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 > 11月 ( 第 71 页)

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施组,农田水利施工组织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 word版可编辑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宝应县夏集镇东郊(夏集村、苏雅村、双琚村、双塘村、蒋庄村五个村)。本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施工项目有土方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泵站工程、桥梁工程及田间道工程,其中农田水利工程包括:衬砌沟渠、涵洞等工程施工。
2.施工测量
2.1施工测量控制
(1)测量控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现场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在整个施工期间针对其它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测量控制。
(2)平面控制系统:拟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J2经纬仪及50m钢卷尺。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点进行控制,设置直线控制桩,控制桩位置应在稳定可靠、便于施工期间保护及使用方便。
(3)高程控制系统:测量仪器采用DS3型水准仪,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将标高引至各临时水准点上,临时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距离不得大于200m且前后通视,临时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12√L ㎜(L 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
2.2测放临时水准点
工程施工之前,应根据图纸指定水准系统的已知水准点,引导至施工范围内,设置临时水准点,当施工牵涉到的水准系统不是一个标准时,应同意换算为工程的施工水准系统,据此设立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设置后,要逐一编号,其精度要求闭合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并标在图纸上。根据需要和设置的牢固程度应定期进行复测。
临时水准点的设置要求是:
(1)应设置在坚硬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上,或者设置在不受影响和外界干扰的稳定土层内;
(2)在野外每400m设置一个水准点;
(3)两水准点之间能保持通视。
2.3平面放线
根据工程的起点、终点、导线桩和转折点的设计坐标,计算出这些点与附近控制点或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些关系把各个放线点用标桩固定在地面上。为了避免差错,每个点在接到监理的交点后都要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向监理工程师汇报。
平面放线时,在工程的起点、导线桩、终点和转折点均已打桩核定后, 再进行中心线和转角测量。中心线测量时,应每隔20~30m打一中心桩,中心桩的间距应统一,以便于统计距离和施工取料。然后根据工程规定需要的宽度用白灰撒出开挖边线。
2.4纵断面水准测量
纵断面水准测量之前,应先沿工程的施工线路每隔 20m的距离设置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的精度要求闭合差在平坦地区不得超过1mm。以此水准点 测出中心各桩位地面的高程,以检验设计图示地面高程和实际地面高程是否 相同,并以此来确定沟槽开挖的深度或管道架空的高度。
本工程的沟渠、道路的计量均采用断面法。为此,本工程对于沟渠、道路的测量要由专人负责进行,并及时予以签证。放线时要控制好导线桩,以及起点桩和终点桩的监测和保护。
2.5复测、定位
我们根据监理的现场交桩和书面资料,对主要原始基准点(包括导线桩、水准标点)进行认真复测,在交桩后 7 天内,将结果报监理认定后,作为永久保护,复测中如发现有超出容许范围的误差,要及时报告监理复测、纠正,在重新交桩后,施工方应再次按上述程序上报,直至准确无误,监理工程师认定为止。
2.6竣工测量
工程施工结束后,即进行竣工测量,包括平面测量、断面测量、平面控制系统的复核。
(1)为防止施工过程中控制桩位移引起测量误差,竣工测量前须重新施测。
(2)根据控制桩施测渠道及泵站、节制闸的中心线,并在原施工图断面位置上布桩,定出断面线,测量方法同放样,即:室内计算测放数据,现场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施测,并进行校核。
(3)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检查路堤顶宽、轴线偏移、坡度情况、沟渠底宽、边坡、高程、中心线,对不合格的进行整修,合格后进行断面测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十足方案,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农田水利工程施组,施工组织设计,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word版可编辑

一、工程概况
(一)主要工作内容
本工程项目为法库县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
工程系统:由渠道及桥涵工程组成。
施工内容及工程总量:
渠道及桥涵工程
施工内容:该工程计划完成金养水库灌渠渠道三面光防渗处理6.25Km。采用浆砌毛石结构,主干渠断:边墙厚0.4m或0.5m,渠深为0.45和0.55m或0.5m,渠净宽0.5m,渠底厚0.2m。支渠边墙厚0.4m,渠净宽0.5m或0.8m,渠板厚0.2m,渠深0.45m、0.55m、0.6m.渠道采用M7.5砂浆砌筑,M10.0砂浆勾缝。渠道过路涵洞11个,在渠道上设板桥即可。干渠顺进库公路侧面布置;支渠布置在蔗区上部,开挖沟心土回填路外边,增加路的宽度。这样有利于排水。
工程总量:渠道平台开挖土方5100m³³;渠道沟心开挖土方5400m³³;渠道沟心开挖石方1400m³³;渠道回填土方2000m³³;M7.5水泥砂浆砌石3770m³³;M10砂浆抹面6000m²²;C20砼桥板浇筑及安装7m³³;钢筋制作安装1t;桥涵土方开挖80m³³;

