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3 ( 第 2 页)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编号:DB11/T913—2012 备案号:J12236—2013 外墙夹心保温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external sandwich wall insulation 2012-09-27发布 2013-01-01实施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 北京市地方标准 外墙夹心保温设计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external sandwich wall insulation DB11/T913—2012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首建标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13年01月01日 2012 北京 北京市地方标准发布公告 2012年标字第8号(总第121号) 以下1项北京市地方标准经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北京市 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共同发布,现予以公布(见附 件). 附件:批准发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目录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12年10月10日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7.160
F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321-2012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of PV power station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29321-2012,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无功补偿技术,正式版 GB/T 29321-2012 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10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
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界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伏发电竭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
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一般包含变压器、逆变
器和光伏方阵,以及相关辅助设施等,
3.2
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对于有升压站的治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
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3.3
送出线路transmission line
从光伏发电站并网点至公共连接点的输电线路。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BS 5351-1986 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钢制球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07.040 A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314—2009 代替GB/T18314-一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surveys
2009-02-06发布
2009-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 18314-2009,GBT18314,GBT18314-2009,GPS测绘规范,GPS测量规范,gps规范,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高清正式版 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本标准代替GB/T18314一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本标准与GB/T18314一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基本规定;
修改了级别划分和精度指标;
修改了选点、埋石、仪器、外业成果记录的部分内容;
一修改了部分观测技术要求;
修改了部分数据处理的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学年、岳建利、张鹏、宋耀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314—200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局部GPS控制网的设计、布测和数据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2008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
CH/T801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观测时段observation session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nltaneous observation
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loop
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异步观测环independent observation loop
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 of data rejection
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与获取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GPS静态定位static GPS positioning
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GPS定位测量。3.7
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CORS
由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含天线)、计算机、气象设备、通讯设备及电源设备、观测墩等构成的观测系
统。它长期连续跟踪观测卫星信号,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定时、实时或按数据中心的要求将观测数据传输
到数据中心。它可独立或组网提供实时、快速或事后的数据服务。
3.8单基线解single baseline solution
在多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中,每次选取两台接收机的GPS观测数据解算相应的基线向量。
3.9多基线解multi-baseline solution
从m(m≥3)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值中,由m一1条独立基线构成观测方程,统一解算出m一1条基线向量。
3.10国际导航卫星系统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
提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包括GPS、GLONASS、GALILEO等卫星星历,卫星钟差以及相应卫星系统的地面基准站坐标等方面信息的国际组织。
4基本规定
4.1GPS测量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其定义和参考椭球参数见附录A。GPS测量采用GPS时间系统。手簿记录宜采用世界协调时(UTC)。
4.2用于各级GPS网测量的仪器应经法定计量检定合格,并在其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4.3各级GPS网测量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的技术指标,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4.4当需要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其他坐标系成果时,应按坐标转换方法求得这些坐标系中的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及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见附录A。
