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0473-2018 轮胎压路机.pdf
JBT 10472-2018 光轮压路机.pdf
GB/T 9774-2020 水泥包装袋.pdf
GB/T 51417-2020 电信钢塔架共建共享技术标准.pdf
GB/T 51318-2019 沉管法隧道设计标准.pdf
GB/T 50632-2019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pdf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50632-2019
钢铁企业节能设计标准 Standardfordesignofenergysavingofironand steel enterprise(s)
2019-07-10发布201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 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 求,由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主体工艺流 程、辅助设施、配套生产工艺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企业能源管控中心节 能设计条款,增加企业自发电节能设计条款。
2.增加原料场、总图 运输、高炉汽动鼓风、RH(电工钢)精炼、CPE顶管机组等工序能 耗指标;细化电炉冶炼工序能耗指标、冷轧产品能耗指标。
3.补充 完善各工序节能降耗工艺、技术、装备措施等内容。
进一步核定各 工序能耗的计算范围,补充修订各工序能耗计算公式、能耗指标及 余热回收数量等内容。
4.取消电力等价值折标系数下的各工序能 耗指标。
适时调整电力当量值折标系数下各能源介质的折算系 数。
5.取消碳素制品章节。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冶金建设协会 负责日常管理,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 限公司(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安街7号,邮政编码: 100176)。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曹建宁胡金玲潘宏涛毕敏娜 刘家洪郑绥旭蒋江晨王刚 毕琳周志安苏洗徐跃民 杨杏彩赵芳余慧屈春花 刘建业兰兴昌邹忠平高恋 陈卫强张海东蔡发明张如海 秦平果全强郝文萍戈义彬 于玲罗立华袁俊红严云福 徐华祥雷加鹏朱庆李继涂 胡昌宗彭敏孙亮耿小红 范新库钟剑雄杨俊峰崔昊 张颖栾元迪陆澄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郭启蛟黄导郑文华温燕明 王维兴程小矛王宝军吕杰 姜泽毅
.2.
次
总则 术语 3基本规定 4主体工艺流程 4.1原料准备(6) 4.2烧结(8) 4.3球团(10) 4.4焦化(12) 4.5高炉炼铁(14) 4.6炼钢(17) 4.7金属压力加工(23) 5辅助设施(43) 5.1能源管控中心(43) 5.2燃气(44) 5.3电力(45) 5.4给排水(48) 5.5热力(49) 5.6采暖通风除尘(52) 5.7总图运输(54) 5.8机修(57) 5.9检化验(58) 6配套生产工艺(59) 6.1采矿(59) 6.2选矿(64)
6.3铁合金(66) 6.4耐火材料(68) 6.5石灰(70) 附录A常用的能源热值和折标煤系数(71) 本标准用词说明(73) 引用标准名录(74) 附:条文说明(75)...
