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193-2021 直埋热力管道检验规程
ICS23.040
CCS J1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193—2021代替DB34/T1193-2010
直埋热力管道 检验规程
Inspection code for directly buried thermal pipeline
2021-09-03发布 2021-10-03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直埋热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设计温度小于等于 150℃、设计压力小于等于 2.5 MPa、管道公称直径小于等于 1200mm 的直埋钢质热水管道,以及设计温度小于等于 350℃、设计压力小于等于 2.5 Mpa 的直埋钢质蒸汽管道的定期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85 埋地钢质管道腐蚀防护工程检验
TSG D7004-2010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直埋热力管道 directly buried heat pipeline
直接埋设于土层中的预制保温管道,包括直埋热水管道和直埋蒸汽管道。
注:本文件所称热力管道,无特殊说明都属于直埋热力管道。
4 一般要求
4.1 检验周期及要求
4.1.1 直埋热力管道的检验分为年度检查和全面检验。
4.1.2 年度检查至少每年进行 1 次,进行全面检验的年度可以不进行年度检查,新建管道投用后的首次年度检查,应在半年内进行。年度检查通常由热力管道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的压力管道作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总局)核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进行。
4.1.3 新建管道一般于投用后 3 年内进行首次全面检验;首次全面检验之后的检验周期应结合检验结果确定,但最长不能超过 6 年。承担全面检验的检验机构,应经国家总局核准且具备相应的检验资质。
4.2 检验周期缩短的情形
除 TSG D7004-2010 第 9 条规定的情形外,属于以下情形的热力管道,全面检验周期应当适当缩短:
a) 设计安装资料缺失的;
b) 存在占压或安全间距不足的;
c) 未按要求进行年度检查的;
d) 检验过程中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
4.3 应当立即进行全面检验的情形
除 TSG D7004-2010 第 10 条规定的情形外,属于以下情形的热力管道,应当立即进行全面检验:
a) 发生第三方破坏可能影响管道安全使用的;
b) 存在严重泄漏的管道。
4.4 对使用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要求
4.4.1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检验周期,制定全面检验计划。在全面检验有效期届满前 3 个月向检验机构提出全面检验要求,安排全面检验。
4.4.2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文件的要求做好管道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使管道处于适合的待检状态,提供安全的检验环境,负责全面检验所需要的辅助工作,协助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4.5 对检验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要求
4.5.1 全面检验前,检验机构应当按照 TSG D7004-2010 第 19 条要求进行资料审查,再根据管道使用年限、运行状况、危险程度等因素制定检验方案。全面检验方案应包括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内容。全面检验方案应当征求使用单位的意见,经检验机构授权的技术负责人审批。
4.5.2 从事全面检验的人员应严格按照批准后的全面检验方案进行全面检验工作。全面检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调整检验方案时,应经过检验机构授权的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检验人员应当认真执行管道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检验结束后及时出具全面检验报告。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2290-202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ICS 93.16
CCS P 11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2290 —2022代替 DB34/T 2290-2015
水利工程 质量检测 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and testing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2022-03-29 发布 2022-04-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确定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流程、结果处理、报告编制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L 17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 734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质量检测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检测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设计文件等,对水利工程实体以及用于水利工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等进行的质量检查、测量、试验或者度量所进行的活动。
3.2
全过程检测 whole process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f construction
为加强对工程建设质量的全过程控制,由项目法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随工程建设进度对施工相应环节工程质量进行检测的活动。
4 基本要求
4.1 检测单位
4.1.1 检测单位应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担质量检测业务。
4.1.2 检测单位应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且与其开展的检测项目及规模相适应。
4.1.3 检测单位应配备与检测能力相适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其性能指标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
4.1.4 检测人员应按规定持证上岗。
4.2 自检
4.2.1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和合同约定对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自检,检测项目、频次
DB34/T 2290—2022见附录 A、附录 B。
4.2.2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实行见证取样,并与见证人共同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项目、频次见附录 A。
4.3 平行检测
4.3.1 监理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平行检测。
4.3.2 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测,检测项目、频次见附录 A、附录 B。
4.4 全过程检测
项目法人在工程施工开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检测。原材料、中间产品检测应按 SL 734 的规定执行,工程实体质量检测项目、数量见附录B。
4.5 其他行业工程质量检测
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永久性房屋、铁路、公路、桥梁、码头、船闸、升船机等采用相应行业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工程质量检测应符合相应行业的规定及技术标准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2450-2015 户用并网光伏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
ICS 27.240
F 1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450—2015
户用并网光伏系统 设计与施工规范
Co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ousehold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2015 - 08 - 31 发布 2015 - 09 - 3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建在地面的小型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与建筑结合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7251.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GB/T 9535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
GB 9466.1 GB 9466-1988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基本试验方法被GB/T 10233-2005代替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6895.3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太阳能光伏(PV)电源供电系统
GB/T 18911 地面用薄膜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 19466.1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1部分:通则
GB/T 20047.1 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 第1部分:结构要求
GB/T 29319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063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6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3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576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NB/T 32004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IEC 60794-3-12-2005 IEC 60794-3-12-2012 光缆 第3-12部分:室外光缆 建筑物布线用管道和直埋通信光缆的详细规范
