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0214-2020代替DZ/T0214-200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
Specifications or copper lead zinc silver nickel molybdenum mineral explora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
目次
前言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目的及勘查阶段3.1 勘查目的3.2 勘查阶段 24 勘查工作程度 24.1 勘查控制基本要求 24.2 普查阶段要求 4详查阶段要求4.3 54.4 勘探阶段要求4.5 供矿山建设设计复杂和小型矿床的勘查工作程度要求 10绿色勘查要求5 105.1 基本要求 105.2 勘查设计 115.3 勘查施工115.4 环境恢复治理与验收 116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 116.1 勘查测量 116.2 地质填图 116.3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126.4 物探、化探 126.5 探矿工程 126.6岩矿鉴定取样、制样与鉴定 136.7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制备与测试 136.8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176.9 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186.10 原始资料保存、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18可行性评价7 187.1 基本要求 187.2 概略研究 197.3 预可行性研究197.4 可行性研究 198 资源储量估算 198.1矿床工业指标19I
8.2资源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208.3 储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218.4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218.5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21附录A(资料性附录) 铜、铅、锌、银、镍、钼矿的勘查类型确定及参考基本工程间距22附录B(资料性附录) 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勘查类型实例 26附录C(资料性附录) 铜、铅、锌、银、镍、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27附录D(资料性附录) 铜、铅、锌、银、镍、钼矿主要矿物33附录E(资料性附录) 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各勘查阶段探求的资源量及其比例的一般要求 37附录F(资料性附录) 铜、铅、锌、银、镍、钼矿一般工业指标及其伴生矿产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38附录G(资料性附录) 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41参考文献 4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Z/T0214一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勘查目的任务,取消了预查阶段,并按《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修改了各勘查阶段的内涵(见3);
对“章”安排进行了调整,将勘查研究程度与勘查控制程度合并为勘查工作程度(见4);
增加了主要矿体的确定标准(见4.1.1.1)、勘查类型确定条件(见4.1.1.2)和要求(见4.1.2.1)及确定勘查类型的“三条线原则”(见4.1.1.2);
增加了勘查深度(见4.1.5);
增加了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程度要求(见4.1.6);
补充了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的研究程度要求(见4.3.3和4.4.3);
修改了矿石选冶技术性能研究、试验要求(见4.2.4、4.3.4、4.4.4和6.8);
增加了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复杂和小型矿床的勘查工作程度要求(见4.5);
增加了绿色勘查要求(见5);
增加了取芯钻孔的穿矿孔径要求(见6.5.3.2);
补充了有条件使用空气反循环钻要求(见6.5.3.5);
增加了岩矿鉴定取样、制样与鉴定要求(见6.6);
将光谱全分析修改为定性半定量全分析(见6.7.2.1),增加了化学分析具体要求[见6.7.2.2、6.7.2.3b)、6.7.4a)、6.7.2.5d)和岩石有害组分分析要求(见6.7.2.8);
增加了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见8.2.2)、探明和控制资源量圈定(见8.2.7)、同体共生矿体圈定要求(见8.2.10);
删除了原附录F(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将其中的外推原则等要求修改后纳入正文(见8.2.3~8.2.6);
修改了勘查类型确定的类型系数和铜矿Ⅱ及Ⅲ类型、镍矿工类型、钼矿Ⅲ类型的勘查工程间距,并增加了过渡勘查类型的确定原则性要求(见表A.5);
修订了镍矿原生矿最低工业品位(见表F.7)、钼矿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见表F.9)、铜矿和银矿伴生锌指标(见表F.2和表F.5).增加了铅锌矿和钼矿伴生铁指标(见表F.4和表F.10);
修改了原附录A,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修改为“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见附录G).
本标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DZ/T0214-2020
本标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高利民、薄志平、杨强、唐卫国、杨建功、傅群和、万会、杨兵、宋晗、汪汉雨、李剑、刘勇强、王艳丽、谢建强、白平、段信、董显宏、秦正、李军、刘东晓.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Z/T0214-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