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仪器报审表(含数量清单)
电子水准的工作原理:
电子水准其实与光学水准没有多少不同的地方。在光学水准中用到的许多原理和方法在电子水准中任然需要用到。那电子水准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她是利用仪器里的十字丝瞄准的电子照相机 。当您按下了Measure 测量键时,仪器就会把您瞄准并调焦好的尺子上的条码图片来一个快照,然后把她和仪器内存中的同样的尺子条码图片进行比较和计算。这样,一个尺子的读数就可以计算出来并且保存在内存中了。
测量仪器和测量工具管理制度
1.仪器工具的借领
(1) 以小组为单位前往测量实验室借领测量仪器工具。仪器工具均有编号,借领时应当场清点和检查,如有缺损,立即补领或更换。
(2) 仪器搬运前,应检查仪器背带和提手是否牢固,仪器箱是否锁好,搬运仪器工具时,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和碰撞。
(3) 实验或实习结束后,应清理仪器工具上的泥土,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仪器室。仪器工具如有损坏和丢失,应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2.仪器的安装
(1) 开箱取出仪器之前,应看清仪器在箱中的安放位置,以免装箱时发生困难。
(2) 架设仪器脚架时,3条腿抽出的长度和3条腿分开的跨度要适中,架头大致水平。若地面为泥土地面,应将脚架尖踩人土中,以防仪器下沉。若在斜坡地上架设仪器脚架,应使两条腿在坡下,一条腿在坡上。若在光滑地面上架设仪器脚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仪器脚架打滑。
(3) 仪器箱应平稳放在地面上或其他平台上才能开箱。开箱后应注意仪器的安放位置,以便用毕后按原样装箱。取仪器前应先松开制动螺旋,以免在取出仪器时因强行扭转而损坏制动装置。
(4) 取仪器时,应双手握住照准部支架或基座部分取出,然后轻轻放到三脚架头上。一手仍握住照准部支架,另一手将中心连接螺旋旋入基座底板的连接孔内旋紧。预防因忘记拧上中心连接螺旋或拧得不紧而摔坏仪器。
(5) 从仪器箱取出仪器后,要随即将仪器箱盖好,以免沙土杂草进入箱内。禁止坐、蹬仪器箱。
3.仪器的使用
(1) 在任何时候,仪器旁必须有人看管,做到“人不离仪器”,以防止其他无关人员拨弄仪器或行人、车辆撞倒仪器。在太阳或细雨下使用仪器时,必须撑伞保护仪器,特别注意仪器不得受潮,雨大必须停止观测。
(2) 观测过程中,除正常操作仪器螺旋外,尽量不要用手扶仪器及脚架,以免碰动仪器,影响观测精度。
(3) 使用仪器时,要避免触摸仪器的目镜和物镜。若镜头有灰尘,应用仪器箱中的软毛刷拂去或用镜头纸轻轻擦去。严禁用手指或手帕等物擦拭,以免损坏镜头上的药膜。
(4) 暂停观测时,仪器必须安放在稳妥的地方由专人看护或将其收入仪器箱内,不得将其脚架收拢后倚靠在树枝或墙壁上,以防侧滑跌落。
(5) 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然后平稳转动。制动时,制动螺旋不能拧得太紧。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微动螺旋和脚螺旋宜使用中段螺纹,不要旋到顶端,以免损伤螺纹。
内容摘要:
3.1 测量误差概述
一、测量误差
1. 测量误差(Observation Magement Error)
观测量的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包括观测误差和模型误差。
观测误差:观测值发生的偏差。如:
对同一量进行多次观测,其结果通常略有差异。
模型误差:数学模型不恰当而导致待求量发生 的偏差。如:
二、观测误差产生的原因
1. 仪器的原因(Instrumental Errors)
每一种测量仪器具有一定的精确度,使测量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仪器结构的不完善,也会引起观测误差。
2. 观测者的原因(Personal Errors)
由于观测者的感觉器官的辨别能力存在局限性,在仪器对中、整平、瞄准、读数等操作时都会产生误差。
3. 外界环境的影响(Natural Errors)
测量作业环境的温度、气压、湿度、风力、日光照射、大气折光、烟雾等客观情况时刻在变化,使测量结果产生误 差。例如,温度变化使钢尺产生伸缩, 风吹和日光照射使仪器的安置不稳定, 大气折光使望远镜的瞄准产生偏差等。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
1.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误差在符号和数值上都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如:测距仪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等。
系统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因而对成果质量的影响也特别显著。但由于它具有规律性,可采用下列方法消除或削弱其影响:
计算改正数。
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
2. 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 Random Error)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误差在大小、符号上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看,其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如读数误差、照准误差等。
偶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且具有统计规律性,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
3. 粗差(Blunder, & Gross Error)
观测数据中存在的错误,称为粗差。是由于作业人员的粗心大意或各种因素的干扰造成的,如瞄错目标、读错大数,光电测距、GPS测量中对载波信号的干扰等。
