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5月 ( 第 138 页)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4),建筑装修,装饰,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4 建筑装修与装饰》

PDF书签索引:

论文 1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1
图版 1
一 北京紫禁城皇极殿 1
二 紫禁城太和殿藻井 2
三 紫禁城三大殿台基 3
四 北京天坛祈年殿屋顶 4
五 天坛皇穹宇藻井 4
六 天坛皇穹宇立柱 4
七 江苏苏州纲师园 6
八 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内景 8
九 苏州留园花窗 9
十○ 苏州拙政园漏窗 9
十一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白宫 10
十二 布达拉宫白宫立柱 11
十三 西藏拉萨大昭寺法幢 12
十四 大昭寺卧鹿法轮 13
十五 云南勐海县果真寺经堂 14
十六 云南昆明塔中波顶部 15
十七 云南景洪地区佛寺屋顶 16
十八 景洪地区佛寺屋顶 16
十九 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大门 17
二○ 阿巴伙加玛札大礼拜寺天花藻井 18
二一 北京牛街清真寺礼拜堂 19
二二 广东广州陈家祠聚贤堂 20
二三 陈家祠昌妫门头 22
二四 陈家祠大门抱鼓石 23
二五 陈家祠栏杆 24
二六 浙江建德新叶村文峰塔舆文昌阁 24
二七 文昌阁山墙装饰 25
二八 文昌阁木雕装饰 26
二九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屋顶 27
三○ 承德普宁寺大乘阁 28
三一 北京紫禁城角阁 28
三二 北京天坛双亭 29
三三 福建福州涌泉寺鼓楼屋顶 30
三四 云南宾川鸡足山祝圣寺钟楼 31
三五 上海豫园戏台 31
三六 浙江兰溪诸葛镇大公堂大门 32
三七 贵州从江县鼓楼屋顶 33
三八 河北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妙高壮严殿金顶 34
三九 上海豫园建筑屋顶 35
四○ 广东佛山祖庙大殿屋脊 36
四一 寺庙大殿屋脊 38
四二 寺庙大殿屋脊 38
四三 寺庙大殿屋脊 39
四四 寺庙大殿屋脊 40
四五 四川灌县青城山建筑屋顶 41
四六 灌县青城山建筑屋顶 42
四七 云南景洪地区寺庙屋顶 43
四八 景洪地区寺庙屋顶 43
四九 浙江寺庙屋顶 44
五○ 浙江寺庙屋顶 44
五一 四川灌县二王庙殿堂屋角 45
五二 浙江普陀普济寺大殿屋顶翘角 45
五三 四川成都宝光寺大殿屋顶 45
五四 云南景洪寺庙屋顶 46
五五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屋顶装饰 47
五六 四川寺庙屋顶装饰 48
五七 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屋顶宝顶 49
五八 云南昆明塔中波塔刹 50
五九 江苏镇江慈寿塔塔刹 51
六○ 北京天安门城楼屋顶山花 52
六一 沈阳故宫崇政殿山墙装饰 54
六二 上海沉香阁屋顶装饰 55
六三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山墙 56
六四 北京紫禁城皇极殿彩画 56
六五 北京团城承光殿彩画 57
六六 北京紫禁城倦勤斋彩画 58
六七 北京颐和园玉澜堂彩画 59
六八 沈阳故宫文溯阁梁枋彩画 60
六九 沈阳故宫嘉荫堂戏台彩画 60
七○ 北京雍和宫永康阁彩画 61
七一 沈阳昭陵隆恩殿檐下彩画 62
七二 上海豫园戏台檐下装饰 64
七三 云南宾川鸡足山祝圣寺钟楼檐下装饰 65
七四 北京颐和园东宫门彩画 65
七五 北京雍和宫大殿彩画 66
七六 北京紫禁城皇极殿屋角 67
七七 四川成都寺庙建筑撑栱 68
七八 成都寺庙建筑撑栱 69
七九 成都寺庙建筑撑栱 70
八○ 成都寺庙建筑撑栱 71
八一 江西景德镇祠堂撑栱 72
八二 四川云阳张桓侯庙戏楼撑栱 73
八三 云南丽江寺庙建筑挑檐木 74
八四 云南景洪曼孙满佛寺挑檐木 75
八五 广西侗族民居垂花柱 76
八六 四川灌县二王庙建筑垂花柱 78
八七 北京西黄寺院门垂花柱 79
八八 上海豫园戏台垂花柱 79
八九 福建福州祠堂垂花柱 80
九○ 山东烟台福建会馆垂花柱 81
九一 四川峨嵋山万年寺大殿匾联 82
九二 四川灌县二王庙大殿匾联 83
九三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洗秋水榭匾联 83
九四 浙江杭州净慈寺大殿匾联 83
九五 北京紫禁城皇极门 84
九六 紫禁城斋宫门 84
九七 北京天坛皇穹宇院门 85
九八 北京北海西天梵境院门 86
九九 北京颐和园东宫门大门 87
一○○ 颐和园智慧海佛殿大门 88
一○一 北京雍和宫天王殿欢门 89
一○二 北京颐和园内院垂花门 90
一○三 颐和园垂花门装饰 91
一○四 北京紫禁城宁寿宫殿内垂花门 91
一○五 沈阳故宫便门局部 91
一○六 北京颐和园东宫门上装饰 92
一○七 浙江普陀梅福禅院院门 92
一○八 浙江宁波天童寺旁门 93
一○九 江西婺源延村民居门头 94
一一○ 安徽黟县关麓村民居门头 95
一一一 江西景德镇民居门头 95
一一二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门头 96
一一三 大理民居门头 96
一一四 江苏苏州纲师园院门 97
一一五 纲师园院门砖雕 98
一一六 纲师园院门砖雕 98
一一七 纲师园竹松承茂门头砖雕 99
一一八 纲师园竹松承茂门头砖雕 99
一一九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槅扇 99
一二○ 紫禁城交泰殿槅扇局部 100
一二一 紫禁城乐寿堂室内装修 101
一二二 乐寿堂槅扇扇心部份装饰 102
一二三 乐寿堂槅扇裙板装饰 102
一二四 北京颐和园廊屋窗 103
一二五 北京雍和宫延绥阁门窗 104
一二六 云南昆明筇竹寺大殿槅扇 105
一二七 筇竹寺槅扇装饰 106
一二八 云南昆明寺庙槅扇 107
一二九 四川成都寺庙建筑门窗 108
一三○ 成都寺庙建筑门窗 109
一三一 成都寺庙建筑门窗 109
一三二 成都寺庙建筑门窗 110
一三三 广东佛山祖庙殿堂槅扇 111
一三四 佛山祖庙殿堂槅扇 112
一三五 佛山祖庙殿堂槅扇 112
一三六 江西景德镇祠堂建筑门窗 113
一三七 景德镇祠堂建筑门窗 114
一三八 江西景德镇华七公大宅槅扇局部 115
一三九 华七公大宅槅扇局部 116
一四○ 福建福安楼下村民居园屏 117
一四一 楼下村民居围屏局部 118
一四二 楼下村民居围屏局部 119
一四三 广东广州陈家祠厅堂槅扇裙板 120
一四四 陈家祠厅堂槅扇裙板 120
一四五 陈家祠刻画玻璃窗 121
一四六 广东民居玻璃花窗 122
一四七 广东民居门罩上刻画玻璃 123
一四八 广东民居槅扇上刻画玻璃 124
一四九 安徽黟县关麓村民居窗 124
一五○ 福建福州民居槅扇 124
一五一 福州民居槅扇局部 125
一五二 福州民居槅扇局部 126
一五三 福州民居槅扇局部 126
一五四 江西婺源延村民居槅扇 127
一五五 延村民居槅扇 128
一五六 延村民居槅扇局部 128
一五七 延村民居槅扇局部 128
一五八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墙窗 129
一五九 江苏苏州留园漏窗 130
一六○ 留园建筑墙窗 131
一六一 江苏苏州狮子林建筑墙窗 131
一六二 浙江杭州灵隐寺大殿墙上窗 132
一六三 福建泉州杨阿苗宅墙窗 133
一六四 杨阿苗宅内墙窗 134
一六五 沈阳故宫文溯阁内景 135
一六六 北京紫禁城颐乐堂内景 135
一六七 上海沉香阁大殿内景 136
一六八 浙江宁波天童寺佛殿内景 137
一六九 北京牛街清真寺大殿圣龛 138
一七○ 云南景洪曼孙满佛寺内景 139
一七一 江苏苏州纲师园万卷堂内景 140
一七二 江苏苏州留园五峰仙馆内景 141
一七三 北京颐和园景福阁抱厦内景 142
一七四 安徽黟县关麓村民居内檐装修 143
一七五 北京紫禁城宁寿门梁架装饰 144
一七六 紫禁城倦勤斋檐廊梁架 145
一七七 沈阳故宫崇政殿内梁架 146
一七八 沈阳故宫大清门檐廊梁架 146
一七九 江西景德镇玉华堂门厅梁架 147
一八○ 浙江普陀普济寺大殿梁架 148
一八一 四川成都寺庙梁架 148
一八二 福建福州民居梁架 149
一八三 福建泉州民居檐廊梁架 149
一八四 安徽黟县民居梁枋 150
一八五 北京明长陵?恩殿天花 150
一八六 河北遵化普陀峪定东陵隆恩殿内景 150
一八七 北京紫禁城宁寿门天花 151
一八八 北京颐和园景福阁天花 152
一八九 北京紫禁城乐寿堂天花 152
一九○ 紫禁城古化轩天花 153
一九一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藻井 154
一九二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藻井 155
一九三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藻井 156
一九四 沈阳故宫大政殿藻井 157
一九五 北京紫禁城千秋亭藻井 158
一九六 北京天坛祈年殿藻井 158
一九七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日光殿墙面 159
一九八 布达拉宫日光殿墙面 160
一九九 广东佛山祖庙戏台墙面 161
二○○ 广东广州陈家祠前厅外东墙砖雕 162
二○一 陈家祠前厅外西墙砖雕 162
二○二 福建泉州杨阿苗宅壁上雕饰 163
二○三 杨阿苗宅板壁装饰 164
二○四 云南大理民居墙饰 165
二○五 广西民居墙面 165
二○六 浙江永嘉民居墙面 166
二○七 沈阳故宫崇政殿山墙墀头 167
二○八 浙江宁波天一阁大门墙头 168
二○九 宁波民居厅堂山墙 168
二一○ 安徽黟县民居墙头 169
二一一 北京颐和园院墙墙头装饰 169
二一二 上海豫园院墙头 170
二一三 豫园院墙头 170
二一四 北京天宁寺塔塔身 171
二一五 北京北海白塔塔身 172
二一六 新疆吐鲁番额敏寺塔塔身 173
二一七 北京紫禁城御花园地面 174
二一八 江苏苏州园林地面 174
二一九 苏州园林地面 175
二二○ 云南丽江民居地面 175
二二一 北京紫禁城三台 176
二二二 紫禁城乾清宫前栏杆望柱头 178
二二三 北京颐和园排云殿基座台阶 179
二二四 颐和园佛香阁台基 180
二二五 沈阳福陵隆恩殿台基 180
二二六 广东广州陈家祠台阶栏杆 181
二二七 北京紫禁城皇极殿前日晷 182
二二八 沈阳福陵供桌石雕 183
二二九 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塔身 184
二三○ 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185
二三一 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顶部 185
二三二 云南昆明大理国经幢 186
二三三 北京颐和园后山木牌楼 187
二三四 颐和园花承阁木牌楼 188
二三五 上海沉香阁木牌楼局部 189
二三六 北京香山昭庙琉璃牌楼 190
二三七 北京颐和园?香界琉璃牌楼局部 191
二三八 沈阳昭陵石牌楼 191
二三九 北京碧云寺石牌楼局部 192
二四○ 北京天安门华表 192
二四一 北京北海九龙壁局部 192
二四二 北京紫禁城遵义门内影壁 193
二四三 紫禁城宁寿门两侧影壁 194
二四四 云南大理民居影壁 194
二四五 北京紫禁城宁寿门前铜狮 194
附录页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3),南方少数民族,宅第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3 宅第建筑 4 南方少数民族》

PDF书签索引:

