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4-2021代替NY/T14-1985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for high milk-yield cow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发布
NY/T 14-2021
食典通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 牛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NY/T14-1985(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与NY/T14-198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b)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d)增加了高产奶牛分群原则(见第4章);e)增加了TMR配制等相关内容(见第5章):理时期和泌乳阶段的奶牛营养需要:细化了生产管理的环节(见第6章,1985年版的第2、第3、第4和第5章);g)修改了“挤奶”条款的内容,标题改为"挤奶管理”(见第7章,1985年版的第6章):h)修改了“配种”条款的内容,标题改为“繁殖管理"(见第8章,1985年版的第7章);j)修改了“统计记录”条款的内容,标题改为“数据管理"(见第10章,1985年版的第8章); i)增加了“健康管理及防疫”条款的内容(见第9章):
a)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1985年版的第1章);
k)增加了相关资料性附录材料(见附录A和附录B).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光明牧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胜利、曹志军、孙少华、王中华、张学炜、张水根、杨红建、王雅品、都文、郭刚、李锡智、刘连超、苏衍菁、袁罐明、张红涛、姚瑕、黄文明、夏建民、李竞前、王蔚、周娟、马慧.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ZB B43002-1985;-NY/T14-1985.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产奶牛的分群原则、营养需要与全混合日粮配制、饲养管理、挤奶管理、繁殖管理、健康管理及防疫和数据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荷斯坦高产奶牛群的间养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 州面构成本文告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143牛冷冻精流GB5749生活饮用水卫GB/T 16568 NY/T34奶牛饲 ANY/T 2363 奶牛NY/T 3049 奶 全部NY/T 5049 公害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区 农服部 技术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管理条所中华人民共和国 部 CENTER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3术语和定义
3.1高产奶牛highmill-yield cow 个泌乳期(305d)产
根据奶牛不同生理时期和泌乳阶段的营差 进行分群管理的一种饲养方式.
评定个体奶牛腰情的一种方法.
注:一般采用5分制.
3.4
饲料转化效率feedconversion ratio,FCR
每头奶牛每天4%乳脂校正乳产量与干物质采食量的比值.
3.5自愿等待期voluntary waiting period VWP
NY/T 14-2021
奶牛产较后,为了恢复子宫机体功能,即便发情也不宜进行配种的这段时间.
4分群原则
4.1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将高产牛群分为新产牛群、泌乳高峰期牛群、泌乳中后期牛群和干奶牛群.头胎新产牛应单独组群.4.3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的牛只,可根据牛只的健康状况和采食情况单独组群. 群饲养.
5.2TMR配制TMR的配制、搅拌机的使用与维护、授拌效果的评价应符合NY/T3049的规定.
6饲养管理
6.1高产奶牛各阶段饲养管理
6.1.1干奶前期(干奶至产前21d)
6.1.1.1干奶前10d,应进行妊娠检查和隐性乳房炎检测,确定妊娠和乳房正常后方可进行干奶;并调整日粮,逐渐减少精料和青贮饲料供给量.6.1.1.2采用快速干奶法,最后一班挤奶将奶挤净,乳头消毒后,注人专用干奶药,转入干奶牛群,并注意观察乳房变化,做好乳房保健工作.为11%~12%,钙0.6%,磷0.3%,产奶净能5.50MJ/kg.6.1.1.4做好肢蹄的修整和护理工作.6.1.1.5体况评分方法按照NY/T3049的规定执行,体况评分值以3.25分~3.50分为宜.
6.1.2干奶后期(产前21d至分娩)
6.1.2.1日粮应以优质禾本科粗饲料为主,做好干奶牛与新产牛的日粮过波.6.1.2.2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1.7%~2.0%,保持日粮粗蛋白水平14%.产奶净能5.25MJ/kg~ 5.50 MJ/kg.6.1.2.3散栏饲养的密度应为80%~90%,每头牛颈夹宽度应为80cm~90cm:地面垫料充足,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消毒.6.1.2.4母牛产前1h~6h进入产房,提倡自然分娩.6.1.2.5产房保持安静,昼夜设专人值班,注意观察牛只状况;根据预产期做好产房、产间和助产器械工6.1.2.6体况评分方法按照NY/T3049的规定执行,体况评分值以3.25分~3.50分为宜. 具的清洗消毒等准备工作.