粗差必须剔除,而且也是可以剔除的。
4. 误差处理原则
在进行观测数据处理时,按照现代测量误差理论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影响;探测粗差的存在并剔除之;对偶然误差进行适当处理,来求得被观测量的最可靠值。
四、偶然误差的特性
设某一量的真值为X,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此量进行n次观测,得到的观测值为l1, l2,…, ln ,在每次观测中产生的误差(又称“真误差”)为Δ1,Δ2, …Δn,则定义
从单个偶然误差来看,其符号的正、负和数值的大小没有任何规律性。但是,如果观测的次数很多,观察其大量的偶然误差,就能发现隐藏在偶然性下面的必然规律。进行统计的数量越大,规律性也越明显。下面结合某观测实例,用统计方法进行说明和分析。
在某一测区,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共观测了358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由于每个三角形内角之和的真值(180°)为已知,因此,可以上式计算每个三角形内角之和的真误差Δi,将它们分为负误差和正误差,按误差绝对值由小到大排列次序。以误差区间dΔ=3″进行误差个数k的统计,并计算其相对个数k/n(n=358), k/n称为误差出现的频率。
由此,可以归纳出偶然误差的特性如下:
界限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 。
聚中性:绝对值较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小。
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具有大致相等的出现频率 。
抵偿性: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趋近于零,即:
式中,参数σ为观测误差的标准差。
从中可以看出正态分布具有偶然误差的特性。即
f(△)是偶函数,即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求得的f(△)相等,故曲线对称于纵轴。
△越小, f(△)越大;△越大, f(△)越小。
方差为偶然误差平方的理论平均值:
标准差为
由上式可知,标准差的大小决定于在一定条件下偶然误差出现的绝对值的大小。由于在计算标准差时取各个偶然误差的平方和,因此,当出现有较大绝对值的偶然误差时,在标准差的数值大小中会得到明显的反映。
3.2 衡量精度的标准
一、精度(Precision)
测量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
准确度(Accuracy):表示测量结果与其真值接近程度的量。反映系统误差的大小。
精密度( Precision ):表示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反映偶然误差的大小量。
二、衡量精度的指标
1. 中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根据偶然误差概率分布规律,以标准差σ为标准衡量在一定观测条件下观测结果的精度是比较合适的。
在测量中定义:按有限次观测的偶然误差求得的标准差为中误差,用m表示,即
2. 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
观测值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 ,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式表示。
例如:用钢卷尺丈量200m和40m两段距离,量距的中误差都是±2cm ,可见其精度相同,但前者的相对中误差为0.02/200 =1/10000,而后者则为0.02/40=l/2000,显然前者的量距精度高于后者。
3. 极限误差(limit error)
根据正态分布曲线,可以表示出偶然误差出现在微小区间dΔ中的概率:
根据上式的积分,可得到偶然误差在任意大小区间中出现的概率。设以k倍中误差作为区间,则在此区间中误差出现的概率为:
内容摘要:
距离测量
测量上要求的距离是指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简称平距),若测得的是倾斜距离(简称斜距),还须将其改算为平距。
按所用测距工具的不同,距离测量方法一般有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等。根据测距精度要求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测距方法。
4-1卷(钢)尺量距
一、量距工具
钢尺分为普通钢卷带尺和因瓦线尺两种。
普通钢卷带尺,尺宽10~15mm,长度有20m、30m和50m数种,卷放在圆形盒或金属架上,钢尺的分划有几种,有以厘米为基本分划的,适用于一般量距;有的则在尺端第一分米内刻有毫米分划;也有将整尺都刻出毫米分划的;后两种适用于精密量距。较精密的钢尺,制造时有规定的温度及拉力,如在尺端刻有“30m、20℃、100N”字样。它表示在检定该钢尺时的温度为20摄氏度,拉力为100牛顿,30m为钢尺刻线的最大注记值,通常称之为名义长度。
因瓦线尺是用镍铁合金制成的,尺线直径1.5mm,长度为24m,尺身无分划和注记,在尺两端各连一个三棱形的分划尺,长8cm,其上最小分划为1mm。因瓦线尺全套由4根主尺、1根8m(或4m)长的辅尺组成。不用时卷放在尺箱内。
辅助工具: 测钎、花杆、垂球、弹簧秤和温度计。
精密丈量的成果处理
丈量前的准备工作:清场、打桩、测高差
4-1卷(钢)尺量距
一、.直线定向
——两端点连线上每隔一定距离竖立一根标杆。
a. 目视法 b. 经纬仪法
精密丈量方法:挂锤、读数、记录
电磁波测距原理
测距仪把一定波长的电磁波从A点射向B点,经B点的反光棱镜反射后由测距仪接收,射出与接收波之间的相位差[可用微电子技术自动测量]是电磁波在AB点之间往返时间的函数——[表达式]。用它可以算得测距仪至反光镜之间斜距长度的“尾数”。用几个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调制波]测量同一段距离可以既扩大测程又保持精度。
调制波
短程的电磁波测距仪常用砷化镓GaAs发出的红外激光波长约0.87μm。显然不能用它测距的信号。
