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 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钢结构焊接规范).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elding of steel
structure of building
JGJ81一200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3年1月1日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9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一91)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基本规定;3材料;4焊接节点构造;5焊接工艺评定;6焊接工艺:7焊接质量检查:8焊接补强与加固;9焊工考试。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第一章总则,扩充了适用范圍,明确了建筑钢结构板厚下限、类型和适用的焊接方法。
第二章基本规定,是新增加的内容。明确规定了建筑钢结构焊接施工难县程度区分原则、制作与安装单位资质要求、有关人员资格职责和质量保证体系等。
第三章材料,取消了常用钢材及焊条、焊丝、焊剂选配表和钢材碳当量限制,增加了钢材和焊材复验要求、焊材及气体应符合的国家标准、钢板厚度方向性能要求等。
第四章焊接节点构造,增加了不同焊接方法焊接坡口的形状和尺寸、管结构各种接头形式与坡口要求、防让板材产生层状撕裂的节点形式、构件制作与工地安装焊接节点形式、承受动载与抗濮焊接节点形式以及组焊构件焊接节点的一般规定,并对焊缝的计算厚度作了性订。
第五章焊接工艺评定,对焊接工艺评定规则、试件试样的制备、试验与检验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扩充,增加了焊接工艺评定的一般规定和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定。
第六章焊接工艺,取消了各种焊接方法工艺参数参照表,增加了焊接工艺的一般规定、各种焊接方法选配焊接材料示例、焊接预热、后热及焊后消除应力要求、防止层状撕裂和控制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
第七章焊接质量检查,对焊缝外观质量合格标准、不同形式焊缝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无损检测要求进行了修订,增加了焊接检验批的划分规定、國管T、K、Y节点的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缺陷分级标准以及箱形构件隔板电渣焊焊鰱焊透宽度的超声波检测方法。
第八章焊接补通与加固,对钢结构的焊接与补强加固方法作了修订和补充,增加了钢结构受气相腐蚀作用时其钢材强度计算方法、负荷状态下焊缝补强与加固的规定、承受动荷载构件名义应力与钢材强度设计值之比B的规定、考虑焊接瓣时受热造成构件局部力学性能降低及采取相应安全镨施的规定和焊缝强度折减系数等内容。
第九章焊工考试,修订了考试内容和分类,在焊工手工操作技能考试方面,增加了附加考试和定位焊考试。
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是: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邮政编码:100088)
本规程参加单位是:
中建一·局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武汉钢铁集团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江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建升和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
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钢结构制造总厂
武钢集团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公司
北京双园咨询监理公司
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pdf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可打印PDF格式,标准编号及名称: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高清、正式版 JGJ 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r9r P JGJ79-2012
备案号J220-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for ground treatment of buildings
2012-08-23发布2013-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ground treatment of buildings JGJ79-201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3年6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北京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 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相关规范协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修订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 规定;4.换填垫层;5.预压地基;6.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7.复合地基;8.注浆加固;9.微型桩加固;10.检验与监测。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处理后的地基应满 足建筑物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的规定;2.增加采用多种 地基处理方法综合使用的地基处理工程验收检验的综合安全系数 的检验要求;3.增加地基处理采用的材料,应根据场地环境类 别符合耐久性设计的要求;4.增加处理后的地基整体稳定分析 方法;5.增加加筋垫层设计验算方法;6.增加真空和堆载联合 预压处理的设计、施工要求;7.增加高夯击能的设计参数;8. 增加复合地基承载力考虑基础深度修正的有粘结强度增强体桩身 强度验算方法;9.增加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施工要求;10.增 加注浆加固;11.增加微型桩加固;12.增加检验与监测;13. 增加复合地基增强体单桩静载荷试验要点;14.增加处理后地基 静载荷试验要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 4
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申元岩土工程 有限公司 中化岩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滕延京张永钧闫明礼张峰 张东刚袁内镇侯伟生叶观宝 白晓红郑刚王亚凌水伟厚 郑建国周同和杨俊峰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顾国荣周国钧顾晓鲁徐张建 张丙吉康景文梅全亭滕文川 肖自强潘凯云黄新
5
目次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N 2.1术语N 2.2符号 3基本规定 4换填垫层10 4.1一般规定10 4.2设计10 4.3施工14 4.4质量检验16 5预压地基18 5.1一般规定18 5.2设计19 5.3施工26 5.4质量检验28 6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30 6.1一般规定30 6.2压实地基30 6.3夯实地基35 7复合地基.42 7.1一般规定42 7.2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44 7.3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50 7.4旋喷桩复合地基55 7.5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57 6...
JGJ76-2003 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pdf

