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 > 9月 ( 第 96 页)

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项目级BIM标准第一版、2015、BIM,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项目级BIM标准第一版(2015)

目录

1 总则....................................................................................................................................................... 2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3.1 BIM 实施目标............................................................................................................................. 4

3.2 BIM 实施原则............................................................................................................................. 4

3.3 基本条款...................................................................................................................................... 5

4 资源标准............................................................................................................................................... 6

4.1 BIM 软硬件................................................................................................................................. 6

4.2 文件管理.................................................................................................................................... 10

4.3 模型拆分.................................................................................................................................... 12

5 工作流程............................................................................................................................................. 15

5.1 模型交换流程..............................................................................................................................15

5.2 文件更新...................................................................................................................................... 16

5.3 会议执行流程..............................................................................................................................17

5.4 各方协作沟通流程......................................................................................................................17

5.5 编写项目策划书..........................................................................................................................19

6 模型分级............................................................................................................................................. 20

6.1 模型分级原则............................................................................................................................20

6.2 模型精度.................................................................................................................................... 21

7 建模标准............................................................................................................................................. 23

7.1 混凝土结构................................................................................................................................23

7.2 钢结构........................................................................................................................................ 23

7.3 幕墙体系.................................................................................................................................... 24

7.4 MEP 综合系统...........................................................................................................................24

7.5 装饰工程.................................................................................................................................... 25

8 交付验收标准..................................................................................................................................... 26

8.1 土建 BIM 资料验收.................................................................................................................. 26

8.2 钢结构 BIM 资料验收.............................................................................................................. 27

8.3 幕墙体系 BIM 资料验收.......................................................................................................... 28

8.4 MEP 综合系统 BIM 资料验收.................................................................................................29

8.5 装饰工程 BIM 资料验收.......................................................................................................... 30

9 附件..................................................................................................................................................... 30

1 总则为满足项目各参与方在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 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对 BIM 信息的沟通和协调,在项目中深入调研和征询了各类参与方的 BIM 应用经验 及协同工作习惯,以及参考了国内国际众多 BIM 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 目级的 BIM 实施标准。该标准是针对目前公司的 BIM 能力和 BIM 环境所制定, 适合现阶段(BIM 应用初期)的 BIM 应用。随着 BIM 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 的不断加深,本标准应不断完善和详细。同时,为了确保 BIM 技术在项目建 设中的 BIM 信息交换标准能够满足连续性要求,此版本针对提出了不仅仅局 限于施工企业(兼顾甲方、分包等其他单位)的 BIM 实施框架体系。该体系 涵盖了 BIM 应用过程中的建模标准、流程标准和交付标准的基本内容。不仅 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同时还兼顾了开放前瞻性的原则,随着项目的深化推进 和 BIM 技术的进步,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1.0.1 本标准是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应用和管理, 本标准立足于设计院提供 2D 图纸,施工方根据图纸建立 3D 模型的建模方式。 其他建模方式可根据本标准进行相应的补充和修改。

1.0.2 本标准适用于西南公司项目的 BIM 实施过程指南。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 应遵循本标准的规定并根据项目特点进行调整和细化。

1.0.3 为确保本标准的指导价值,标准可随着 BIM 技术的发展和实施过程中的探 索持续修正及更新。经过不断的完善,可为企业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

1.0.4 进行 BIM 应用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采用本标准时,尚应符合国家 和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标准规定。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标准、BIM、 实施管理标准、2015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标准-BIM 实施管理标准(2015版)

为规范我署政府投资项目BIM实施管理体制,实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经广泛调研,总结我署BIM应用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国内标准和先进项目经验,结合深圳市实际,特此制定《深圳市建筑工务署BIM实施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总结工务署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运用BIM管理方法及经验,规范BIM实施标准,共包含9章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管理组织规定、职责要求、项目应用实施管理、交付成果、协同要求、附录其中附录为《深圳市建筑工务署BIM实施导则》,内容包括:目标及应用点、BIM模型实施管理、项目控制、交付成果要求、协同平台要求、软件标准、附表、附图。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3.1BIM实施目标
3.2BIM实施原则
3.3实施要求
4管理组织规定
4.1BIM管理组构
4.2BIM项目管理程
4.3BIM项目管理主要工作内容
4.4BIM项目实施总体流程
5职责要求
5.1各参与方的能力要求
5.2各参与方的工作职责
6项目应用实施管理
6.1项目管理规定
6.2项目管理程
7交付成果
7.1交付成果基本要求
7.2成果交付审查流程
7.3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规定
8协同要求
8.1BIM协同平台
8.2协同管理
8.3各参与方协同工作
附录:BIM实族导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新加坡、建筑信息模型指南、2012年、BIM,新加坡建筑信息模型(BIM)指南

目录
1 简介………………………………………………………………………………………………1
1.1 BIM 执行计划……………………………………………………………………………2
1.2 术语定义…………………………………………………………………………………3
2. BIM 说明书……………………………………………………………………………………5
2.1 BIM 成果…………………………………………………………………………………5
2.2《新加坡 BIM 指南》的模型深度和项目阶段………………………………………6

表 1:BIM 构件的几何属性和非几何属性举例…………………………………………6

表 2 是按照当前工程实际的 BIM 可交付成果举例……………………………………8
2.3 BIM 目标&职责表…………………………………………………………………………11
2.3.1 模型创建者…………………………………………………………………………11
2.3.2 模型使用者…………………………………………………………………………11
2.3.3 免责声明…………………………………………………………………………12
2.4 费用预期…………………………………………………………………………………16
2.5 其他附加增值 BIM 服务…………………………………………………………………16
3. BIM 建模和协作流程…………………………………………………………………………18
3.1 单专业建模 ………………………………………………………………………………19
3.1.1 BIM 构件建模指南………………………………………………………………19
3.1.2 政府监管对模型的要求……………………………………………………………19
3.1.3 模型定位……………………………………………………………………………19
3.1.4 模型分割和框架……………………………………………………………………19
3.1.5 版本管理……………………………………………………………………………19
3.2 多专业模型协调…………………………………………………………………………20
3.2.1 注意事项………………………………………………………………………22
3.3 模型&文件生成………………………………………………………………………23
3.3.1 发布 2D 图纸………………………………………………………………………23
3.3.2 BIM 交换格式………………………………………………………………………23
3.4 归档………………………………………………………………………………………24
3.5 数据安全&保存…………………………………………………………………………24
3.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4
3.7 设计-建造项目的工作流程…………………………………………………………… 25
3.8 设计-投标-建造项目的工作流程………………………………………………………25
3.9 两个新 BIM 角色…………………………………………………………………………27
表 6:新 BIM 角色职责概述……………………………………………………………27
3.9.1 BIM 经理的职责……………………………………………………………………27
参考资料……………………………………………………………………………………………29
附录A录各专业典型的BIM构件…………………………………………………………………30
(i)建筑 BIM 构件……………………………………………………………………………30
(ii)结构 BIM 构件…………………………………………………………………………30
(iii)土木 BIM 构件…………………………………………………………………………31
(iv)ACMV BIM 构件………………………………………………………………………31
(V)给排水和生活 BIM 构件………………………………………………………………32
(vi)消防 BIM 构件……………………………………………………………………32
(vii)电力 BIM 构件…………………………………………………………………………33
附录B-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指南……………………………………………………………………34
( i ) 综述……………………………………………………………………………3 4
(ii) 质量控制………………………………………………………………………………35
(iii) 建筑 BIM 建模指南………………………………………………………………………36
通用建筑指南:……………………………………………………………………………36
(iv) 结构 BIM 建模指南………………………………………………………………………43
一般结构指南:……………………………………………………………………………43
(vi) MEP BIM 建模指南………………………………………………………………………49
a.ACMV…………………………………………………………………………………49
b.管道&卫生设施………………………………………………………………………52
c.防火………………………………………………………………………………55
d.电气……………………………………………………………………………………57
附录 C – BIM 项目实施计划模版 1……………………………………………………………61
附录 D-BIM 项目实施计划模板 2…………………………………………………………………64
附录 E- BIM 特殊条款 1.0 版示样…………………………………………………………………71