IEC 61730-2-2004 IEC 61730-2-2012 光伏(PV)组件的安全鉴定 第2部分:测试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household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指安装容量为三相 30 kW 及以下或单相 8 kW 及以下,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为三相 380 V 或单相220 V 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系统一般由光伏组件、并网光伏逆变器、交流配电箱、计量表、监控设备等组成。按照安装位置可分为建在地面的光伏发电系统和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以下简称光伏发电系统。
3.2
光伏组件 PV 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3.3
光伏方阵 PV array
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照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具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3.4
T 结式连接 tapped connection
将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断路器与接入的电网架空或电缆线路连接。
3.5
公共连接点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PCC)
电网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该定义可参见附录A。
3.6
并网点 point of coupling (POC)
指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汇总点。该定义可参见附录A。
3.7
孤岛 islanding
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孤岛可分为非计划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注:非计划性孤岛指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计划性孤岛指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
3.8
防孤岛 anti-islanding
防止非计划孤岛现象的发生。
3.9
峰值日照时数 peak sunshine hours
一段时间内的辐照度积分总量相当于辐照度为 1 kW/m2的光源所持续照射的时间,其单位为小时
(h)。
3.10
光伏系统年峰值日照时数 annual peak sunshine hours of PV system
将光伏方阵面上接收到的年太阳总辐射照量,折算成辐照度 1 kW/m2下的小时数。
3.11
法向直接辐射辐照度 direct normal irradiance (DNI)
到达地表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3.12
安装容量 capacity of installation
光伏发电系统中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计量单位是峰瓦(Wp)。
3.13
峰瓦 watts peak
光伏组件或光伏方阵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的输出功率的单位。
3.14
真太阳时 solar time
以太阳时角作为标准的计时系统,真太阳时以日面中心在该地的上中天的时刻为零时。
4 设计
4.1 总体规划
4.1.1 一般规定
4.1.1.1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或房屋建筑条件等因素,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4.1.1.2 光伏发电系统总体布局应综合考虑光伏组件摆放、逆变器安装、集电线路走线、组件更换和清洁、防护设施等总体布置设计。
4.1.1.3 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应根据场地、屋面或外墙面的面积以及房屋建筑的承重综合考虑。
4.1.2 安装地点选择
4.1.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地点可选择在自家空地、户用屋顶或外墙面上,应考虑可使用面积、房屋建筑结构和承重要求、地面基础情况等。
4.1.2.2 建在地面的光伏发电系统宜选择在地势平坦或北高南低的坡度区域,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宜选择南向或接近南向的屋顶或外墙面,宜避开周边障碍物对光伏组件的遮挡。
4.1.2.3 光伏发电系统建筑地点不应选择滑坡、地震断裂、危岩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房屋建筑周围区域。
4.1.3 气象及太阳能资源分析
4.1.3.1 应对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地点进行太阳能资源基本状况分析,并对相关气候特征进行适应性分析。
4.1.3.2 分析数据应包括逐月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冰雹、降雪、雷电等情况。
4.2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4.2.1 一般规定
4.2.1.1 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光伏并网逆变器、交流配电箱、计量表、监控设备等组成,见附录 B。
4.2.1.2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设备和部件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主要设备应通过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的产品认证。
b) 光伏发电系统应装设电能计量装置,并经校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c) 符合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污秽和地震烈度等使用环境条件。
4.2.1.3 光伏方阵配置与逆变器配置应匹配,且满足以下要求:
a) 逆变器的容量应与光伏方阵的装机容量相匹配,逆变器最大直流输入功率应不小于其对应的光伏方阵的实际最大直流输出功率的 0.8 倍;
b) 光伏组串在当地极端低温下的最大开路电压应不高于逆变器最高输入电压;
c) 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工作电压变化范围应在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电压范围内;
d) 接入同一个逆变器或逆变器同一路 MPPT 的光伏组串的电压、组件朝向与安装倾角应一致。
4.2.1.4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设计应符合 GB/T 29319 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2450-2015 地面光伏电站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pdf
ICS 27.240
F 12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450—2015
户用并网光伏系统设计与施工规范
Code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Household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2015 - 08 - 31 发布 2015 - 09 - 3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建在地面的小型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与建筑结合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7251.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
GB/T 9535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
GB 9466.1 GB 9466-1988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基本试验方法被GB/T 10233-2005代替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6895.3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7-712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 太阳能光伏(PV)电源供电系统
GB/T 18911 地面用薄膜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 19466.1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1部分:通则
GB/T 20047.1 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 第1部分:结构要求
GB/T 29319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50063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6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 5006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3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576 铝合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DL/T 44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 614 多功能电能表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NB/T 32004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IEC 60794-3-12-2005 IEC 60794-3-12-2012 光缆 第3-12部分:室外光缆 建筑物布线用管道和直埋通信光缆的详细规范
IEC 61730-2-2004 IEC 61730-2-2012 光伏(PV)组件的安全鉴定 第2部分:测试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户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household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指安装容量为三相 30 kW 及以下或单相 8 kW 及以下,接入的电网电压等级为三相 380 V 或单相220 V 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系统一般由光伏组件、并网光伏逆变器、交流配电箱、计量表、监控设备等组成。按照安装位置可分为建在地面的光伏发电系统和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以下简称光伏发电系统。
3.2
光伏组件 PV 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
3.3
光伏方阵 PV array
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照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具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3.4
T 结式连接 tapped connection
