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2177-2021 供电服务记录仪技术规范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77—2021
供电服务记录仪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ortable recording equipment for power supply service
2022-01-07发布 2022-01-07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供电服务记录仪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供电服务记录仪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2423.5-201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8-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
GB/T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2-201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169.11-201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GB16796-2009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
GB20815-2006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T29298-2012数字(码)照相机通用规范
GA/T1128-2013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高清晰度摄像机测量方法
GA/T947.2-2015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系统第2部分:执法记录仪
QC/T1128-2019汽车用摄像头
YD/T1607-2016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传输特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EC60068-2-6-2007环境测试第2-6部分:试验FC:振动(正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供电服务记录仪portable recording equipment for power supply service
电力职工开展用电检查、反窃电等工作时随身佩戴的集实时视音频摄录、照相和录像等功能于一体的取证装备。
3.2
视频分辨率video resolution
设各空间频率的响应函数,表征设各对被摄景物细节的分辨能力。
[QC/T1128-2019,定义3.6]
3.3
视频帧率video frame rate
记录和回放的图像序列中每秒所包含的图像顿数。
3.4
视频分辨力video resolving power
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觉察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
3.5
最大记录间隔maximum interval
连续图像分段记录过程中,相邻两个记录之间允许的最大时间间隔。
[GB20815-2006,定义3.13]
3.6
视音频同步synchronization of video and audio
回放时视频、音频信号的时间一致性,用同一视音频源的视频、音频信号间的延迟时间来表示。
[GB20815-2006,定义3.15]
3.7
色彩还原color rendition
将描述图像色彩空间坐标的图像数据映射为与输出相关的描述图像色彩空间坐标的图像数据。
[GB/T29298-2012,定义3.18]
3.8
视场角field viewing angle
在摄像设备中,以摄像设备的镜头中心为顶点,被测目标的物像可通过镜头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
[QC/T1128-2019,定义3.10]
3.9
宽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摄像设备能够记录的从最黑到最白之间的最大影调范围。
[QC/T1128-2019,定义3.9]
4类型标识代码
供电服务记录仪类型标识代码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178-2021 三相智能物联电能表技术规范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78—2021
三相智能物联电能表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yphase phase smart loT electricity meters
2022-01-07发布 2022-01-07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相智能物联电能表(以下简称“电能表”)的规格要求,环境条件,模组化、机械及结构、电源、功能及包装要求,计量性能、状态监测、电气性能、可靠性、扩展模组互换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规定了电能表的检验规则和运行质量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能表的设计、制造、采购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34.1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GB/T1634.2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定第2部分:塑料、硬橡胶和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7215.211电测量设备(交流)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第11部分:测量设备
GB/T17215.321电测量设备(交流)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A级、B级、C级、D级和E级)
GB/T17215.323-2008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3部分:静止式无功电能表(2级和3级)
GB/T17215.9311电测量设备可信性第311部分:温度和湿度加速可靠性试验
GB/Z21192-2007电能表外形和安装尺寸