1 简介
《新加坡BIM指南》是一本参考性指南,概括了各项目成员在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项目中不同阶段承担的角色和职责。
该指南是制定《BIM执行计划》的参考指南。《BIM执行计划》是业主与项目团队之间为顺利实施BIM
项目达成的一项协议。
《新加坡BIM指南》包含BIM说明书和BIM模型及协作流程
BIM说明书

- 它规定了各个项目团队应该在项目的“哪些”阶段,提供“哪些”“BIM可交付成果”,达到“哪
些”目标。所有约定好的可交付成果均在“BIM目标和责任”表中注明,各相关方应在上面签字。
- 每个可交付成果由一组BIM模型构件(或构件)构成。构件是对项目中采用的实际建筑组件的物
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常见BIM构件见附录A。

- 每个构件包含一组用于定义构件非几何特性的属性。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国市政行业、BIM实施指南、2015版,中国市政行业BIM实施指南(2015版)

前言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市政工程设计分会信息管理工作委员会委托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成立《中国市政设计行业BM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写组,由来自全国17家国家和省级市政设计单位参与。《指南》考虑目前市政设计行业BM应用实际状况,加快《指南》编写速度,争取在2015年年底完成2015版编写,因此暂时考虑给水、排水、桥梁、道路四个专业。《指南》适用对象为设计人员,BM设计考虑规划和设计2个阶段,BM设计目标为二维视图和统计报表从BM模型中得到,让BM技术成为广大设计人员生产工具,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指南》总体编写原则参照国家BM标准,对国家BM标准进行深化。从资源、行为、交付、管理四方面开展编写。

目录
1.正确理解BM
1.1国内外标准对BM定义
1.2m核心理念
1.3BM特点
1.4Bm设计的核心理念
1.5B技术与CAD技术
1.6Bm技术的价值体现
1.7Bm技术应用的困难和推动力
1.8bm认知的误区
1.9企业决策层对推广BM技术作用
1.10目前国内建筑行业BM应用情况
1.11M技术未来的发展
2.M实施内容和目标
2.1实施BM前准备工作
2.2BM应用软件选择
2.3硬件环境配置
2.4BM实施组织形式和流程
2.5Bm信息交换和设计协同平台
2.6项目级BM实施内容
2.7企业级BM实施内容
2.8bm实施风险
2.9、实施策略
2.10、实施知识产权保护
2.11市政设计行业BM实施近期目标
3.M模型规划和命名规则
3.1模型规划等级总体要求
3.2模型储存和文件命名规则总体要求
3.3给水排水工程模型等级
3.4桥梁工程模型等级,
3.5道路工程模型等级
4.M模型交付
4.1交付总体要求

42模型检查规则
4.3方案设计阶段交付
4.4初步设计阶段交付
4.5施工图设计阶段交付
4.6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交付
4.7m交付成果指导价
5.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5.1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总体原则
5.2给水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5.3排水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5.4桥梁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5.5道路构筑物构件拆分、命名和设计参数
6.设备及管配件命名和信息
6.1设备信息总体原则
6.2给水设备命名
6.3排水设备命名
6.4桥梁设备命名
6.5道路设备命名
7.构件和设备库建设
7.1共享方式
7.2构件开发原则
7.3建模规则
7.4测试原则
7.5审核流程
8.M模型建模方法和流程
8.1建模总体原
8.2V型滤池BIM参数化设计软件开发(中南院)
8.2基于达平台的滤池BM协同设计(上海院)
8.3基于达素V6平台的桥梁建模方法(上海院)
8.4细格栅及气沉砂建模流程(华北院)
9.市政行业BM实施成功案例
9.1V型滤池BM(中南院)
9.2日照岚山净水厂项目(济南院
9.3江西赣江二桥工程(上海院)
9.4酒泉市风电大道道路工程(西北院)

9.5南宁市东西南北向快速路立交工程(同济院
10.M常用软件介绍
10.1 Autodesk公司
101.1欧特克BM系统平台简介
10.1. 22 Autodesk主要M软件产品资源
10.1.3欧特克官方提供的主要资源
10.1.4 Autodesk 360 BIM 360.
10.2 Dassault6平台介绍
1021达索系统简介
10.2.23 DEXPERIENCE解决方案
10.2.3 3DEXPERIENCE平台
102. 44 ENOVIA:项目管理与协同工具
10.2. CATIA:设计建模工具
10.2.6 DELMIA:施工模拟工具
102. 77 SIMULIA:计算分析工具
10.3 Bentley PowerCh软件介绍
10.3.1项目通用性
10.3.2灵活性强、可配置
10.3.3使用外业数据
10.3.4集成的地图功能
10.3.5信息建模
10.3.6高级设计
10.3.7确保工程意图
10.3.8完成草绘可视化和发布
10.3.9基要素的表面建模
10.3.10灵活创建几
10.3.11上下文道路设计
10.3.12从视觉上验证设计
10.3.13全面评估结果
10.3.14雨水和污水管网设计
10.3.15项目交付项
10.3.17加快项目交付
10.3.18与 AutoDesk Chil 33D、纬地、鸿业市政等数据互通
10.3.19 i-model优势介绍
10.4 Graphisoft ArchiCAD

10.4.1软件平台及功能模块:
10.4.2软件功能特点
10.4.3软件与其它软件数据交换:
10.5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BM系统平台企业解决方案
10.5.1公司简介:
10.5.2Bm系统平台企业解决方案
10.5.3BM解决方案架构图介绍
10.5.4Bm解决方案对应各专业软件模块介绍
10.6 DBWorld工程云平台介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我 国BIM应用标准现状

近年来 ,建筑信息模型 (BlM )技术已成为全球建 设行业科技最新发展方向。截至 2017年 3月 ,中共 中央、 国务院及住房城 乡建设部发布了一系列建筑信息模 型应 用相关政策文件 (如表 1所示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 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和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奠定 了我国大力发展信息化工作的基调 ,提 出了创新、 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国家大数据战略、 “互联 网 +”行动等相关要求。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 《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 化发展纲要 》中,强调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 、提质增效 、节能减排 的必然要求,对建筑业绿色发展 、提 高人 民生 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其中 BIM 技术应用是建筑业信息 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此纲要 中同时提 出要强化建筑行业 信息化标准顶层设计 ,加快相关信息化标准的编制,重 点编制和完善建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相 关的编码、数据 交换、文档及图档交付等基础数据和通用标准 ,继续推 进 BlM技术应用标准的编制工作等。

2012年 ,住 房城 乡建设部印发 《2012年工程建设 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 (建标 [2012]5号 ),共立 项 包括 《建筑工程信 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在 内的 5项 BIM 国家标准 ;2013年 ,印发 《2013年 工程 建设 标准 规范制订 、修订计划 》 (建标 [2013]6号 ),立项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

截 至 2017年 3月 。我 国与 BIM相关的工程建设标 准共有 56项 (含已发布的及在编标准 ),如表 2。北京 、 上海、天津、浙江 、江苏 、辽宁和广东 已有发布或在编 的BIM相关地方标准和导则等共 14I页.山东、陕西、湖南 、 广西、黑龙江 、福建、成都等省市都先后发布了 BIM技 术应用的相关指导意见。

