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这个图纸如何看-北京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2-01-22 18:00:40
提问网友:我
2022-01-22 18:06:05 补充
它是从一个线变成这么多线,是这些线对应编号,是从下往上,还是从上往下
解答网友:陈柱
这是系统图,结合平面图计算。总的进线有下方列出的那么多型号。是进线有这么多规格型号。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2-01-22 18:00:40
提问网友:我
2022-01-22 18:06:05 补充
它是从一个线变成这么多线,是这些线对应编号,是从下往上,还是从上往下
解答网友:陈柱
这是系统图,结合平面图计算。总的进线有下方列出的那么多型号。是进线有这么多规格型号。
ICS 93.160
CCS P 59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47—2021
水利工程输水管道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acceptance and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water pipeline
2021-12-13 发布 2022-01-13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1
5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 ............................................................. 2
5.1 一般规定 ....................................................................... 2
5.2 沟槽开挖与地基处理 ............................................................. 2
5.3 管道基础 ....................................................................... 3
5.4 管道安装 ....................................................................... 4
5.5 管道阴极保护工程 ............................................................... 8
5.6 沟槽回填 ....................................................................... 9
5.7 顶管工程 ...................................................................... 10
6 管道功能性试验 .................................................................... 12
6.1 一般规定 ...................................................................... 12
6.2 压力管道的水压试验 ............................................................ 13
附录 A(资料性) 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14
附录 B(规范性) 水压试验............................................................ 15
参考文献 ............................................................................. 17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输水管道施工的基本规定、项目划分、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等工作内容和实
施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水利工程输水管道的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小型水利工程输水管道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268—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L 52—201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176—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 223—2008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SL 631—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
SL 632—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
3 术语和定义
GB 50268—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PCCP)
在带有钢筒的混凝土管芯外侧缠绕环向预应力钢丝并制作水泥砂浆保护层而制成的管子。包括内衬
式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L)和埋置式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E)。
[来源:GB/T 19685—2017,3.1.1]
3.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mortar pipes
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以不饱和聚酯树脂等为基体材料,以石英砂及碳酸钙等无机非金
属颗粒材料为填料,采用定长缠绕工艺、离心浇铸工艺、连续缠绕工艺方法制成的管道。简称玻璃钢夹
砂管。
[来源:GB/T 21238—2016,3.1]
ICS 93.020
CCS P 65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45—2021
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risk assess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design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工程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 ............................................................. 3
6 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 ............................................................. 7
7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 10
8 工程安全风险控制 .................................................................. 11
9 风险评估成果文件编制 .............................................................. 13
附录 A(资料性)常见工程安全风险表.................................................... 14
附录 B(资料性)风险工程分级清单表.................................................... 18
参考文献 ............................................................................. 19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山东省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规定、工程安全风险辨识与分
级、工程自身风险分析与评价、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工程安全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成果文件编制等方
面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新建、改建、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对土建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的评估
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风险 risk
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频率)及其损失的组合。
[来源:GB 50652—2011,定义2.0.1]
3.2风险因素 risk factors
导致风险发生的各种主客观的有害因素、危险事件或人员错误行为的统称。
[来源:GB 50652—2011,定义2.0.3]
3.3风险事件 risk event
工程施工对工程围(支)护结构、作业面和周边环境等承险体等产生的不利事件。
3.4周边环境 surrounding conditions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既有轨道交通设施、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桥梁、高速公
路、道路、河流、湖泊等环境对象的统称。
[来源:GB 50911—2013,定义2.1.2]
3.5工程自身风险 engineering risk
因工程结构自身特点、地质条件复杂性或工程施工影响等可能导致的工程结构安全风险。
注:工程自身风险主要包括工程自身工法特点及地质因素引起的风险,如深大基坑、大断面隧道、高架线路、复杂地质条件等。
3.6周边环境风险 surroundings risk
因工程邻近周边环境,施工导致工程自身与周边环境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工程结构和环境安全风险。
注:周边环境风险工程主要包括邻近或下(旁)穿建(构)物、重要市政管线、既有道路、下穿或上跨既有线等。
3.7风险辨识 risk identification
调查识别工程建设中潜在的安全风险类型、发生地点、时间及原因,并进行筛选、分类。
[来源:GB 50652—2011,定义2.0.7]
3.8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
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安全风险进行等级评定与风险排序所做的工作。
3.9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对风险危害性及其处置措施进行决策。
[来源:GB 50652—2011,定义2.0.12]
3.10风险控制 risk control
制定风险处置措施及应急预案,实施风险监测、跟踪与记录。
注:风险处置措施包括风险消除、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四种方式。
[来源:GB 50652-2011,定义2.0.10]
3.11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对工程建设风险进行风险界定、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
[来源:GB 50652—2011,定义2.0.5]
ICS 03.220.20
CCS R 11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44—202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作业规范
Operation criterion for train driver of urban rail transit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岗位职责 ........................................................................... 1
5 总体要求 ........................................................................... 2
5.1 基本要求 ....................................................................... 2
5.2 安全要求 ....................................................................... 2
5.3 手指口呼要求 ................................................................... 2
5.4 用语要求 ....................................................................... 2
6 正常情况下的作业 ................................................................... 3
6.1 一般要求 ....................................................................... 3
6.2 驾驶作业开始前 ................................................................. 3
6.3 驾驶作业期间 ................................................................... 3
6.4 驾驶作业结束 ................................................................... 5
7 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 ................................................................. 5
7.1 一般要求 ....................................................................... 5
7.2 运营突发事件 ................................................................... 6
7.3 设备故障 ....................................................................... 6
7.4 自然灾害 ....................................................................... 6
7.5 社会安全事件 ................................................................... 6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的岗位职责、总体要求、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和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城市轨道交通电客车驾驶员,有轨电车驾驶员参照执行。
