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计价软件如何操作呢?谢谢-海南土建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2-02-21 23:02:23
提问网友:海南-小陈
解答网友:轻舟淡月
原因一:锁定了标段保护结构。
方法:点在工程名称上鼠标右键将标段保护对勾去掉。如图:
问题专业:土建,
提问日期:2022-02-21 23:02:23
提问网友:海南-小陈
解答网友:轻舟淡月
原因一:锁定了标段保护结构。
方法:点在工程名称上鼠标右键将标段保护对勾去掉。如图:
提问日期:2022-02-21 22:59:32
提问网友:王小满
空孔为什么要做签证,是桩基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做的“成孔”签证吗?和土方单位有没有关系?我印象土方开挖时是不扣除空孔的体积的!
解答网友:竹风
是“成孔”签证,和土方单位没有关系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2-21 22:28:05
提问网友:C
解答网友:GXZ
是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钢筋的计算
问题专业:装饰,
提问日期:2022-02-21 22:22:32
提问网友:郭工
解答网友:GXZ
这是不考虑长度,是按其平面的面积计算
提问日期:2022-02-21 22:15:55
提问网友:王工
1、浙江2018定额墙面抹灰遍数问题:设计8+12mm抹灰需要几遍?2、定额中是否包含扫毛?谢谢
解答网友:GXZ
8+12就是分两遍不同的砂浆进行抹灰,相应子目是包括了扫毛(子目是显示为水泥浆)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提问日期:2022-02-21 21:49:18
提问网友:海马
老师给的图纸的图例里面没有,不太清楚这是什么
2022-02-22 09:15:58 补充
那应该用什么设备画呢?通风空调里通风机吗?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排风口
提问日期:2022-02-21 21:38:35
提问网友:学习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是套管比管子大两个规格。
问题专业:土建 预算 钢筋算量GGJ2013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江西
提问日期:2022-02-21 21:35:33
提问网友:931296495@qq.com
解答网友:GXZ
定义条形基础、基础数值重叠布置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1
第二章 工程概况………………………………………………………1
第三章 施工部署………………………………………………………1
一、施工组织机构设置………………………………………1
第四章 施工方案………………………………………………………3
第一节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3
第二节 质量控制技术措施…………………………………4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7
第一节 质量保证措施………………………………………7
第二节 质量责任制…………………………………………8
第三节 成品保护措施………………………………………8
第六章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9
第一节 安全技术措施………………………………………9
第二节 文明施工措施………………………………………10
第三节 消防保卫措施………………………………………11
施工机具需用计划……………………………………………12
劳动力需用计划………………………………………………13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施工合同、现场情况及相关文件.
3、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及省市有关规定,企业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绿洲家园小区地处宜宾南岸,多为7层建筑,我单位承包施工的14#、15#、19#、20#、21#、29#、幼儿园、会所及农贸市场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本施工组织设计为该工程的内线电气安装工程设计.
该工程包括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室内暗配管安装,楼层线路安装,配电箱安装,防雷工程施工.
第二章 施工部署
一、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二、 施工力量安排
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各工种劳动力,安装与土建密切配合,主要阶段主要劳力计划见附表《主要阶段劳动力计划表》.
三、施工区段划分
根据施工的需要,分为2个自然流水段;室内暗配管、防雷施工为第一施工段,楼层线和单元线为第二施工段.
第四章 施工方案
第一节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一、配合施工期
配合施工期的主要内容有:暗配管、防雷工程.
1、 暗配管施工:
电气暗配埋管主要采用PVC管在砖墙、梁、板中暗敷.
施工准备——材料入场报验——管路敷设——灯盒、接线盒定位固定——管路守护——管路清理.
PVC塑料管暗配过程控
A.定位:按厂家提供的灯杆基础图尺寸施工,根据现场情况定基础位置.
B.挖土方:根据尺寸线进行开挖土方,挖土方应从上往下挖,以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C.预埋钢筋:根据图纸下料,按照现场具体情况进行预埋.
D.支模:先将模板摸脱模剂,避免脱模时损坏砼,再根据图纸提供的进行支模.
E.浇注砼:支模完成后,检查支模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再对其进行砼浇注.
F.养护:砼浇注完毕后,应对其进行7日的养护期,每天用水浇注.
二、灯具安装施工
灯具安装施工工序为:
灯具检查——灯杆安装——灯具安装——通电试运行
A.灯具检查:
1) 根据灯具的安装场所检查灯具是否符合要求;
2) 根据装箱清单清点安装配件;
3) 检查制造厂的有关技术文件是否齐全.
B.灯杆安装
1) 接地扁钢的尺寸为40*4MM;
2) 接地扁钢连接在100MM两侧满焊并全线连接;
3) 接地为双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4) 用电安装严格按用电标准安装.(包括电缆敷设、路灯的安装和调试)
C.灯具安装
1) 落地式灯具底座与基础吻合,预埋地脚螺栓位置准确,螺纹完整无损伤;
2) 落地式灯具预埋电源接线盒位于灯具底座基础内;
3) 灯具地脚螺栓连接牢固,平垫圈及弹簧垫圈齐全;
4) 灯具内留线的长度适宜,接线端子压接牢固可靠;
5) 灯具立柱及其他接近裸露导体接地或接零可靠;
6) 灯具的接线盒盖防水密封垫完整,上紧紧固螺钉时应注意对角上紧,保证盖板受力均匀.
3、通电试运行
灯具安装完毕后,绝缘测试检查合格后,进行通电试运行,通电后应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灯具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开关与灯具控制顺序是否对应,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断电,查出原因并修复.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
四、施工部署
五、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六、施工技术措施
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八、施工安全、文明、卫生措施
九、工期保证措施
十、降低成本措施
十一、施工平面布置图
十二、技术交底计划
十三、检验验收项目计划
十四、验收记录
一、编制依据:
1、工程合同:嘉祥景苑B区二期施工合同。
2、施工图纸:嘉祥景苑B10#楼施工图纸。
3、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及规范
二、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威海荣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2、工程名称:嘉祥景苑B10#楼
3、设计单位: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监理单位:威海坤泰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施工单位:文登市建设公司
6、工程地点:威海市张村镇姜南庄村旧址
7、工程结构:现浇剪力墙结构
8、现场条件:已具备三通一平、临时设施已经到位
9、质量要求:合格
10、建筑概况:地下一层,地上十一层
11、工程范围及内容:
①220/380V照明及配电系统、②建筑防雷及接地系统、③有线电视系统、④电话系统、⑤网络布线系统、⑥楼宇对讲系统、⑦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12、工程概况:
1)220/380V照明及配电系统:
本工程为二类高层住宅,消防及重要负荷为二级、含电梯及应急照明等,其它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从小区地下车库变配电所分别引来220/380V电源,分别供给本楼的动力负荷及照明用电负荷;重要负荷为二回路供电(二变压器),末端切换。接地及供电形式为TN-C-S。
按建设单位及业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本工程住户电费采用单元集中计量方式,对动力负荷和照明用电在中进线柜内分别计量。根据规定本工程整治用电标准为每户8KW。
本工程采用放射式的供电方式,主要动力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住宅用电采用放射式供电,对电梯等二级负荷采用双电流末端互投;应急照明为蓄电池供电,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户照明、插座均由不同支路供电,所有插座回路均设漏电保护器。户内灯具均采用节能型灯泡,厨房、卫生间为密闭型灯。在配电间及重要机房设应急照明,为蓄电池供电,其照度为正常照明的照度;在楼梯间设红外人体感应灯和应急照明,其应急照明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5LX,蓄电池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本工程正常照明照度为75-100LX,正常楼梯间为75LX,电梯机房、配电间为200LX,储藏室为50LX。
本工程电源总进线柜采用高层住宅专用,各户照明集中计量,挂墙安装进出线方式为上进上出(可下出),动力箱挂墙安装,底面距地1.5m。户内配电箱均下沿距地1.8m嵌墙暗装,其余照明箱底面距地1.5m嵌墙暗装。
壁装灯具除注明外均距地2.2m安装,其它灯具吸顶安装、链式安装( 1类灯具及安装高度低于2.4n的灯具均需增加一根PE线)。
面板开关下沿距地1.3m,一般插座下沿距地0.3m安装,卫生间采用防溅开关、插座,安装高度1.3m,1.5m(洗衣机插座)、1.8m(电热水器插座),有淋浴、浴缸的卫生间开关、插座需设在2区外;厨房采用防溅开关、插座,安装高度1.3m,1.5m(厨房其它插座)、2m(有油烟机插座)。安装高度在1.8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插座。
导线选择及敷设:消防动力配电干线选用NG-A(BTLY)-1KV隔离型耐火铜芯电力电缆,照明干线选用BV-500V聚氯乙烯绝缘铜芯导线。所有动力干线沿电缆桥架或穿SC铜管埋地暗敷。照明干线穿PC管和沿桥架于竖井内明敷。
