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576-2024代替SY/T6576-2016
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聚合物评价方法
Evaluationmethodsforpolymersused in enhancedoilrecovery
国家能源局 发布
目次
6.1聚合物溶液配制6.2多糖聚合物溶液配制6.3聚合物溶液的矿场取样
7.1外观7.2固含量 7.3特性黏数7.4黏均相对分子质量7.5表观黏度7.6残余单体含量7.7水解度 7.8水不溶物7.10粒度
8.1浊度法 108.2淀粉碘化镉法 128.3液相色谱法 138.4苯酚-硫酸法 14
9聚合物的应用性能评价 15
9.2聚合物溶液的过滤性 9.1概述 15 -159.3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 169.4聚合物溶液的稳定性 179.5聚合物吸附滞留量 20
SY/T65762024
9.6聚合物不可及孔隙体积 229.7聚合物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 249.9数据修约 9.8聚合物驱油效率 24 2710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附录A(资料性)聚合物吸附滞留损失计算示例 27参考文献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SY/T6576-2016《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聚合物评价方法》,与SY/T6576-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了“母液”和“耐温耐盐聚合物”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6年版的第3章):b)增加了“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见第4章、第5章);c)更改“溶液的配制”为“聚合物溶液配制”和“多糖聚合物溶液配制”(见第6章,2016年版的4.1);d)删除了聚合物溶液的配制中的“配液用水”(见2016年版的4.1.3),4.2.3) ;h)删除了特性黏数测定方法中“低剪切黏度计法”(见2016年版的5.4.3): g)更改了测定固含量的方法(见7.2,2016年版的5.3);)k)删除了“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中“筛网系数”(见2016年版的7.3.4);1)更改了“聚合物吸附滞留量”的测定方法(见9.5,2016年版的7.5), m)更改了“聚合物驱油效率”的测定方法(见9.8,2016年版的7.8);n)增加了“健康、安全、环境控制要求”(见第10章):o)删除了流变模型和孔隙介质中的拉伸速率(见2016年版的附录A和附录B).
f)增加了聚合物溶液矿场取样的“低压取样”“高压取样”方法(见6.3.2和6.3.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CPSC/TC7)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祝仰文、邹新源、肖传敏、韩培慧、张群、高明、丁彬、张艳娟、关丹、周新宇、王文娟、何冬月、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文利、刘其成、窦立霞、李长庆、吕伟峰、陈权生、李宜强、刘卫东、樊剑、刘哲宇、李斌会、周朝辉、田茂章、林庆霞、房会春、黄佳、栾和鑫、张帆、黄丽、罗幼松、翁、郭斐、陈鑫、马睿、刘坤、侯力嘉、曲波、韩璐、韩旭、梁世胜.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3年首次发布为SY/T6576一2003《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聚合物评价的推荐做法》:评价方法》,本次为第二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