无线电技术可以对电磁波的振幅、频率、相位加以调制使其随时间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在GaAs激光器上注入按调制规律变化的电流后可以使激光器按同样的规律改变发光的强度。调制波的频率远小于红外激光的频率,还可以用多个频率的调制波加载在红外激光波上。
内容摘要:
1、 什么是测绘
测绘是测量和地图制图的统称。测绘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表面的各种固定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空间位置。
2、 什么是 3S 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GPS) 、遥感( RS )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
3、 什么是 4D 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数字正射影像( DOM )、数字线划图 (DLG) 和数字栅格图 (DRG) 。
4、 什么是地形图
地形图是按一定比例,经过综合取舍,在图纸上按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5、 什么是正射投影
所谓正射投影,也叫等角投影,就是将地面点沿铅垂线投影到投影面上,并使投影前后图形的角度保持不变。
6、 什么是地图
按一定比例,有选择的在平面上表示地球上若干现象的图称为地图。
7、 什么叫做水准面
我们将水在静止时的表面叫做水准面。
8、 什么叫做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有无穷多个,其中一个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延伸到大陆内部的水准面叫做大地水准面。
9、 什么叫地球椭球体
人们经过长期精密测量,发现大地体接近于一个两级稍扁的旋转椭球体,这个与大地形状和大小十分接近的旋转椭球体,我们称为地球椭球体。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什么是地球的扁率?是多少?
扁率 = (长半径—短半径) / 长半径 国际 1: 289.257
2、 地球的半径如何计算,是多少?
R=1/3( 长半径 + 长半径 + 短半径 ) ≈ 6371 ㎞
3、 我国的大地原点设在什么地方?
我国新的大地原点设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测量坐标系的概念
1、 什么是地理坐标,地理坐标又分为哪两类?
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称为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又分为两类;即天文坐标和大地坐标。以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统称为天文坐标;以参考椭球面及其法线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坐标系统称为大地坐标。
2、 什么是首子午面?
国际上公认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面,称为首子午面或者起始子午面。
3、 什么是首子午线?
首子午面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线称为首子午线,或称起始子午线、起始经线,亦称本初子午线。
4、 什么是纬线?
垂直于旋转轴 N (北极) S (南极)的任意一平面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线称为纬线(或称纬圈)。
5、 什么是赤道面?
过参考椭球中心且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称为赤道面。
6、 什么是赤道?
赤道面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线,称为赤道。
7、 大地坐标由什么组成?
首子午面和赤道面构成大地坐标系统 ( 经度、纬度 ) 的起算面。
8、 什么是经度
过参考椭球面上任意一点 P 的子午面与首子午面的夹角 L ,称为该点的经度。简称经度。经度由首子午面向东 180 °称为东经,向西 180 °称为西经。
9、 什么是纬度
过 P 点的法线与赤道的夹角称为纬度。纬度由赤道向北 180 °称为北纬,向南 180 °称为南纬。
10、 如何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
测区范围小于 10 0 ㎞ 2 时,常把球面投影面看做平面,这样地面点在投影面上的位置就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来确定。
11、 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平面内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组成的坐标系。
12、 什么是高斯投影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采用高斯投影方法建立。高斯投影是由德国测量学家高斯首先提出,后由克吕格推导出实用的坐标投影公式,所以又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投影又称为横轴椭圆柱投影。
13、 什么是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以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交点 O 座位坐标原点,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纵坐标轴 X ,规定 X 轴向北为正 ; 以赤道的投影为横坐标轴 Y , Y 轴向东为正,这样形成了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14、 什么是投影带
将地球椭球面按一定的经度差分成若干范围不大的带,称为投影带。带宽一般分为 6 °, 3 °,分别称为 6 °带, 3 °带。
15、 什么是 6 °带?