5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
5.1级别划分
GPS测量按照精度和用途分为A、B、C、D、E级。
5.2测量精度
5.2.1A级GPS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其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内容索引: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级别划分和测量精度2
5.1级别划分2
5.2测量精度2
5.3用途3
6布设的原则3
6.1基本原则3
6.2GPS点命名4
6.3技术设计4
7选点4
7.1选点准备4
7.2点位基本要求4
7.3辅助点与方位点4
7.4选点作业5
7.5选点后应上交的资料5
8埋石5
8.1标石5
8.2埋石作业5
8.3标石外部整饰6
8.4关键工序的控制6
8.5埋石后上交的资料6
9仪器6
9.1接收机选用6
9.2仪器检验6
9.3仪器维护7
10观测……7
10.1基本技术规定…7
10.2观测区的划分7
10.3观测计划…………8
10.4观测前的准备…8
10.5观测作业的要求………8
11外业成果记录………9
11.1A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9
11.2B、C、D、E级GPS网外业成果记录9
12数据处理………………9
12.1基本要求……9
12.2外业数据质量检核9
12.3基线向量解算10
12.4A、B级GPS网基线处理结果质量检核11
12.5重测和补测11
12.6GPS网平差12
12.7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和技术总结编写13
13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13
13.1成果验收13
13.2上交资料1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大地坐标系有关说明14
附录B(规范性附录)选点与埋石资料及其说明15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气象仪表的主要技术要求19
附录D(规范性附录)测量手簿记录及有关要求…20
附录E(资料性附录)归心元素测定与计算23
附录F(规范性附录)同步观测环检核2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JB 96-75 截止阀、节流阀和止回阀结构长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CJ/T 379-2011 多功能斜板阀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规范
Code for Large-size Equipment Hoisting Engineering in Petrochemical Industry
1 总 则
1.0.1 为了提高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水平,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大型设备吊装工程。石油化工检维修工程的大型设备吊装可参照执行。
1.0.3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1.0.4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工程,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设备 work-piece
泛指塔器、反应器、反应釜、模块及构件等吊装作业的对象。
2.0.2 起重机械 lifting machine
各种提升设备离开其支撑面的机械或装置。这样的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下列:吊车、卷扬机、提升机系统、倒链、千斤顶、千斤顶系统、桅杆、起重架、滑轮系统等。
2.0.3 吊装作业 lifting operation
在起重机械的作用下,设备被提升并定位在规定位置的过程。
2.0.4 吊装载荷 lifting loading
指吊装状态时设备的实际质量、吊索具质量以及加固措施等质量的总和。
2.0.5 吊装计算载荷 calculated loading
吊装载荷乘以动载系数后所得的量值。
2.0.6 吊装额定载荷 rating loading of lifting
在吊装状态时的起重机械能吊起的重量。
2.0.7 吊装高度 height of lifting
吊装高度是指起重机工作场地地面到取物装置上极限位置的高度。
2.0.8 桅杆 gin pole
用于设备吊装作业的格构式或管式杆件结构的统称。
2.0.9 拖拉绳 tow guy
用于锁定桅杆或工件使其在吊装受力和风载作用下,保持吊装工艺所要求的稳定状态的钢丝绳索。
2.0.10 跑绳 walk rope
连接滑车或滑车组与卷扬机械,并承受牵引力的钢丝绳索。
2.0.11 地锚 terra anchor
用来锚固卷扬机、导向滑车、缆风绳等埋设于地下的特殊固定装置。
2.0.12 排子 skid pad
用牵引机械,采用以滑动和滚动进行近距离运输工件的平板运输装置。
2.0.13 尾排 tail skid pad
采用滑移法吊装立式设备时,承载设备底部并能随设备的起升而直线运行的排子。
2.0.14 溜尾 tailing
采用滑移法吊装立式设备时,配合设备的提升所采取的控制尾排或用吊车吊起设备尾部向前移动的作业方法,称为溜尾。其中用吊车吊起设备尾部向前移动的作业方法又称抬尾。
2.0.15 脱排 take off
在滑移法吊装设备中,尾排运行至规定位置时,在提升力的作用下,设备底部离开尾排的工作状态。
2.0.16 流动式起重机 mobile crane
为履带式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汽车起重机等无轨道可移动起重机械的统称。
2.0.17 中孔千斤顶 medium bore jack
由动力装置提供动力,通过直接抓持高强度的钢绞线承重的全自动线性液压设备。
2.0.18 吊索 slings
起重施工作业时,用于连接吊钩或承载设施与设备之间的绳索的统称。
2.0.19 吊具 mourn
起重施工作业时,用于连接吊钩或承载设施和设备与吊索的专用的连接件的统称。
2.0.20 吊耳 lifting lug
安装在设备上用于设备提升的吊点结构。
2.0.21 试吊 trial lifting
指设备吊装准备工作完成后,将设备起升,使设备离开支撑一定距离(通常为100 mm~200 mm),检查各部位的运行及受力情况的一种吊装作业。
2.0.22 地基处理 grond treatmet
在起重施工中,为提高起重机械或设备运行和站位所需要的地基承载力(以下简称“地耐力”)所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3.一般规定
3.0.1 设备重量大于100吨或垂直高度大于60米的吊装作业称为大型设备吊装。
3.0.2 对石油化工项目,大型设备吊装与运输宜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
3.0.3 对具体的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单位可根据技术装备、技术素质、现场环境等方面的条件,从标准中选择适用工艺,在有计算依据并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也可采取其它吊装工艺。(作为3.0.1的条文说明较好)
3.0.4 所有起重机械的生产厂家必须是国家主管部门指定并核发合格证(进口许可证)的专业制造厂,其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完备,有产品合格证和安全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
3.0.5 起重机械的安装、使用和维修保养应执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和《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的规定。
3.0.6 所有吊索具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不得使用无质量证明文件或试验不合格的吊索具。
3.0.7 起重指挥人员、起重工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并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取得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从事指挥和操作。
3.0.8 大型设备吊装必须编制吊装方案,并按规定进行审批,方案需要变更必须按原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3.0.9 必要时,监理或建设单位可邀请有关专家对吊装方案进行审查。
3.0.10 吊装方案应由专业吊装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并按文件管理程序审核和批准,并报送监理和建设单位确认。
3.0.11 大型设备吊装方案编制和审批人员的资格和职责见表3.0.11。
表3.0.11 吊装方案编制和审批人员的资格和职责