2、P-BIM系列标准立项情况

为构建完善我国 BIM应用标准体系 .2013年 6月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建筑信息模型专业委员会 (以 下简称 “中国 BIM 标委会” )发布 《2013年 中国 BIM 标准制修订计划 》 (信 息标委会 [2013]4号 )。共批 准 21项 P—BIM 协会标 准 ;2016年 8月发 布 ((2ol6年 中国 BIM标准制修订计划 》 (信息标委会 [201612号 ), 共批准 6项 P—BIM协会标准。2017年 4月发布 《2017 年第一批 中国BIM标准制修订计划 =i(信息标委会 [2017]2号 ),共批准 2项 P—BIM协会标准。 目前 P—BIM系列 标准立项情况如表 3所示。

3P—BIM系列标准编 制过程

3.1工作 讨 论会

P—BlM 系列标准涵盖了建筑工程项 目全生命期各阶 段 、各专业领域 ,各个标准之间都互有联系,互有需求。 为统 一 P—BIM 标准 编 制思 路 ,加强 各标 准 主编 人之 间 沟 通 交流 ,保证标准编制质量和进度 ,中国 BlM标委会秘 书处组织召开 了多次主编工作讨论会 ,具体情况如下 :

(1)2013年 5月 9~10日,中国 BIM 标委会在北京组织 召开 中 国 BlM标准 申报工作会议 ,现 场完成 《专业 P—BIM 软 件技术与信息交换标准 》申报书填写;布置编制工作。 5月 31日,中国 BIM 标委会 在北京召开 P—BIM 标 准主编资格考试 ,有关 P—BIM标准主编人及主要起草人 共 42人参加考试。 10月 25日,中国 BIM标 委会 在南 京 召开 P—BIM 标准主编工作会议,各位 P—BIM 标准主编根据秘书处整 理 的关联 P—BIM标准交互信息需求表互定 了交互进度 , 并对时间节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2)2014年 1月 24日,秘书处组织召开北京 P—BtM 标准主编 工作 会议 。 8月 26日,秘书处组织召开 P—BIM标准初稿讨论会 , 秘书处成 员学习了部分编制组提交的标准初稿 ,并针对 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9月 1日。秘书处组织岩土工程勘察 、建筑基坑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三本 P—BIM标准主编,就相关标准和软件 研发情况 、P—BIM工作方式展开讨论和交流。

(3)2015年 4月 16日 ,秘 书 处 组 织 召 开 P—BIM 标 准 主 编 工 作 会议 ,对 目前在编的 P—BIM标准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 了 深入剖析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部分标准编制和软件研 发计划 ,明确 了所有 P—BIM 标准项目的时间节点及进度 要 求12月 10日,秘 书处 组织 召开 中国建 筑科 学研 究 院 P—BIM标准 主编工作会议 ,讨论 明确 了设计 阶段 各 P—BIM标准和软件修改要求。

3_2标 准征 求 意见

按照标准编制计划安排 ,截至 2015年 11月,21项 P—BIM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并面 向社会征求意见 、 标准征求意 见稿在中国 BIM标委会 /中国 BIM 发展联盟 网站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官网等 网站公开发布 。

3.3标 准审查

2015年 9月 7~8日, 《地基基础设计 p-BIM软件 技术与信息交换标准 》等六项 P—BIM 标准的送审稿审 查会议在北京召开。2016年 1月 20日, 《地基工程监 理 P—BIM 软件技术与信息交换标准 》 《建筑空 间管理 P—BIM软 件技术 与信 息交换标准 》送审稿 审查 会议在 上海召开。2016年 1月 29~30日,《钢结构设计 P—BIM 软件技 术与信 息交换 标准 》等 7项 P—BIM标准 的送审 稿审查会议在北京召开。 以上标准均为现场通过或经修 改后通过 审查。

3.4标 准报 批

截至 2016年 12月, 《规划和 报建 P—BIM 软件技 术与信息交换标准 》等 13项 P—BIM 标准经审核后向中 国工程 建设标准化协会报批 ,拟于 2017年发布及 出版 第一批 P—BIM 标准。

4 P-BIM系列标准主要特点

4.1标准体 系框架完善

IFC包含 了所有建设项 目整个生命周期内一 切项 目 成员及其应用软件需要用到的信息 】,但在实际应用 中, 基于特定阶段、特定 目的开发的软件在执行 IFC标准时 因缺少针对性的信息需求定义而无法保证数据的完备与 协 调 性 。因此 需要 lDM (InformationDeliveryManua1) 标准对过程 以及信 息需 求进 行清晰 的定 义。我 国针对 IDM标准尚未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而制定 IDM标准是一 项庞大的工程 ,信 息交换涉及项 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 段,需要在每一个领域内做 出努力。另外 ,IDM的发展 与软件 的发展相互依赖,标准的制定需要工程人员与软 件人员的共 同协作。只有 IFC和 IDM标准得到完善 ,才 能从深层次挖掘 BIM带来的价值 ¨]。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Autodesk Revit、AEC (UK) BIM设计标准、英国标准,面向Autodesk Revit的AEC (UK) BIM设计标准(英国标准)

近年来,随着BIM应用在国内的逐渐普及,很多设计企业、业主和工程公司都希望建立一套BIM的
实施标准。而在国外,已经有一些先行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或业主开始建立了一些BIM标准,例如美
国的NBIMS标准、GSA BIM Guide,澳大利亚的National Digital Modeling Guide等等。在中国,清华
大学也在进行CBIMS项目的研究。在行业现状水平下,这些标准可大致分为三类:
1) 设计/施工类企业的内部标准:仅用于本企业内部;
2) 业主方标准:由业主提出,要求参与项目的投标方必须遵循,如美国联邦总务局(GSA)标准;
3) 行业推荐性标准:由行业性协会或机构提出的推荐做法,通常不具有强制性。
在英国,多家设计/施工企业共同成立了“AEC (UK) BIM标准”项目委员会,并制定了 “AEC (UK)
BIM Standard”,作为推荐性的行业标准。项目成果中包含一份通用型(与软件产品无关的)标准,
和一份专门面向Autodesk Revit软件的版本。本文就是译自后者——“AEC (UK) BIM Standard for
Autodesk Revit v1.0”。这个版本和通用型标准是完全兼容的,但其内容与Revit软件紧密结合,因此
更适合Revit软件的用户。关于该项目详细情况,可以访问网站:http://www.aec-uk.org/ (不过可能是由于GFW影响,该网站最近在国内似乎无法直接访问。)
与其它BIM标准相比,“面向Autodesk Revit的AEC (UK) BIM标准”有以下特色:
z 仅面向设计企业,而非业主或施工方。因此只讨论在设计环节的BIM应用,而不包括上下游;
z 更关注项目的协同设计流程,而不是软件操作中的具体命令;
z 与Autodesk Revit软件紧密结合,因此更易于Revit软件的用户理解和实施。
因此,虽然这个标准是为英国的设计行业用户而编写,但对于国内使用Revit软件的设计企业,以
及正在研究建立中国BIM标准的研究人员来说,相信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当然,我们也不认为可以全盘
套用国外的标准,而是应当结合国内设计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借鉴吸收。
本文档首先是由外部的翻译公司翻译的,然后我本人作了大量的修订校核,个别地方根据个人理
解进行了少量修改。(第9、11章除外,因为这两章主要是关于制图样式,对于熟悉 CAD/BIM 软件
的用户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阅读困难,同时由于各国的制图标准不同,翻译的意义不大。因此这两章基
本保留了翻译公司提供的原貌,没有进行详细校核。)由于这份文档的技术性较强,本人水平不足,
应该仍存在很多的不准确之处,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因此,这份文档以WORD文档而非PDF
格式提供,以便于有识之士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或发展成为更符合国内用户使用的“中国版标准”。

