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CJ30+矿物纤维喷涂保温、吸声构造.pdf
11CJ29 TDF防水保温材料建筑构造.pdf
11CJ27铝塑共挤节能门窗.pdf
11CJ26、11CG13-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法图示(一).pdf
11CJ25 ZL轻质砂浆内外组合保温建筑构造.pdf
11CJ24高强度中空采光板门窗.pdf
高清35页版 11CJ23-1 自粘防水材料建筑构造(一)(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集).pdf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集
自粘防水材料建筑构造(一)
图集号:11CJ23-1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统一编号:GJCT-052
实行日期: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1编制依据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骏收规范》GB502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预铺/湿铺防水卷材》GB/T23457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23441
《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GB/T23445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
2参考依据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及实验数据。
3适应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民用、工业建筑的地下室、厨房、卫生间及屋面的防水工程,新建地铁、隧道等地下防水工程也可参照使用。
4村料简介及特点
4.1“贴必定”BAC自粘防水卷材
该材料是由聚酯胎体、SBS改性沥青、自粘橡胶沥青胶料及隔离膜复合而成,厚度有2.0mm、3.0mm、4.0mm三种规格。该材料按施工方法不同分为预铺和湿铺两类。预铺类主要用于地下室底板、外墙(外防内贴)等预铺部位,湿铺类主要用于地下室外墙(外防外贴)、顶板及屋面等部位。其特点如下:
4.1.1可与其后浇筑的混凝土主体结构粘结为一体,能用于预铺反粘部位。
4.1.2可与未固化的水泥浆料粘结,消除窜水现象。
4.1.3潮湿和基本平整的基面均可施工,无需底涂。
4.1.4材料本身具有粘性,卷材连接处采用自粘搭接。
4.1.5施工过程不需要使用溶剂和燃料。
4.1.6可与聚合物水泥等防水涂料复合使用。
4.1.7施工时可根据工程现场条件选择空铺(预铺反粘)、湿铺、千铺等施工工法。
4.2“贴必定”MAC高分子自粘橡胶复合防水卷材
该材料由高分子片材、自粘胶料、隔离膜组成,厚度1.2mm、1.5mm、2.0mm三种规格。该材料按施工方法不同分为预铺和湿铺两类。预铺类主要用于地下室底板、外墙(外防内贴)等预铺部位,湿铺类主要用于地下室外墙(外防外贴)、顶板及屋面等部位。其特点如下:
4.2.1该卷材兼有高分子防水卷材和自粘卷材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抗穿刺、耐候、自愈、耐高低温等性能。
4.2.2能与混凝土主体结构粘结为一体,有效防止窜水现象。
4.2.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卷材连接处选择冷自粘的“胶粘胶”或双面自粘胶带封口等方式。
4.2.4施工时可根据工程现场条件选择空铺(预铺反粘)、湿铺、干铺等施工工法。
4.2.5潮湿和基本平整的基面均可施工,无需底涂。
4.2.6施工过程无需溶剂和燃料。
4.2.7可用于预铺反粘施工的部位。
4.2.8可与聚合物水泥等防水涂料复合使用。
(略)
11CJ23-1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1
说明…··2
屋面防水构造··6
屋面防水构造节点·…………11
楼地面、内墙面防水构造·…………14
地下室底板防水构造··…………15
地下室外墙防水构造··……17
地下室顶板防水构造····19
地下室防水构造节点·21
附录
防水保温一体化板说明·28
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构造29
屋面防水保温一体化构造节点·30
地下室顶板防水保温一体化构造··32
双面自粘防水胶带说明·33
窗边防水构造节点(有附框)34
窗边防水构造节点(无附框)35
10ZJ105外墙保温隔热系统建筑构造二.pdf
无水印带书签 10SG813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图集.pdf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图集号:10SG813
统一编号:GJBT-1129
实行日期:二〇一〇年六月一日
主编单位:无锡市城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2010]60号


10SG813《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图集适用于我国非抗震设计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桩基础工程。10SG813图集包括一般灌注桩和抗拔灌注桩两类,可用于主要承受压力桩、偏心受压桩、抗拔桩的桩身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或验算。选用表中提供了桩身受压承载力设计值、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大小偏心界限压弯承载力设计值、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抗裂承载力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具体受力情况直接选用。图集还提供了桩身配筋模板图及连接构造图,施工人员可按图施工。