本文件不适用于全自动线路驾驶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列车驾驶员 train driver
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作业的人员。
[来源:JT/T 1003.1—2015,定义3.2]
3.2站台门 platform screen door
安装在车站站台,将站台轨行区与站台候车区隔开,设有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闭
的连续屏障。
[来源:JT/T 1185—2018,定义3.16]
3.3车辆基地 base for the vehicle
地铁、轻轨和单轨系统车辆停修和后勤保障基地,通常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
训中心等部分,以及相关的生活设施。
[来源:JT/T 1003.1—2015,定义3.6]
3.4调度员 controller
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调度作业资格,从事调度岗位工作的人员,主要包括行车调度员、车辆基地调度
员、电力调度员、环控调度员和维修调度员等。
[来源:GB/T 30012—2013,定义3.11,有修改]
ICS 29.280
CCS S 80
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443—2021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系统维修要求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for contact rail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3
5 巡视检查与检修 ..................................................................... 3
6 更新改造 .......................................................................... 14
7 应急抢修 .......................................................................... 15
8 状态评估 .......................................................................... 15
参考文献 ............................................................................. 16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下部授流式接触轨系统维修、更新改造、应急抢修及状态评估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城市轨道交通下部授流式接触轨系统的维修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098.9 紧固件机械性能 有效力矩型钢锁紧螺母
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JJ/T 198—2013 城市轨道交通接触轨供电系统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接触轨系统 contact railsystem
敷设在走行轨一侧,通过集电器为电动车辆授给电能的导电轨系统。
注:由接触轨、膨胀接头、端部弯头、绝缘支架、绝缘防护罩、隔离开关等附件组成。
3.2接触轨 contact rail
与列车集电器直接接触,直接向列车输送电能的导电轨。
[来源:CJJ/T 198—2013,定义2.0.2,有修改]
3.3绝缘支架 insulation support
支撑并固定接触轨(3.2),起绝缘和支撑作用的部件。
[来源:CJJ/T 198—2013,定义2.0.3]
3.4膨胀接头 expansion joint
连接两段接触轨(3.2),用于补偿接触轨自由伸缩量的部件。
[来源:CJJ/T 198—2013,定义2.0.5]
3.5锚段 anchor section
接触轨(3.2)连接成一个独立的机械分段。
[来源:CJJ/T 198—2013,定义2.0.6]
3.6中心锚结 mid-point anchor
一般位于锚段(3.5)的中部,安装于绝缘支架(3.3)两侧,用于防止接触轨(3.2)向两端不均
匀窜动的部件。
[来源:CJJ/T 198—2013,定义2.0.7]
3.7端部弯头 end of the elbow
安装在接触轨(3.2)断口处与接触轨相连接,用于引导集电器可靠接触或平稳离开接触轨授流面
的部件。
[来源:CJJ/T 198—2013,定义2.0.8,有修改]
3.8接地扁铝(铜) earthing aluminum(copper)
将所有绝缘支架(3.3)底座连接并引回变电所接地网的铝(铜)导体接地线。
3.9隔离开关 disconnector
在接触轨(3.2)无负荷情况下切断或闭合供电回路的电气设备。
3.10绝缘防护罩 insulating protective cover
覆盖于接触轨(3.2)的上方和两侧,不会影响列车集电器与接触轨的匹配,增加人身安全防护的设备。
3.11导高 contact rail working height to span
接触轨授流面与走行轨轨顶面连线的垂直距离。
3.12拉出值 contact track offset value
接触轨(面)中轴线与相邻钢轨内缘的水平距离。
3.13巡视检查 route inspection
按周期、有计划地通过步行、登乘电客车、智能检测等方式对接触轨系统(3.1)有无侵入限界、有无障碍集电器运行、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等现象进行查看。
3.14检修 maintenance
按周期、有计划地对接触轨系统(3.1)定期维护及巡视检查(3.13)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使设备满足安全供电及行车的要求。
3.15小修 permanent repair
维持性的修理。设备停电后集中处理定期巡视检查(3.13)测量后发现的问题,以保持接触轨的正常工作状态,使设备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
注:如测量、调整接触轨及其附件的导高、拉出值、更换或整修损坏的零部件等。
3.16大修 heavy repair
某一区段接触轨设备运行年限达到寿命周期且经评估后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或未达到寿命周期,但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不能满足安全运营要求时,对接触轨整体设备进行更换,以使其恢复至设备标准状态。
3.17更新改造 technical re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以新建、新购接触轨设备替换需报废、拆除的原有接触轨设备,实施综合性技术改造和采取的重大技术措施,以及对原有接触轨设备进行系统性技术改造、升级更新。
3.18限界 gauge
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限制车辆断面尺寸、限制沿线设备安装尺寸及确定建筑结构有效净空尺寸的图形及坐标参数。
注: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来源:GB/T 50833—2012,术语6.2.1,有修改]
ICS 45.020
CCS P 65
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42—2021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体系规范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specification for interoperability—On train-grou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缩略语 ............................................................................. 2
5 互联互通线路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承载业务 ............................................... 3
5.1 专用频段无线网承载的业务 ....................................................... 3
5.2 非专用频段无线网承载的业务 ..................................................... 4
6 互联互通线路 LTE 网络架构 ........................................................... 5
7 跨 LTE 网络终端移动性 ............................................................... 6
7.1 基本要求 ....................................................................... 6
7.2 仅承载接入业务终端 ............................................................. 6
7.3 承载集群调度业务终端 ........................................................... 6
7.4 承载 PIS 业务终端 ............................................................... 6
8 互联互通线路 LTE 接口要求 ........................................................... 7
8.1 基本要求 ....................................................................... 7
8.2 LTE 核心网与 DC 接口要求......................................................... 7
8.3 承载 PIS 的 LTE 终端与列车 TCMS 接口要求 .......................................... 7
9 互联互通线路 LTE 系统技术要求 ....................................................... 8
9.1 LTE 系统要求.................................................................... 8
9.2 LTE 系统业务优先级.............................................................. 8
9.3 业务网络 IP 穿透 ................................................................ 8
10 互联互通线路 LTE 设备技术要求 ...................................................... 8
10.1 核心网设备技术要求 ............................................................ 8
10.2 基站设备技术要求 .............................................................. 8
10.3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 9
10.4 设备的测试认证 ................................................................ 9
11 互联互通线路 LTE 网络实施要求 ...................................................... 9
11.1 A、B 网网络规划................................................................ 9
11.2 核心网设备编码规划 ............................................................ 9
11.3 接入网编号规划 ............................................................... 10
11.4 终端编码规划及签约要求 ....................................................... 11
11.5 联络线覆盖 ................................................................... 12
11.6 不同线路 IP 规划原则 .......................................................... 13
附录 A(资料性)后路由技术解释说明.................................................... 14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应满足的系统需求、系统构成、互
联互通技术要求、设备技术要求、接口要求和工程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新建、改造及扩建的互联互通线路建设,
指导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网络规划、设备招标、系统设计、产品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YD/T 2620.1—2020 演进的移动分组核心网络(EPC)总体技术要求 第1部分:支持E-UTRAN接入
YD/T 3850—2021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技术要求 空中接
口
YD/T 3851—2021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技术要求 终端到
集群核心网接口
YD/T 3854—2021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第二阶段)接口技术要求 集群核
心网到调度台接口
T/CAMET 04005.1—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总体规范 第1部分:系统需求
T/CAMET 04006.1—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接口规范 第1部分:空中接口
T/CAMET 04006.2—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接口规范 第2部分:核心网间
数据接口
T/CAMET 04006.3—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接口规范 第3部分:集群业务
功能和接口
T/CAMET 04006.4—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接口规范 第4部分:承载CBTC
业务及接口
T/CAMET 04007.1—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设备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