GB/T 39056-2020 古建筑砖石结构维修与加固技术规范.pdf
GB/T 39049-2020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修复技术指南.pdf
高清正式版 GB/T 15762-2020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pdf
ICS91.100.30 Q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15762—2020
代替GB/T15762一2008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slabs
2020-09-29发布
2021-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5762-2008《蒸压加气混凝土板》,与GB/T15762-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符号”(见第3章);
修改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品种标志代号(见4.1.1,2008年版的3.1.1)
取消了强度级别A7.5和干密度级别B08(见4.1.2,2008年版的3.3和4.3.2);
增加了按承载力允许值分类和常用的承载力允许值(见4.1.3);
修改了常用规格(见4.2.1,2008年版的3.2);
增加了长厚比限值(见4.2.2);
增加了“一般规定”(见第5章);
部分修改了原材料执行标准要求(见5.1,2008年版的4.1);
增加了钢筋网片和钢筋网笼构造(见5.2);
增加了钢筋防锈处理(见5.3);
修改了基本性能要求(见6.3,2008年版的4.3.1);
修改了结构性能中荷载的符号(见6.5,2008年版的4.5);
修改了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见表11,2008年版的表9);
修改了抽样、型式检验条件(见8.3.1,2008年版的6.3.1);
修改了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结构性能试验方法(见附录B,2008年版的附录C);
增加了“附录C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尺寸偏差试验方法”(见附录C);
一修改了钢筋粘着力取样和制作要求(见D.2,2008年版的D.2)。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同济大学、南京旭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开元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科达机电有限公司、优博络客新型建材(天津)有限公司、湖州汇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发展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山东京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元筑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江苏宁国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广西鲁临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江山市天顺建材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杭加泽通建筑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云浮市贝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偃师市华泰综合利用建材有限公司、陕西凝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江山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建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恒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楚峰建科集团荆州开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宇峰、程才渊、陆洁、姜勇、孙维理、陈宏平、陈新疆、贺铁明、褚万昌、王明军、白锡庆、张松、赖少忠、蔡科、刘义、汪强、田森岳、徐金山、张本建、汪宏、任宪德、戴小俊、熊海东、陈海鸣、张晓海、蔡夏洋、刘洋、欧阳崎、齐国良、吴凯、张辉、梁世英、孙正壹、胡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5762-1995、GB/T15762—2008。
GB/T 11969-2020 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pdf
GB/T 11968-2020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pdf
ICS91.100.30 Q14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1968-2020 代替GB/T11968—2006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locks
2020-09-29发布
2021-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1968一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GB/T11968一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删除了砌块等级(见2006年版的4.3);
增加了产品的分类,分为工型和Ⅱ型,及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要求(见4.1.1、6.1和6.2);
删除了A7.5、A10.0强度级别和B08干密度级别(见2006年版的4.2);
修改了以抗压强度和干密度分级为以抗压强度分级(见6.3,2006年版的6.2、6.3和6.4);