吊装,GB 50798-2012 石油化工大型设备吊装规范

4 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1.1 吊装工程的技术准备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条文说明:吊装规划是对整个施工区域内设备吊装的顺序、计划、吊装平面布置、吊装方法以及劳动组织等的总体设计。吊装规划应在收到施工图后、开工之前完成。吊装方案是更具体、更详细的技术文件,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她将直接指导吊装作业。)
1. 在工程项目的投标阶段提出大型设备的吊装规划;
2. 工程项目中标后,大型设备吊装规划的具体内容应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中;
3. 吊装工程开工前,完成大型设备吊装方案的编制及审批工作。
4.1.2 吊装规划编制依据:
1. 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
2. 大型设备结构图和平面、立面布置图;
3. 施工现场地质资料、气象资料及吊装环境;
4. 施工机具装备条件及吊装技术性能;
5. 设备到货计划;
6. 工期要求与经济指标;
7. 建设单位对大型设备吊装的有关要求。
4.1.3 吊装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备吊装工艺的经济分析(包括可行性研究和可靠性分析);
2. 大型设备吊装参数汇总表;
3. 吊装工艺;
4. 吊装主要机具选用计划;
5. 吊装顺序;
6. 吊装进度(包括交叉作业进度);
7. 吊点位置及其结构;
8. 设备的供货条件;
9. 吊装平面的布置;
10. 劳动力组织;
11. 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4.1.4 吊装工艺对设备有特殊要求时,应以书面形式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设备吊耳或吊盖的结构型式,焊接或连接的位置及其使用条件;
2. 塔架底部扳转铰链的结构形式,所在的基础位置及高度;
3. 设备装卸车要求;
4. 设备运入吊装现场的次序及卸车位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T8-2011
备案号J1330-2011
城市测量规范
Code for urban survey
2011-11-22发布
2012-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测绘规范,测量规范,正式版 CJJ/T 8-2011 城市测量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8一99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和代号;3.基本规定;4.平面控制测量;5.高程控制测量;6.数字线划图测绘;7.数字高程模型建立;8.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9.工程测量;10.地籍测绘;11.房产测绘;12.地图编制。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基本规定”、“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房产测绘”四章;2.修改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部分内容,增加了RTK测量、卫星定位高程测量等技术内容;3.将原第4、5、8章内容修改调整为目前的第6章;4.将原第5章的部分内容修改调整为目前的第8章;5.将原第7章的内容综合修改,并增加了规划监督测量、日照测量、土石方测量、竣工测量、城市管理部件测量和变形测量等内容,成为目前的第9章,并将地面沉降观测内容并入变形测量中;6.将原第9和10章进行了综合修改后成为目前的第12章;7.取消了原规范15个附录中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P等11个附录。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总则
1.0.1为统一城市测量的技术要求,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准确的测量成果,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信息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综合应用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中的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数字线划图测绘、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图编制等城市测量工作,也适用于镇、乡、村的测量工作。
1.0.3城市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验校正,并使其保持良好状态;使用的软件应通过测试。
1.0.4城市测量应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并应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1.0.5在城市测量中,应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设备。
1.0.6城市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和代号
2.1术语
2.1.1全数检验total inspection
对批成果中全部单位成果逐一进行的质量检验。
2.1.2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从批成果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样本进行的质量检验。
2.1.3首级网primary control network
一个城市建立的最高等级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2.1.4加密网densified control network
在首级网基础上布设的低等级控制网。
2.i.5卫星定位网satellite positioning network
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布设的平面控制网。
2.1.6网络RTK测量network RTK surveying
基于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利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定位测量。
2..7单基站RTK测量single base station RTK surveying
基于单一基准站,利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定位测量。
2.1.8高程导线测量elevation traverse survey
利用三角高程测量按类似导线路线方式获取各点高程的测量方法。
2.1.9真正射影像图true digital ortho map
利用数字表面模型,采用数字微分纠正技术,改正原始影像的几何变形,经影像重采样后,使影像视角被纠正为垂直视角而形成的影像图。
2.1.10双极坐标法dual polar coordinate method
利用两个不同测站及不同起始方向,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同一点位坐标的方法。
2.1.11定线测量alignment survey
城市规划道路定线测量的简称,指确定城市规划道路的平面位置的测量工作。
2.1.2拨地测量allocation survey
建设用地钉桩测量的简称,指标定建设用地范围的测量工作。
2.1.13条件点qualification point
对实现规划条件有制约作用的点位。
2.1.4规划监督测量planning supervision survey
为验证建设工程平面位置、高度和建筑面积等指标是否符合规划审批要求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2.1.15城市管理部件urban management component
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2.1、16沉降监测网subsidence network
用于地面沉降观测的高程网。
2.2符号

3基本规定
3.1空间和时间参照系
3.1.1城市测量应采用该城市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应大于25mm/km;
2当采用地方平面坐标系统时,应与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建立联系。
3.1.2城市测量应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
3.1.3城市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基准。当采用地方高程基准时,应与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
3.1.4城市测量的时间应采用公元纪年、北京时间。
3.2作业与成果管理要求
3.2.1测量作业前,应根据城市测量项目的技术难易程度和规模大小等,收集分析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路线,编写项目设计或技术设计并进行技术交底。项目设计或技术设计的编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的规定。
3.2.2作业人员应具有承担其工作的能力,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项目设计或技术设计作业。
3.2.3.作业人员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的规定进行测量作业。
3.2.4作业期间,测量仪器设备应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校,仪器参数设置应定期检查并记录。使用的软件宜定期升级维护。
3.2.5测量作业过程中,应进行自检和互校,并应做好工程进度、技术问题等内部沟通及用户需求、意见反馈等外部沟通。
4平面控制测量
4:1一般规定
4.1.1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首级网宜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可分期、越级布设。
4.1.2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宜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4.1.3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边角组合测量等方法。
4.1.4当需要建立城市地方平面坐标系统时,应按下列规定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1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mm/km时,宜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也可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当长度变形值大于25mm/km时,应依次采用下列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符号和代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2.3.代号…7
3基本规定9
3.1空间和时间参照系9
3.2作业与成果管理要求……9
3,3质量检验要求…10
4平面控制测量……12
4.1一般规定…12
4.2选点与埋石…15
4.3卫星定位平面控制测量…16
4,4导线测量20
4.5边角组合测量…27
4.6成果整理与提交……31
5高程控制测量……37
5.1一般规定37
5.2选点与埋石…39
5.3水准测量40
5.4:高程导线测量……45
5.5卫星定位高程控制测量48
5.6成果整理与提交49
6数字线划图测绘………52
6.1一般规定52
6.2测绘内容54
6.3全野外测量法59
6.4摄影测量法…66
6.5模拟地形图数字化84
6.6数据编辑处理…85
6.7数据更新与维护92
7数字高程模型建立……94
7.1一般规定94
7.2航空摄影测量法95
7.3矢量数据生成法96
7.4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法97
7.5成果检验与提交97
8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99
8.1一般规定99
8.2航空摄影测量法100
8.3卫星遥感测量法100
8.4成果检验与提交102
9工程测量103
9.1一般规定103
9.2定线测量和拨地测量…103
9.3规划监督测量107
9.4日照测量115
9.5工程图测绘118
9.6市政工程测量125
9.7地下空间设施现状测量130
9.8土石方测量133
9.9竣工测量135
9.10城市管理部件测量138
9.11变形测量139
10地籍测绘………………143
10.1一般规定143
10.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143
10.3地籍要素测量…144
10.4地籍图测绘…145
10.5面积量算与汇总……147
10.6地籍变更测量……149
10.7成果整理与提交151
11房产测绘……152
11.1一般规定152
11.2房产平面控制测量153
11.3房产要索测量……153
11.4房产图绘制……154
11.5房产面积测算156
11.6房产变更测量…161
11.7成果检验与提交162
12地图编制……163
12.1一般规定163
12.2地形图编绘163
12.3地理底图编绘…164
12.4影像地图编绘…165
12.5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绘166
12.6地图制版167
附录A大地坐标系地球椭球基本参数168
附录B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169
附录C测距边边长的高程归化计算………171
附录D地下人防工程图图式…………173
本规范用词说明………174
引用标准名录……175
附:条文说明………177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080.01
K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541-2012
±800kV高压直流换流站
设备的绝缘配合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equipments of±8O0 kV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stations
2012-06-29发布 2012-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800kV,GB/T 28541-2012,直流换流站,高压直流换流站,GB/T 28541-2012 ±800kV高压直流换流站设备的绝缘配合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绝缘水平选择原则,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耐受电压值,在制定各设备标准时,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确定设备的绝缘水平。
本标准适用于士800kV直流换流站换流设备和直流场设备的绝缘配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11.1一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T311.2--2002:绝缘配合第2部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GB/T311.3一2007:绝缘配合,第3部分: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程序
GB11032一201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13498--200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22389一2008:高压直流换流站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导则
IEC60700-1:2008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晶间管阀第1部分:电气试验
IEC60721-2-2电气工程环境条件分类:第2部分:第2节降水和风