图集索引:
目录 1
总说明 2
一般灌注桩配筋图 12
抗拔灌注桩配筋图 13
一般灌注桩(YZ)选用表(C25) 14
一般灌注桩(YZ)选用表(C30) 18
一般灌注桩(YZ)选用表(C35) 22
一般灌注桩(YZ)选用表(C40) 26
抗拔灌注桩(BZ)选用表(C30) 30
抗拔灌注桩(BZ)选用表(C35) 32
桩顶与承台连接构造 34
试桩桩顶构造 35
附录1 灌注桩设计选用实例 36
附录2 灌注桩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39
10MR204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pdf
10J929乡镇卫生院建筑标准设计样图.pdf
10J908-5 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与安装.pdf
10J30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更正说明.pdf
10J301-地下建筑防水构造.pdf

完整版 10J121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图集(替代02J121-1、99J121-2、99(03)J121-2、06J121-3).pdf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
图集号:10J121(替代02J121-1、99J121-2、99(03)J121-2、06J121-3)
统一编号:GJBT-1132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2010]110号
实行日期:二〇一〇年九月一日
10J12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是根据国家建筑节能设计相关规范、标准编制的。
本图集替代02J121-1《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99J121-2与99(03)J121-2《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二)》(含2003年局部修改版)和06J121-3《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三)》。上述图集自实行以来,对我国外墙外保温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外保温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外保温的防火要求,并借鉴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对外墙外保温有了新的要求,加之相关的标准也在修订之中,为满足工程技术的需要,有必要对上述图集进行修订,并将分散在各个图集中的外保温系统和建筑构造整合在一本图集中。整合后的图集更容易查找,使用更方便。
本图集增加了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技术要求、外墙外保温系统和材料防火性能要求等。
本图集适用于我国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外墙外保温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不小于8度的地区、基层为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墙体外墙外保温工程。本图集供设计及施工人员使用。
图集中编入了粘贴保温板系统、胶粉EPS颗粒系统、EPS现浇混凝土系统、EPS钢丝网架现浇混凝土系统、胶粉EPS颗粒贴砌保温板系统、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系统、保温装饰板系统七种外墙外保温系统和作为附录的岩棉系统外墙外保温系统。
图集包括各种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基本构造、组成材料的性能指标,墙体、门窗洞口、勒脚、阳台、变形缝、空调搁板等建筑部位的构造详图,不同气候分区、不同基层墙体、不同传热系数的各种系统保温层厚度,特别是结合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用建筑外保温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文)的要求编制了防火隔离带的构造。
目录 1
总说明 4
术语 9
A型-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
说明 A-1
EPS板保温层厚度选用表 A-3
XPS板保温层厚度选用表 A-4
PUR板保温层厚度选用表 A-5
A1型窗口节点构造(涂料) A-6
A1型外墙转角构造(涂料) A-9
A2型窗口节点构造(面砖) A-10
A2型窗套、外墙转角(面砖) A-12
B型-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
说明 B-1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厚度选用表 B-3
B1型窗口节点构造(涂料) B-4
B2型窗口节点构造(面砖) B-7
外墙转角构造 B-10
C型-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
说明 C-1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厚度选用表 C-3
C1型窗口节点构造(涂料) C-4
C1型窗套、外墙转角(涂料) C-6
C2型窗口节点构造(涂料) C-7
C2型窗套、外墙转角(涂料) C-9
C2型窗口节点构造(面砖) C-10
C2型窗套、外墙转角(面砖) C-12
D型-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