JGJ75-2012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节能保温规范.pdf

JGJ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施工规范.pdf

高清无水印 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
高清无水印、可打印、完整版、PDF格式,标准编号及名称: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可打印PDF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7-2010
备案号J1072-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pace frame structures
2010-07-20发布
2011-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1总则
1.0.1为了在空间网格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主要以钢杆件组成的空间网格结构,包括网架、单层或双层网壳及立体桁架等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1.0.3设计空间网格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结构方案、网格布置与构造措施,并应综合考虑材料供应、加工制作与现场施工安装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0.4单层网壳结构不应设置悬挂吊车。网架和双层网壳结构直接承受工作级别为A3及以上的悬挂吊车荷载,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大于或等于5×10^4次时,应进行疲劳计算,其容许应力幅及构造应经过专门的试验确定。
1.0.5进行空间网格结构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空间网格结构space frame,space latticed structure
按一定规律布置的杆件、构件通过节点连接而构成的空间结构,包括网架、曲面型网壳以及立体桁架等。
2.1.2网架space truss,space grid
按一定规律布置的杆件通过节点连接而形成的平板型或微曲面型空间杆系结构,主要承受整体弯曲内力。
2.1.3交叉桁架体系intersecting lattice truss system
以二向或三向交又桁架构成的体系。
2.1.4四角锥体系square pyramid system
以四角锥为基本单元构成的体系。
2.1.5三角锥体系triangular pyramid system
以三角锥为基本单元构成的体系。
2.1.6组合网架composite space truss
由作为上弦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板与钢腹杆及下弦杆构成的平板型网架结构。
2.l.7网壳latticed shell,reticulated shell
按一定规律布置的杆件通过节点连接而形成的曲面状空间杆系或梁系结构,主要承受整体薄膜内力。
2.1.8球面网壳spherical latticed shell,braced dome
外形为球面的单层或双层网壳结构。
2.1.9圆柱面网壳cylindrical latticed shell,braced vault
外形为圆柱面的单层或双层网壳结构。
2.l.l0双曲抛物面网壳hyperbolic paraboloid latticed shell
外形为双曲抛物面的单层或双层网壳结构。
2.1.11椭圆抛物面网壳elliptic paraboloid latticed shell
外形为椭圆抛物面的单层或双层网壳结构。
2.1.12'联方网格lamella grid
由二向斜交杆件构成的菱形网格单元。
2.1.13肋环型ribbed type
球面上由径向与环向杆件构成的梯形网格单元。
2.1.14肋环斜杆型ribbed type with diagonal bars(Schwedler dome)
球面上由径向、环向与斜杆构成的三角形网格单元。
2.1.15三向网格three-way grid
由三向杆件构成的类等边三角形网格单元。
2.1.l6扇形三向网格fan shape three-way grid(Kiewitt dome)
球面上径向分为n(n=6,8)个扇形曲面,在扇形曲面内
由平行杆件构成联方网格,与环向杆件共同形成三角形网格单元。
2.l.17葵花形三向网格sunflower shape three-way grid
球面上由放射状二向斜交杆件构成联方网格,与环向杆件共同形成三角形网格单元。
2.1.18短程线型geodesic type
以球内接正20面体相应的等边球面三角形为基础,再作网格划分的三向网格单元。
2.1.19组合网壳composite latticed shell
由作为上弦构件的钢筋混凝土板与钢腹杆及下弦杆构成的网壳结构。
2.1.20立体桁架spatial truss
由上弦、腹杆与下弦杆构成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的格构式桁架。
2.1.21焊接空心球节点welded hollow spherical joint
由两个热冲压钢半球加肋或不加肋焊接成空心球的连接节点。
2.1.22
螺栓球节点bolted spherical joint
