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这个宽度指的是什么-河南土建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2-24 21:01:04
提问网友:啦啦啦啦大美妞
解答网友:独行者
倒角线的宽度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2-24 21:01:04
提问网友:啦啦啦啦大美妞
解答网友:独行者
倒角线的宽度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2-24 20:52:38
提问网友:观众也开心
解答网友:轻舟淡月
承台梁,用基础梁里的承台梁类型画
提问日期:2021-12-24 20:34:33
提问网友:罗小黑
解答网友:钢筋撑起半边天
是框架柱,A、B、C应该是在分区的位置里的柱子
提问日期:2021-12-24 20:34:03
提问网友:MING
解答网友:幸福像花一样
固化剂是作用于漆面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期,地震频发,抗震形势严峻。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抗震减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2015年5月15日,最新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一2015)发布,并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一代区划图对全国设防参数整体上进行了适当的提高,意味着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桥梁工程作为交通网络的枢纽工程,其抗震性能关系到整个交通生命线的畅通与否,进而直接影响抗震教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大局。因此,桥梁工程的抗震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一2008)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编制出版,目前已相继开始修订。2014年编制出版的《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50909一2014)也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的抗震设计规定。这些抗震设计规范的编制或修订,对广大桥梁工程师的抗震设计相关知识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持教材的先进性,对本教材进行了修订。在这次修订中,没有改变教材的总体框架结构,除了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规范的新内容外,更加注重强化教材的实用性。全书共分6章。第1章筒要介绍了一些关于地震的基本知识;第2章详细介绍并分析了桥梁的震害,总结了震害教训,本次修订中特别将大跨度桥梁的震害归为一类进行了介绍分析;第3章论述了桥梁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流程,阐明地震动输入的选择和抗震概念设计,本次修订的重点是地震动输入和结构抗震体系部分;第章系统介绍了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理论和实用方法,本次修订的重点是动力计算模型和反应谱分析部分;第5章详细阐述了桥梁延性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详细介绍设计与分析的全过程,本次修订的重点是加强和完善算例部分;第6章介绍了减隔震技术的原理、装置、应用和设计原则,并通过实例展示其设计全过程,本次修订的重点是钢阻尼器和算例部分。
全书由叶爱君、管仲国编著,范立础主审。在这次修订中,同济大学桥梁抗震研究室的硕士研究生周连绪、王泽罡参与了本书部分算例及图文编写工作。在此,编者特别表示感谢。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教材中不可避免有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索引:
第1章地震概述1
1.1地震的基本知识
1.2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4
1.3地震波与地震动6
1.4地震分布9
1.5地震灾害11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桥梁震害16
2.1桥梁震害分类….16
2.2桥梁上部结构的震害…18
2.3桥梁支座的震害………23
2.4桥梁下部结构和基础的震害25
2.5大跨度桥梁震害…31
2.6桥梁震害的教训及对策…33
本章参考文献37
第3章桥梁抗震概论38
3.1桥梁结构的抗震设防标准39
3.2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流程…
3.3地震动输入的选择…………46
3.4桥梁结构抗震概念设计……57
本章参考文献61
第4章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62
4.1结构动力学初步概念63
4.2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65
4.3一般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80
4.4规则桥梁的地震反应简化分析95
本章参考文献99
第5章桥梁延性抗震设计101
5.1延性的基本概念102
5.2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基本理论106
5.3延性构件的强度设计与验算……110
5.4延性构件的延性设计与验算113
5.5能力保护构件的强度设计与验算122
5.6单柱墩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实例125
5.7双柱墩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实例135
5.8不同形式双柱墩桥梁的延性抗震设计实例…147
本章参考文献152
第6章桥梁减隔震设计154
6.1减隔震技术的原理155
6.2减隔震装置与系统156
6.3减隔震技术的应用…164
6.4桥梁减隔震设计168
6.5减隔震桥梁设计实例172
