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造价管理2025年第3期.pdf

附件大小:20.91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信息价
上传会员: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湖北工程造价优理

HUBEIENGINEERINGCOSTMANAGEMENT

内部资料性准印证:(鄂)4200-/连

湖北工程造价优理

编印单位:湖北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

编委会

主 任朱杰峰副主任 王波陈波魏战

委 员李红彭博曹俊达梅耀辉

编 辑褚金平邵 编 周翔 磊

编辑出版 《湖北工程造价管理》编辑部

地 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12号省住建厅还建楼8楼

邮 编 430071电 话 02787250169网 印 刷武汉市天星美润设计印务 址 zjt..cn有限公司

法规文件

标准定额

信息价格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 垃圾治理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5)57号)6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信访工作管理办法》 的通知(建办规(2025)1号)

10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地方标准复审清理结果的公示

172025年6月武汉市装配式建筑工程材料综合信息价18湖北省各市、州2025年6月份工程材料市场信息价18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黄石市、十堰市、荆州市、荆门市40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州、神农架林区622025年6月武汉市新型建筑材料市场指导价格632025年第一季度武汉市施工机械租赁市场指导价格642025年6月武汉市商品混凝土市场指导价格642025年6月武汉市预拌(干混)砂浆市场指导价格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 的意见》的通知

国办函[2025]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圾治理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

2025年6月6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 住房城乡建设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无害化,为全面推进关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7年,健全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体系,完善建筑垃圾管理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偷排乱倒问题得到有效遇制,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平均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城市建筑垃圾有效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治理相结合、存量治理与增量控制相结合、有效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健全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产生.工程建设单位应将建筑垃圾减量、运输、利用、

二、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

(一)压实减量责任.落实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主体责任,采用新型建造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创新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推广绿色施工和全装修交付,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

处置所需费用列人工程造价.(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铁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实行分类处理.各地要依照《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将建筑垃圾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因地制宜明确处理方式.严禁将建筑垃圾直接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原则上,工程渣土和干化处理后的工程泥浆可用于土方平衡、场地平整、道路建设、环境治理或烧结制品等;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应优先用于生产再生骨料、再生建材、道路材料等;无法利用的,应进行无害化处置,保障处置安全,防止污染环境.(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铁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督促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划定建筑垃圾分类贮存场所,分类收集建筑垃圾,选择符合条件的规定对建筑垃圾进行利用、处置.各地要因地制宜 运输单位及时清运,规范运输车辆进出管理,并按推进建筑拆除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体化.(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铁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规范装修垃圾管理.各地要明确装修垃圾投放、收运管理要求,落实属地政府、物业服务单位责任,引导合理设置装修垃圾投放点,采取必提前预约、袋装投放、箱体收集等方式收运装修垃 要的污染防治措施,保持周边环境整洁.鼓励采取圾.(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三、强化建筑垃圾运输监管

(五)明确技术要求.各地要制定完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船舶相关技术要求,明确外观规格、

标志标识、密闭装置、北斗卫星定位、安全配置、装卸记录、数据传输等要求,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船舶运输建筑垃圾.(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规范运输管理.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评估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产生量、运输需求,引导运输单位合理配置运力.强化运输行为监管,严格水路运输码头、船舶监管,督促运输单位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和车辆、船舶运行状况检查,按照规定时间、路线将建筑垃圾运送至指定地点,严防沿途遗撒、乱倒乱卸、交通违法等行为发生.(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建立退出机制.各地要依法依规明确“黑名单”等从业禁止规定,制定有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明确奖惩制度和退出规则.对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运输单位,依法依规吊销其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规范建筑垃圾处置

(八)加强规划选址.各地在编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时,要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产生量、源头分布及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用地需求,科学规划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模、选址布局、建设时序等,根据需要落实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确定建筑垃圾利用、处置固定去处. 各地要充分考虑运输成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长期的建筑垃圾填理场,并 在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三条控制线研究就近配套建设资源化利用设施,及时处理建筑垃圾.(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进设施建设.各地要把规划内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设施作为城市兜底性市政基础设施,纳人本地区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加快办理项目前期手续,按期完成设施建设任务.既有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时,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临时利用、贮存设施设置方案,明确设置数量、利用贮存能力和使用期限,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支持设置建筑垃圾临时贮存设施,用于临时贮存工程渣土和干化处理后的工程泥浆.具备利用、处置能力后,应及时拆除临时利用、贮存设施,清理占用的场地.(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规范设施运行.各地要明确对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设施的监管要求,实行动态监管.建筑垃圾利用、处置单位要按照有关标准加强运行管理,做好场区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开展存量治理.各地要全面排查评估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自然灾害风险区的临 存量建筑垃圾情况,对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时贮存设施,应限期将建筑垃圾有序转移至资源化 利用、处置设施.对存在环境隐患或造成环境污染的临时贮存设施,应进行污染防控和治理;无法原位防控和治理的,应将建筑垃圾有序转移;暂时无法转移的,应采取常态化监测和管控措施,确保安 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十二)支持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鼓励经营

产业的带动能力,发挥引领作用.鼓励推行建筑垃圾收运、利用一体化运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推广产品应用.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认证,健全产品应用标准规范,鼓励将产品价格纳入建设工程材料造价信息清单.鼓励使用财政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国有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各地要结合实际,畅通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建筑材料、路基材料等应用渠道,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应用范围、使用部位等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完善付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原则,建筑垃圾产生方应支付合理的建筑垃圾运输、利用、处置费用.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要主动向社会公布各类建筑垃圾运输、利用、处置等价格信息.(任房城乡建设部负责)

六、实施全过程监管

(十五)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省级统筹、城市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完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部门间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细化目标任务,推动工作落实.根据城市规模和建筑垃圾管理需要,建立城市建筑垃圾巡查体系,对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检,有效提升监管能力.建立行业技术人才库,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各省、自治区和各城市人民政府负责)

(十六)严格核准备案制度.严格落实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公开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将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与建设施主体积极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培育产业工许可并联审批.工程施工单位要制定建筑垃圾处基地和骨干企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增强对上下游理方案,并在开工前将工程概况、建筑垃圾产生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三田李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