设备技术
T/CAMET 04007.2—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设备技术规范 第2部分:终端
设备技术
T/CAMET 04008.1—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测试规范 第1部分:数据业务
互联互通测试
T/CAMET 04008.2—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测试规范 第2部分:集群业务
功能和接口测试
T/CAMET 04008.3—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测试规范 第3部分:系统测试
T/CAMET 04008.4—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测试规范 第4部分:系统设备
测试
T/CAMET 04008.5—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测试规范 第5部分:终端设备
测试
T/CAMET 04009.1—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设计、工程规范 第1部分:工
程设计
T/CAMET 04009.2—2018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综合通信系统(LTE-M)设计、工程规范 第2部分:网
络IP地址分配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ICS 45.020
CCS P 65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41—2021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体系规范
PIS 系统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specification for interoperability―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2
5 PIS 系统架构及功能要求.............................................................. 2
5.1 系统架构 ....................................................................... 2
5.2 功能要求 ....................................................................... 3
6 PIS 系统接口要求.................................................................... 5
6.1 线网编播中心子系统接口 ......................................................... 5
6.2 线路控制中心子系统接口 ......................................................... 5
6.3 车站子系统接口 ................................................................. 5
6.4 车载子系统接口 ................................................................. 5
6.5 网络子系统接口 ................................................................. 5
7 PIS 系统技术要求.................................................................... 6
7.1 时钟同步 ....................................................................... 6
7.2 跨线运行车载直播视频业务 ....................................................... 6
7.3 车载直播视频补包服务 ........................................................... 6
7.4 PIS 业务跨线切换流程............................................................ 7
范围
1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线路PIS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功能、系统接口和系统互
联互通的技术要求,规定了地面PIS系统、车载PIS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PIS系统的新建、改造及扩建的互联互通线路建设,用于指
导PIS系统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网络规划、设备招标、系统设计、产品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T/CAMET 11001.2—2019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技术架构及网络安全规范 第2部分:技术架构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安全生产网 safety production network
用于承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产类面向一线生产及调度人员服务的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网络。
[来源:T/CAMET 11001.1—2019,3.1.2]
3.2内部管理网 internal management network
用于承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管理、建设管理、资源管理等面向企业内部用户应用系统的
计算机网络。
[来源:T/CAMET 11001.1—2019,3.1.3]
3.3外部服务网 external service network
用于承载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类等面向外部或公众用户服务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网络。
[来源:T/CAMET 11001.1—2019,3.1.4]
3.4乘客信息系统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为站内和列车内的乘客提供有关安全、运营及服务等综合信息显示的系统设备的总称。
[来源:GB 50157—2013,2.0.53]
ICS 45.020
CCS P 65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40.4—2021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体系规范 信号系统 第 4 部分:车载人机界面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specification for interoperability—Signaling system—Part 4: Onboard man machine interface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1
5 车载人机界面要求 ................................................................... 2
5.1 总体要求 ....................................................................... 2
5.2 主要显示颜色定义 ............................................................... 3
5.3 MMI 显示屏图标要求.............................................................. 3
5.4 黑屏显示的说明 ................................................................. 7
5.5 整体效果图 ..................................................................... 8
5.6 司机室按钮、开关、指示灯设置要求 .............................. 8
5.7 声音报警 ...................................................................... 10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信号系统的车载人机界面要求,主要包括车载人机界面的总体
要求、主要颜色定义、MMI显示图标要求、黑屏显示的说明和司机室按钮、开关、指示灯设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BTC)系统的新建、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
互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车载人机界面的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T/CAMET 04011.8—2018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范
第8部分:车载人机界面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站台屏蔽门 platform screen door(PSD)
设置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并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
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有全高、半高、密闭和非密闭之分。简称屏蔽门。
[来源:GB/T 50833—2012,8.9.1]
3.2目标速度 target speed
列车运行至前方目标地点应达到的允许速度。
[来源:GB/T 12758—2004,3.13]
3.3目标距离 target distance
列车运行至前方目标地点的走行距离。
[来源:GB/T 12758—2004,3.14]
3.4限制速度 restricted speed
线路、车辆结构等限制及列车移动授权所获取的最严格的速度限制。
[来源:CJ/T 407—2012,3.1.11
ICS 45.020
CCS P 65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40.3—2021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体系规范 信号系
统 第 3 部分:工程设计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specification for interoperability—Signaling system—Part 3: Engineering design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2
5 轨旁信号设备编号原则 ............................................................... 3
5.1 轨旁信号设备编号遵循的原则 ..................................................... 3
5.2 轨旁信号设备命名 ............................................................... 3
6 工程设计原则 ....................................................................... 5
6.1 工程设计基本要求 ............................................................... 5
6.2 应答器设置 ..................................................................... 6
6.3 信号机设置 .................................................................... 13
6.4 计轴设置 ...................................................................... 15
6.5 计轴区段长度设置 .............................................................. 17
6.6 互联互通信号系统线路联络线车地无线通信媒介覆盖设置 .... 18
6.7 接近区段设置 .................................................................. 18
6.8 触发区段设置 .................................................................. 18
6.9 保护区段设置 .................................................................. 18
6.10 地面重叠区设置 ............................................................... 18
6.11 逻辑区段设置 ................................................................. 18
6.12 临时限速区段设置 ............................................................. 18
7 正线联锁表编制原则 ................................................................ 18
7.1 一般要求 ...................................................................... 18
7.2 设备名称 ...................................................................... 18
7.3 始端信号机排序 ................................................................ 18
7.4 《基本进路联锁表》编写 ........................................................ 18
7.5 《自动折返进路联锁表》编写 .................................................... 20
7.6 联锁表示例 .................................................................... 2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信号系统的工程设计要求,主要包括轨旁信号设备编号原则、
工程设计原则和正线联锁表编制原则。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BTC)系统的新建、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