修改了出厂检验抽样批量的规定(见8.2.2.1,2006年版的8.2.2.1)。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同济大学、浙江开元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南京旭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长兴伊通有限公司、安徽科达机电有限公司、湖州汇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发展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元筑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宁国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舟山弘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天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江山市天顺建材有限公司、常州市建筑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杭加泽通建筑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秭归县润楚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云浮市贝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鲁临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偃师市华泰综合利用建材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凝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江山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丰众建筑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建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浙江恒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楚峰建科集团荆州开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勇、苏宇峰、程才渊、陆洁、陈宏平、邓苏萍、杨永泉、陈新疆、贺铁明、赖少忠、蔡科、周剑国、王明军、刘义、张松、任宪德、白锡庆、汪强、田森岳、李存军、王全省、徐清辉、邓跃伟、张本建、汪宏、戴小俊、熊海东、张晓海、刘阳国、蔡夏洋、何志昂、刘洋、陈海鸣、马英杰、李文智、黄洪、吴凯、张辉、张叶信、孙正壹、胡蓉、朱瑞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1968—1989、GB/T11968—1997、GB/T11968-2006。
内容索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分类、规格和标记、原材料、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贮存和运输、产品质量合格证。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与工业建筑物中使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2085.2铝粉第2部分:球磨铝粉
GB/T5483天然石膏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10294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T11969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GB/T37785烟气脱硫石膏
JC/T407加气混凝土用铝粉膏
JC/T409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粉煤灰
JC/T621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生石灰
JC/T622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蒸压加气混凝土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AAC
以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为主要原材料,掺加发气剂及其他调节材料,通过配料浇注、发气静停、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制成的多孔轻质硅酸盐建筑制品。
3.2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 blocks;AAC-B
蒸压加气混凝土中用于墙体砌筑的矩形块材。
3.3干密度dry density
在105℃温度条件下烘至恒质测得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3.4尺寸效应系数dimensional effect coefficient
非标尺寸试件与标准立方体试件(100mm×100mm×100mm)抗压强度的比值。
4分类、规格和标记
4.1分类
4.1.1砌块按尺寸偏差分为工型和Ⅱ型。工型适用于薄灰缝砌筑,Ⅱ型适用于厚灰缝砌筑。
4.1.2按抗压强度分为A1.5、A2.0、A2.5、A3.5、A5.0五个级别。强度级别A1.5、A2.0适用于建筑保温。
4.1.3按干密度分为B03、B04、B05、B06、B07五个级别;干密度级别B03、B04适用于建筑保温。
4.2规格
常用规格尺寸见表1。
4.3标记
产品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代号(AAC-B)、强度和干密度分级、规格尺寸和标准编号进行标记。
示例:抗压强度为A3.5、干密度为305、规格尺寸为600mm×200mm×250mm的蒸压加气混凝土I型砌块,其标记为:
AAC-BA3.5B05600×200×250(Ⅰ) GB/T11968
5原材料
5.1水泥应符合GB175的规定。
5.2生石灰应符合JC/T621的规定。
5.3砂应符合JC/T622的规定。
5.4粉煤灰应符合JC/T409的规定。
5.5铝粉膏应符合JC/T407的规定。
5.6铝粉应符合GB/T2085.2的规定。
5.7石膏应符合GB/T5483或GB/T37785的规定。
5.8工业废弃物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其放射性水平应符合GB/T6566的规定,并经检验方可用于生产。
内容索引: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规格和标记……2
5原材料2
6要求2
7检验方法4
8检验规则7
9贮存和运输8
10产品质量合格证…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系数…………10
GB 51433-2020 公共建筑光纤宽带接入工程技术标准.pdf
高清带书签 GB51348-201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Standard for electrical design of civil buildings