将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断路器与接入的电网架空或电缆线路连接。
3.5
公共连接点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PCC)
电网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该定义可参见附录A。
3.6
并网点 point of coupling (POC)
指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汇总点。该定义可参见附录A。
3.7
孤岛 islanding
包含负荷和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孤岛可分为非计划孤岛和计划性孤岛。
注:非计划性孤岛指非计划、不受控地发生孤岛。计划性孤岛指按预先配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发生孤岛。
3.8
防孤岛 anti-islanding
防止非计划孤岛现象的发生。
3.9
峰值日照时数 peak sunshine hours
一段时间内的辐照度积分总量相当于辐照度为 1 kW/m2的光源所持续照射的时间,其单位为小时
(h)。
3.10
光伏系统年峰值日照时数 annual peak sunshine hours of PV system
将光伏方阵面上接收到的年太阳总辐射照量,折算成辐照度 1 kW/m2下的小时数。
3.11
法向直接辐射辐照度 direct normal irradiance (DNI)
到达地表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3.12
安装容量 capacity of installation
光伏发电系统中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计量单位是峰瓦(Wp)。
3.13
峰瓦 watts peak
光伏组件或光伏方阵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最大功率点的输出功率的单位。
3.14
真太阳时 solar time
以太阳时角作为标准的计时系统,真太阳时以日面中心在该地的上中天的时刻为零时。
4 设计
4.1 总体规划
4.1.1 一般规定
4.1.1.1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或房屋建筑条件等因素,并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要求。
4.1.1.2 光伏发电系统总体布局应综合考虑光伏组件摆放、逆变器安装、集电线路走线、组件更换和清洁、防护设施等总体布置设计。
4.1.1.3 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应根据场地、屋面或外墙面的面积以及房屋建筑的承重综合考虑。
4.1.2 安装地点选择
4.1.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地点可选择在自家空地、户用屋顶或外墙面上,应考虑可使用面积、房屋建筑结构和承重要求、地面基础情况等。
4.1.2.2 建在地面的光伏发电系统宜选择在地势平坦或北高南低的坡度区域,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宜选择南向或接近南向的屋顶或外墙面,宜避开周边障碍物对光伏组件的遮挡。
4.1.2.3 光伏发电系统建筑地点不应选择滑坡、地震断裂、危岩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房屋建筑周围区域。
4.1.3 气象及太阳能资源分析
4.1.3.1 应对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地点进行太阳能资源基本状况分析,并对相关气候特征进行适应性分析。
4.1.3.2 分析数据应包括逐月的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冰雹、降雪、雷电等情况。
4.2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4.2.1 一般规定
4.2.1.1 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光伏并网逆变器、交流配电箱、计量表、监控设备等组成,见附录 B。
4.2.1.2 光伏发电系统主要设备和部件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主要设备应通过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的产品认证。
b) 光伏发电系统应装设电能计量装置,并经校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c) 符合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污秽和地震烈度等使用环境条件。
4.2.1.3 光伏方阵配置与逆变器配置应匹配,且满足以下要求:
a) 逆变器的容量应与光伏方阵的装机容量相匹配,逆变器最大直流输入功率应不小于其对应的光伏方阵的实际最大直流输出功率的 0.8 倍;
b) 光伏组串在当地极端低温下的最大开路电压应不高于逆变器最高输入电压;
c) 光伏组串的最大功率工作电压变化范围应在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电压范围内;
d) 接入同一个逆变器或逆变器同一路 MPPT 的光伏组串的电压、组件朝向与安装倾角应一致。
4.2.1.4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设计应符合 GB/T 29319 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江苏大剧院设计方案(扎哈哈迪德)内部完整方案文本
DESIGN CONCEPT
设计 概念
Water-Flow View Landscape-Mountains-Sky
水-流动-视线-景观-山-天空
The Site at the bank of the Xuanwu Lake,night next to the heart of historic Nanjing,is the essence of the landscape setting forming the backdro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urban fabric with unmatched historic,symbolic and spiritual depth.
基地位于玄武湖畔,南京中心老城区周围,是南京快速发展的城市肌理及其历史,符号和精神深度上结合的背景之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The Golden Triangle,fomed and nourished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by the Waters of the mighty Yangtze River and mark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niver delta widening into the sea,rich of fertile soils,strategically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landand waterways and overlooked by the Purple Mountain skyline,set the s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sperous,powerful and historically epochal city in hamony with water,mountains and sky.once the biggest on the planet.
在长江水千百年来的滋养下,形成了沿长江到入海口这段最初的长江三角洲这样一个黄金宝地。这里的土壤肥沃,并且位于陆路与水路交汇,远望紫金山,是有战略性意义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南京是一个繁荣的强大的有划时代意义的城市,并且和谐于山水自然,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In the heart of the Golden Triangle lies the Black Dragon,Lake Xuanwu,an area of utmost beauty and core of the ldentity of the City of Nanjing.framed by the backdrop of the Purple Mountains and the historic MingDynasty City Wall.
在黄金三角区域的中心卧着一条黑龙,玄武湖,南京城最美丽最有独特性的地区。被紫金山和古老的明代城墙包围。
The Design for the Jiangsu Grand Theatre presented here is inspired and driven by the amalgamation of these elements and vistas at this unique place:
Studies of the naturally formed structures of the Yangtze Riverbed Delta serve as a generator for a geometric formation negotiating between land and water,building up a topography of streams,peninsulas,hills and valleys on the lakefront site,seamlessly materializing a composition of dynamically built-up shells housing the Jiangsu Grand Theatre Spaces.
江苏大剧院 的设计方案 是从周围的环境得到灵感,融合了周围环境的各种元素和景象的独特性。以对自然形成的长江三角洲的形态为模板,在这个湖滨地带,结合了陆地和水域,建造出水流,半岛,山丘,峡谷融合一体的地形形态。好似动态的力量无痕的凝固成为江苏 大剧院 的建筑体量。
This seamless transition between Landscape and Building,between the evermoving and infinite flow of elements in the stream of Waters and a location in the urban fabric is continued in the architectonical manifestation and language of the volumes,generated by infinite lines spiralling up and around the
building's spaces in an elegant and fluid movement.
这种无缝的过渡,在建筑与景观之间,在水流中持续流动的元素与城市肌理之间,更延续到建筑表现和形态语言中,由连续的线条螺旋上升环绕着建筑空间,形成优雅连续的动线。
Interweaving the directions of flow from the lake,the surrounding paths,roads and view axes,the building ensemble naturally densifies the multitude of view-and movement trajectones,and amplifies them in an almost playful way to a hamonic composition,manifesting the building complex as an ensemble of interacting landscape peninsulas rather than a solid mass,generating an aesthetic allure in a duality between a fomation emerging from infinite flows of the landscape and the creation of a central space,a force field,an address in the urban fabric.
湖中,周围的小径,道路上和视线上交织的流动,建筑自然的融合密集了大量的景观和和移动的轨迹,并且以和谐的方式把它增强,宣称建筑的复杂不仅仅是一个单体,而是一个总体对景观的半岛的呼应,产生在信息融合于景观流和创造一个中央空间,气场,一个地标的双重美学的魅力.