6.1.3.1饲喂新产牛TMR,提供优质、易消化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及优质青.日粮粗蛋白17%~18%,产奶净能7.00MJ/kg~7.20MJ/kg,中性洗涤纤维30%~33%,酸性洗涤纤维19%~21%,饲料转化效率达到1.6以上.
6.1.3.3新产牛产后如果食欲不振或体重下降过快,应立即灌服401由麸皮、盐水、丙二醇、丙酸钙等配制的混合溶液.
2
6.1.3.4执行产后监控程序,应关注难产、双胎、胎衣不下、产褥热以及产前体况评分超过4分的奶牛,监控其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体温等指标,并定期监测血酮含量.欲、瘤胃端动、子宫、乳房等方面的健康检查及牛奶质量检测,正常牛可出产房,并做好交接手续:异常牛应单独处理.6.1.3.6体况评分方法应按照NY/T3049的规定执行,体况评分值以2.75分~3.25分为宜.6.1.4泌乳盛期(产后21d~100d)0.45%、产奶净能7.20MJ/kg~7.40MJ/kg、中性洗涤纤维30%~33%、酸性洗涤纤维20%~22%,其中 6.1.4.1饲喂泌乳盛期TMR.TMR中粗蛋白16%~18%、赖氨酸与蛋氨酸比例为3:1、钙0.7%、磷来自租饲料的中性洗涤纤维占70%以上,饲料转化效率达到1.5以上.6.1.4.2可添加植物源性脂肪产品(过瘤胃脂肪、膨化大互或全棉籽等),也可在精饲料中加人1.0%~1.5%小苏打和0.5%氧化镁等缓冲剂.6.1.4.3可补充过瘤胃烟酰胺、过瘤胃蛋氨酸、酵母(酵母培养物)或糖蜜类产品等.6.1.4.5做好奶牛产后发情监控,及时配种. 6.1.4.4增加饲料投喂次数与推料次数,6.1.4.6疾病发病指标控制参数见附录A.6.1.4.7体况评分方法按照NY/T3049的规定执行,体况评分值以2.75分~3.00分为宜.6.1.5.1控制精料饲喂量,日粮粗蛋白14%~16%、产奶净能6.20MJ/kg~6.70MJ/kg、中性洗涤纤维35%~45%、酸性洗涤纤维22%~24%,饲料转化效率达到1.3以上.6.1.5.3体况评分方法按照NY/T3049的规定执行,体况评分值以3.00分~3.25分为宜.6.2冷热应激管理6.2.1热应激2363规定的方法计算或查表得到.量的29%,矿物元素和维生素保持适宜水平,日粮租蛋白中的过瘤胃蛋白质比例35%左右.6.2.1.5保证奶牛休息.应对牛场环境卫生进行治理,定期灭蝇.6.2.2冷应激6.2.2.1冬季应做好牛舍防寒保暖,保持舍内温度在0℃以上,相对湿度不高于80%,卧床和运动场应有足够垫料,并保持平整、干燥.免混入冰冻饲料.6.2.2.3水槽水温宜在15C左右.
6.1.5泌乳中后期(产后101d至干奶)
6.1.5.2产后100d左右,应检查奶牛是否妊娠.
6.2.1.2调整日粮精料比例和营养浓度,精料比例应低于6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不低于日粮干物质含6.2.1.3提供新鲜、清洁、充足、清凉的饮水,水源质量应符合GB5749的规定.6.2.1.4调整TMR投放时间.增加夜间饲料投喂量和投喂次数,增加奶牛采食时间.
6.2.2.2调整日粮结构,适当增加精料眼量,提高营养浓度.TMR含水量控制在45%~50%.同时要避
7挤奶管理
7.1基本要求 7.1.1生鲜乳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应符合《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x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进货查验制度》的有关规定.奶牛场卫生条件应符合GB/T16568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