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4月 ( 第 114 页)

978-7-112-19462-9,9787112194629,处理措施,常见构造问题,混凝土结构,陈雪光,高清PDF《混凝土结构常见构造问题处理措施》陈雪光

混凝土结构的构造问题不但施工技术人员应重视,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更应重视,在设计时如对构造问题考虑不周,在施工时已很难处理或者无法处理,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不但应“重计算”也应“重构造”。
当前采用“平法制图规则”绘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再表示常见的构造做法,要求施工时参照相应图集中的详图,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正确地理解构造做法。本书根据最新标准、规范和规程编写,并结合工程经验和习惯做法,对常见构造问题提出处理措施。除文字描述外还附以相应的构造图,方便读者阅读。本书不仅适合施工技术人员,也适合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在工程设计、处理现场混凝土结构构造问题时提供参考。

混凝土结构的构造问题应引起结构设计、施工工程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视,在工程设计中不但要认真进行结构的整体力学分析,还应采用正确的构造处理措施,保证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既要“重计算”也要“重构造”。国家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系列图集)为国内广大设计单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制图规则,该规则因有可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等优点,受到设计单位欢迎并用其规则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虽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不一定绘制相应的构造详图,而要求施工企业参照标准设计图集中的详图使用,但设计单位的结构工程师应避免因设计考虑不周而造成在施工中很难处理或无法处理的结构构造问题,埋下工程结构的安全隐患。构造问题不仅仅是施工的事,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某些构造做法的可行性,因此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应从源头—一设计做起。许多有关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要求基本是在设计规范、规程中作了相应规定,而施工规范、施工验收规范中并没有相应规定,国家标准设计系列图集(如:G101、G329等)中的构造详图均为常见的构造示意图,不能包含所有混凝土结构的构造要求,当引用其图集中的部分节点构造做法时,需设计人员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指明具体节点和要求,而特殊的节点及图集中不包括的节点做法应绘制相应的详图图样,不能认为国家标准设计图集中的节点详图构造是万能的,适用所有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节点构造处理问题。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系列图集)从1996年开始使用,至今已有20年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对“平法”制图规则已基本掌握,也在使用中积累了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相关图集中的构造做法理解也不尽相同,难免在工程中处理不当而给结构留下安全隐患。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允许引用标准设计图集中的相关做法,因此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引用国家标准设计图集或地方标准设计图集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要求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和了解相应图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标准、规范、规程和标准设计图集的不断修编,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做法也有了很多变化,一些构造要求在以前的施工中是正确、符合当时规范要求的,但现在未必符合现行的规范规定,只有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规定,在工程中正确使用,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结构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学会正确的构造处理措施,还应通过工程实践提高结构专业的理论水平。

内容索引:

第1章纵向钢筋锚固、连接、保护层厚度1
1.1受拉钢筋的锚固处理措施1
1.2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4
1.3钢筋端部的弯钩和机械锚固处理措施5
1.4抗震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6
1.5光圆钢筋锚固末端的构造处理措施8
1.6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弯折锚固的处理措施9
1.7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处理措施10
1.8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区段长度及接头面积百分率12
1.9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处理措施13
1.10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现浇混凝土框架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措施15
1.11梁、柱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的构造处理措施16
1.12纵向受力钢筋的机械连接类型及性能17
1.13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用处理措施19
1.14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的处理措施20
1.15钢筋末端弯钩和弯折的处理措施22
1.16普通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23
1.17减小保护层厚度的处理措施25
1.18保护层厚度较大时的处理措施26
1.19并筋的根数及等效直径处理措施27
1.20并筋的锚固长度、搭接连接及保护层厚度的处理措施28
第2章柱及梁柱节点构造处理措施30
2.1框架梁柱中间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处理措施…30
2.2框架梁柱边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处理措施32
2.3框架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太密集的处理措施33
2.4框架柱中拉结钢筋的构造要求34
2.5框架柱顶层边节点柱纵向钢筋的连接处理措施35
2.6框架柱顶层中间节柱钢筋的锚固处理措施……39
2.7框架柱变截面时纵向钢筋的处理措施…40
2.8钢筋混凝土柱保护层厚度改变处纵向钢筋处理措施……42
2.9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连接的处理措施…43
2.10框架顶层端节点钢筋构造处理措施45
2.11框架柱箍筋、拉结钢筋及非螺旋圆形箍筋处理措施46
2.12框架角柱的特殊构造措施48
2.13抗震框架柱节点箍筋加密区间距及肢距构造措施48
2.14抗震框架底层柱根部箍筋构造处理措施50
2.15抗震钢筋混凝土柱在刚性地面处箍筋构造处理措施52
2.16框架柱中设置芯柱的构造处理措施53
2.17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搭接处箍筋处理措施54
2.18柱中纵向钢筋在上下层根数不同时处理措施55
2.19转换柱(框支柱)的构造要求及处理措施56
2.20框架梁端部有竖向加腋时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处理措施58
2.21抗震设计框架柱错层节点构造处理措施59
2.22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及箍筋构造处理措施61
2.23异形柱纵向受力钢筋顶层节点处理措施62
第3章剪力墙构造处理措施64
3.1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转角处搭接处理措施…64
3.2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端柱内锚固处理措施……65
3.3一字形、带翼缘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处理措施…66
3.4剪力墙斜向相交及墙厚度不同时处理措施…68
3.5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搭接连接处理措施69
3.6剪力墙边缘构件(暗柱)及墙肢中拉结钢筋保护层厚度处理措施……70
3.7剪力墙竖向及水平分布钢筋遇到暗梁或楼层梁时处理措施……72
3.8·剪力竖向分布钢筋在顶层构造处理措施73
3.9剪力墙第一根分布钢筋距构件边距离74
3.10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在结构面连接处的处理措施76
3.11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直径或间距改变时处理措施77
3.12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在暗柱、扶壁柱处理措施79
3.13剪力墙肢中竖向分布钢筋连接处理措施80
3.14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处理措施82
3.15剪力墙端柱及小墙肢纵向钢筋在顶层处理措施83
3.16剪力墙连梁纵向钢筋在剪力墙小墙肢锚固处理措施84
3.17剪力墙连梁纵向钢筋及箍筋处理措施86
3.18剪力墙暗梁纵向钢筋在端部的处理措施88
3.19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兼做连梁腰筋处理措施89
3.20剪力墙肢洞口边补强钢筋处理措施91
3.21剪力墙连梁洞口补强钢筋处理措施93
3.22配筋单排分布钢筋的剪力墙构造处理措施94
3.23配置交叉斜筋、集中对角斜筋及对角暗撑剪力墙连梁构造处理措施95
3.24抗震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抗滑移附加短筋构造处理措施….97
3.25剪力墙与平面外楼面大梁相连构造处理措施100
3.26剪力墙肢暗柱、扶壁柱构造处理措施……102
3.27剪力墙拉结钢筋的处理措施103
3.28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处理措施……105
3.29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处理措施108
3.30剪力墙局部错洞时边缘构件中纵向钢筋处理措施109
3.31叠合错洞剪力墙连梁及边缘构件处理措施……111
3.32将剪力墙不规则错洞改为规则洞口处理措施113
3.33错层剪力墙的处理措施114
第4章梁构造处理措施116
4.1抗震设计多跨框架梁上部非通长纵向钢筋处理措施116
4.2楼层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在端支座锚固处理措施118
4.3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在中间支座锚固处理措施121
4.4框架梁在柱两侧截面尺寸不同时纵向钢筋处理措施……122
4.5梁仅一端支座为框架柱处理措施124
4.6框架梁端部加腋时节点处构造处理措施127
4.7梁下部纵向钢筋不伸入支座的处理措施…….128
4.8转换梁的构造处理措施129
4.9梁侧面钢筋(腰筋)连接及在支座的锚固构造措施131
4.10梁纵向受力钢筋在搭接连接范围内箍筋加密处理措施……133
4.11普通楼面梁支座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截断长度处理措施………134
4.12普通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与架立钢筋搭接处理措施136
4.13普通梁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锚固处理措施……137
4.14普通梁下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处理措施139
4.15悬臂梁纵向受力钢筋锚固处理措施141
4.16悬臂梁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弯折处理措施……143
4.17梁附加横向钢筋设置的构造措施……144
4.18梁下部有均布荷载时附加钢筋处理措施………147
4.19垂直折梁内折角处配筋处理措施……148
4.20悬臂倾斜框架梁箍筋处理措施……149
4.21楼层梁端第一道箍筋布置措施……150
4.22梁箍筋形式的处理措施151
4.23抗震设计框架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及箍筋肢距处理措施…153
4.24砌体结构中现浇混凝土梁支承长度处理措施………154
4.25砌体结构上现浇混凝土梁纵向钢筋锚固长度处理措施…155
4.26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中托墙梁处理措施157
4.27梁腹板范围内腰筋配置要求及处理措施……………160
4.28梁纵向钢筋最小净距处理措施………161
4.29井字梁纵向钢筋及交点处构造处理措施…….163
4.30密肋梁构造处理措施……164
4.31水平折梁、弧形梁配筋构造处理措施…166
4.32次梁底低于主梁底时支座处理措施168
4.33框架梁下部挂板与相邻框架柱连接的处理措施…169
4.34电梯间检修吊钩处理措施…170
4.35深受弯构件中深梁构造处理措施171
4.36深梁沿下边缘作用均布荷载及深梁集中荷载时,附加吊筋的处理措施……174
4.37抗震设计框架宽扁梁梁柱节点处理措施…176
第5章楼(屋)面板及板式楼梯处理措施179
5.1现浇混凝土板下部钢筋在支座内锚固处理措施179
5.2现浇混凝土板上部钢筋在边支座错固长度处理措施…180
5.3现浇混凝土板采用焊接钢筋网片时在支座内锚固处理措施183
5.4地下室顶板与地下室外墙钢筋连接处理措施….185
5.5抗震设计嵌固层及转换层楼板边支座、大洞口边处理措施….186
5.6普通楼(屋)面板预留洞口边处理措施….187
5.7现浇混凝土板中温度钢筋的构造处理措施….190
5.8现浇混凝土单向板上部钢筋处理措施….191
5.9现浇混凝土双向板钢筋的配置处理措施193
5.10现浇混凝土板中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处理措施194
5.11现浇混凝土悬挑板构造钢筋处理措施…196
5.12现浇混凝土悬挑板转角处构造处理措施…………198
5.13现浇混凝土斜向板纵向钢筋处理措施200
5.14板柱、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抗冲切构造处理措施201
5.15现浇板柱结构体系抗剪栓钉处理措施……204
5.16楼、屋面板上设备基础与板的连接处理措施206
5.17折板式现浇混凝土楼梯在弯折处钢筋配置处理措施·208
5.18带滑动支座板式现浇混凝土楼梯处理措施……209
5.19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第一阶与基础构造措施…212
第六章地基基础构造处理措施214
6.1柱纵向受力钢筋在独立基础内锚固处理措施214
6.2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条形基础及基础梁内锚固处理措施216
6.3现浇混凝土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板式筏形基础内锚固处理措施218
6.4现浇混凝土墙竖向钢筋在基础内的错固处理措施220
6.5短柱独立基础构造处理措施222
6.6柱、墙纵向钢筋基础内设置横向构造钢筋处理措施224
6.7基础梁水平加腋处理措施226
6.8单柱独立基础底板配筋处理措施227
6.9多柱联合基础配筋处理措施228
6.10独立柱基础间系梁处理措施…230
6.11条形基础配筋处理措施………232
6.12条形基础相交处底板钢筋处理措施……234
6.13条形基础底部标高不同时处理措施235
6.14混凝土灌注桩成孔方式选择及桩身构造处理措施……237
6.15工程桩与承台、筏板、条形承台梁连接处理措施……240
6.16桩基承台下部钢筋、条形承台梁纵向钢筋构造处理措施…241
6.17三桩承台受力钢筋的布置方式及构造处理措施…243
6.18桩基承台间联系梁构造处理措施……244
6.19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处理措施……245
6.20平板式筏形基础柱墩的处理措施……247
6.21剪力墙洞口下筏板内暗梁处理措施……249
6.22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钢筋处理措施250
6.23筏板基础板端部封边处理措施252
6.24筏形基础底板、地下室防水板地坑配筋构造处理措施……….253
6.25筏形基础底板变截面处钢筋构造处理措施255
6.26筏板纵向钢筋在端部的构造处理措施258
6.27梁板式筏形基础主梁纵向钢筋连接及箍筋的配置处理措施259
6.28梁板式筏形基础主梁端部构造处理措施262
6.29梁板式筏形基础主梁变截面及有高差处构造处理措施263
6.30梁板式筏形基础次梁钢筋连接及箍筋配置处理措施265
6.31筏形、箱形基础底板及地下室防水板后浇带处理措施…267
6.32地下室防水板与扩展基础连接构造处理措施269
第七章其他构造处理措施272
7.1混凝土结构中普通钢筋牌号选用原则272
7.2抗震结构混凝土构件中使用普通钢筋的要求274
7.3带“E”牌号钢筋的使用处理措施275
7.4细晶粒带肋钢筋的使用处理措施276
7.5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代换处理措施276
7.6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及处理措施277
7.7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间距规定279
7.8抗震设计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范围的规定280
7.9如何区别框架柱、剪力墙端柱、异形柱、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剪力墙的小墙肢等竖向构件概念281
7.10抗震等级为特一级构件的构造处理措施284
7.1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本要求处理措施…285
7.12正确判定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289
7.13混凝土结构中预埋件处理措施291
7.14抗震设计混凝土结构中构造柱处理措施293
7.15混凝土结构砌体填充墙抗震处理措施………295
7.16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施工处理措施…297
7.17预制构件吊环处理措施299
参考文献301