6 °带:从首子午线算起( 0 °),每隔经差 6 °自西向东划分,即 0 °— 6 °为第一带, 6 °— 12 °为第二带,依次分成 60 个带。从首子午线算起向东为正值,向西为负值。
目录
一、木地板安装工程
二、室内门安装工程
三、柜类安装工程
四、室内栏杆扶手安装工程
五、锌钢组合栏杆安装工程
1、强化复合地板安装流程
1),材料准备、地面清理、前期准备工作
2)、地面铺贴防潮棉铺贴防潮面方法及注意事项:
1,清理场地垃圾完成,墙角积灰清理完成开始铺贴防潮棉;
2,防潮棉铺贴方向跟地板铺贴方向成90度纵横铺贴;
3,防潮棉交接部位重叠≥100mm,并用明胶带粘贴;
4,防潮棉四周墙角处上50mm; 5,防潮棉铺贴平整,可借助地板局部压平。
铺贴防潮面方法及注意事项:
1,清理场地垃圾完成,墙角积灰清理完成开始铺贴防潮棉;
2,防潮棉铺贴方向跟地板铺贴方向成90度纵横铺贴;
3,防潮棉交接部位重叠≥100mm,并用明胶带粘贴;
4,防潮棉四周墙角处上50mm; 5,防潮棉铺贴平整,可借助地板局部压平。
3)、地板安装
地板方法及注意事项:
1,防潮棉铺贴完成后开始铺贴地板;
2,铺贴前注意根据图纸方向进行铺贴;
3,铺贴前注意开包检查,选择色泽一致、无翘曲变形地板进行铺贴;
4,注意图纸铺贴方式,工字型或步步高方式,步步高铺贴时必须统一,“台阶位”尺寸控制在10CM~12CM; 5,地板裁切使用无尘锯,注意安全;
6,收口铺贴时必须进行划线后方可切割;
7,严谨直接用锤子敲击地板;
8,地板与墙角注意预留8-12mm伸缩缝,且伸缩缝保持直线;
9,地板铺贴完后清扫地板表面垃圾。
4)、踢脚线安装
踢脚线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地板安装完成,清扫表面垃圾后开始安装踢脚线;
2,安装前注意拆包检查,使用颜色一致;
3,安装顺序原则先从房间角落开始,使用阴角转角接头;
4,踢脚线试装(根据房间实际尺寸切割并靠墙摆放)完后方可固定;
5,固定使用ST32钢排钉固定;
6,踢脚线拼接,同一墙面要求优先使用整根踢脚线;
7,踢脚线安装完后注意门套/线位置玻璃胶收口;
8,清扫房间垃圾。
5)、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地板、踢脚线、压条安装完成并清理完垃圾后进行成品保护;
2,使用单面坑纹纸全覆盖铺贴;
3,两片瓦楞纸重叠≥50mm,并用透明胶带粘贴牢固;
4,注意关窗、防雨、通风透气。
成品保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地板、踢脚线、压条安装完成并清理完垃圾后进行成品保护;
2,使用单面坑纹纸全覆盖铺贴;
3,两片瓦楞纸重叠≥50mm,并用透明胶带粘贴牢固;
4,注意关窗、防雨、通风透气
1、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1).试铺:根据地板铺装图纸,确定铺装方向,试铺时观察板面的交接量、色差、高低差、是否有缝等。如采用错缝铺装方式,长度方向相邻两排地板端头拼缝间距应大于300mm。同一房间首尾排地板宽度宜大于50mm。 2).铺装:根据试铺板块的程序按照逐排安装的原则,进行安装。每铺设3-5排拉线检查,不合格时及时调整。地板与墙及地面附着物间应预留8~12mm间距。
3).施胶标准:如需涂胶,在地板的榫头上方涂胶,另一块地板槽口下方涂胶,施胶要求连续、均匀、饱满,将地板拼合时,接缝上浮现一条连续的细胶线。待胶粘剂稍凝固后清除多余的胶粘剂。
4).分缝段和构件伸缩设置:
①地板铺装长度或宽度大于8m时,应在适当位置隔断预留伸缩缝,并用装饰扣条作过渡;地板与其它地面材料衔接处,预留伸缩缝大于8mm,并安装扣条过渡。
②铺装现场有管道、柱脚等情况,应适当开孔切割、施胶安装,并保持8~12mm间隙。