互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TB/T 3027—2015 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
DB37/T 4439—2021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体系规范 总体要求
T/CAMET 04011.1—2018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
范 第1部分:应答器报文
T/CAMET 04011.3—2018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
范 第3部分:车载列车自动保护(ATP)列车自动运行(ATO)系统与车辆的接口
T/CAMET 04013.1—2018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工程规
范 第1部分:工程设计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
通过不依赖轨旁列车占用检测设备的列车主动定位技术和连续车-地双向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通过能
够执行安全功能的车载和地面处理器而构建的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来源:T/CAMET 04010.1—2018,3.1.1]
3.2互联互通信号系统 interoperability ofsignals systems
支持装备不同信号厂家车载设备的列车可以在装备不同信号厂家轨旁设备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内
或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上无缝互通安全可靠运营的信号系统。
3.3正线 main line
载客列车运营的贯穿全程的线路。
[来源:GB 50157—2013,2.0.11]
3.4转换轨 transfer track
指车辆段/停车场与正线的连接轨,运营列车在驶入/驶出转换轨过程中,当条件具备时,进行列车
运行控制级别及驾驶模式转换。
[来源:T/CAMET 04010.1—2018,3.1.13]
3.5站台屏蔽门 platform screen door(PSD)
设置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并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
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有全高、半高、密闭和非密闭之分。简称屏蔽门。
[来源:GB/T 50833—2012,8.9.1]
3.6移动授权 movement authority(MA)
列车沿给定的行驶方向进入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行车的许可。
[来源:CJ/T 407—2012,3.1.7]
3.7保护区段 overlap section
为实现超速防护,保证安全停车而延伸的闭塞区段。
[来源:GB/T 12758—2004,3.12]
3.8轨道区段 track section
轨道区段作为线路拓扑的基本构成单元,按照线路元素特征进行区段划分,划分原则不依赖于线路
物理分界点,用于描述线路基本信息。
[来源:T/CAMET 04010.3—2018,3.1.16]
3.9道岔区段 switch section
道岔区段是属性为道岔的轨道区段,描述了线路拓扑中道岔区域的线路数据信息。
[来源:T/CAMET 04010.3—2018,3.1.17]
3.10物理区段 physical track section
物理区段是由安装在轨旁的计轴传感器或绝缘节进行分割的区段。
3.11逻辑区段 logic track section
逻辑区段是将较长的物理区段在逻辑上划分为若干个虚拟区段,作为CBTC系统中检测列车占用出清
的最小单元。
[来源:T/CAMET 04013.1—2018,3.1.19]
ICS 45.020
CCS P 65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4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体系规范 信号系
统 第 2 部分:ATS 系统工作站人机界面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specification for interoperability—Signaling system—Part 2: ATS workstation man machine interface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1
5 总体要求 ........................................................................... 2
5.1 基本要求 ....................................................................... 2
5.2 主要颜色值定义 ................................................................. 2
6 ATS 现地工作站人机界面.............................................................. 3
6.1 主界面 ......................................................................... 3
6.2 主要 ATS 设备状态显示 ........................................................... 4
6.3 告警信息显示 ................................................................... 4
6.4 心跳信息显示 ................................................................... 4
6.5 时间显示 ....................................................................... 4
6.6 站场图显示 ..................................................................... 5
6.7 信号与列车操作界面 ............................................................ 17
6.8 互联互通信息显示 .............................................................. 20
7 ATS 终端工作站人机界面............................................................. 20
7.1 主界面 ........................................................................ 20
7.2 主要 ATS 设备状态显示 .......................................................... 22
7.3 告警信息显示 .................................................................. 22
7.4 心跳信息显示 .................................................................. 22
7.5 时间显示 ...................................................................... 22
7.6 站场图显示 .................................................................... 22
7.7 信号与列车操作界面 ............................................................ 24
7.8 互联互通信息显示 .............................................................. 27
7.9 线路运行管理 .................................................................. 27
7.10 出入库计划管理 ............................................................... 28
7.11 运行图显示 ................................................................... 28
8 大屏幕系统显示界面 ................................................................ 29
8.1 基本要求 ...................................................................... 29
8.2 主界面 ........................................................................ 30
附录 A(资料性)主要颜色值定义............................................ 32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信号系统的ATS系统工作站人机界面要求,主要包括总体要求、
ATS现地工作站人机界面要求、ATS终端工作站人机界面要求、大屏幕系统显示界面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BTC)系统的新建、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
互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ATS系统工作站人机界面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
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正线 main line
载客列车运营的贯穿全程的线路。
[来源:GB 50157—2013,2.0.11]
3.2闭塞 block
用信号或凭证,保证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间隔距离运行的技术方法。
[来源:GB/T 12758—2004,3.8]
3.3限制速度 restricted speed
线路、车辆结构等限制及列车移动授权所获取的最严格的速度限制。
[来源:CJ/T 407—2012,3.1.11]
3.4轨道区段 track section
轨道区段作为线路拓扑的基本构成单元,按照线路元素特征进行区段划分,划分原则不依赖于线路
物理分界点,用于描述线路基本信息。
[来源:T/CAMET 04010.3—2018,3.1.16]
ICS 45.020
CCS P 65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40.1—2021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体系规范 信号系
统 第 1 部分:系统需求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specification for interoperability—Signaling system—Part 1: System requirements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信号系统的系统需求,主要包括总体技术要求、系统构成要求、
系统功能要求和接口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BTC)系统的新建、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互联
互通线路建设,用于指导信号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562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T/CAMET 04010.3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系统规范 第3
部分:车载电子地图
T/CAMET 04011(所有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
口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
通过不依赖轨旁列车占用检测设备的列车主动定位技术和连续车-地双向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通过能
够执行安全功能的车载和地面处理器而构建的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来源:T/CAMET 04010.1—2018,3.1.1]
3.2互联互通信号系统 interoperability of signals systems
支持装备不同信号厂家车载设备的列车可以在装备不同信号厂家轨旁设备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内
或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上无缝互通安全可靠运营的信号系统。
3.3正线 main line
载客列车运营的贯穿全程的线路。
[来源:GB 50157—2013,2.0.11]
3.4转换轨 transfer track
指车辆段/停车场与正线的连接轨,运营列车在驶入/驶出转换轨过程中,当条件具备时,进行列车
运行控制级别及驾驶模式转换。
[来源:T/CAMET 04010.1—2018,3.1.13]
3.5站台屏蔽门 platform screen door(PSD)
设置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并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
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有全高、半高、密闭和非密闭之分。简称屏蔽门。
[来源:GB/T 50833—2012,8.9.1]
3.6列车自动控制 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
信号系统自动实现列车监控、安全防护和运行控制等技术的总称。
[来源:GB 50157—2013,2.0.37]
3.7列车自动监控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
根据列车时刻表为列车运行自动设定进路,指挥行车,实施列车运行管理等技术的总称。
[来源:GB 50157—2013,2.0.38]
3.8列车自动防护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
自动实现列车运行间隔、超速防护、进路安全和车门等监控技术的总称。
[来源:GB 50157—2013,2.0.39]
3.9列车自动运行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
自动实现列车加速、调速、停车和车门开闭、提示等控制技术的总称。
[来源:GB 50157—2013,2.0.40]
3.10计算机联锁 computer interlocking(CI)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自动实现进路、道岔、信号机等防护技术的总称。