由螺栓球、高强螺栓、销子(或螺钉)、套筒、锥头或封板等零部件组成的机械装配式节点。
2.1,23嵌入式毂节点embeded hub joint
由柱状毂体、杆端嵌入件、上下盖板、中心螺栓、平垫圈、弹簧垫圈等零部件组成的机械装配式节点。
2.1.24铸钢节点cast steel joint
以铸造工艺制造的用于复杂形状或受力条件的空间节点。
2.1.25销轴节点pin axis joint
由销轴和销板构成,具有单向转动能力的机械装配式节点。
2.2符号
2.2.1作用、作用效应与响应
(略)
3基本规定
3.1结构选型
3.1.1网架结构可采用双层或多层形式;网壳结构可采用单层或双层形式,也可采用局部双层形式。
3.1.2网架结构可选用下列网格形式:
1由交叉桁架体系组成的两向正交正放网架、两向正交斜放网架、两向斜交斜放网架、三向网架、单向折线形网架(图A.0.1);
2由四角锥体系组成的正放四角锥网架、正放抽空四角锥网架、棋盘形四角锥网架、斜放四角锥网架、星形四角锥网架(图A.0.2);
3由三角锥体系组成的三角锥网架、抽空三角锥网架、蜂窝形三角锥网架(图A.0.3)。
3.1.3网壳结构可采用球面、圆柱面、双曲抛物面、椭圆抛物面等曲面形式,也可采用各种组合曲面形式。
3.1.4单层网壳可选用下列网格形式:
1单层圆柱面网壳可采用单向斜杆正交正放网格、交叉斜杆正交正放网格、联方网格及三向网格等形式(图B.0.1)。
2单层球面网壳可采用肋环型、肋环斜杆型、三向网格、扇形三向网格、葵花形三向网格、短程线型等形式(图B.0.2)。
3单层双曲抛物面网壳宜采用三向网格,其中两个方向杆件沿直纹布置。也可采用两向正交网格,杆件沿主曲率方向布置,局部区域可加设斜杆(图B.0.3)。
4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可采用三向网格、单向斜杆正交正放网格、椭圆底面网格等形式(图B.0.4)。
(略)
4结构计算
4.1一般计算原则
4.1.1空间网格结构应进行重力荷载及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内力计算,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地震、温度变化、支座沉降及施工安装荷载等作用下的位移、内力进行计算。空间网格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可按弹性理论计算;网壳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计算应考虑结构的非线性影响。
4.1.2对非抗震设计,作用及作用组合的效应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进行计算,在杆件截面及节点设计中,应按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确定内力设计值;对抗震设计,地震组合的效应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计算。在位移验算中,应按作用标准组合的效应确定其挠度。
4.1.3对于单个球面网壳和圆柱面网壳的风载体型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取值;对于多个连接的球面网壳和圆柱面网壳,以及各种复杂形体的空间网格结构,当跨度较大时,应通过风洞试验或专门研究确定风载体型系数。对于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空间网格结构,宜进行风振计算。
4.1.4分析网架结构和双层网壳结构时,可假定节点为铰接,杆件只承受轴向力;分析立体管桁架时,当杆件的节间长度与截面高度(或直径)之比不小于12(主管)和24(支管)时,也可假定节点为铰接;分析单层网壳时,应假定节点为刚接,杆件除承受轴向力外,还承受弯矩、扭矩、剪力等。
(略)
JGJ69-1990 PY型预钻式旁压试验规程 施工规范.pdf

JGJ67-200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pdf

JGJ66-201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pdf

JGJ65-2013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施工规范.pdf

JGJ64-1989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pdf

JGJ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 混凝土规范.pdf

JGJ62-2014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pdf

JGJ61-2003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施工规范.pdf

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pdf
高清无水印、可打印、完整版、PDF格式,标准编号及名称:JGJ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施工规范.pdf

JGJ58-2008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pdf

JGJ57-2016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