GB5 1348-2019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20年8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2019年第314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348-2019,自2020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1、3.2.8、3.3.4、4.3.5、4.7.3、4.10.1、7.2.4、7.4.6、7.5.2、7.6.3、8.1.6、9.4.5、11.2.3、11.2.4、11.8.8、12.4.10、12.4.14、12.5.8、13.4.6、13.7.6、14.4.3、14.9.4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16-2008同时废止。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缩略语;3.供配电系统;4.变电所;5.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电气测量;6.自备电源;7.低压配电;8.配电线路布线系统;9.常用设备电气装置;10.电气照明;11.民用建筑物防雷;12.电气装置接地和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防护;13.建筑电气防火;1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15.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16.公共广播与厅堂扩声系统;17.呼叫信号和信息发布系统1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9.信息网络系统;20.通信网络系统;21.综合布线系统;22.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23.智能化系统机房;24.建筑电气节能;25.建筑电气绿色设计;26.弱电线路布线系统。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取消了锅炉房热工检测与控制一章;
2.增加了建筑电气节能、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弱电线路布线系统三章;
3.对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
和必要的修改。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
1 总则 25
2 术语和缩略语 26
2.1 术语 26
2.2 缩略语 31
3 供配电系统 33
3.1 一般规定 33
3.2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33
3.3 电源及供配电系统 35
3.4 电压等级选择和电能质量 37
3.5 负荷计算 39
3.6 无功补偿 40
4 变电所 41
4.1 一般规定 41
4.2 所址选择 41
4.3 配电变压器选择 42
4.4 主接线及电器选择 43
4.5 变电所型式和布置 45
4.6 35kV.20kV.10kV配电装置 48
4.7 低压配电装置 49
4.8 并联电力电容器装置 50
4.9 所用电源及操作电源 51
4.10 对土建专业的要求 52
4.11 对暖通及给水排水专业的要求 53
5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电气测量 55
5.1 一般规定 55
5.2 继电保护的基本规定 55
5.3 配电变压器保护 57
5.420 kV或10kV线路保护 59
5.535 kV线路保护 60
5.635 kV.2OkV或10kV母线分段断路器保护 61
5.7 并联电容器保护 61
5.810 kV异步电动机(电动机容量V2MW)保护 63
5.9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64
5.10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与正常电源的切换 64
5.11 数字式综合保护装置 65
5.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66
5.13 二次回路 67
5.14 中央信号装置 69
5.15 电气测量 71
5.16 电能计量 74
6 自备电源 77
6.1 自备柴油发电机组 77
6.2 应急电源 85
6.3 不间断电源 86
7 低压配电 88
7.1 一般规定 88
7.2 低压配电系统 88
7.3 特低电压配电 90
7.4 导体选择 92
7.5 低压电器的选择 97
7.6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100
7.7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击防护 104
8 配电线路布线系统 111
8.1 一般规定 111
8.2 直敷布线 112
8.3 刚性金属导管布线 112
8.4 可弯曲金属导管布线 113
8.5 电缆桥架布线 114
8.6 刚性塑料导管(槽)布线 116
8.7 电力电缆布线 117
8.8 预制分支电缆布线 123
8.9 耐火电缆和矿物绝缘电缆布线 124
8.10 母线槽布线 125
8.11 电气竖井内布线 125
8.12 铝合金电缆布线 127
8.13 照明母线槽布线 128
9 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130
9.1 一般规定 130
9.2 电动机 130
9.3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138
9.4 自动旋转门、电动门、电动卷帘门和电动伸缩门窗 140
9.5 舞台用电及放映设备 141
9.6 医用设备 144
9.7 交流充电桩 145
9.8 其他用电设备 147
10 电气照明 150
10.1 —般规定 150
10.2 照明方式与种类 150
10.3 照度水平与照明质量 153
10.4 应急照明 156
10.5 照明光源与灯具 158
10.6 照明供电与控制 159
10.7 景观照明 161
11 民用建筑物防雷 164
11.1 一般规定 164
11.2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165
11.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雷电防护措施 166
11.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雷电防护措施 169
11.5 其他防雷保护措施 172
11.6 接闪器 175
11.7 引下线 178
11.8 接地网 179
11.9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181
11.10 防雷装置的材料要求 187
12 电气装置接地和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防护 193
12.1 一般规定 193
12.2 交流电气装置接地的范围 193
12.3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和接地电阻 194
12.4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和基本要求 195