ICS35.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10-2021
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监测数据采集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s for data collection of full scene security monitoring of eloT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10,Q/GDW 12110-2021,全场景,安全监测装置,电力物联网,采集要求,Q/GDW 12110-2021 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监测数据采集基本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基础安全数据,明确不同设备、系统应报送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的采集方法、频次和基础数据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的新系统、设备接入和原有系统、设备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Z11801一2018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监控预警平台安全监测数据规范
Q/GDW12098一2021电力物联网术语
Q/GDW12108一2021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一2021和Q/GDW12108一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台类系统platform system
向其他系统提供基础服务的信息系统。
3.2
业务类系统business system
为开展业务服务所使用的信息系统。

3.3
安全类系统security system
为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业务所使用的信息系统。
3.4
网络安全监测装置network security monitoring device
一种通过网络流量分析(旁路接入镜像流量)实现协议识别与解析、pcap数据包存储、流量信息回溯查询、威胁检测分析告警等功能的流量解析与安全监测设备,可提供文件还原、网络流量信息和威胁告警数据外发等服务。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S: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S: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JSON: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
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NAT: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TOS: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UD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UTC时间:世界统一时间(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UTF-8编码:万国码(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8-bit)
WAF:WEB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9—2021
电力物联网感知层设备接入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curity access of sensing layer devices in eloT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09,Q/GDW 12109-2021,感知层设备,感知层设备接入安全技术,电力物联网,Q/GDW 12109-2021 电力物联网感知层设备接入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感知层设备本体安全、通信安全和本地通信网络安全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感知层设备接入公司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选型和系统集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1.1电子电工产品环境实验概述和指南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6951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37092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模块安全要求
Q/GDW12098电力物联网术语
Q/GDW12108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感知层设备perception layer device
部署在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的设备,具备对电网对象或环境的状态进行测量、感知,并具有数据处理、通信、人机交互等全部或部分功能,主要包括边缘物联代理、物联网终端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
CBC-MAC:密码块链消息完整码(Cipher Block Chain-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ode)
CCM:带密码块链消息完整码的计数器模式(Counter mode with CBC-MAC)
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Sec:互联网协议安全框架(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JTAG:测试行动联合组织(Joint Test Action Group)
LoRa:远距离无线通信(Long Range)
LoRaWAN:远距离无线通信广域网(Long Range Wide Area Network)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2016版,RGC,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审查要点,高清无水印《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审查要点-RGC2016版》市政西北院编制.pdf

本审查要点以《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为主要依据,同时应遵循《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及相关专业管线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一)综合管廊工程审查应分为 1、总则审查,2、基本规定审查,3、规划方案审查,4、总体方案审查,5、专业管线设计审查,6、附属设施审查,7、结构设计审查等,各项审查下包含相应子项审查。施工图审查时,应结合现状管线情况、总体规划及各专业管线规划要求、联系各专业统筹兼顾,协调统一,保证各个专业协同一致;应避免局限于各专业内部要点审查,而忽略各专业间的相互关联点的审查。
(二)本要点供施工图审查机构、设计单位进行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图技术性审查或设计单位内部校审时参考使用。工业综合管廊工程的施工图,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参照本要点进行审查。
(三)建设单位报请施工图技术性审查的资料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及附件。
2、审查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文件(详勘)。
3、全套施工图(含计算书并注明计算软件的名称及版本);
4、审查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四)施工图技术性审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等是否安全。
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5、是否符合作为设计依据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要求。
(五)本要点所涉及标准内容以现行规范规程内容为准。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对本要点作出必要的补充规定。
本文件,编制过程中尚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各位同行在图纸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教训,欢迎交流,共同进步。