本章参考文献179
当前建筑的弱电系统发展极为迅速,由早期的一般民用建筑仅设置电话和有线电视系统,逐步发展到安防、消防、综合布线、无线、楼宇自控等众多弱电系统及其分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原有的设计思路不断被新技术所淘汰,设计院的弱电设计能力正在逐渐削弱,多数建筑的弱电系统都需要深化单位进行二次设计,面对这种现状,设计院已经不可能再像十几年前,独立完成由方案到最终深化的全部弱电设计内容,所以设计院施工图一次设计的前瞻性和合理性将越加重要,一次设计的质量将更多在深化设计的方向和工程的整体造价等方面产生影响,所以如何依据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完成一次设计,如何更合理地表述设计方案和要求,如何让设计的标准达到目前的技术现状,如何让一次设计更好地与深化设计无缝连接,都将是设计院弱电设计亟待解决的课题。
作者希望写出一本可以成为设计院与深化设计单位纽带的工具书,力求通过本书,找到一种表达方法,既接近深化设计的方向和内容,也不超过施工图设计的深度要求,且可以更好地指导预算、概算及施工的预留,弥补目前深化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间的真空区域及脱节的趋势。希望本书可以使读者摆脱阅读大量的系统介绍和技术参数,因为这些介绍和参数对于指导具体如何完成图纸的绘制实际意义并不大,且在相关书籍中已有大量介绍。本书也不对深层的原理和技术进行探讨和介绍,因为深层技术要求会在深化设计时有更专业的解释,一次设计也没有必要画蛇添足,本书更愿意成为一本实用的工具书,图文并茂地指导设计师完成设计即可。
目前弱电系统的种类纷杂,本书重点介绍了设计中常见的几个弱电系统,由于个人能力所限,不能够对所有弱电系统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其实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弱电的发展特点就是快,淘汰的也快,面对这样的现实,设计院的设计师如仅靠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依然会是被动的也难于追上技术的发展,本书希望可以换一种视角来介绍各种不同的弱电系统间的内在关系,细心的设计师会发现弱电的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基本原理的更替却并不快,如原来有线电视的放大分配原理其实在无线对讲、无线信号、视频监控、门禁系统中均有类似应用,又如电话系统的交换机工作模式在综合布线、灯控、楼控系统中也同样是类似的应用,掌握不同弱电系统的核心原理做到举一反三,将相同的原理应用到不同的系统中,才是分解日渐繁杂的弱电系统之根本办法,也是本书希望能够达到的效果。
本书针对如何完成弱电系统一次设计进行了重点介绍,用通俗的表达方式,将比较难于理解的原理进行阐述,更易让设计师理解,通过尽量简练的文字介绍,让设计师用最短的时间对系统构架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而通过每个系统的附图介绍,则加强这种了解和认识,并且通过典型案例可以给设计师实际绘图时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借鉴,本书中的附图为作者多年设计亲历的设计案例和经验,并结合了深化设计表述方面的优点,希望能够给读者尽量大的帮助,望这种简文附图的表达特点使本书有更直接的借鉴性,对电气设计师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思路能有一个拓展作用即可。
内容索引:
三、其他消防设备、机房及注意事项…………54
四、气体灭火系统·55
五、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57
六、空气采样系统60
第六章常见灯光控制系统…61
一、灯光控制系统概述…61
二、灯光控制系统常用控制方式………61
三、设计中常用总线的主要分类…61
四、灯控系统设计要求…67
第七章常见有线电视及无线对讲系统……78
一、有线电视及无线对讲系统概述………78
二、有线电视系统……78
三、无线对讲系统…84
第八章常见信息发布、无线网络及会议系统……88
一、信息发布、无线网络及会议系统概述…88
二、无线网络WI.AN系统…88
三、信息发布系统……91
四、会议系统…92
第九章常见酒店客房系统RCU98
一、酒店客房系统RCU概述98
二、RCU系统的网络形式…98
三、RCU系统控制……100
四、RCU系统客房平面绘制注意事项…106
第十章地下车库常见弱电系统……………111
一,车库常见弱电系统概述………………111
二、停车场管理系统…………………111
三、车位引导系统……………113
四、门禁系统…………117
七、公共广播系统电源…130
第十二章常见能源管理系统………………131
一、能源管理系统概述……131
二、能源管理系统组成及设置位置…………………132
三、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思路………………………132
参考文献138
提问日期:2021-12-24 18:24:13
提问网友:与情长
解答网友:轻舟淡月
有百叶窗帘的定额子目应该,你直接在计价软件里搜窗帘应该可以找到
提问日期:2021-12-24 18:21:45
提问网友:南柯一梦
室外地面铺装面积是安装GB50854(房建)的计算规则来还是按照GB50857(市政)?
解答网友:我心长宽
得看室外那块,小区内就是房建,公园或广场就是市政
提问日期:2021-12-24 18:15:27
提问网友:豆浆
按照定额说明,有下列情况可另外执行单项脚手架。
举个例子,项目5楼,总建筑面积10000平米,其中首层面积2000平,且首层层高5m(只有首层层高超过3.6m)。预算中已经记取了综合脚手架10000平米,按照定额说明,还需要套2000平米的满堂脚手架且调整改架费。那问题来了,我记取了10000平米的综合脚手架费用,又单独套2000平米的满堂脚手架加改架费,那没算多吗?因为综合脚手架的10000平米已经包含了首层3.6m以内的内外墙砌筑及粉饰,总觉得这么计算的话就算多了,想请教是否需要扣减首层综合脚手架的工程量或是别的搞法?虚心请教各位老师,谢谢!!!
解答网友:木头
首层要天棚有装修才可以计算满堂脚手架,然后计算墙面的改架。这个没重复的,综合脚手架只考虑了3.6米以内的,你超过了,就需要另算。
问题专业:土建,结算,计价软件GBQ4.0,
提问日期:2021-12-24 18:11:27
提问网友:阿诺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安徽省综合估价表(2000)》施工电梯高度分75以内、100以内、200以内 ,请问这高度是以什么为标准呢?是实际的搭设高度,还是按建筑物的檐口高度?