3术语和定义
GB/T311:3一2007、GB11032-2010、GB/T134982008和GB/T22389-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311.3一2007、GB/T22389-2008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直流系统电压DC system voltage
最高的对地平均电压或平均运行电压,不包括谐波和换相过冲
[GB/T311.3一2007,定义3.1]
3.2持续运行电压最大峰值(PCOV)peak value of continuous operating voltage
在换流站直流侧设备上持续运行电压的最高峰值,包括换相过冲
[GB/T311.3-2007,定义3.2]
3.3持续运行电压幅值(CCOV)crest value of continuous operating voltage
在换流站直流侧设备上持续运行电压的最高峰值,但不包括换相过冲,
[GB/T311.3一2007,定义3.3]
3.4过电压overvoltage
单相导体对地或相-相导体之间超过交流系统最高运行电压的峰值或直流换流站直流侧的持续运行电压峰值(PCOV)的电压。
[GB/T311.3一2007,定义3.4]
3.4.1暂时过电压(TOV)temporary overvoltage
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工频过电压。
注:在某些工况下该电压的频率可能比工频高或低几倍。
[GB/T311.3一2007,定义3.4.1]
3.4.2缓波前过电压slow-front overvoltage
瞬态过电压,通常是单极性的,到峰值的时间为20s注:在绝缘配合中,缓波前过电压是根据波形来分类;与来源无关。尽管实际系统中产生的波形与标准波形有大的
偏差,但在多数情况下,本部分以此过电压分类和峰值来描述是足够的。
[GB/T311.3-2007,定义3.4.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963 ----2011
代替 GB/Z 19963-2005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Technical rule for connecting wind farm to power system
20 ---- 发布 20  ----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GB/T 19963-2011,接入电力系统,风电场,GB/T 19963-2011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风电场送出线路 ......................................................................................................................................... 2
5 风电场有功功率 ......................................................................................................................................... 2
6 风电场功率预测 ......................................................................................................................................... 3
7 风电场无功容量 ......................................................................................................................................... 3
8 风电场电压控制 ......................................................................................................................................... 3
9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 ..................................................................................................................................... 4
10 风电场运行适应性 ..................................................................................................................................... 5
11 风电场电能质量 ......................................................................................................................................... 6
12 风电场仿真模型和参数 ............................................................................................................................. 6
13 风电场二次系统 ........................................................................................................................................ 6
14 风电场接入系统测试 ................................................................................................................................. 7
参考文献 ....................................................................................................................................................... 9          本标准与能源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共同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相关技术要求,能源行业标准规定了大型风电场并网的设计技术要求,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通用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对通过 110(66)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监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 110(66)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新建或扩建风电场。
对于通过其他电压等级与电力系统连接的风电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94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 5 号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DL/T 1040 电网运行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风电场 wind farm;wind power plant
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升压变压器及其他设备
组成的发电站。
3.2  风电场并网点 point of connection of wind farm
风电场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3.3 风电场送出线路 transmission line of wind farm
从风电场并网点至公共电网的输电线路。
3.4  风电场有功功率 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
3.5 风电场无功功率 re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
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无功功率。
3.6有功功率变化 active power change
一定时间间隔内,风电场有功功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3.7 风电机组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of wind turbine/wind farm
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风电机
组/风电场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180
K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468—2008代替GB/T17468199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
The guide for choice power transformers

2008-09-24发布 2009-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 17468-2008,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正式版 GB/T 17468-200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电厂和变电所采用的电力变压器、发电厂和变电所自用变压器以及配电变压器的选用导则。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部门设计发电厂和变电所时选用变压器。用户订购变压器时,可参考本导则确定变压器技术参数和合同内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11.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一1997,neg IEC60071-1:1993)
GB/T321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GB1094.1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GB1094.1一1996,egv IEC60076-1:1993)
GB1094.2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GB1094.2一1996,eqv IEC60076-2:1993)
GB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晾(GB1094.3-2003,eqv IEC60076-3:2000)
GB1094.5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GB1094.5一2008,IEC60076-5:2006,MOD)
GB/T1094.7电力变压器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GB/T1094.7一2008,
IEC60076-7:2005,MOD)
GB/T1094.10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GB/T1094.10一2003,IEC60076-10:2001,MOD)
GB1094.11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于式变压器(GB1094.11一2007,IEC60076-11:2004,MOD)