In elevation the building builds up in an equally subtle and harmonic way,in a stretched and elegant transition from modulated landscape features to an ensemble of smaller and larger Volumes:The ensemble emerges as a complex of care fully proportioned and scaled bodies together resembling the silhouette and proportions of the Purple Mountains,harmonically integrating it into the Landscape Backdrop that makes Nanjing an unique location and becoming a vanguard yet timeless and natural part of the panorama of the Xuamwu Lake
建筑立面以一种细腻和谐的方式建造,是一个从规则模数化的景观要素到一系列大小不等的体量的延展的优美的过渡:这个整体显示一个精心协调和规划的复杂体与类似的紫金山的轮廓和融合和比例,和谐的规整为一个景观背景,使南京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方,甚至是不老的玄武湖的自然全景的一部分
The proportions of the shells are inspired by traditional-Chinese landscape pavilions;their silhouette with subtle upward-arching attic lines and an echoing of traditional temple roof contours blends them not only in the landscape context,but also gives them a harmonic embedment in the historic fabric and vista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外形体量的灵感源自中国传统的古亭;他低调的拱形线的轮廓和对传统寺庙屋顶轮廓的回应不仅仅融合于景观本身,更可以和谐的融入于历史的底蕴和对周围环境的远景.
Urban Context and Integration
城市文脉和融合
The site is strategically located at the northern-eastem bank of the Xuanwu Lake,very well connected to vanous layers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traffic and pedestrian infrastructure:More than 30 Lines of Mass Transportation pass the site,the projected Subway Lines 3 and 4 will undercross it at its northern
and southern tangent,the Longpan Road deliminates it to the North East,theLake ring road frames it towards the water at the south-westem edge.
基地颇具策略地位于玄武湖东北岸,与城市中多种公共运输系统,车行和步行基础设施有非常好的连接:超过30条公交线路经过基地,预计建设的3号和4号地铁线将在基地北端和南端的地下穿越,东侧面临龙蟠路,环湖路划定了基地的西侧和南侧边界。
This multitude of connections to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along with the site's exposed position in the Nanjing city fabric,call and allow for a strategy of multiple access-directions and paths and are supported by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ofinteracting directions and movements,connecting the form generating directions of the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 to the different infrastructure interfaces and bninging them all together in the centre of this important public building
基于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多层次联系关系和基地在南京城市肌理中的显赫位置特点,此项目号召并允许一种多层次的进入方向和路径规划策略。此策略由一种概念性的设计方法所支持:不同方向和运动的互相交织,连接建筑物个体的形态生成方向,不同建筑个体之间的组合方式,并与不同的城市基础设施界面相连并将其带入此建筑之中。
Owed to its public character,the design enables an open pedestrian access and conveniences step-free foot access from a number of points:The main pedestnan entrance faces east towards a mayor pedestrian crossing over the Longpan road,connecting it to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exchange points and the residential areas east of the site.
根据此项目的公共性特质,本设计提供一个开放的人行通道,并为多个方向提供无障碍通路:主人行入口东侧朝向跨越龙蟠路的人行天桥,连接着公共交通运输交汇处和位于基地东面的居住区。
Both planned Subway Lines 3 and 4 are proposed to have an exit point ontothe Grand Theatre's Landscape and its path system,guiding audience amiving by subway to the ensemble and offering the opportunity of interlinking the two lines.
方案建议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和4号线在大剧院基地内的景观部分开设站口,引导坐地铁到达的观众在此汇聚并提供此站台作为两条地铁线交换站的机会。
At the heart of the building these paths meet in the central plaza,a covered.
climatized public space "between"the perfomance shells serving as the central distribution hub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24/7 interface to the public.
在建筑物的中心,这些道路在中心广场互相连接。一个有顶,能适应气候变化的空间在各个演出形体之中被当作建筑物的中心配置点,每天24小时,一周7天都服务于大众。
Here the audience can buy tickets for the various shows and venues,can meet for food drinks in the cafe'and restaurant facilities,access the gift shops and retail areas and foremost visit the exhibition-and education zone,a special public zone in the building expressed in a distinct volume,where visitors find a permanent offer of public exhibitions,edutainment,a library and other facilitiesadding to a permanent and full day destination in the urban fabric of Nanjing
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购买各个不同的演出以及比赛的票;可以在咖啡厅以及餐馆等配套设施饮食;可以在商店和零售区购买礼品;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参观一个形态出众,在这个建筑物里有特别功能的公共区域一一展览以及学术区。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找到一个综合了公共展览,娱乐,图书馆和其他配套设施的地方,一个南京的城市肌理里面永久和全天候的公共场所。
These Zones can operate completely independent of the show venues and secure a steady visitor flow and can support the retail-and food beverage outlets in the building on a pemanent basis
这些区域可以独立开展各个演出和维持稳定的参观者人流,可以在一个恒久的基础上,提供这个建筑物在零售业和餐饮出口。
The public plaza is covered by a light thin shell concrete roof with large daylight openings.giving it an open and light appearance,surrounded only by a glazed curtain wall,letting the landscape and the surrounding paths flow in and through the central space of the building
在一个轻质薄壳下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屋顶有大面积的天窗,周围为一圈玻璃幕墙,给人以开放而且明亮感觉,让景观和周围的道路都融合在建筑物的中心空间。
Maximising daylight usage keep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low,and the option to open the glazed facade of the plaza to outside air allows the space to be operated as an open-to-air area during the mild seasons of the year.