目录
1 介绍.............................................................................................................................................................. 1
1.1 背景................................................................................................................................................... 1
1.2 标准委员会........................................................................................................................................ 1
1.3 免责声明 ........................................................................................................................................... 2
1.4 应用范围 ........................................................................................................................................... 2
1.5 更新流程 ........................................................................................................................................... 2
1.6 参考................................................................................................................................................... 2
1.7 定义................................................................................................................................................... 3

2 最佳实践.................................................................................................................................................. 4
2.1 BIM ................................................................................................................................................... 4
2.2 图纸输出 ........................................................................................................................................... 4

3 项目BIM策略 ......................................................................................................................................... 5
3.1 项目BIM协调员 ................................................................................................................................. 5
3.2 项目BIM策略文档.............................................................................................................................. 5

4.协作式BIM数据共享 ............................................................................................................................... 6
4.1 公共数据环境(CDE) ..................................................................................................................... 6
4.2 CDE第1阶段:进行中的工作(WIP).............................................................................................. 6
4.3 CDE第2阶段:共享........................................................................................................................... 6
4.4 CDE第3阶段:出版和成图................................................................................................................ 9
4.5 CDE第4阶段:归档........................................................................................................................... 9
4.6 验证................................................................................................................................................... 9
4.7 数据安全和保存............................................................................................................................... 10
4.8 项目问题记录和解决机制................................................................................................................ 10
4.9 校审BIM数据................................................................................................................................... 10
5 数据互用性 ................................................................................................................................................. 11
5.1 介绍................................................................................................................................................. 11
5.2 管理从外部导入的CAD/BIM数据..................................................................................................... 11
5.3 “按需而行”的建模 ............................................................................................................................ 11
5.4 不同软件包之间的数据传递 ............................................................................................................ 11
6 模型拆分(工作集和链接)........................................................................................................................ 13
6.1 一般性原则...................................................................................................................................... 13
6.2 工作集............................................................................................................................................. 14
6.3 文件链接 ......................................................................................................................................... 15
7 建模方法..................................................................................................................................................... 17
7.1 模型深化方法 .................................................................................................................................. 17
7.2 使用分级组件 .................................................................................................................................. 17
7.3 图纸编制 ......................................................................................................................................... 21
7.4 空间位置与协调............................................................................................................................... 22
7.5 单位与度量制 .................................................................................................................................. 22
8 文件夹结构与命名规范............................................................................................................................... 23
8.1 介绍................................................................................................................................................. 23
8.2 项目文件夹结构............................................................................................................................... 23
8.3 一般命名规范 .................................................................................................................................. 26
8.4 模型文件命名 .................................................................................................................................. 26
8.5 工作集命名...................................................................................................................................... 27
8.6 库对象命名...................................................................................................................................... 28
8.7 参数命名 ......................................................................................................................................... 28
8.8 视图命名 ......................................................................................................................................... 29
8.9 视图明细列表 .................................................................................................................................. 30
8.10 项目浏览器组织............................................................................................................................... 31
8.11 图纸视图命名 .................................................................................................................................. 31
9 成图样式..................................................................................................................................................... 32
9.1 介绍................................................................................................................................................. 32
9.2 模板................................................................................................................................................. 32
9.3 注释................................................................................................................................................. 32
9.4 文本指定 ......................................................................................................................................... 32
9.5 线宽................................................................................................................................................. 33
9.6 线条图案 ......................................................................................................................................... 33
9.7 线条样式 ......................................................................................................................................... 33
9.8 斜线和填充区 .................................................................................................................................. 33
9.9 视图模板和过滤器........................................................................................................................... 34
9.10 尺寸标注 ......................................................................................................................................... 34
9.11 标题栏............................................................................................................................................. 35
9.12 符号................................................................................................................................................. 35
9.13 版权声明 ......................................................................................................................................... 36
10 资源 ........................................................................................................................................................ 37
10.1 介绍................................................................................................................................................. 37
10.2 软件................................................................................................................................................. 37
10.3 BIM内容/资源库 .............................................................................................................................. 37
10.4 注释................................................................................................................................................. 38
10.5 共享参数 ......................................................................................................................................... 38
10.6 键盘快捷键...................................................................................................................................... 38
11 附录 ........................................................................................................................................................ 39
11.1 模型文件命名代码........................................................................................................................... 39
11.2 Uniclass表参考 ............................................................................................................................... 40
11.3 标准工程图导航符号 ....................................................................................................................... 41
11.4 模型填充 ......................................................................................................................................... 42
11.5 绘图样式 ......................................................................................................................................... 43
11.6 线型图案 ......................................................................................................................................... 44
11.7 线样式............................................................................................................................................. 45
11.8 线宽................................................................................................................................................. 47
11.9 对象样式注释 .................................................................................................................................. 48
11.10 对象类型——模型............................................................................................................................ 52
11.11 视图模板 .......................................................................................................................................... 58
11.12 视图过滤器....................................................................................................................................... 61
11.13 键盘快捷键....................................................................................................................................... 62
11.14 类别缩写代码................................................................................................................................... 67
11.15 共享参数 .......................................................................................................................................... 69

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7版,《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7版)》

前 言
2015 年 6 月,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住房建设管理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5 版)》(以下简称《指南(2015)版》),主要针对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 23 个 BIM 技术基本应用项,详细描述了各项应用的意义、数据准备、操作流程、建模深度以及应用成果;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描述各项应用的技术路线以便帮助企业快速掌握技术应用方法。经过两年多的应用实践,《指南(2015)版》为本市推广 BIM 技术应用提供较为规范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本市 BIM 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确定和项目应用方案编制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本市 BIM 技术应用深入,企业对 BIM 应用提出了更高和更具操作性的要求。为满足目前 BIM 技术全面应用的需要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充实《指南(2015 版)》的应用项目和细化有关应用内容。因此,市住房建设管理委组织对《指南(2015 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7 版)》(以下简称《指南(2017 版)》)。修订后的《指南(2017 版)》主要增加和完善了以下内容:
1、统一概念定义、专业用词用语。对标新发布的国家和本市 BIM 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对相关概念定义、专业用词用语进行了调整和统一。
2、细化基于 BIM 的二维制图表达部分内容。综合考虑现阶段 BIM 应用技术和设计周期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化制图流程及方法,为实现正向 BIM 建模应用和设计表达提供指导。
3、深化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的工程量计算应用具体内容。重点深化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概预算、工程结算等应用的内容,增加了建筑信息模型工程量计算在工程量编制和造价管理中应用的操作性内容。
4、增加预制装配式混凝土 BIM 技术应用项。针对 BIM 技术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和应用实际,增加 BIM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预制加工中的 5 个应用项,并详细描述应用的操作流程和成果。
5、增加基于 BIM 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实施指南。为实现各阶段和专业工作协同目标,分别从建设、设计、施工等企业角度,增加基于 BIM 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实施指南描述。
6、深化运维阶段的内容:运维阶段 BIM 应用是基于业主设施运维的核心需求,其中针 对主要功能括: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备维护管理、能源管理、应急管理等几个模块的应用进行具体描述。
《指南(2017 版)》内容更加完整,可操作性更强,希望能为企业 BIM 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参考。BIM 技术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突破的过程,指南仍将持续完善与更新。热忱欢迎更多行业内专家对本指南后续的修订工作提供支持和意见,使得该指南逐步成为国内建筑行业 BIM 技术应用最具实操性的参考文献,为上海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挥作用,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目 录 1 概述 ................................................................... 1