第一章 编制依据 5
一、编制依据 5
第二章 工程概况 7
一、 概况 7
第三章 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机构 11
一、项目经理部组成 11
二、管理网络
二岗位责任制
四、现场主要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配置
第四章 施工条件
4.1 水文气象
4.2 工程地质
4.3 建筑材料
第五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11
5.1 场内外交通
5.2 风、水、电
5.3 施工通讯
5.4 料场
5.5 砼拌和系统及砼预制场
5.6 生活办公用房
5.7 施工辅助企业厂(场)及仓库
5.8 重要临时设施
5.9 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六章 施工总体方案 18
6.1 总体施工方案
6.2 主要施工方案选择
6.3 施工分区分段
6.4 施工总程序及总流程图
第七章 施工测量 37
7.1 测量工作的要点 37
7.2 测量人员组成 37
7.3 测量仪器配备 38
7.4 平面控制网 38
7.5 高程控制 38
7.6 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38
7.7 测量注意事项 39
7.8 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39
第八章 基础处理 32
8.1 概况 32
8.2 基础30KN/m裂膜丝机织布铺设
8.3 基础排水碎(卵)石垫层
8.4 塑料排水板插设
第九章 石方填筑 36
9.1 石方开采总体爆破方案 36
9.2 石方填筑方案
第十章 闭气土方施工
10.1 土料场规划及取土范围
10.2 高程0.28m以下施工工艺
10.3 高程0.28m以上土方施工
10.4 机械配置
第十一章 护坡施工
第十二章 堤顶结构及路面工程施工 43
12.1 砼施工
12.2 钢筋砼反弧式防浪墙及护面
12.3 碎石稳定层施工
12.4 沥青砼路面
12.5 雨季施工措施
12.6 冬季施工措施
第十三章 堵口施工方案 55
13.1 龙口形成
13.2 堵口条件
13.3 堵口时间选择
13.4 龙口段护底
13.5 龙口合龙
13.6 应急措施
13.7 闭气土方
13.8 加固加高
14.1 概况 56
14.2 加荷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4.3 加荷曲线
14.4 施工观测及指导加荷
15.2 工程度汛目标
15.3 度台汛技术措施
15.4 度汛组织
15.5 防台度汛制度
15.6 排水、防潮技术措施
第十六章 施工总进度计划 58
16.1 施工总进度计划 58
16.2 主要节点工期安排
16.3 主要项目工序工期安排
16.4 关键节点和线路的保证措施
16.5 进度保证措施
第十七章 施工机械设备人力 59
17.1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59
17.2 劳动力配置
第十八章 质量保证措施 61
18.1 工程质量承诺及质量保证体系 61
18.2 施工质量的控制 64
18.3 施工质量的检验手段 68
18.4 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的质量保证措施 68
第十九章 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 71
19.1 安全管理制度 71
19.2 安全技术措施 73
19.3 安全组织措施 78
第二十章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80
20.1 文明施工措施 80
20.2 标化工地及环保措施 8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水利工程施工方案,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利工程施组,水利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word版可编辑