JJG596电子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DL/T698.45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5部分:通信协议一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Q/GDW 1206电能表抽样技术规范
Q/GDW10205电能计量器具条码
Q/GDW10827-2020三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Q/GDW12180-2021智能物联电能表功能及软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计量模组metrology module
由信号处理单元、计量单元和存储单元组成,能够实现电能计量功能,并与管理模组进行数据交互的模组。
3.2
管理模组management module
由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安全单元、存储单元、控制单元组成,能够实现显示、对外通信、事件记录、数据冻结、负荷控制等功能的模组,是连接计量模组与扩展模组的中间件。
3.3
扩展模组extension module
用于电能表业务扩展的模组,包括通信、计算、监测、控制等功能的扩展,按型式可分为A型和型。
3.4
智能物联电能表smart loT electricity meters
由计量模组、管理模组、扩展模组组成,具备电能计量、数据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环境感知、信息交互和通信路由等功能,同时能适应物联网需求的智能电能表。
3.5
起动电流starting current(/)
在功率因数(或sin中)为1时,规定的电能表应起动并连续记录电能的最小电流值,多相电能表应带平衡负载。
注:除非另有说明,“电压”和“电流”术语指方均根值(r.m.s.)。
3.6
最小电流minimum current(/in)
规定的符合电能表准确度等级要求的电流最小值。
3.7
转折电流transitional current(/)
规定的电流值,在大于等于该值时,与电能表准确度等级对应的最大允许误差在最小极限内。
3.8
最大电流maximum current(/)
规定的电能表持续承载并保持安全且满足准确度要求的电流最大值。
3.9
基本电流basic current(/)
确定直接接入电能表有关特性的电流值,I=101
3.10
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ln)
确定经互感器接入电能表有关特性的电流值,I=20I
3.11
标称电压nominal voltage(U)
确定电能表相关性能所依据的电压值。
4技术要求
4.1规格要求
4.1.1准确度等级
有功准确度等级:B级、C级、D级和E级;无功准确度等级:2级。
基波有功准确度等级:B级、C级、D级和E级;谐波有功准确度等级:5级。
4.1.2标称电压
标准标称电压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179-2021 智能物联电能表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ICS29.02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79—2021
智能物联电能表 安全防护技术 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protection of smart loT electricity meters
2022-01-07发布 2022-01-07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物联电能表(以下简称电能表)在物理安全、软件安全、业务安全、数据安全、密码安全和日志管理等方面防护技术要求以及对应的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以下简称“公司系统”)电能表的设计、制造、采购、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L/T698.45一2017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第4-5部分:通信协议一面向对象的数据交换协议
Q/GDW12180一2021智能物联电能表功能及软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Q/GDW12180一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ESAM模块
ESAM module
嵌入在设备内,实现安全存储、数据加/解密、双向身份认证、存取权限控制、线路加密传输等安全控制功能的硬件电路模块。
3.2
密码算法cryptographic algorithm
描述密码处理过程的一组运算规则或规程。
3.3
SM1算法SM1 algorithm
一种分组密码算法,分组长度为128比特,密钥长度为128比特。
3.4
SM2算法SM2 algorithm
一种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其密钥长度为256比特。
3.5
SM3算法SM3 algorithm
一种密码杂凑算法,其输出为256比特。
3.6
SM4算法SM4 algorithm
一种分组密码算法,分组长度为128比特,密钥长度为128比特。
3.7
SM9算法SM9 algorithm
一种基于身份标识的非对称密码算法。
3.8
认证certification
验证一个称谓的系统实体身份的过程。
3.9
明文plaintext
未加密的数据或解密还原后的数据。
3.10
密文cipher text
加密后的数据。
3.11
加密encryption
对数据进行密码变换以产生密文的过程。
3.12
解密decryption
加密过程对应的逆过程。
4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4.1总体要求
电能表信息交换示意图如图1所示。
电能表安全防护总体应满足如下要求:
a)电能表应在物理安全、软件安全、业务安全、数据安全、密码安全、日志管理和安全监测方面分别进行安全防护;
b)电能表软件安全应在计量模组和管理模组软件方面分别进行安全防护;
c)电能表业务安全应在身份认证、数据传输、数据回抄、清零、事件记录、主动上报、参数更新和远程控制等方面分别进行安全防护;
d)电能表数据安全应在关键数据存储和关键数据传输方面分别进行安全防护;
e)电能表密码安全应在密码算法、密钥管理、安全模块配用要求等方面分别进行安全防护;
f)电能表日志管理应在软件程序进行关键操作时记录日志信息;
g)电能表应支持安全监测功能,该功能由电能表侧监测模块与主站侧监测系统共同实现;
h)电能表应使用公司统一密码服务平台分发的对称密钥和数字证书,密钥的分发、存储、更新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密码协议应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的相关标准要求。
4.2物理安全
电能表物理安全满足如下要求:
a)电能表计量模组应嵌入硬件ESAM模块,管理模组中宜嵌入硬件ESAM模块:
b)电能表各模组之间应进行绑定,电能表在上电后或检测到有模组插入时应进行模组间绑定关系的校验,若校验非法应拒绝进行数据交互;
c)电能表应具备开盖检测的功能;
d)电能表应具备封印功能,以防止未授权人打开电能表对数据和硬件等进行非法窃取、篡改、破坏,电能表宜采用电子封印,以便增强电能表的防护能力;
e)当通过激光、磁场、电场等干扰源对电能表进行干扰时,电能表应防止数据损坏、泄漏、丢失。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TB 10070-2000 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10070-2000
J76—2001
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railway wayside crossing signaling
2000-12-21发布
200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统一铁路 区间道口信号设计的技术标准,使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标准轨距、客货列车混运、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40km/h及以下的铁路区间有人看守道口信号设计。
1.0.3铁路区间道口信号的设计,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应力求提高运输效率,改善铁路区间道口看守员的劳动条件。
1.0.4铁路区间道口信号的各种信号机的显示方式应符合国家标准GB10494《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备技术条件》和铁道部现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下称《技规》)的规定。
1.0.5铁路区间有人看守道口处应设置最基本的道口信号设备。
1.0.6铁路区间道口信号器材及产品需经审查和鉴定后方可运用。
1.0.7铁路道口信号的新建和改造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铁路道口
铁路上铺面宽度在2.5m及以上,直接与道路贯通的平面交叉。
2.0.2有人看守道口
设有道口看守员(指有铁路定编的)看守的铁路道口。
2.0.3区间道口
位于站间区间的铁路道口。包括邻近车站的区间道口。
2.0.4邻近车站的区间道口
位于进站信号机外方,从进站信号机(或站界标)至道口的距离小于所需接近区段长度的道口。
2.0.5道口自动通知
列车接近道口时,自动通知道口看守员的方式和设备。
2.0.6道口自动信号
列车接近或离去道口时,自动地向道路方向显示禁止或准许通行信号的方式和设备。
2.0、7道口自动栏杆
根据列车接近和离去道口的信息,自动动作的道口栏杆。
2.0.8定点报警
在道口的接近区段内,设置固定的列车接近信息的采集点(简称道口接近点),当列车运行到达该点时,自动报警的方式。
2.0.9测速定时报警
在计算并确定列车接近通知时间的基础上,按照测定的列车运行速度,确定所需的接近距离后,进行自动报警的方式。
2.010道口遮断信号
当铁路区间有人看守道口上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时,用以向列车发出停车指示信号的设备。
3道口信号
3.1道口信号的设置原则
3.1.1有人看守的区间道口,根据交通繁忙程度及晾望条件的差异,可采用下列道口信号设备类型:
1道口自动通知。
2道口自动通知及道口自动信号。
3道口自动通知及道口自动信号、自动栏杆。
3.2列车接近通知时间和接近通知区段长度的计算
3.2.1道口信号的列车接近信息采集点,应根据计算的列车接近通知时间及接近通知区段的长度确定。
3.2.2列车接近通知时间T按下式计算:
T=t1+t2+t3
式中T——列车接近通知时间,S;
t1一一道路车辆以规定的最低速度通过道口的时间,s;
t2—道口栏杆关闭动作时间,以10s计;
t3一道口栏杆关闭动作后至列车到达道口的时间,以10s计。
设计的接近通知时间最少不应少于40s
3.2.3道路车辆以规定的最低速度通过道口(在列车接近通知开始,保证已经闯入道口的车辆能完全出清道口)的时间t1按下式计算:
(略)
4道口遮断信号
4.1道口遮断信号的设置原则
4.1.1道口遮断信号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自成系统的道口安全防护的信号设备。
4.1.2交通繁忙、列车速度高,且瞭望条件困难的有人看守区间道口应设置道口遮断信号。
4.1.3道口遮断信号应从每条铁路线路的两个方向分别设置道口遮断信号机防护道口。
4.1.4道口遮断信号机距防护地点(指距道口边缘)不得少于50m。在下列特殊情况下,与防护地点间距离可适当延长:
1在自动闭塞区段,道口遮断信号机安装位置距道口边缘不宜大于100m。
2在根据机车信号运行的区段(其中包括双线双向自动闭塞区段的根据机车信号运行的反方向线路区段)或半自动闭塞区段,在不小于制动距离的长度内司机可见道口的情况下,该道口遮断信号机的安装位置距道口边缘不宜大于800m。
4.1.5道口遮断预告信号机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设有道口遮断信号机的道口应设置道口遮断预告信号机。
2道口遮断预告信号机与其主体信号机间的安装距离不得小于800m;当道口遮断预告信号机的显示距离不足400m时,其与主体信号机间的安装距离则不得小于1000m。
4.2道口遮断信号的基本功能和构成
4.2.1道口遮断信号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略)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2
3道口信号3
3.1道口信号的设置原则………3
3.2列车接近通知时间和接近通知区段长度的计算……3
3.3道口信号的基本功能和构成…………4
3.4道口自动栏杆…7
4道口遮断信号………9
4.1道口遮断信号的设置原则……9
4.2道口遮断信号的基本功能和构成…9
5其他……12
5.1供电……12
5.2房屋……12
5.3防雷和电磁兼容……13
本规范用词说明14
《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计规范 》条文说明………15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辽宁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56:57
提问网友: 莫蒂
改了纵筋锚固还是不行
解答网友: zhangy
答疑:关于手动多线控制盘需不需要套定额的疑问-北京
问题专业: 安装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北京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53:45
提问网友: 晨曦
现在图纸上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和多线控制盘,我分别套了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安装定额,这时还需要再套一遍联动控制器定额把设备改成多线控制盘吗?上网查有的说多线控制盘的安装费用包含在联动控制器主机安装定额里了有的说还需要再套一遍定额,不知道具体那个是对的
