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
职工和电力专业学生的培训教材中,关于二次接线的内容仍然主要以电磁式继电器回路为讲解示例.在微机保护已经普遍应用的今天,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尤其不利于基层技术人员的培养.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教学中,继电器回路它具有接线简明、原理清晰、易于理解的优点,便于学生理解,而微机保护装置由于采用了微型计算机作为核心,许多功能都由芯片运算完成,在保护原理的算法和实现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对高等数学及计算机等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不利于讲解和普及.其次,电磁式继电器保护装置的定型化程度很高,各项技术条件在电力系统内得到了高度的认同.微机保护则是由不同厂商根据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独立开发的,各套产品之间在配置原则、保护算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仍然很难确定地将某一种产品作为范例进行推广,这也导致了在教学中对微机保护二次接线提及较少.
在微机型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二次接线方面,由于实际工作情原创力文档预览与源文档一致下载高清无水印弟”言传身教和班组学习的模式.这种各自为战的模式不利于技术的交流与推广,也不利于电力系统人才的培养.鉴于此,针对110kV变电站主要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二次回路接线,笔者结合本单位的生
我最初“尽量抛开继电保护原理”学习二次回路的思路.
前言三
完成这个文件的制作是我很久以来的想法,《图解》在我的博客连载以后,很多朋友就很多问题和我进行了交流,对此,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关于二次回路的书籍有很多,我希望自己编写的这个小册子能够与以往的书籍有所不同:这不是一本讲义,而是我们交流学习的一个平台.
二次回路注重的是动作逻辑,而想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准确的描述动作逻辑是不现实的,所以某些段落的叙述有些象绕口令,有时又显得语无伦次,重复多变,希望读者能够理解.
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本文中很多定义性的文字全部为根据本人对此的理解而进行的描述,不代表行业或者学术界对此的统定义
感谢卢素霞女士对本文的贡献.
前言四
本文依照我在2006年完成的科技项目及博客内容汇总而成,因时间紧张,现将前面几章发布以征求大家的修改意见.此后几章亦将在整理完成后随即发布,文中难免错误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正.
声明
本文由作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总结而成,文中图纸均为设备厂家公开图纸或由作者独立绘制,作者享有全文内容的著作权及其它相关权利.
max.book118.下载、打印、复印;如需转载文中内容,请注明出处;如将本文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结集出版,培训等),须经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其自动化专业,从事变电站二次专业设计工作.工作单位:河南省商丘市供电公司设计所博客:
作者简介:蒋剑,男,工程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