第一章、技术方案
第一节 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项目工程(项目名称)。
2)、标段名称:一标。
3)、建设地点:分
4)、计划工期:90日历天。
5)、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并一次性验收合格。
6)、资金来源:政府投资。
7)、资金落实情况:资金已到位。
2、 施工特点
(1)本工程建设施工交叉作业不多,施工涉及面广,且质量要求高,施工时注重对细部构造施工的处理,管道安装质量过硬,加强细部工程质量管理。
(2)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起点高,施工时应防止粉尘、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根据招标条件要求,本工程总工期为90天,根据不利因素对工期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作好组织与协调工作,加强预控和工期的计划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4)本工程平面布置复杂,在测量放线时注意角度精确无误,要经常测量检查。
(5)施工前应注意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要有足够的材料堆场,并计算好施工用水、用电管线,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供水、供电能力。
(6)施工中分散交叉作业多,工种多,班组之间协调搭接较为困难,可采取流水作业。所以在施工期间必须制定有效的协调措施及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3、 编制说明
在接到(项目名称)_一标_ 施工项目招标文件后,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招标文件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反复阅看,并组织了设计、技术人员针对该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研究,其目的是使施工组织设计科学、合理、详尽、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为了更好的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文件的编制,使今后的工程施工实施更符合《水利水电》相关施工规范要求及实际施工现场,更具针对性,我公司曾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现场进行了勘察和了解,对场地建筑物现状和周边环境和各种条件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对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制定和今后现场施工十分有益。
我公司承担过许多类似工程项目,在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积累了一套成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将结合本标段的特点,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保证措施,这为本工程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
我公司这次投标如能中标,我们公司将全力以赴组织有高层施工经验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组成项目部,抽调承建制的施工队伍富有多年土方作业、土地灌溉、管道及各类闸阀安装、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技术人员,决心按招标文件的全部要求,完成合同要求的全部施工任务,使招标单位满意。
4、 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本工程项目工程(项目名称)_一标 施工招标文件、答疑文件。
施工图纸及相关标准图集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我公司的机械设备状况,材料储备情况和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
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总原则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及重点,在以科学的施工措施为先导,以控制性关键项目为主线,积极协调当地临时用地及临时水电,以先进高效的项目法组织和配套齐全的施工机械作保障下,我公司编制施工技术措施总的指导原则如下:
3)、确保工期原则
所有施工技术措施的制订均以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合同节点工期和合同总工期为基础,认真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总体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积极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和优选施工工艺,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抓好项目接口的工序衔接,采用先进的机械与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4)、安全第一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及其它对工程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制定出技术可靠、确保安全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控制实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各项目的施工,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5)、质量优良原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水利工程施组,水利施工方案,水利施工组织设计,水利施工组织设计范文,水利施工组织设计范本,水利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word版可编辑
附件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件二:拟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件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
附件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件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件六:临时用地表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
第三章 工程特点、重点和难点 2
第四章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2
第五章 质量保证体系与保证措施 6
第六章 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9
第七章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26
第八章 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28
第九章 确保各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及进度计划 29
第十章 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措施 30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体系及措施 32
第十二章 施工导流、度汛安全保证措施 34
第十三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 3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关于加强穿(跨)越铁路营业线和邻近营业线工程方案等审查和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国铁集团工电部,工电桥房函48,铁路,国铁集团工电部关于加强穿(跨)越铁路营业线和邻近营业线工程方案等审查和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工电桥房函48

1.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和道路、人行过道与高速铁路及其相关联络线和动车走行线交叉工程应优先采用下穿铁路的方案。

2.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和道路上跨高速铁路及其相关联络线和动车走行线的路基、桥涵地段,以及上跨开行客车的普速铁
路的路基、桥涵地段,桥梁施工应优先采用转体施工方案。受场
地条件限制,上跨桥梁施工无法采用转体施工方案时,设计文件中必须充分说明理由,并经专家论证会论证。

3.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和道路上跨铁路的桥梁不应采用T梁。

4.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和道路在铁路隧道浅埋地段上方通过时,宜采用桥梁跨越方案。

5.无砟轨道区段的路基和有可能破坏地基加固效果的有砟轨道区段路基及各种过渡段,禁止框构顶进、管涵下穿。

6.管道不应跨越高速铁路及其相关联络线和动车走行线,不宜在其他铁路上方跨越。

7.线路架空不应采用斜交方式。采用便梁法架空线路时,联体框构超过便梁净孔的,可采用分体式框构方案。框构顶进影
响范围内的路基支挡防护及沉降监测、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大型
机械作业方案应一并纳入设计文件。

8.框构顶进线路架空长度不应小于轨底至框构底板底面高
度的2倍+框构桥全长+5m。框构宽度不应小于5m+线间距+5m,并在框构出入口加设翼墙。受道岔等现场设备限制时,应对线路架空长度专门研究确定。采用线路架空施工顶管时,架空长度应参照执行。

