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426-2025代替GB/T6426-1999
铁电陶瓷材料电滞回线的准静态 测试方法
Quasi-static testmethod for ferroelectric hysteresis loop in ferroelectric ceramics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21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本文件代替GB/T6426-1999《铁电陶瓷材料电滞回线的准静态测试方法》,与GB/T6426-1999
a)更改了测试设备及要求(见第5章,1999年版的6.2);b)更改了测试信号要求(见7.2,1999年版的5.3);c)更改了测试步骤(见第8章,1999年版的6.3).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可慰、蒋杏兵、鲜晓军、赵俊莎、张晖、李瑞峰、史泽远、迟文潮、葛瑞兵,
本文件于1986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铁电陶瓷材料电滞回线的准静态 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铁电陶瓷材料电滞回线的准静态测试方法,
(E)、剩余极化强度(P )和自发极化强度(P.). 本文件适用于铁电陶瓷材料的电滞回线的测试,并由测得的电滞回线确定材料的矫顽电场强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89.1-1996铁电压电陶瓷词汇
3术语和定义
GB/T3389.1-199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测试原理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铁电陶瓷材料的极化强度(P)随外电场呈非线性变化,而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极化强度(P)表现为电场强度(E)的双值函数,呈现出滞后现象,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极化强度(P)与电场强度(E)的关系曲线,称为电滞回线.
线BC缓慢变化并趋于饱和,达到饱和极化强度.BC的切线与P轴的交点为无电场下的自发极化强度 如图1所示,随电场增大,极化强度(P)沿曲线OB非线性增大.电场继续增大,极化强度(P)沿曲(P.).完全撤去电场后,极化强度(P)不会沿BO曲线减小为0,面是保持一个极化量,称为剩余极化强度(P,).使极化强度重新减小为0的反向电场强度称为矫顽电场强度(E).继续增大反向电场极化强度沿曲线反向增大至饱和点H.反向电场降低,极化强度沿曲线HF变化,如此循环得到电滞回线. 通过分析电滞回线,得到铁电陶瓷材料的自发极化强度(P,)、剩余极化强度(P)和矫顽电场强度(E)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