GB1208电流互感器(GB1Z08-Z006,1EC60044-1:Z003,MOD)
GB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T4109高压套管技术条件(GB/T4109-一1999,egv IEC60137:1995)
GB/T645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7595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
GB/T10228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10230.1分接开关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10230.1一2007,IEC60214-1:2003,MOD)
GB/T10230.2分接开关第2部分:应用导则(GB/T10230.2--2007,IEC60214-2:2004,MOD)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T13499电力变压器应用导则(GB/T13499一2002,idt IEC60076-8:1997)
GB16847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技术要求(GB16847一1997,idt IEC60044-6:1992)
GB/T17211T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GB/T17211一1998,eqv IEC60905:1987)
GB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J 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985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
JB/T 501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
JB/T2426发电厂和变电所自用三相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JB/T3837变压器类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JB/T5345变压器用蝶阀
JB/T5347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
JB/T6302变压器用油面温控器
JB/T6484变压器用储油柜
JB/T7065变压器用压力释放阀
JB/T7631变压器用电子温控器
JB/T7633变压器用螺旋板式强油水冷却器
JB/T8315变压器用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器
JB/T8316变压器用强迫油循环水冷却器
JB/T8317变压器冷却器用油流继电器
JB/T8318变压器用成型绝缘件技术条件
JB/T8448.1变压器类产品用密封制品技术条件第1部分:橡胶密封制品
JB/T8450变压器用绕组温控器
JB/T8971千式变压器用横流式冷却风机
JB/T9639封闭母线
JB/T9642变压器用风扇
JB/T9647气体继电器
JB/T100886kV~500kV级电力变压器声级
JB/T10112变压器油泵
JB/T10317单相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JB/T10318油浸式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UDC621.3.027.7
F2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Quality of electric energy supply Harmonics in public supply network

1993-07-31发布1994-03-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 14549-1993,公用电网谐波,电能质量,正式版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用电何谐的允许值及其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频率为50Hz,标称电压110kV及以下的公用电网。
标称电压为220kV的公用电网可参照110kV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暂态现象和短时间谐波。
2引用标准
GB156额定电压
3术语
3.1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用户接入公用电网的连接处。
3.2谐波测量点harmonic measurement points
对电网和用户的谐波进行测量之处。
3.3基波(分量)fundamental(component)
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付立叶级数分解,得到的频率与工频相同的分量。
3.4谐波(分量)harmonic(component)
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付立叶级数分解,得到频率为基波预率大于1整数倍的分量。
3.5谐波次数(h)harmonic order(h)
谐波频率与基波频率的整数比,
3.6谐波含量(电压或电流}harmonic content(for voltage or current)
从周期性交流量中减去基波分量后所得的量。
3.7谐波含有率harmonic ratio(HR)
周期性交流量中含有的第h次谐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与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第h次谐波电压含有率以HRU表示,第h次谐波电流含有率以HRI表示。
3.8总谐波畸变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
周期性交流量中的谐波含盘的方均根值与其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电压总谐波時变率以THD.表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以THD,表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GB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2009-11-11发布 2010-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发布

GB 50052-2009,供电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设计,配电设计规范,高清正式版 GB 50052-2009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在研究了原规范内容后,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先后完成了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和报批稿等阶段,最后经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电源及供电系统,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无功补偿,低压配电等。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对原规范的适用范围作了调整;
2.增加了“有设置分布式电源的条件,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台理时”作为设置自备电源的条件之一;“当有特殊要求,应急电源向正常电源转换需短暂并列运行时,应采取安全运行的措施”;660V等级的低压配电电压首次列入本规范;
3.对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也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4)
4…电源及供电系统………(6)
5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8)
6无功补偿…………(11)
7…低压配电………(14)
本规范用词说明………(16)
引用标准名录……(17)
附:条文说明………………(19)

1总则
1.0.1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用户端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1.0.3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统筹兼顾,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0.4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
1.0.5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1.0.6本规范规定了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7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vital load in first grade load
巾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
2.0.2双重电源duplicate supply
一个负荷的电源是由两个电路提供的,这两个电路就安全供电而言被认为是互相独立的。
2.0.3应急供电系统(安全设施供电系统)electric supply systems for safety services
用来维持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运行的供电系统,主要是:为了人体和家畜的健康和安全,和/或为避免对环境或其他设备造成损失以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注:供电系统包括电源和连接到电气设备端子的电气回路。在某些场合,它也可以包括设备。

2.0.4应急电源(安全设施电源)electric source for safety services
用作应急供电系统组成部分的电源。
2.0.5备用电源stand-by electric source
当正常电源断电时,由于非安全原因用来维持电气装置或其某些部分所需的电源。
2.0.6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布置在电力负荷附近,能源利用效率高并与环境兼容,可提供电、热(冷)的发电装置,如微型燃气轮机、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
2.0.7逆调压方式inverse voltage regulation mode

逆调压方式就是负荷大时电网电压向高调,负荷小时电网电压向低调,以补偿电网的电压损失。
2.0.8基本无功功率basic reactive power
当用电设备投入运行时所需的最小无功功率。如该用电设备有空载运行的可能,则基本无功功率即为其空载无功功率。如其最小运行方式为轻负荷运行,则基本无功功率为在此轻负荷情况下的无功功率。
2.0.9隔离电器isolator
在执行工作、维修、故障测定或更换设备之前,为人提供安全的电器设备。
2.0.10TN系统TN system
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该接地点相连接。根据中性导体(N)和保护导体(PE)的配置方式,TN系统可分为如下三类:
1TN-C系统,整个系统的N、PE线是合一的。
2TN-C-S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线路的N、PE线是合一的。
3TN-S系统,整个系统的N、PE线是分开的。

