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西南公司
超高层项目双优化典型案例分析
目录/CONTENTS
内支撑设计优化
钢结构深化设计技术
混凝土设计优化
二次结构设计优化
总平面布置方案优化
大型机械安拆关键技术施工方案
模板体系关键技术方案
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方案
一、内支撑设计优化
案例背景:
内支撑与结构碰撞处理措施优化
为解决碰撞点对主体结构施工的制约,通过设计计算及比选,选用型钢对内支撑格构柱进行节点托换,具有安全可靠、经济性良好、操作性强的特点,解决了主体结构施工的阻碍工况,确保了基坑安全可控.
二、 钢结构深化设计技术
优化过程:
沟通结果:
内支撑与结构碰撞处理措施优化
聘请同济大学赖老师作为深基坑支护专业咨询顾问,针对碰撞节点指定处理加固方案,联合各参建单位进行审批.
同意按照内支撑与结构碰撞处理措施优化实施节约110.07万元.
二、钢结构深化设计技术
内支撑与结构碰撞处理措施优化
效益测算:
通过本工法应用,易于保证施工安全,节省工期,降低施工成本,采用型钢托换体系相较于结构梁范围甩项施工节约60天工期,成本节约110.07万元,具体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序号 经济效益 金额若按照甩项方案施工,则在后续插入施工时,需要额外增加224.2万元.1 (1)二次措施施工:重新搭设操作架以及人工费用投入,1.25万*76=95万 224.2万(2)支撑拆除空间狭小,拆撑点效率降低2倍,单点拆除费用增加0.85*2*76=129.2万元.本工法工艺费用:(1)根据BIM碰撞检测,格构柱与主梁碰撞节点共有76个.单个托换所需钢材2.47t,材料单价为5230元/吨,6人每天完成一个节点托换,焊工人工费350元/天.则施工成114.13万本为:76*(2.47*5230350*6)=114.13万元.(2)托换作业完成后,托换构件可随原格构柱一同切割,拆除后可在本工程场内周转回收再利用.3 通过本工法与甩项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成本节约110.07万元 110.0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