③地板嵌入门套下部,且地板与墙体、门套基层有8-12mm伸缩缝。
④门套底部与地板面层应留1.0mm缝隙。
5).压条安装:
地板铺装前先设定压条的安装位置,压条的安装要求与门套垂直,螺丝上紧,压条稳固不得有响声;压条须装在门的正中,每套单元的压条安装位置必须保证一致;安装楼梯扣条时应注意水平方向与立面边缘对齐。
6).踢脚线的安装:
①踢脚线安装前清理伸缩缝内木楔、杂物,地板与墙间间隙是否符合8-12mm的要求。
②踢脚线与墙固定点间距不大于30cm,与墙连接牢固,踢脚线平直、不随墙走。
③踢脚线必须压木地板。
④踢脚板接口严实、平顺,接头倒角搭接,间隙不大于1mm。 7).成品保护:安装时产生的木屑、地板废料等垃圾清理干净。在清理干净的地板表面铺设地板专用保护膜,及时使用坑纹纸皮满铺保护,纸皮搭接位须用封箱胶粘连固定。
施胶地板铺装完成24小时后,方可上人走动。
2、验收质量标准
1)、复合地板面层图案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图案清晰、颜色一致、色泽均匀。
2)、板面平整、洁净、无裂痕、无划痕、无翘曲、无毛刺,地板切口整齐、平直。
3)、木地板铺设牢固、平整、无松动,面板缝隙应严密,脚踩无起伏、不起拱,行走时无异响、无冒灰、 排版无大小头。
4)、面层采用粘、钉工艺时,接缝应对齐,粘、钉应密实,缝隙宽度均匀一致,缝内胶液密封,表面洁净、无溢胶现象。
5)、踢脚线安装牢固、顺直,与墙面平直、密实,接口处平直、严密、高度一致、无毛刺,踢脚线与地板面层颜色一致或协调。
6)、收口扣条、成品接口套件安装牢固、平直、严密。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4-02 11:28:40
提问网友:之森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放气灯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提问日期:2022-04-02 11:27:22
提问网友:Q.
解答网友:GXZ
可以定于栏杆属性,然后画线布置
问题专业:土建 概算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陕西
提问日期:2022-04-02 11:26:38
提问网友:暗香
解答网友:蓝天
卵石灌浆、水泥砂浆面层
问题专业:土建 土建算量GCL2013
所属地区:辽宁
提问日期:2022-04-02 11:26:37
提问网友:Poison丶biting
解答网友:冯福连
选择梁式承台配筋定义的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2-04-02 11:26:26
提问网友:LLL
应分别乘以对应的系数嘛? 参照什么资料
解答网友:蓝天
都是按立方计算的,比如地面块料就是拆除的面积*厚度(找平层+块料厚度),其他如法炮制。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
提问日期:2022-04-02 11:25:30
提问网友:opu
请问图二所示高度为什么会从1.2变成0.8,且0.8为什么会变成1.2,有立管,两根立管应该分别布置在图一中的哪一块,且图中白色框选部分是否均为DN25管径(DN15左侧立管管径为DN20),谢谢
解答网友:
0.9变成1.2,有高差,中间不是有一段小立管吗。两根立管布置在哪,你看立管编号响应布置。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4-02 11:23:54
提问网友:西山
我使用的定额中 外墙按照中心线 内墙按照净长线 那我计算外墙的工程量时 是直接用外墙中心线扣除柱子的尺寸还是中心线先加上墙厚再扣除柱子的尺寸?