解答网友: 大海
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和多线控制盘,分别套相应的设备安装子目。
答疑:什么叫天棚模板增加费-江苏
问题专业: 土建算量GCL2013
所属地区: 江苏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51:59
提问网友: 彭小丫
解答网友:
应该叫模板超高增加,就是超过一定高度,就要额外增加各种扣具以保证稳定,而增加的费用
问题专业: 土建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海南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45:53
提问网友: 花绛沁
解答网友: zhangy
楼梯中定义的平台板与单独绘制的结构板有重叠。
答疑:过梁定额工程量是清单工程量乘以0.9,如何回事呢-山东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45:18
提问网友: 春和景明
解答网友: zhangy
意思是将综合单价让利了10%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41:21
提问网友: 春和景明
解答网友: 竹风
问题专业: 土建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江苏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39:25
提问网友: 冰阔落
请问epc项目都是港式清单(模拟清单)吗?还是像工厂这种小项目,也可以用国标清单套定额呢?
解答网友: 懂点装修
epc项目什么清单模式都可以。
问题专业: 土建 设计 预算 计价软件GCCP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江西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38:09
提问网友: izaiyuzhang
以上两个做法哪个正确?
解答网友: zhangy
采用图一做法。
问题专业: 预算 施工 结算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山东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30:20
提问网友: 学霸李
我是把板延伸下去。然后再分割,但是檐口滴水处那个下垂80mm宽的地方就算不了了。有什么别的好方法么老师们?
解答网友: 竹风
外挑部分用自定义节点
答疑:混凝土钢结构厂房单方一般是多少啊重庆地区-重庆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重庆
提问日期: 2022-04-25 19:29:40
提问网友: 397499245@qq.com
基础是混凝土的上部结构是钢结构
解答网友: 刘建宁
1500-1600元一平
高清无水印 L12SJ156 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建筑构造图集.pdf
12系列山东省 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八)
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建筑构造
图集号:L12SJ156
统一编号:DBJT14-2
主编单位: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协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鲁建设函[2012]33号
组编单位:山东省标准设计办公室
实行日期:2012年10月20日
一、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8度和8度以下抗震设防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节能工程。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
8.《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12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
10.《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DBJ14-035-2007
11.《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应用技术规程》DBJ/T14-088-2012
三、编制内容
本图集编制内容包括:设计说明、山东省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表、建筑外墙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构造详图、施工要点和质量验收等,
四、体系构成、特点及技术要求
1.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以工厂制作的IPS板为保温层,施工时将钢丝网架保温板置于外模板内侧,并采用钢筋连接件与剪力墙连接,保温层两侧同时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后形成的集承重、保温、围护于一体的复合保温墙体。
2.IPS板是XPS(EPS)单面钢丝网架板的简称,它是由单面起构造作用的镀锌钢丝网片与穿透XPS(EPS)板的镀锌钢丝(以下简称"腹丝")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焊接,且由界面砂浆包覆的三维钢丝网架保温板。
3.本图集提供了常用墙体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设计人员应根据山东省现行节能标准有关规定及要求,经热工计算确定保温材料的厚度,以满足不同地区建筑节能的要求。
五、体系构造示意
六、材料性能及要求
1.IPS板构造要求
IPS板由保温层、直径3mm的镀锌钢丝网片、直径3mm的镀锌腹丝及界面砂浆层等部分构成。
2.IPS板规格尺寸
IPS板规格尺寸(mm) 表1
七、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要求
1.IPS结构自保温墙体的现浇混凝土应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自密实性能应满足IPS自保温墙体的结构和施工要求,其强度、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
2.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除满足凝结时间、泌水、粘稠性和保水性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外,还应满足混凝土自密实性能,性能指标见表7.