消防动力直线选用超A类WDZA+--YJY铜芯阻燃导线;应急照明支线选用ZRBV-500V聚氯乙烯绝缘铜芯阻燃导线;照明支线选用BV-500V聚氯乙烯绝缘铜芯导线,所有支线均穿SC铜管沿墙及楼板暗敷。
消防设备配电线路暗敷时,保护层须大于30mm,明敷时须做防火处理。电气竖井内孔洞在设备安装完毕后用防火材料封堵。
2)建筑防雷及接地系统
本工程防雷等级为三级,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满足防直击雷、侧击,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在屋顶采用Φ8热镀锌圆钢做避雷带,屋顶避雷带连接网络20×20m或24×16m。
利用建筑物钢筋砼柱或剪力墙内两根Φ16以上主筋通长焊接做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m。所有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下1m引出一根-40×4热镀锌扁钢,扁钢伸出室外距墙边的距离不小于1m。在四角柱距地0.5m设置接地电阻测试板为100×150×4。
接地极为建筑物基础梁上下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通长焊接成的基础接地网。
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极焊接。建筑物四角的外墙引下线在室外地面0.5m出设测试卡子(接地电阻测试板为100×150×4),室外接地凡焊接处均应刷沥青防腐。
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金属通风管、金属屋面、金属屋架等均与避雷带可靠连接。
自首层起,每三层利用结构圈梁水平筋与引下线焊接成均压环,所有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件和金属结构等均与均压环连接。
本工程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梯机房等的接地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
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由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由紫铜板制成,应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等进行联结。总等电位连接线采用-40×4mm镀锌扁钢。总等电位联结均采用等电位卡子。禁止在金属管道上焊接。有淋浴室的卫生间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从适当地方引出两根大于Φ16结构钢筋至局部等电位箱(LEB),局部等电位箱暗装,底边距地0.3m,将卫生间内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联结。
在电源总配电柜内装第一级漏电保护器(SPD),有线电视系统引入端、电话、网络引入端等处设过电保护装置。本工程接地形式采用TS系统,电源在进户处做重复接地,并与避雷接地共用接地极。
3)、有线电视、电话、网络布线系统
有线电视信号由市政接口引来进楼处预埋SC40钢管。放大器箱及分支分配器箱均安装在各层竖井中,挂墙明装底边距地0.5m,用户电视插座均距地0.3m暗装。干线电缆选用SYV-75-9穿线槽和PVC25管,支线电缆选用SYV-75-5穿PVC20管沿墙、楼板暗敷。
市政电话电缆先由室外引至首层竖井内的总接线箱,再有总接线箱通过竖井引至各层接线箱分线给住户接线箱,再由住户接线箱跳线给户内的每个电话插座。电话电缆及电话线分别采用HYV和RVB型穿PVC管敷设,电话干线电缆在地面内暗敷,在竖井内沿线槽敷设,电话支线沿墙及楼板敷设。每层的电话分线箱在竖井内挂墙安装底边距地0.5m,住户智能箱在每户住宅内嵌墙暗装底边距地0.5m,电话插座暗装底边距地0.3m安装。
住宅每户按1根网络线考虑,在起居厅、卧室、书房各设一个电脑插座。由室外引入的数据网线至地下竖井内的网络设备配线柜,再由配线柜配线给各层的住宅用户。由室外引入楼内的数据网线选用2芯非屏蔽多模光纤,穿金属管埋地暗敷;由竖井引至各层的线路沿金属线槽在竖井内明敷。从竖井引至各户接线箱及电脑插座的线路采用超五类4对双绞线,穿金属管沿墙、楼板暗敷,电脑插座选用RJ45超五类型,与网线匹配均距地0.3m暗装。
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①消火栓泵控制系统:当消火栓按钮破玻报警后,消防控制中心接收报警信号,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防泵或消控中心立即手动或自动启动消防泵,消防泵工作及故障信号通过控制模块返至消火栓箱及消控中心。
②当发生火灾且经确认后,全部电梯降至首层,普通电梯停止使用,消防电梯由消防人员使用。
③加压送风机及动作:平时不动作,于各层设风井正压送风口,当火灾发生时消防室可直接启动正压送风机,打开风口,楼梯间保持一定的风压。
④排烟风机及动作:平时向室外排风,当发生火灾时消防室可直接启动排烟风机,当温度达到280℃时关闭防火阀,自动停止排烟风机。
⑤非消防电源切除及应急照明切换:当火灾发生时火灾联动控制器发出指令,配电房内集中自动切除非消防电源,并联动应急照明配电箱点亮应急照明灯具及疏散指示灯具。
⑥探测器及相关联动模块的安装要求:按平面图确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时应按现场是实际情况遵循下列原则:探测器道墙壁、梁边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0.5m,探测器周围0.5m的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探测器至送风口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的孔口水平间距不小于0.5m,防火阀联动模块固定在阀旁专用支架上,联动线路经金属软管保护引上至阀体,其余联动设备的控制模块固定在相关配电柜箱内及临近墙上,各联动控制模块应满足相关专业级消防控制要求。
13、关键工序:
电气配管为关键工序,在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技术交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天水路综合小区(一期)工程1#楼,混凝土剪力墙——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1906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33层。其中地下二层气车库,分为十八个防火分区;总停车位781辆,其中地下二层设三个人防分区,为人防物资库及人防人员掩蔽所,人防工程6868.93平方米。电气安装部分分为以下系统:
(一)、低压配电系统:
1、本工程消防设施用电负荷、潜污泵、应急照明用电负荷为一级,其他用电负荷为三级;一级负荷两路供电在末端自动切换;
2、电源:本楼电力电源、照明电源及备用电源均由小区内1#变电所低压侧分回路引接、三相四线。
3、导线:(1)干线采用ZR-YJV-1KV阻燃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穿镀锌钢管梁下明敷设;
(2)照明分支线均采用ZR-BV-450/750V阻燃型铜芯线穿镀锌钢管梁下明敷设;照明平面图中未标注导线截面者为2.5mm2,照明平面图中未标注根数者为三根,两根均穿SC15、三~四根均穿SC20,五~六根为SC25;插座回路未标注者均为BV— 450/750V-3*4-
SC20;
(3)消防设备配电管线均采用NH-BV-450/750V耐火型铜芯线穿镀锌钢管暗敷设;
(4)应急照明回路均采用NH-BV-450/750V耐火型铜芯线穿镀锌钢管暗敷设;
(二)、照明系统:
1、风机房、值班室等重要用房设事故照明灯,疏散通道、楼梯及出入口等处灯具采用自带蓄电的应急灯;
(1)走道、楼梯间、电梯前室、一层大厅、地下室应急照明时间不小于90min;
(2)风机房、管理室、配线间应急照明时间不小于180min;
2、车库日光灯采用T5管配cos>0.9的电子镇流器;
3、汽车库照明为75Lx,照明功率密度为5W2/m;
4、汽车库照明采用分区段集中控制,车道照明采用隔灯接线集中控制;
5、配电箱(控制箱)底边距地1.5米墙面明装,各箱体均采用成套箱,内设N.PE线端子;
(三)、安全接地保护系统:
1、本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当实测满足不了要求时可增设人工接地;。
2、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接地线最小截面积不小于6mm2;接地干线不小于16mm2。
3、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防爆活门的金属外壳与接地网联接;
(四)、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本工程保护等级为一级,车库管理室内设区域报警器,信号引至小区消控中心;
2、消防接地线箱内设总线隔离器,车库、楼梯间均设有感温(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以及各种控制模块以完成报警、控制、操作等功能;电缆桥架内设感温电缆,在风机房及配线间均设消防对讲电话;
(五)汽车库管理系统:
在出库入口处设汽车库管理系统,具有监控记录、车位显示管理、计费等功能;
第三部分: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一、JDG管现浇顶内施工
1、作业条件
(1)、土建完成顶板、梁支模;
(2)、梁钢筋绑扎完毕;
(3)、现浇板底层钢筋绑扎完毕,上层钢筋绑扎前。
2、材料要求
(1) 外观检查钢管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劈裂、毛刺砂眼、棱刺和凹扁等缺陷;
(2) 螺纹管接头、直管接头、弯管接头外形完好、丝扣清晰。无翘曲变形等缺陷;
(3) 铁制灯头盒、开关盒等的金属板厚度必须符合厂家提供的技术指标要求。
3、施工器具
铅笔、钢卷尺、手锤、錾子、钢锯、锯条、专用弯管器、扣压器、压力案子、工具袋、电工常用工具等。
4、 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
5、 工艺流程
划定灯头盒位置→固定灯头盒→敷设管路→管路连接、切断和弯曲→变形缝的处理
6、操作工艺
包括管路与管路的连接和管路与盒的连接两种情况:
(1)、管路与管路的连接,直线管路采用配套的直管接头连接,管的接口应在直管接头的中心位置,即将接头插接到位。根据管路要求采用90°直角弯管接头时,管路要插人直角弯管的承插口处,并插接到位。然后拧紧螺母。
(2)、管路与盒的连接,采用配套的爪型螺纹管接头,接头的一端按上面管接头的连接方法与管路连接,另一端使用专用扳手与盒锁紧,爪型根母护口要完好,以保证良好的接地电气通路,且不必焊跨接地线。
7、其它要求
(1)、管路的套丝:不需现场套丝。
(2)、钢管的弯曲:使用专用弯管器。
(3)、管路的防腐:管路内外壁镀锌不需做防腐处理。
二、吊顶内JDG管施工
1、一般要求
吊顶内管路敷设按设计要求正确选用管材。
(1) 、能上人的固定封闭吊顶按暗配管敷设。这些部位除灯具自身的接线盒外,不应装设接线盒,由于线路分支等必须加盒时,应留检查孔。吊顶内装设的接线盒必须单独固定,其朝向应便于检修和接线。
(2)吊顶内的管路、走向、支架固定按明配管要求施工。
(3)在吊顶内由接线盒引向灯具的灯头线管材质根据管路敷设的材质选用相同材质的保护软管,其保护软管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超过0.8m,在照明工程中不超过1.2m。
(4) 顶内敷设的管路在进入接线盒时,其内外应装有锁母固定。
(5) 吊顶内管路敷设应保持与其他专业管线的最小距离:
当管路敷设在热水管下面时为0.2m,上面时为0.3m。
当管路敷设在蒸汽管下面时为0.5m,上面时为lm。