目 录
一、总则审查.................5
二、基本规定审查.........5
三、规划方案审查.........5
3.1 原则审查..........5
3.2 平面布局审查..5
3.3 管廊断面方案审查................................6
3.4 道路断面位置布置审查........................6
四、施工图总体设计.....6
4.1 一般性审查.......6
4.2 廊体空间设计审查.................................8
4.3 廊体断面设计审查.................................9
4.4 管廊节点设计审查...............................12
五、管线设计审查.......13
5.1 一般性审查..13
5.2 给水、再生水管道设计审查............13
5.3 排水管渠设计审查............................13
5.4 天然气管道设计审查........................14
5.5 热力管道设计审查............................15
5.6 电力电缆设计审查............................15
5.7 通信线缆设计审查............................16
六、附属设施设计审查.....................................16
6.1 消防系统设计审查............................16
6.2 通风系统设计审查............................17
6.3 供电系统设计审查............................18
6.4 照明系统设计审查............................19
6.5 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审查................20
6.6 排水系统设计审查............................23
6.7 标识系统设计审查............................24
七、结构设计审查.......24
7.1 一般性审查..24
7.2 材料使用审查....................................25
7.3 结构上的作用审查............................28
7.4 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审查........29
7.5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审查............29
7.6 构造要求审查....................................32
附一: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34
一、总则...............34
二、审查要点.......35
2.1 给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35
2.2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46
2.3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58
2.4 城市桥隧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62
2.5 燃气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66
2.6 供热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70
2.7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73
附二: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试行)...........................89
一、总 则.........89
二、建筑专业审查要点.............................89
三、结构专业审查要点.............................94
四、给水排水专业审查要点...................104
五、暖通专业的审查要点.......................114
六、建筑电气专业审查要点...................118

摘抄:

一、总则审查 1、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遵循“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管廊的综合效益。
2、综合管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基本规定审查 1、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城市工程管线均应纳入综合管廊。(除雨水不做硬性要求,其余管线均应入廊。)
2、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应以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为依据。 3、综合管廊工程规划与建设应与地下空间、环境景观等相关城市基础设施衔接、协调。
4、综合管廊应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并应满足管线的使用和运营维护要求。 5、综合管廊应同步建设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设施。
6、综合管廊工程设计应包含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纳入综合管廊的管线应进行专项管线设计。
三、规划方案审查
3.1 原则审查
1、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
2、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统筹规划综合管廊内部空间,协调综合管廊与其它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
3.2 平面布局审查 1、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城市地下管线现状,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以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综合管廊的布局。(必须做好管线普查,将现状管线理清,明确现状管线入廊计划)。
2、综合管廊应与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开发、地下人防设施及其它相关建设项目协调。
3、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综合管廊: 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开发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
 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 重要的公共空间;  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3.3 管廊断面方案审查 1、综合管廊断面应满足管线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要求。
2、综合管廊内的管线布置应根据纳入管线的种类、规模及周边用地功能确定。
3、天然气管道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4、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5、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同舱敷设。 6、110kV 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同侧布置
7、给水管道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给水管道宜布置在热力管道下方。
8、进入综合管廊的排水管道应采用分流制,雨水纳入综合管廊可利用结构本体或采用管道排水方式。
9、污水纳入综合管廊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污水管道宜设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
3.4 道路断面位置布置审查 1、 综合管廊位置应根据道路横断面、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利用情况等确定。
2、干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机动车道、道路绿化带下。
3、支线综合管廊宜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 4、缆线管廊宜设置在人行道下。 5、综合管廊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地下设施竖向规划、行车荷载、绿化种植及设计冻深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施工图总体设计
4.1 一般性审查
1、综合管廊平面中心线宜与道路、铁路、轨道交通、公路中心线平行。
2、综合管廊穿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铁路、轨道交通、公路时,宜垂直穿越;受条件限制时可斜向穿越,最小交叉角不宜小于 60°。 3、综合管廊的断面形式及尺寸应根据施工方法及容纳的管线种类、数量、分支等综合确定。
4、综合管廊管线分支口应满足预留数量、管线进出、安装敷设作业的要求。
相应的分支配套设施应同步设计。 5、含天然气管道舱室的综合管廊不应与其他建(构)筑物合建。天然气管道舱室与周边建(构)筑物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有关规定。天然气管道舱室地面应采用撞击时不产生火花的材料。(略,详请下载查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5.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8—2021
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技术要求
Full scene 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eloT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08,Q/GDW 12108-2021,全场景安全技术,电力物联网,Q/GDW 12108-2021 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电力物联网全场景安全防护总则,以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和通用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分部、公司各单位的电力物联网规划、设计、采购、安全审查、开发测试、实施上线、运行管理等全过程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08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B/T31168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T35274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GB/T35295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
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GM/T0022
IPSec VPN技术规范
GM/T0024
SSL VPN技术规范
Q/GDW1594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Q/GDW1937国家电网公司非国家秘密电子数据销毁、清除和恢复技术要求
Q/GDW11416国家电网公司商业秘密安全保密技术规范
Q/GDW12098电力物联网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22239、GB/T25069、GB/T35295、GB/T36572、GM/T0022、GM/T0024和Q/GDW12098界定
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联网终端loT terminal
一种能够对物联网对象或环境的状态进行测量、感知,并具有简单数据处理、通信、人机交互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设备。属于感知层设备,包括智能传感器、智能业务终端、采集控制终端、智能设备、移动终端等。
3.2

电力物联安全接入网关eloT security access gateway
采用SSAL、国密SSL或国密IPsec等技术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或边缘物联代理的身份认证、网络访问控制和传输通道加密,保障电力物联网终端接入安全的防护设备。
3.3
信息安全网络隔离装置(逻辑型)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 isolation device(Logic)
一种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管理信息大区对外隔离的专用安全防护设备,可提供逻辑强隔离状态下的跨边界代理访问服务。
3.4
信息安全网络隔离装置(网闸型)information security network isolation device(GAP)
一种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管理信息大区接入边界的专用安全防护设备,可提供基于双主机电路交换的网闸隔离功能。
3.5
物联网控制域control domain of loT
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管理信息大区内划分出来的网络子区域,可用于部署除电力监控系统外的控制类业务。
3.6
数据共享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 of data sharing
以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在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需审批后共享的数据,及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措施,旨在最大化数据共享范围,促进公司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N: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IoT:电力物联网(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
IPS: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IPsec:Internet协议安全性(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JTAG:联合测试工作组(Joint Test Action Group)
SSAL: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应用层协议(StateGrid Secure Application Layer)
SSL: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
SWD:串行调试(Serial Wire Debug)
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WiFi: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
WAF:应用层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7-2021
物联终端统一建模规范
Unified modeling specification for terminal of internet of things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07,Q/GDW 12107-2021,物联终端,物联终端统一建模,Q/GDW 12107-2021 物联终端统一建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物联终端统一建模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公司电力物联网中输变配用等专业物联终端设备数据信息模型的构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12098电力物联网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属性property
用于电力物联网设备终端身份详情的静态信息描述和设备运行时可持续存在状态的动态信息描述。
3.2
静态属性static property
在电力物联终端全生命周期中用于描述自身身份详情的基本信息,包含设备身份的标识,设备的描述信息等。