八、其他材料性能要求
1.IPS板的连接件采用HPB300直径6mm钢筋,穿过保温板部分的钢筋表面应做防锈处理或采用镀锌钢筋。
2.保温浆料
保温浆料主要用于墙体外挑构件的保温处理,其性能指标见表8.
3.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和后热镀锌电焊网
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和后热镀锌电焊网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9、
表10的规定。当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时(以下简称耐碱网布),宜用5厚抗裂砂浆,当采用后热镀锌电焊网时,宜用8厚抗裂砂浆,本图集均以耐碱网布示意。此两种材料主要应用于不同材料结合处的抗裂处理,以下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和后热镀锌电焊网统称加强网。
保温浆料性能指标 表8
4.填缝材料
(1)建筑密封胶
建筑密封胶应采用聚氨酯、硅酮、丙烯酸酯型建筑密封胶,其性能指标除应符合《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482、《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胶》JC/T484的有关要求外,还应与系统有关材料相容
(2)发泡聚乙烯圆棒
用于填塞伸缩缝,作密封胶的隔离、背衬材料,其直径按缝宽的1.3倍选用。
5.连接件
由直径6mm的HPB300钢筋制成,用于增强IPS板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连接的专用件。
6.支撑定位块
在工厂制作的设有安装卡槽和支撑卡槽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垫块。
7.双面钢丝网架板
双面钢丝网架板是由两侧起构造作用的镀锌钢丝网片与穿透
XPS(EPS)板的镀锌钢丝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焊接,且由界面砂浆包覆的三维钢丝网架保温板。此材料主要用于填充墙,施工时将钢丝网架保温板与两侧墙体连接为一体后,保温层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整体墙体可以形成结构自保温体系。
九、设计要求
1.IPS自保温体系的内侧普通剪力墙及框架的结构设计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2.IPS板外侧现浇混凝土防护层厚度为50mm,设计时不参与结构计算,但应考虑其混凝土部分对竖向荷载、水平地震力及结构刚度的影响。
3.围护结构其他部位如外门窗洞口四周侧面、凸窗上下顶板、室外空调机搁板、阳台楼板的上下表面、女儿墙、外墙挑出构件及附墙部件等热桥部位均应做好保温防水处理,且应满足最小传热阻的要求并保证其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
4.墙体与门窗框之间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充,并采用密封胶嵌缝,不得采用水泥砂浆填缝。
5.当进行热工设计计算时,IPS板中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a取1.30。
6.IPS自保温体系中连接件在保温板内、外侧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下应小于100mm,外侧错固筋应做成90°弯钩并与钢丝网片绑扎连接,每平方米宜设置6个。
7.IPS板的内、外侧应按梅花状@500均匀设置支撑定位垫块,钢筋及钢丝网片的防护层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8.IPS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保温体系应通过山东省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认定,其主要组成材料必须由体系产品制造商配套提供。(略)
图集内容索引:
目录1
设计说明…2
山东省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表………8
山东省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表…9
建筑外墙热工计算参考选用表….10
IPS板构造…14
墙体、缝基本构造IPS板连接件示意…15
外墙阳角、阴角基本构造外墙垂直、水平分格缝…16
勒脚、女儿墙保温构造··17
窗洞口上、下部构造…18
窗下填充墙构造、特殊部位附加钢丝网片示意…19
窗口、凸窗窗口保温构造…20
阳台、搁板、雨篷保温构造……21
变形缝保温构造…22
檐口、屋面变形缝保温构造………23
施工要点…24
质量验收…2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189-2021 调控云平台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89-2021
调控云平台安全防护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cruity protction of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cloud platform
2022-01-24发布 2022-01-24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调控云平台 总体安全架构、安全防护要求、安全运营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调控云平台的安全防护设计、研发、采购、建设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31167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
GB/T31168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调控云平台dispatching and control cloud platform
面向电网调度业务的云服务平台,基于虚拟化、分布式及服务化等云计算技术理念,形成资源虚拟化、数据标准化、应用服务化的调控技术支撑体系。
3.2
调控云平台提供商dispatching and control cloud platform providers
调控云平台的硬件提供商、集成商及第三方插件的提供方。
3.3
云终端cloud terminal
通过网络访问调控云平台的计算机终端,包括运维管理、业务应用等终端。
3.4
资源同步网resource high speed synchronization network
国分和省地节点之间互联的专用广域网,承载云节点间资源同步数据、管理数据、集群心跳数据等,不承载业务访问数据。
3.5
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