最大化引入阳光可以让耗能减低,广场的玻璃立面的窗户是可以打开的,引入外部的空气。在温度适宜的季节里,通过开启,可以让整个空间成为一个开敞的区域。
Visitors ariving by car access the site from the east from Longpan road,and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ccess a landscaped and green-roofed car park seamlessly blending in with the dynamic topography on site via a large and representative drop-off zone at the building's main entrance,allowing direct access for elderly and physically impaired visitors.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3969-2021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试验室管理规范
ICS91.100.01
CCS Q 0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969—2021
新型墙体材料 生产企业试验室 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s Newtype wallmaterial production enterprise laboratory management
2021-09-03发布 2021-10-03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试验室的总体要求,并规定了术语和定义、能力要求、检验要求、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试验室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134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筛析法
GB/T 2518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GB/T 2542 砌墙砖试验方法
GB/T 4111 混凝土砌块和砖试验方法
GB/T 5480 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
GB/T 5483 天然石膏
GB/T 5484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
GB/T 5486 无机硬质绝热制品试验方法
GB/T 6343 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
GB/T 6646 温石棉试验方法
GB/T 7019 纤维水泥制品试验方法
GB/T 7689.5 增强材料机织物试验方法第5部分: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
GB/T 7690.5 增强材料 纱线试验方法 第5部分:玻璃纤维纤维直径的测定
GB/T 8072 温石棉取样、制样方法
GB/T 8239 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
GB/T 9775 纸面石膏板
GB/T 9776 建筑石膏
GB/T 11945 蒸压灰砂实心砖和实心砌块
GB/T 11968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GB/T 11969 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573 水泥取样方法
GB/T 13475 绝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T 13544 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
GB/T 13545 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GB/T 14337 化学纤维 短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684 建设用砂
GB/T 15229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GB/T 15231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性能试验方法
GB/T 15762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GB/T 17431.1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
GB/T 17431.2 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2部分:轻集料试验方法
GB/T 17669.3 建筑石膏力学性能的测定标准
GB/T 19631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
GB/T 21144 混凝土实心砖
GB/T 23449 灰渣混凝土空心隔墙板
GB/T 23450 建筑隔墙用保温条板
GB/T 23451 建筑用轻质隔墙条板
GB/T 23932 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
GB/T 24492 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砖
GB/T 24493 装饰混凝土砖
GB/T 25052 连续热浸镀层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标准
GB/T 25176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GB/T 25779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
GB/T 2654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
GB/T 26538 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
GB/T 29060 复合保温砖和复合保温砌块
GB/T 29062 蒸压泡沫混凝土砖和砌块
GB/T 33544 玻镁平板
GB/T 36535 蒸压粉煤灰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FZ/T 52008 维纶短纤维
JC/T 239 蒸压粉煤灰砖
JC/T 409 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粉煤灰
JC/T 412.1 纤维水泥平板 第1部分: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JC/T 478.1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 第1部分 物理试验方法
JC/T 478.2 建筑石灰试验方法 第2部分 化学分析方法
JC/T 561.2 增强用玻璃纤维网布 第2部分 聚合物基外墙外保温用玻璃纤维网布
JC/T 564.1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第1部分:无石棉硅酸钙板
JC/T 620 石灰取样方法
JC/T 621 硅酸盐建筑制品用生石灰
JC/T 626 纤维增强低碱度水泥建筑平板
JC/T 637 蒸压灰砂多孔砖
JC/T 641 装饰混凝土砌块
JC/T 646 玻镁风管
JC/T 671 维纶纤维增强水泥平板
JC/T 698 石膏砌块
JC/T 829 石膏空心条板
JC/T862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JC/T896玻璃纤维短切原丝
JC/T1055纤维水泥夹芯复合墙板
JC/T1057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外墙板
JC/T2077复合保温石膏板
JC/T2214钢筋陶粒混凝土轻质墙板
JC/T2356混凝土外墙挂板
JC/T2369建筑碎料小型空心砌块
JG/T158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
JG/T169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通用技术要求
JG/T327植物纤维工业灰渣混凝土砌块
JG/T350混凝土轻质条板
JG/T407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新型墙体材料new type of wall materials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导向,以非粘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有利于节约土地、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建筑功能的,用于建筑物墙体的建材产品。
3.2
企业试验室laboratory of the enterprise
经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从事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检验、监督工作的内设机构。
3.3
检验人员tester
在企业试验室从事检验技术管理和检验操作的人员。
3.4
检验记录inspection record
反映检验过程的原始记录文件。
3.5
检验报告inspection report
根据检验要求,依据相应检验方法对受检产品进行检验,所出具的一种客观的书面证明。
3.6
产品标识product identification
用于表明产品信息的各种表述和指示的统称。产品标识主要体现企业名称、规格型号以及生产日期等。产品的标识既可以标注在产品上,也可以标注在产品包装上。
3.7
产品合格证certificate of conformity
产品经质量检验合格,附于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的合格证书、合格标签或者合格印章。
3.8
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
在两次检定(或校准)之间试验室应根据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使用相应的核查方法对仪器进行的核查。
4总体要求
4.1试验室承担本企业内部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检验工作,检验能力应满足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检验的要求。
4.2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文件,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4.3应实行试验室主任负责制并独立运行,试验室主任应具有相应资格并经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文件任命,明确其职责和权力。
4.4试验室的检验工作不应受到企业内有利益冲突的采购、生产、营销等部门的干预。
4.5试验室应对检验样品取样的真实性、代表性、规范性负责,并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2-05-10 11:55:26
提问网友: gm
解答网友: 郭卫科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山西
提问日期: 2022-05-10 11:52:15
提问网友: 刘十八
解答网友: 月上枝头
流量开关--智能化册定额---液体流量开关
旋流防止器---借用泵进出口变径管安装(法兰连接) 公称直径50mm以内或法兰阀门定额
答疑:谁有水泥,啥子,砖,瓷砖等建材的立方和吨的换算表,或软件-江西
问题专业: 土建 预算 计价软件GBQ4.0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江西
提问日期: 2022-05-10 11:49:29
提问网友: 筋筋有味
425882947
解答网友: 郭卫科
水泥:1000-1200kg/m3
砂 :1450-1700kg/m3
石子 :2550-2580kg/m3;
砖和瓷砖比重依据砖的材质不同而不同;
答疑:简易计税 税率问题-山西
问题专业: 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所属地区: 山西
提问日期: 2022-05-10 11:49:17
提问网友: Uuuuni.