3.3
动态属性dynamic property
描述物联终端运行时的状态值,如电能表的示值,温度监测设备所读取的当前温度等信息。
3.4
消息event
由电力物联终端主动上报并需要被外部感知和处理的通知信息,这类信息是无法通过查询电力物联终端的属性而获知的,如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候主动上报的告警信息及附带的参数等信息。该类信息是可以被订阅和推送。
3.5
服务service

电力物联终端能够被远程调用而去执行的动作、指令,通常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执行,可设置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输入参数”是指物联终端在执行某一个动作时需要的指令信息,“输出参数”是指物联终端在完成某一动作后需要反馈的状态信息。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D:标识(Identification)
JSON:JavaScript对象标记(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SG-CIM: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公共信息模型(STATE GRID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6.4—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第4部分:
边缘物联代理与物联管理平台交互协议规范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platform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s
Part 4:Communication specification between edge agent and loT management platform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06.4,Q/GDW 12106.4-2021,物联管理平台,边缘物联代理设备,Q/GDW 12106.4-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第4部分:边缘物联代理与物联管理平台交互协议规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边缘物联代理设备(以下简称“边设备”)与物联管理平台之间以MQTT方式进行交互的协议规范,包含物联管理平台对边设备的设备管理、容器管理、应用管理以及业务交互等内容。对于以其他方式与物联管理平台进行交互的边缘物联代理设备需要遵循的协议规范另行约定。
本部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边缘物联代理与物联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交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745一2017物联网术语
EEE8O2.1AR IEEE本地和城域网标准-安全设备标识(IEEE Standard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Secure Device Identity
EEE1588-2008用于网络测量与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MQTTV31 MQTT V3.1协议规范(MQTT V3.1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FC793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RFC3629UTF-8,ISO10646的转换格式(UTF-8,A Transformation Format of ISO10646)
RFC6455 WebSocket协议(The WebSocket Protocol)
3术语和定义
GB/T33745一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JSON:JS对象描述(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
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NB-IoT: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QoS: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4G:第4代移动通信(The4 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5G:第5代移动通信(The5 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6.3—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第3部分:应用商店技术要求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platform technology and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Part 3: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application store

2021-06-25发布2021-06-25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06.3,Q/GDW 12106.3-2021,应用商店,物联管理平台,Q/GDW 12106.3-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第3部分:应用商店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物联管理平台应用商店的系统架构、交互接口和功能要求等内容,给出了应用查询、应用上架、应用下架、应用下发、应用统计、评价评论、版本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的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物联管理平台应用商店的设计、开发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457一2006信息技术一软件工程术语
GB/T33474一2016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
GB/T33745一2017物联网术语
GB/T35319一2017物联网系统接口要求
YD/T2437-2012物联网总体框架与技术要求
Q/GDW12098-2021电力物联网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2021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灰度升级gray scale upgrade
在进行软件升级时,只对部分内容进行升级,以降低升级风险。

3.2
差分升级delta update
在进行软件升级时,只更新当前版本与待升级版本相比发生改变的内容。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ISC:统一权限控制(Identity Security Control)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6.2—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第2部分:功能要求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platform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Part 2:Functional requirement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06.2,Q/GDW 12106.2-2021,功能要求,物联管理平台,Q/GDW 12106.2-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第2部分:功能要求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智慧物联体系中物联管理平台的功能、性能、可靠性、易用性、可用性和安全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智慧物联体系中物联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建设等环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1597国家电网公司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要求
Q/GDW/Z11212信息系统非功能性需求规范
Q/GDW12098电力物联网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子设备sub device
通过本地通信网络挂载于边缘物联代理设备上的各种电力终端和传感器设备。
3.2
规则引擎rule engine
嵌入在应用程序中的组件,实现了将业务决策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并使用预定义的语义模块编写业务决策。接受数据输入,解释业务规则,并根据业务规则做出业务决策。