2 应用总览 ............................................................... 6

3 方案设计阶段 .......................................................... 11
3.1场地分析.....................................................................................................................11
3.2建筑性能模拟分析.....................................................................................................12
3.3设计方案比选.............................................................................................................13
3.4虚拟仿真漫游.............................................................................................................14
4 初步设计阶段 .......................................................... 16
4.1建筑、结构专业模型构建.........................................................................................16
4.2建筑结构平面、立面、剖面检查.............................................................................17
4.3面积明细表统计.........................................................................................................18
4.4机电专业模型构建.....................................................................................................18
5 施工图设计阶段 ........................................................ 20
5.1各专业模型构建.........................................................................................................20
5.2碰撞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21
5.3净空优化.....................................................................................................................22
5.4二维制图表达.............................................................................................................22
6 施工准备阶段 .......................................................... 24
6.1施工深化设计.............................................................................................................24
6.2施工场地规划.............................................................................................................25
6.3施工方案模拟.............................................................................................................26
6.4构件预制加工.............................................................................................................27
7 施工实施阶段 .......................................................... 29
7.1虚拟进度与实际进度比对.........................................................................................29
7.2设备与材料管理.........................................................................................................30
7.3质量与安全管理.........................................................................................................31
7.4竣工模型构建.............................................................................................................32
8 运维阶段 .............................................................. 34
8.1运维管理方案策划.....................................................................................................34
8.2运维管理系统搭建.....................................................................................................35
8.3运维模型构建.............................................................................................................36
8.4空间管理.....................................................................................................................36
8.5资产管理.....................................................................................................................37
8.6设施设备维护管理.....................................................................................................38
8.7应急管理.....................................................................................................................39
8.8能源管理.....................................................................................................................39
8.9运维管理系统维护.....................................................................................................40
9 工程量计算 ............................................................ 41
9.1设计概算工程量计算.................................................................................................41
9.2施工图预算与招投标清单工程量计算.....................................................................42
9.3施工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量计算.................................................................................43
9.4竣工结算工程量计算.................................................................................................45
10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 47
10.1预制构件深化设计.....................................................................................................47
10.2预制构件碰撞检测.....................................................................................................48
10.3预制构件生产加工.....................................................................................................49
10.4施工模拟.....................................................................................................................50
10.5施工进度管理.............................................................................................................51
11 协同管理平台 .......................................................... 53
11.1业主协同管理.............................................................................................................53
11.2设计协同管理.............................................................................................................54
11.3施工协同管理.............................................................................................................55
11.4咨询顾问协同管理.....................................................................................................56
附录一 模型深度 .......................................................... 57
附录二 工程量计算说明及模型深度 ........................................... 70
条文说明 .................................................................. 7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建、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BIM,中建《建筑工程施工BIM应用指南》

为了开展BM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中建启动“建筑工程设计BM集成应用研究”、“建筑工程施工BM集成应用研究”两个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成立编委会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共10章,包括:企业BM应用环境,项目BM应用计划,施工总承包BIM应用,机电施工BM应用,钢结构施工BM应用,土建施工BIM应用,造价管理BM应用,进度管理BM应用,质量安全管理BM应用,竣工验收阶段BIM应用。本指南在内容组织上,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按照施工专业分工和施工过程管理两个维度展开,以便于不同职责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阅。本指南注重时效性、实用性及施工企业的特点。本指南可作为施工企业的重要技术资料,用于指导、推动施工企业的BIM应用。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企业BM应用环境
1.1概述/001
1.2B应用人员组织管理/001
1.2.1全员普及模式/002
1.2.2集中管理模式/002
1.2.3分散管理模式/002
1.3BM应用软件/003
1.3.1软件选择/003
1.3.2常用软件/003
1.4M应用硬件和网络005
1.4.1基本配置/005
1.4.2典型方案/008
1.4.3其他硬件方案/009
1.5BM应用规则/009
1.5.1BM资源管理/009
1.5.2BM模型度011
1.5.3模型组织管理/012
1.5.4文件录结构/014
1.5.5命名规则/015
1.5.6色彩规定/016
第2章项目BM应用计划
2.1概述/019
2.2M计划的制定流程/020
2.3BM计划主要内容/022
2.4BM应用目标/022

2.5BM应用流程025
2.5.1流程总图的设计过程/027
2.5.2流程详图的设计过程/08
2.6BM信息交换内容和格式0
2.7BIM应用基础条件030
2.7.1协作过程/030
2.7.2质量控制031
2.7.3模型组织/031
2.7.4项目交付策略和合/031
第3章施工总承包BM应用
3.1述033
3.2实施体系/034
3.2.1应用目标034
3.2.2实施组织机构及职责/035
3.2.3人员配置/036
3.2.4项目M实施总体流程037
3.2.5项目BM实施总体计划/038
3.2.6会议制度/038
3.3M模型和文件的管理03
3.3.1文件管理03
3.3.2模型管工作流程/039
3.4技术管理/045
3.4.1图纸会/045
3.4.2深化设计/07
3.4.3工组织与案优化/050
3.4.4设计变更/05
3.5进度管理055
3.5.1进度计划055
3.5.2进度控制/060
3.6质量管理/063
3.6.1基于BM的质量管理业务流程063
3.6.2基于BM的质量管理实施要点/06
3.6.3基于BM的质量管理的优势与不足/064
3.6.4案
3.7安全管理/065
3.7.1基于BM的安全管理业务流程06
3.7.2基于M的安全管理实要点/065

3.7.3基于BM的安全管理的优势与不足00
3.7.4软件应用方案066
3.8协调管理/066
3.8.1办公与生活临时设施协调/06
3.8.2施工平面协调/06
3.8.3施工工序与工作面协调/072
3.9软件方案/073
3.9.1各专业建模软件/073
3.9.2与项目管理结合的应用软件/074
第4章机电施工BIM应用
4.1概述/075
4.1.1BM应用在现阶段能解决哪些间题/075
4.1.2现阶段存在的问题/076
4.1.3施工阶段M应对策略/076
4.2机电深化设计建模方法/076
4.2.1部件命名规则/07
4.2.2BM模型规划标准06
4.2.3深化设计及M模型要求/077
4.2.4BM深化设计建模方式7
4.2.5M型图例/07
4.3机电深化设计B应用079
4.31机电深化设计B应用流程07
4.3.机电深化设计BM应用工作准备080
4.3.3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用/081
4.3.4机电综合深化设计BM用/01
4.3.5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及BM应用/08
4.3.6一般重点难点部位管线综合布置要求/088
4.3.7施工交底的要求/09
4.3.8BM竣工模型与图纸的提交/096
4.4机电深化设计主要软件应用方案建议/097
4.5果交付/099
4.5.模型内容要求/099
4.5.2BM应用交付内容和格式/10
4.6机电施工BM应用展/10
4.6.1M信息集成平台/103
4.6.2施工模拟(虚仿真)应用/103
4.63动态完善设备信息要求/103
4.6.4实际工程进度管理和调整/104