[来源:CJ/T 407—2012,3.1.6]
3.11维护支持系统 maintenance support system(MSS)
监测记录系统内其他各子系统维护信息,辅助系统故障分析,用于系统日常运营维护。
[来源:T/CAMET 04010.1—2018,3.1.8]
3.12运营控制中心 operation control center(OCC)
调度人员通过使用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电力监控、环境与设备监控、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售
检票等中央级系统操作终端设备,对地铁全线(多线或全线网)列车、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及其他设
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协调、指挥、调度和管理的工作场所,简称控制中心。
[来源:GB 50157—2013,2.0.46]
3.13移动授权 movement authority(MA)
列车沿给定的行驶方向进入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行车的许可。
[来源:CJ/T 407—2012,3.1.7]
3.14车辆段 depot
停放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和承担定修或架修车辆检修任务的基本
生产单位。
[来源:GB 50157—2013,2.0.54]
3.15停车场 parking lot,stabling yard
停放配属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的基本生产单位。
[来源:GB 50157—2013,2.0.55]
ICS 45.020
CCS P 65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39—2021
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体系规范总体要求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specification for interoperability― General requirements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线路在规划、设计、建设或改造阶段的基本要求,并明确了线
网规划与线路设计、行车组织、限界、车辆、车辆基地、供电、通信、信号、站台屏蔽门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全封闭线路、钢轮钢轨、最高运行速度在80 km/h~160 km/h范围内
有互联互通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新建或改造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7928 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T 24338(所有部分) 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7532 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快线120 km/h~160 km/h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CJJ/T 96—2018 地铁限界标准
T/CAMET 04010(所有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系统
规范
T/CAMET 04011(所有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互联互通接口规范
T/CAMET 04015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速度限制与匹配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互联互通 interoperability
不同制式的线路或制式相同而设备系统不同的线路,通过工程技术改造和技术处理,实现客运列车
贯通运行的结果。
[来源:T/CAMET 01001—2019,3.7]
3.2共线运行 joint operation
两条或两条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线的各自某一段线路为同一段线路,且各条线的客运列车通过行车组
织在同一段线路实现的有序运行。
[来源:T/CAMET 01001—2019,3.5]
3.3跨线运行 overline operation
运营列车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制式相同或兼容的线路中,由一条线路进入另一条线路进行混合运行的
方式。
[来源:T/CAMET 01001—2019,3.6]
3.4正线 main line
载客列车运营的贯穿全程的线路。
[来源:GB 50157—2013,2.0.11]
3.5旅行速度 operation speed
正常运营情况下,列车从起点站发车至终点站停车的平均运行速度。
[来源:GB 50157—2013,2.0.4]
3.6限界 gauges
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限制车辆断面尺寸、限制沿线设备安装尺寸及确定建筑结构有效净空
尺寸的图形及坐标参数称为限界。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来源:CJJ/T 96—2018,2.1.1]
3.7车辆限界 kinematic gauge
计算车辆不论是空车或重车在平直线的轨道上按区间最高速度等级并附加瞬时超速、规定的过站速
度运行,计及了规定的车辆和轨道的公差值、磨耗量、弹性变形量、车辆振动、一系或二系悬挂故障等
各种限定因素而产生的车辆各部位横向和竖向动态偏移后形成的动态包络线,并以基准坐标系表示的界
线。
[来源:CJJ/T 96—2018,2.1.2]
3.8设备限界 equipment gauge
基准坐标系中控制沿线设备安装在车辆限界外加安全余量而形成的界线。
[来源:CJJ/T 96—2018,2.1.3]
3.9车辆基地 base for the vehicle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停修和后勤保障基地,通常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培训
中心等部分,以及相关的生活设施。
[来源:GB 50157—2013,2.0.53]
3.10车辆段 depot
停放车辆,以及承担车辆的运用管理、整备保养、检查工作和承担定修或架修车辆检修任务的基本
生产单位。
[来源:GB 50157—2013,2.0.54]
3.11乘客信息系统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PIS)
为站内和列车内的乘客提供有关安全、运营及服务等综合信息显示的系统设备总称。
[来源:GB 50157—2013,2.0.49]
3.12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
通过不依赖轨旁列车占用检测设备的列车主动定位技术、连续车-地双向数据通信技术以及能够执
行安全功能的车载和地面处理器而构建的连续式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来源:T/CAMET 04010.1—2018,3.1.1]
3.13列车自动监控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
根据列车时刻表为列车运行自动设定进路,指挥行车,实施列车运行管理等技术的总称。
[来源:GB 50157-2013,2.0.38]
3.14站台屏蔽门 platform screen door(PSD)
设置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并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与关
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有全高、半高、密闭和非密闭之分。简称屏蔽门。
ICS 93.080.20
CCS P 66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28—2021
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sphalt pavement crack treatment
2021-11-17 发布 2021-12-17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规定 ........................................................................... 3
5 裂缝调查与分类 ..................................................................... 3
5.1 裂缝调查 ....................................................................... 3
5.2 裂缝分类 ....................................................................... 4
6 裂缝处理方案设计 ................................................................... 4
6.1 裂缝处置策略 ................................................................... 4
6.2 灌缝材料技术要求 ............................................................... 4
6.3 贴缝材料技术要求 ............................................................... 4
6.4 封缝材料要求 ................................................................... 4
6.5 开槽修复材料要求 ............................................................... 5
7 裂缝处治施工 ....................................................................... 6
7.1 一般规定 ....................................................................... 6
7.2 裂缝密封 ....................................................................... 6
7.3 开槽修复施工工艺 .............................................................. 10
8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 11
8.1 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 11
8.2 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11
9 其他 .............................................................................. 12
附录 A(规范性)裂缝调查方法.......................................................... 13
A.1 钻芯取样调查 .................................................................. 13
A.2 探地雷达检测 .................................................................. 13
A.3 沥青路面损伤状态 FWD 检测 ...................................................... 14
附录 B(规范性)裂缝率计算............................................................ 16
B.1 裂缝率计算 .................................................................... 16
B.2 裂缝率取值 .................................................................... 16
附录 C(规范性)粘结强度.............................................................. 17
C.1 仪器与材料 .................................................................... 17
C.2 方法与步骤 .................................................................... 17
C.3 计算 .......................................................................... 17
C.4 报告 .......................................................................... 18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沥青路面裂缝调查、评价、处理方案设计、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的路面裂缝处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3657 双酚A型环氧树脂
JT/T 740 路面加热型密封胶
JT/T 969 路面裂缝贴缝胶
JT/T 970 沥青路面有机硅密封胶
JTG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E 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345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 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H 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 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ASTM D-70 半固态沥青材料的比重和密度的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pecific
Gravity and Density of Semi-Solid Asphalt Binder (Pycnometer Method))
ASTM D-402 稀释沥青产品蒸馏的标准试验方法(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istillation of
Cutback Asphalt)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横向裂缝 transverse crack
路面上与行车方向基本垂直的裂缝。
注:其中轻度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3 mm,重度裂缝宽度大于3 mm。