3.3
设备影子device shadow
真实设备的缓存,用于存储设备上报状态、应用程序期望状态信息。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A:证书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 Authority)
CoAP:约束应用协议(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
CRL:证书吊销列表(Certification Remove List)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
REST:表述性状态转移(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教育丛书之三
甘肃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手册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分册)
甘肃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手册,《甘肃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手册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分册》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生产,人命关天。为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配合住建部正在开展的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继续深入开展房屋与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我们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这套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教育丛书。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作为质量强国、强省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工程质量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益建造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和工匠精神的弘扬,“四新技术”、“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推广使用,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普及,我省建设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跃升。但一些影响工程质量的常见问题仍时有存在和发生,这些问题通常是引起工程质量投诉的热点,也是影响结构耐久性和工程结构安全,影响使用功能和建筑物正常使用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大对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和存在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激发施工单位提升工程质量的内生动力,真正形成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的长效机制。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方位、全过程覆盖”的方针,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始终处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之中,并不断得到提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采取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制度措施和经济措施,根据我省各地市工程质量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从工程组织管理、设计质量、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来探讨建设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十分必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手册》的编写,对于大家准确把握建设工程常见问题产生的根源,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齐抓,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的常态化,巩固治理成果,继续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涉及专业众多,防治手册共分三分册,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进行分类编写,共分两个分册:地基与基础及主体结构工程分册、装饰装修及安装工程分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独立成册。该丛书适用于建设工程参建各方技术人员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学习、参考,有效的防范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发生和存在。
由于时间仓促和技术水平限制,疏漏之处望大家不吝指出,以便及时修正,相关意见和建议请发送至gssazj@163.com。让我们勠力同心,为实现我省建设工程质量均衡和充分的发展,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砥砺前行!
目 录
道路工程篇
1道路路床 1
1.1超厚回填 1
1.2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 1
1.3倾斜碾压 2
1.4挟带大块回填 2
1.5土路床的干碾压 2
1.6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 3
1.7路床土层含有有机物质 3
1.8回填冻土块或在冻槽上回填 3
2 路肩、边坡 4
2.1路肩、边坡松软 4
2.2 边坡过陡 4
2.3 路肩积水 5
3 路基排水 5
3.1排水边沟沟底纵坡不顺 5
3.2 路基排水无出路 5
4 道路基层 6
4.1级配砂砾基层 6
4.1.1砂砾层级配质量差 6
4.1.2砂砾层含泥量大 6
4.1.3砂砾层碾压不足 6
4.1.4砂砾层级配不均匀 7
4.2碎石基层 7
4.2.1碎石材质不合格 7
4.2.2干碾压 8
4.2.3嵌缝工序质量差 8
4.3石灰稳定土基层 8
4.3.1稳定土搅拌不均匀 8
4.3.2石灰土厚度不够 9
4.3.3掺灰不计量或计量不准 9
4.3.4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低 10
4.3.5消解石灰不过筛 10
4.3.6土料不过筛 10
4.3.7灰土过干或过湿碾压 11
4.4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 11
4.4.1含灰量少或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不达标 11
4.4.2摊铺时粗细骨料分离 12 6
4.4.3干碾压或过湿碾压 12
4.4.4碾压成型后不养护 12
4.5水泥稳定土类基层 12
4.5.1原材料控制不严格 13
4.5.2拌合不均匀 13
4.5.3碾压成型后不养护 14
4.5.4平整度差 14
5道路工程 15
5.1水泥混凝土面层 15
5.1.1胀缝处破损、拱胀、错台 15
5.1.2混凝土板块裂缝 17
5.1.3纵横缝不顺直 18
5.1.4相邻板间高差过大 18
5.1.5板面起砂、脱皮、露骨或有孔洞 19
5.1.6板面平整度差 19
5.1.7混凝土板面出现死坑 20
5.2沥青混凝土面层 20
5.2.1路面平整度差 20
5.2.2路拱不正,路面出现波浪形 23
5.2.3路面非深陷性早期裂缝 24
5.2.4路面深陷性、疲劳性裂缝 25
5.2.5路面边部压实不足 25
5.2.6路面松散掉渣 26
5.2.7路面雍包、搓板 27
6道路附属构筑物 28
6.1立缘石立道牙、平缘石平石 28
6.1.1立道牙基础和牙背填土不实 28
6.1.2立道牙前倾后仰 28
6.1.3“平道牙”顶面不平不直 29
6.1.4立道牙外露尺寸不一致 29
6.1.5道牙在弯道处曲线不回顺 30
6.1.6平石不平 30
6.1.7立道牙平石材质差 31
6.1.8路缘石灌缝空裂脱落 31
6.2道路人行道、广场 32
6.2.1步道不做路床工序 32
6.2.2铺砌砖与道牙顶面衔接不平顺 32
6.2.3铺砌方砖塌边 32
6.2.4砌体砂浆过干,搅拌不匀 33
6.3雨水口 34
6.3.1雨水口位置与路边线不平行 34
6.3.2雨水口内支管管头外露过多 34
6.3.3支管安装不顺直 35
6.4道路砌体 35
6.4.1砌体砂浆不饱满 35
6.4.2砌体平整度差,有通缝 35
6.4.3砌体凸缝和顶帽抹面空鼓脱落 36
6.4.4护坡下沉,下滑 36
6.5安装预制挡墙板 37
6.5.1板面扭曲和凹凸不平 37
6.5.2基础预埋件位置偏离 37
6.5.3基础二次混凝土底层不凿毛 37
6.5.4基础杯口跑模 37
6.5.5垂直度不符合标准 38
桥梁工程篇
1 土方工程 39
1.1基坑开挖 39