说明 D-1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厚度选用表 D-3
D1型窗口节点构造 D-4
D2型窗口节点构造(涂料) D-6
D2型窗口节点构造(面砖) D-8
带窗套窗口(面砖) D-10
外墙转角构造(面砖) D-11
E型-胶粉EPS颗粒浆料贴砌EPS板外保温系统
说明 E-1
胶粉EPS颗粒浆料贴砌EPS板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厚度选用表 E-2
窗口节点构造 E-3
带窗套窗口 E-5
外墙转角构造 E-6
F型-现场喷涂硬泡PUR外保温系统
说明 F-1
现场喷涂硬泡PUR外保温系统保温厚度选用表 F-2
窗口节点构造 F-3
G型-保温装饰板外保温系统
说明 G-1
保温装饰板(PUR保温层)外保温系统保温层厚度选用表 G-3
保温装饰板外保温构造 G-4
保温装饰板外保温固定件布置图 G-5
窗口节点构造 G-6
凸窗窗口 G-8
外墙转角构造 G-9
保温装饰板外保温排水、透气孔 G-10
通用节点
勒脚 H-1
女儿墙保温 H-2
凸窗窗口 H-4
金属窗台板 H-5
阳台保温构造 H-6
变形缝 H-9
系统变形缝 H-11
塑料滴水线、分格缝、转角件 H-12
空调机搁板、雨水管 H-13
岩棉防火隔离带构造 H-14
泡沫混凝土防火隔离带构造 H-15
挡火梁构造 H-16
涂料饰面做法 H-17
附录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计算 附录1
外墙外保温主要材料性能指标 附录2
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附录3
相关技术资料 106
10J113-1 内隔墙——轻质条板(一)图集.pdf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 建质[2010]110号
主编单位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统一编号 GJBT-1131
实行日期 二〇一〇年九月一日
图集号10J113-1

2 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一般工业建筑工程的非承重轻质条板内隔墙。
2.2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8度以下的地区及非抗震设防地区。
轻质条板内隔墙按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分户隔墙、房间分室隔墙、走廊隔墙、楼梯间隔墙等;按使用功能要求可分为普通隔墙、防火隔墙、隔声隔墙等。
3.1本图集包括以下八种类型轻质条板内隔墙:
3.1.1 轻集料混凝土条板内隔墙(A1型,简称轻混凝土条板内隔墙)3.1.2 玻纤增强水泥条板内隔墙(A2型,简称水泥条板内隔墙)
3.1.3 玻纤增强石膏条板内隔墙(A3型,简称石膏条板内隔墙)
3.1.4 硅镁加气水泥条板内隔墙(B1型,简称硅镁条板内隔墙)3.1.5 粉煤灰泡沫水泥条板内隔墙(B2型,简称泡沫水泥条板内隔墙)3.1.6植物纤维复合条板内隔墙(C型,简称植物纤维条板内隔墙)3.1.7 聚苯颗粒水泥夹芯复合条板内隔墙(D型,简称聚苯颗粒水泥条
板内隔墙)
3.1.8纸蜂窝夹芯复合条板内隔墙(E型,简称纸蜂窝复合条板内隔墙)3.2本图集包括以下八种类型轻质条板
3.2.1钢丝、钢丝网增强轻集料混凝土条板(空心、实心)3.2.2玻纤网格布增强水泥条板(空心)
3.2.3 玻纤、玻纤网格布增强石膏条板(空心)
3.2.4玻纤增强硅镁加气水泥条板(空心、实心)
3.2.5 玻纤增强粉煤灰泡沫水泥条板(空心、实心)
3.2.6玻纤增强植物纤维复合条板(空心)
3.2.7 聚苯颗粒水泥夹芯复合条板(复合夹芯)
3.2.8纸蜂窝夹芯复合条板(复合夹芯)
3.3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是指长宽比不小于2.5,采用轻质材料或轻型构造制作,用于非承重内隔墙的预制条板。轻质条板产品按板断面构造可分为空心条板、实心条板和复合夹芯条板三种类别;按板构件类型,分为普通条板、门窗框板和异型板。3.4 轻质条板可采用不同的原材料制作、不同企口和开口形式,但其使用功能指标均应满足《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JG/T169-2005的相关规定。
某些材料性能有专门要求的条板,其材料性能还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要求,3.5轻质条板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表2的要求。表格中的数据依据《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JG/T169-2005和《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GB/T 23449-2009的相关规定。
4 设计选用(见表3)
表3中的数据依据《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157-2008和《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JG/T169-2005的规定,

5设计要求
5.1轻质条板内隔墙按使用功能要求可分为普通隔墙、防火隔墙、隔声隔墙,按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分户隔墙、走廊墙、楼梯间隔墙、房间分室隔墙等;应根据不同条板墙的技术性能及不同建筑使用功能和使用部位的不同,分别设计单层条板隔墙、双层条板隔墙、接板拼装条板隔墙。60mm厚条板不得单独做隔墙使用。
5.2双层条板隔墙选用条板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隔墙的两板间距宜设计为10mm-50mm,可作为空气层或填入吸声、保温材料等功能材料。
5.3安装条板隔墙时,条板应按隔墙长度方向竖向排列,排板应采用标准板。当隔墙端部尺寸不足一块标准板宽时,可按尺寸要求切割补板,补板宽度应不小于200mm.