一种包含虚拟网络链接的计算机网络,虚拟网络链接是在两个计算设备间通过网络虚拟化来实现的网络链接。
3.6
虚拟化安全virtualization security
针对虚拟化环境、虚拟化技术的安全防护。
3.7
安全基线security baseline
设备功能和配置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是信息系统的最小安全保证和最基本的、必须满足的安全要求。
3.8
安全通信协议security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在通信协议中采用了至少一种密码算法的协议,如加密技术、认证技术,以保证信息安全交换的网络协议。
3.9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cyber security management platform
由安全监视、安全告警、安全审计、安全分析、核查评估、安全管控、态势感知等功能构成,能够对电力监控系统的安全风险和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的监视和在线的管控。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IPsec:互联网安全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SSL: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XLAN: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WAF:Web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
XSS:跨站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ing)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190-2021 中长期停电计划安全校核应用功能及计算规范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90—2021
中长期停电计划 安全校核 应用功能及计算规范
Application and calculating specification of security check for medium and long term outage schedule
2022-01-24发布 2022-01-24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长期停电计划安全校核应用功能和计算的总体要求以及基础数据、校核潮流断面的生成、安全校核计算、结果分析与展示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和系统性能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省级及以上调度机构的中长期停电计划安全校核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399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T890.301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301部分:公用信息模型(CIM)基础
Q/GDW215电力系统数据标记语言一E语言规范
Q/GDW680.6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第6部分:安全校核类应用
Q/GDW1680.2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第2部分:名词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Q/GDW168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长期停电计划medium and long term outage schedule
年度、月度时间尺度,发电、输电、变电设备的停电计划安排。
3.2
未来态电网模型future power grid model
满足安全校核对未来运行方式计算需求,表达未来某时间电网设备属性及连接关系的数据集合。
3.3
基态潮流断面base flow case
基于电网模型、检修计划、发电计划、联络线计划、母线负荷预测生成的电网未来方式,经交流潮流计算后得到的断面。
3.4
基态潮流分析base flow analysis
检查潮流断面的线路电流、稳定断面潮流、变压器负载和母线电压是否越限或重载,分析造成越限及重载的原因。
3.5
停电方式潮流断面outage flow case
在基态潮流断面的基础上,将计划停电设备断开,重新调整网络拓扑或发电机出力后经交流潮流计算后得到的断面。
3.6
停电计划强相关设备outage schedule strongly related device
停电计划停电前后潮流变化较大的设备。
4目的和要求
4.1目的
中长期停电计划安全校核是指对考虑停电计划的电网未来运行断面进行基态潮流分析、静态安全分析、灵敏度分析、稳定计算校核,发现发电、输电、变电设备停运之后的电网运行风险点,以指导中长期停电计划的编制工作,确保中长期停电计划的安全性。
4.2总体要求
4.2.1应以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统一模型为基础,利用中长期负荷预测、中长期联络线计划、新能源预测、中长期停电计划生成未来运行断面,开展电网停电方式潮流断面校核、静态安全分析与灵敏度分析等工作。
4.2.2应支持对中长期的典型负荷时段进行安全校核,典型负荷时段应支持根据计算需求和电网实际负荷趋势自定义,至少包括每日的高峰负荷时段,且支持根据停电计划时间自动匹配计算周期。
4.2.3系统应包括基础数据、基态潮流断面生成、安全校核计算、结果分析与展示。
4.2.4系统应支持同时对多个停电计划进行安全校核与结果展示。
4.2.5系统的建设应满足电网二次安全防护体系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191-2021 增量配电网微电网调度运行技术规范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91—2021
增量配电网 /微电网 调度 运行技术规范
The dispatching ope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ncremental distribution network/microgrid
2022-01-24发布 2022-01-24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在并网接入和电网运行过程中,调度运行遵循的基本规定、交换功率控制、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电力通信、电能质量、电能计量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0kV~330kV电压等级接入电网运行的增量配电网/并网型微电网,是电网调度机构和增量配电网/微电网企业(运营主体)实施并网接入和调度运行工作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3729一2019远动终端设备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153.1远动设备及系统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198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歇波