第5章钢结构施工BM应用
5.1述/105
5.2B应用流程/106
5.2.1BM技术总体应用流程/10
5.2.2铜结构深化设计流程/108
5.2.3钢结构数字化加工流程/10
5.2.4钢结构现场安装流程/110
5.3铜结构深化设计BM应用/110
5.3.1结构深化设计建模要求/110
5.3.2钢结构深化设计成果/113
5.3.3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内容/11
5.3.4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方案/116
5.4钢结构加工BM应用/17
5.4.1数字化加工数据输基本要求/117
5.4.2数字化加工BM模型内容/118
5.4.3数字化加工软件应用方案/19
5.5钢结构现场安装BM应用/12
5.5.1现场安装数据输人基本要求/120
5.5.2现场安装模型内容/21
5.5.3现场安装B软件应用方案/12
第6章土建施工BM应用
6.1概述/123
6.2土建深化设计与专业协调/124
6.2.1应用流程/124
6.2.2建模方法/125
6.2.3模型内容/126
6.2.4软件方案/127
6.2.5数据交换/127
6.2.6应用成果/127
6.3复杂部位的技术交底/129
6.3.1应用流程/129
6.3.2模型内容/12
6.3.3软件方案/13
6.3.4数据交换/131
6.3.5应用成采/32

6.4施工/135
6.4.1应用流程/13
6.4.2模型内容/13
6.4.3软件方案/136
6.4.4数据交换/138
6.4.5应用成果/138
6.5土方平衡/13
6.5.1应用流程/140
6.5.2模型内容/140
6.5.3软件方案/141
6.5.4数据交换/142
6.5.5应用成果/142
第7章造价管理BM应用
7.1概述/145
7.2BM应用流程/146
7.3建模方法/48
7.3.1模型命名规则/48
7.3.2建模公用的标准信息设置/49
7.3.3辅助工程量提取与计算/4
7.3.4招投标段BM模型的细度要求及建模方法/15
7.3.5施工管理阶段BM模型的度要求及建模方法/158
7.4数输入要求/160
7.4.1数据分类标准/16
7.4.2模型属性信息的建立/160
7.4.3软件的数据接收能力对比分析/61
7.5数据输出要求/162
7.5.1数据的输出格式与标准/16
7.5.2造价管理BM模型的交付标准/171
7.6BM应用软件方案/173
第8章进度管理BM应用
8.1概述/17
8.2基于 Revit Microsoft Excel Microsoft Prolect进行进度计划管理/17
8.21B应用流程/177
822建模方法/7
823数据输人要求/79

824成果表达/181
825关键步骤/182
26注意事项及成功经验/185
8.3基于 Revit Mcrosoft Project Navswor进行适度计划管理/185
83.1B应用流程/86
8.3.2建模方法/186
83.3数据输要求/19
83.4成果表达/190
8.3.5关键步骤/190
8.3.6注意事项及成功经验/191
8.4于鲁班BM系统进行进度计划管理/192
8.4.1BM应用流程/192
8.4.2建模方法/193
8.4.3数据输入要求/193
8.4.4成果表达/193
8.4.5关键步骤/19
8.4.6注意事项及成功经验/195
8.5于广联达BM5D系统的进度计划管理/196
851BM应用流程/196
852建模方法/196
85.3数据输人要求/97
85.4成果表达/19
85.5关键步骤200
85.6注意事项及成功经验/202
8.6于德国RB集团TW系统进进度计划管理203
86.IBM应用流程205
8.6.2建模方法/205
8.6.3数据输入要求/205
8.6.4成果表达/206
8.6.5关键步骤/207
8.6.6注意事项及成功经验/20
8.7总结/209
第9章质量安全管理BM应用
9.1述/211
9.2质量安全管理BM应用流程212
9.21质量管理业务流程213
9.22安全管理业务流程/216

9.3质量安全管理建模方法/217
9.3.1建模依据217
9.3.2质量管理数据输入要求/217
9.33安全管理数据输人要求/217
9.4质量安全管理模型内容21
9.5质量安全管理典型BM应用/218
9.5.1图纸会审管理BIM应用软件方案/218
9.5.2专项施工方案模拟及优化管理BM应用软件方案/219
9.5.33D/4D技术交底管理BIM应用软件方案/220
9.5.4碰撞检测及深化设计管理BM应用软件方案/221
9.5.5竣工及验收管理BIM应用软件方案/221
9.5.6危险源辨识和动态管理BIM应用软件方案/223
9.5.7安全策划管理BIM应用软件方案/223
9.6质量安全管理成果表达/224
9.6.1质量管理成果表达/224
9.62安全管理成果表达/227
第10章竣工验收阶段BM应用
10.1概述/236
10.2竣工验收阶段BM模型内容237
10.3数据信息管理/239
10.3.1竣工模型包含数据与资料分类/239
10.3.2上游数据的整合与补充录入/240
10.3.3信息验收/243
10.3.4建立工程资料数据库/243
10.3.5整合后的数据输出/244
10.3.6信息维护与调用/244
10.4BM成果交付/244
10.4.1BM成果交付形式/244
10.4.2针对本企业的BM成果交付/245
10.4.3针对业主的BM成果交付/246
10.4.4针对档案馆的BM成果交付/247
附录ABM计划模板49
附录B典型BM应用252
附录CBM应用流程图符号267

一、费用名称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 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园林景观工程。 其余类型工程和改扩建项目可酌情参考此计价依据。

三、应用要求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模型细度、应用阶段、 模型交付要求应符合国家和广东省发布的有关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 范与标准;局部应用或者未能符合以及超过国家和广东省发布的有 关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规范与标准时,费用由双方商定。(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中单独计列。

四、费用计价说明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基础×单价或 费率。(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当建筑面积少于 2 万平方米时, 按 2 万平方米作为计价基础计算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 市政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的造价少于 1 亿 元时,按 1 亿元作为计价基础计算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 用;园林景观工程的造价少于 1000 万元时,按 1000 万元作为计价 基础计算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 (三)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不含聘请建筑信息模 型(BIM)技术应用的咨询顾问;如需聘请,则可增加 10%作为建筑 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咨询顾问费用。 (四)因工程复杂程度、规模差异和材料设备标准高低造成应 用难易程度不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可上下浮动 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07年3月9日发布、2007年10月1日实施

GB/T 20878-2007,GB/T 20878-2007规范,不锈钢,不锈钢化学成分,不锈钢牌号,耐热钢,GB/T 20878-2007 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由甘肃建设工程咨询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编制完成的《住宅厨房卫生间防火型变压式排烟气道》,经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审查通过,现批准为甘肃省建筑标准设计,其编号为DBJT25-143-2014,图集号为甘14J03,自2015年3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施行。

住宅厨房卫生间防火型变压式排烟气道,变压式,排烟气道,甘14J03,甘14J03图集,防火型,高清 甘14J03住宅厨房卫生间防火型变压式排烟气道图集

一、编制依据
本图集根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甘建标[2014]375号文“关于下达《2014年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进行编制
二、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100.00米以下或34层以下的住宅中厨房、卫生间的防火型变压排烟、排气道。不适用于燃气热水器、燃煤锅炉用的排气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以下地区
三、设计依据
1.《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
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
5.《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JG/T 194
6.《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GA/798
参考依据:中国专利《变压式排气道》72L0113651290.9
四、产品性能、技术参数
1.变压式排烟气道系统由变压式排气道、导流式排油烟
气防火止回阀、风帽组成。本图集变压式排烟气道产品按2.8m
层高考虑,标准构件长度2800mm,非标准构件可按设计要求另
行加工,排烟气道长度为下层楼板表面至上层楼板表面的距离
2.厨房排烟道按每台排油烟机排风量为300-500m3/h设计,卫生间排气道按每台排风机排风量为80-100m3/h设计
3.变压式排烟气道内部设置了气流导向装置一导向管及变压装置一变压板,使上升气流在上层排气道进气口位置形成局部负压,再配以导流式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的导流和止逆作用,可有效地防止气体的回流,并能起到隔烟阻火的作用
4.为保证变压式排烟气道必要的排风量,变压板应至少有一个侧面与相应管道内壁之间保留有一定的间隙,详见16页五、材料要求
1.变压式排烟气道选用的材料应符合《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JG/T194的有关规定选用的材料应为水泥砂浆内配钢丝网或采用防火板,选用时应注明。
2.本图集采用的风帽(成品)为自力式风帽和变压式风帽,设计人员可在实际工程中自主选用
3.预埋连接件采用Q235B级钢板,焊缝有效厚度=4mm大、质量要求
1排烟气道内表面应光滑,外表面应平整无孔洞和裂缝,端面平整且无毛边
2排烟气道尺寸公差及物理力学性能等应符合《住宅厨房、卫生间排气道》JG/T194的有关规定
3.变压式排烟气道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
4.导流式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的要求应符合GA/T798《排油烟气防火止回阀》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预算,