5.4接板安装隔墙:接板安装条板隔墙安装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5.4.1 90mm厚条板隔墙接板安装高度应不大于3.6m。
5.4.2 120mm厚条板隔墙接板安装高度应不大于4.2m.
5.4.3 150mm厚条板隔墙接板安装高度应不大于4.5m。
5.4.4 60mm厚条板双层隔墙接板安装高度不宜大于3.0m。其他厚度的条板隔墙接板安装高度,安装单位可与工程设计单位协
商 确 定。
5.4.5 在限高以内安装条板隔墙时,竖向接板不宜超过一次相邻条板接头位置应错开300mm以上,错缝范围可为300mm5 00mm.
5.4.6 条板对接部位应加连接件、定位钢卡,做好定位、加固、防裂处理。
5.5隔声设计:条板隔墙应满足建筑隔声功能要求。分户隔墙的声计权隔声量应大于等于45dB,可选用隔声性能符合要求的单层条板、夹芯复合条板。采用单层条板做分户墙时,其厚度不应小于120mm。条板用做户内卧室间隔墙时,其厚度不宜小于90mm,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应大于等于35dB。隔声隔墙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应小于 50dB。
5.6抗震措施:在抗震设防地区,条板墙与顶板、结构梁、主体墙和柱的连接应采用镀锌钢板卡件,并使用胀管螺丝、射钉固定。钢板卡件的设置、固定应符合以下要求:5.6.1条板隔墙与顶板、结构梁的接缝处,钢卡间距应不大于600mm。
5.6.2 条板隔墙与主体墙、柱的接缝处,钢卡可间断布置间距应不大于1m。
5.6.3 接板安装的条板隔墙,条板上端与顶板、结构梁的接缝处应加设钢卡,每块条板不应少于2个,5.6.4在抗震设防地区,条板隔墙安装长度超过6m,应设计构造柱并采取加固、防裂处理措施。5.6.5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板与板、板与主体结构间可局部加钢筋加强。
5.6.6在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中,条板墙与地面的接缝处应间断布置抗震钢卡,间距应不大于1m。5.6.7楼梯间隔墙和行人流量大的走廊墙应选用配筋条板。
5.7水电设计:电气线路可作明线设计,布置于墙面,也可作暗线设计。当在条板隔墙上横向开槽、开洞敷设电气暗线、暗管、开关盒时,选用隔墙的厚度应大于90mm。墙面开槽深度应不大于墙厚的2/5,开槽长度不得大于隔墙长度的1/2。严禁在隔墙两侧同一部位开槽、开洞,其间距应错开150mm以上。单层条板隔墙内不宜设计暗埋配电箱、控制柜,可采用明装方式或局部设计双层条板,严禁穿透墙安装。配电箱、控制柜宜选用薄型箱体。单层条板隔墙内不宜横向暗埋水管。
5.8设备安装:条板隔墙上需要吊挂重物和设备时,不得单点固定,单点吊挂力应小于1000N,并应在设计时考虑加固措施,两点的间距应大于300mm。预埋件和锚固件均应做防腐或防锈处理,并避免预埋铁件外露。5.9防潮防水:条板隔墙用于厨房、卫生间及有防潮、防水要求的环境时,应采取防潮、防水处理构造措施;凡附设水池、水箱、洗手盆等设施的墙体,墙面应做防水处理。
普通石膏条板隔墙及其他有防水要求的条板隔墙用于潮湿环境时,下端应做混凝土条形墙垫,墙垫高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做泛水处理。防潮墙垫可用细石混凝土现浇5.10防火要求:分户隔墙、走廊隔墙和楼梯间隔墙应有防火要求,条板隔墙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指标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相关规定并满足工程设计要求。5.11保温隔热:对有保温要求的分户墙、走廊和楼梯间隔墙,应采取相应保温措施,可选用墙厚度较大的单层条板墙、复合夹芯条板隔墙或双层条板隔墙。相关施工做法和选用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规范《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的规定。
5.12墙面做法:条板隔墙板与板之间的向连接可采用榫接、平接、双凹槽对接等方式·为防止隔墙墙面裂缝,应根据隔墙的不同材质、不同构造、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防裂措施;如应在板与板之间对接缝隙内填满,灌实粘结材料,企口接缝处可粘贴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条或无纺布条防裂,亦可采用加设拉结钢筋加固及其他防裂措施。5.13墙面装修:隔墙墙面平整处理,一般刮腻子抹平墙面即可。墙面装饰可按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可涂刷墙漆、涂料,也可粘贴壁纸墙布。厨房和卫生间墙面可粘贴瓷砖。具体做法参见国标图集05J909《工程做法》内墙饰面部分。5.14门窗框板安装:确定条板隔墙上预留门、窗洞口位置及尺寸时,应选用与隔墙厚度相适应的门、窗框。采用空心条板作门、窗框板时,距板边120mm~150mm不得有空心孔洞;可将空心条板的第一孔用细石混凝土灌实。工厂预制的门、窗框板靠门、窗框一侧应设置预埋件,以便与门、窗框固定。在施工现场切割制作的门、窗框板可采用胀管螺丝与门窗框固定。应根据门窗洞口大小确定固定位置和数量,每侧的固定点应不少于3处;同时宜配套安装门套。5.15防盗要求标准高的隔墙,应考虑墙的安全性能,不宜设计轻质条板隔墙