2.0.11TT系统TT system
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接至与电力系统接地点无关的接地极。
2.0.12IT系统IT system
电力系统与大地间不直接连接,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YCS27.160
P 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964--2012代替GB/Z19964200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onnecting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to power system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19964-2012,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光伏发电站送出线路,GB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有功功率
5功率预测
6无功容量
7电压控制
8低电压穿越
9运行适应性
10电能质量
11仿真模型和参数
12二次系统
13并网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接人电力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以及通过10kV电压等级与公共电网连接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光伏发电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
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1040电网运行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用于本文件,
3.1光伏发电站photovoltaie(PV)power station
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一般包含变压器、逆变器和光伏方阵,以及相关辅助设施等。
3.2逆变器inverter
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3.3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对于有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光伏发电站,指光伏发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3.4光伏发电站送出线路transmission line of PV power station
从光伏发电站并网点至公共电网的输电线路,以下简称送出线路。
3.5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active power of PV power station
光伏发电站输人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以下简称有功功率。

3.6光伏发电站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of PV power station
光伏发电站输人到并网点的无功功率,以下简称无功功率,
3.7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变化active power change of PV power station
一定时间间隔内,光伏发电站有功功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以下简称有功功率变化,
3.8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光伏发电站并网点电压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联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光伏发电站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3.9孤岛islanding
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注:非计划性孤岛指的是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弧岛,计划性孤岛指的是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
3.10防孤岛anti-islanding
防止非计划性弧岛现象的发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10
K44
备案号:J1055—201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242—2010
35kV~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Technical rules for designing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equipment in 35kV~220kV substations

2010-05-24发布2010-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35kV~220kV,DL/T 5242-2010,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DL/T 5242-2010 35kV~22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3
4总则………6
5系统要求7
6接线…9
7电器和导体选择……12
8安装与布置…20
9二次接线、继电保护和自动投切……23
10防火、通风与采暖……2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无功补偿装置接线图……32
附录B(规范性附录)计算公式……36
条文说明………3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35kV~220kV变电站中的无功补偿装置,包括10kV~66kV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并联电抗器装置、静止无功补偿器装置、静止无功发生器装置的工程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35kV~220kV新建变电站,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84高压交流断路器(IEC62271-100:2001,MOD)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T2900.16电工术语,电力电容器[EC60050(436):1990,NEQ]
GB/T11024(所有部分)标称电压1k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840高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DL/T5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5222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L/T5352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SD325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0.1
单台电容器capacitor unit
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元件组装于单个外壳中并有引出端子的组装体。
3.0.2
集合式电容器assembling capacitor
将单台电容器集装于一个容器或油箱中的电容器。
3.0.3
电容器组capacitor bank
电气上连接在一起的一组电容器。
3.0.4
并联电容器装置installation of shunt capacitors
由并联电容器和相应的一次及二次配套设备组成,并联连接于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能完成独立投运的一套设备。
3.0.5
电抗器reactor
由于其电感而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的电器。
3.0.6
并联电抗器shunt reactor
并联连接在系统中,用以补偿电容电流的电抗器。
3.0.7
空心电抗器reactor with air core
一种无铁心的电抗器。

3.0.8
铁心电抗器reactor with iron core
由绕组和自成闭环的铁心(含小气隙)构成的电抗器。
3.0.9
半心电抗器reactor with half iron core
含有铁心,但沿铁心不构成闭合磁路的电抗器。
3.0.10
油浸式电抗器:oil-immersed type reactor
浸渍于绝缘油中的电抗器。
3.0.11
千式电抗器dry-type reactor
不浸于绝缘油中的电抗器。
3.0.12
串联电抗器series reactor
串接于并联电容器组回路中的电抗器。
3.0.13
电抗率:reactance ratio
串联电抗器的感抗与并联电容器组的容抗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0.14
并联电抗器装置installation of shunt reactors
由并联电抗器和相应的一次及二次配套设备组成,并联连接于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能完成独立投运的一套设备。
3.0.15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thyristor-controlled reactor
一种与晶闸管串联连接并可连续调节无功功率的并联电抗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10U
P62
备案号:J434—2005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222-2005
导体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esign technical rule for selecting conductor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2005-02-14发布2005-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 5222-2005,导体,电器,选择设计技术,正式版 DL/T 5222-2005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目次
前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总则…4
4名词术语及定义…………5
5基本规定……7
6环境条件…….9
7导体….………12
7.1基本规定…………12
7.2软导线………16
7.3硬导体……16
7.4离相封闭母线………19
7.5共箱封闭母线……21
7.6电缆母线…………23
7.7SF气体绝缘母线…24
7.8电力电缆……-27
8电力变压器………31
9高压开关设备……-36
9.1基本规定………36
9.2高压断路器…
9.3发电机断路器……39
10负荷开关…………42
10.1基本规定42
10.2高压负荷开关……43

10.3重合器………43
10.4分段器………44
10.5真空接触器………44
11高压隔离开关……46
12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49
13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54
14电抗器………57
14.1基本规定………57
14.2限流电抗器..57
14.3并联电抗器………-59
14.4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小电抗器59
15电流互感器………………61
16电压互感器………64
17高压熔断器……66
18中性点接地设备………68
18.1消弧线圈……68
18.2接地电阻……72
183接床器9
19变频装置……-76
20过电压保护设备………78
20.1避雷器……78
20.2阻容吸收器+………82
21绝缘子及穿墙套管………8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86
附录B(规范性附录)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水平……87
附录C(规范性附录)线路和发电厂、变电站污秽分级标准92