解答网友:叶工
建筑物檐口高度,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1-12-24 18:07:05
提问网友:麻雀
解答网友:陈工
7根,6个空隙,6*100=600。
提问日期:2021-12-24 18:01:22
提问网友:铭
解答网友:钢筋撑起半边天
双层双向布置的,短的负筋不要了
ICS53.020.99 J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6469-2011
架桥机安全规程
Safety code for launching machine
2011-05-12发布
2012-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本标准的3.1、3.2、3.3.3、3.3.5、3.3.6、3.3.7、3.3.8、3.3.9、3.3.10、3.4、3.9、4.1、4.2、4.3、4.4、4.5.1、4.5.2、4.5.3、4.5.5、4.5.6、4.5.7、4.7、4.8、5.1、5.4、5.5、5.7、6.1、6.3.2、6.3.3、6.3.4、6.4.5、6.4.6、6.4.7、6.5.1、6.5.2、6.5.3、6.5.4、6.5.5、6.5.6、6.5.7、6.5.8、6.7、7.1、7.2、7.3、7.4、7.5、7.6.1、7.6.2、7.7、10.3、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和第15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万桥兴业机械有限公司、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学院国防交通研究所、郑州市华中路桥设备有限公司、郑州江河重工有限公司、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浙江中建路桥设备有限公司、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
内容索引: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金属结构2
4主要零部件5
5液压系统8
6电气设备8
7安全防护装置…11
8架桥机作业管理…13
9作业人员的要求及职责…14
10架梁作业中人员的安全性16
11架桥机的施工现场17
12安装与拆卸17
13架桥机的操作18
14检验与维护19
15架桥机使用状态的安全评估20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桥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报废、检验等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架桥机、铁路架桥机,本标准不包括在铁路线上运行的架桥机用平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六角头铰制孔用螺栓A和B级
GB/T28六角头螺杆带孔铰制孔用螺栓A和B级
GB/T152.1紧固件铆钉用通孔
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IS07412)
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ISO4775)
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ISO7416)
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2893安全色(IS03864-1)
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IS0898-1)
GB/T3323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EN1435)
GB/T3632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GB/T3811一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4162-2008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ASTM E2375:2004)
GB/T4842氩
GB/T5117碳钢焊条(ANSI/AWSA5.1)
GB/T5118低合金钢焊条(ANSI/AWSA5.5)
GB/T5293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ANSI/AWSA5.17)
GB/T5905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ISO4310)
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IS04309)
GB/T8110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AWSA5.18M
GB8918重要用途钢丝绳(ISO3154)
GB/T10051.1~10051.122010起重吊钩
GB/T12470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
GB15052起重机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符号总则(IS013200)
GB/T19418钢的弧焊接头缺陷质量分级指南(ISO5817)
GB/T20303.1起重机司机室第1部分:总则(IS08566-1)
GB/T26470一2011架桥机通用技术条件
GB5025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HG/T2537焊接用二氧化碳
JB/T6061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
JB/T6062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
JB/T10559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
JGJ8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3金属结构
3.1总则
3.1.1架桥机金属结构设计时,应合理选用材料、结构型式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构件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刚性和有关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并尽可能减少施工载荷以适应桥梁施工的需要。且应便于检查、维修和排水。
3.1.2在金属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钢材牌号,必要时还应注明对钢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其他的附加保证项目。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形式、尺寸、焊缝质量等级及对施工的要求。
3.2材料
架桥机承载结构构件的钢材选择应符合GB/T3811-2008中5.3的规定,且不允许采用B级以下钢材。
3.3金属结构件焊接要求
3.3.1金属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根据JGJ81或有关标准制定的金属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3.3.2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型号、焊接材料、焊接方法、接头形式、焊接位置、焊后热处理工艺以及焊接参数、预热或后热工艺措施等各种参数的组合条件,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3.3.3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手工焊焊条应符合GB/T5117或GB/T5118的规定,气体保护焊焊丝应符合GB/T8110的规定,其牌号选择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适应;
b)埋弧自动焊、半自动焊的焊丝和焊剂应符合GB/T5293和GB/T12470的规定,其牌号选择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适应;
c)气体保护焊使用的氩气应符合CB/T4842的规定,其纯度应不低于99.95%;使用的二氧化碳气体应符合HG/T2537的规定。
3.3.4金属结构件全焊透熔化焊焊接接头的对接焊缝质量按JB/T10559中焊缝等级的分级规定,分为以下3个等级:
提问日期:2021-12-24 17:56:38
提问网友:参差
解答网友:陈工
有冲突时,会审设计图纸时提出,由设计员回答。
湖 南 省 工 程 建 设 地 方 标 准 DBJ
DBJ 43/T XXX-2020
备案号 J XXXXX-2020
湖南省智能建筑评价标准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Hunan province
2020–xx–xx 发布 2020–xx–xx 实施
湖 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发 布
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 2018 年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湘建科函〔2018〕163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 10 章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新技术应用。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涉及专利管理办法》(建办标【2017】 3 号)文件要求,主编单位申明: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情况,如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专利技术请及时与编辑组联系。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2
2.2 符号...........................................................................................................................3
3 基本规定........................................................................................................ 4
3.1 一般规定...................................................................................................................4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4
4 信息化应用系统............................................................................................ 7
4.1 控制项.......................................................................................................................7
4.2 评分项.......................................................................................................................7
5 智能化集成系统............................................................................................ 8