3.2纵向裂缝 longitudinal crack
路面上与行车方向基本平行的裂缝。
注:其中轻度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3 mm,重度裂缝宽度大于3 mm。
3.3块状裂缝 massive crack
将路面分割成块状的纵横交错的裂缝。
注:其中轻度裂缝块度大于1.0 m,平均裂缝宽度在1 mm~2 mm之间;重度主要裂缝块度在0.5 m~1.0 m之间,平均裂缝宽度大于或等于2 mm。
3.4龟裂 map cracking
形成网状交叉的裂缝。
注:轻度主要裂缝块度在0.2 m~0.5 m之间,平均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2 mm;中度主要裂缝块度小于0.2 m,平均裂缝宽度在2 mm~5 mm之间;重度主要裂缝块度小于0.2 m,平均裂缝宽度大于5 mm。
3.5反射裂缝 reflection crack
基层材料位移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沥青层的抗拉强度时引起的面层开裂。
3.6温度裂缝 temperature crack
沥青面层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
注: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
3.7荷载裂缝 unloaded crack
行车荷载作用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
注:在车轮荷载的作用下,当路面结构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大于其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产生的开裂。
3.8封缝 crack sealing
在路面裂缝表面喷洒或涂刷专用材料,实现密封目的的裂缝修补技术。
3.9灌缝 sealing
向路面裂缝中灌入裂缝填补专用材料的裂缝修补技术。
注:分为开槽灌缝与不开槽灌缝。
3.10贴缝 band sealing
对裂缝表面作简单清理后(不开槽),在裂缝表面粘贴贴缝胶(带)的裂缝修补技术。
3.11沥青胶砂 asphalt sand
公称最大粒径为4.75 mm的连续型密级配、悬浮-密实结构,采用高粘弹改性沥青为胶结料的密水型
沥青混合料。
3.12密封胶 sealant
用于沥青路面裂缝修补和水泥路面填缝用的一类封缝材料,也称为灌缝胶。
3.13贴缝胶 seal band
用于沥青路面裂缝或水泥路面接缝的修补,以聚合物改性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和胎基布为主要
原料的一类材料。又称贴缝带、压缝带等。
3.14V 型开槽修复 slotting repair
采用特制开槽机在裂缝顶端铣刨出“V”型槽,清理干燥后,在槽壁涂刷高粘弹改性沥青,在槽内
填筑沥青胶砂,压实后形成密水性能、抗疲劳性能、变形协调性能良好的密封层。
3.15裂缝率 cracking ratio
某一路段路面裂缝折算面积与该路段路面面积之百分比。
注:单条裂缝的损坏面积按裂缝长度乘以0.2 m计,网状裂缝的损坏面积按网状裂缝面积计。
ICS 71.040.50
CCS G 04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17—2021
SBR 改性乳化沥青中 SBR 含量测定规程(红外光谱法)
Determination of SBR content in SBR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方法原理 ........................................................................... 2
5 仪具及材料要求 ..................................................................... 2
5.1 一般规定 ....................................................................... 2
5.2 仪具及技术要求 ................................................................. 2
5.3 材料及要求 ..................................................................... 2
6 标准样品制作与测定 ................................................................. 2
6.1 原材料 ......................................................................... 2
6.2 标样制作 ....................................................................... 2
6.3 标样测试与分析 ................................................................. 3
6.4 标准曲线绘制 ................................................................... 3
7 待测样品测定 ....................................................................... 3
7.1 待测样品处理 ................................................................... 3
7.2 待测样品测试 ................................................................... 4
7.3 标准 A 值计算 ................................................................... 4
7.4 待测样品 SBR 含量确定 ........................................................... 4
8 重复性 ............................................................................. 4
9 报告 ............................................................................... 4
附录 A(规范性) SBR 改性乳化沥青标准样品制备方法 ..................................... 5
附录 B(资料性) SBR 改性乳化沥青中 SBR 含量测定规程 (红外光谱法) 测定示例 ............. 7
B.1 测定目的 ....................................................................... 7
B.2 送检材料 ....................................................................... 7
B.3 标样制作 ....................................................................... 7
B.4 标样测试与分析 ................................................................. 7
B.5 待测样品测定 ................................................................... 8
附录 C(资料性) 检测报告样式........................................................ 10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红外光谱仪衰减全反射(ATR)法测定SBR改性乳化沥青中SBR含量的仪具、材料、
方法与步骤、精密度和检测报告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用红外光谱仪ATR法测定SBR改性乳化沥青中SBR含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6040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GB/T 14666 分析化学术语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6040、GB/T 14666、JTG E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
一种由苯乙烯和丁二烯共聚而得的分子组成排列无规则的橡胶弹性体。
3.2SBR 胶乳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latex
丁二烯和苯乙烯经低温聚合而成的稳定乳液。
3.3SBR 改性乳化沥青 SBR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SBR胶乳,或将SBR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得到的改性乳化
沥青产品。
3.4SBR 改性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 residue by evaporation of SBR modified emulsified asphalt
SBR改性乳化沥青完全脱水后得到的残留物。
3.5ATR 法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method
用于高吸收样品或样品表面的测定方法。
注:红外光以大于临界角的角度入射到紧贴在样品表面的高折射指数晶体时,由于样品折光指数低于晶体,发生全反射,红外光只进入样品极浅的表层,只有某些频率被吸收,测量这一被衰减了的辐射,即得到样品的衰减全反射光谱。
[来源:GB/T 6040—2019,定义3.15]
ICS 93.080.20
CCS P 66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416—2021
彩色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石油树脂型)
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lor asphalt and asphalt mixture(Petroleum resin type)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原材料要求 ......................................................................... 2
4.1 一般规定 ....................................................................... 2
4.2 普通型彩色沥青 ................................................................. 2
4.3 改性型彩色沥青 ................................................................. 2
4.4 着色剂 ......................................................................... 3
4.5 其它材料 ....................................................................... 3
5 混合料设计 ......................................................................... 3
5.1 一般规定 ....................................................................... 3
5.2 矿料级配要求 ................................................................... 3
5.3 混合料技术要求 ................................................................. 3
6 施工 ...............................................................................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施工准备 ....................................................................... 5
6.3 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及成型 .......................... 6
7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 6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路面用石油树脂型彩色道路沥青的产品规范、彩色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城镇道路、公园道路、停车场、广场、运动场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722 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GB/T 5211.1 颜料水溶物测定 冷萃取法
GB/T 5211.3 颜料105℃挥发物的测定
GB/T 5211.15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吸油量的测定
GB/T 5211.18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18部分:筛余物的测定水法(手工操作)
GB/T 5211.19 着色颜料的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 目视比较法
GB/T 32984 彩色沥青混凝土
CJJ/T 218 城市道路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JTG E 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F 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普通型彩色沥青 color asphalt
以石油树脂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具有道路石油沥青性质的可着色的浅色胶结材料。
3.2改性型彩色沥青 modified color asphalt
以石油树脂、聚合物改性剂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具有聚合物改性沥青性质的可着色的浅色胶结材料。
3.3着色剂 pigment
用于彩色沥青混合料着色的专用颜料。
3.4彩色沥青混合料 color asphalt mixture
采用普通型彩色沥青或改性型彩色沥青作为结合料,与矿质集料和着色剂按一定比例经加热、搅拌
而成的产品。
ICS 93.040
CCS P 28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387—2021
碳纤维板体外预应力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external prestressing force for carbon fiber plate