我是在山西地区,简易计税 广联达默认的是3.36%,请问这是市区的费率吗?是的话 县区的费率是不是3.3%,偏远地区的费率是不是3.18% ? 还是说 费率就不用改,按照默认的3.36% 就行,但是为什么 还有的说费率是3%呢,我应该按照哪个费率取费呢? 请大师解答一下 谢谢了
解答网友: 翔宇789
按工程所在地的性质选用税率。
3%是增值税简易计税的税率,另外还有一些附加税,按不同地区性质,综合后税率分别为3.36%,3.3%,3.18%。
答疑:水平系梁-广东
问题专业: 概算 预算 施工 结算 电力算量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2-05-10 11:49:06
提问网友: 祝你前程似锦
墙高4米设置一道,层高只有4米,扣除梁高不到4米的砌体墙还要设置圈梁吗?
解答网友: 钢筋撑起半边天
不要设置了 墙的高度达到4米时才要设置
问题专业: 土建 预算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河北
提问日期: 2022-05-10 11:48:42
提问网友: 施转造
解答网友:
用异形栏板 布置好钢筋啥的 然后用三点画弧画圆
答疑:西安现在在铝板上刷氟碳漆(包工包料)市场价多钱一平-陕西
问题专业: 装饰 预算
所属地区: 陕西
提问日期: 2022-05-10 11:47:55
提问网友: zolx1234
解答网友: 防腐绝热
刷几遍,氟碳漆含氟量是多少的。新的铝板还是旧的。施工位置呢。工程量有多大。才能报价。
DB34/T 3971-2021 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ICS65.020
CCS B 6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971—2021
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规范
Master planning specification of provincial forest park
2021-09-03发布 2021-10-03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省级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的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8005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21010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LY/T2005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省级森林公园provincial forest park
由省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依法设立,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供人们游览、休闲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区域。
3.2
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master planning of provincial forest park
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在对省级森林公园发展历史、管理现状、保护开发条件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森林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总称。
[来源:LY/T2005-2012,3.3]
3.4
森林公园功能分区functional region of Forest Park
在省级森林公园规划中,根据资源类型特征、支持游憩活动强度以及功能发展需求等划分的具有相对独立特征,实行差别化管理的空间单元。
[来源:LY/T2005-2012,3.2]
3.5
景点sight spot
由一个或多个独立、完整的景物所构成,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来源:LY/T2005-2012,3.5]
3.6
景区scenic spot
在森林公园规划中,根据森林风景资源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包含较多的景物、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来源:LY/T2005-2012,3.6]
3.7
游览线tour route
也称游线,是为游客设定的在森林公园中游览欣赏的路线。
[来源:LY/T2005-2012,3.8]
3.8
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pacity
在保证森林凤景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稳定的条件下,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受损害,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及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环境压力。
[来源:LY/T2005-2012,3.10,有修改]
3.9
游客容量tourist capacity
在保证森林风景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段、一定地域范围内,森林公园自然人文环境、旅游设施设备、社会经济环境等所能承受游客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的最大值。
4总则
4.1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省级森林公园的性质、主题定位、规模和空间发展布局,统筹安排森林公园各功能分区建设,合理配置森林公园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指导森林公园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
4.2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应充分体现“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森林公园发展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重在自然、精在特色、贵在和谐”的原则。
4.3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与相关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4.4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统一布局,统筹安排近、远期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3997-2021 秸秆粪污混合原料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ICS65.040.01
CCS P 8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997—2021
秸秆粪污混合原料 沼气工程 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of engineering of biogas originated from mixture of crop straw and livestock waste
2021-09-03发布 2021-10-03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秸秆粪污混合原料沼气工程的一般规定、设计内容、工艺路线和主要设计参数。
本文件适用于以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工程的工艺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1557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 15605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T 17919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
GB/T 37124 进入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气体质量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91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T 51063 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CJJ/T 148 城镇燃气加臭技术规程
NY/T 1220.2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输配系统设计
NY/T 1220.4 沼气工程技术规范 第4部分:运行管理
NY/T 1704 沼气电站技术规范
NY/T 2141 秸秆沼气工程施工操作规程
NY/T 2142 秸秆沼气工程工艺设计规范
NY/T 2374 沼气工程沼液沼渣后处理技术规范
NY/T 3239 沼气工程远程监测技术规范
NY/T 3614 能源化利用秸轩收储站建设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畜禽粪污 livestock waste
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畜禽粪便、尿液和污水的总称。
3.2
秸秆粪污混合原料 mixture of crop straw and livestock waste
以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混合调制后形成的混合发酵原料。
4 一般规定
4.1 总则
4.1.1 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与环境安全、碳达峰与碳中和等有关要求与规定。
4.1.2 应与安徽省秸秆粪污等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工作有效衔接,做到统筹发展,近远期结合。
4.1.3 应充分考虑原料特性、沼气用途、沼渣液农田回用、投资与运营成本、长效管理机制,选择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的工艺技术,积极稳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对于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运用,应以提高沼气工程综合效益、管护运营简便、引领技术进步为原则。
4.1.4 用于集中供气或生物天然气提纯应进行加臭,加臭装置和加臭剂应符合 CJJ/T 148 的有关规定。
4.1.5 用于沼气发电的供电系统应按 GB 50052 的“二级负荷”的规定设计。
4.1.6 秸秆粪污混合原料沼气工程的设计年限不低于 25 年。
4.1.7 秸秆粪污混合原料沼气工程相关施工操作,按 NY/T 2141 的规定执行。
4.2 工程选址
4.2.1 工程选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
4.2.2 工程选址应综合考虑沼气工程的秸秆粪污原料的可收集量和收集半径、“三沼”的综合利用。
4.2.3 工程选址应参照 GB/T 51063 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4004-2021 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ICS23.040
CCS J 1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004—2021
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 定期检验规则
Periodic inspection regulation for buried polyethylene(PE)gas pipelines
2021-09-03发布 2021-10-03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2
4.1 定期检验 ....................................................................... 2
4.2 检验程序 ....................................................................... 2
4.3 检验周期 ....................................................................... 3
4.4 全面检验周期缩短的情形 .............................................. 3
4.5 立即进行全面检验的情形 ............................................... 3
5 年度检查 ........................................................................... 3
5.1 基本要求 ....................................................................... 3
5.2 重点检查位置 ............................................................... 3