5.1 控制项.......................................................................................................................8
5.2 评分项.......................................................................................................................8
6 信息设施系统................................................................................................ 9
6.1 控制项.......................................................................................................................9
6.2 评分项.......................................................................................................................9
7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1
7.1 控制项.................................................................................................................... 11
7.2 评分项.................................................................................................................... 11
8 公共安全系统.............................................................................................. 13
8 8.1 控制项.................................................................................................................... 13
8.2 评分项.................................................................................................................... 13
9 机房工程...................................................................................................... 15
9.1 控制项.................................................................................................................... 15
9.2 评分项.................................................................................................................... 15
10 新技术应用................................................................................................ 19
10.1 一般规定.............................................................................................................. 19
10.2 加分项.................................................................................................................. 19
附录 A 评价评分表——智能化系统 ............................................................ 22
附录 B 评价评分表——新技术应用 ............................................................ 61
本标准用词说明................................................................................................ 64
引用标准名录.................................................................................................... 65
附:条文说明.................................................................................................... 67
1 总 则
1.0.1 为合理评价智能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提高智能建筑的运维管理能力,特制订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民用建筑的智能化等级评价。
1.0.3 智能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0.1 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
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
2.0.2 信息化应用系统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
以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的各类专业化业务、规范化运营及管理的需要,由多种类信息设施、操作程序和相关应用设备等组合而成的系统。
2.0.3 智能化集成系统 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
为实现建筑物的运营及管理目标,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以多种类智能化信息集成方式,形成的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
2.0.4 信息设施系统 information facility system
为满足建筑物的应用与管理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将各类具有接收、交换、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的信息系统整合,形成建筑物公共通信服务综合基础条件的系统。
2.0.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
2.0.6 公共安全系统 public security system
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综合技术防范系统或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功能的系统。
2.0.7 机房工程 engineer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lant
为提供机房内各智能化系统设备及装置的安置和运行条件,以确保各智能化系统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与便于维护的建筑 功能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审查方式 1
1.3 内容说明 1
1.3.1 本指引书条文中部分名词注释如下: 1
1.3.2 对本指引书条文中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1.3.3 本指引书中所列尺寸,未标明单位的按毫米计,标明单位的以所标单位计。 1
1.3.4 本指引书中未注明“扩初阶段”、“施工图阶段”的审图指引,应在扩初和施工图阶段均予以执行。 2
1.4 解释权 2
2 建筑专业 2
2.1 总体审查要点 2
2.2 出图标准审查 2
2.3 设计说明审查 2
2.4 住宅设计审查 3
2.4.1 总图与室外环境 3
2.4.2 建筑平面 4
2.4.3 层高、墙体、楼地面 5
2.4.4 屋面 5
2.4.5 门窗 5
2.4.6 门窗分割和开启二次设计 6
2.4.7 厨房 7
2.4.8 卫生间 7
2.4.9 楼电梯间、入口 8
2.4.10 阳台、露台、栏杆 8
2.4.11 空调机位 9
2.4.12 外墙饰面 9
2.4.13 地下室、私家庭院 10
2.5 其它要点审查 10
3 结构专业 10
3.1 扩初阶段 10
3.2 施工图阶段 11
3.2.1 计算方面主要检查扩初审查意见、结构评审意见、审图公司意见是否落实,构件承载力、变形、配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配筋率是否经济。 11
3.2.2 图纸说明部分 11
3.2.3 计算书 11
3.2.4 平面图(包括基础平面图) 12
3.2.5 结构详图 13
3.2.6 结构专业采用技术标准目录是否正确。 13
3.2.7 结构体系、单元划分、结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符合专业规则及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13
3.2.8 设计说明和施工要求是否合理和方便施工。 13
3.2.9 结构构造措施是否合理并方便施工。 13
3.2.10 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土类别的确定是否合理。 13
3.2.11 基础选型及构造、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是否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高层建筑物埋深是否满足要求。 13
3.2.12 结构重点部分、薄弱环节是否采取了相应措施予以加强。 13
3.2.13 选用的材料是否经济、合理、就地取材。 13
4 电气专业 14
5 给排水专业 15
6 暖通专业 17
6.1.1 设计图纸目录 17
6.1.2 主要设备材料表 17
6.1.3 设计说明 17
6.1.4 施工说明 17
6.1.5 计算书 18
6.1.6 平面图 18
6.1.7 剖面图 18
6.1.8 流程图与系统图(轴测图) 19
6.1.9 节能专项 19
7 室内专业 19
7.1 设计成果出图审查 19
7.2 设计成果内容审查 20
7.2.1 方案深化阶段成果应包括: 20
7.2.2 施工图阶段成果应包括: 20
7.3 设计图纸深度审查 20
8 景观专业 21
8.1 出图标准审查 21
8.2 设计说明审查 21
8.3 景观设计技术核查 22
8.3.1 总图审查 22
8.3.2 照明环境设计审查 22
8.3.3 给排水环境设计审查 23
8.3.4 室外家具布点设计审查 23
8.3.5 绿化种植设计审查 24
8.3.6 硬质景观设计审查 24
8.3.7 水景景观设计审查 25
内容摘抄: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指引书适用公司住宅开发项目的扩初阶段图纸、施工图阶段图纸的审查工作。
1.2 审查方式
1.2.1.1 审查流程应为:设计单位内审→项目中心审查→设计部审查→上下游资源互审。
1.2.1.2 审查方式采用内部校审和外部委托校审方式。
1.2.1.3 内部审查应对设计单位提交的阶段性成果分专业进行检查、验证,各专业之间相互协调,避免出现系统性的问题。
1.3 内容说明
1.3.1 本指引书条文中部分名词注释如下:
1.3.1.1 公寓:包括高层住宅和多层花园洋房。
1.3.1.2 别墅:包括联排别墅、双拼别墅、叠加别墅、独栋别墅。