当不能符合上列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对有保温措施的蒸汽管,上、下净距均可减少至0.2m。电线管路与其他管路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O.lm。当与水管同侧敷设时,宜敷设在水管的上面。
(6) 管路敷设应尽量减少接线盒,只有在管路较长或有弯曲时(管入盒处弯曲除外)才允许加装接线盒或放大管径。
(7) 管路水平敷设时接线盒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弯管路,不超过30m;
两个接线盒之间有一个弯时,不超过20m;
两个接线盒之间有两个弯时,不超过15m;
两个接线盒之间有三个弯时,不超过8m。
第一章 工程概况
西安市临潼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划用地位于临潼区行者乡白庙村,处理能力为2.5万吨/天。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生物处理池;鼓风机房;污泥脱水间;接触消毒池;转盘滤池;加药车间;工业电视、电话、网络;二沉池、配水井及污泥泵池;出水计量渠及尾水加压泵房;周界防范系统;外线及围墙;厂区过程检测与控制设备;火灾报警设施;大门、门卫及自用水泵房;配电房;办公综合楼。我公司主要承担了该厂电气、仪表的安装
第二章 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和相关设备厂家技术资料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
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149-90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6《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合订本)》GB50514-96、GB50259-96
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J50150-91
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1国家标准图集《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03D101-5)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1-92
14《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00-91
15国家标准图集《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
16《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
17本公司有在多项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
第三章 安装人员组织及安装工具
一、人员组织
编号 人员 职称 负责内容 备注
1 任立辉 项目经理 电气、仪表安装
2 高学军 工程师 高低压电气及仪表的安装
3 任立辉 安全员
4 薛望 财务和设材
5 王增峰 电工
6 陈高强 电工
7 赵栋梁 电工
8 杨红军 焊工
二、安装工具
编号 设备名称 编号 设备名称
1 弯管器(最大模具DN100) 9 500V摇表
2 直流焊机300A 10 2500V摇表
3 砂轮切割机 11 万用表
4 手枪钻 12
5 电锤 13
6 气焊工具 14
7 液压钳240 15
8 台钻 16
第 四 章 电气施工方案
一、安装程序、工艺及检验
1).施工前要做如下准备:
1.1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参加施工的技工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文件、标准规范,掌握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对图中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和主要材料进行统计。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会审,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
1.2按施工作业计划备齐施工用料及施工机具。
1.3与设备材料部及质量管理部一起进行工程设备及材料的检验工作,要求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应与图纸一致,附件、备件、质量合格证及技术文件齐全,同时应符合规范要求,按照要求及时进行施工前的报验,并作好检验记录。
1.4根据项目特点,组织学习安全规程及规章制度,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前组织与土建专业进行工序交接,核实土建工程是否达到电气施工要求,内容如下:
(1)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得渗漏。
(2)室内地面的基层施工完毕。
(3)配电室门窗安装完毕,具备封闭条件。
(4)设备安装后不能再有可能损坏已安装设备的其他工作。
(5)混凝土基础及构架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设备支架焊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施工设施及杂物须清除干净,并有足够的安装用地,施工道路畅通。当主车间土建施工达到如上即可进行电气安装。
安装前的检查工作
(1)清扫和清理电气设备、元件的赃污、缺陷,更换损坏的零部件;
(2)所有可动部件、零件应动作灵活、无卡住、粘滞或松动现象;
(3)所有接线紧固件齐全,已接线的螺钉应紧固;
(4)电气设备的安装紧固件、构架、钢管及接头、连接件、导电装置、支架等非带电金属部分均应镀锌或涂漆防腐或采取镀锌制品;
2).电缆桥架的安装。
为了保证投产后控制信号的稳定传输,要求将动力线与控制线分开,所以电缆桥架通常为单层桥架。当桥架在车间墙边安装时,一般采用向墙边地面打膨胀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桥架支架。如果电缆桥架需要延伸到厂房中心部位,这时采用在房梁上打膨胀螺栓,固定一段向下引出的型钢,再在型钢上焊上托架,对电缆桥架进行支撑。电缆槽要求和支架需要完全接触并有效的固定。电缆槽安装在户外时,需要确保电缆槽下方有间隙以确保漏水孔畅通。支腿的垂直度要求控制在2‰以内。电缆槽与电缆槽之间需要用方根螺栓连接,螺母在外面。根据长度需要,电缆槽在现场切割拼接时,切割面应整齐美观。电缆桥架的具体路线,选用的规格以及安装的高度要依据图纸进行安装。电缆桥架的水平度,垂直度,挠度均要求控制在2‰以内。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电缆桥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要满足以下标准:
2.1电缆桥架及其支吊架和引入或引出金属电缆导管。必须进行保护接地。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2.1.1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吊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接。
2.1.2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导线或编织铜线最小允许截面应不小于4平方毫米。
2.1.3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可不作接地跨接线。但每块连接板应有不少于2个有防松动螺帽或防松动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2.2当允许利用电缆桥架构成接地干线回路时。电缆桥架及其支、吊架、连接板应能承受接地故障电流。并满足热效应的要求。
2.3作为接地干线的电缆桥架。其托盘、梯架端部之间的连接电阻应不大于0.0003Ω。
2.4当利用电缆桥架作接地干线时,桥架全线各种伸缩缝和软连接处应采用铜软导线或编织铜线连接,其截面应不小于16平方毫米。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2
第二章 我公司的优势.................................................................................. 6
第三章 施工部署.......................................................................................... 8
第四章 电气安装原则施工方案................................................................13
第五章 总体工程质量保证........................................................................22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25
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污水处理厂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图纸;
2.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备、电气与自控系统安装工程招标书。
二、工程概况
污水处理厂属国务院淮河治理重点工程之一,是省、市重点工程,该工程一期设计规模为日 处理污水 40 万吨,处理工艺为传统活性污泥法。该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郑州市的投资环境 和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项工程第二标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包括总配电站、第一、第二变电站以及厂内供电用电 项目。
1.总配电站负责向第一变电站、第二变电站及鼓风机房 10KV 鼓风机电机送电。
2.第一变电站采用两台 S9-800KVA/10/0.4KV 变压器,负责向鼓风机房、回流污泥泵房、 雨水泵房、回用水泵房、加氯间、中心控制室、第二分控室、厂前区等构筑物提供低压电源 及照明电源,并负责提供厂区道路部分照明电源。
3.第二变电所设两台 1000KVA 10/0.4KV S9 变压器,内设进水泵房控制室,6 太主泵电气控制 箱安装在进水泵房控制室内,并负责泵房照明。
4.曝气沉沙池包括动力配电柜和设备厂家配套供应的控制箱等供用电系统。
5.回流污泥泵房包括配电箱、电气线路及各供电系统。
6.鼓风机房包括鼓风机、起重机、轴流风机、照明等系统的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
7.初沉污泥泵房主要包括污泥泵、起重机、电动闸阀、干池泵、以及照明系统的供电设备 和供电线路。 8.进水泵房的用电设备主要包括 6 台 200KV 潜水泵、5 台闸阀、1 台螺旋压榨机。
9.脱水机房的供用电系统主要包括污泥浓缩系统、脱水系统、及照明系统。
10.曝气池电气系统主要供用电项目包括水下搅拌器、插座等,电路由回流污泥泵房配电室 引来。
11.污泥消化池主要工程包括接地系统安装。 12.厂区电气工程主要包括厂区照明系统及厂区电缆工程。 三、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污水处理厂电气安装工程。
总配电站及第一、二变电站是全厂电力系统的心脏;各 配电中心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程工程量大、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将 给未来的施工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协调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和规 范要求组织施工工作,按期圆 满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四、工程关键