2021-07-09 发布 2021-08-0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及设备 ......................................................................... 1
4.1 碳纤维板 ....................................................................... 1
4.2 结构胶 ......................................................................... 2
4.3 表面防护材料 ................................................................... 3
4.4 锚具 ........................................................................... 3
4.5 压条 ........................................................................... 3
4.6 张拉设备 ....................................................................... 3
5 施工工艺 ........................................................................... 3
5.1 基本要求 ....................................................................... 4
5.2 施工流程图 ..................................................................... 4
5.3 施工准备 ....................................................................... 4
5.4 施工放样 ....................................................................... 4
5.5 基面处理 ....................................................................... 4
5.6 安装锚固件 ..................................................................... 4
5.7 安装张拉锚固装置 ............................................................... 5
5.8 张拉碳纤维板 ................................................................... 5
5.9 防护 ........................................................................... 5
6 检验验收 ........................................................................... 5
6.1 进场检验 ....................................................................... 5
6.2 交工验收 ....................................................................... 6
6.3 验收文件和记录 ................................................................. 6
附录 A(资料性) 碳纤维板张拉记录表................................................... 8
附录 B(资料性) 防护检查记录表....................................................... 9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碳纤维板体外预应力施工的术语和定义、材料及设备、施工工艺和检验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承载能力不足的弯拉混凝土构件的加固和补强。
本文件不适用于腐蚀、放射等特殊环境下的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567 树脂浇铸体性能试验方法
GB/T 2793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3354 定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6329 胶粘剂对接接头拉伸强度的测定
GB/T 7124 胶粘剂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GB 50728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JT/T 532 桥梁用碳纤维布(板)
JT/T 1267 桥梁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夹持式锚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碳纤维板体外预应力 externally prestressing carbon fiber plate
通过锚固装置在混凝土构件体外布置碳纤维板并施加预应力,使其受力得到调整、承载力得到提高、
使用性能得到改善的一种主动加固方式。
3.2结构胶粘剂 structural adhesive
用于承重结构或构件胶接的、能长期承受设计应力和环境作用的胶粘剂(以下简称“结构胶”)。
[来源:GB 50728—2011,2.0.7]
3.3表面防护材料 surface protection materials
根据防护要求(防紫外线、防火等)进行选择并涂装于碳纤维板材表面的防护材料。
ICS 93.040
CCS P 28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384—2021
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effective prestress 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ost-ensioned bridges
2021 - 07 - 09 发布 2021 - 08 - 0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张拉施工质量检测 ................................................................... 1
4.1 通用要求 ....................................................................... 1
4.2 检测设备 ....................................................................... 2
4.3 检测流程 ....................................................................... 2
4.4 检测前准备 ..................................................................... 3
4.5 检测值计算 ..................................................................... 3
4.6 安全要求 ....................................................................... 4
5 有效预应力检验 ..................................................................... 4
5.1 检测频率 ....................................................................... 4
5.2 验收 ........................................................................... 4
附录 A(资料性) 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现场记录表.............. 5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采用拉脱法检测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的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期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T 36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 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拉脱法 lift-off test method
对钢绞线外露段施加反向拉力来测定预应力混凝土梁孔道压浆前锚下有效预应力,也称为“反拉法”。
3.2锚下有效预应力 effective prestress under anchorage
预应力筋张拉后、压浆前,工作锚内侧的应力值。
3.3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 unevenness of effective prestress in a tendon
同一束中所有单根钢绞线锚下有效预应力最大值、最小值与平均值的偏差程度。
ICS 71.080.99
CCS G 1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383—2021
混凝土结构硅烷浸渍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ilane anti-corrosion treatment
2021-07-09 发布 2021-08-0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材料 ............................................................................... 1
4.1 一般规定 ....................................................................... 1
4.2 硅烷浸渍涂料 ................................................................... 1
5 施工 ............................................................................... 2
5.1 基本要求 ....................................................................... 2
5.2 表面处理 ....................................................................... 2
5.3 施工方法 ....................................................................... 2
6 安全要求 ........................................................................... 3
7 检验验收 ........................................................................... 3
7.1 进场检验 ....................................................................... 3
7.2 交工验收 ....................................................................... 3
附录 A(规范性) 混凝土硅烷浸渍涂敷试验......................... 4
A.1 试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 4
A.2 试验区域 ....................................................................... 4
A.3 试验环境 ....................................................................... 4
A.4 表面处理 ....................................................................... 4
A.5 涂料用量 ....................................................................... 4
A.6 施工作业 ....................................................................... 4
A.7 检验验收 ....................................................................... 4
附录 B(规范性) 混凝土硅烷浸渍现场取样方法................. 6
B.1 硅烷浸渍前的取样 ............................................................... 6
B.2 硅烷浸渍后的取样 ............................................................... 6
B.3 芯样检测分类 ................................................................... 6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异丁基和正(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防腐蚀处理的材料、施工、安全要求、检验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异丁基和正(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混凝土构件防腐蚀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C/T 2235 混凝土用硅质防护剂
JC/T 2273 硅烷/硅氧烷建筑防护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及有害物质测定方法
JTS/T 232—2019 水运工程材料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硅烷浸渍涂料 silane impregnating agent
主要成分为异丁基和正(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渗透型涂敷材料。
注:通过化学作用降低水和有害氯离子等的侵入,提高混凝土构件抗腐蚀能力。
ICS 93.080.20
CCS P 66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382—2021
环保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friendly stable ground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and asphalt mixtures