1.3.2 对本指引书条文中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3.2.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用词采用“必须”;
反面用词采用“严禁”。
1.3.2.2 表示严格,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用词采用“应”;
反面用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1.3.2.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用词采用“宜”;
反面用词采用“不宜”。
1.3.2.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1.3.2.5 条文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3.3 本指引书中所列尺寸,未标明单位的按毫米计,标明单位的以所标单位计。
1.3.4 本指引书中未注明“扩初阶段”、“施工图阶段”的审图指引,应在扩初和施工图阶段均予以执行。
1.4 解释权
本指引书的解释权属于集团设计管理部。
2 建筑专业
2.1 总体审查要点
2.1.1.1 注意审查设计内容和深度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规划设计要点以及阶段批文的要求。
2.1.1.2 重点审查防火设计是否符合相关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要求。
2.1.1.3 重点审查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经济。
2.1.1.4 重点审查地下室的建筑、结构、设备设计是否合理、经济。
2.1.1.5 施工图阶段,注意审查所有详图是否齐全,尺寸、做法、标高各专业是否一致。做法(如墙身、檐口等重点部位)是否交待清楚。
2.1.1.6 注意审查扩初和施工图过程中所有的修改和优化建议是否得到切实落实。
2.2 出图标准审查
2.2.1.1 审查图纸规格。扩初阶段,总图应采用A1号图幅,其它应采用A3号图幅。施工图阶段,除总图外,所有图纸应以1号图为主要出图图幅。
2.2.1.2 审查图纸内容和排布是否按照甲方在扩初或施工图工作阶段中所规定或认可的安排执行。
2.2.1.3 审查图纸目录,设计图、标准图及通用图的名称是否填写齐全,图签内各栏是否签署和填写齐全。
2.3 设计说明审查
2.3.1.1 审查设计说明中是否出现与我司标准构造做法等技术标准相违背的内容。
2.3.1.2 严格审查各项面积指标成果,特别是建筑面积计算必须严格按照项目所在地相关部门颁发的建筑面积计算标准执行。扩初阶段,应择典型楼栋自行验算并外包专业人士核算比照。施工图阶段,应进行全部楼栋的自行验算并外包专业人士核算比照。
2.3.1.3 施工图阶段,审查变形缝、雨落管、冷凝水管、排水管应与周边的外墙面同色,并在施工图中注明。
2.3.1.4 审查设计说明的建筑分类、耐久年限、防火分类、耐火等级、地震设防烈度、人防等级、防火设计、主要构造做法等是否完整,是否有节能专篇、消防专篇、人防专篇,内容与该项目的设计要点和任务书是否相符。审查文字中错漏及错别字,特别是指标数据应严格与指标表和总图中的数据对应,案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应有误。
2.4 住宅设计审查
2.4.1 总图与室外环境
2.4.1.1 审查其总图中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各种距离和尺寸、各处标高的合理性和标注的正确规范性,注意建筑名称、层数、指北针和风玫瑰图标注的正确性。总图应明确反映道路(车行道、消防车道及登高场地、地面停车位)的定位和道路宽度及转弯半径。特别应在扩初阶段重点审查道路及场地设计的合理性,尤其是消防车道(及隐性消防车道)和消防登高场地的设置规范性和合理性。
2.4.1.2 重点审查总图中各项指标表数据的正确性。
2.4.1.3 审查其总图设计应包含竖向设计图和土方平衡计算,应明确反映场地主要控制点的高程及定位、道路变坡点标高及纵坡坡度、场地及道路的找坡及排水口。
2.4.1.4 施工图阶段,审查其管线综合设计应包括管线综合图和分专业的管线总图,是否合理可行,有无碰撞打架;室外给水、照明的布管及各种井道口设置应与景观设计相互配合。
2.4.1.5 施工图阶段,审查其散水应做暗散水设计。
2.4.1.6 施工图阶段,审查其给排水管、煤气管的布置应尽量隐蔽,应与景观设计相互配合。检修井不应设置在私家花园的用地范围中。室外消防栓的布置应考虑尽量隐蔽。
2.4.1.7 审查其室内外高差应根据总平面及景观设计相互配合,住宅首层应高于私家花园,私家花园应高于道路路面。
2.4.2 建筑平面
2.4.2.1 审查其住宅标准层对规范的满足和品质感,方案设计中的要点在扩初和施工图阶段是否得到落实。注意开间比例、开窗位置和尺寸、洗衣机和冰箱位置、空调室外机安置及其与室内机的走线联系、各设备管井布置和室内管线综合是否最省空间等。审查其轴线号、轴线关系、三道尺寸标注、墙厚、标高、变形缝位置和宽度、门窗位置和尺寸及门开启方向、屋面找坡等的正确合理性。
2.4.2.2 扩初阶段,审查其住宅首层和顶层的附加值和品质感的实现。注意首层入户大堂的布置和入户品质感、首层赠送地面或下沉庭院、首层赠送地下室、首层架空层的营造和利用、住宅与其裙房屋顶的关系、首层下车库和入户的途径、顶层是否有对屋顶的利用的考虑,等等。审查首层平面剖切线的位置和指北针的标注。施工图阶段,审查其屋顶平面排水口位置和排水坡度、坡向、起点标高、出屋面的烟囱及屋面检查孔、爬梯是否绘制齐全,定位尺寸是否标明。
2.4.2.3 审查地下室的功能排布和品质感的实现。注意地下机动车库排布、自行车库分布、赠送的地下室及其与首层的联系、地下入户大堂及其与车库和交通核的联系、地下室商业和商业地下室、地下架空部分、地下设备用房、地下人防的分布设置、防火放烟分区的划分等的功能布置和重点部位的品质提升,在必要部位利用开高窗、采光井等手段进行优化。
2.4.2.4 审查其建筑平面与结构布置的关系,是否出现矛盾不对应问题、结构不合理问题或结构布置对建筑空间产生不良影响问题。
2.4.2.5 审查其建筑平面与立面外观的对应关系,保证外观设计方案在扩初和施工图中得到切实落实。
略~~
DBJ 湖 南 省 工 程 建 设 地 方 标 准
DBJ43/T×××-2020 J×××-2020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in Hunan Province
2020-×-×-发布 2020-×-×-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本标准是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 2019 年建设科技计 划项目(第四批)的通知》(湘建科函〔2019〕113 号),由湖南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组织,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和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 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会同有关单位在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和原地方标准《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 43/T314-2015 的基础 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项目试评等工作,总 结了近年来《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 43/T314-2015 的实施情况和实践经 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对具体内容 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广泛听取了建材企业、设计、科研、管理、施 工、咨询等单位和专家的意见。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安全耐久;5.健康 舒适;6.生活便利;7.资源节约;8.环境宜居;9.提高与创新。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标体系;2. 调整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时间节点;3.增加了绿色建筑等级;4.拓展了绿色建筑内 涵;5.提高了绿色建筑性能要求;6.在标准条文后分控制项和评分项设置相应评 价评分表,并明确各条文的评价要点及得分细则,简化评价方式;7. 根据现行国 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 对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GB/T 50378-2014 的修改作相应修改。
目 次
1 则................................................................................................................................................................1
2 语................................................................................................................................................................2 3 基本规定......................................................................................................................................................4 3.1 一般规定..........................................................................................................................................4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4
4 安全耐久......................................................................................................................................7
4.1 控制项.............................................................................................................................................. 7
4.2 评分项.............................................................................................................................................. 7
Ⅰ安全........................................................................................................................................... 7
Ⅱ耐久........................................................................................................................................... 8
5 健康舒适....................................................................................................................................................10 5.1 控制项...........................................................................................................................................10