1. 加强管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压缩工期,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 质量的综合协调能力;
2. 组织协调工作;电气单体、系统调试、高配受、送电。
五、主要工程量
六、施工采用标准
2.1《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82)
2.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7—90)
2.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9—90)
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96)
2.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1kv 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2.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96)
2.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
2.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92)
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0—92)
2.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2.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2—92)
2.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91)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二、 工程量
三、 工程进度和工期 要求
四、 劳动组织和劳动力安排
五、 工程质量要求
六、 施工方法
七、 技术措施
八、 安全设施措施
九、 施工参考的资料
一、工程概况
漯河市居正开发公司辽河路营宿楼,位于漯河市辽河路与舟山路交叉口东北角,属邻街建筑。该工程由漯河市居正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由漯河市沙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由漯河市诚信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勘察,由漯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由漯河市华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共六层,一层、二层框架结构,其余砖混结构。一层、二层为门面房,以上为住宅楼,外立面造型独特,水、电与通信设施齐全。建筑面积为 7560m2。东西段(2-1)-(2-23)轴线长40m,宽15m, 南北段(1-1)-(1-8)轴线长15m,宽29.95m,中部(3-B)-(3-P)轴线长31m、宽14.7m。从室外地坪到檐口的高度为18.4m,1-2层层高为3.6m,3-6层层高为2.8m,室内外高差0.3m。
电气安装设计
本工程为三级用电负荷,系统接户线采用三相五线制,(其中一根为重复接地保护线),电源接自小区10KV变电所,使用电压为0.38/0.22KV,由低压电缆埋地引至单元配电箱,在进线处做好重复接地,系统采用TN-C-S系统,室外电缆埋深不小于800mm,住宅配电采用放射式,每单元楼梯间内设配电箱计量到户,楼梯照明与弱电系统供电单设电表计量。商铺用电亦采用单户计量,各商铺分设电表,总箱预留回路。建筑物内一般照明线路采用阻燃塑料电线管暗布线,从配电箱配出的线路除注明外均采用BV-500V型铜芯导线,凡未注明的照明线路采用BV-2.5mm2型导线,插座与空调回路未注明导线为BV-3×4mm2。室内线采用阻燃塑料电线管暗敷,穿PVC管保护, PVC管距墙面或顶面埋深≥30mm;配电箱成型铁制,均暗装。电表集装箱底面距地1.5m,室内开关箱底面距地1.8 m,电话分线箱、有线电视分线箱距地1.8m,插座、开关距地1.4m,弱电插座距地0.3m,空调插座壁挂距地2.2m,柜机距地0.3M,插座均为安全型,厨卫间插座为安全防溅型,安装方式为暗装。
本工程按第三类防雷建筑设计,屋顶沿女儿墙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利用柱内对角两根主筋做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M,突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均通过-25X4热镀锌扁钢与避雷带可靠焊接。接地装置利用基梁内钢筋做接地极,要求所有地基梁的两根主筋应与引下线焊接。防雷电波侵入:在电源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电缆穿管与接地装置相连,总箱内设置防电涌保护装置(SPD)。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外墙引下线距地0.5米处设测试端子。室外地坪不低于0.8M设引出线。如实测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必须增加人工接地极。所有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与穿线金属管均应与保护线可靠连接。
总等电位联结:在总配电箱下距地0.5M设总等电位联结箱,用40X4热镀锌扁钢与基础接地极预埋件可靠焊接,并应将下列导体作总等电位联结。
(1) PE PEN 干线;
(2) 强弱电进出建筑物金属保护管与其它金属管道(也可就近与接地极钢筋焊接)
卫生间局部等电位联结:在卫生间脸盘下距地0.3M预埋-150 ×150×80塑料接线盒,内置120 ×40×4镀锌LEB端子板一块,用φ10镀锌圆钢将LEB板与卫生间底板钢筋网焊接,同时在LEB端子板上攻四个M8螺孔留给用户装紫铜端子板。
电话电缆接自小区弱电机房,埋地引来,于三层设分线箱,基它层设分线盒。每户设一对电话线,主卧与客厅与各设一只电话插座。宽带网络接自小区弱电机房,埋地引来,于三层设配线架箱,其它层设分线盒。每户引入1根4对五类非屏蔽对绞电缆。于书房设一只信息插座。
有线电视电缆接至小区有线电视网,埋地引来,以分配分支方式设计,每层设分支器盒。每户引入2根有线电视电缆,客厅与主卧各设一电视插座。
为组合数宇电视系统,本设计于三设前端箱一只。提供220V电源,改造前内设放大器与分支器。
电气照明系统设置齐全,设计合理,其功能可满足使用要求。
三、工程进度和工期要求
本工程土建2007年 12月20日开工,水电随基础安装接出装置,至2008年9月20日竣工。
在施工中应做好阶段性施工,安装工程应随土建施工而进行,在基础工程完毕前,应做好接地装置的安装,然后随土建的主体工程分别在各层进行穿线管敷设。
主体工程结束时,线管预留和箱盒位置预设工作也随之结束。安装工程应做好电气穿线与照明灯具安装工作,在电气绝缘接地试验,并通过安装试运行,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目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
第三章 施工准备……………………………………………… 2
第四章 施工技术措施………………………………………… 6
第五章 质量保证措施………………………………………… 10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 12
第七章 成品保护……………………………………………… 14
第一章 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结合项目施工生产实际情况,为确保优质、安全出色的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特此编制此施工方案,用以明确知道此项工程的施工管理。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2、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标准图集:
《电缆敷设》D101-1-7(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
《建设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三、计划目标
1、质量标准: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合格。
2、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及火灾、机械事故。
3、工期目标:本工程工期为60天。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06、107、108住宅楼室外电气工程位于邢台矿工人村,工程范围包括:参照设计图纸要求挖电缆沟,铺设电缆及接头,施工完毕恢复路面等。
第三章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作业条件要求
(1)、电缆线路的安装工程应按施工图进行施工。
(2)、与电缆线路安装有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建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3)、电缆安装前,土建工作应具备下列条件:
a、电缆沟开挖前,土建应完成的工作必须完成、电缆沟槽线路无障碍。
b、有较宽的操作场地,施工现场干净,并备有220V交流电源。
2、施工前准备
(1)、各分项工程的技术准备已完成。
(2)、敷设管、槽、电缆施工机具及施工用料已准备好,支架已搭设完毕,且符合安全要求。
(3)、电缆线路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已经编制,并已审批,工程任务单已下达。
(4)、电缆敷设前电缆型号、规格及长度与设计资料核对无误。
(5)、电缆敷设前,应对电缆进行外观检查及绝缘电阻试验,并达到合格要求。
(6)、设置临时联络指挥系统。
3、 在实施阶段,应对施工现场条件作业环境需作详细描述,并进一步识别危险源。
二、技术准备
1、施工图纸、技术资料、相应施工图集、规范、规程齐全;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充分熟悉相关图纸及设计要求,并进行电缆线路牵引计算,用电缆线路的全长来定出每盘电缆的路径起始和终点的位置,然后将每盘电缆的路径分成各种类型的基本段,如水平直线牵引、水平弯曲牵引、垂直提升牵引等,比较计算结果,定出合适的牵引方向及牵引方式。
3、电缆敷设前绝缘测试或耐压试验
(1)、1KV以下电缆,用1KV兆欧表,侧线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Ω。
(2)、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电缆的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损坏等现象。
(3)、多根电缆敷设在电缆槽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事先将电缆的排列用表或图的形式画出来,最大限度减少电缆的交叉和混乱。
三、材料准备
1、所有电缆槽及保护管应达到使用标准,其规格型号及电压登记应符合设计要求。
2、电缆应具有合格证、生产许可证、“CCC”认证标识,其规格型号及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3、电缆外观完好无损,铠装无锈蚀,无机械损伤、无明显褶皱和扭曲现象,橡套、塑料电缆外及绝缘层无老化及裂纹。
