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一、目的
为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及时发现与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 康,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用于公司对各部门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工作. 本制度规定了安全检查的基本任务、内容、原则、形式和要求;适
三、定义
1、安全检查:指为了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开展的各项安全检查活动:旨在为去发现和寻找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 因素,并进行记录.
2、安全隐患:是指公司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隐患治理:指为纠正和改善不安全因素,消除危害而开展的各项工作,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四、相关文件
《安全生产法》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
五、工作程序
1、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并按照本公司制度管理程序进行审批,以正式文件发布实施:
2、公司质安部应当建立对分包、分租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3、各部门负责日常检查与周检查,质安部负责综合检查、节日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
4、应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
公司应对各级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等级.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 实施监控治理.
1)企业应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采取有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评估方法,确定事故隐患等级:
的时间、内容、存在的部位、等级、整改时限、责任人等相关内容. 2)企业必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帐,台帐应反映隐患发现
六、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1、策划
在组织隐患排查前需要进行认真策划,由组织隐患排查的负责人确定具体排查工作方案:对特定的隐患排查,要有具体的要求和目的.
2、制定排查范围
每次隐患排查,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目的,限定具体的排查范围.
3、提出排查要求
人员的责任心、排查程序等方面. 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要求,包括受检单位的态度、排查
4、明确排查内容
1)对被检查区域内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访谈.
2)查阅安全管理的相关文件、记录和档案.
记录,必要时采用仪器测量. 3)对现场的环境、设施、工艺、指标、显示、标识、作业等观察和
5、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作出判断,找出主要问题,即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进行检验.
七、排查范围与方法
1、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1)隐患排查要包括人员(包括各种外部人员)、活动(常规和非常规的)、场所(公司内部场所以及外部租赁场所等)、设施(建筑物、设备及工器具等),同时还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2)专项或专业检查可以针对特定的对象,但要对特定对象界定范围所涉及到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作业及管理活动等全面排查;
3)在一特定时间段内,公司组织的各种检查必须要覆盖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作业及管理活动等.
2、应采用定期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1)定期综合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设施、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避雷设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设施等分 2)专业检查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电气设施、机械设备、安全防护别进行的专业检查,及在装置开、停机前、新装置峻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
3)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
4)节假日检查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特别对节日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
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等进行
重点检查.
5)日常检查包括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生产工艺、设备、电气、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
3、检查形式
1)联合检查:
由分管领导组织,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协助,组织各级人员进行的安全检查;
2)日常检查:
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的检查;
3)季节性检查:
针对季节性易发事故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4)专业性检查:
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的技术性检查:
5)自检:
班前班后进行的自我安全检查;
6)互检:
员工之间进行的安全检查:
7)交接检查:
交接班进行的安全检查.
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采用三定的方法(定专人、定时间、定措施)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
4、隐患检查要求
1)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其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使用、有效的方式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2)公司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检查或抽查,部门与班组至少每年组织二次综合检查或抽查;
全大检查要重点关注防暑降温、防食物中毒、防台风和防洪防汛:秋 3)春季安全检查要重点关注防雷、防静电和防解冻跑漏:夏季安季安全大检查要重点关注防风和防冻保温:冬季安全检查要重点关注防火、防爆、防滑、防冻防凝和防煤气中毒:
位的危险点、源进行重点检查和巡查. 4)各岗位应严格履行日常检查制度,特别应对关键装置要害部
八、隐患治理
1、各部门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进行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 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质安部在隐患治理前明确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中的损失.
1)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一般事故隐患,由部门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整改,可以不需要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2)有些隐患难以做到立即整改的,但也属于一般隐患,则应采取
下达书面整改指令或问题整改通知单的形式限期整改.书面整改指令 或问题整改通知单中需要明确列出如隐患情况的排查发现时间和地点、隐患情况的详细描述、隐患发生原因的分析、隐患整改责任的认定、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的方法和要求、隐患整改完毕的时间要求等.限期整改需要全过程监督管理,除对整改结果进行“闭环” 确认外,也要在整改工作实施期间进行监督,以发现和解决可能临时出现的问题,防止拖延:
3)重大事故隐患,需要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标、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4)各部门或公司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 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5)治理措施的基本要求:
a、能消除和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
b、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c、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2、应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1)公司可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2)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验证时要注意隐患治理过程中是否带来或产生新的隐患:
3)属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九、对隐患治理的验证和效果评估
1、人员构成:公司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衡量隐患是否得到治理的标准
1)能消除和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3、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部门及患,应该高度重视,按照时间节点和标准按时完成治理任务,治理工
作结束后,组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十、统计分析报告
1、季报
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季报表内容包括:上季度事故隐患排查开展情况、上季度发现的事故隐患数量、一般事故隐患和较大事故隐患的排除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现存重大隐患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报表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15日报送.
2、年报
下一年1月31日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报表由公司总经理签字.
排查治理汇总情况表内容包括: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和责任制落实情况、本年度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总体情况(包括开展次数、参加人员等)、年度累计排查事故隐患数量、排除治理情况及整改资金投入情况、尚未治理完毕的重大事故隐患情况、未治理完毕的原因、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公司除依照前面规定报送外书面统计分析表外,还要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隐患情况.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十一、预测预警
1、公司对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隐患、风险、险肇事件等进行分析、辨识,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建立生产事故预警模型,定量化表示公司安全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2、数据来源与公司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数据来源于隐患排查、在线监测等工作:
3、根据安全生产预警指标,筛选、分析有效数据,并进行定量化标识,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模型,用数值或图形表示,完成安全预警指 数系统的建立.
4、公司每月至少根据安全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