12.5 接地装置 198
12.6 通用用电设备接地 200
12.7 保护等电位联结 201
12.8 屏蔽接地及防静电接地 202
12.9 智能化系统接地 203
12.10 潮湿场所的安全防护 204
13 建筑电气防火 212
13.1 一般规定 212
13.2 系统设置 212
13.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214
13.4 消防设施联动控制设计 217
13.5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 221
13.6 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设计 223
13.7 系统供电 226
13.8 线缆选择及敷设 230
13.9 非消防负荷线缆与通信电缆的选择 232
1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235
14.1 一般规定 235
14.2 入侵报警系统 236
14.3 视频监控系统 237
14.4 出入口控制系统 243
14.5 电子巡查系统 245
14.6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246
14.7 楼宇对讲系统 247
14.8 传输线路 248
14.9 安防监控中心 248
14.10 安防综合管理系统 249
14.11 应急响应系统 250
15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251
15.1 一般规定 251
15.2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原则 251
15.3 有线电视系统接入 252
15.4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253
15.5 自设前端 254
15.6 HFC接入分配网 255
15.7 IP接入分配网 256
15.8 传输线路选择 257
16 公共广播与厅堂扩声系统 259
16.1 一般规定 259
16.2 公共广播系统 260
16.3 厅堂扩声系统 261
16.4 设备选择 263
16.5 设备布置 265
16.6 线路及敷设 268
16.7 控制室 269
16.8 供电电源、防雷与接地 270
17 呼叫信号和信息发布系统 271
17.1 一般规定 271
17.2 呼叫信号系统设计 271
17.3 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设计 275
17.4 时钟系统设计 277
17.5 设备选择及机房 279
17.6 供电电源、防雷与接地 280
1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281
18.1 一般规定 281
18.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网络结构 282
18.3 管理网络层 283
18.4 控制网络层 284
18.5 现场网络层 287
18.6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软件 288
18.7 现场仪表的选择 290
18.8 冷热源系统监控 291
18.9 空调及通风系统监控 295
18.10 给水与排水系统监控 299
18.11 供配电系统监测 300
18.12 照明系统监控 301
18.13 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监控 301
18.14 建筑设备一体化监控系统 301
19 信息网络系统 303
19.1 一般规定 303
19.2 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303
19.3 网络系统逻辑设计 304
19.4 网络系统物理设计 305
19.5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306
19.6 网络服务器选择 307
19.7 网络互联设计 307
19.8 网络应用规划 308
19.9 无线局域网络 308
20 通信网络系统 310
20.1 一般规定 310
20.2 信息接入系统 310
20.3 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312
20.4 数字无线对讲系统 315
20.5 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322
20.6 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系统 325
20.7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326
20.8 会议系统 328
20.9 多媒体教学系统 339
21 综合布线系统 350
21.1 一般规定 350
21.2 系统设计 350
21.3 系统配置 357
21.4 系统指标 360
21.5 设备间及电信间 362
21.6 工作区设备 363
21.7 线缆选择和敷设 363
21.8 接地 365
22 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卫生 367
22.1 一般规定 367
22.2 电磁环境卫生 367
22.3 供配电系统的谐波防治 369
22.4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 371
22.5 接地与等电位联结 372
23 智能化系统机房 373
23.1 一般规定 373
23.2 机房设置 373
23.3 机房设计与布置 376
23.4 环境条件和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379
23.5 机房供电、接地及防静电 383
23.6 消防与安全 384
24 建筑电气节能 386
24.1 一般规定 386
24.2 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386
24.3 电气照明的节能设计 388
24.4 动力装置的节能设计 390
24.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节能设计 390
24.6 其他 392
25 建筑电气绿色设计 393
25.1 一般规定 393
25.2 光伏发电系统 394
25.3 导光设备 397
25.4 能效监管系统 398
26 弱电线路布线系统 402
26.1 一般规定 402
26.2 园区综合管道 406
26.3 园区配线设施 411
26.4 建筑物引入管 413
26.5 建筑物内配线管网 415
26.6 建筑物内配线设施 420
附录A民用建筑中各类建筑物的主要用电负荷分级 423
附录B建筑物、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及可接受的年平均雷击次数的计算 432
附录C浴盆和淋浴盆(间)区域的划分 437
附录D游泳池和戏水池区域的划分 440
附录E喷水池区域的划分 442
附录F声压级及扬声器所需功率计算 443
附录G各类建筑物的混响时间推荐值及缆线规格计算与选择 445
本标准用词说明 446
引用标准名录 447