5.3 资料审查 ....................................................................... 4
5.4 宏观检查 ....................................................................... 4
5.5 安全保护装置检查 ......................................................... 4
5.6 检查结论 ....................................................................... 4
6 全面检验 ........................................................................... 5
6.1 基本要求 ....................................................................... 5
6.2 资料审查 ....................................................................... 5
6.3 潜在危险源辨识 ............................................................ 5
6.4 直接检测 ....................................................................... 5
6.5 耐压(压力)试验 ..........................................................6
7 风险评估 ........................................................................... 7
8 管道综合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 7
8.1 全面检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原则 ................................... 7
8.2 全面检验项目的评级 ....................................................... 7
8.3 风险评估等级评定 ......................................................... 8
8.4 管道综合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 8
9 检验周期 ........................................................................... 8
10 检验报告及问题处理 ...................................................... 9
10.1 检验报告 ...................................................................... 9
10.2 问题处理 ...................................................................... 9
附录 A(资料性) 聚乙烯燃气管道风险评估 ....................... 10
A.1 风险评估得分 .................................................................. 10
A.2 风险值计算 ..................................................................... 18
A.3 风险等级划分 ................................................................... 18
附录 B(资料性) 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报告 ................ 19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的一般要求、年度检查、全面检验、风险评估、管道综合安全状况等级评定、检验周期和检验报告及问题处理。
本文件适用于按照 GB 50028 设计、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的定期检验:
a) 工作温度为 -20℃~40℃;
b) 工作压力为 0.1 MPa~0.4 MPa;
c) 公称直径为 50 mm~630 mm;
d) 输送介质为天然气、人工煤气或液化石油气。
其他工作压力的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定期检验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111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道系统 耐内压性能的测定
GB/T 8804.3 热塑性塑料管材 拉伸性能测定 第3部分:聚烯烃管材
GB/T 15558(所有部分)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
GB/T 18476 流体输送用聚烯烃管材 耐裂纹扩展的测定 慢速裂纹增长的试验方法(切口试验)
GB/T 19466.6 塑料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第6部分:氧化诱导时间(等温OIT)和氧化诱导温度(动态OIT)的测定
GB/T 29461 聚乙烯管道电熔接头超声检测
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20年版)
CJJ 33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63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标准
JB/T 10662 无损检测 聚乙烯管道焊缝超声检测
JB/T 12530.3 塑料焊缝无损检测方法 第3部分:射线检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面检验 overall inspection
按一定的检验周期对在用管道进行的基于风险的检验。
3.2
聚乙烯燃气管道 polyethylene(PE) gas pipeline
由燃气用聚乙烯(PE)管材、管件、阀门及附件组成的管道系统。
3.3
材料性能检验 material properties inspection
对管道进行的取样检验试验,包括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
3.4
区段 section
对管道进行检验和风险评估而将管道划分成的各个部分,是对管道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管理的最小单元。
3.5
风险评估 risk assessment
按照评分体系对影响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打分,并综合得出以分数表示的风险值的过程。
3.6
失效可能性 failure probability
管道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分值表示。
3.7
失效后果 failure consequence
潜在的影响管道泄漏、燃烧、爆炸等事故所可能引起的最严重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等后果,以分值表示。
4 一般要求
4.1 定期检验
4.1.1 定期检验分为年度检查和全面检验。
4.1.2 年度检查,至少每年 1 次,通常由管道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埋地聚乙烯燃气管道作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进行。
4.1.3 承担管道全面检验的检验机构,应当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从事全面检验的检验人员应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资格证书,并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注册。
4.2 检验程序
4.2.1 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检验周期,制定检验计划,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前至少 3 个月向检验机构提出检验要求。
4.2.2 检验前,检验机构应制定检验方案,检验方案应当征求使用单位的意见。从事检验的人员应严格按照批准后的检验方案进行检验工作,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和缺陷应及时告知使用单位,检验结束后检验人员应对缺陷及问题处理结果进行确认,并根据检验汇总的结果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机构应对定期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负责,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做好管道检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使管道处于适合的待检状态,提供安全的检验环境,负责检验所需要的辅助工作,协助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验人员应当认真执行管道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4007-202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基本条件
ICS 13.100
CCS J 09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4007 —2021
特种设备 作业人员 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基本条件
Basic conditions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institutions for special equipmentoperators
2021-09-03 发布 2021-10-03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SG Z6001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TSG Z6002 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模拟机 simulator
外形按特种设备实物的一定比例制作,主要操作部件及安全附件与实物具有相同的操作功能,操作结果由传感信号传递,并配有电脑自动评分系统的设备。
4 一般条件
4.1 具有法人资质。
4.2 有常设的培训管理部门、固定的办公场所、培训教室、特种设备作业技能实训场所。
4.3 专职人员不少于 3 人,其中,至少有 1 人具备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专职人员负责培训机构日常的组织管理,办理培训及档案管理、财务结算等工作。
4.4 理论教师具有特种设备相关专业大学以上学历或特种设备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五年以上特种设备从业经历;实际操作技能教师应持有含教学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从事相应工作两年以上,具有特种设备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5 有办学章程和质量目标(含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学员申请、理论培训、实操培训、财务、档案、应急等管理制度,并能有效实施。
4.6 根据学员申请培训的项目和相应考核大纲,制定培训计划,编制操作规程(工艺卡),开展精准的职业技能培训。
4.7 培训机构每年向安徽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职业技能智慧监管平台公布培训计划,并按照平台要求组织实施。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4008-202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ICS13.020
CCS Z 5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008—202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of soil and water loss
2021-09-03发布 2021-10-03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1 范围
本文件确定了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技术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调查、措施总体布局、防治措施以及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山区、丘陵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平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7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
GB/T 18337.1 生态公益林建设 导则
GB/T 20465 水土保持术语