1.1.1浅基基坑槽底超挖 39
1.1.2基坑浸水 39
1.1.3流砂 39
1.2回填及压实 40
1.2.1基坑回填土沉陷 40
1.2.2立交引道及匝道路面沉陷 41
1.2.3桥头填土冻胀 41
1.2.4桥台位移 42
1.2.5桥台跳车 42
2 地基与基础 43
2.1扩大基础 43
2.1.1轴线偏移过大 43
2.1.2基础顶面高程失控 43
2.1.3基础断裂 43
2.1.4基础钢筋错位 44
2.1.5基础混凝上蜂洞、露筋 44
2.2钻孔灌注桩 45
2.2.1钻进中坍孔 45
2.2.2钻孔漏浆 45
2.2.3成孔偏斜 46
2.2.4缩孔 46
2.2.5孔深不足 46
2.2.6钢筋笼碰坍桩孔 47
2.2.7钢筋笼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 47
2.2.8导管进水 48
2.2.9导管堵管 48
2.3沉入桩 49
2.3.1桩顶位移,桩身倾斜 49
2.3.2桩贯入度突然变小或加大 49
2.3.3桩不能沉入 49
2.4沉井质量通病及防治 49
2.4.1沉井偏斜 49
2.4.2沉井停沉 50
2.4.3沉井突沉 51
3墩台 51
3.1砌体墩台 51
3.1.1石砌体与砂浆粘结不牢 51
3.1.2 低温施工使用掺盐砂浆影响后期结构强度 52
3.2混凝土墩台 52
3.2.1墩台存在蜂窝、麻面、孔洞 52
3.2.2混凝土露筋 53
3.2.3混凝土墩台温度收缩裂缝 53
4桥梁盖梁 54
4.1桥梁盖梁模板支架搭设 54
4.2盖梁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 55
5桥梁支座 56
5.1桥梁支座定位不准 56
5.2支座标高不准 56
5.3板式橡胶支座过早老化 57
5.4盆式橡胶支座异物侵入导致损坏 57
5.5支座受力不均匀 58
5.6桥跨承重结构 59
6桥跨承重结构 59
6.1装配式梁板 59
6.1.1断丝 59
6.1.2构件顶面及侧面垂直轴线的横裂缝 60
6.1.3梁、板肋端头劈裂 60
6.1.4梁腹侧面水平裂缝 61
6.1.5梁、板预拱度超标 61
6.1.6预留孔道塌陷 61
6.1.7孔道灌浆不实 62
6.2悬臂浇筑梁 62
6.2.1挂篮变形过大引起裂缝 62
6.2.2临时锚固常见质量问题 64
6.2.3主梁浇筑常见质量问题 65
6.2.4施工缝出现软弱结合面 67
6.2.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 67
6.2.6合龙段线型偏差过大 68
7斜拉桥和悬索桥 69
7.1索孔位置不准确 69
7.2斜拉索PE或者PU防护套破损 70
7.3锚头锈蚀 71
7.4斜拉索振动异常 71
7.5斜拉索钢丝锈蚀与断裂 71
7.6索力偏差过大 72
7.7斜拉索长度偏差 73
7.8主梁线形偏差较大 73
8桥梁箱涵顶进 77
8.1顶进位置偏差 78
8.2箱涵裂缝 78
8.3箱涵渗水 78
9桥面系和附属结构 78
9.1桥面系 79
9.1.1桥面防水层失效 79
9.1.2桥面铺装厚度不均,开裂、起砂、空鼓 80
9.1.3沥青铺装层常见质量问题 82
9.1.4伸缩缝漏水、两侧混凝土开裂、堵塞 83
9.2引道挡墙 83
9.2.1引道挡墙泄水孔堵塞 83
9.2.2挡墙滑移 84
9.2.3砌体断裂或明塌 84
9.3附属结构 85
9.3.1栏杆枕梁伸缩缝开裂 85
9.3.2防撞栏裂缝、气泡 85
9.3.3石材栏杆开裂 86
9.3.4桥台后搭板脱空 86
10城市人行天桥 86
10.1钢结构天桥焊缝殴边、气孔、裂纹 87
10.2石材栏杆开裂 87
11模板加工、拼装 88
11.1模板位置偏移,标高差错 88
11.2基础模板缺陷 88
11.3定型组合钢模板拼装的质量缺陷 88
11.4杯形基础模板缺陷 89
11.5墩柱模板缺陷 89
11.6现浇梁、板的模板、支架缺陷 90
11.7现浇墙、桥台的模板缺陷 91
11.8隔离剂引起的缺陷 91
管道工程篇
1土石方与地基处理 93
1.1沟槽开挖与支护 96
1.1.1沟槽塌方、滑坡 97
1.l.2槽底隆起或管涌 98
2 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99
2.2.l塌方或地面开裂 100
2.3管道封堵及拆除 100
2.3.1管道管头的封堵渗漏水 101
2.3.2管头封堵未全部拆除 101
3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101
3.l工作井及设备安装 102
3.l.1施工井位偏差较大 102
3.l.2管底标高偏差较大 102
3.l.3管底标高偏差较大 102
3.1.4工作井浸水 102
3.1.5洞口止水圈撕裂或外翻 102
3.2顶管作业 103
3.2.1 T顶管作业时钢套环接口错口 103
3.2.2顶管时导轨偏移 103
3.2.3主顶油缸后靠背严重变形 104
3.2.4液压顶推机主顶油缸偏移 104
3.2.5管端破损 104
3.2.6管壁裂缝与渗漏 105
3.2.7铜管接口断裂 105
3.2.8中继间渗漏 105
3.2.9中继间回缩 105
3.2.10中继间发生折点 106
3.2.11顶管机尾部地面沉降较大 106
3.2.12机头、管道偏转 106
3.2.13手掘式顶管高程偏差过大 107
3.2.14手掘式中轴线偏差过大 107
4 管道附属构筑物 108
4.1.检查井尺寸偏差过大 108
4.2标高不正确 108
4.3基础底板强度不足 108
4.4砖墙砌筑不符合要求 109
4.5砖墙墙体渗漏水 109
4.6检查井周边路面沉降、裂缝及破损 110
绿化工程篇
1土石工程 111
1.1种植土 111
1.1.1种植土杂质多 111
1.1.2土壤板结 111
1.2 景观地形 111
1.2.1景观地形调整不到位 111
1.2.2土层厚度不足 112
2植物材料 112
2.1苗木 112
2.1.1苗木规格未达到设计要求 112
2.1.2景观苗木效果差 112
3种植工程 112
3.1苗木种植 112
3.1.1种植放样与设计笑着不符 113
3.1.2苗木种植不符合规范要求 114
3.1.3倾倒或倒伏 115
3.1.4苗木种植位置不当 115
3.1.5造型树配置位置不当 116
3.1.6黄土裸露 116
3.1.7草坪不平整 117
3.2苗木生长 117
3.2.1苗木叶片萎焉 117
3.2.2叶片枯焦 118
3.2.3植物发芽后萎焉死亡 118
4养护管理 119
4.1植株长势差 119
4.1.1植株不发芽 119
4.1.2草坪长势不良 120
4.2植株病虫害 120
4.2.1植株伤口腐烂 120
4.2.2植株叶片变色 120
城市隧道工程篇
1基坑工程 121
1.1地下连续墙 121
1.1.1造型树配置位置不当 122
1.1.2隧道成槽作业质量差 122
1.1.3锁口管施工不到位 123
1.2 SMW工法桩 124
1.2.1工法桩垂直度偏差 124
1.2.2工法桩断桩、开叉 124
1.3水泥土桩 124
1.3.1邻桩搭接长度不足 125
1.3.2倾斜过大 125
1.3.3桩体检测强度不均匀 125
1.4土方工程 126
1.4.1围护结构渗漏 126
1.4.2基坑纵向滑坡 127
1.4.3支撑体系失稳 128
1.4.4坑底隆起 128
1.4.5基坑回填压实度不足,平整度差 129
2隧道开挖 129
2.1开挖和支护 129
2.1.1隧道开挖时洞口坍塌 130
2.1.2隧道爆破开挖效果差 130
2.1.3隧道开挖通风防尘不畅 131
2.1.4隧道爆破后炮烟不能及时排除 132
2.1.5隧道围岩超挖或欠挖 133
2.1.6隧道围岩塌方及冒顶 133
2.1.7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掉层脱落 134
2.1.8锚杆支护质量差 135
2.1.9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常见质量问题 135
2.1.10初支拱架常见质量问题 136
2.2二次衬砌 136
2.2.1混凝土裂缝 136
2.2.2拱顶脱空 136
2.2.3衬砌内壁弧度、直顺度、平整度不达要求 137
3矩形盾构法施工地下隧道 137
3.1管节制作 137
3.1.1尺寸误差 138
3.1.2接头施工缺陷 138
3.2管节出洞 139
3.2.1洞口出现涌水、涌砂 139
3.2.2机头下沉 139
3.2.3顶管机顶进方向跑偏 140
3.3顶管机顶进 141
3.3.1顶进轴线偏移 141
3.3.2地面沉降过大 141
3.3.3机头侧转 142
3.3.4管节接口处渗漏 142
3.3.5管节破损 143
3.3.6管节后退 144
3.4顶管机进洞 144
3.4.1偏离预留洞口 144
3.4.2浆液置换量不足 145
3.4.3管节接头渗漏 145
4防水工程 145
4.1防水工程 145
4.1.1混凝土裂缝渗漏水 145
4.1.2砂浆防水层空鼓 146
4.1.3卷材防水层空鼓 146
4.1.4卷材搭接不符合要求 147
4.1.5混凝土变形缝渗漏水 147
4.1.6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 148
4.1.7预埋件部位渗漏水 148
4.1.8穿墙管部位渗漏水 148
4.2排水工程 148
4.2.1排水沟排水不畅 148
5主体结构 149
5.1开挖和支护 149
5.1.1模板拼缝不严 149
5.1.2隔离剂使用不当 150
5.1.3模板清理不干净 150
5.1.4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150
5.1.5支架安装缺陷 150
5.1.6隔离剂使用不当 150
5.2钢筋 150
5.2.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151
5.2.2同一截面钢筋接头过多 151
5.2.3钢筋少放或漏放 151
5.2.4钢筋焊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152
5.2.5钢筋直螺纹连接常见质量问题 153
5.3混凝土 153
5.3.1混凝土表面缺陷 153
5.3.2混凝土露筋 154
5.3.3混凝土蜂窝、缺棱掉角 154
5.3.4混凝土强度不足,匀质性差 155
5.3.5混凝土表面裂缝 156
后序 157