高清文字可搜索 GB 50028-2006(2020年版)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完整版).pdf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city gas engineering GB50028-2006 (2020年版)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6年11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北京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0至2001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1]87号)要求,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93进行了修订。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国城镇燃气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城镇燃气工程建设和规范执行十年来的经验,吸收了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先进规范成果,开展了必要的专题研究和技术研讨,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和6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用气量和燃气质量、制气、净化、燃气输配系统、压缩天然气供应、液化石油气供应、液化天然气供应和燃气的应用等。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增加第2章术语,将原规范中“名词解释”改为“术语”,并作了补充与完善。
2.第3章用气量和燃气质量中,取消了居民生活和商业用户用气量指标;增加了采暖用气量的计算原则。补充了天然气的质量要求、液化石油气与空气的混合气质量安全指标和燃气加臭的标准。
3.第4、5 章制气和净化中,增加了两段煤气(水煤气)发生炉制气、轻油制气、流化床水煤气、天然气改制、一氧化碳变换和煤气脱水,并对主要生产场所火灾及爆炸危险分类等级等条文进行了修订。
4.第6章燃气输配系统中,提高了城镇燃气管道压力至4.0MPa,吸收了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标准成果,增加了高压燃气管道敷设、管道结构设计和新型管材,补充了地上燃气管道敷设,门站、储配站设计和调压站设置形式、管道水力计算等。
5.增加第7章压缩天然气供应,主要包括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配站、瓶组供气站及配套设施要求。
6.第8章液化石油气供应,对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和混气站、气化站、瓶组气化站及瓶装供应站等补充了有关内容。
7.增加第9章液化天然气供应,主要包括气化站储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站内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及配套设施等要求。
8.第10章燃气的应用中,增加了新型管材,燃气管道和燃气用具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和地上密闭房间内的敷设,室内燃气管道的暗设以及燃气的安全监控设施等要求。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和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对本规范需要修改和补充,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函寄: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地址:天津市气象台路,邮政编码:30007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及主要起草人:主编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 50028-2006(2020年版)条文说明
局部修订说明
本次修订系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8]207号)等文件要求,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进行局部修订而成。
此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1)补充规定城镇燃气气源能力储备的基本要求;(2)补充规定城镇燃气气源能力储备方式;(3)补充规定气源方应急供气责任要求,修改规定解决城镇燃气逐日、逐小时用气不均匀性平衡的责任主体;(4)补充规定调峰用气源能力储备规模确定和方式选择的原则;(5)补充规定城镇燃气需气方与供气方签订供气合同的要求;(6)补充规定气源能力储备应保证向城镇燃气输配系统可靠、按需输送并实现供气的要求;(7)补充规定人工制气气源设计产量确定原则;(8)补充规定可替代气源用于气源能力储备时,供气能力、原料储备、气质互换性等要求;(9)补充规定气源能力储备采用地下储气库方式时,地下和地面工程设计应符合的相关标准。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8个条文,分别为修改的第6.1.4条和6.1.5条,以及新增的第6.1.3A条、6.1.3B条、6.1.5A条6.1.5B条、6.1.5C条和6.1.5D条
本规范中下划线部分表示修改的内容本次局部修订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本次局部修订参编单位:港华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总则1
2术语2
3用气量和燃气质量8
3.1用气量8
3.2燃气质量…8
4制气…11
4.1一般规定11
4.2煤的干馏制气11
4.3煤的气化制气…16
4.4重油低压间款循环催化裂解制气22
4.5轻油低压间歇循环催化裂解制气…24
4.6液化石油气低压间歇循环催化裂解制气…26
4.7天然气低压间歇循环催化改制制气……28
4.8调峰…………29
5净化…30
5.1一般规定30
5.2煤气的冷凝冷却…31
5.3煤气排送31
5.4焦油雾的脱除…33
5.5硫酸吸收法氨的脱除33
5.6水洗涤法氨的脱除35
5.7煤气最终冷却…35
5.8粗苯的吸收………36
5.9紫的最终脱除…37
5.10湿法脱硫37
5.11常压氧化铁法脱硫…39
5.12一氧化碳的变换40
5.13煤气脱水41
5.14放散和液封42
6燃气输配系统…43
6.1一般规定……43
6.2燃气管道计算流量和水力计算…46
6.3压力不大于1.6MPa的室外燃气管道…48
6.4压力大于1.6MP的室外燃气管道…54
6.5门站和储配站…62
6.6调压站与调压装置··71
6.7钢质燃气管道和储罐的防腐……79
6.8监控及数据采集…80
7压缩天然气供应(已废止)…82
8液化石油气供应(已废止)…83
9液化天然气供应…84