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SL 73.6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 534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2046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班 sublot
以土地利用类型、权属、林分组成、立地条件、侵蚀强度等为基础,用于措施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单元,通常面积为 1 hm2~50 hm2。
4 基本要求
4.1 应保护、改善及合理利用区域生态及生产生活条件。
4.2 应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路、渠、村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4.3 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4.4 治理区应优先选择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小流域(或片
区)应选择水土流失分布相对集中、便于规模治理的区域。
4.5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应不小于 8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4009-2021 渠下涵技术管理规程
ICS 93.160
CCS P 58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4009 —2021
渠下涵技术管理 规程
Specification fortechnical management ofunder-canal culvert
2021-09-03 发布 2021-10-03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渠下涵 工程的运行控制、检查观测、维修养护、工程保护和技术资料整编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建筑物级别为 1、2、3 级的渠下涵,4、5 级渠下涵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SL 75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
SL 230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
DB34/T 1742 水闸技术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渠下涵 under-canal culvert
从输水渠道下部穿越的具有封闭形断面的过水建筑物。
4 运行控制
4.1 进口设置控制段建筑物的渠下涵运行应执行批准的调度方案或上级主管部门指令,并记录。
4.2 应根据工程设计特征值,结合渠下涵承担的任务和工程运行条件对渠下涵进行运行控制,其进口控制段的水闸运行控制应符合 SL 75 及 DB34/T 1742 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规程
ICS 27.140
CCS P 55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4010 —2021
水利工程 外观质量评定 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assessment of appearance qual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2021-09-03 发布 2021-10-03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4.1 评定标准分类 ................................................................... 1
4.2 评定对象 ....................................................................... 1
4.3 外观质量检查(测) ............................................................. 2
4.4 评定程序 ....................................................................... 2
5 评定项目及标准 ..................................................................... 2
5.1 水工建筑物 ..................................................................... 2
5.2 水闸工程 ....................................................................... 8
5.3 泵站工程 ...................................................................... 12
5.4 大坝工程 ...................................................................... 16
5.5 堤防工程 ...................................................................... 18
5.6 引水(渠道)工程 .............................................................. 21
5.7 房屋建筑工程 .................................................................. 25
5.8 专用道路工程 .................................................................. 30
5.9 桥梁工程 ...................................................................... 34
5.10 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 36
5.11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 37
6 评定结果计算 ...................................................................... 39
6.1 检查项评定 .................................................................... 39
6.2 检测项评定 .................................................................... 39
6.3 评定得分统计 .................................................................. 39
7 评定结果运用 ...................................................................... 40
附录 A(资料性) 外观质量检查(测)记录表 ............................................ 41
附录 B(资料性) 外观质量评定赋分表 .................................................. 42
附录 C(资料性) 外观质量评定赋分统计表 .............................................. 43
参考文献 ............................................................................. 44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评定项目及标准、评定结果计算和评定结果运用。
本文件适用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外观质量评定,小型水利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L 17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观质量检查 inspection for appearance quality
通过目测法以“看、摸、敲、照”的检查方式对工程外在观感质量进行定性评价。
3.2
外观质量检测 testing for appearance quality
通过实测法以“靠、量、吊、套”的量测方式对工程外观质量进行定量评价。
3.3
外观质量评定 Assessment of appearance quality
将外观检查(测)结果与质量标准所进行的比较活动。
4 基本要求
4.1 评定标准分类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工程类型分为:水工建筑物、水闸工程、泵站工程、大坝工程、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工程、房屋建筑工程、专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11 类。
4.2 评定对象
4.2.1 外观质量评定以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整体评定。
4.2.2 单位工程中含房屋建筑、专用道路、桥梁等分部工程,应对不同工程类型的分部工程独立进行外观质量评定,评定得分率均为 70%以上,按其在单位工程外观质量综合评定中的权重系数综合评定单位工程外观质量结果。
4.2.3 永久性工程(包括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外观质量按照本标准进行评定。
4.3 外观质量检查(测)
4.3.1 外观质量检测小组依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按工程不同部位随机布置测点,逐项次对工程外部尺寸、表面平整度、轮廓线、立面垂直度、大角方正等控制性指标进行量测。
4.3.2 单位工程尚未完成,在工程蓄水、通水等阶段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外观质量检测小组对照评定项目进行水下工程外观质量检查(测),并留存影像资料,作为外观质量评定的依据。
4.3.3 外观质量检查(测)应有完整齐全的记录,外观质量检查(测)记录表见附录 A。
4.4 评定程序
4.4.1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由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及工程运行管理等单位人员组成。评定工作组人数一般不应少于 5 人,大型工程不宜少于 7 人(项目法人、监理可酌情增加人数)。如该单位工程由 2 个及以上施工单位完成,施工单位各派 1 人参加;若该单位工程由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共同施工,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各派 1 人参加。
4.4.2 工程开工初期,项目法人应组织监理、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研究确定外观质量评定项目。若单位工程中含房不同工程类型的分部工程,应确定其在单位工程外观质量综合评定中的权重系数,并报相应质量监督机构核备。权重系数应按其在单位工程中的重要性、工程量或投资占比等综合确定,各类别的权重系数之和为 1。
4.4.3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成员应符合 SL 176 的规定,参建单位原则上由下列人员参加:项目法人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或现场设代组组长,施工单位项目部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监理单位现场机构总监理工程师或副总监理工程师。
4.4.4 工程开工初期,项目法人应组织监理、施工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外观质量检测小组;必要时,应安排专业检测人员参与外观质量检测工作。
4.4.5 工程建设过程中,外观质量检测小组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进行外观量测,并将量测结果提交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
4.4.6 单位工程完工后,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推举 1 名成员为组长,负责组织评定工作。
4.4.7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成员熟悉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及有关设计图纸、文件。
4.4.8 外观质量检测小组向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汇报外观质量检查(测)结果。
4.4.9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依据外观质量检测小组的检查(测)结果和成员各自现场外观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工程外观质量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21
122
123
…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