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李生水利基础信息编码河流堤防代码》
编制说明
标准编写组2023年10月
《数字李生水利基础信息编码河流堤防代码》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数据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成为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成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数字中国做出了全面部署,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构建以数字李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我国首个数字李生流域建设重大项目一一长江流域全覆盖水监控系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水利部公布了47项数字李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应用案例.
数字李生流域与数字李生水网、数字李生水利工程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有侧重,共同构成数字李生水利系统核心,是推动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施路径之一.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永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水利部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要求,编制了《“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计》、《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
当前,水利部已编制完成《数字李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试行)》《,》)基本技术要求(试行)》《数字李生水网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为数字李生流域、数字李生水网、数字李生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南.
河流堤防等水利工程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确连续空间位置和范围、单独具有同一属性或完整功能的水利对象,是数字李生水利建设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编码作为一种表明事物或概念(河流、湖泊、堤防等编码对象)特征的代码记号,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技术规则.建立河流堤防统一标识编码是有效记录、区分、管理堤防的根本手段,也是解决部门间数据共享、数据流通、业务协同的关键,更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呼应数字李生水利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加直观、便捷的方式提供位置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数字时代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引领性要求,确保水利工程信息高效存储、交换、共享,就需要发布一批水利工程编码标准,确保工程编码唯一性,便于后续项目间信息衔接、数据衔接.我国目前尚未制定河流堤防编码等水利工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因此,开展河流堤防编码研究,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对于促进堤防及相关数据的统一管理、增强信息关联共享、畅通数据资源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制定前,国家、流域、省、市等水利部门主要依据已有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技术文件《堤防代码工程标准》来开展相关的工作.但该技术文件是为了满足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需要制定的,缺乏行业指导的效力.此外,个别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标准,比如浙江省2005年发布了地方标准《浙江省堤防名称代码(DB33T583-2005)》,深圳市发布了《水务工程名称代码(深质监(2006))》,对辖区内各项工程包括堤防工程进行了编码.近年,水利行业标准《水利工程代码编制规范》的发布,为编制本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水利工程编码领域进行了多次实践与应用,如修订了行业标准《水利工程代码编制规范》、《中国河流代码》等,同时结合国家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初步完成了《堤防代码工程标准》、《海堤代码工程标准》等工程技术文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上述工作为本标准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编制依据
1、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要求进行编写.
2、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在编制过程中着重考虑了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工作原则
标准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1)标准应结合行业特点,积极采用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标准应能够体现出数字李生水利建设工作中河流堤防编码的关键技术要素.3)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4)标准应与相关标准法规协调一致.5)标准应能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技术进步.
四、项目背景及工作情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及相关专家技术审核,批准《数字李生水利基础信息编码河流堤防代码》团体标准制定计划,计划编号为:CI20230406.本指南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提出,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根据计划要求,本指南预计发布时间2024年10月份.
(二)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是从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的公益性研究机构.多年来,主持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了国内几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还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和技术服务等科研工作,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突破性科研成果.水科院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内设标准化中心并对院属单位参与标准化工作给与业务指导.近年中国水科院主编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有494项.
(三)标准研制过程及相关工作计划
1.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立项前,标准编制小组查阅、研读相关国内外文献,广泛搜集数字李生水利建设文件、堤防普查资料、信息编码技术规范等材料.同时,多次对行业部门、研究机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交流,广泛征求标准制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标准起草过程
团体标准立项通知公示后,标准编制小组首先组织了标准制定工作会议,各编写人员根据工作计划分工和编写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在标准起草期间,编制组组织了数次内部研讨会和专家咨询会,经过多次修改,于2023年10月完成了编制说明.目前正在开展河流堤防编码的编制工作.
五、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一是建立系统、科学、完备的河流堤防编码体系,为不同部门间堤防地理信息交换共享提供技术支撑,为水利工程管理部门提供完备堤防工程数据基础,为全国范围数字李生系统无缝衔接提供数据接口.
二是提出简洁合理的河流堤防编码原则、编码方式和代码表,有效支撑数字李生水利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数字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