GB/T31464一2015电网运行准则
GB/T34930一2017微电网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GB/T36572一2018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516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DL/T544电力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DL/T546电力线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DL/T547电力系统光纤通讯运行管理规程
DL./T548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
DL/T6142007多功能电能表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
DL./T769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DL/T961一2005电网调度规范用语
DL/T5344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第14号令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2015)36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增量配电网incremental distribution network
除电网企业存量资产外,其他新投资、建设和运营的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和220(3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局域电网,
3.2
微电网microgrid
由分布式发电设备、用电负荷、监控、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等组成《必要时含储能设备),是一个能够基本实现内部电力电量平衡的小型供用电系统。微电网分为并网型微电网和独立性微电网。并网型微电网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独立运行。
4基本规定
4.1电网调度机构应以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为目标,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增量配电网/微电网进行统一调度运行。
4.2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并网运行前应与电网调度机构签署并网调度协议,根据并网调度协议划分调度管辖范围,电网调度机构对签署并网调度协议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增量配电网/微电网企业(运营主体)运行值班人员应服从电网调度机构的统一调度。
4.3电网调度机构和增量配电网/微电网企业(运营主体)应按照国家有关调度管辖范围划分原则,明确并网点及并网点以后所有一、二次设备的调度管辖权,并按照电网调度规程和电力行业相关规定对所有厂站及设备进行编号和命名。
4.4电网调度机构负责调管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并网点设备,及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内可能对电网运行安全造成影响的设备,具体由并网调度协议进行明确。继电保护、自动化、安全自动装置等二次设备的调度管辖权随一次设备的调度管辖权确定。
4.5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并网点及并网点以后所有一,二次设备的运行方式安排和调整按调度管辖权属分级负责实施。电网调度机构应根据电网网架结构、系统参数、技术特性、运行特性、供电可靠性等实际情况,对负责调度管辖的一,二次设备运行方式进行安排和调整,增量配电网/微电网所属发电厂、变电站运行值班单位应该严格执行,未经电网调度机构当值调度值班员同意不得擅自改变。
4.6参与电网统一调度管理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应具备对所属电网涉网设备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7电网调度机构应具备向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发送调度指令的能力,应具备接收增量配电网/微电网
行信息的能力,
4.8增量配电网/微电网调度业务联系应使用符合L/T961一2005规定的标准术语,
4.9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应编制运行反事故预案(电网故障处置预案、通信系统故障处置预案、自动化系统故障处置预案,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应急处置预案》,并报电网调度机构备案。
4.10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出现故障异常时,应及时向电网调度机构报备,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发生故障脱网后,增量配电网/微电网运行人员应及时向电网调度机构报告故障及相关保护动作情况。重新并网前,增量配电网/微电网运行人员应向电网调度机构提出申请,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193-2021 新能源消纳运行评估及预警技术规范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93—2021
新能源消纳运行评估 及预警技术 规范
Renewable energy acceptance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22-01-24发布 2022-01-24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能源 消纳运行评估及预警技术的总则、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预警机制。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省级及以上电网的新能源(风电和太阳能)消纳运行评估及预警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