9.框构与线路斜交时,应在框构两侧与路基结合处设置矫正块。曲线上架空线路,设计中应明确线路超高设置方案。框构
与路基过渡段、框构顶面至轨底高度超过 1.0m,应采用混凝土或级配碎石掺水泥回填(级配碎石掺水泥回填后应注浆加固),框构顶部回填层顶面与轨底之间高度宜为0.80m,回填质量检测费用应列入预算。

10.框构外侧四角路基应设八字防护桩防护,防护桩与框构边墙距离不应大于0.5m。框构顶进应延长滑板并设置导向装置,
滑板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加固地基。便梁法架空线路时,梁端应设横向限位。

11.基坑支护设计应充分考虑列车荷载、水位变化、软土扰动、开挖深度、施工顺序等因素的影响。影响铁路安全运营的基坑,基坑支护结构应按现行《建筑 基坑支护技 术规程》(JGJ120)一级安全等级设计。

12.永久支挡要满足铁路设施长期稳定性要求,必要时需出具第三方评估报告。软土地区邻近铁路的河道(池塘)开挖改
造清淤施工。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邻近铁路一侧 应采用刚性防护桩防护。

13.油气输送管道穿(跨)越铁路和与铁路并行应符合《油气输送管道与铁路交汇工程技术及管理规定》 (国能 油气【2015】392号)的要求。

14.公路和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TB10182-2017)的规定。

15.水管穿越高速铁路路基和压力水管穿越普速铁路路基应设护涵,无压水管穿越普速铁路路基不应在路堤坡脚、路堑堑顶以外 5m 范围内设置沉降缝。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020 K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939-2007/IEC PAS 62400:2005
技术产品及技术产品文件结构原则 字母代码 按项目用途和任务划分的主类和子类
Structuring principles for technical products and technical product documentation-Letter codes-Main classes and subclasses of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ir purpose and task
(IEC PAS 62400: 2005, IDT)
2007-04-30发布
2008-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939,GB/T 20939-2007,GB/T5094.2,IEC PAS 62400:2005,ISO14617-6:2002,ISO3511-1,字母代码,技术产品,技术产品及技术产品文件结构原则,文件结构原则,GB/T 20939-2007 技术产品及技术产品文件结构原则 字母代码 按项目用途和任务划分的主类和子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按用途和任务划分的项目类别及字母代码,扩展了GB/T5094.2表“按用途和任务划分的项目类别及字母代码”内容,并增加了子类(第二字母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结构、工艺、电气工程等所有学科以及标准,例如发电配电加工机械、造船工程、海洋工程等。更细的分类可以规定附加字母代码。
本标准不涉及GB/T 5094.2表“基础设施项目和类别”中基础设施项目的类别和子类的字母代码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交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94.2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第2部分:项目的分类与分类码(GB/T5094.2-2003,IEC61346-2:2000,IDT)
ISO3511-1加工测量、控制功能与设备符号表示法第1部分:基本要求
ISO14617-6:2002简图用图形符号第6部分:测量及控制功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高清完整版16J908-8图集,实行日期:2016年9月1日,统一编号:GJBT-1392,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16J908-8,16J908-8下载,pdf,低能耗建筑,低能耗建筑设计图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高清完整 16J908-8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图集.pdf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4]119号文“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1.2主要依据下列标准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2012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结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200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
2.2本图集可作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科研和教学的参考资料。
3图集内容
3.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基本规定(包括室内环境规定、气密性规定,以及能耗与负荷计算)。
3.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关键技术,以及设计与施工要求。
3.3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外墙及楼地面部分、外门窗及遮阳部分和屋面部分的节点构造。
3.4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采用的主要材料的性能指标。
4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基本规定
4.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节能技术相结合建造而成的建筑。该建筑在显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可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
4.2室内环境规定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室内环境应全年处于舒适状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室内温度宜为20~26℃
4.2.2室内相对湿度宜为30%~60%
4.2.3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宜大于1000pm。
4.2.4围护结构非透明部分内表面温差不得超过3℃,围护结
构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室内温度3℃
4.2.5外门窗的室内一侧不得出现结露现象。
4.2.6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卧室、起居室≤30dB(A);
(2)放置新风机组的设备用房35dB(A)
4.3气密性规定
在室内外压差50Pa的条件下,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每小时换气次数n50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严寒地区:n50≤0.5h-1
4.3.2寒冷地区:n50≤0.6h-1
4.4能耗与负荷计算
4.4.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能源需求应采用一次能源计量,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的要求
4.4.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暖负荷、采暖需求、制冷负荷、制冷需求采暖一次能源需求、制冷一次能源需求以及总一次能源需求计算。
5关键技术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
(1)高效的非透明外围护结构外保温系统;
(2)高效的外门窗系统;
(3)良好的建筑气密性;
(4)无热桥的设计理念与建筑节点构造方式;
(5)带有高效热回收装置的通风系统。
6设计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建筑朝向宜为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6.1.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宜符合紧凑型设计原则,体形系数宜小于0.4
6.1.3严寒和寒冷地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以冬季保温和获取太阳辐射能量为主,兼顾夏季隔热、遮阳要求。
6.1.4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满足自然通风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相关规定。
6.1.5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建筑采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规定。
起居室与书房的自然采光应满足书写和阅读要求。
6.1.6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采用的主要材料、部品部件性能指标见附录。
6.2气密层设计
6.2.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气密层,是指无缝隙的可阻止气体渗漏的围护层,其并不是由某种特殊材料层形成,而是由具有气密性的围护结构自然构成的。
6.2.2适用于构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气密层的材料包括:浇筑良好的混凝土、砌体墙体内表面的抹灰层(厚度≥15mm)、防水隔汽膜、硬质木板,如密度板、三合板等;不可用于构筑气密层的材料包括:砌体墙体(砂浆填缝)、刨花板、软木纤维板、带有孔眼的薄膜、带/不带企口的模塑聚苯板、包装胶带、聚氨酯发泡胶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钢结构设计手册第4版,包括上册及下册两个pdf文件,上册共963页,下册共1051页,主编:但泽义,副主编:柴昶、李国强、童根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2019年2月第四版。

