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
T/CHESXXX-20XX
(征求意见稿)
中国水利学会发布
目
3.1湖库水质管理系统, 3.2水质预报 23.3水质预警 23.4水质预演. 23.5水质预案, 2
4总则. 2
4.1系统体系架构,4.2其他规定 2
5监测感知体系 3
5.1.1水位监测 35.1.2流量监测. 3
5.2水质监测..
5.2.1一般规定..5.2.3水质应急监测 5.2.2水质日常监测 4 3
6系统平台. 4
6.1数据底板.
6.1.2地理空间数据 6.1.1基础数据..6.1.3监测数据... 4 46.1.4业务管理数据 56.1.5外部共享数据 5
6.2模型库.. 5
6.2.1一般规定. 56.2.2水环境评价模型 56.2.3水环境机理模型 56.2.4数据驱动模型 6.2.5智能识别模型 66.2.6可视化模型 6 7
6.3知识库 7
6.3.1预警规则库 76.3.2历史场景库 6.3.3预案管理库
7业务功能设计.
7.1监测分析. 87.3预警. 7.2预报. ..8 87.4预演 87.5预案 9
7.5.1应急监测管理7.5.2应急处置管理附录A(规范性)湖库水环境专业模型 10
编制背景
湖泊和水库是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供水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全国1093个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湖库型水源地数量占比最高,达40.6%.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和治理工作,始终坚持把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然面,我国大部分湖库水源地监管能力不足,安全预警技术体系还不完善,导致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频发.
的新兴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在全国智慧水利、数字李生流域建设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 近年来,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李生等为代表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强化水质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提升湖库水环境保护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现更有效的安全监管、更高效的水质保护,成为湖库水源地水质保护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方向.
十,》《十,》《 自2021年起,水利部组织编制了《关于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智慧水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部署智慧水利建设,并将数字李生流域建设作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实现“四预”的核心和关键.2022年,围绕当前最迫切的数字李生流域、数字李生水利工程、水利业务“四预”等重点工作,水利部信息中心组织编制了《数字李生流域建设技术要求(试行)》《数字李生流域共建共享管理办法(试行)》等技术文件,为全面开展水利数字李生试点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然面,水利部印发的数字李生系列文件重点针对防洪、水资源调配等业务,在水质管理“四预”体系的规范化要求方面还较为薄弱,缺乏结合业务功能的整体框架设计,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指导性不强.
议上提出“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必须从制修订水利技术标准做起”,深刻认识水利技术标准对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性、引领性、推动性、基础性作用,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水利勘测、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统筹物理工程与数字李生,具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基本原则,加快建设有利于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
在此背景下,为切实做好数字李生湖库水质管理系统顶层设计,明确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建设指标,参照水利部印发的数字李生流域建设技术大纲、技术导则、共建共享管理办字李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编制本标准.本标准旨在作为数字李生技术在湖库水质管理领域的应用指南,为水利行业的数字李生标准化建设提供支持和补充.
本标准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组织编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公司、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参加编制.本标准为试行版,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
前言
根据中国水利学会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共分为7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监测感知体系、系统平台、业务功能设计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水利学会归口.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水利学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16号,邮编100053),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文件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本文件参编单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莉、马水山、曹慧群、张金锋、唐文坚、曹俊启、靖争、郑学东、李晓萌、赵科锋、罗平安、唐见、翟文亮、金海洋、黄华伟、李勇涛、徐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