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

灼烫,文档模板
文档页数:12
文档大小:81KB
文档格式:doc
文档分类:文档模板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1.2.灼烫事故可能导致人员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电弧灼伤,甚至会可能危及生命.该事故发生无明显季节特征.

1.3.危险源

1.4.在预热器、回转窑、篦冷机、窑头、破碎机、高温风机、余热发电、高温炉、电热板等多是表面高温设备,在其周围工作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灼烧烫伤;熟料等高温物料烫伤:贮存和使用强酸、强碱等化学原料的部位;在运行检修和作业过程中,气割、电焊等火焰均可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

1.5.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1.6.灼烫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出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能烧伤.面部和手烧伤对功能和外形影响最大,而呼吸道烧伤对生命的威胁最大.化学烧伤最严重的后果是眼烧伤,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失明.烧伤的剧痛能引起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灼烫易发生,发生事故仅为个体,影响范围小.

1.7.危险性分析

1.7.1.公司熟料生产设备如窑头、篦冷机、破碎机、窑体、预热器、高温风机等多是表面高温设备,在其周围工作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灼烧烫伤;

1.7.2.操作不规范导致高温物料、高压蒸汽泄漏.在预热器清堵等检修作业时,预热器塌料、跑生料的可能发生高温气流及炽热物料喷出造成较严重灼烫事故:

1.7.3.在窑内挖补、篦冷机砸大块、熟料地坑检查清理、窑头处理喷煤管结料等检修工作时,由于预热器物料垮塌和窜料均可造成灼烫

伤害,可能性较大,一般为个体,影响范围较小.

1.7.4.危险化学品管理和使用不当.1.7.5.电气设备短路爆炸,高温金属或电弧烫伤.1.7.6.气割、电焊等工器具使用和管理不当.

1.8.事故前的征兆

1.8.1.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无保温层或者防护设施等.1.8.2.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预热器清堵、篦冷机清大块等职业时未配备防火服.1.8.3.高温、高压蒸汽、润滑油泄漏,高温物料喷出.1.8.4.在链斗机地坑或锅突然发电锅炉、管道等部位检维修时,未采取有效防护.1.8.5.接触化学品时.1.8.6.用电负荷过重、电气设备老化、电器元件发热时.

1.9.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1.10.由于灼烫事故事故营救措施不当,造成营救人员触电、烫伤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伤害,对受伤人员造成终生残疾或瘫痪等二次伤害.

2.应急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

2.2.《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维修部管理,成立灼烫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分管设备副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维修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维修部全体、全体维修钳工、党群处、物流处、安环处和综合办全体人员为成员.具体见附件10《灼烫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机构图》.

2.3.职责2.3.1.组长的职责2.3.1.1.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2.3.1.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2.3.1.3.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2.3.2.副组长(现场管理者)的职责2.3.2.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2.3.2.2. 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2.3.2.3. 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2.3.2.4.2.3.3. 伤员营救组职责2.3.3.1.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2.3.3.2.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2.3.3.3.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2.3.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2.3.4.医疗救护组职责2.3.4.1.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2.3.4.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2.3.4.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2.3.5.警戒疏散组职责2.3.5.1.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2.3.5.2.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2.3.5.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2.3.6. 物质抢救组职责2.3.6.1.伤员营救结束后组织抢修设备;

2.3.6.2.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2.3.7.后勤保障组职责2.3.7.1.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2.3.7.2. 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2.3.7.3.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2.3.8.清理恢复组职责2.3.8.1.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2.3.8.2.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2.3.8.3.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灼烫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现场处置小组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2.发生一般灼烫事故(ⅡI级),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由单位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灼烫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3.1.3.由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1.4.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3.1.5.伤员营救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

3.1.6.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

挥部汇报,启动公司《灼烫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7.发生较大灼烫事故(I级),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灼烫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热力烧伤(火焰、蒸汽、沸水沸油等高温液体、熟料等

高温物料、高温金属等)处置措施

3.2.1.1.发生灼烫事故后,现场人员不要害怕和慌乱,要保持冷静,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并大声呼喊周围的人员,现场第一责任人立即向部门领导汇报.

3.2.1.2.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避免头面部和呼吸道灼伤.

3.2.1.3.要先灭病人身上的火,导致病人尽快的脱离热源,缩短烧伤的时间.对已经灭火,而没有脱去衣服的人,一定要检查他的衣服,特别是对已经失去知觉的病人要特别注意.

3.2.1.4.要查病人的呼吸心跳,是否会合并其他外伤和有害气体中毒?对爆炸冲击烧伤的病人要特别注意,有没有颅脑损伤,胸腹腔内的内脏的损伤和呼吸道的烧伤.

3.2.1.5.迅速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立即冷疗,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3.2.1.6.防止休克和室息,包括创面污染,病人因为疼痛和恐惧常常会发生休克,可以用一些针法止痛或者给一些止痛药,如果发生急性喉头梗阻或者室息的时候,可以请医务人员进行气管切开,保证通气,在现场检查和搬运病人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创面,防止污染.为了减少创面的污染和损伤,病人已经灭火的衣服尽量可以不脱.

3.2.1.7.要用比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再次污染.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