9.1一般规定84
9.2液化天然气气化站…84
9.3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88
9.4管道及附件、储罐、容器、气化器、气体加热器和检测仪表…89
9.5消防给水、排水和灭火器材…92
9.6土建和生产辅助设施…93
10燃气的应用…95
10.1一般规定95
10.2室内燃气管道95
10.3燃气计量106
10.4居民生活用气…107
10.5商业用气109
10.6工业企业生产用气…111
10.7燃烧烟气的排除113
108燃气的监控设施及防雷、防静电…116
附录A制气车间主要生产场所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等级…118
附录B煤气净化车间主要生产场所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等级…121
附录C燃气管道摩擦阻力计算…123
附录D燃气输配系统生产区域用电场所的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126
附录E液化石油气站用电场所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和范围划分…131
附录F居民生活用燃具的同时工作系数K 136
本规范用词说明…137
条文说明…139
GB/T38943 3-2020 土方机械 使用电力驱动的机械及其相关零件和系统的电安全 第3部分 自行式机器的特定要求.pdf
GB/T38943 2-2020 土方机械 使用电力驱动的机械及其相关零件和系统的电安全 第2部分 外部动力机器的特定要求.pdf
GB/T 24474.1-2020 乘运质量测量 第1部分:电梯.pdf
Q 78 ICS 91.140.90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474.2-2020
乘运质量测量 第2部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Measurement of ride quality-Part 2: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s (ISO 18738-2:2012,MOD)
2020-09-29发布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4474.2-2020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测量仪器 4.1总则 4.2特性 4.3振动数据处理 4.4环境影响 4.5声音测量要求 4.6校准要求 5测量和报告 5.1基本测量条件 5.2基本程序 5.3振动测量 5.4声音测量 5.5结果的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乘运质量修正声压的估算 参考文献
GB/T 24474.2-2020
前言
GB/T24474《乘运质量测量》分为以下2部分: 第1部分:电梯; 第2部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本部分为GB/T2447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8738-2:2012(乘运质量测量第2部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 行道》 本部分与ISO18738-2:2012相比做了下列结构调整: 一在4.6中,增加了悬置段的编号和标题“4.6.1总则”,将原“4.6.1振动测量系统”调整为”4.6.2 振动测量系统”,原“4.6.2声音测量系统”调整为"4.6.3声音测量系统”,以满足GB/T1.1- 2009有关规定。
一在5.4中,增加了悬置段的编号和标题"5.4.1总则”,以及下级编号。
将原"5.4.1特殊测量条 件”调整为”5.4.2特殊测量条件”.原“5.4.2传声器的位置”调整为“5.4.3传声器的位置”,并 增加了下级编号。
原“5.4.3声音测量的程序”调整为“5.4.4声音测量的程序”,并增加了下级 编号。
以满足GB/T1.1-2009有关规定和便于应用。
将原“5.4.3.1乘运质量声压级测量”调整为“5.4.4.2乘运质量声压级测量”,原“5.4.3.2发射声 压级测量“调整为“5.4.4.3发射声压级测量”,以满足GB/T1.1-2009有关规定。
在4.2、4.3、4.5、5.1和5.2中,增加了下级编号,以便于应用。
本部分与ISO18738-2:2012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298代替了1SO2041(见第3章);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785.1代替了IEC61672-1(见表2、4.5.1);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785.2代替了IEC61672-2(见4.6.3);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7248.2代替了1SO11201(见第3章、表2、5.4.4.1、5.4.4.3 及表3、A.1);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7248.6代替了ISO11205(见第3章、表2、5.4.4.1、5.4.4.3 及表3、A.1);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7561代替了1EC61043(见表2、4.5.1、4.6.3); ●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3716代替了ISO8041(见表1、4.3.1~4.3.4、4.4、4.6.2、 5.3,1、5.5)。
在表2中,将“发射声压级”列和“频率范围"行的"不要求”修改为"倍频带:125Hz~8000Hz, 1/3倍频带:100Hz~10000Hz”,以便与GB/T17248.2-2018有关要求协调一致。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一在引言中,剩除了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因为其存在与否并不影响本部分的使用:
一在3.6中,将符号L,修改为L,以便本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与第2部分协调一致,并符合 GB/T 3102.7-1993要求;
III
GB/T 24474.2-2020 一在3.7中,将符号L修改为Lh以便本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与第2部分协调一致,并符合 GB/T3102.7-1993要求: 一在表1中,剩除了“运载装置的振动”列和“准确度”行的"1类”,删除了“扶手带的振动”列和 “准确度“行的"1类”,以便与GB/T23716-2009一致; 一在表1和4.3中,将“rms"修改为”r.m.s.”,在5.5e)中,将“RMS”修改为”r.m.s.”,以使与 GB/T23716-2009-致; 一在表2中,将“乘运质量声压级”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