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4869-2017
斑翅果蝇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rosophila suzukii(Matsumur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佳教、林莉、章柱、杨红霞、廖太林、赵菊鹏、梁帆、安榆林.
斑翅果蝇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班翅果蝇Drosophilasnzukii(Matsumura)的检疫和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植物检疫、监测和防控工作中斑翅果蝇的鉴定,
2术语和定义
2.1
2.3
性梳sex-b
3斑翅果蝇基本信息
学名:Drosophila suzukii(Matsumura).
异名:Drosophila indicus Parshad &.Paika.Leucophenga suzukii Matsumura Drosophilasuzukii subsp.indicus Pashan &. Paika
俗名:spotted wing fruit fly.
中文曾用名:樱桃果蝇,铃木氏果蝇.
分类地位:双翅目Diptera,无翅瓣类Acalyptratae,果绳科Drosophilidae,果蝇亚科Drosophilinae,果蝇属Drosophila
全世界已知共30o0余种,属内与斑翅果姚混合发生的近似种类有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 斑翘果蝇因其雌虫产卵器呈锯齿状,是果蝇属中能对寄主健果产生为害二个种类之一.果蝇属在
SN/T4869-2017
Meigen、海德氏果蝇Drosophilahydei(Sturtevant)和伊米果蝇 Drosophila immigrans(Sturtevant)
该果蝇卵、幼虫和等可随寄主果实作远距离传播.
斑翅果蝇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4方法原理
根据现翅果绳的危害状,在检疫现场或发生疑是斑翘果蝇的果园或其他场所,肉眼观察寄主果实,取得疑是斑翅果蝇的幼虫或虫样,饲养至成虫:或直接收取监测捕获的疑是斑翅果蝇成虫.用体视显微镜现察,根据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
5器材和试剂
5.1器材
手持放大镜、体视显微镜、培养箱、干燥箱、解剖刀、封口袋、养虫杯、纱布、指形管.
5.2试剂
保存液(量取75%乙醇100mL,加人1mL丙三醇).
6现场检疫与饲养
6.1现场检疫
在检疫现场仔细观察寄主果实,用手持放大镜观察果实表皮有无蛀孔,检查果实表面和附近有无成虫活动,如发现果实上有为害孔时,用解剖刀将果实剖开,检查果实内是否有组状幼虫.检查包装材料上有无果蝇,如发现有幼虫或,连同受害寄主果实装入封口袋封口:发现的疑是班翅蝇成虫,装人指形管,滴加保存液后封口.封口袋和指形管要及时加附标签,注明时间、地点、寄主果实种类和来源、采集人等信息,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饲养和鉴定.
6.2饲养
将采集到的疑是斑翅果蝇为害果放入养虫杯,杯底预先垫上些纸巾或细砂,并用纱布封口防止羽化的成虫遇逸,置于培养箱(25℃左右).3d~8d后,收取羽化出的成虫,置于冰箱-1℃下不短于1h将成虫冷冻条死.
7实验室鉴定
7.1果蝇科成虫的形态特征
头具1对前曲呕和1对或2对后曲票,后顶据(如存在)平行或相向,外顶与内顶黎一般存在,具:触角基部靠近,紧贴颜部,第3节椭圆形或圆形,触角芒一般为羽状.中胸背板很少操,正中刚 毛常为2列~10列规则的纵列,具1对~4对背中架,一般为2对:一般具1对肩架,2对背侧,1对沟前架,2对翅上架,2对翅后:中胸侧板裸;下前侧片上部常具2或3大,下部具儿根小:上前侧片消失:小盾片常裸,盾缘2对,即小盾基暴、小盾端据,某些属小盾基聚退化.翅前缘脉具2缺刻,前缘脉达R:或R脉端;亚前缘脉退化,仅达端缺刻,不达前缘脉缘:具前横脉、后横脉:盘室与第二基室某些属由一横脉(基横脉)分离.足坠节其端前.
SN/T 4869-2017
7.2果蝇亚科成虫的形态特征
后曲眶繁与内顶媒相比更靠近前曲呕架:前后曲眶黎短:小盾前据缺:中、后足轻节与节无密集的短列:盘室与第2基室融合.
7.3果蝇属成虫的形态特征
触角芒羽状,前曲题繁和后曲呕架小,后顶繁发达:中胸背板正中刚毛呈典型6列或更多,2对背中票.
7.4班翘果蝇的形态特征
7.4.1成虫(见附录B和附录C)
雄虫体长2.6mm~2.8mm,翅展6mm~8mm,体黄褐色或红棕色,复眼红色:触角短粗,触角芒羽状.前胸背板淡棕色;翅透明,雄虫翅端部具1黑斑,横过r与r3雄性前足第1和第2蹭节各具一性梳.腹部粗短,腹节背面有不间断黑色条带,腹末具黑色环纹.
雌虫体长3.2mm~3.4mm.雌虫的翅无黑色斑纹,前足附节也无性梳:产卵器硬化有光泽,呈锯齿状.
7.4.2即
卵白色,长椭圆形,头部有2条细长的丝带,大小平均为0.62mm×0.18mm.
7.4.3幼虫
圆柱形,白色或乳白色,体长不超过4.0mm,头尖,头的前部有锥形气门.幼虫3龄,大小依次平均为 0.67 mm×0.17 mm 2.13 mm×0.40 mm 3 94 mm ×0.88 mm
7.4.4
圆筒形,深红棕色,2mm~3mm,末端具有两个尾突.
8结果判定
以成虫的形态特征为依据,卵、幼虫和的形态特征为参考,符合7.4.1描述的特征者可鉴定为斑翅果蝇.
9标本保存
学名和鉴定人等信息标签,置于干燥箱中干燥数日,然后移入标本柜中保存,保存过程中注意防虫和 已鉴定完成的斑翅果蝇成虫应制作成针插标本,永久保存,并加附采集时间、地点、寄主与采集人,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