GB 50017—2017,建工版,钢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手册,钢结构设计手册 第四版,钢结构设计手册 第四版 pdf,钢结构设计手册 第四版 上册,钢结构设计手册 第四版 下册,钢结构设计手册(第四版),钢结构设计标准,高清无水印,高清无水印《钢结构设计手册(第四版)》上下册全套PDF版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现已发布实施,为使广大钢结构工程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应用新标准,本编委会邀请了参编各有关标准、规范修订工作的设计、科研及制造与施工等方面的专家联合编著了《钢结构设计手册》(第四版),供从事钢结构设计、教学、研究和建造的人员参考使用。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制订出来的国家标准,是工程设计最基本的技术、经济规则。因此,本手册除了罗列设计标准或规范的规定外,主要介绍材料选用,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构件、连接及节点构造的设计与计算,并辅以典型计算示例。同时,为方便使用,本手册还附有必要的设计参考资料。 手册内容是对工程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分析、选择、精炼的总结。所列的设计计算及节点构造均为工程设计中切实可行的推荐做法,对于设计单位,特别是中小设计单位和设计经验不甚丰富的设计工作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我国钢结构的应用与发展经历了限制应用、合理应用、推广应用和高峰发展的四个时期,建筑钢结构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结构钢的品种和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结构限制使用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建筑钢结构建设市场对钢结构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本手册拓宽了范围,既包括重型建筑结构(重型厂房结构、高层和超高层房屋结构),也包括轻型钢结构、钢管结构、预应力钢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同时还包括钢结构抗震、钢结构防护、钢结构鉴定与加固修复以及钢结构施工等知识。为了避免篇幅过大,本手册不包括大跨度空间结构和特种结构等。
考虑到本手册针对从事建筑钢结构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其中适当编入了钢结构设计基本知识,除了钢材的知识外,主要是结构分析与稳定设计,以及 基本构件设计与计算,手册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各种结构的构造设计与计算。这些内容是大学课程中基本不讲述的。本手册纳入的构造设计是对我国钢结构几.十年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要求构造设计与计算应与计算简图相符,受力简单明确,减少应力集中,且便于制作、安装和维护,这对于钢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手册在有关章节中选入了较多的设计示例,其内容涵盖了重型和轻型钢结构、结构抗震、预应力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构加固以及结构疲劳等。算例主要采用手工计算,每个示例保持了较完整的计算过程,列出了清晰的计算层次,其目的是通过示例帮助设计人员加强对标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另外。为节约设计工作时间,提高功效。结合设计经验和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列入了钢材规格及截面特性、连接用紧固件规格、型钢组合截面特性、构件与连接和组合楼板承载力等实用参考资料。同时还列入了编制钢结构设计文件的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高清PDF带书签《钢结构设计及计算实例》基于《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金波 编著