4、电缆的其他附属材料:电缆标示牌、油漆、酒精、汽油、硬脂酸、白布带、电缆头附件等均应符合要求。
四、劳动力准备
1、电缆挖沟、开槽、电缆敷设需要大量工作人员,要根据电缆的数量及电缆敷设进度提前安排人员,保证现场工作时人员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对进现场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在进入现场实施阶段应该附上具体施工作业人员。
五、机具准备
1、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机具需用量。
2、组织施工机具设备的落实,保证按期进场。
3、主要施工机具设备的配备详见下表
第一节 工程概况
优胜广场项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广场主要功能包括甲级写字楼、会议厅和少量辅助性的餐饮和商业。项目总用地面积1011m2,总建筑面积约153783m2,共63层(其中地上58层、地下5层),设计高度303米。
1.工程合同造价与范围:
优胜广场项目机电工程合同造价约3.83亿元;承包工程包括:
1.1机电设备安装、建筑智能化工程进行材料、设备采购、安装、调试、验收、保修、必要的深化设计。
1.2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安全防范集成管理系统(含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无线电对讲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公共/应急广播系统、公众信息系统、UPS配电系统、机房工程等;包系统深化设计、检测、调试、验收、培训等所有内容,停车场管理系统要办理相关营业手续。
1.3各设备机房环保处理工程(专业工程暂估价项目):各种设备基础及防震支吊架等制作、安装,噪音处理等。
2.相关单位:
发包人:优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北京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总承包单位:中建三局有限公司
3施工进度总要求:
计划开工日期:2010年X月X日;计划竣工日期:2012年X月X日前
3.12010年X月X日前完成机电、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配合精装修部分除外);
3.22010年X月X日前完成完成机电、建筑智能化系统联动调试;
3.32012年X月X日前完成各专项验收;
3.42012年X月X日竣工验收。
4机电工程各专业概况
4.1电气系统工程概况
本工程电气系统有:低压配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应急疏散指示系统、分布式光纤在线感温报警系统、智能电力监控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
4.1.1变配电系统
本工程从丰台区的110KV变电站引来三路10KV电源至负1层的高压配电室,三路电源二用一备,二路电源同时分段供电,中间设联络开关,当任一路工作电源失压时,通过BZT自动操作联络开关,第三路备用电源能通过联络开关投入工作。由高压配电柜放射式送电至各变压器。
工程设备安装容量为20036kW,分别在负1层、15台、30台及45层设有10/0.4KV变电所,共设户内干式变压器2000KVA2台、1600KVA8台、1250kVA2台;本工程选用两台1440KW柴油机发电组,为大楼一级以上负荷的应急电源。
4.1.2低压配电系统
系统电压为220/380V,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供电。对于单台容量较大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照明及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电干线采用封闭式插接母线槽、低烟无卤阻燃型交联电缆及分支电缆,消防设备的供电采用重型氧化镁绝缘矿物电缆。
4.1.3动力、照明系统
本工程动力配电系统包括:各楼层配电小间、动力控制箱、柜至动力设备的供电电缆、控制电缆的安装敷设,桥架、管线的安装敷设及末端的灯具、开关、插座安装。动力系统主要设备有电梯、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冻机、冷却塔、空调机等空调末端设备,消火栓泵、喷淋泵、消防稳压泵、排烟风机、加压风机、排风排烟风机、进风补风风机、防火卷帘(消防设备本标段只负责敷设电缆至电源箱总开关)。
主要线路的电缆敷设于铝合金电缆桥架中。普通电缆采用WDZ-YT(F)E-0.6/1KV电力电缆供电,消防设备采用BTTZ-0.75KV矿物绝缘防火电缆供电。
4.1.4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要对楼层公共照明、地下车库照明进行智能化控制。
4.1.5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漏电火灾报警系统,通过在各个动力、照明配电箱设置漏电电流监视器及相应的开关增设分励脱扣器,根据漏电电流的大小分级设定预报警、报警、跳闸;对于应急动力及照明箱,根据漏电电流大小分级设定预报警、报警,但不跳闸。
4.1.6智能应急疏散指示系统
智能应急疏散指示系统由监控主机、数字控制型疏散指示标志灯和消防应急照明灯、通讯网络及其他通讯设备组成。发生火灾时,系统根据火灾报警系统的联动信息,发送开灯指令点亮应急照明灯;发送频闪、灭灯、语音提示及改变指示方向等指令动态调整标志灯具的疏散指示方向和工作状态,为逃生人员指出最佳逃生路径。
4.1.7分布式光纤在线感温报警系统
本工程设有分布式光纤感温在线故障预警装置,对中压设备发热点、电缆沟、电缆桥架、电缆竖井即时监测和预警,防止事故的发生;实现状态检修,提高检修效率,节约检修成本和管理成本。
4.1.8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
本工程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对大楼内的高、低压配电系统、直流屏、柴油发电机、变压器温控器等用电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实现大楼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提高供配电系统运行可靠性,使物业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作为独立的电力监控系统同时也能与系统进行集成。
4.1.9防雷接地系统
本系统的施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从接地引出点至各设备、管道等电位箱等的接地连接以及接地电阻的测试,接地引出点至设备及设备的安全保护工作接地,线管、桥架、插接母线、机电设备及设备房内接地母线、接地跨接地线、接地端子和构架接地的安装及调试。
4.2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冷热水系统、重力流生活排水系统、厨房污水处理系统、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人防给排水系统及空调冷凝水加压转输系统。
4.2.1生活冷水系统
水源为市政自来水,从建筑物西南面引一条DN300进水管;在本建筑物首层设水表三套,一个DN200水表供生活用水,一个DN200水表供消防用水及一个DN70水表供绿化用水。
在地下四层、15M层及15层、30M层及30层、45M层及45层分别设置不锈钢生活转输水箱及给水水泵房。本系统采用水泵加水池供水方式,自下而上分十个垂直的供水区。
4.2.2生活热水系统
本建筑无集中热水系统,洗手盆热水由电热水器提供。
4.2.3重力流生活排水系统
最高日排放量823.68m3/d,最大时排水量104.06m3/h。室内地面以上排水系统采用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合流重力流排放系统,合流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首层以上采用重力流排放;地下室卫生间提升排放,提升装置设置在B2层;地下室其他废水采用压力流排放。
4.2.4厨房污水处理系统
厨房由专业公司设计施工及安装,含油废水采用油脂分离器预处理后排放。油脂分离器安装在B2层。
4.2.5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按P=10年;屋面雨水重力流排放。屋面雨水由建筑专业设溢流设施,排水系统及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按不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设计。
4.2.6人防给排水系统
本人防地下室设置于地下五层,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一个防护单元,为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防护单元面积为2195平方米,掩蔽人数为1200人。
防空地下室采用城市自来水作为供水水源,战时市政供水管网未遭受破坏及市政水源未遭受污染时,掩蔽人员应尽量利用城市自来水而不动用防空地下室的战时贮水。防空地下室战时利用设于战时盥洗室的平时集水井贮存战时生活废水,并利用平时排水设备及管道于非隔绝防护时间排出战时生活废水。
4.2.7空调冷凝水加压转输系统
水源为B2层以上的空调冷凝水,另外从45M层生活水箱补充水至45M层的冷凝水箱。在地下四层、15M层及15层、45M层及45层分别设置不锈钢转输水箱及转输水泵房。本系统采用水泵加水池供水方式。
Acknowledgements
The lead author for this document is Lisa M. Benson, Strativia, under contract to the Standards
Coordination Office of NIST. Additional guidance, initial research, and review of the document
were provided by the staff of the Standards Coordination Office of NIST including Karen Reczek,
Mary Donaldson, Erik Puskar and Cheryl Levey. Invaluable support was also received from the
knowledgeable experts of the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CPS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
International Cosmetics Manufacturers and Distributors Association (ICMAD),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ITA), the Personal Care Products Council (PCPC), and UL, Inc. who
provided input into the document and conducted a thorough review. From the CPSC: Mary
Boyle, Patricia Pollitzer, and Mary Toro; From the EPA: Keith Mason and Alexander Metcalf;
From the FDA: Jeffrey Read, Linda Katz, and Tracy DuVernoy; From the FTC: Stephen C. Eckland
and Julia Ensor; From ICMAD: Craig Weiss; From ITA: Tracy Gerstle.