解答网友:蓝天
用外墙中心线扣除柱子的尺寸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4-02 11:23:20
提问网友:嘉宾
解答网友:大家广联
不是,普通梁画 ( 连梁应该是LL )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湖北
提问日期:2022-04-02 11:19:49
提问网友:路北的
解答网友:月上枝头
F3--选择楼层-全部楼层-勾选管道-右键-选择同名;选择后DELETE或者右键删除
所属地区:江苏
提问日期:2022-04-02 07:57:51
提问网友:滴答
解答网友:钢筋混凝土
有梁板
模板工程施工指引
一、施工准备
二、柱模板
三、墙模板
四、梁板模板
五、楼梯模板
六、吊模
七、后浇带模板
八、模板拆除
九、模板施工注意事项
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杜绝或减少质量隐患和质量通病的发生,提高广清区域工程质量水平,特制订本施工指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区段划分。采用合理的施工流水区段,减少模板的投入,增加模板周转次数。
2、墙、柱钢筋绑扎完毕;管线、预留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完善隐蔽手续。
3、支设模板前,应清除墙、柱头内的杂物,弹好各种控制线,将标高标示好,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完善预检手续。
4、模板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归堆。每层模板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并全面涂刷非油性脱模剂,能有效保护模板,提高脱模性能,确保混凝土观感质量。
5、防跑浆措施:安装模板前,模板的承垫底部先垫上20mm厚海绵条,底部严重不平的,沿模板内边线用1:3水泥砂浆找平。外墙、外柱的外边根部根据标高线在模板底部粘贴10mm厚海绵条,以确保不漏浆。
6、设置模板定位基准:在墙、柱主筋上距楼面约100mm处、距上部梁(板)底约500mm处,根据模板线,按保护层厚度焊接水平支杆,以防模板的水平移位。
四、梁板模板
细部指引1--支撑体系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脚手架体系。
1、一般标准层板下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2m,梁下立杆间距不得大于0.9m。
2、梁下大横杆必须设置。
3、中间水平杆纵向每跨设置,横向可隔跨设置。
4、扫地杆离地不大于200,第一道水平杆离地不大于1.8m,以上水平杆间距不得超过1.5m。
5、扫地杆框架梁(主梁)下必须设置。
6、立杆下必须设置垫板,垫尺寸不得小于100*100。
7、立杆必须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mm。
8、当板厚大于120或层高大于3m或梁高大于700时,支撑体系应按方案执行。
细部指引2—梁模
1、梁表面采用内撑条,间距≤ 800mm;内撑条须绑扎固定到位。
2、外梁及楼梯间休息平台梁(外侧)增加对拉螺杆,间距≤600mm,螺杆对应梁部位放置内撑条。
梁侧上下口采用收口木方,并用步步紧或卡箍加固,间距≤ 500mm 。
1、梁底木枋间距≤300mm,立管顶托旋出长度≤300mm,不允许采用底托。
2、(推荐做法)梁底采用两条纵向方木,横向钢管直接支撑梁底,间距≤1.2m 。
内容提要:
1.高程测量原理与水准仪操作
2.角度测量原理与经纬仪操作
3.全站仪功能介绍
4.测量计算基本常识
5.GPS定位原理及应用简介
1. 高程测量原理与仪器操作
高程测量概念:
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法。
高程测量的方法分类:
1、水准测量
2、三角高程测量
3、GPS测量
一、高程测量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4.转点的概念
若A、B 两点间布设一些过渡点(转点)1、2、3…,将其分为n段,则用水准仪分别测得各段高差为h1, h2… hn,则有:
hAB=h1+ h2+……+ hn
=(a1-b1)+(a2-b2)+……+(an-bn)
=a-b
二.水准测量的仪器与工具
水准仪按精度分为:DS05、DS1、DS3,其中DS3表示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
(一)水准仪组成
1、望远镜
物镜、目镜、十字丝(上、中、下丝)三个部分组成。
2、水准器
圆水准器:用于整平。
水准管: 用于精平。
特性: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
3、基座
作用:把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下部脚螺旋用于整平仪器
(二)水准尺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
1、尺面分划为1cm,每10cm处(E字形刻划的尖端)注有阿拉伯数字。
2、双面尺的红面尺底刻划:一把为4687mm,另一把为4787mm。
(三)尺垫
放在转点上,以防水准尺下沉。
三、水准仪的使用
操作程序: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一)粗平
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1.方法:
对向转动脚螺旋1、2——使气泡移至1、2方向中间——转动脚螺旋3,使气泡居中。
(二) 瞄准
1.方法:先用准星器粗瞄,再用微动螺旋精瞄。
2.视差:
概念:眼睛在目镜端上下移动时,十字丝与目标像有相对运动。
产生原因:目标像平面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方法: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
(三)精平
1、方法:如图所示,调节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成像抛物线符合。
2、说明:自动安平水准仪,不需进行精平。
(四)读数
精平后,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1.方法:米、分米看尺面上的注记,厘米数尺面上的格数,毫米估读。
2.规律:读数在尺面上由小到大的方向读。故仪器若成倒像的,从上往下读;若成正像,即从下往上读。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4-02 06:04:28
提问网友:@姜
解答网友:小老百姓
套智能化当中双绞线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