 

2019年,混凝土结构手册,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五版,高清无水印,高清无水印《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五版)》2019年版.pdf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局部修订条文,已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于 2015年 9月 22日公告执行。本手册配合规范局部修订有如下重要修改∶
1.HPB300 钢筋其规格限于直径 6mm~14mm,主要用于小规格梁柱的箍筋及其他混凝土构件的构造钢筋;
2.HRB335钢筋其规格限于直径 6mm~14mm,主要用干中、小跨度楼板配筋、前力墙的分布配筋及构件的箍筋和构造配筋。取消牌号 HRBF335钢筋;
3.吊环应采用HPB300钢筋或Q235钢棒(直径16mm~25mm)。
当确有工程经验时,也可用 HRB400E钢筋(直径≥16mm)替代 Q235 钢棒但其强度设计值仍按 f=270N/mm²取用。吊钩的弯芯直径应≥4d(钢筋直径 d≤25mm 时)
二、超限高层建筑有关设计要求将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157 67 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原建质〔2010〕 109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访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停止使用。
新审查技术要点与原稿相比已有多项次放释,但在不规则类型的简要涵义中又新增加了偏心布置等内容。部分项次内容经细化,更便于操作执行。
三、由于《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废止,自 2013年12月起执行《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13行业标准。本手册第十五章"后锚固建筑锚铨、植筋连接"应进行修订更新。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对锚栓与植筋的适用范围给出详细规定;2.补充、完善了机械锚栓承载力计算方法;3.增加了化学锚栓承载力计算方法;
4.增加了锚栓抗震设计后锚固连接控制延性破坏钢材或连接件承载力验算内容;5.增加控制连接件延性破坏、锚栓钢材延性破坏及植筋计算示例。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材料及一般构造要求 …1
第一节 总则 ………………………… 1
第二节 水泥…………………………5
第三节 外加剂 ………………… 8
第四节 混凝土 …………………19
第五节 钢筋 ……………………… 42
第六节 钢筋的锚固与连接 钢筋的
绑扎搭接接头·……………61
第七节 钢筋的机械连接接头 ……… 71
第八节 钢筋的焊接接头 …………… 76
第九节 钢筋的弯钩和弯折 ……… 91
第十节 混凝土保护层 ………………93
第十一节 配筋百分率 ………………96
第十二节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施工缝 …………………100
第二章·板 ……………………………111
第一节 现浇混凝土板的厚度 ………111
第二节 现浇板的配筋构造………… 113
第三节 现浇悬臂板的配筋构造 ······ 126
第四节 现浇无梁楼板构造………… 128
第五节 现浇空心楼板构造………… 133
第六节 现浇板上设置小型设备
基础………………·139
第七节 板上开洞时的配筋………… 140
第八节 预制混凝土楼板构造………145
第三章 梁 …………………………… 150
第一节 梁截面的选择 …………… 150
第二节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 151
第三节 箍筋………………………157
第四节 纵向构造钢筋 ……… 159
第五节 附加横向钢筋 …………… 160
第六节 梁的支承长度 …………… 163
第七节 梁的折角处配筋………… 164
第八节 悬臂梁 …………………… 165
第九节 非矩形截面梁的构造配筋 · 168
第十节 受扭及受弯剪扭作用的梁 … 169
第十一节 梁腹具有矩形孔洞的梁 … 172
第十二节 梁腹具有圆形孔洞的梁 ·· 179
第十三节 深受弯构件 ………………184
第十四节 开洞深梁 ……………… 190
第十五节 变高度简支深梁………… 192
第十六节 缺口梁 ………………… 194
第十七节 折梁 …………………198
第十八节 密肋梁和井字梁………199
第四章 单层厂房柱 ………………… 207
第一节 铰接排架柱的选型与
截面尺寸 ………………207
第二节 铰接排架柱的纵向钢筋与
箍筋……………………… 214
第三节 铰接排架柱的细部配筋 … 219
第五章 现浇框架梁、柱及框架
节点……………………………228
第一节 框架结构一般规定………… 228
第二节 框架梁 …………………… 230
第三节 框架柱 …………………… 240
第四节 有特殊要求的框架柱构造 … 248
第五节 梁柱纵筋在框架节点内的
锚固………………………·251
第六节 改善节点性能的构造措施 ·· 256
第七节 短柱 ……………………… 258
第六章 高层建筑 ……………………… 270
第一节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概念
设计 ………………………270
第二节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
准则和要求 ……………… 284
第三节 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 302
10 目 录
第四节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和
构造要求 …………………· 307
第五节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和构造要求 ………………… 320
第六节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和
构造要求 …………………· 324
第七节 筒体结构设计和构造要求 ·· 334
第七章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连接 …· 346
第一节 装配整体式结构设计的
基本准则 ………………· 346
第二节 材料和施工要求···…···· 347
第三节 装配整体式结构设计的
一般规定 ………· 348
第四节 柱与柱连接设计和构造 ·· 352
第五节 梁柱节点的设计和构造 ··356
第八章 楼梯 ………………………… 376
第一节 概述………………………· 376
第二节 板式及梁式楼梯……………· 383
第三节 悬挑式楼梯 ………………· 387
第四节 螺旋板式楼梯 ………… 401
第五节 框架结构楼梯的抗震措施 ··· 411
第九章 支撑 …………………………· 416
第一节 一般要求 ………………… 416
第二节 屋盖支撑布置 …………… 420
第三节 柱间支撑 ………………… 431
第四节 支撑设计 ………………… 433
第五节 支撑的连接 ……………… 436
第十章 基础 ………………………… 444
第一节 —般规定 ………………… 444
第二节 无筋扩展基础 ……………· 447
第三节 扩展基础 ………………… 448 第四节
柱下条形基础 …………… 455
第五节 多层砌体房屋墙下筏板
基础 ……………………… 458
第六节 高层建筑箱形基础……· 458
第七节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464
第八节 桩基础 ………·………· 469
第九节 钢柱下的钢筋混凝土
第十一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 492
第一节 一般构造规定 ·………· 492
第二节 现浇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楼板的面筋及构造·······…·536
第三节 现浇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楼板的配筋及构造·· 544
第四节 现浇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结构的配筋及构造···· 549
第五节 现浇后张预应力混凝土井式梁板结构 ……………555
第六节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构造要求 …………·557
第七节 体外张拉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构造 ………………… 563
第十二章 挡土墙及深基坑支护 ……567
第一节 挡土工程结构选型………· 567
第二节 重力式挡土墙 ……………· 569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 …………………… 582
第四节 悬臂式围护结构…………… 586
第五节 内支撑式围护结构·…· 594
第六节 拉锚式围护结构………·… 603
第七节 水泥土墙 ………………… 607
第八节 地下连续墙 ……………… 609
第九节 土钉支护 ………………… 617
第十三章 混凝土结构加固 ………… 621
第一节 加固基本原则 …………… 621
第二节 材料和施工要求…………… 624
第三节 板的加固 ………………… 648
第四节 现浇梁的加固 …………… 664
第五节 现浇柱和剪力墙的加固 …… 710
第六节 基础的加固 ……………… 742
第七节 单层厂房结构的加固………· 748
第八节 混凝土缺陷的处理…· 776
第十四章 预埋件及吊环 …………… 782
第一节 预埋件分类 ……………… 782
第二节 预埋件的构造要求·……·784
第三节 锚筋锚固长度不足时采取的措施…………………·789
目 录 11
第四节 植筋设计 ………………… 831
第四节 锚筋至构件边缘尺寸不足时采取的措施 ……………791
第五节 锚固抗震设计 ·……………· 834
第六节 构造要求 ………………… 836
第五节 预埋件计算 ……………… 792
第七节 计算实例及技术资料 ………· 839
第六节 吊环………………………·807
附录 A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节点防水
第十五章 后锚固建筑锚栓、植筋构造 ……………………………875
连接 ……………………… 810
附录B 框架柱轴压比设计 ………… 882
第一节 后锚固建筑锚栓、植筋分类 ·810
附录C 结构常用表 ………………… 886
第二节 建筑锚栓设计 …………… 816
第三节 建筑锚栓承载力计算 ………· 820