提问日期:2021-09-08 21:51:23

提问网友:6


第十章,一、1.保温隔热层工程量除按设计图示尺寸和不同厚度以面积计算外,其他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定额项目规定的计量单位计算。

这句话看的人莫名其妙,尤其是“其他”,到底是什么“其他”,整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大佬能给讲一讲,最好详细点谢谢


解答网友:翔宇789


就是该章可以按面积计的保温隔热片以外的项目。

目录
一、公司介绍
二、工程概况及设计师介绍
三、BIM与深化设计
1.三维建模
2.碰撞检测
3.综合管线调整
4.预制加工
四、总结

二、工程概况
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位亍嘉闵高架路以东,菘泽高架扬虹路以南的匝道环形绕道区间内。能源站将满足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内所有用户的全部空调冷热负荷、卫生热水负荷和部分用电负荷的需求。商务核心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分别供能,北站基地面积7922 ㎡ ,总建筑面积9783.30 ㎡ ,其中地上一层建筑面积4221.87㎡ ,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4153.5㎡。建筑高度22.25m。
由亍场地非常狭窄,各系统大量采用工厂化预制,为提高进度和提高管道的预制精度,我们充分运用B1M模型数据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为各专业提供精确的预制加工图.以便亍质量控制,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全面推劢“环保经济、绿色低碳”施工的新理念 。

三、BIM与深化设计

以原设计为基础,采用Revit系列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即将项目所具有的真实信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建筑,形成有一个唯一、完全一致、逡辑的建筑信息库。

利用Revit平台分别创建了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和电气等专业的BIM模型,然后根据统一标准把各个专业的模型链接在一起,获得完整的建筑模型。

我们根据碰撞检测结果对原设计进行综合管线调整,同时对碰撞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判,人为对报告进行审核调整,进而得出修改意见。

依据BIM模型出具的碰撞检测报告,我们一一对所有的碰撞点进行了调整,最终确保模型显示“零”碰撞。

虹桥商务核心区、区域供能能源中心、配套工程、BIM技术的应用,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BIM应用 虹桥商务核心区、区域供能能源中心、配套工程、BIM技术的应用,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BIM应用 虹桥商务核心区、区域供能能源中心、配套工程、BIM技术的应用,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BIM应用 虹桥商务核心区、区域供能能源中心、配套工程、BIM技术的应用,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BIM应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我们正在用BIM做北京地铁项目
在北京,地铁承载着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轨道交通在如今是规模很大的工程,现今的市政、规委、地铁甲方已经放眼未来提出智能化信息化城市的指导方向,但由于施工方,总承包设计院等因素导致地铁项目还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模式。
如今我院已用BIM系统的现代化工作模式得到甲方认可,和施工方等合作出图,模型解决施工难题,比以往传统单凭人为经验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应用、大型综合体项目,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在大型综合体项目的应用及优势 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应用、大型综合体项目,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在大型综合体项目的应用及优势 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应用、大型综合体项目,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在大型综合体项目的应用及优势 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应用、大型综合体项目,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在大型综合体项目的应用及优势 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应用、大型综合体项目,北京地铁10号线石榴庄站BIM在大型综合体项目的应用及优势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目录

一.华艺设计BIM发展历程 二.项目概况 三.BIM设计全记录 四.项目经验

项目简介:

项目定位:济南〖中海国际社区〗中海广场、环宇城项目地处济南市中心城区南部,项目开发创造城市中心经济新活力,开发高标准写字楼和高档次的商业,定位城南新地标。

设计策略:项目运用“村庄”的设计策略,在开敞空间和广场步道间创造一种平衡。集合独特的建筑单体模块,创造出具有活力的“村庄”,通过巧妙的曲线和多层步道、桥与广场,提供愉悦的“体验式场所”。方案结合基地与周边专享“山丘退台式设计”,与周遭景观完美融合,超高的可视化“透明度”,保证了仅从二环路即可看到极具活力的公共空间。“多首层”与“双主力店”的特别设计,激活了所有楼层,大大提升了项目空间品质和商业活力,使项目成为城市中心商业活动与人气生活新极点!

场地三维信息化-Civil3D+Google earth取得地形数据来源
通常情况下,在前期方案阶段,我们难以取得有效的地形数据,实体地形模型不仅花费大量物力,同时难以达到精细化数据要求。项目挖填方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少?有没有更经济合理的方案?怎样评价项目对基
地周边环境影响?原有设计方式只提供粗放型预估判断,缺乏完整科学的评估体系和三维场地依据。
华艺BIM部设计师应用AutodeskCivil 3D,结合Google earth直接获取项目地理、地形数据,形成3D数字地形模型,开展前期研究和分析,与评价。使项目方案设计能够从根本上做到有据可凭。

三维地形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从Google earth上获得地形数据后,在Civil 3D中形成三维数字地形模型,结合GIS进行高程坡度等场地综合分析与研究。

依据功能指标进行场地平整和地基开挖模拟
设计研究阶段,预先通过Civil 3D模拟场地平整和地基开挖,对土方工程量进行比对和研究,我们使用BIM模型获得算量信息,作为与业主沟通的数据依据。

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环宇城、BIM设计,“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济南中海广场—环宇城 BIM设计全纪录 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环宇城、BIM设计,“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济南中海广场—环宇城 BIM设计全纪录 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环宇城、BIM设计,“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济南中海广场—环宇城 BIM设计全纪录 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环宇城、BIM设计,“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济南中海广场—环宇城 BIM设计全纪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项目概况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在积极探索着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和全球的国际化高端医疗服务平台,构件“高端医疗服务产业集聚区”,“部,市合作共建”医疗卫生改革试验区和“绿色、生态、低炭”经济实践区。到2020年,力争成为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处于“国内顶尖、亚洲一流、国际水准”的综合性国际医学中心。

虹桥医学中心、BIM设计大赛、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虹桥医学中心BIM设计大赛方案汇报-“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虹桥医学中心、BIM设计大赛、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虹桥医学中心BIM设计大赛方案汇报-“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虹桥医学中心、BIM设计大赛、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虹桥医学中心BIM设计大赛方案汇报-“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虹桥医学中心、BIM设计大赛、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虹桥医学中心BIM设计大赛方案汇报-“创新杯”-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大赛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BIM流程与标准

BIM系统管理流程制定

– BIM工作团队
– BIM项目工作流程
 项目整体工作流程
 BIM执行计划制定流程
 BIM施工模型协调流程
– BIM业主管理流程
 BIM模型提交流程
 BIM模型审核流程
 BIM模型变更流程
 BIM模型验收流程
– BIM文档管理流程