本规定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确认1998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1999]40号)的安排,对《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SDGJ14一1986)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工作,是根据当前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和近几年来我国的建设和生产运行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的。本规定较修订前的规定除对某些条款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外,还增加了共箱封闭母线、电缆母线、SF6充气母线、电力电缆、发电机断路器、重合器、分段器、真空接触器、高压负荷开关、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变频装置和阻容吸收器等章节。

1范围
1.0.1本规定规定了发电厂和变电站新建工程选择(3~500)kV的导体和电器的基本要求。
1.0.2本规定适用于发电厂和变电站新建工程选择(3~500)kV的导体和电器,对扩建和改建工程可参照使用。
1.0.3涉外工程要考虑供货方或订货方所在国国情,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156标准电压(IEC60038:1983,neq)
GB311.1一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IEC60071-1:1993,neq)
GB2536变压器油(EC60296:1982,neq)
GB7674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IEC60517:1990,eqv)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GB/T1179一1999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EC61089:1991,eqv)
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IEC60050,neq)
GB/T2900.15电工术语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IEC60050(42I):I990,neq)
GBT2900.19电工术语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EC60060-1,neq),
GB/T2900.20电工术语高压开关设备[EC60050(EV),neq]
DLT5153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DLT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GB/T6451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8905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EC60480:1974,neq)
GB/T10228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11023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544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EC60909:1988,eqv)
GB/T16274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500kV级
GBT16434一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3总则
3.0.1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必须贯彻国家的经济技术政策,要考虑工程发展规划和分期建设的可能,以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的要求。
3.0.2应满足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并考虑远景发展。
3.0.3应按当地使用环境条件校核。
3.0.4应与整个工程的建设标准协调一致。
3.0.5选择的导体和电气设备规格品种不宜太多。
3.0.6在设计中要积极慎重地采用通过试验并经过工业试运行考验的新技术、新设备。
3.0.7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执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7.140
P59
备案号:J348—2004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186-2004代替SDJ173一1985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
Electrical-mechanical design code of hydropower plant

2004-03-09发布200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5186-2004,机电设计,水力发电厂,高清正式版 DL/T5186-2004 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总则……3
4水力机械……4
5电气………18
6控制保护和通信…35
7机电设备布置及对土建和金属结构的要求……48
8辅助设施……6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力机械术语、符号………63
条文说明………71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建的大中型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水电厂)和抽水蓄能电厂(以下简称蓄能电厂)的水力机械和电气设计及其对电厂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和有关土建方面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单机容量为10MW及以上、600MW及以下,输电电压为500kV及以下的水电厂和蓄能电厂。
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水电厂的机电设计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21优先数和优先系
GB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50260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T3805特低电压(ELV)限值
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5061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
DLT5080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
DL/T5090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
DL/T5091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
DL/T5132水力发电厂二次接线设计规范
DLT5I3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5177水力发电厂继电保护设计导则
DL/T5165水力发电厂厂房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程
SDJ27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3总则
3.0.1水电厂的机电设计应根据水电厂所在电力系统的要求、水电厂的运行方式、动能特性、枢纽布置条件、自然环境特点和综合利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合理制订设计方案,确定机电设备的系统接线、选型和布置。
3.0.2水电厂的机电设计应充分考虑安装、试验、运行、检修和维护等方面的合理需求,积极开展科学实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从实际出发,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3.0.3水电厂的机电设计,除必须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3.0.4水电厂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或少人值班的原则设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30
F21
备案号:J485—2006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002-2005代替DL5002-1991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dispatch automation in district power networks

2005-11-28发布200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DL/T5002-2005,地区电网,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正式版 DL/T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目次
前言…I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总则……….4
4调度端部分…………6
4.1系统总体结构……………6
4.2总体功能……6
4.3技术要求……………7
4.4硬件设备选型和配置原则………9
4.5软件要求…………11
4.6电源和机房要求……11
5厂站端部分13
5.1有人值班厂站的远动信息………13
5.2无人值班厂站的远动信息……15
5.3远动系统………15
5.4信息传输和通道……………-16
5.5其他……17
条文说明…1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工程、地区电网集控站和地区电网调度中心(以下称地调)管辖范围内新建小型水、火电厂和变电站工程设计。地区电网中的改(扩)建发电、变电工程设计可参照本标准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813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GBT13729远动终端设备
GB/T18700.1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部分:与IS0标准和
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503篇:TASE.2服务和协议(idt IEC60870-6-503:1997)
GB/T18700.2远动设备和系统第6部分:与IS0标准和
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802篇:TASE.2对象模型(idt IEC60870-6-802:1997)
GB/T18700.3远动设备及系统第6-702部分:与IS0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在端系统中提供TASE.2应用服务的功能协议子集(idt IEC60870-6-702:1998)
GB/亿1870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6-602部分:与IS0标准和ITU-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TASE传输协议子集(idt IEC60870-6-602:2001)
GB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DLT630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厅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dt IEC60870-5-101:2002)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idt IEC60870-5-104:2002)

DLT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5103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
DL/T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3总则
3.0.1为了实现地区电网调度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体现电力市场运行需要,统一设计技术标准和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特制定本标准。
3.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已成为目前电力生产、电力调度的主要技术手段。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端,发电厂和变电站远动系统(以下称为“厂站端”)两部分,本标准作为调度自动化调度端和厂站端系统的设计依据,地区电网集控站和其他部分的设计应在执行相应的设计规程前提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3.0.3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应以经审查的地区电网(一次)系统规划设计为依据。并在系统调度管理体制和调度管理范围划分原则明确的前提下进行。
3.0.4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的设计水平年原则上宜与地区电网(一次)系统的水平年一致。
3.0.5经审查的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可作为进行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工程可行性研究、调度自动化工程设计和发电、变电工程中调度自动化项目初步设计的依据。
3.0.6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应与电力系统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并实行分层控制。信息直调直采、直采直送。
3.0.7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应在分析电力系统特点、运行需要和通信条件的基础上提出调度自动化的功能要求、技术指标、远动信息内容和信息传输方案,提出计算机和调度人机联系设备的功能和配置,以及远动系统的设置。
3.0.8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调度端设计,应根据经审查的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确定各类设备的型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正式版 DL/T5002-2005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已关闭评论