Disclaimer
Certain commercial entities are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to specify the experimental procedure
adequately. Such identific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imply recommendation or endorsement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or is it intended to imply that the
materials or equipment identified are necessarily the best available for the purpose.
1. How To Use This Guide 1
1. Scope 1
2. Overview of U.S. Federal Regulatory Framework .... 2
3. Feder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Mandatory).... 2
3.1.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CPSC) . 3
3.1.1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Act (CPSA) ........ 3
3.1.2. Child-Resistant Packaging ........ 3
3.1.3. Soap...... 4
3.1.4.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Improvement Act of 2008 (CPSIA)... 4
3.1.5. Children’s Cosmetics....... 5
3.1.6. Federal Hazardous Substances Act (FHSA) 5
3.2.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 ..... 6
3.2.1. Country of Origin: Marking of Imported Articles and Containers. 6
3.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6
3.3.1. The Federal Insecticide, Fungicide, and Rodenticide Act (FIFRA).. 6
3.3.2. Non-Essential Products Containing Chlorofluorocarbons (CFCs) and
Hydrochlorofluorocarbons (HCFCs)........ 7
3.3.3.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nd High-Volatility Organic Compounds
(HVOCs) ..... 8
3.4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 .... 8
3.4.1 The FTC Act ... 8
3.4.2. Environmental Marketing Claims ..... 9
3.4.3. Made in the USA Claims.. 9
3.5.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9
3.5.1 Food, Drug, and Cosmetics Act (FD&C Act) ...... 10
3.5.2. Cosmetic Labeling 11
3.5.3. Cosmetic Ingredients.... 11
3.5.4. Cosmetic Warning and Caution Statements..... 12
3.5.5. Color Additives..... 14
3.5.6. Prohibited or Restricted Ingredients ....... 15
3.5.7. Microbeads. 17
3.5.8. Tamper-Resistant Packaging.. 17
3.5.9. Voluntary Cosmetic Registration .... 18
3.5.10. FDA Warning Letters. 19
3.5.11. FDA Cosmetics Guidance Documents.. 19
3.6.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19
3.6.1. Organic Claims - Organic Foods Production Act of 1990 (OFPA). 19
4. Overview of U.S. State Regulatory Frameworks .... 20
5. Stat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Mandatory)...... 20
5.1. Packaging and Labeling (Multi-State)..... 21
5.1.1. Uniform Laws and Regulations (UPLR) .... 21
5.1.2. Toxics in Packaging Legislation ....... 21
5.1.3. Nonwoven Disposable Wipes Labeling.... 21
5.2. Chemicals (Multi-State)........ 21
5.2.1. Chemicals of Concern ... 21
5.2.2.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22
5.3. State of California........ 22
5.3.1. Lead and Other Toxic Substances... 22
5.3.2. California Safe Cosmetics Act 23
5.3.3 The California Toxic Free Cosmetics Act.. 24
5.3.4. Organic Cosmetics 24
5.3.5. Cosmetic Animal Testing Ban. 24
5.3.6. Professional Cosmetics Labeling..... 25
5.3.7. Safety Data Sheet. 25
5.3.8. Made in the USA .. 25
5.4. State of Florida ... 25
5.4.1. Cosmetic Product Manufacturer Permit.. 25
5.5. State of Illinois.... 26
5.5.1. Lead.... 26
5.6. State of Louisiana ........ 26
5.6.1 Cosmetics Laws.... 26
5.7. State of Minnesota...... 27
5.7.1 Formaldehyde in Children’s Products .. 27
5.7.2. Triclosan...... 27
5.8. State of New York........ 27
5.8.1 1,4-Dioxane. 27
6. Overview of the U.S. Voluntary Standards Framework .. 28
7. Standards Developing Organizations (SDOs). 28
7.1. ASTM International ..... 28
7.2. UL Standards ...... 29
7.3. U.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 (USP)... 29
7.4.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 30
8.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Bodies.. 31
8.1. Testing ....... 31
8.1.1 Laboratories 31
8.1.2 Testing Procedures ....... 31
8.2. Certification........ 31
8.2.1 Products Subject to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Rules 31
8.2.3 Organic Certification.. 32
8.3. Certification Bodies..... 32
9. Relevant U.S. Government Agencies.... 33
9.1.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CPSC). 33
9.2.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 33
9.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34
9.4.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 .. 34
9.5.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34
10. Cosmetic Industry and Market Data. 34
10.1. Industry Trade Associations....... 34
10.1.1. 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CIR)........ 34
10.1.2 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for Cosmetics Ingredients (INCI).... 35
10.1.3. Independent Beauty Association (IBA) 37
10.2. Cosmetic Market Data...... 37
一、 编制依据
1、 电气施工图纸
2、 国家规范
3、 地方性规程(92DQ113《建筑电气通用图集》
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四分册(DBJ012696)
二、 工程概况
(一) 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朝阳门内。由房地产公司开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监理公司为监理公司第三项目监理部,由开发建设公司组织施工。
(二) 建筑特点
本工程原结构已完成,现承接装修工程。公寓分为A、B、C、D四座。地下三层,A、B、C座地上11层,D座地上15层。变电室设在地下二层。地上一、二层为商场。地下二、三层为车库。D座建设标准为准四星级公寓。
(三) 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概况
1、 供电电源及方式
本工程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负荷。电源采用二路10KV高压电源同时供电。变电所设在地下二层。10KV进线以电缆直接埋地引入本大楼环网室内,再引进高压柜,高压侧设手动联络。10KV开关柜为直流操作,镍镉电池柜为电源。低压侧单母线分段,中间设联络开关,重要负荷电源由EPS(集中供电式应急电源)提供作为备用电源。照明使用电压为单相220V,电力及空调使用电压为三相220/380V。
本工程采用高供高量的计量方式,计量柜设在变电所。
本工程采用放射式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对重要用电设备和大容量用电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对各楼层的照明和电力空调系统采用树干式供电方式。对一些不重要设备和小容量用电设备采用链式供电方式。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客梯、消防电梯、防烟风机、应急照明等重要用电设备采用双路电源供电,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2、 线路敷设
A、B、C座照明和电力空调干线由变电所引出。采用电缆在桥架内敷设引至地下一层配电小室,再沿配电管井向上、向下敷设。D座干线由变电所引出至地下一层配电间竖井后,再向上、向上引至D座各层。从变配电所低压配出柜引出至水泵控制室采用阻燃型五芯电力电缆沿桥架敷设,引至制冷中心控制室则采用密集型母线槽敷设,控制室内配出电缆至机房内各用电设备。与消防有关的用电设备采用氧化镁防火电缆。
从楼层配电间至各分配箱的支干线采用电缆沿桥架在吊顶内敷设或采用导线线槽或穿管在吊顶内敷设。分配电箱配出支线照明回路采用交联低烟无卤阻燃导线(ZRBYJ型)穿管在吊顶内敷设,插座回路则采用穿管埋地敷设。
3、 设备安装
机房内动力配电箱为落地安装,配电小室动力配电箱一般为挂墙安装,下口距地1.4米
每套公寓内配电箱为嵌墙安装,下口距地1.8米。照明开关、风机盘管温度控制调速开关、水源热泵开关为嵌墙暗装,距地1.4米,离门框不小于0.15米。厕所间烘手器插座嵌墙暗装距地1.4米.卫生间、厨房插座均采用防溅型。疏散灯嵌墙安装,下口距地0.5米。安全出口标志灯嵌墙安装,下口距门框顶0.1米。其余有特殊要求的开关、插座标高见施工图。
4、 保安措施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凡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均应与专用PE线可靠连接。PE线为黄/绿双色线。
桑拿房、游泳池、公寓卫生间应设局部等电位装置。卫生间内等电位连接参见图集97SDQ567。卫生间内各金属配件均须引保护线穿半硬质塑料管。从等电位接线箱内联结端子板上引出。等电位联结端子板(LEB)应与柱子内主筋连通。
5、防雷与接地
本大楼防雷等级为一级。
接闪器:采用254热镀锌扁钢或12圆钢作为避雷带,沿女儿墙四周敷设,支持卡子间距为1米,转角处悬空段不大于0.3米 。避雷带高出屋面装饰柱或女儿墙0.15米.屋面采用254热镀锌扁钢或12圆钢组成不大于10米10米避雷网格。所有高出屋面的各种金属构件均须与避雷带焊接连通。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采用联合接地方式,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30米以上外墙的金属门窗、金属结构、外墙挂杆句均与均压环焊接防侧击雷。
金属管道直接埋地,在入户处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在避雷引下线的外侧距地坪0.5米处设一处接地钢板作测试接地电阻用。施工完毕后严格按照现行国家的电气施工安装验收规范验收。参见图集DBJ087596及99D562。
三、 施工部署及施工进度计划
(一) 、施工承包形式
本工程采用项目经理承包形式,由中冠公司刘杰项目经理部承包土建工程,由***设备安装公司***项目部承包水电工程。电专业队为***队。
(二)、部署原则
根据工程特点,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工期竣工,确定以下原则:
1、 土建开工后,紧密与土建配合与各工种搞好协调关系,根据结构进度安排好配合人员,选择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工长负责施工。
2、 要求技术员、施工员及工人要仔细看图,应与土建施工图、水暖施工图、通风施工图对照后,详细领会设计意图。尽量把问题在施工前解决。
3、 根据土建施工进度做好电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计划按时完成。
Acknowledgements
The lead author for this document is Lisa M. Benson, Strativia, under contract to the Standards
Coordination Office of NIST. Additional guidance, initial research, and review of the document
were provided by the staff of the Standards Coordination Office of NIST including: Karen
Reczek, Mary Donaldson, Erik Puskar and Cheryl Levey. Invaluable support was also received