5.16 设计选用产品时,应确认条板产品和应用技术已通过相关建设主管部门的验收并准许批量生产、应用。
6 图集编制及索引方法
6.1本图集编制内容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和附录三部分通用部分包括条板隔墙的平面、立面、剖面示意、详图索引及门窗、设备、水电管线的安装示意。专用部分则按条板的材料性能、板型构造和配套材料不同分别编制,分别列出各类板材的常用规格、主要技术指标,板与板、板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和门窗、设备、水电管线的安装节点做法。6.2轻质条板的外观质量和允许偏差要求、施工安装辅助材料技术要求、放射性核素限量指标详见本图集附录。6.3不同材质轻质条板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实测指标详见本图集附录。
6.4安装不同条板隔墙的施工要点、施工辅助材料的选用、工程验收要求详见本图集附录。
10J012-4环境景观-滨水工程.pdf
完整版 10G40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df

10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和高强混凝土管桩(PHC),主要适用于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6度~8度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的低承台桩基础工程。
本图集编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预应力混凝土PC和PHC管桩结构构造、力学性能的检测要求值和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指标等。
2 按现行新编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规定,充分考虑到提高桩基的抗震性能,在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部位,及有液化土层时软硬土交接区段提出了加强构造措施。
3 为便于工程设计人员选用桩型,图集中提供了不同规格和型号桩的桩身偏心受压N-M曲线和管桩设计示例。
4 图集按新颁布的规范进行修编,补充了新的技术内容,能充分满足设计、施工及生产厂家的需求。
管桩按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
管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
管桩按外径分为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800mm、1000mm、1200mm等规格。
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104-97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2005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
目录 1
总说明 2
管桩结构配筋图 12
管桩力学性能检验值 13
PHC桩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指标 16
PC桩桩身承载力与裂缝控制指标 19
管桩偏心受压N-M曲线 22
焊接接头构造图 30
端板详图 31
PHC桩端板参数表 32
PC桩端板参数表 34
桩套箍剖面图 36
十字型钢桩尖结构图 37
开口型钢桩尖结构图 38
锥型钢桩尖结构图 39
接头焊接连接详图 40
不截桩桩顶与承台连接详图 41
截桩桩顶与承台连接详图 42
接桩桩顶与承台连接详图 43
选择筒式柴油打桩桩锤参数表 44
选择静力压桩机参数表 45
管桩设计选用示例 46
相关技术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