ICS29.240.30
K45
备案号:36392-2012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84-2012代替DL/T684一1999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
Guide of calculating settings of relay protection for large generator and transformer

2012-04-06发布2012-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684-2012,DL/T684-2012,变压器,大型发电机,整定计算,整定计算规范,继电保护,DL/T 684-2012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和方法,它是设计、科研、运行、调试和制造部门整定计算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GB/T14285一2006所规定的发电机、变压器容量范围,重点规定了300MW及以上发电机与220kV及以上变压器的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和方法。小容量发电机、低电压等级变压器的整定计算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08-2006电流互感器(IEC60044-1:2003,MOD)
GB/T7064—2008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IEC60034-3:2007,MOD)
GB/T14285一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T559一2007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671一2010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EC60044一1 Edition1.22003仪表用变压器第1部分:电流互感器(Instrument transformers-Part1:
Current transformers)
IEC61869—1—2007仪表用变压器第1部分:一般要求(Instrument transformers-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

3总则
3.1本标准是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基本依据,设计、科研、运行、调试和制造部门应共同遵守(参见附录A)。
3.2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主要任务是:在工程设计阶段保护装置选型时,通过整定计算,
确定保护装置的技术规范;对现场实际应用的保护装置,通过整定计算,确定其运行参数(给出定值)。从而使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地发挥作用,防止事故扩大,维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3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性能必须与本标准中提出的具体规定和要求相符合。
3.4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必须满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的基本要求,正确而合理的整定计算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关键。
3.5本标准不涉及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的配置,不列举保护装置的具体型式,按不同原理的保护分类编制,整定计算方法适用于国内通用的主要保护原理,本标准所列原理之外的保护其整定计算方法可参考制造厂家技术说明书。
3.6部分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限是根据GB/T14285一2006给出的;对于未给出动作时限的保护装置,其动作时限应根据设备条件及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决定。
3.7为简化计算工作,可按下列假设条件计算短路电流:
3.7.1可不计发电机、调相机、变压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等阻抗参数中的电阻分量;可假设旋转发电机的负序阻抗与正序阻抗相等。

3.7.2发电机及调相机的正序阻抗可采用次暂态电抗X的饱和值(参见附录B)。
3.7.3各发电机的等值电动势(标幺值)可假设为1且相位一致。仅在对失磁、失步、非全相等保护装置进行计算分析时,才考虑电动势之间的相角差问题。
3.7.4只计算短路暂态电流中的周期分量,但在纵联差动保护装置(简称纵差保护)的整定计算中以非周期分量系数K考虑非周期分量的影响。
3.7.5发电机电压应采用额定电压值,系统侧电压可采用额定电压值或平均额定电压值,不考虑变压器电压分接头实际位置的变动。
3.7.6不计故障点的相间和对地过渡电阻。
3.8与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有关的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应以常见运行方式为计算用运行方式。常见运行方式是指正常运行方式和被保护设备相邻一回线或一个元件停运的正常检修方式。对于运行方式变化
较大的系统,应由调度运行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整定计算所依据的运行方式。
3.9·根据GB/T14285一2006的规定,按照故障和异常运行方式性质的不同以及机组热力系统和调节系统的条件,本标准所列各项保护分别动作于:
a)停机:断开发电机或发电机变压器组(简称发一变组)断路器,灭磁,关闭原动机主汽门或导水叶,断开厂用分支断路器。
b)解列灭磁:断开发电机或发一变组断路器和厂用分支断路器,灭磁,原动机甩负荷。
c)解列:断开发电机或发一变组断路器,原动机甩负荷。
d)降低励磁。
e)减出力:将原动机出力减至给定值。
f)缩小故障范围(如断开母联或分段断路器)。
g)程序跳闸:一般应用于汽轮发电机,先关主汽门,待逆功率继电器动作后再断开发电机或发一变组断路器并灭磁。
h)切换厂用电源:由厂用工作电源供电切换到备用电源供电。
i)信号:发出声光信号。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P62
备案号:J1490-2012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460-2012
换流站站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Technical code for the design of auxiliary power system of converter station

2012-11-09发布2013-03-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460-2012,换流站,站用电系统,站用电设计,DL/T 5460-2012 换流站站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编制完成。在编制过程中,本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参考了国内有关标准。经广泛地征求意见和多次讨论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站用电接线,站用变压器选择及电动机启动时的电压校验,短路电流计算及电器和导体选择,站用配电装置,站用电源二次系统。

1总则
1.0.1为了在换流站站用电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直流输电工程中的换流站站用电设计。
1.0.3换流站站用电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换流站站用电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以外,还应符合国家和电力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高压站用电系统high voltage auxiliary power supply system
为满足站内10kV电压等级的供电要求,由电缆、架空线、设备构成的10kV配电网络的总称。
2.0.2低压站用电系统low voltage auxiliary power supply system
为满足站内380/220V电压等级的供电要求,由电缆、架空线、设备构成的380/220V配电网络的总称。
2.0.3中央配电屏central distribution panels
由变压器直接提供电源的配电屏。
2.0.4就地配电屏local distribution panels
由中央配电屏提供电源的配电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