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Q/GDW11065新能源优先调度工作规范
Q/GDW11628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时序生产模拟time series production simulation
在一定的电力系统运行约束条件下,逐时段模拟各种电源运行状况和发用电平衡的一种仿真方法。
3.2
消纳责任权重完成率ratio of 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to social power consumption
电网完成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指标与政府部门下达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目标的比值。
3.3
新能源涉网安全合格率grid-related security index of renewable energy
电网内满足高/低电压穿越、一次调频、电压/频率适应性、自动有功控制、自动电压控制等并网技术要求的新能源电站个数与新能源电站总数量的比值。
3.4
电源灵活调节指数flexible adjustment index of electrical power
电网内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电源装机容量与不含新能源电源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值,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电源包括完成灵活性改造的火电机组、抽水蓄能机组、可调整的常规水电机组、可启停的燃气机组等。
3.5
新能源反调峰指数peak regulation characteristic index of renewable energy
电网在后夜低谷或午间低谷时段新能源出力与电网负荷之比的最大值。
3.6
新能源利用率renewable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电网新能源发电量与电网新能源可用电量的比值。
4总则
4.1评估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采用定量评估的方式,评估指标用定量指标表示。从消纳责任权重完成率、新能源涉网安全合格率、电源灵活调节指数、新能源反调峰指数、新能源利用率等多维度分析,以保证评估指标的全面性与客观性。
4.2新能源消纳运行评估应满足GB/T31464、GB38755、Q/GDW11065和Q/GDW11628的要求,采用逐时段的时序生产模拟仿真评估方法,结合目标电网的运行实际和可调资源情况,在考虑电网方式优化等调度措施全部采取后,评估指定周期内最大能接受新能源的能力。
4.3公司调度部门按季度滚动组织开展本年度新能源消纳测算工作,并于第四季度评估次年全年的新能源消纳情况。
4.4新能源消纳根据相应预警指标的数值范围,将目标区域划分为“红色预警区域”、“黄色预警区域”和“绿色区域”。
4.5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基于时序生产模拟仿真方法,对分析时段内的每个时间断面进行电力平衡计算,针对电网内部存在因网架输电能力造成的新能源受阻,应将省级电网分为多个局部电网或供电区域进行分析与评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GDW 12194-2021 电力系统配置储能分析计算导则
ICS29.240
Q/GDW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DW12194—2021
电力系统 配置储能分析计算 导则
Guidelines o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energy storage configuration for power system
2022-01-24发布 2022-01-24实施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需要配置的储能功率及储能能量分析计算的基本原则、数据准备、储能功率和能量分析计算方法、安全稳定支撑能力评估和经济性分析评价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纳入统一调度控制的储能系统配置分析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399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GB3875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GB38969电力系统技术导则
Q/GDW11628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系统储能energy storage of power system
把电力系统的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再转换成电能输入电力系统的技术和装备。
3.2
储能系统额定能量rated energy capacity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储能能量
储能系统从设计允许的最大储电能量持续放电至最小储电能量,释放的电能总量,一般以kWh、MWh
表示。
3.3
储能系统额定功率rated power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储能功率
在设计运行工况下,储能系统可安全持续稳定输入或输出的最大功率,一般以kW或MW表示。
3.4
新能源场站可用发电功率available power of renewable energy plant
新能源场站仅计算站内/场内受阻的输出功率。
4总则
4.1电力系统配置储能应在满足安全技术条件的前提下,遵循“按需配置、就近部署”的原则。
4.2电力系统配置储能分析计算应结合电力系统网架结构、电源构成及负荷特性,应充分考虑系统中新能源规模占比及资源特性,计算案例应能覆盖典型场景。
4.3根据计算分析的目的和要求、电网断面输电受限情况,应按照Q/GDW11628对目标电网结构进行分区简化和处理。
4.4电力系统配置储能的功率和能量应同时考虑系统可靠供电和新能源消纳的实时电力平衡,并应考虑电网发展和储能容量逐年衰减的影响。储能容量衰减系数应考虑储能的类型和使用年限综合确定。
4.5电力系统配置储能分析计算包括数据准备、储能功率初值计算、储能功率和能量计算、安全稳定支撑能力评估和经济性分析评价五个环节。具体流程见附录A和图A.1。
4.6储能功率和能量的计算结果应进行安全稳定支撑能力评估和经济性分析评价,得到电力系统储能配置建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1
…
23
24
25
…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