一 云南高黎贡山麓怒江畔怒族村寨 1
二 云南贡山昌王的住房群 2
三 云南高黎贡山中的怒族村寨 4
四 山崖前的怒族民居 5
五 云南怒族干阑式垛木房 6
六 云南怒族低楼干阑式民居 7
普米族民居 9
七 云南宁蒗县泸沽湖畔普米族村寨 9
八 云南宁蒗县永宁落水上村普米族村寨一角鸟瞰 10
九 云南兰坪县普米族村寨 11
一○ 云南宁蒗县永宁落水上村普米族民居 12
一一 云南宁蒗县普米族民居经堂外貌 13
一二 云南宁蒗县普米族民居经堂前廊 14
一三 云南宁蒗县普米族民居经堂内景 15
景颇族民居 16
一四 云南盈江县铜壁关小寨景颇族山村 16
一五 云南景颇族低楼干阑式传统民居 17
一六 云南盈江县景颇族干阑式民居院落 18
一七 云南盈江县景颇族低楼干阑式长外廊民居之一 19
一八 云南盈江县景颇族低楼干阑式长外廊民居之二 19
一九 云南陇川县景颇族低楼干阑式短外廊民居 20
佤族民居 21
二○ 云南沧源佤族村寨风貌 21
二一 云南沧源班洪南板乡佤族山地村寨 22
二二 云南沧源班洪佤族上寨 23
二三 云南沧源班洪某佤族村寨一角 23
二四 云南沧源班洪佤族村寨寨心一景 24
傣族民居 25
二五 云南西双版纳平坝地区傣族村寨 25
二六 云南景洪湖滨傣族村寨 25
二七 云南勐腊河畔傣族村寨 26
二八 云南景洪傣族村寨一隅 27
二九 云南勐海彩虹下的傣家村寨 28
三○ 云南景洪傣族溪边民居 29
三一 云南勐腊湖畔傣族民居 30
三二 云南景洪傣族民居的竹晒台 31
三三 云南瑞丽傣族临水村寨 31
三四 云南瑞丽傣族竹楼 32
三五 云南瑞丽傣族民居 32
三六 云南瑞丽傣族民居入口景观 33
三七 云南瑞丽傣族民居竹编花墙 34
三八 云南瑞丽傣族民居落地式窗 36
三九 云南瑞丽傣族民居单层厨房 37
四○ 云南瑞丽村寨水井亭 38
四一 云南瑞丽傣族村寨中的佛寺 38
壮族民居 39
四二 广西靖西县壮族村寨 39
四三 广西龙胜县金竹乡龙脊寨壮族民居 39
四四 广西德保县隆桑镇示下村壮族民居 40
四五 广西地面平房式壮族民居 41
四六 云南马关县锅盆上寨壮族民居 42
四七 云南马关县壮族村寨 44
四八 广西龙胜县平等乡街景 45
苗族民居 46
四九 贵州剑河下严苗寨 46
五○ 贵州建於山腰的苗寨 47
五一 贵州雷山依山傍水的郎德上寨 48
五二 贵州苗族村寨的寨门 50
五三 贵州雷山郎德上寨的铜鼓场 51
五四 贵州雷山朗德上寨民居 52
五五 黔东南木构吊脚楼细部 53
五六 黔东南格细寨苗居 54
五七 贵州龙里羊大凯苗寨内部景观 56
五八 贵州龙里羊大凯苗族村寨局部 57
五九 贵州苗族的土木结构建筑 58
六○ 黔中地区的石板房 59
侗族民居 60
六一 贵州从江县贫求侗寨 60
六二 贵州黎平县侗族肇兴大寨全貌 61
六三 贵州增冲鼓楼与侗寨 62
六四 贵州从江县增冲寨远眺 63
六五 贵州黎平肇兴的鼓楼、花桥、战台 64
六六 贵州黎平县顿洞侗寨 65
六七 贵州侗族往洞小寨 66
六八 贵州锦屏县者蒙侗寨 67
六九 贵州侗寨民居 68
七○ 贵州从江县郎洞侗寨 69
七一 贵州从江县高增寨门 70
七二 贵州黎平县高进侗寨鼓楼 71
七三 贵州黎平县侗族的花桥 72
七四 贵州从江县高进寨戏台 73
七五 古老的贵州增冲寨侗族民居 74
七六 贵州从江县高增寨侗居单体建筑 75
七七 贵州北部方言侗族民居局部 76
七八 贵州榕江县的寨头的井亭 77
七九 广西三江县林溪乡程阳桥 78
八○ 广西三江县八协寨侗居及风雨桥 79
八一 广西三江县独洞乡马鞍寨侗居及鼓楼 80
八二 广西三江县平流寨侗族民居 82
土家族民居 83
八三 湖北恩施县两河口土家族某宅 83
八四 湖北恩施县两河口杨宅过街楼 84
八五 湖北利川县大水井土家族李宅大门 85
八六 湖北利川县大水井李宅内部 86
八七 湖北利川县大水井李氏宗祠梁架彩雕 88
八八 湖北利川县全家大院檐面走栏 89
八九 湖北咸丰县唐崖土司府牌楼 90
九○ 湖北咸丰县新场土家族某宅 91
九一 湖北来凤县茶岔溪新安村土家族民居 92
九二 湖北鹤峰县百佳坪土家族某宅龛子 93
九三 湖北鹤峰县野茶坪上家族民居反挑枋 94
九四 湖北五峰县后河土家族张宅 95
九五 湖北五峰县后河张宅厢房雨搭 96
九六 四川黔江县黄溪土家族张宅望楼 97
九七 四川黔江县黄溪土家族张宅柱础 98
九八 四种酉阳县龚滩街道 99
九九 四川酉阳县龚滩街道拱门 100
一○○ 四川酉阳县龚滩深巷土家族民宅 101
一○一 四川酉阳县龚滩乌江土家族高岸危楼 102
一○二 四川酉阳县龚滩土家族江岸民居 103
一○三 四川酉阳县龚滩并联土家族民居 104
一○四 四川酉阳县龚滩江岸道路石桥旁的土家族民居 105
一○五 四川酉阳县龙潭奶娘井 106
一○六 四川酉阳县龙潭土家族民宅朝门 107
一○七 四川酉阳县龙潭土家族民宅吊楼 108
一○八 湖南永顺县巴家河土家族跨溪吊脚楼 109
彝族民居 111
一一○ 云南小山上的彝族土掌房村寨 111
一一一 云南彝族土掌房村寨景色 112
一一二 云南彝族土掌房村寨的空中通道 113
一一三 云南彝族土掌房外观 114
一一四 云南彝族上掌房屋顶晒场 115
一一五 云南彝族有开敞内院的土掌房 116
一一六 云南彝族『一颗印』村寨 117
一一七 云南彝族『一颗印』村寨一角 118
一一八 云南彝族『一颗印』民居外观之一 119
一一九 云南彝族『一颗印』民居外观之二 120
一二○ 云南彝族双幢『一颗印』相连民居 122
一二一 云南彝族『一颗印』民居特点 123
一二二 云南彝族『一颗印』民居内院装修 124
一二三 云南彝族『一颗印』民居正面 125
哈尼族民居 126
一二四 云南金平县哈尼族村寨远眺 126
一二五 云南金平县哈尼寨一角 127
一二六 云南哈尼族村寨一隅 128
一二七 云南哈尼族蘑菇房 129
羌族民居 130
一二八 四川茂县三龙乡河心坝羌寨 130
一二九 四川茂县三龙乡河心坝羌寨一角 131
一三○ 四川汶川县羌锋寨碉楼一景 132
布依族民居 132
一三一 贵州布依族石头寨远眺 132
一三二 贵州布依族民居及院门 134
一三三 贵州关岭县布依族石头民居 135
一三四 贵州布依族民居环境 136
一三五 贵州镇宁县石头寨民居细部 137
一三六 贵州镇宁县石头寨布依族民居 138
白族民居 139
一三七 云南大理洱海之滨的白族村落群 139
一三八 洱海边幽静的海湾渔村 140
一三九 洱海之滨的渔家 141
一四○ 苍山麓下的喜洲白族村落 141
一四一 云南大理周城大青树下的广场和戏台 142
一四二 云南大理三坊一照壁民居鸟瞰 143
一四三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外观之一 144
一四四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外观之二 145
一四五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外观之三 146
一四六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有厦门楼之一 147
一四七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有厦门楼之二 148
一四八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有厦门楼装修 149
一四九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村口照壁 150
一五○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三滴水』照壁 151
一五一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入口小院侧墙装饰 152
一五二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精美的六扇格子门之一 153
一五三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六扇格子门之二 154
一五四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格子门裙板浮雕 155
一五五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大门木雕 156
一五六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外廊栏杆木雕 17
一五七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天花上的木雕 18
一五八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前廊及藻井雕饰 159
一五九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鞍形山墙具象图案山花 160
一六○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人字山墙大龙吐水山花 161
一六一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人字形山墙彩绘山花 162
一六二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围屏 163
一六三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二楼围屏 164
一六四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大理石柱础 165
纳西族民居 166
一六五 云南丽江县古城大研镇鸟瞰 166
一六六 云南丽江象山南麓的纳西族村寨 167
一六七 云南丽江古城街景一隅 168
一六八 云南丽江古城小巷 169
一六九 云南丽江古城小巷民居 170
一七○ 云南丽江古城临水纳西族民居 170
一七一 云南丽江古城临水街景 170
一七二 云南丽江古城边临水纳西族民居 171
一七三 云南丽江古城水巷纳西族民居 172
一七四 云南丽江古城前街后河民居 173
一七五 云南丽江古城纳西族傍水民居之一 174
一七六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风貌 175
一七七 云南丽江古城纳西族傍水民居之二 176
一七八 云南丽江农村纳西族民居 177
一七九 云南丽江古城纳西族民居内院 177
一八○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内院铺地之一 177
一八一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内院铺地之二 178
一八二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格子门 178
一八三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格子门槅心木雕 178
一八四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门楼 179
一八五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梁头穿枋木雕 180
一八六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底层槛窗 180
一八七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天花栏杆装饰 181
一八八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悬鱼 181
一八九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悬鱼木雕 182
一九○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围屏 183
一九一 云南宁蒗县纳西族支系摩梭人住房 183
一九二 云南宁蒗县泸沽 湖畔的摩梭人住房 184
一九三 云南宁蒗县永宁乡摩梭人主房内景 185
瑶族民居 186
一九四 广西金秀县瑶族金秀村(茶山瑶)全景 186
一九五 广西金秀县金秀村瑶族(茶山瑶)苏宅大门 187
一九六 广西南丹县里湖乡瑶族(白裤瑶)王尚屯外景 186
一九七 广西金秀县十八家村瑶宅(盘瑶) 187
畲族民居 187
一九八 福建罗源县霍口乡半山村畲族雷宅 187
一九九 福建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畲族蓝宅 187
二○○ 福建福安市甘棠镇畲族村 188
二○一 福建福安市山头庄畲族民居 188
二○二 福建永安市青水畲族乡青水村钟宅 189
二○三 福建福安市阪中乡仙严村畲族民居及风水树 189
二○四 福建福安市仙严村畲族民居 189
二○五 福建福安市仙严村畲族钟宅中厅 190
二○六 福安市仙岩村祠堂中的『祖牌』 190
附录页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2),北方少数民族,宅第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2 宅第建筑 3 北方少数民族》

PDF书签索引:

一 新疆喀什民居 1
二 新疆喀什民居 2
三 新疆喀什民居诺尔贝希路七○号伊玛姆阿吉家 4
四 新疆喀什民居恰斯路伊卜拉欣家 5
五 新疆喀什民居安口阔恰巷七○号牙地格乐家 6
六 新疆喀什民居诺尔贝希路七○号伊玛姆阿吉家 7
七 新疆喀什民居日代尔瓦札路二七号院内外廊 8
八 新疆喀什民居日代尔瓦札路二七号外廊 9
九 新疆喀什民居贝克曼阔其巷一○○号廊檐装饰 10
一○ 新疆喀什民居巴格阔恰巷二○五号外廊及阶梯 12
一一 新疆喀什民居巴格阔恰巷二六五号外廊 13
一二 新疆喀什民居巴格阔恰巷内 14
一三 新疆喀什民居入口大门 14
一四 新疆喀什民居阔孜其亚贝希巷八一号 15
一五 新疆喀什民居贝克曼阔其巷一○○号廊下墙面装饰 16
一六 新疆喀什民居贝克曼阔其巷一○○号廊下垂花 17
一七 新疆喀什民居城西某宅砖砌楼梯花饰 18
一八 新疆喀什民居城西某宅院内楼梯墙面装饰 19
一九 新疆喀什民居巴格阔恰巷二六五号墙面石膏花饰 20
二○ 新疆喀什民居巴格阔恰巷二六五号墙面石膏花饰 21
二一 新疆喀什民居贝克曼阔其巷一○○号门窗油饰 21
二二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民居客房室内装饰 22
二三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民居室内山墙面大型壁龛装饰 24
二四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民居室内装饰 26
二五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民居室内窗户 27
二六 新疆喀什民居阔孜其亚贝希巷三一三号祖农阿吉家室内 28
二七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民居室外柱廊下台基上摆满盆栽绿化 28
二八 新疆喀什民居阔孜其亚贝希巷三一三号祖农阿吉家 29
二九 新疆喀什民居阔孜其亚贝希巷八一号 30
三○ 新疆喀什民居阔孜其亚贝希巷八一号买买提祖农家二层 31
三一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民居房屋外廊 32
三二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民居房屋室内墙面的石膏花装饰 33
三三 新疆吐鲁番街景 34
三四 新疆吐鲁番新城中的小巷 35
三五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村沿街的水渠 35
三六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小巷 36
三七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二层外廊 37
三八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廊下装饰 38
三九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庭院内部 39
四○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民居建筑群 40
四一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建在入口大门上的晾房 42
四二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中用来晾葡萄干的晾房 43
四三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葡萄干晾房内部 44
四四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入口大门外景 45
四五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 46
四六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 47
四七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两层房屋 48
四八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两层房屋外廊的入口台阶 49
四九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院内浓荫铺地 50
五○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中的夏日厨房 50
五一 新疆和田复合勒克庄园内房屋入口门廊檐口抬起 51
五二 新疆和田民居加卖路喀瓦阔恰巷二五号院内房屋入口处门廊 52
五三 新疆和田民居加卖路喀瓦阔恰巷二五号院内房屋入口处门廊顶部天花彩画 53
五四 新疆和田民居哈尼力克乡某民居入口外景 54
五五 新疆和田民居哈尼力克乡某民居门屋内景 55
五六 新疆和田民居哈尼力克乡某民居房屋室内墙面壁龛 55
五七 新疆和田民居加卖路喀瓦阔恰巷二五号院内房外廊 56
五八 新疆和田民居加卖路喀瓦阔恰巷二五号房屋二层外廊顶部装饰 57
五九 新疆和田民居加卖路喀瓦阔恰巷二五号外廊檐部雕饰 58
六○ 新疆墨玉县民居扎瓦乡盖托格拉村某民居室内 59
六一 新疆墨玉县民居扎瓦乡盖托格拉村某民居室内隔墙木格扇 60
六二 新疆和田民居加卖路喀瓦阔恰巷二五号室内墙面壁龛 62
六三 新疆墨玉县民居十三村某民居室内一角 63
六四 新疆墨玉县民居十三村某民居房屋外廊木柱柱头 64
六五 新疆墨玉县某民居室内一角 65
六六 新疆墨玉县十三村某民居室内天花顶部装饰 66
六七 新疆墨玉县扎瓦乡盖托格拉村五六号某民居内隔墙格扇 66
六八 新疆墨玉县忙来乡某民居室内天窗 67
六九 新疆墨玉县忙来乡某民居室内天花细部雕饰 68
七○ 新疆墨玉县忙来乡某民居室内空间 69
七一 新疆墨玉县忙来乡某民居室内天花装饰 70
七二 新疆伊宁市民居大门 71
七三 新疆伊宁市哈萨克族民居窗户装饰 72
七四 新疆伊宁市哈萨克族民居外廊 73
七五 新疆伊宁市民居大门 74
七六 新疆伊宁市俄罗斯族民居 75
七七 青海同仁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院内 75
七八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村落庄窠式民居 76
七九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外景 78
八○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庭院内景 79
八一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民居院内正房 80
八二 青海化隆县庄窠式民居房屋檐下木雕装饰 81
八三 青海化隆县庄窠式民居房屋檐下木雕装饰 81
八四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虎抱头正房内景 82
八五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正房门廊 83
八六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院内正房 84
八七 青海化隆县正在建设中的撒拉族庄窠式民居院内的房屋 86
八八 青海同仁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院内房屋 87
八九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院内房屋 88
九○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院内 90
九一 青海同仁县藏族庄窠式民居外景 91
九二 青海同仁县藏族庄窠式民居院内 92
九三 青海同仁县撒拉族庄窠式民居外景 94
九四 青海循化县街子撒拉族庄窠式民居外景 95
九五 青海化隆县甘都河河滩撒拉族村落中的清真寺 96
九六 青海化隆县撒拉族村落中的清真寺 97
九七 青海循化县街子撒拉族村落中的清真寺 98
九八 青海塔尔寺僧人所住庄窠式住宅外景 100
九九 青海塔尔寺僧人所住庄窠式住宅院内 101
一○○ 青海塔尔寺僧人所住庄窠式住宅室内经堂 102
一○一 青海塔尔寺僧人所住庄窠式住宅中僧人居室 102
一○二 青海塔尔寺僧人所住庄窠式住宅,活佛住室中的居室 103
一○三 甘肃兰州回族民居房屋外景 103
一○四 甘肃兰州回族民居 104
一○五 甘肃临夏回族民居砖雕装饰 105
一○六 宁夏回族高房子式民居 106
一○七 西藏藏族民居外景 107
一○八 西藏藏族民居外景 108
一○九 西藏藏族民居外景 109
一一○ 西藏藏族民居外景 110
一一一 西藏藏族民居入口装饰 111
一一二 西藏藏族民居外景 112
一一三 甘肃夏河藏族民居 114
一一四 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居 115
一一五 西藏那曲地区藏族民居 116
一一六 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居 117
一一七 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居 118
一一八 西藏日喀则藏族民居 119
一一九 西藏定日县藏族民居 120
一二○ 西藏昌都藏族民居 121
一二一 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居 122
一二二 西藏萨迦县藏族民居 124
一二三 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民居 126
一二四 西藏亚东县藏族民居 127
一二五 吉林朝鲜族民居村落 128
一二六 吉林朝鲜族民居外景 129
一二七 吉林朝鲜族民居外景 130
一二八 吉林朝鲜族民居室内 131
一二九 吉林朝鲜族民居村落 132
一三○ 吉林朝鲜族民居外景 134
一三一 吉林朝鲜族带前廊民居外景 135
一三二 吉林朝鲜族民居外景 136
一三三 吉林朝鲜族民居室内 137
一三四 吉林朝鲜族民居室内 138
一三五 吉林满族民居正房外跨海烟囱 139
一三六 吉林满族民居正房外索伦杆子 140
一三七 吉林满族民居灶间室内 141
一三八 吉林满族民居室内炕前的窗户 141
一三九 内蒙古蒙族民居蒙古包 142
一四○ 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组蒙古包 144
一四一 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和运输工具勒勒车 146
一四二 正在搭建的蒙古包 147
一四二 正在搭建蒙古包的情形 148
一四四 草原上的蒙古包和羊群 149
一四五 搭建蒙古包时铺设的木地板 150
一四六 蒙古包中门上的油漆装饰 151
一四七 蒙古包内景 152
一四八 蒙古包内部的布置 153
一四九 大型蒙古包的内部布置 154
一五○ 蒙古包内部灶台 156
一五一 蒙古包顶部骨架 157
一五二 蒙古包顶部盖上毡片 157
一五三 搬运蒙古包的勒勒车 158
一五四 蒙古族人民在蒙古包外生活情形 159
一五五 将蒙古包的围墙构件和地板装上勒勒车 160
一五六 将蒙古包的顶部构件装上勒勒车 161
一五七 草原上拉著蒙古包构件行进中的勒勒车 162
一五八 草原上拉著蒙古包构件行进中的勒勒车 163
一五九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立面 164
一六○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庭院 165
一六一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门窗 166
一六二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屋檐 167
一六三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宅院布局 168
一六四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墀头砖雕 169
一六五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垂花门 170
一六六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锦窗 171
一六七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入口与影壁 171
一六八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木构门、窗、檐 172
一六九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砖雕门 173
一七○ 内蒙古呼和浩特蒙古族民居鹌鹑尾 174
一七一 藏族帕拉庄园主人居住的房间 175
一七二 藏族民居院门装饰 176
一七三 藏族帕拉庄园内院 176
一七四 藏族帕拉庄园车马院 177
一七五 藏北高原的深色牦牛皮帐篷 178
一七六 藏族村落道路小景 180
一七七 依山面河的藏族小村庄 181
一七八 典型的藏东民居 181
一七九 新疆伊宁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宅院 182
一八○ 新疆伊宁维吾尔族传统民居新式宅院 184
一八一 新疆锡伯族民居街口 185
一八二 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葡萄干晾房群 186
一八三 新疆锡伯族民居后院门 187
一八四 新疆锡伯族民居牲口房 188
一八五 新疆锡伯族民居典型住宅 189
一八六 新疆锡伯族民居杂物房 190
一八七 新疆锡伯族民居院子的入口 191
一八八 新疆锡伯族民居厨房 192
一八九 新疆乌孜别克族民居入口处 193
一九○ 新疆乌孜别克族民居典型住宅 194
一九一 新疆俄罗斯族住宅入口 195
一九二 新疆俄罗斯族住宅后门 196
一九三 新疆俄罗斯族民居室内顶部处理 197
一九四 新疆俄罗斯族民居室内窗户 198
一九五 新疆俄罗斯族民居室内供暖壁炉 199
一九六 新疆俄罗斯族民居屋檐 200
一九七 依山傍水的哈萨克族毡房 201
一九八 依山傍水的哈萨克族毡房 202
一九九 新疆图瓦尔人木屋及小院 204
二○○ 新疆图瓦尔人木屋聚落群 206
二○一 新疆图瓦尔人方形木屋 207
二○二 新疆图瓦尔人典型木屋 208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1 ),南方汉族,宅第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1 宅第建筑 2 南方汉族》

PDF书签索引:

论文 1
南方汉族民居 1
图版 1
一 江苏苏州纲师园宅居大门门檐雕饰 1
二 纲师园宅居大门门檐砖雕细部 2
三 纲师园内院门楼雕饰 3
四 江苏苏州拙政园宅园 4
五 江苏苏州某宅铺地 6
六 江苏吴县东山雕花大楼前厅及檐廊 7
七 雕花大楼内院门楼 8
八 雕花大楼二楼檐廊装修 10
九 江苏吴县东山杨湾明善堂门楼及院墙雕饰 11
一○ 明善堂门楼砖雕细部 12
一一 明善堂内景 13
一二 明善堂问梅馆 13
一三 明善堂问梅馆陈设 14
一四 江苏吴江县同里镇退思园住宅前厅 15
一五 退思园住宅后厅 16
一六 退思园内院 17
一七 退思园檐廊及庭园 18
一八 退思园二楼走廊及内院 19
一九 退思园宅居小姐楼 20
二○ 江苏吴江县同里镇嘉荫堂大门 21
二一 嘉荫堂室内陈设 22
二二 江苏吴江县同里镇水乡民居 23
二三 同里镇水乡居民 24
二四 同里镇水乡民居 25
二五 同里镇水乡民居 26
二六 江苏常熟彩衣堂大门 27
二七 彩衣堂正厅 27
二八 彩衣堂正厅室内 28
二九 彩衣堂书斋 29
三○ 江苏常熟曾朴故居厅堂隔扇 30
三一 江苏昆山周庄沈宅松茂堂前院 31
三二 沈宅松茂堂大厅 32
三三 江苏昆山周庄张宅玉燕堂大厅 33
三四 江苏昆山周庄水乡民居 34
三五 周庄水乡民居 35
三六 周庄水乡民居 36
三七 江苏水乡民居 37
三八 江苏水乡民居 38
三九 江苏水乡民居 39
四○ 浙江绍兴三味书屋入口 40
四一 三味书屋内院 41
四二 浙江绍兴鲁迅祖居前厅 42
四三 鲁迅祖居庭院 43
四四 浙江绍兴周恩来祖居大厅兴庭院 44
四五 周恩来祖居前厅望院落 45
四六 浙江绍兴徐渭故居书斋 46
四七 徐渭故居内院 47
四八 徐渭故居圆洞门 48
四九 浙江绍兴柯桥镇沿河居民 49
五○ 柯桥镇水乡民居 50
五一 浙江绍兴水乡民居 51
五二 绍兴水乡民居 52
五三 浙江东阳卢宅肃雍堂外貌 53
五四 卢宅肃雍堂大厅 54
五五 卢宅厅堂梁架 55
五六 卢宅檐廊梁架 56
五七 卢宅后厅檐廊 57
五八 卢宅大夫第门楼 58
五九 浙江东阳横店瑞蔼堂厢房 60
六○ 瑞蔼堂檐墙雕饰 61
六一 浙江羲乌培德堂外貌 62
六二 培德堂檐廊雕饰 63
六三 浙江羲乌黄山乡八面厅外檐雕饰 64
六四 八面厅柱础 65
六五 浙江兰溪芝堰村全貌 66
六六 芝堰村民居 67
六七 浙江兰溪诸葛村大公堂外貌 68
六八 诸葛村民居 69
六九 浙江兰溪上吴方村民居 70
七○ 安徽屯溪老街 71
七一 安徽屯溪下铺上宅民居 72
七二 安徽屯溪潜口曹宅内院 73
七三 安徽屯溪潜口方文泰宅入口 74
七四 方文泰宅天井 75
七五 方文泰宅槛窗 76
七六 安徽歙县斗山街某宅入口 77
七七 斗山街某宅内院 78
七八 斗山街某宅厅堂 79
七九 斗山街某宅后花园 80
八○ 安徽歙县棠樾村村落入口 81
八一 棠越村牌坊 82
八二 棠越村鲍宅厅堂 83
八三 棠樾村鲍宅厅堂外檐装修 84
八四 安徽歙县三阳乡全貌 85
八五 安徽歙县某村街巷 86
八六 安徽歙县某村民宅 87
八七 安徽歙县呈坎乡全貌 88
八八 呈坎乡某宅二楼槛窗 90
八九 呈坎罗氏宗祠前厅 90
九○ 罗氏宗祠厢房 90
九一 罗氏宗祠大厅月台栏杆雕饰 92
九二 罗氏宗祠宝纶阁 92
九三 罗氏宗祠宝纶阁梁架 93
九四 罗氏宗祠宝纶阁梁架细部 94
九五 罗氏宗祠宝纶阁栏杆雕饰 95
九六 安徽黟县关麓村民居群 96
九七 关麓村某宅大门 97
九八 安徽黟县南屏村民居群 97
九九 南屏村上叶街民居 98
一○○ 南屏村慎思堂大厅 99
一○一 南屏村冰凌阁二楼栏杆 100
一○二 安徽黟县际联乡宏村全貌 101
一○三 宏村月塘民居群 102
一○四 宏村月塘民居 103
一○五 宏村承志堂外貌 104
一○六 宏村承志堂二门入口 105
一○七 宏村承志堂正厅 106
一○八 宏村承志堂内院与门廊 107
一○九 宏村某宅内院绿化 108
一一○ 宏村某宅庭园 109
一一一 安徽黟县西递村全貌 110
一一二 西递村胡宅『桃李园』 111
一一三 西递村胡宅厅堂 112
一一四 西递村西园前院 113
一一五 西递村西园庭园 114
一一六 西递村某宅隔扇 115
一一七 西递村某宅隔扇细部 116
一一八 江西南昌朱耷故居全貌 117
一一九 朱耷故居正厅 118
一二○ 朱耷故居后院 119
一二一 朱耷故居厢房檐廊 120
一二二 朱耷故居书斋荷花池 121
一二二 朱耷故居偏院 122
一二四 江西景德镇玉华堂 123
一二五 江西景德镇黄宅大厅檐廊梁架 124
一二六 黄宅后厅 125
一二七 黄宅翰墨斋和内院 126
一二八 黄宅隔扇细部 127
一二九 江西景德镇民居屋顶山墙 128
一三○ 江西景德镇某宅明代柱础 130
一三一 景德镇某宅明代柱础 131
一三二 江西婺源延村胡宅 132
一三三 胡宅大门入口阁楼 133
一三四 胡宅天井二楼外檐装修 134
一三五 胡宅隔扇细部 135
一三六 胡宅外檐细部 136
一三七 江西婺源某村落外貌 137
一三八 婺源某村落外貌 138
一三九 江西婺源山区民居 139
一四○ 四川犍为县罗城戏台 140
一四一 罗城民居 141
一四二 四川自贡沿河民居 142
一四三 自贡沿河民居 143
一四四 四川大足城镇沿街民居 144
一四五 重庆山城民居 145
一四六 四川潼南杨宅 146
一四七 杨宅内院 147
一四八 四川广安协和邓小平故居外貌 148
一四九 邓小平故居檐廊 149
一五○ 四川南充罗瑞卿故居外貌 150
一五一 罗瑞卿故居版筑外墙面 151
一五二 四川阆中民居大门 152
一五三 阆中民居入口 152
一五四 阆中民居街巷 152
一五五 阆中民居内院 153
一五六 阆中民居外檐装修 153
一五七 阆中某宅(现民俗馆)院落 153
一五八 阆中某宅偏院 154
一五九 四川巫溪县宁厂镇沿街民居 155
一六○ 宁厂镇沿河民居 156
一六一 福建闽清岐庐全貌 157
一六二 岐庐后厅 158
一六三 福建古田县民居外墙燕尾脊 159
一六四 古田县某宅内院 160
一六五 古田县某宅外墙灰塑及通花 160
一六六 古田县民居方柱方础 161
一六七 古田县民居方柱方础 161
一六八 福建屏南县廊桥桥头入口 162
一六九 福建福鼎县白琳村洋里大厝中厅院落 163
一七○ 洋里大厝中厅梁架 164
一七一 洋里大厝后院 164
一七二 洋里大厝檐廊 164
一七三 福建福安县埋洋乡某宅入口 165
一七四 坦洋乡某宅内院 166
一七五 福建福安县某村外观 167
一七六 福建福安县某宅二楼木雕栏杆 167
一七七 福建霞浦县沿街民居入口 169
一七八 福建崇安县城村某宅外观 169
一七九 城村某宅大门 170
一八○ 城村某宅内天井 171
一八一 福建崇安县下梅村某宅外观 172
一八二 下梅村某宅外墙面砖雕 173
一八三 福建泉州杨阿苗宅 174
一八四 杨阿苗宅大门两壁砖雕 175
一八五 杨阿苗宅大门两壁石雕 176
一八六 杨阿苗宅大门内天井檐下砖雕 176
一八七 杨阿苗宅大门内天井圆形壁雕 176
一八八 福建永定古竹村侨福楼内院 177
一八九 福建永定承启楼外貌 177
一九○ 承启楼内院 178
一九一 福建永定土楼群 178
一九二 福建永定古竹村方形土楼 179
一九三 福建永定五凤楼 179
一九四 广东梅县白宫镇某围垄外观 180
一九五 白宫镇某围垄大厅院落 181
一九六 白宫镇某围垄禾埕外大门 182
一九七 白宫镇某围垄侧座天井 183
一九八 广东梅县客家村落全景 184
一九九 广东梅县围垄屋后围 185
二○○ 广东梅县某宅外观 186
二○一 梅县某宅后堂 187
二○二 广东梅县客家民宅外观 188
二○三 广东蕉岭丘逢甲故居外观 189
二○四 广东梅县白宫镇某侨居侧厅 190
二○五 广东三水大旗头村祠堂 191
二○六 大旗头村民宅火巷 193
二○七 广东东莞某宅内庭 193
二○八 广东番禺某宅镬耳墙 194
二○九 广东番禺馀荫山房厅内屏门 195
二一○ 馀荫山房小院砖雕通花 196
二一一 广东粤中某宅厅堂石础 197
二一二 粤中某宅厅堂石础 198
二一三 广东台山侨乡民居火巷 199
二一四 广东开平碉楼 200
二一五 广东潮安某宅大门 201
二一六 潮安某宅凹斗门 202
二一七 广东潮安农村民居 203
二一八 广东潮安彩塘镇沿河民居 204
二一九 彩塘镇某宅山墙 205
二二○ 广东澄海三落四从厝民宅外貌 206
二二一 广东澄海西塘庭园住宅拜亭 207
二二二 广东澄海某侨宅屋面 208
二二三 澄海某侨宅前埕围墙漏窗 209
二二四 广东揭阳三落二从厝民居外貌 210
附录页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0),北方汉族,宅第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0 宅第建筑 1 北方汉族》

PDF书签索引:

论文 1
北方汉族宅第建筑 1
图版 1
一 西安半坡方形半穴居复原模型 1
二 西安半坡圆形穹庐复原模型 1
三 西安半坡囤式建筑复原模型 2
四 西安半坡地面建筑复原模型 2
五 北京四合院群体鸟瞰 3
六 北京绒线胡同某宅屋面组合 4
七 北京绒线胡同某宅大门 5
八 北京绒线胡同某宅内景 6
九 北京绒线胡同某宅内景 8
一○ 北京绒线胡同某宅圆光罩 10
一一 北京礼士胡同某宅大门 12
一二 北京礼士胡同某宅影壁壁心 12
一三 北京礼士胡同某宅窗下槛墙 13
一四 北京礼士胡同某宅垂花门 14
一五 北京礼士胡同某宅垂花门局部 15
一六 北京礼士胡同某宅大门局部 16
一七 北京礼士胡同某宅抄手廊 17
一八 北京礼士胡同某宅内院 18
一九 北京礼士胡同某宅墀头与窝角廊檐局部 19
二○ 北京霱公府院落鸟瞰 20
二一 北京霱公府垂花门 22
二二 北京霱公府垂花门侧面局部 23
二三 北京霱公府屏门及抄手廊 24
二四 北京霱公府窝角廊廊内景观 25
二五 北京霱公府厅堂院 26
二六 北京霱公府正房院一角 27
二七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影壁局部 28
二八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影壁局部 29
二九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垂花门 30
三○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垂花门内景 31
三一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垂花门细部 32
三二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垂花门屋顶 33
三三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檐廊 34
三四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隔扇细部 35
三五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隔扇 36
三六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内庭院之一 37
三七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内庭院之二 38
三八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内院鸟瞰 39
三九 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前院景观 40
四○ 北京西旧簾子胡同某宅如意门 41
四一 北京西旧簾子胡同某宅门内影壁 42
四二 北京西旧簾子胡同某宅影壁壁心字匾 43
四三 北京后海某宅屏门 44
四四 北京后海某宅窝角廊 45
四五 北京后海某宅檐廊 46
四六 北京后海某宅庭院之一 47
四七 北京后海某宅庭院之二 47
四八 北京后海某宅垂花门细部 48
四九 北京棉花胡同某宅大门 48
五○ 北京棉花胡同某宅大门局部 49
五一 北京棉花胡同某宅大门局部 50
五二 北京恭王府隔扇 51
五三 北京恭王府隔扇细部 52
五四 北京恭王府支摘窗之一 53
五五 北京恭王府支摘窗之二 54
五六 北京前鼓楼苑某宅垂花门 55
五七 北京前鼓楼苑某宅庭院 56
五八 北京齐白石故居大门 57
五九 北京大佛寺街某宅大门 58
六○ 北京丰富胡同某宅如意门 59
六一 北京秦老胡同某宅大门 60
六二 北京粉子胡同某宅窄大门 62
六三 北京东城区北池子某宅小门楼局部 63
六四 北京东四六条某宅垂花门内景 64
六五 北京灯草胡同某宅檐廊 65
六六 北京史家胡同某宅隔扇细部 66
六七 北京四合院门钹 67
六八 北京四合院门钹 67
六九 北京四合院门鼓子 67
七○ 北京四合院门鼓子 68
七一 北京四合院门鼓子 68
七二 北京四合院门鼓子 69
七三 北京四合院门鼓子 70
七四 北京四合院门鼓子 70
七五 北京四合院门鼓子 71
七六 北京四合院门鼓子 72
七七 北京四合院门鼓子 72
七八 北京四合院盘头 73
七九 北京四合院盘头 74
八○ 北京四合院盘头 74
八一 北京四合院盘头 74
八二 北京四合院八字影壁 76
八三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鸟瞰 77
八四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景观之一 78
八五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影观之二 79
八六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景观之三 80
八七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景观之四 81
八八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坡地小巷 82
八九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小巷之一 83
九○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小巷之二 84
九一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某宅鸟瞰 85
九二 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某宅院 86
九三 黑龙江呼兰县萧红故居东院正房外景 87
九四 黑龙江呼兰县萧红故居后花园磨房 88
九五 黑龙江呼兰县萧红故居东院正房前檐 90
九六 黑龙江呼兰县萧红故居室内火炕 90
九七 黑龙江呼兰县萧红故居室内陈设 91
九八 吉林北山王百川宅内庭院 92
九九 吉林北山王百川宅大门 93
一○○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94
一○一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和二堂两旁的侧院 95
一○二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96
一○三 山东曲阜孔府三堂及前庭 96
一○四 山东曲阜孔府内宅门 97
一○五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前庭重光门 98
一○六 山东曲阜孔府内宅北屏门 100
一○七 山东曲阜孔府前上房内景 101
一○八 山东曲阜孔府室内陈设(一) 102
一○九 山东曲阜孔府室内陈设(二) 103
一一○ 山东曲阜孔府室内陈设(三) 104
一一一 山东曲阜孔府室内陈设(四) 105
一一二 山东曲阜孔府室内陈设(五) 106
一一三 山东曲阜孔府前堂楼东次间内景 107
一一四 山东邹县孟府二门 108
一一五 山东邹县孟府大堂前庭 109
一一六 山东邹县孟府世恩堂 110
一一七 山西祁县乔宅一号院正门楼 111
一一八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鸟瞰 112
一一九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屋顶 112
一二○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更楼屋顶 113
一二一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更楼 113
一二二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一号院正房 114
一二三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某内院一景 115
一二五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某院正房 117
一二六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六号院福德祠照壁 118
一二七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某院内旁门 119
一二八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内院一角 120
一二九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泰山石敢当 121
一三○ 山西平遥城区鸟瞰之一 122
一三一 山西平遥城区鸟瞰之二 122
一三二 山西平遥城区鸟瞰之三 123
一三三 山西平遥街道景观 124
一三四 山西平遥某宅风水壁 125
一三五 山西平遥某宅内院 126
一三六 山西平遥西石头坡三号门内景观 127
一三七 山西平遥某宅窰上房 128
一三八 山西平遥某宅内院一角 129
一三九 山西平遥某宅局部 130
一四○ 山西平遥某宅檐下局部 131
一四一 山西平遥某宅檐下局部 132
一四二 山西平遥某宅大门方形门鼓石 133
一四三 山西平遥某宅正房锢窰窰脸 134
一四四 山西平遥某宅室内佛龛 135
一四五 山西平遥某宅格门裙板 136
一四六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凝瑞居大门(一) 137
一四七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凝瑞居大门(二) 138
一四八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凝瑞居正厅 139
一四九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垂花门 140
一五○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敦厚宅门楼 141
一五一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敦厚宅正厅 142
一五二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窰房廊下雕饰 143
一五三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桂馨书院正窰房 144
一五四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兰芳居月洞门 145
一五五 山西灵石县静昇镇王家大院某院正房柱础 146
一五六 山西襄汾丁村十四号院 147
一五七 山西襄汾丁村民居十一号院入口牌坊 148
一五八 山西襄汾丁村某宅大门 149
一五九 山西襄汾丁村某宅大门门饰 150
一六○ 山西襄汾丁村某宅大门局部 151
一六一 山西襄汾丁村某宅大门 152
一六二 山西襄汾丁村某宅檐下细部 153
一六三 山西襄汾丁村某宅栏板木雕细部 154
一六四 山西襄汾丁村某宅外观 155
一六五 山西新绛县家氏院 156
一六六 山西新绛县家氏院东院大门 157
一六七 山西新绛县某宅拴马樁 158
一六八 山西芮城某宅内院 159
一六九 山西芮城某宅外檐装修 160
一七○ 山西芮城范宅倒座木门透雕 160
一七一 山西霍县许村朱宅外檐装饰 161
一七二 山西霍县某宅檐廊 162
一七三 山西霍县某宅檐廊 163
一七四 山西某宅内院一角 164
一七五 山西某宅内院一角 165
一七六 山西平陆西侯村天井窰 166
一七七 山西平陆某天井窰窰院一角 168
一七八 陕西韩城党家村鸟瞰 168
一七九 陕西韩城党家村某宅内院 169
一八○ 陕西韩城党家村某宅内院 169
一八一 陕西韩城党家村某宅拴马圈 170
一八二 陕西米脂窰洞群 171
一八三 陕西米脂窰洞院落 171
一八四 陕西米脂某窰洞内景 172
一八五 陕西某窰洞窗格心 173
一八六 陕北延安窰洞院落 173
一八七 陕北延安窰洞院落 174
一八八 陕西米脂姜园鸟瞰 174
一八九 陕西米脂姜园大门内景 175
一九○ 陕西米脂姜园主庭 175
一九一 陕西米脂姜园锢窰窰脸 176
一九二 陕西米脂姜园中庭大门 176
一九三 河南三门峡市张湾乡天井窰群 176
一九四 河南三门峡市张湾乡某下沉窰院入口梯道 177
一九五 河南三门峡市张湾乡某下沉窰院入口梯道 177
一九六 河南三门峡市张湾乡天井窰院 177
一九七 河南三门峡市张湾乡天井窰院 178
一九八 河南三门峡市张湾乡某窰洞内景 178
一九九 河南三门峡市张湾乡某天井窰院窰脸 178
二○○ 河南巩县某靠崖窰院 179
二○一 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某院内院门 180
二○二 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局部鸟瞰 180
附录页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9 ),风景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9 风景建筑》