5.2 评分项........................................................................................................................................... 11
Ⅰ 室内空气品质..................................................................................................................... 11
Ⅱ 水质.......................................................................................................................................11
Ⅲ 声环境与光环境................................................................................................................. 11
Ⅳ 室内热湿环境..................................................................................................................... 12
6 生活便利....................................................................................................................................................14 6.1 控制项...........................................................................................................................................14
6.2 评分项...........................................................................................................................................14
Ⅰ出行与无障碍....................................................................................................................... 14
Ⅱ服务设施................................................................................................................................ 14
Ⅲ智慧运行................................................................................................................................ 15
Ⅳ物业管理................................................................................................................................ 14
7 资源节约....................................................................................................................................................18 7.1 控制项............................................................................................................................................ 18
7.2 评分项............................................................................................................................................ 19
Ⅰ节地与土地利用................................................................................................................... 19
Ⅱ节能与能源利用................................................................................................................... 20
Ⅲ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2
Ⅳ节材与绿色建材................................................................................................................... 23 5
8 环境宜居..................................................................................................................................................25 8.1 控制项............................................................................................................................................ 25
8.2 评分项............................................................................................................................................ 25
Ⅰ场地生态与景观................................................................................................................... 25
Ⅱ室外物理环境....................................................................................................................... 26
9 提高与创新............................................................................................................................................... 28 9.1 一般规定.......................................................................................................................................28
9.2 加分项...........................................................................................................................................28
附录 A 基本级及星级绿色建筑控制项评价表..................................................................................... 30
附录 B 星级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42
附录 C 绿色建筑评价汇总表....................................................................................................................63
附录 D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部分项目可感知性表.................................................................................64
本标准用词说明........................................................................................................................................... 76 引用标准名录............................................................................................................................................... 77 附:条文说明............................................................................................................................................... 78
1 总则
1.0.1 为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范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贯彻落 实绿色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体 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GB/T50378,结合湖南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 资源、经济与文化等特点对建筑物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 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 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建筑布局应与场地的 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 加以组织和利用。
1.0.5 绿色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湖南省现 行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 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2.0.2 绿色性能 green 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 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3 全装修 decorated
在交付前,居住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 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 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2.0.4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 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5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 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0.6 绿色施工 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 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工程施工活动。
