于信息化阶段,随着“十四五”水利行业信息化的发

1前言

水利行业信息化是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将传统的工程水利新生出现代水利新业态.根据工业4.0对于工业技术的四个阶段(机械化、电气

2发展历程

3关键因素分析

4 水利建设与管理2021年第8期

水利行业信息化将进人智能化阶段.

我国水利行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于20世纪70年代围绕水位、流量等水情信息等方面开展建设,并对信息源进行处理.至9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发展,水利行业信息化开始向这两个方面转型,特别是在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后,国家开始布局建设国家防汛抗早指挥系统.进入20世纪,随着”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思路和”金水工程”的确立,水利行业信息化感知采集体系,网络设施逐步完善,数据资源管理逐步加强,业务应用系统逐步深人,安全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应用逐步扩展,行业管理逐步“十一五”末期,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基础设施保障体 强化,形成水利行业信息化全面的发展升级.至系、业务应用保障体系及系统运行环境保障体系等多方面的水利行业信息化应用综合体系.至”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期间,已逐步形成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水利模型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水利网信水平逐步提高,水利行业信息化进人快速发展、快速变革阶段.“十四五”初期,我国水利行业信息化仍然处于“强基础、补短板、上水平"阶段.进人2021年,水利行业信息化已向数字化转变,注重”四预”研究,加强以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为基础,多业务相协调的“2N"发展体系.

未来,水利行业信息化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以技体系建设、应用支撑体系建设及“2N"的智能业务应 术发展为引领,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数据资源管理用体系建设,形成区域和流域协同推进、中央统筹推进的新局面.进而将促进水利网信提档升级,水利数字化水平和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水利信总化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水利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是多维驱动体现、多位发

3.1政策因素

3.2投资因素

学的决策和更智能的管理.预计未来儿年,我国水利展的结果,纵观整个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各阶段行业信息化将逐步进人数字化阶段,到2035年,我国都与政策支持、投资融资、企业进步、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同时,政府的政策制定、投资及技术发展也已成为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驱动为基础,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伴随大的政策的调整.总结2010-2020年我国水利行业信息化的主要政策,每次政策的发布都伴随着重点业务和重点领域 的发展,能力、管理、服务全面提升.

2011年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发布,促使我国基本建成防洪抗早减灾体系,目前已建成国家防汛抗早指挥系统一期和二期,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早能力显著增强.2012年发布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以水土保持为重点,形成各级数据采集、传输、共享交换及发布的数据贯通体系,提高了水土保持的信息化应用水平.2014年水利部制定了《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升水利信息化的保障能力.2015年根据《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深化技术与业务融合,积极探索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信息互联过《2019年水利网信工作要点》《智慧水利总体方案》 互通,最大程度发挥水利信息化资源效率.2019年通《水利业务需求分析报告》发布,实现了水利行业信息化在信息资源、业务应用、新兴技术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突破,推进了国家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2020年,水利部办公厅印发的《2020年水利网信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大数据、人工智能、5G、BIM、电子签章、区块链等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方面进行试点.

根据水利部发布的《全国水利发辰统计公报》有关数据,见表1,水利行业信息化投资及水利信息化占比都稳步提高,其中水利行业信息化投资方面,预计2025年较2016年投资额增长一倍有余,水利行业信息

化占比也由1.6%增加到3.6%,水利行业信息化投资地位逐步提高,进一步说明信息化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逐步被重视、认可.近期至2022年,我国将推进150余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内容涉及防洪、水资源管理、滥溉节水和供水、水环境水生态及智慧水利平台5类,预计总投资也将达到1.29万亿元.

以及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将继续强化水利信息化水平,建设数字化平台,规划智能化应用.预计“十四五”期间,包括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水工程建设运行、智慧水利、防汛抗旱、河湖管理、水土保持、化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预计到”十四 行政执法、水环境水生态等在内的全国水利行业信息五"末,水利行业信息化投资将占水利工程总投资的5%.

随着5G网络普及,BIM、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结合"2N"智慧水利的结构体系逐渐完善,

表12016-2025年水利投资及水利行业信息化投资

2016年 2017年 810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年 份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水利投资 6099. 60 7132 40 6602. 60 6711. 70 7695. 00 8310.60 9058 55 9511. 48 9987. 06 10686. 15水利行业信息化投资 1.60 97.59 135.52 132. 05 2 00 154.37 2. 30 200. 07 2.60 224. 39 262. 70 294 86 334. 57 384. 70水利行业信息化占比/% 1.90 2.70 2.90 3.10 3. 35 3.60

极探索构建水利数字李生应用场景,推动构建“2N”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提升仿真、分析、预警、调度、决策和管理支撑能力.因此,水利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必将推动水利智能业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和智能调度能力,推进我国水利行业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水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与强力驱动.