PDF书签索引:

西山八大处 北京市 1
一 三山庵 1
二 香界寺乾隆行宫 2
三 大悲寺大雄宝殿 4
四 证果寺入口 4
五 证果寺卢师洞入口 5
龙泉寺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 6
六 外山门 6
七 内山门 7
八 法王殿 8
九 西阁 9
无量观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 10
一○ 西阁 10
一一 小蓬莱 111
瘦西湖 江苏省扬州市 13
一二 白塔与五亭桥 13
一三 观音山 14
一四 观音山登山石阶一 14
一五 观音山登山石阶二 15
一六 从山门看寺庙天王殿入口 15
狼山广教寺 江苏省南通市 16
一七 广教寺全景 16
一八 法乳堂 17
一九 葵竹山房入口石径与碑亭 18
二○ 葵竹山房内庭院 19
金山江苏省镇江市 20
二一 慈寿塔与大小观音阁 20
二二 金山寺全貌 21
北固山甘露寺 江苏省镇江市 22
二三 甘露寺入口 22
焦山定慧寺 江苏省镇江市 23
二四 山门 23
二五 别峰庵大门 24
二六 别峰庵南厢大口 24
隆昌寺 江苏省句容县 25
二七 铜殿和无梁殿 25
二泉 江苏省无锡市 26
二八 二泉庭院鸟瞰 26
云起楼 江苏省无锡市 27
二九 云起楼全景 27
三○ 千人石与云岩寺塔 28
三一 第三泉和铁华岩 29
三二 冷香阁 29
天平山庄 江苏省苏州市 30
三三 天平山庄全景 30
三四 御碑亭 31
云泉精舍 江苏省苏州市 32
三五 精舍入口 32
三六 庭院与钵孟泉 33
灵岩寺 江苏省苏州市 34
三七 灵岩寺全景 34
三八 钟楼与院墙 34
寂鉴寺 江苏省苏州市 35
三九 寂鉴寺与莲花峰 35
四○ 石殿 36
四一 东佛龛 37
四二 西佛龛 38
潮音寺 江苏省苏州市 39
四三 潮音寺全景 39
四四 小天台 40
言子墓 江苏省常熟市 41
四五 墓道石坊 41
四六 半山亭 41
读书台 江苏省常熟市 42
四七 读书台亭 42
四八 仓圣祠 43
四九 框景 43
虞山兴福寺 江苏省常熟市 44
五○ 兴福寺山门与门前广场 44
五一 破龙涧与罗汉桥 45
西湖湖心亭 浙江省杭州市 47
五二 湖心亭远景 47
西湖小瀛洲 浙江省杭州市 48
五三 开纲亭 48
西泠印社 浙江省杭州市 50
五四 柏堂 50
五五 石坊 51
五六 仰贤亭与山川雨露图书室 52
五七 闲泉 52
五八 华严经塔 53
五九 题襟馆 54
六○ 汉三老石室 55
六一 小龙泓洞 55
紫云洞 浙江省杭州市 56
六二 茶室入口外景 56
六三 茶室入口内景 57
六四 从茶室主堂看庭院 57
黄龙洞 浙江省杭州市 58
六五 环翠堂入口 58
六六 黄龙洞口与鹤止亭 59
烟霞洞 浙江省杭州市 60
六七 品霞撷秀之轩 60
虎跑寺 浙江省杭州市 61
六八 放生池 61
六九 定慧寺钟楼 61
七○ 定慧寺罗汉堂 62
桐君山 浙江省桐庐市 63
七一 桐君祠 63
七二 别一洞天阁 63
严子陵钓台 浙江省桐庐市 64
七三 严子陵祠鸟瞰 64
七四 入口石牌坊 65
天童寺 浙江省宁波市 66
七五 万松关与古山门 66
七六 景倩亭 66
七七 寺院院墙 67
七八 入口广场 67
七九 韦陀殿与钟楼 68
八○ 佛殿 69
禹陵和禹庙 浙江省绍兴市 71
八一 禹庙全景 71
东湖 浙江省绍兴市 72
八二 听湫亭与陶公洞 72
八三 听湫亭近景 73
舜王庙 浙江省绍兴县 74
八四 舜王庙全景 74
八五 山门与石台阶 75
八六 雕花石窗 75
石佛寺 浙江省绍兴县 77
八七 石佛寺全景 77
八八 石窟与寺院近景 78
大佛寺 浙江省新昌县 80
八九 甬道一 80
九○ 甬道 80
九一 大雄宝殿 81
法雨寺 浙江省普陀山 82
九二 天王殿前院 82
慧济寺 浙江省普陀山 83
九三 入寺山道 83
九四 甬道起点 83
九五 甬道中段 84
九六 甬道结尾 84
观音洞 浙江省普陀山 85
九七 入口门屋 85
九八 院墙 85
磐陀庵 浙江省普陀山 86
九九 北入口 86
梵音洞 浙江省普陀山 87
一○○ 梵音洞俯视 87
国清寺 浙江省天台县 88
一○一 丰干桥与照壁 88
一○二 山门 88
一○三 弥勒殿和甬道 89
一○四 隋梅 89
小孤山 安徽省宿松县 90
一○五 启秀寺入口 90
一○六 南立面全景 91
一○七 东立面全景 91
百岁宫 安徽省九华山 93
一○八 百岁宫鸟瞰 93
烟水亭 江西省九江市 94
一○九 烟水亭全景 94
一一○ 五贤阁 96
一一一 亦亭 96
石钟山 江西省湖口县 97
一一二 太平遗垒大门及平台 97
一一三 紫云廊与内庭院 98
一一四 梅花厅 98
仙人洞 江西省庐山 99
一一五 御碑亭 99
观音桥 江西省庐山 100
一一六 观音桥全景 100
一一七 桥拱仰视 101
一一八 桥下石台 101
白鹿洞书院 江西省庐山 102
一一九 白鹿书院 102
一二○ 棂星门 103
一二一 思贤台与白鹿洞 103
碧霞元君祠 山东省泰山 104
一二二 碧霞元君祠鸟瞰 104
一二三 香亭 105
东坡赤壁 湖北省黄冈市 106
一二四 赤壁全景 106
一二五 东坡赤壁台阶 107
龙蟠矶观音阁 湖北省鄂州市 109
一二六 龙蟠矶观音阁全景 109
金顶 湖北省武当山 110
一二七 金顶远景 110
丘麓书院 湖南省长沙市 112
一二八 大门 112
一二九 讲堂 113
一三○崇道祠 114
一三一 黌门池与吹香亭 115
岳阳楼 湖南省岳阳市 116
一三二 岳阳楼 116
一三三 从岳阳楼俯视洞庭湖 116
一三四 岳阳楼远景 117
屈子祠 湖南省汨罗县 118
一三五 大门 118
一三六 中厅 119
玉岩书院 广东省广州市 120
一三七 玉岩书院门楼 120
一三八 内庭院观鱼池 121
一三九 山泉小景 122
阅江楼 广东省肇庆市 123
一四○ 阅江楼及入口大台阶 123
一四一 楼内窗景 124
梅庵 广东省肇庆市 125
一四二 梅庵全景 125
一四三 梅庵山门 126
杜甫草堂 四川省成都市 127
一四四 石拱桥和大廨 127
一四五 诗史堂 128
一四六 水槛 128
一四七 碑亭 129
武侯祠 四川省成都市 130
一四八 汉昭烈陵陵门 130
一四九 红墙甬道 130
一五○ 桂荷楼 131
望江楼 四川省成都市 132
一五一 崇丽阁近景 132
都江堰和二王庙 四川省都江堰市 133
一五二 二王庙西山门 133
一五三 乐楼 134
一五四 灌润亭 134
一五五 戏楼 135
一五六 李冰殿及前院 136
一五七 李冰殿匾额 137
一五八 李冰殿屋顶 137
一五九 二王庙与都江堰鸟瞰 138
一六○ 伏龙观 139
一六一 宝瓶口 139
青城山天师洞 四川省都江堰市 140
一六二 五洞天山门 140
一六三 天师殿前殿 141
一六四 天师殿 141
报国寺 四川省峨眉县峨眉山 142
一六五 七佛宝殿 142
伏虎寺 四川省峨眉县峨眉山 143
一六六 山门 143
一六七 大雄宝殿 144
万年寺 四川省峨眉县峨眉山 145
一六八 无梁殿 145
清音阁 四川省峨眉县峨眉山 146
一六九 牛心亭 146
凌云寺 四川省乐山市 149
一七○ 九曲栈道 149
三苏祠 四川省眉山县 150
一七一 正殿 150
一七二 启贤堂 151
一七三 木假山堂 152
一七四 瑞莲亭 153
大观楼 云南省昆明市 155
一七五 大观楼全景 155
一七六 大观楼背面 156
一七七 涌月亭 157
圆通寺 云南省昆明市 159
一七八 圆通寺鸟瞰 159
西山 云南省昆明市 161
一七九 太华寺南庭园 161
一八○ 三清阁全景 163
一八一 龙门 164
黑龙潭 云南省昆明市 165
一八二 龙泉观西翼石阶 165
一八三 龙泉观东翼石阶 166
一八四 龙泉观牌楼门 166
一八五 祖师殿 167
太和宫金殿 云南省昆明市 168
一八六 一天门 168
一八七 二天门 168
一八八 太和宫城楼 169
一八九 金殿 170
筇竹寺 云南省昆明市 171
一九○ 山门与钟楼 171
曹溪寺 云南省安宁县 172
一九一大雄宝殿 172
一九二 廊庑与钟楼 173
蝴蝶泉 云南省大理市 174
一九三 蝴蝶泉全景 174
大石庵 云南省大理市 175
一九四 桥亭全景 175
一九五 桥亭下巨石 176
巍宝山 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177
一九六 文昌宫 177
一九七 玉泉阁牌楼门 178
一九八 玉皇阁内庭院透视 178
一九九 通明天宫 179
二○○ 魁阁和斗姥阁 180
黑龙潭 云南省丽江县 182
二○一 得月楼 182
二○二 法云阁 183
二○三 廊桥 185
玉峰寺 云南省丽江县 186
二○四 玉峰寺远景 186
二○五 上僧院 187
洱海小普陀云南省大理市 188
二○六 小普陀 188
太史祠 陕西省韩城市 190
二○七 太史祠全貌 190
二○八 祠院院门 191
二○九 太史祠远景 192
张良庙 陕西省留坝县 194
二一○ 进履桥 194
二一一 北花园 195
伏羲庙 甘肃省天水市 196
二一二 仪门 196
二一三 太极殿 197
玉泉观 甘肃省天水市 198
二一四 垂花门屋 198
二一五 通仙桥 199
二一六 人间天上坊 200
二一七 玉皇殿 200
二一八 建筑群全景 201
二一九 静观亭 202
附录页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7 ),皇家园林,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7 皇家园林》

PDF书签索引:

论次 1
皇家园林概述 1
图版 1
北海 1
一 琼华岛远观 1
二 琼华岛近观 2
三 永安寺白塔 3
四 迎旭亭 4
五 琼岛春荫碑 5
六 琼华岛上小亭 5
七 仙人承露盘 6
八 倚晴楼 7
九 北海东岸园路 8
一○ 濠濮间 9
一一 五龙亭远视 10
一二 五龙亭近视 11
一三 西天梵境前琉璃牌楼 12
一四 西天梵境山门 13
一五 九龙壁 14
一六 自五龙亭望琼华岛及景山 15
一七 自北海远望景山 15
一八 碧鲜亭 16
一九 沁泉廊 17
二○ 静心斋东部景观 18
二一 自静心斋东端西望景观 19
二二 自静心斋北墙南望景观 20
二三 北墙爬山廊 21
二四 自静心斋爬山廊南望景观 21
二五 静心斋中望景山 22
二六 自叠石山上南望枕峦亭 23
二七 枕峦亭 24
二八 静心斋叠石 25
二九 琼华岛上府视围城 26
三○ 围城承光殿 27
三一 围城白皮松 28
三二 自北海遥望中海 29
紫禁城御花园及宁寿宫花园 29
三三 御花园 29
三四 御花园钦安殿 30
三五 御景亭 31
三六 万春亭 32
三七 千秋亭 33
三八 万春亭屋顶宝顶 34
三九 千秋亭屋顶宝顶 35
四○ 养性斋 36
四一 浮碧亭 36
四二 凝香亭 37
四三 御花园的叠石 38
四四 御花园铺石路面 39
四五 御花园散置的立石盆景 40
四六 诸葛亮拜北斗殒石盆景 41
四七 远古木化石立石 42
四八 宁寿宫花园 43
四九 禊赏亭 44
五○ 禊赏亭内流杯渠 44
五一 古华轩 45
五二 古华轩内景 46
五三 撷芳亭 48
五四 碧螺亭 49
承德避暑山庄 50
五五 云山胜地楼 50
五六 云山胜地楼近景 51
五七 万壑松风 51
五八 卷阿胜境 52
五九 水心榭 53
六○ 水心榭晨景 54
六一 月色江声南面全景 54
六二 月色江声东面景观 55
六三 月色江声回廊 56
六四 芝径云堤 57
六五 如意洲延薰山馆西面 58
六六 如意洲金莲映日 59
六七 如意洲观莲所 60
六八 如意洲沧浪屿 60
六九 湖区景色 61
七○ 环碧远观 62
七一 环碧近景 62
七二 烟雨楼远景 63
七三 烟雨楼近景 64
七四 烟雨楼西立面 65
七五 烟雨楼西面远眺 65
七六 烟雨楼翼亭 66
七七 烟雨楼东侧小景 67
七八 自烟雨楼向外观景 68
七九 自西岸远眺金山 69
八○ 自北岸望金山 70
八一 金山建筑群 71
八二 金山东岸景观 72
八三 金山上堆石 73
八四 芳洲亭 75
八五 文园狮子林清淑斋 76
八六 文园狮子林小亭 77
八七 文园狮子林庭院 78
八八 芳渚临流亭 79
八九 湖泊区小景 80
九○ 湖泊驳岸 81
九一 自金山远望平原景区 83
九二 平原区蒙古包 84
九三 水流云在亭 85
九四 莺啭乔木亭 86
九五 濠濮间想亭 87
九六 草香? 87
九七 春好轩 88
九八 春好轩後花园 88
九九 春好轩凉亭 89
一○○ 永?寺舍利塔 90
一○一 文津阁 91
一○二 文津阁前叠石 92
一○三 文津阁前叠石 93
一○四 曲水荷香亭 94
一○五 松云峡 95
一○六 山岳区景观 96
一○七 南山积雪亭 97
一○八 山岳区园墙 98
一○九 园墙与古俱亭 99
一一○ 须弥福寿之庙远景 100
一一一 普陀宗乘之庙远景 101
静宜图 102
一一二 静翠湖 102
一一三 翠微亭 103
一一四 清音亭 103
一一五 香山寺 104
一一六 香山寺听法松 105
一一七 香山寺牌楼 106
一一八 观喜园 107
一一九 松鸣云庄 107
一二○ 香山最高峰 108
一二一 昭庙牌楼 109
一二二 昭庙前景观 110
一二三 昭庙琉璃塔 111
一二四 见心斋 112
一二五 见心斋内景 113
一二六 玉泉山静明园远景 113
一二七 香岩寺玉峰塔 114
圆明园 115
一二八 福海蓬岛瑶台 115
一二九 别有洞天 116
一三○ 凤麟洲对岸浩然亭 116
一三一 敷春堂西部石桥残部 117
一三二 鉴碧亭 118
一三三 河堤岗阜景观 119
一三四 大水法壁龛 120
一三五 谐奇趣遗址 121
颐和园 122
一三六 颐和园东宫门 122
一三七 仁寿门 123
一三八 仁寿殿 124
一三九 乐寿堂外观 124
一四○ 乐寿堂内太后居室 125
一四一 乐寿堂东院垂花门 126
一四二 乐寿堂东院芍药花 127
一四三 乐寿堂西院什锦窗 128
一四四 万寿山与昆明湖 129
一四五 万寿山与昆明湖 129
一四六 万寿山前山全景 130
一四七 暮色中的颐和园 131
一四八 邀月门 132
一四九 长廊 133
一五○ 长廊留佳亭 134
一五一 长廓外园路 135
一五二 万寿山下的四合院 136
一五三 长廊内望佛香阁 137
一五四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 138
一五五 云辉玉宇牌楼 138
一五六 排云殿与佛香阁 139
一五七 众香界牌楼和智慧海 140
一五八 排云殿俯视 141
一五九 转轮藏与湖山碑 142
一六○ 文昌阁、知春亭全景 143
一六一 文昌阁、知春亭冬日晨景 144
一六二 自万寿山顶远望西堤 145
一六三 宝云阁 146
一六四 万寿山上敷华亭 147
一六五 前湖春景 148
一六六 昆明湖晨景 149
一六七 南湖岛远望 150
一六八 自万寿山腰远观南湖岛 151
一六九 自昆明湖滨鱼藻轩远望南湖岛 151
一七○ 十七孔桥 152
一七一 南湖岛上涵虚堂 153
一七二 万寿山西部建筑景观 153
一七三 画中游近景 154
一七四 荇桥 155
一七五 镜桥 156
一七六 练桥 157
一七七 玉带桥 158
一七八 自西堤东望万寿山 159
一七九 自藻鉴堂望万寿山 160
一八○ 夕佳楼前望玉泉山 161
一八一 夕阳下的玉泉山 162
一八二 鱼藻轩西望玉泉山景 163
一八三 万寿山脚下望西山 164
一八四 自西堤远望西山 165
一八五 长岛西岸沿湖景观 166
一八六 宿云簷 167
一八七 后湖景观 168
一八八 后湖绮望轩和看云起时遗址 169
一八九 从后湖仰望智慧海 170
一九○ 后湖买卖街 171
一九一 后湖三孔桥 172
一九二 后山寅辉城关和石桥 173
一九三 后湖买卖街东段景观 174
一九四 复建后的后湖买卖街东段 175
一九五 后山须弥灵境全貌 176
一九六 须弥灵境北立面 177
一九七 须弥灵境北面牌楼 177
一九八 须弥灵境建筑群 178
一九九 须弥灵境近景 179
二○○ 寅辉城关 180
二○一 后山山道 181
二○二 后山妙觉寺 182
二○三 花承阁 183
二○四 谐趣园西宫门 184
二○五 谐趣园东、北面景观 185
二○六 谐趣园西、南面景观 186
二○七 谐趣园的停榭 187
二○八 澄爽斋雪景 188
二○九 知鱼桥 189
二一○ 知鱼桥下小水池 190
附录页

建筑设计,投标,文本,方案,深圳,深圳科技馆,深圳科技馆建筑设计方案投标文本 建筑设计,投标,文本,方案,深圳,深圳科技馆,深圳科技馆建筑设计方案投标文本

我们对深圳科技馆的愿景是基于“优美和谐”理念, 优雅的外表皮与7个重要的功能区域之间的和谐逻辑关系,这些区域在建筑物内部按逻辑布局,并且均向大中庭开放。
我们将科技馆建筑设想为一艘未来主义的船只,其中独特的计划区域沿着游客的参观路线创造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活动。位于建筑中心的创新宏伟中庭将充当经验的缩影,并将成为实验和不断创新的载体; 各空间之间视线相通, 一系列楼梯和自动扶梯连接所有展览区域。而宏伟的中庭将成为创新的舞台; 无人机比赛,机器人制造,多媒体显示等将成为科技馆的一部分,因为它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条件。
科技馆建筑将探索和加强光明区美丽的自然景观与高科技教育和展览项目之间的联系,将两者通过景观中的活动空间相连,开放式底层提供与周围自然的无缝连接。一系列俏皮的主题露台和屋顶顶层画廊,朝着光明美丽的地形开放。

在视觉上,陶板幕墙和玻璃窗通过分层的白色阴影表现出来。瓷砖排列成一系列覆盖立面的条纹。条纹进一步分为六边形,反映了充满活力的
内部空间。
有两个主要的立面。东立面或城市立面更具纪念意义,而西立面则分隔成一系列俯瞰公园的阳台。

影响建筑正式解决的因素也对其结构清晰度起作用。
建筑物的结构合理地响应建筑物的程序要求,为桁架等大型结构构件创建悬臂结构,并为画廊提供清晰的无柱区域。
这些核心筒创建纵向区域,沿着展览区域定位,将交通空间与展览空间分开。
最终的秩序是一个18 x 18米的结构网格,允许灵活的空间。

有三种截然不同但相互依存的类别,可以通过社会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MOHURD)开发的更为细化的绿色建筑评估标签(GBEL)中,这一因素得到了解决,这是中国创建当地绿色建筑认证的举措,该认证将鼓励可持续发展。 GBEL根据六个类别评估项目:土地利用和户外,能源,水,资源效率,室内环境和运营管理。它授予三个级别的评级,因此被称为“三星级系统”。拟议的设计旨在达到最高评级(三星级)。
除了三星评级海绵城的负责人,城市用水衰减和回收也将是至高无上的。本节的以下几页概述了关键,但高水平的环境理念已被纳入发展,以解决三星,城市海绵和更广泛的团队对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期望。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8 ),私家园林,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8 私家园林》

PDF书签索引:

北京私家園林 1
一 恭王府萃錦園?seperator路庭院 1
二 恭王府萃錦園連廊 2
三 恭王府萃錦園西路詩畫舫 3
四 恭王府萃錦園榆關 4
五 恭王府萃錦園大門 5
六 恭王府萃錦園流杯亭 6
七 恭王府萃錦園蝠廳 7
八 北京可園晨景 8
九 可園大花廳前的艮岳石 9
一○ 可園後園?seperator廊與廊閣 9
一一 清華園島嶼 10
二一 清華園水木清華 11
二二 清華園舊址之一 12
一四 劉墉宅園 13
一五 劉墉宅與園的過渡 13
江南私家園林 14
一六 網師園網師小築 14
一七 網師園半亭、射鴨廊及竹外一枝軒 15
一八 網師園月到風來亭 16
一九 網師園濯纓水閣 17
二○ 網師園竹外一枝軒 17
二一 網師園殿春簃景致 18
二二 網師園殿春簃庭院 20
二三 網師園涵碧泉 20
二四 網師園梯雲室石庭小景之一 21
二五 網師園梯雲室石庭小景之二 21
二六 網師園五峰書屋臺階 21
二七 滄浪亭園外即景 22
二八 滄浪亭山景 23
二九 滄浪亭小徑 23
三○ 滄浪亭看山樓 24
三一 滄浪亭廊下漏窗 25
三二 拙政園遠香堂一帶 26
三二 拙政園中部水池 28
三四 拙政園松風亭 30
三五 拙政園釣? 31
三六 拙政園水廊 32
三七 拙政園見山樓下的蒿草 33
三八 拙政園折橋 33
三九 拙政園海棠春塢小院牆廊 35
四○ 拙政園的枇杷園鋪地 34
四一 拙政園枇杷園洞門看雪香雲蔚亭 34
四二 留園華步小築 36
四三 留園西區水面和明瑟樓及涵碧山房 37
四四 留園曲谿樓和濠濮亭 38
四五 留園曲谿樓後牆爬藤 39
四六 留園汲古得绠處山牆 39
四七 留園水之支流 40
四八 留園爬山廊 41
四九 留園林泉耆碩之館圓光罩 42
五○ 留園冠雲峰 43
五一 留園自然石桌凳 42
五二 藝圃池南假山 44
五三 藝圃響月廊 46
五四 藝圃芹廬 47
五五 藝圃香草居 46
五六 藝圃博雅堂庭院 46
五七 聽楓園石徑 48
五八 聽楓園假山上的石臺 49
五九 鶴園四面廳 50
六○ 鶴園扇子廳 51
六一 鶴園石拱橋 51
六二 俞樾曲園 52
六三 塔影園 53
六四 環秀山莊主山 54
六五 環秀山莊問泉亭和次山 57
六六 環秀山莊石室 56
六七 環秀山莊池水與折橋 57
六八 耦園东園入口 58
六九 耦園?seperator園黄石假山 59
七○ 耦園?seperator園山水间水阁 60
七一 耦園?seperator園框景 61
七二 耦園?seperator園?seperator廊 61
七三 耦園?seperator園枕波雙隱 61
七四 獅子林立雪堂 62
七五 獅子林水景 64
七六 獅子林“牛吃螃蟹” 65
七七 獅子林石舫 65
七八 獅子林石榴漏窗 65
七九 怡園入口小院 67
八○ 怡園復廊 66
八一 怡園『近月』洞門和石笋 67
八二 怡園藕香榭 68
八三 怡園水門 69
八四 怡園屏風三疊 68
八五 高義園逍遥亭 70
八六 高義園萬笏林 71
八七 高義園山林泉池 72
八八 高義園虚廊漏窗 73
八九 退思園的中園 73
九○ 退思園歲寒居 74
九一 退思園内園 75
九二 退思園菰雨生涼 77
九一二 退思園桂花庭院 76
九四 退思園花瓶鋪地 76
九五 寄暢園主景 79
九六 寄暢園錦匯漪 80
九七 寄暢園鶴步灘 81
九八 寄暢園八音澗 81
九九 寄暢園假山 81
一○○ 燕園之景 82
一○一 燕園燕谷 83
一○二 燕園石洞 83
一○三 燕園白皮松 83
一○四 曾園水景 84
一○五 曾園小橋流水 85
一○六 曾園石洲 85
一○七 曾園虚廓村居 86
一○八 曾園行廊 86
一○九 瞻園入門對景 87
一一○ 瞻園主景 88
一一一 瞻園池?seperator水榭 90
一一二 瞻園靜妙堂 91
一一三 瞻園北池山石 90
一一四 瞻園折橋 92
一一五 瞻園南池假山 93
一一六 煦園入口 94
一一七 煦園主景 95
一一八 煦園忘飛閣 97
一一九 煦園桐音館 96
一二○ 煦園鴛鴦亭 96
一二一 个園入口 98
一二二 个園春景圖 99
一二三 个園夏景圖 100
一二四 个園秋景圖 101
一二五 个園冬景圖 103
一二六 八寄嘯山莊入口 104
一二七 寄嘯山莊玉绣樓 104
一二八 寄嘯山莊?seperator區 105
一二九 寄嘯山莊?seperator區鋪地 106
一三○ 寄嘯山莊西區 107
一三一 寄嘯山莊方亭 106
一三二 片石山房假山 108
一三三 片石山房楠木廳 108
一三四 小盤谷鳥瞰 109
一三五 小盤谷雲牆小院 110
一三六 匏廬庭院 110
一三七 匏廬西部池軒 111
一三八 匏廬水中天 112
一三九 喬園敷魚亭 113
一四○ 喬園绠汲堂 113
一四一 天一閣 114
一四二 天一閣假山池亭 115
一四三 天一閣假山石 115
一四四 天一閣水池 116
一四五 天一閣蘭亭 117
一四六 文瀾閣 118
一四七 文瀾閣西長廊 120
一四八 文瀾閣前院假山山 121
一四九 郭莊一鏡天開 122
一五○ 郭莊兩宜軒 124
一五一 郭莊沿湖景致之一 125
一五二 郭莊沿湖景致之二 126
一五三 郭莊沿湖景致之三 126
一五四 郭莊北區 127
一五五 小蓮莊入口 128
一五六 小蓮莊蓮花池 129
一五七 小蓮莊圓亭 130
一五八 小蓮莊釣魚臺 130
一五九 小蓮莊内園 131
一六○ 青藤書屋外庭院 132
一六一 青藤書屋内庭院 133
一六二 蘭亭竹徑 134
一六三 蘭亭鵝池 135
一六四 蘭亭 136
一六五 蘭亭曲水流觴處 138
一六八 蘭亭王佑軍祠 139
一六七 豫園捲雨樓 140
一六八 豫園内園 141
嶺南私家園林 142
一六九 餘蔭山房畫橋 142
一七○ 餘蔭山房深柳堂 143
一七一 餘蔭山房深柳堂裝修 143
一七二 可園門廳 144
一七三 可園邀山閣 145
一七四 可園觀魚簃 144
一七五 清暉園碧溪草堂 146
一七六 清暉園綠雲深處 147
一七七 梁園十二石 147
一七八 梁園日盛書屋 147
一七九 林家花園榕蔭大池 148
一八○ 林家花園雲景淙 149
一八一 林家花園酒壺窗洞 149
皖南私家園林 150
一八二 青雲軒庭園 150
一八三 德義堂庭園 152
一八四 德義堂庭園一角 153
一八五 德義堂西花園 153
一八六 西園 154
一八七 西園漏窗 155
一八八 桃李園 156
一八九 胡氏宅園 156
一九○ 臨溪別墅 157
一九一 碧園 158
一九二 碧園燕诒堂 159
一九三 承志堂魚塘廳 160
一九四 許家廳西花園 161
一九五 斗山街許氏宅園庭院 162
一九六 许氏宅園之一 163
一九七 許氏宅園之二 163
一九八 許氏墓園 163
一九九 竹山书院入口 164
二○○ 凌雲閣庭園『山中天气』 165
二○一 凌雲閣庭園清曠軒 166
二○二 凌雲閣與庭園 167
二○三 凌雲閣庭阑假山 166
二○四 檀幹園小西湖與鏡亭 168
二○五 果園泉石 169
二○六 果園仙人洞 170
二○七 十二樓假山 170
二○八 十二樓水池 170
二○九 欣所遇齋小院 171
二一○ 欣所遇齋前院 171
二一一 欣所遇齋漏窗 172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1),会馆建筑,祠堂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1 会馆建筑 祠堂建筑》

PDF书签索引:
绪论 1
一 无梦到徽州 1
二 徽商和徽派建筑 6
三 徽派建筑的风格 9
四 徽派建筑的分布 11
五 徽派建筑的未来 17
第一章 建筑流派与徽派建筑 20
一 建筑流派 20
(一)建筑的流派特色 20
(二)徽派姓徽 23
二 徽派建筑 24
(一)徽派建筑的儒雅风度 24
(二)徽派建筑的宗法观念 30
第二章 徽派建筑风水之美 32
一 风水与风水观念 32
(一)风水与风水观念的区别 32
(二)风水观念中的信仰主义 36
二 徽派建筑风水之美 38
(一)和谐美 38
(二)形式美 42
第三章 徽派建筑水口之美 45
一 徽派建筑水口风光 45
二 徽派建筑水口之美 48
(一)象形美 48
(二)回旋美 53
(三)情境美 55
第四章 徽派建筑空间之美 60
一 徽派建筑的内部空间美 60
二 徽派建筑的外部空间美 69
三 徽派建筑空间的互渗美 75
四 徽派建筑空间哲学 78
(一)虚 78
(二)静 81
(三)净 83
(四)尽 84
(五)镜 85
(六)境 87
第五章 徽派建筑结构之美 89
一 砖木结构体系 89
(一)屋顶 91
(二)飞檐 91
(三)柱子 94
(四)台基 101
二 斗拱之美 102
(一)斗拱 102
(二)新颖美 103
(三)参差美 106
(四)韵律美 108
第六章 徽派建筑天井之美 111
一 天井的恍惚美 111
二 天井的自然美 114
三 天井的人情美 116
第七章 徽派建筑马头墙之美 120
一 马头墙的实用价值 120
二 马头墙的审美价值 122
(一)奔腾美 122
(二)姿态美 123
(三)乾元美 128
(四)绘画美 131
第八章 徽塔之美 135
一 徽塔之源 135
二 哲学思想 139
三 道德观念 141
四 艺术造型 143
五 审美情趣 149
(一)活性美 150
(二)静穆美 152
(三)古雅美 153
(四)野逸美 154
第九章 徽派园林建筑之美 156
一 徽派园林与建筑 156
二 徽派园林建筑的继承性 158
三 徽派园林建筑的特点 163
(一)随山采形,就水取势 163
(二)隐僻清奇,闲雅村朴 167
(三)巧于因借,无中生有 173
1.因借的涵义 173
2.因借的类型 176
甲、远借 176
乙、近借 178
丙、仰借 179
丁、俯借 180
戊、应时而借 181
3.因借的根据与条件 182
四 徽派园林建筑的要素 184
(一)山水 184
1.山水的特性 184
甲、动静 187
乙、软硬 188
丙、黑白 189
2.叠山理水 192
甲、假山 192
乙、池 202
丙、瀑 204
丁、泉 205
(二)花木 206
1.参差 208
2.疏密 209
3.浓淡 211
4.掩映 211
(三)建筑 213
1.距离 214
2.错落 215
3.顾盼 215
4.静谧 216
(四)书画 217
1.点题 217
2.点化 218
3.点染 220
第十章 徽派建筑雕刻之美 223
一 徽派建筑与徽派雕刻 223
(一)交叉关系 223
(二)主从关系 224
(三)转换关系 225
(四)独立状态 226
二 徽派雕刻之美 227
(一)装饰美 227
(二)神韵美 229
(三)谐隐美 232
三 徽派雕刻的类型 233
(一)砖雕 233
(二)石雕 235
(三)木雕 239
后记 242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0),书院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10 书院建筑》

PDF书签索引:
论文 1
书院建筑的文化艺术特色&杨慎初 1
图版 1
岳麓书院 1
一 前门 1
二 赫曦台正面 2
三 大门 3
四 大门两旁石鼓 4
五 二门正面 5
六 讲堂 6
七 讲堂内景 6
八 讲堂轩廊 7
九 斋舍 7
一○ 讲堂后廊、庭院 8
一一 御书楼 9
一二 御书楼庭院 9
一三 濂溪祠 9
一四 湘水校经堂 10
一五 园林小径 10
一六 百泉轩 11
一七 麓山寺碑亭 12
一八 碑廊 13
一九 文庙 14
二○ 石牌楼 14
二一 石狮 15
二二 ?门池·风荷晚香 15
白鹿洞书院 16
二三 白鹿洞书院大门 16
二四 棂星门 17
二五 泮池、礼圣门 17
二六 礼圣殿 18
二七 柱础细部 18
二八 先贤书院 19
二九 丹桂亭 20
三○ 御书阁 21
三一 明伦堂 22
三二 白鹿洞、思贤台 23
三三 石雕白鹿 24
三四 春风楼 25
嵩阳书院 26
三五 大门 26
三六 大门廊心墙 26
三七 内院小景 27
三八 先圣殿 28
三九 先圣殿细部 28
四○ 道统祠与泮池 29
四一 藏书楼 29
四二 三益斋 30
四三 碑廊 31
四四 大唐碑 31
大程书院 32
四五 大程书院匾额 32
四六 大程书院二门 33
四七 大程书院内院 34
四八 立雪讲堂 36
四九 讲堂檐下细部 37
四○ 山墙墀头细部 37
独峰书院 38
五一 独峰书院全景 38
五二 大门 40
五三 二门 41
五四 二门檐墙细部 41
五五 讲堂 42
五六 斋舍 43
五七 礼圣殿 42
玉岩书院 44
五八 玉岩书院入口——馀庆楼 44
五九 望柱栏板 45
六○ 馀庆楼中庭 45
六一 玉岩堂内景 46
六二 萝坑精舍大厅 47
六三 萝坑精舍厢房 47
四 洗心池 48
六五 建筑屋顶 49
六六 候仙台 49
南溪书院 50
六七 山门 50
六八 讲堂内景 51
六九 沈郎樟 52
七○ 方塘 54
七一 观书第额 55
鹅湖书院 56
七二 鹅湖书院鸟瞰全景 56
七三 礼门 58
七四 头门 59
七五 头门桅下撑? 59
七六 石坊 60
七七 泮池 61
七八 碑亭 61
七九 仪门 62
八○ 讲堂 63
八一 御书楼 64
八二 『义圃』门与敬惜子炉 65
叠山书院 66
八三 礼圣门 66
八四 文昌殿 66
八五 明伦堂 67
八六 讲堂 68
八七 景窗 70
八八 山长室 70
八九 望江楼 71
九○ 长廊 71
尼山书院 72
九一 棂星门 72
九二 大成门 73
九三 大成殿 74
九四 大成殿内景 75
九五 讲堂 76
九六 重建尼山书院碑 76
九七 启圣王殿大门 77
九八 毓圣侯祠 77
冠山书院 78
九九 冠山书院内院 78
一○○ 窑洞内景 79
洙泗书院 80
一○一 洙泗书院石坊与大门 80
一○二 二门之侧门 81
一○三 二门梁架 82
一○四 书院讲堂 83
一○五 西配房 84
崧台书院 86
一○六 阅江楼 86
一○七 庭院 87
一○八 楼梯间圆窗 87
紫云书院 88
一○九 书院大门 88
一一○ 大成殿与东厢房 89
一一一 大成殿墀头细部 89
一一二 殿堂檐部做法 90
一一三 西厢房 91
五峰书院 92
一一四 五峰书院方岩大门 92
一一五 山门 93
一一六 五峰书院 94
一一七 五峰书院远景 95
一一八 天声亭 96
东坡书院 97
一一九 书院大门 97
一二○ 载酒亭 98
一二一 战洒亭 99
一二二 庭院 100
一二三 东坡笠屐铜像 101
紫阳书院 102
一二四 青龙洞古建筑群 102
一二五 紫阳书院 103
一二六 圣人殿侧面 104
一二七 中元洞 105
一二八 青龙洞 106
一二九 万寿宫山门 107
东林书院 108
一三○ 大门 108
一三一 石牌坊 109
一三二 仪门 110
一三三 东林精舍 110
一三四 洛闽中枢 111
一三五 丽泽堂 112
一三六 依庸堂 113
一三七 道南祠大门 114
一三八 道南祠内轩顶 115
关中书院 116
一三九 大门牌坊 116
一四○ 仪门 117
一四一 仪门砖雕与彩绘 118
一四二 二门 118
一四三 允执堂 119
一四四 醒钟亭 120
一四五 『立志』垂花门 120
一四六 泽园入口 121
银冈书院 122
一四七 大门及影壁 122
一四八 郝公祠 123
一四九 郝公祠檐下细部 123
一五○ 教室内景 124
甬上证人书院 125
一五一 书院大门 125
一五二 讲堂 126
一五三 讲堂内梁架 127
一五四 檐廊细部 127
莲池书院 128
一五五 牌楼门 128
一五六 图书馆(水束楼) 129
一五七 碑廊 130
一五八 水心亭 131
一五九 西小院 131
龙泉书院 132
一六○ 龙泉书院鸟瞰 132
一六一 洗心堂 134
一六二 文明楼 135
一六三 文明楼远眺 136
一六四 白鹤亭 137
一六五 跃渊阁 138
竹山书院 139
一六六 竹山书院全景 139
一六七 竹山书院正门 140
一六八 走廊东侧小庭院 141
一六九 庭院一角 141
一七○ 凌云阁 142
一七一 凌云阁柱梁细部 143
一七二 由曲廊望清旷轩 143
一七三 清旷轩后天井 144
一七四 石香炉 144
正谊书院 146
一七五 正谊书院小西湖 146
一七六 放歌亭 145
一七七 远望濯缨处 148
一七八 东敞廊 148
一七九 揖清堂 150
一八○ 长廊倒影 149
振文书院 152
一八一 三川殿 152
一八二 拜亭 153
一八三 拜亭屋架 152
一八四 拜亭屋脊 153
南湖书院 154
一八五 南湖书院全景 154
一八六 南湖书院入口 156
一八七 南湖书院正门 157
一八八 正门檐口细部 157
一八九 志道堂 158
一九○ 文昌阁 159
一九一 祗园一角 160
一九二 门廊细部 160
蓝田书院 161
一九三 正殿 161
一九四 正殿『蓝田书院』匾额 161
一九五 斋舍入口 162
一九六 壁堵彩塑 163
崇正书院 164
一九七 讲堂 164
一九八 藏书楼 165
一九九 山墙细部 166
二○○ 桃檐细部 166
文华书院 167
二○一 亭戈侧门 167
二○二 大门 168
二○三 讲堂封火山墙 169
二○四 大成殿一角与长廊 170
二○五 成德堂 171
二○六 斋舍 172
二○七 文昌祠 173
二○八 道东书院泮池与门厅 174
二○九 讲堂 175
二一○ 讲堂内景 175
二一一 讲堂檐廊 176
二一二 惜子亭 177
聚奎书院 178
二一三 讲学厅 178
二一四 孔子堂 179
二一五 书院环境 180
东山书院 182
二一六 书院外景 182
二一七 书院侧门与环形水面 184
二一八 大门 186
二一九 大门封火山墙 187
二二○ 讲堂 188
二二一 讲堂檐廊穿插枋 190
二二二 斋舍 191
附录页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8),清代陵墓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8 清代陵墓建筑》