《甘肃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手册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分册》已关闭评论

提问日期:2022-04-09 12:24:51

提问网友:难有度


例如这个柱子,柱子上端箍筋加密区应该有多长呢?是只有梁柱节点处加密还是怎么样的。非连接区是考虑柱端受剪较大,可是顶层柱的柱上端似乎是没有嵌固部位,还有max(500,1/6净高,柱长边尺寸)这个非连接区的这个要求来设置箍筋加密区吗?

解答网友:维达詹工


你好:构造边缘柱不用的。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6.1-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第1部分:总则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platform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Part I:General consideration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06.1,Q/GDW 12106.1-2021,智慧物联体系,物联管理平台,Q/GDW 12106.1-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智慧物联体系中物联管理平台的定位和总体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智慧物联体系中物联管理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维等环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12098电力物联网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物联管理平台定位
物联管理平台是智慧物联体系的基础支撑平台,对上通过标准化接口向企业中台、业务应用系统等提供服务;对下以标准物联网协议或电力专用物联网协议,与边缘物联代理、业务终端等进行交互,实现各类终端的统一接入和管理。物联管理平台定位如图1所示。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35.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4—2021
电力物联网数据中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Technical and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s for 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 of data middleground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04,Q/GDW 12104-2021,数据中台技术,电力物联网,Q/GDW 12104-2021 电力物联网数据中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据中台技术和功能要求,包括数据接入、存储计算、数据分析、数据服务、数据资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功能要求以及非功能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数据中台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维等环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1597国家电网公司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要求
Q/GDW11816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总体架构和技术要求
Q/GDW12098电力物联网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和Q/GDW118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列式存储columnar storage
按单列而不是多行进行的数据连续存储方式。
3.2
时序数据库time series database
存储与时间相关的数据,该数据是在时间上分布的一系列值。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ETL: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xtract Transform Load)
GB:吉字节(Gigabyte)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JDBC:Java数据库连接(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
JMS:Java消息服务(Java Messaging Service)
JS:一种直译式脚本语言(Java Scrip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03—2021
电力物联网业务中台技术要求和服务规范
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 business middlegrou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service specifications

2021-05-26发布2021-05-26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

Q/GDW 12103,Q/GDW 12103-2021,业务中台技术,电力物联网,Q/GDW 12103-2021 电力物联网业务中台技术要求和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物联网业务中台技术要求和服务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物联网业务中台的设计、研发、运营等环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GDW1597国家电网公司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要求
Q/GDW11209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架构
Q/GDW12098
电力物联网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GDW120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接口interface
对协定进行定义的引用类型,接口指定必须由类提供的成员或实现它的其他接口。
3.2
服务接口service interface
特定功能的形式化描述,定义了实现功能所需的参数和返回结果。

3.3
服务调用者service consumer
根据服务接口描述访问服务的程序。
3.4
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
实行服务接口定义的功能并提供服务的程序。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
DB:数据库(Database)
DRDS: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服务(Distributed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
ES:分布式全文检索数据库(ElasticSearch)
GW:网关(GateWay)
H5:超文本标记语言5.0(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5.0)
HBase:高可靠性、高性能、面向列、可伸缩的分布式存储系统(Hadoop Database)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Mbps:兆位每秒(Million bits per second)
RPO: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
RTO: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