from the knowledgeable experts at the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and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who provided input into the document and conducted a thorough review.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CPSC) reviewers were Carolyn Carlin and Paige Witzen.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reviewers were Steve Ecklund and Robert Frisby.
Contents
1. HOW TO USE THIS GUIDE ......................................................................................................... 1
2. SCOPE.................................................................................................................................. 1
3. OVERVIEW OF U.S. FEDERAL REGULATORY FRAMEWORK .................................................................. 1
4. FEDERAL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MANDATORY) ................................ 2
4.1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CPSC) ...................................................................... 2
4.1.1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Act (CPSA)............................................................................. 2
4.1.2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Improvement Act of 2008 (CPSIA)........................................ 2
4.1.3 Children’s Products......................................................................................................... 2
4.1.4 Certificates and Mandatory Third-Party Testing............................................................ 3
4.1.5 Tracking Labels for Children’s Products ......................................................................... 4
4.1.6 Soft Infant and Toddler Carriers..................................................................................... 4
4.1.7 Sling Carriers................................................................................................................... 5
4.1.8 Drawstrings in Children’s Upper Outerwear.................................................................. 6
4.1.9 Flammable Fabrics Act.................................................................................................... 6
4.1.10 Flammability of Clothing............................................................................................... 6
4.1.11 Flammability of Vinyl Plastic Film................................................................................. 7
4.1.12 Flammability of Children’s Sleepwear.......................................................................... 7
4.1.13 Flammability of Carpets and Rugs................................................................................ 8
4.1.14 Flammability of Mattress Sets, Mattresses, and Mattress Pads.................................. 9
4.1.15 Federal Hazardous Substances Act (FHSA)................................................................. 10
4.1.16 Sharp Points and Edges on Children’s Products......................................................... 11
4.1.17 Ban on Infant Cushions............................................................................................... 11
4.1.18 Standard on Window Coverings and Cords................................................................ 11
4.1.19 Pending Regulations of Note...................................................................................... 12
4.2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 12
4.2.1 Country of Origin: Marking of Imported Articles and Containers................................ 12
4.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 12
4.3.1 Antimicrobial Clothing and Household Textiles: The Federal Insecticide, Fungicide,
and Rodenticide Act (FIFRA).................................................................................................. 12
4.3.2 Toxic Substance Control Act (TSCA) and Frank R. Lautenberg Chemical Safety for the
21st Century Act .................................................................................................................... 13
4.4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 14
4.4.1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 (FTC Act) ..................................................................... 14
4.4.2 The Textile Fiber Products Identification Act ............................................................... 15
4.4.3 Used or Secondhand Stuffing ....................................................................................... 16
4.4.4 Bamboo Claims............................................................................................................. 16
4.4.5 The Wool Products Labeling Act of 1939 ..................................................................... 17
4.4.6 Fur Products Labeling Act (FPLA).................................................................................. 18
4.4.7 Truth in Fur Labeling Act of 2010 ................................................................................. 18
4.4.9 Leather Products........................................................................................................... 19
4.4.10 Environmental Claims................................................................................................. 19
4.4.11 Care Labels.................................................................................................................. 19
4.4.12 Pending Regulations of Note...................................................................................... 20
4.5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20
4.5.1 Organic Fibers: Organic Foods Production Act of 1990 (OFPA) ................................... 20
5. OVERVIEW OF U.S. STATE REGULATORY FRAMEWORKS .................................................................. 21
6. STAT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MANDATORY).................................. 21
6.1 Packaging and Labeling (all states)..................................................................................... 22
6.1.1 UPLR.............................................................................................................................. 22
6.1.2 Toxics in Packaging Legislation..................................................................................... 22
6.1.3 Uniform Law Label........................................................................................................ 22
6.2 State of California................................................................................................................ 23
6.2.1 Lead and Other Toxic Substances................................................................................. 23
6.2.2 Safer Consumer Products Regulations......................................................................... 24
6.2.3 Plumage Regulations.................................................................................................... 24
6.2.4 Flammability of Upholstered Furniture and Bedding................................................... 24
6.2.5 Made in the USA........................................................................................................... 25
6.2.6 Prohibition of Fur Products .......................................................................................... 25
6.3 Connecticut.......................................................................................................................... 25
6.3.1 Safe Children’s Products............................................................................................... 25
6.4 State of Illinois..................................................................................................................... 26
6.4.1 Lead............................................................................................................................... 26