详细程度
L1 大约的基本形状,尺寸及方向 (2D或3D)
L2近似的基本尺寸,形状,方向及对象信息数据
L3设计详图深度- 包括设计模型中的精确尺寸,形状,定位,方向及其它信息
L4预制及预安装深度模型- 包括预制及预安装所需实际尺寸,实际形状,定位与方向,其它协调及施工相关信息
L5运维深度模型 - 模型包括精确运营维护信息如制造商,型号,重量,电压等,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实际最终尺寸,实际形状,最终点位及方向,其它协调及施工计划相关信息

招标BIM技术要求

施工总包BIM技术要求
 钢结构分包BIM技术要求
 电梯分包BIM技术要求
 幕墙分包BIM技术要求
 多功能会议中心BIM技术要求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 参数化设计  可视化设计  可持续设计  多专业协同  设计协调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应用组合、上海中心、设计施工,BIM在上海中心的应用组合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应用组合、上海中心、设计施工,BIM在上海中心的应用组合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应用组合、上海中心、设计施工,BIM在上海中心的应用组合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应用组合、上海中心、设计施工,BIM在上海中心的应用组合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应用组合、上海中心、设计施工,BIM在上海中心的应用组合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应用组合、上海中心、设计施工,BIM在上海中心的应用组合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应用组合、上海中心、设计施工,BIM在上海中心的应用组合 BIM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应用组合、上海中心、设计施工,BIM在上海中心的应用组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参赛项目特色

BIM工程应用: 中国大型民用建筑 “全丏业全过程BIM应用”成功案例。
BIM协同应用:综合团队应业主要求,推行“全丏业全过程BIM设计” 。
BIM拓展应用:标准制定;流程再造;难点攻关;插件定制;

BIM工程协作应用
1.应用软件2.协同设计3.绿色仿真4.虚拟现实5.云技术6.施工进度运营维护
BIM拓展应用
1. 标准制定2. 协作流程3. 难点攻关4. 插件定制5. 管理系统6. 拓扑产业
1. BIM设计应用软件

I. “信息传递”是多 款应用软件的关键纽带。
II. 总结出不同软件之间数据交互的标准(文件转化格式、数据转换流程)。

2. 全丏业协同设计 —信息模型图纸化

“信息”唯一传递确保“模型=图纸”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二期工程项目 2012 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

 成立时间:1957年  员工人数:约1500人  年营业额:约20亿元
昆明院是中国国家特大型综合甲级勘测设计科研单位,位居中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前列,并由外经贸部授权可对外开展经济技术,累计承担国内外大、中、小型水电站工程200余座,营业服务范围广泛,主要包括:
 水电水利、风电规划研究、咨询与评估,
 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科研试验,
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监理,
 水电、风电项目的投资与经营,业务合作,
 环境保护设计、水土保持设计

 路桥设计、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
 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
 水资源评价、安全评价、地质灾害评价
 勘测定界、工程监测
 工程概预算

项目设计  BIM工作流程及软件应用

项目设计以Civil3D、Revit、 Inventor 等为各专业BIM建模基础,以AIM(Autodesk Infrastructure Modeler)为施工总布置可视化和信息化整合平台。

AIM加入BIM设计应用

利用AIM,在其他BIM建模软件的支撑下,可快速实现工程从整体到细部的可视化和信息化,实现模型文件设计信息的自动连接与更新。

ProjectWise协同设计平台

ProjectWise 协同设计平台的应用,可帮助实现各专业信息共享与协同,进行项目整体设计的统一控制与管理。

枢纽布置

AIM联合Civil3D强大地形处理功能,可快速实现枢纽方案布置以及施工规划,并进行直观表达。

黄登水电站、施工总布置BIM协同设计、BIM协同设计成果汇报,黄登水电站施工总布置BIM协同设计成果汇报 黄登水电站、施工总布置BIM协同设计、BIM协同设计成果汇报,黄登水电站施工总布置BIM协同设计成果汇报 黄登水电站、施工总布置BIM协同设计、BIM协同设计成果汇报,黄登水电站施工总布置BIM协同设计成果汇报 黄登水电站、施工总布置BIM协同设计、BIM协同设计成果汇报,黄登水电站施工总布置BIM协同设计成果汇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中国院高度重视BIM应用
1、召开《中国院BIM动员大会》 2、组织《BIM行业专家技术交流会》 3、成立《中国院BIM组织机构-BIM技术委员会》 4、制定《中国院BIM五年战略规划》 5、进行《中国院BIM全专业软件技术培训》 6、开展《住建部BIM科研课题研究》 7、建设《中国院BIM网络机房》 8、设计《中国院BIM示范楼》 9、编写《中国院BIM大事记》等文件10、中国院BIM培训材料汇编及报刊宣传11、中国院与知名BIM厂商进行高层交流

设计理念
1、体现中国的文化和北京的人文特色
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瞭望塔作为北京的新地标建筑,担负着向全世界宣传自身文化,体现本 国个性和尊严的使命,有其与众不同的历史意义。本设计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圆形元素同时从自然界的植物形态中寻求灵感。
2 、适应周边环境
由于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最后一个重要项目,和周边的建筑和环境相协调就变得尤为重要。用地的选择尽可能的靠近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东北部,以避免高耸的建筑体量给周边建筑带来的视线影响。塔座大厅为覆土建筑,建筑屋顶的绿坡和周边的景观和环境自然相接。
3 、满足安全的保障和使用功能
考虑到建筑的重要性,在设计中以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的需要为原则,尽可能找到和建筑空间造型的最佳结合点。

底部大厅设计说明

入口大厅层比奥运大道标高升起约2米,为覆土建筑,顶面用绿坡与自然地面相接,进出大厅路径上方为
玻璃采光带,提供自然光线和向上仰视塔身的视角。入口大厅内设售票和等候厅功能。出口大厅设在半
地下-7米处,主要是商品部和展廊及配套设施,服务、管理用房。向西一侧为下沉式庭院,呈绿坡状与
地面连接,使半地下空间有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景观。

顶部五厅设计说明

从上至下,从小到大,五厅暂定为1#、2#、3#、4#、5#厅。1#厅为主观光厅,2#厅为餐厅,3#厅为纪念厅,4#厅为赛时转播听,5#厅为大型活动中心控制室。1#至5#厅顶部都可以有上人观光平台,平台边
缘为设备带。

本项目所面临的技术难点

塔座大厅部分 :
难点一:主入口及休息厅异型结构体的搭建及受力计算
难点二:南北入口异型玻璃雨棚及采光顶的模型搭建及玻璃分格
难点三:塔座大厅屋面异型结构梁的搭建、定位以及受力计算塔身及塔冠部分 :
难点一:塔身外异型外幕墙的定位
难点二:塔冠部分树状异型构件的制作及定位
难点三:塔冠结构计算模型的搭建
其他
难点一:由于建筑形态特殊,各专业管线综合比较复杂
难点二:与施工单位,幕墙厂家等的配合难度较大,需要直观的建筑模型

本项目所应用的软件及作用

Google SketchUp 项目初期的方案推敲,并反复修改
Auto CAD 主要的工程图纸绘制
Autodesk 3ds Max  由CAD图纸和SketchUp模型制作模型,用来渲染
Rhinoceros 推敲观景塔基座部分异型墙体部分,并为CAD图纸提供依据
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 由最终CAD图纸制作精确模型,从而验证CAD图纸,总结异型构件制作方法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 由最终CAD图纸制作结构模型,提供结构分析模型已经结构件制作方法
CATIA 结构计算,同时用于验证Revit模型的精确度,并为Revit提供模型制作的依据
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pdf 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pdf 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pdf 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pdf 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pdf 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pdf 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pdf 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BIM应用.pdf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