2021-07-09 发布 2021-08-0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和缩略语 ....................................................................... 2
4.1 符号 ........................................................................... 2
4.2 缩略语 ......................................................................... 2
5 材料要求 ........................................................................... 2
5.1 基质沥青 ....................................................................... 2
5.2 胶粉改性剂 ..................................................................... 2
5.3 净味剂 ......................................................................... 3
5.4 环保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 ......................................................... 3
5.5 其他材料 ....................................................................... 4
6 沥青混合料 ......................................................................... 4
6.1 一般规定 ....................................................................... 4
6.2 配合比设计 ..................................................................... 4
6.3 配合比设计结果检验 ............................................................. 5
7 施工 ............................................................................... 6
7.1 一般规定 ....................................................................... 6
7.2 拌和 ........................................................................... 6
7.3 运输 ........................................................................... 6
7.4 摊铺 ........................................................................... 6
7.5 压实及成型 ..................................................................... 6
7.6 接缝处理 ....................................................................... 7
7.7 开放交通及其他 ................................................................. 7
8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 7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环保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混合料设计和
性能要求、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环保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铺筑的各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32.1 未硫化橡胶 用圆盘剪切黏度计进行测定 第1部分:门尼黏度的测定
GB/T 3516 橡胶 溶剂抽出物的测定
GB/T 4498.1 橡胶 灰分的测定 第1部分:马弗炉法
GB/T 14675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 14837.1 橡胶和橡胶制品 热重分析法测定硫化胶和未硫化胶的成分 第1部分:丁二烯橡胶、乙烯-丙烯二元和三元共聚物、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HJ 5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JT/T 533 沥青路面用纤维
JT/T 797 路用废胎橡胶粉
JTG D 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 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T F 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 F 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 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DB 37/T 1161 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胶粉改性剂 ground rubber modifier
废轮胎经过粉碎和磨细得到,并达到一定细度规格,用于改善沥青材料性能的轮胎胶粉的统称。
3.2净味剂 flavoring agent
添加到沥青中,能够减少沥青烟气排放,降低有害、臭味气体浓度的外加剂。
3.3环保稳定型胶粉改性沥青 environmental-friendly stable ground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采用脱硫胶粉改性剂或添加净味剂,经过机械剪切或研磨,使胶粉在沥青中均匀分散并溶胀,得到
的满足存储稳定性和环保性相关技术要求的改性沥青。
ICS 03.220.20
CCS R 10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4381—2021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expressway service area
2021 - 07 - 09 发布 2021 - 08 - 09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服务区分类及功能配置 ............................................................... 3
4.1 分类 ........................................................................... 3
4.2 功能设区和设施配置 ............................................................. 3
5 规划设计 ........................................................................... 3
5.1 通则 ........................................................................... 3
5.2 选址 ........................................................................... 3
5.3 服务区布局 ..................................................................... 4
5.4 建设规模 ....................................................................... 5
6 实体设计 ........................................................................... 5
6.1 场地 ........................................................................... 6
6.2 区内建筑 ....................................................................... 7
6.3 设备、设施 .................................................................... 10
6.4 信息化建设 .................................................................... 11
6.5 标志、标识与标线 .............................................................. 12
7 消防 .............................................................................. 12
8 节能 .............................................................................. 12
9 环境保护 .......................................................................... 13
9.1 废气处理 ...................................................................... 13
9.2 废水处理 ...................................................................... 13
9.3 固体废弃物处理 ................................................................ 13
9.4 噪声防治 ...................................................................... 13
附录 A(资料性) 服务区功能设施配置.................................................. 14
附录 B(资料性) 总平面布局形式...................................................... 16
参考文献 ............................................................................. 17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分类及功能配置、规划设计、实体设计、消防、节能、环境保护的
规范性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以下简称“服务区”)的建设和改造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所有部分)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0001(所有部分)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630 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 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 20952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9781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GB 50013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6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52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GB 5134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CJJ 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J 4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JGJ 4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 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64 饮食建筑设计标准
JGJ 67 办公建筑设计标准
JT/T 645.1 公路服务区污水再生利用 第1部分:水质
JTG B 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 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 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T D 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D 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 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 80—2006 高速公路交通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 D 82 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DB 37/ 5026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 37/ 515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高速公路服务区 expressway service area
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能为驾乘人员提供休息、游憩、观光、如厕、
购物、餐饮、住宿、资讯、咨询以及为车辆提供停车、加油(加气)、加水、充电、维修等综合服务和
部分服务的场所的统称。
3.2一类服务区 class 1 service area
设置在交通量大的干线高速公路上,靠近大中城市或主要旅游区周边,具有服务主导地位、规模大、
功能完善,能为车辆和驾乘人员提供综合服务的服务区。
3.3二类服务区 class 2 service area
设置在交通量较大的干线高速公路上,规模较大、功能齐全,能为车辆和驾乘人员提供较全面服务
的服务区。
3.4三类服务区 class 3 service area
规模适中、功能较全,能为车辆和驾乘人员提供普通服务的服务区。
3.5四类服务区 class 4 service area
规模较小、功能简单,可满足车辆、驾乘人员基本服务需求的服务区。
3.6停车区 parking area
规模较小、功能单一,仅具有停车、如厕、加油等设施的服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