2.0.7 通风架空率 ventilation area ratio
架空层中,净高超过 2.5m 的可穿越式通风部分的建筑面积占建筑基地面积 的比率(%)。
2.0.8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annual runoff volume capture ratio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 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9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10 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
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11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12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 材料。
2.0.13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
2.0.14 利废建材 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ed from waste
是指在满足安全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使用废弃物等作为原料生产出的建筑 材料,即“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DBJ 43/T×××-2020
J××××-2020
绿化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Landscape Greening Lawn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2020 年*月*日发布 2020 年*月*日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草坪作为一种重要的绿化形式,具有观赏、休闲、美化和调节环境小气候等多种功能,在各类绿地上广泛应用。绿化草坪是园林绿化景观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湖南省绿化草坪业发展迅速,但湖南省绿化草坪业起步晚,在绿化草坪设计、建植施工、养护管理及验收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草坪建植质量参次不齐,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常绿草坪缺乏且质量差而难以达到常绿的目的。
为规范绿化草坪设计、建植施工、养护管理及验收,提高草坪工程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促进草坪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 2019 年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第八批)的通知》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先进规范、标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绿化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目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绿化草坪设计.................................................................................................................. 5
3.1 一般要求.................................................................................................................... 5
3.2 设计程序.................................................................................................................... 5
3.3 设计要点.................................................................................................................... 6
4 绿化草坪建植................................................................................................................ 10
4.1 坪床准备................................................................................................................... 10
4.2 建植方式.................................................................................................................. 10
4.3 绿化草坪建植质量验收.......................................................................................... 12
5 绿化草坪养护管理........................................................................................................ 14
5.1 一般要求................................................................................................................... 14
5.2 修剪.......................................................................................................................... 14
5.3 灌溉.......................................................................................................................... 15
5.4 施肥.......................................................................................................................... 15
5.5 覆砂(土).............................................................................................................. 16
5.6 镇压.......................................................................................................................... 17
5.7 通气.......................................................................................................................... 17
5.8 杂草及其防治.......................................................................................................... 18
5.9 病虫害及其防治...................................................................................................... 18
5.10 更新复壮................................................................................................................ 19
5.11 养护管理等级标准................................................................................................. 19
6 交播建植常绿草坪......................................................................................................... 21
附录 A 湖南省常用草坪植物........................................................................................ 23
附录 B 湖南省常见杂草种类 ........................................................................................ 24
附录 C 湖南省常见草坪病害........................................................................................ 26
附录 D 湖南省常见危害草坪草昆虫............................................................................... 28
附录 E 湖南省绿化草坪养护管理年历........................................................................ 30
附录 F 绿化草坪等级检测方法 .................................................................................... 31
本规程用词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用标准............................................................................................................................ 33
附:条文说明.................................................................................................................... 34
1 总 则
1.0.1 为规范绿化草坪建植和提高草坪养护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湖南省绿化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不适用于运动场草坪、水土保持草坪和缀花草坪。
1.0.3 绿化草坪设计、建植和养护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遵守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草坪 lawn
以禾本科草或其他质地纤细的植被为覆盖,并以它们大量的根、匍匐茎或地下茎充满土壤表层的地被,是由草坪草的地上部分以及根系和表土层构成的整体。
2.0.2 绿化草坪 landscape green lawn
人工建植并养护的以禾本科草为主覆盖于绿化地面的地被,由草坪草植株和种植层构成的生态系统。
