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5.040.20J 56 备案号:57969-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104.2-2017
小模数齿轮数控插齿机 第2部分:技术条件
Fine pitch numerical control gear shaping machines-Part 2:Specificat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万方数据
目次
1范围... 前言 II2规范性引用文件.3技术要求 .13.1一般要求..3.2参数 3.3附件和工具 .23.4布局和外观 23.5电气系统. .33.6数控系统 3.7液压、润滑和冷却系统3.8安全卫生 .3 33.9加工和装配质量. .33.10空运转试验要求 .43.11负荷试验要求. 3.12精度检验要求. .5 .54检验与验收 .64.1概述 .64.3参数检验(抽查) 4.2 一般要求 .64.4附件和工具检验 ..6 .64.5外观检验 .64.6电气系统的检验. .64.7数控系统的检验 4.8液压、润滑和冷却系统的检验 .74.9安全卫生检验.. .7 .74.10加工和装配质量检验. 74.11 空运转试验 .74.12 4.13 负荷试验 精度检验. 74.14其他 .75包装2.4
表1附件和工具表2错位量、错位不均匀量、贴合缝隙值及缝隙不均匀值表3驱动箱、刀架体、工作台体内部的清洁度.表4空运转试验条件表5轴承温度及温升限值
前言
JB/T13104《小模数齿轮数控插齿机》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精度检验:
第2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1310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属切前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 本部分起草单位: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南京二机齿轮机床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钟瑞龄、王维、周泽红、古巧玲、刘德全、李光华、喻可斌、张勤.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小模数齿轮数控插齿机第2部分:技术条件
1范围
JB/T13104的本部分规定了小模数齿轮数控插齿机设计、制造和验收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最大工件直径至125mm、最大模数至1.5mm的小模数齿轮数控插齿机(以下简称机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6576-2002机床润滑系统GB/T9061-2006金属切削机床通用技术条件GB/T10089-1988圆柱蜗杆、蜗轮精度GB/T10095.1-2008圆柱齿轮精度制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15760-2004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T16769-2008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压级测量方法GB/T23570-2009金属切削机床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GB/T23572-2009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25372-2010金属切削机床精度分级 GB/T25373-2010金属切削机床装配通用技术条件GB/T25374-2010金属切削机床清洁度的测量方法GB/T26220一2010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机床数值控制数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JB/T3997-2011金属切削机床灰铸铁件技术条件JB/T8356机床包装技术条件JB/T13104.1-2017小模数齿轮数控插齿机第1部分:精度检验
3技术要求
3.1一般要求
3.1.1按本部分验收机床时,还应对GB5226.1-2008、GB/T9061-2006、GB/T23570-2009、GB/T25373-2010、GB/T25376-2010等中未经本部分具体化的项目进行检验.3.1.2验收机床时,按GB/T25372-2010规定的IV级精度机床的要求检验.
3.2参数
机床的参数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机床与工夹量具、附件等连接部位的型式和尺寸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3附件和工具
3.3.1机床应随机供应表1所列附件和工具.
表1附件和工具
名称 用途 数量减振垫铁 安装机床用 1套专用扳手 调整机床用 1套螺母或螺钉 1套刀整 安装刀具用 1件拉杆、法兰盘、垫和螺母等 连接套 安装工件用 1件 1套
3.3.2扩大机床使用性能的特殊附件,可按协议供应.
3.3.3机床的标准附件和工具,均应保证连接部位的互换性和使用性能.
3.4布局和外观
3.4.6机床涂漆颜色及光泽应均匀一致,涂漆层应平整,涂漆表面不应有起泡及脱落等缺陷.机床可拆卸的装配结合面的接缝处,在涂漆以后应切开,切开时不应扯破漆面边缘.
3.4.7机床的各种信息标志及标牌应在机床明显位置平整固定,清晰耐久,不歪斜.
3.4.8机床电气、液压、润滑及冷却等的管道的外露部分,应布置紧凑、排列整齐,不应产生扭曲、折叠及断裂等现象.
3.4.9装入沉孔的螺钉不应凸出零件表面,其头部与沉孔之间不应有明显的偏心.定位销一般应略凸 出零件表面.螺栓尾端应略凸出螺母端面.外露轴端一般应凸出包容件的端面,凸出值约为倒棱值.内孔表面与壳体凸缘间的壁厚应均匀对称,其凸缘壁厚之差不应大于实际最大壁厚的25%.
3.4.10机床零部件外露结合面的边缘应整齐匀称,除设计允许外不应有明显的错位.门、盖与机床的结合面应贴合.错位量、错位不均匀量及缝隙不均匀值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
结合面边缘及门、盖边长尺寸 ≤500 >500~1 250 >1 250错位量 1.5 2 3错位不匀称量 1 1 1.5贴合缝隙量 1 1.5 2缝隙不均匀值 1 1.5 2注1:当结合面边缘及门、盖尺寸的长、宽不一致时,可按长边尺寸确定允许值. 注2:错位不匀称量指外露结合面边缘同一边或对应边最大错位量与最小错位量之差值.注3:缝隙不均匀值指门、盖间对开缝或其相对于机床本体间缝隙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