ICS27.100 P60
备案号:J415—2018
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032-2018 代替DL/T5032-2005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eneral layout and transportation for power plant
2018-04-03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032-2005,DL/T 5032-2018,总图设计,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火电厂设计,高清、正式版 DL/T 5032-2018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代替DL/T 5032-2005)附条文说明.pdf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9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遵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电力建设的基本方针及产业发展政策,全面总结我国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的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L/T5032—2005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址选择、全厂总体规划、厂区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综合布置、交通运输、绿化布置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适用范围扩大到燃煤发电厂、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秸秆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总图运输设计;
2.增加术语和厂址选择两章;
3.补充了厂外燃料设施规划,并完善了全厂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
4.修订了厂区总平面布置章节,对相关内容、条款进行整合、补充和完善,明确了间接空冷塔、脱硝还原剂制备区、秸秆仓库、天然气调压站等布置和间距要求;
5.修订了竖向布置章节,明确工矿企业自备发电厂、施工场地、单独设置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防洪标准,补充了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场地处理和场地排水要求;
6.修订了管线综合布置内容,补充了天然气管线、液氨管等的布置要求及与周边管线、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
7.修订了交通运输内容,删除了原规程中不适合目前要求的交接站等方面的内容,调整了与有关国家现行标准不协调的内容。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替代《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术规程》DL/T5032-2005