2.0.3 暖季型草坪草 warm-season lawn
最适生长温度在 25℃~35℃,适宜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草坪草。
2.0.4 冷季型草坪草 cool-season lawn
最适生长温度在15℃~25℃,适宜温带和寒带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草坪草。
2.0.5 草坪质量 lawn quality
草坪草在其生长和使用期内功能的综合表现,它体现了草坪的建植技术与管理
水平,也体现了草坪的优劣程度。
2.0.6 草坪盖度 coverage of lawn
单位面积上草坪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与草坪所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2.0.7 草坪密度 lawn density
单位面积上草坪植物个体或枝条数量。
2.0.8 叶片质地 leaf texture
叶片的宽窄、触感及光滑柔软程度,与草坪的观赏价值、耐践踏性能有关。
2.0.9 草坪色泽 lawn color
草坪植物反射日光后对人眼的颜色感觉,草坪颜色是表现草坪总体状况最好的指标之一。
2.0.10 草坪高度 lawn height
自然状态下,草层顶端至坪床表面的垂直距离。
2.0.11 草坪均一性 lawn uniformity
草坪草色泽、生长高度及密度均匀一致的程度。
2.0.12 草坪绿期 lawn green period
草坪群落中 80%的植物返青之日到 80%的植物呈现枯黄之日的持续日数。
2.0.13 根状茎 rhizome
草坪草地表以下生长的茎,其茎节可产生不定根和新枝。
2.0.14 匍匐茎 stolon
草坪草匍匐于地表生长的茎,茎节上可向下产生不定根,向上产生新枝。
2.0.15 茎基 crown
位于草坪草基部高度压缩的茎。
2.0.16 坪床 turf-bed
为建植草坪而准备的场地,完整的坪床由排灌系统和种植层组成。
2.0.17 草皮 sod
在搬运移植时,通过机具切割、铲起的不同规格和形状的草块,一般带有少量根际土壤或所着生的其他基质。
2.0.18 疏草 dethatch
采用专用设备疏除部分草坪草以降低草坪密度的作业方式。
2.0.19 交播 overseeding
暖季型草坪草秋冬季进入休眠期之前,播种冷季型草坪草来保持草坪冬季的绿色的作业方式。
2.0.20 铺砂(土)top dressing
将砂或适当混合基质后均匀施入坪床的作业方式。
2.0.21 镇压 rolling
用一定重量的器具对草坪进行滚压的作业方式。
2.0.21 垂直切割 vertical mowing
采用垂直切割器具对草坪坪面进行切割,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草茎分蘖的作业方式。
2.0.22 草坪杂草 lawn weeds
草坪中目标草种以外的草本植物。
2.0.23 草坪更新复壮 lawn renovation
使退化草坪恢复原有外观和功能的作业方式。
2.0.24 草坪打孔 lawn punching
采用专用打孔设备在草坪上打出孔洞的一种作业方式。
2.0.25 成坪 lawn establishment
新建草坪盖度达到85%以上的状态。
2.0.26 化学除草 chemical weed controlling
施用化学除草剂引起杂草生理异常导致其死亡,达到杀死杂草的防治方法。
2.0.27 芽前除草剂 pre-emergence herbicide
在杂草萌芽前用于土壤处理,防止杂草种子发芽的除草剂。
UDC
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 XX/TXXX-20XX P 备案号 JXXXXX-20XX
湖南省多功能灯杆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Multifunctional Lamp Pole in Hunan Province
20XX -XX-XX 发布 20XX -XX-XX 实施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湖南省 2019 年建设科技计划项目(第五批)的通知》(湘建科函〔2019〕127 号)要求,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简称“5G”)和物联网建设,标准编制组按国家、行业标准,结合湖南省多功能灯杆应用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布设要求、
5.挂载设备要求、6.杆体及基础、7.附属设施。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涉及专利管理办法》(建办标[2017]3 号)文件要求,主编单位声明:本标准不涉及任何专利情况,本标准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涉及相关专利技术情况,请及时与主编单位联系。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布设要求 ....................................................................................................................5
5 挂载设备要求 ............................................................................................................6
6 杆体及基础 ................................................................................................................7
6.1 一般规定..........................................................................................................7
6.2 材料选用..........................................................................................................7
6.3 结构安全..........................................................................................................8
6.4 基础..................................................................................................................9
7 附属设施 ..................................................................................................................10
7.1 综合机箱........................................................................................................10
7.2 供电................................................................................................................10
7.3 智能网关........................................................................................................11
7.4 管线................................................................................................................12
7.5 防雷与接地....................................................................................................12
附录 A 不同场景的挂载设备配置............................................................................13
标准用词说明 .............................................................................................................14
引用标准名录 .............................................................................................................15
附:条文说明 .............................................................................................................17
1 总则
1.0.1 为促进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简称“5G”)和物联网建设,节约资源,节省投资,构建和谐有序的道路景观,使路灯和通信基础设施做到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城市道路多功能灯杆的设计。在广场、商业步行街、景区、园区、住宅小区等区域建设多功能灯杆时,应满足本标准要求。
1.0.3 多功能灯杆应遵循集约化、标准化建设原则。
1.0.4 多功能灯杆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多功能灯杆 multifunctional lamp pole
通过挂载各类设备提供照明、移动通信、城市监测、交通管理、信息交互和城市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的道路灯杆,包括杆体、挂载设备和附属设施。
2.0.2 杆体 body of pole
由竖向主杆、水平悬臂、连接配件组成的自立式钢结构。
2.0.3 杆体设备仓 pole device warehouse
设置在杆体内,为杆上挂载设备提供电力、网络等配套设备的专用仓室。
2.0.4 挂载设备 mounted devices
挂载在杆体上用于实现各类目标功能的不同设备,包括照明灯具、视频采集设备、移动通信基站、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信号灯、信息发布屏、传感器等。
2.0.5 视频采集设备 video capture device
支持远程控制查看现场情况,具有视频摄像、图像捕捉等视频数据采集功能的设备。
2.0.6 移动通信基站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移动通信系统中,连接固定部分与无线部分,并通过空中的无线传输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站)。通常情况下,一个移动通信基站由无线电信号发射接收设备、天线、馈线、电源设备等组成。
2.0.7 信息发布屏 information display
可远程统一发布信息的显示屏,发布的信息包括公益广告、天气情况、环境信息等。
2.0.8 传感器 sensor
能感受被测量信息并将其按特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2.0.9 附属设施 ancillary facilities
为杆体、挂载设备提供支持和保护的配套设施,包括综合机箱、供电、智能网关、管线、防雷与接地等。
2.0.10 智能配电单元 intelligent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具备分路计量、分路开关控制、远程监控等基本功能,为各类挂载设备提供供电服务的标准化设备。
2.0.11 智能网关 intelligent gateway
可集合光端机、路由器、交换机、协议栈等功能,实现信息采集、信息输入、信息输出、远程控制和安全管控等,并具有感知网络接入、数据格式标准化的设备。
2.0.12 综合机箱 integrated chassis
挂载设备所需配套设施的专用机箱,在杆体以外独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