3.3技术因素

技术发展是推动水利行业信息化前进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各类业务的不断融合,行业内大型企业的资金投人,水利行业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从大数据、人工智能、5G、BIM、电子签章、区块链等技术的提出,到这些技术的融合、数字李生、智慧使能体系建设,突出了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同时,技术也推动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实力的提升.

4问题现状和应对措施

水利行业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水利行业信息 化技术的运用,水利场景数字化、模拟精准化、决策智慧化等能力的建设得到推进,具体涉及感知、传输、应用支撑和业务应用等内容.在监测感知方面,通过利用传感、定位、视频、遥感等技术,优化完善水利监测站网布局,强化在线监测、自动监测以及应急监测能力;在信息传输方面,通过提升通信和网络新技术应用水平,强化水利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在应用支撑方面,通过集成耦合水文、水力学、水资源、水工程、工程调度等专业模型及可视化模型,推进数字李生流域模拟仿真能力建设,并提升联机计算和数据实时处理分析能力;在业务应用方面,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积

4.1问题现状

我国水利行业信息化发展近年来突飞猛进,特别是”十三五"以后,已经在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交换共享、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在新政策、新需求、新技术的背景下,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必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区域发展不平衡、标准建设不统一及新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应用,这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4.2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水利行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实现水利行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梯队管理.针对目前

5未来发展趋势

4结论与建议

水利建设与管理2021年第8期

水利行业信息化人才缺失问题,特别是基层单位,可从高校中选拔,以梯队形式培养,以快速融入、以旧带新的模式,使相关人员快速成长.

b.国家统一布局,以工程带动区域.国家重视跨区域、跨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形成以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带动区域信息化建设,使多区域信息化水平同步 提高.

c.标准规范顶层规划,局部完善.针对目前信息化系统普遍存在的标准规范建设问题,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制定统一标准,个别信息化系统根据实际建设需要局部完善,实现从上至下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统一.

d.技术深度挖据,业务充分融合.深度挖据目前主流信息化技术与水利行业的关系,将新兴技术充分应用到水利业务中,不断提高水利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

目前水利行业信息化处于信息接收、处理、辰示、分析,水利模型初步应用阶段.预计到2025年,水利行业信息化将以"2N"整体架构体系,在注重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的同时,关注河潮管理、水工程、水土保持、节水保护、智慧灌溉等业务,并与数字模型、水利模型、智慧使能深度融合,建立“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水利行业数字化平台,提升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支撑组件及业务系统的应用水平.预计到2035年,将在

(上接第80页)“防洪圈”,确保洪水来时有出路、灌溉用水有水源,实现”涝能排、早能灌”,整体提升区域防洪抗涝能力和标准.

防汛抗洪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简单依赖加长加高加固河道堤防、水库大坝等工程措施,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防汛救灾工作的根本遵循,来取综

6结语

参考文献

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达到水利行业智能化应用目标,形成区域加流域综合管理、流域与流域协同管理新理念,并在区域和流域间,形成业务多维融合,流域与流域间,形成联合调度、联合运行多位一体的新模式.

水利行业信息化整体是伴随着信息化技术进步不断发展的,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实现方式.其整体发展在感知、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管理、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等模块提升的基础上,逐步进步.目前,水利行业信息化处在信息感知、数据汇集、共享、交换、资源利用及信息展示和分析阶段,预计到2025年,将在信息化阶段的基础上,结合数字模型、水利模型、 智慧使能的应用,逐步向数字化转变.

[1]尹晋磊.基于GIS的水资源信息系统构建--以广元市元坝区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杨索悦数据库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一-以北江水利信息数据库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 39(18):11139-11141 11194.[3]梁立峰,吴伟浩,梁生维,等.福建省水资源管理系统计算 机网络组网方法[J].水利科技,2016(4):39-44.[4]李索花.浅析如何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档案的收集工作[J]管理科学,2010(9);63-64.[5]王战友,李观文.广东省“互联网现代水利”总体框架与关键内容[J].水利信息化,2018(1):53-58.

合措施,人防、技防、物防”软硬兼施”,打出组合拳,因地制宜拦、蓄、排、导等综合施策.注重平时工作,做到防患未然.如果前期工作做扎实了,洪水来临时就能够做到从容应对,后续的落实防汛值班制度、强化信息灾群众转移安置等一系列防汛“后半篇文章”的各项 会商共享、科学调度水利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受工作就能够大大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