1总则
1.0.1为规范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体现国家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确保火力发电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和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合理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燃煤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秸秆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总图运输设计。
1.0.3总图运输设计应树立全局观念,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厂址资源。
1.0.4总图运输设计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降低工程造价,节省运行费用和缩短建设周期,并为文明施工创造条件。
1.0.5总图运输设计必须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0.6在扩建和改建火力发电厂的总图运输设计中,应结合原有总平面布置、生产系统、设备布置、建筑结构和运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特点,统筹规划,全面协调。
1.0.7总图运输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全厂总体规划 overall plot plan
根据电厂规划容量、厂址自然条件和建厂条件,对火力发电厂交通运输、厂区方位、水源地、供排水设施、出线、灰场、施工场地、防排洪设施、环境保护等做出规划性总体布置。
2.0.2厂区总平面布置 layout of plant
在全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厂区内各建(构)筑物、设施和交通运输路线的最佳空间位置。
2.0.3竖向布置vertical arrangement
为满足生产工艺、交通运输、防排洪(涝)及建(构)筑物布置的要求,结合全厂总体规划、场地地形、地质条件进行的场地标高设计。
2.0.4管线综合布置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of pipe-line
根据管线的种类、技术要求及场地条件统一安排火力发电厂各管线的走向及空间位置,协调各管线之间、管线与其他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布置合理的管网系统。
2.0.5功能分区functional division
将火力发电厂内各建(构)筑物和设施按不同功能和系统分区进行布置,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0.6主厂房 main power house
燃煤发电厂的主厂房系由汽机房、集中控制楼(机炉控制室)、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等组成的综合性厂房。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的主厂房系由燃气轮机房、汽机房、集中控制室及余热锅炉等组成的综合性厂房。
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主厂房系由垃圾卸料与储存间、垃圾焚烧间、烟气净化间、汽机房和辅助生产车间等组成的综合性厂房。
秸秆发电厂的主厂房系由汽机房、除氧间锅炉房等组成的综合性厂房。
2.0.7基槽余土surplus earth of foundation trench
建(构)筑物等设施基槽开挖回填后的剩余土方。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2)
3厂址选择(4)
4全厂总体规划(9)
5厂区总平面布置(13)
5.1一般规定(13)
5.2主要建(构)筑物(14)
5.3辅助厂房(18)
5.4附属建筑物(19)
5.5围墙和出入口…(21)
5.6厂区地坪(22)
5.7建(构)筑物间距…(23)
6竖向布置(31)
6.1一般规定(31)
6.2设计标高的确定(33)
6.3阶梯布置(34)
6.4场地排水(37)
6.5土石方工程…(39)
7管线综合布置(43)
7.1一般规定(43)
7.2地下管线(45)
7.3地上管线(52)
8交通运输…(56)
8.1一般规定…(56)
8.2铁路(56)
8.3道路(64)
8.4水路(78)
9绿化布置…(88)
9.1一般规定…(88)
9.2绿化布置……(88)
9.3树种选择(90)
10技术经济指标…(92)
附录A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95)
附录B厂址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96)
附录C厂区总平面布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99)
本标准用词说明(101)
引用标准名录…(102)
附:条文说明…(105)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高清、正式版 DL/T 5032-2018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代替DL/T 5032-2005)附条文说明.pdf已关闭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