6.5 Minnesota............................................................................................................................ 26
6.5.1 Formaldehyde in Children’s Products .......................................................................... 26
6.6 Washington State................................................................................................................ 27
6.6.1 Lead, Cadmium, and Phthalates in Children’s Products............................................... 27
6.7 Multiple States .................................................................................................................... 27
6.7.1 Flame Retardant Regulations....................................................................................... 27
6.7.2 Fur Labeling .................................................................................................................. 27
6.7.3 Dog and Cat Fur............................................................................................................ 28
6.7.4 Chemicals of Concern ................................................................................................... 28
6.7.5 Crib Bumpers................................................................................................................ 28
7. OVERVIEW OF THE U.S. VOLUNTARY STANDARDS FRAMEWORK........................................................ 28
8. STANDARDS DEVELOPING ORGANIZATIONS (SDOS)....................................................................... 29
8.1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s and Colorists (AATCC)....................................... 29
8.2 ASTM International ............................................................................................................. 30
9.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BODIES ......................................................................................... 31
9.1 Testing ................................................................................................................................. 31
9.2 Certification......................................................................................................................... 31
10. RELEVANT U.S. GOVERNMENT AGENCIES.................................................................................. 32
10.1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CBP) ........................................................................ 32
10.2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 (CPSC)........................................................... 32
10.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 ........................................................................... 32
10.4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 32
10.5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32
11. U.S. APPAREL AND HOUSEHOLD TEXTILES INDUSTRY AND MARKET DATA.......................................... 33
11.1 Industry Trade Associations .............................................................................................. 33
11.2 Apparel and Household Textiles Market Data .................................................................. 33
APPENDIX A. CHANGE LOG......................................................................................................... 34
1. HOW TO USE THIS GUIDE
• Regulations are mandatory
• Standards are voluntary (unless “Incorporated by Reference” in a regulation)
• Guidelines may be voluntary (but are often de facto industry standards)
• “Red” text highlights mandatory requirements
• “Blue” text indicates a hyperlink to a website, page or document on the web
1、编制依据
1.1《住宅设计规》GB50096-2011。
1.2《住宅建筑规》GB5036805-2005;
1.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1/891-2012;
1.4《市住宅区及住宅安全防设计标准》DBJ01-608-2002
1.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JGJ16-2008
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7《中央国家机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技术导则》
1.8《安全防工程技术规》GB50348-2004;
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2010
2、工程概况
门禁系统损坏,存在安防隐患。楼公共区域灯具部分损坏、缺失,且不符合节能要求。防雷系统年久损坏,需要进行更新重布,楼公共区域强弱电管线杂乱,存在安全隐患,需进行归槽处理,建筑物外墙弱电电缆杂乱,影响外立面整体美观感,需进行归槽,高层监控损坏、缺失,存在监控盲点。需进行重新布置。强电电缆架空敷设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入地敷设。本次改造以节能改造为主,具体电气专业施工围如下:
1.配电:
1.1 单元楼公共区域的照明灯具及导线更新
1.2 单元楼公共区域强电杂乱线缆进行归槽
1.3 院区路灯更新为LED节能路灯
1.4 住户墙体进行加固造成的电气点位破损按需恢复
1.5单元楼进线电缆进行更新和入地敷设
2.弱电:
2.1 单元门禁系统更新
2.2 楼弱电杂乱线缆进行归槽
2.3 楼外墙杂乱弱电电缆归槽
2.4 院区监控系统更新
3.防雷系统更新
具体施工要求
(1)本工程配管均采用JDG管,沿墙钢筋网砂浆面层、顶板混凝土暗敷设。顶板不加固处阻燃塑料线槽明敷设。
(2)采用铜芯导线,导线更新,穿管沿原路由重新敷设,箱后的各分支线穿JDG管沿墙、顶板暗敷。
(3)所有插座均暗装,室照明灯具、墙体插座,开关、局部等电位需要重新布置,按原位置恢复;安装在1.8米米及以下的插座均选用带安全门插座,厨房及卫生间选用防水型插座,洗衣机、冰箱、抽油烟机等均选用带开关的专用插座。起居室、卧室及卫生间灯开关宜选用带指示灯的开关。
(4)电缆埋地敷设和电缆井方式,电缆由电杆入地直埋敷设至单体楼前电缆井穿SC100钢管引至楼前院区改造阜外北四巷甲楼、丙楼两栋单体楼,电源均从院区电线杆架空引入,此次改造将电杆至单体楼架空电缆改为铠装电缆入地直埋敷设。各架空分线箱,最后经分线箱引至各单元接配电箱供电,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小于800mm。在电缆上下方应均匀铺设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5)在屋顶采用Φ10热镀锌圆钢作为避雷带,屋顶避雷带联结网格不大于20m*24m或24m*16m,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金属屋架、铁艺护栏等均与避雷带可靠焊接。
(6)引下线暗装,利用加固柱大于Φ16钢筋2根引下,在距室外地下1米处引出一根40*4镀锌扁钢与接地极连接,引下线在室外地面上0.5米处设测试卡子,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米。
(7)接地体埋设距建筑物不小于3米,接地装置埋深1.0米,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否则补打接地极。
(8)接地体、避雷线及引下线连接必须焊接,焊接处应涂沥青防腐,金属件必须镀锌,锌层均匀。
(9)当地装置埋设地点距建筑物出口或人行横道小于3米时,在上面铺50-80mm的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 装置2米。
(10)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工程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房屋预留地槽、暗孔、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程序
电力系统安装工程应在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图纸设计的要求,配合土建工程,预埋穿线管,避雷接地体及引下线。室装饰工程抹灰前完成各种盒、箱体的安装。装饰工程完成后,门窗全部安装完毕时安装开关插座及配电盘系统,各系统的施工程序如下:
照明系统:电线管敷→设管穿线→灯具、开关及插座安装→配电板及户表板安装
防雷接地系统:接地体埋设→避雷引下线安装→避雷带安装→接地电阻测试
弱电系统:线管敷设→管穿线→盒盖安装
4、施工方法
4.1电线管敷设
4.1.1施工准备
材料要求:
1. 管材、连接套管应采用同一金属材料制作,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20:2007)规定。并应有检定检验报告单和产品出厂合格证。
2. 管材及附件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管材表面有明显、不脱落的产品标识,有出厂合格证和材质证明。
3. 管材、连接套管及其金属附件:、外壁镀层均匀、表面光洁、壁厚均匀,无变形等缺陷。
4. 连接套管的长度不小于管外径的2倍~3.5倍。
5. 连接套管中心凹型槽弧度均匀,位置垂直、正确,凹槽深度与钢导管管壁厚度一致。
6. 紧定螺钉符合产品设计要求,螺纹整齐、光滑、配合良好,顶针尖固,旋转紧定脱落的“脖颈”尺寸准确。
7. 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材、管接件、紧定螺钉、螺纹接头爪型螺母规格参见表14-7~表14-10和图14-11~图14-14。
主要机具设备:
(1)铅笔、皮尺、卷尺、尺杆、线坠、小线、水平尺。
(2)手锤、錾子、钢锯、锯条、刀锯、半圆锉、活扳子、水桶、灰桶、灰铲。
(3)弯管弹簧(简称弯簧),剪管器,手电钻、钻头、台钻等。
(4)电锤、开孔器、绝缘手套,工具袋,工具箱,煨管器、高凳等。
4.1.2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埋盒、箱→暗敷管路→扫管穿带线
4.1.2.1弹线定位:
(1)根据设计图要求,确定盒、箱位置,并进行预留。
(2)根据设计图灯位要求,在现浇混凝土楼模板上进行测量后,标注出灯头盒的准确位置尺寸。
(3)根据设计图要求,在加气砌块墙上需要稳埋开关盒的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开关盒准确位置尺寸。
4.1.2.2加工管弯:
(1)冷煨法:管径20mm及以下时,用手动煨管器。煨管时用力要均匀。管径在25mm及以上时,使用液压煨管器,将管子放入模具,操作煨管器,煨出所需弯度
(2)热煨法:首先堵住管子一端,将预先炒干的砂子灌满灌实,再将另一端管口堵住放在火上均匀加热,烧红后煨成所需弯度,及时冷却。要求管路的弯曲处弯扁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10;明配管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时,不宜小于管外径的10倍。。
(3)管子切断:宜采用钢锯、切割机切管,严禁用电气焊断管。断口处平齐并刮铣光滑。
4.1.2.3隐埋盒、箱:
盒、箱固定应平正牢固、
灰浆饱满,收口平整,纵横座标准确,符合设计图和施工验收规规定。
4.1.2.4暗敷管路:
(1) 管路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1) 管路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2) 管路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3) 管路长度每超过15m,有两个弯曲;
4) 管路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2) 管路弯曲敷设时,弯曲弧度应均匀,焊缝处于外侧。不应有折皱、凹陷、裂纹、死弯等缺陷。断口平整、光滑,管材弯扁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3) 管路垂直敷设时,管绝缘电线截面应不大于50mm2,长度每超过30m,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接线盒。
(4) 管路明敷设时,管材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4倍。固定点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mm~300mm。排列应整齐,固定点牢固,间距均匀,其最大间距应符合表14-11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