PDF书签索引:
永陵 1
一 乾隆朝《永陵图》 1
二 自启运山鸟瞰永陵 2
三 永陵正红门 3
四 永陵四祖神功圣德碑亭 4
五 神功圣德碑亭细部 5
六 永陵启运门 6
七 启运门照壁 7
八 永陵西配殿 8
九 永陵焚帛炉 9
一○ 永陵启运殿 9
一一 永陵启运殿陈设 10
一二 永陵宝城及宝顶 11
福陵 12
一三 乾隆朝《福陵图》 12
一四 福陵下马坊 13
一五 福陵华表 13
一六 福陵正红门 14
一七 福陵正红门照壁 15
一八 福陵西红门 16
一九 福陵神道华表细部 16
二○ 福陵石像生·石狮 17
二一 福陵石像生·石马 18
二二 福陵神功圣德碑亭 19
二三 福陵茶膳房 19
二四 福陵隆恩门 20
二五 福陵隆恩门及方城角楼 20
二六 福陵东配殿 21
二七 福陵西配殿内檐彩画 22
二八 福陵隆恩殿 24
二九 福陵隆恩殿月台细部 25
三○ 福陵隆恩殿外檐细部 26
三一 福陵二柱门、石五供及明楼 28
三二 福陵哑吧院 28
昭陵 29
三三 乾隆朝《昭陵图》 29
三四 昭陵前区石狮 30
三五 昭陵华表 31
三六 昭陵石牌坊 32
三七 昭陵更衣亭门房 32
三八 昭陵正红门 33
三九 昭陵西红门 33
四○ 昭陵石像生·獬豸 34
四一 昭陵石像生·大象 35
四二 昭陵神功圣德碑亭及华表 36
四三 昭陵隆恩门 37
四四 昭陵隆恩门细部 38
四五 昭陵方城角楼及晾果楼 39
四六 昭陵东配殿 39
四七 昭陵隆恩殿及焚帛炉 40
四八 昭陵隆恩殿月台细部 40
四九 昭陵二柱门、石五供及明楼 41
五○ 昭陵哑吧院 41
清东陵 42
五一 昭西陵鸟瞰 42
五二 昭西陵石五供及方城明楼 43
五三 自金星山俯瞰孝陵 44
五四 自昌瑞山鸟瞰孝陵 45
五五 孝陵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 46
五六 孝陵石牌坊下部构造和雕饰 46
五七 孝陵石牌坊上部构造和雕饰 47
五八 孝陵大红门及过白 48
五九 孝陵神功圣德碑亭及华表 48
六○ 孝陵华表 49
六一 孝陵石像生群及龙凤门 50
六二 孝陵石像生群返顾 50
六三 孝陵龙凤门及过白 51
六四 孝陵神道碑亭及陵宫 52
六五 孝陵神道碑龟趺及水盘 53
六六 孝陵隆恩门过白中的隆恩殿 54
六七 孝陵焚帛炉及配殿 54
六八 孝陵二柱门 55
六九 孝陵石五供及方城明楼 56
七○ 孝陵哑吧院 56
七一 孝陵明楼碑 57
七二 孝东陵鸟瞰 58
七三 孝东陵隆恩门及陵宫 59
七四 孝东陵后院 59
七五 自后宝山回望孝东陵 60
七六 乾隆朝《景陵图》 61
七七 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及华表 61
七八 景陵石像生群及牌楼门 62
七九 景陵石像生·石象 62
八○ 景陵陵宫鸟瞰 63
八一 景陵隆恩殿、配殿及焚帛炉 64
八二 景陵琉璃花门 64
八三 景陵二柱门、石五供及方城明楼 65
八四 景陵哑吧院 65
八五 景陵妃园寝 66
八六 景陵双妃园寝 66
八七 景陵双妃园寝宫门细部 67
八八 景陵双妃园寝焚帛炉 68
八九 景陵双妃园寝配殿 68
九○ 景陵双妃园寝方城明楼及宝城 69
九一 乾隆朝《裕陵图》 69
九二 裕陵山向 70
九三 裕陵圣德神功碑亭及华表 71
九四 裕陵圣德神功碑 71
九五 裕陵石像生群 72
九六 裕陵牌楼门 72
九七 裕陵神道碑亭 73
九八 裕陵陵宫鸟瞰 73
九九 裕陵琉璃花门及玉带桥 74
一○○ 裕陵石五供及方城明楼 74
一○一 裕陵哑吧院、宝城马道及石栅栏门 75
一○二 裕陵地宫明堂券 76
一○三 裕陵地宫头道石门文殊菩萨雕像 77
一○四 裕陵地宫头层门洞券持国天王雕像 78
一○五 裕陵地宫穿堂券壁五欲供 79
一○六 裕陵地宫金券月光墙 80
一○七 裕陵地宫金券宝床及龙山石 81
一○八 裕陵妃园寝 82
一○九 裕陵妃园寝宫门 83
一一○ 裕陵妃园寝享殿及配殿 84
一一一 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方城明楼 84
一一二 纯惠皇贵妃地宫 85
一一三 容妃宝顶及月台 86
一一四 容妃地宫 86
一一五 定陵鸟瞰 87
一一六 定陵神道石像生群 88
一一七 定陵牌楼门 88
一一八 定陵神道碑亭及陵宫建筑群 89
一一九 定陵隆恩门内檐梁架 90
一二○ 定陵隆恩殿台基及月台 91
一二一 定陵方城明楼及宝城 92
一二二 定陵哑吧院 92
一二三 定陵妃园寝远眺 93
一二四 定东陵鸟瞰 94
一二五 定东陵回望 95
一二六 菩陀峪定东陵神道碑亭 95
一二七 菩陀峪定东陵配殿檐廊 96
一二八 菩陀峪定东陵配殿内檐装修 97
一二九 菩陀峪定东陵隆恩殿雕栏细部 98
一三○ 菩陀峪定东陵隆恩殿丹陛 99
一三一 菩陀峪定东陵隆恩殿月台铜鹤 100
一三二 菩陀峪定东陵琉璃花门 101
一三三 菩陀峪定东陵石五供及方城明楼 102
一三四 菩陀峪定东陵方城扒道券及宝城 102
一三五 菩陀峪定东陵地宫 103
一三六 菩陀峪定东陵地宫金券石门细部 103
一三七 惠陵远眺 104
一三八 惠陵望柱 105
一三九 惠陵牌楼门、神厨库及陵宫建筑群 106
一四○ 惠陵隆恩殿内檐 106
一四一 惠陵琉璃花门、玉带河及龙须沟门 107
一四二 惠陵琉璃花门过白中的方城明楼 108
一四三 惠陵明楼碑 109
一四四 惠陵妃园寝远眺 110
清西陵 111
一四五 乾隆朝《泰陵图》 111
一四六 泰陵前区鸟瞰 111
一四七 泰陵大红门及石牌坊群 112
一四八 泰陵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牌坊 113
一四九 泰陵石牌坊细部 114
一五○ 泰陵下马牌及大红门 116
一五一 泰陵大红门前石麒麟 117
一五二 泰陵具服殿 118
一五三 泰陵圣德神功碑亭及华表 118
一五四 泰陵望柱 119
一五五 泰陵石像生群 120
一五六 泰陵龙凤门及陵宫鸟瞰 120
一五七 泰陵龙凤门过白中的陵宫建筑群 121
一五八 泰陵神道碑亭及陵宫建筑群 122
一五九 泰陵隆恩殿 122
一六○ 泰陵隆恩殿月台铜香炉 123
一六一 泰陵隆恩殿室内装修陈设 124
一六二 泰陵二柱门、石五供及方城明楼 125
一六三 泰陵哑吧院 126
一六四 泰陵明楼碑 126
一六五 泰东陵陵宫建筑群 127
一六六 泰东陵配殿及焚帛炉 127
一六七 泰东陵隆恩殿 128
一六八 泰东陵琉璃花门 129
一六九 泰东陵石五供及方城明楼 130
一七○ 泰东陵石五供灵芝花细部 131
一七一 泰陵妃园寝宫门过白中的享殿 132
一七二 泰陵妃园寝享殿内檐 133
一七三 泰陵妃园寝琉璃花门 134
一七四 泰陵妃园寝宝顶及月台 134
一七五 昌陵前区鸟瞰 135
一七六 昌陵华表 136
一七七 昌陵神道远眺 137
一七八 昌陵龙凤门琉璃照壁墙细部 138
一七九 昌陵神道碑亭及陵宫建筑群 139
一八○ 昌陵隆恩门过白中的隆恩殿 140
一八一 昌陵隆恩殿内花斑石地面 140
一八二 昌陵二柱门、石五供及方城明楼 141
一八三 昌陵哑吧院转向蹬道 141
一八四 昌西陵鸟瞰 142
一八五 昌西陵西配殿及焚帛炉 143
一八六 昌西陵隆恩殿 144
一八七 昌西陵隆恩殿内檐 144
一八八 昌西陵琉璃花门 145
一八九 昌西陵石五供及宝城 146
一九○ 慕陵鸟瞰 146
一九一 慕陵龙凤门过白中的神道碑亭 147
一九二 慕陵龙凤门琉璃照壁墙细部 148
一九三 慕陵陵宫建筑群 149
一九四 慕陵配殿 149
一九五 慕陵隆恩殿 150
一九六 慕陵隆恩殿内檐装修 151
一九七 慕陵隆恩殿天花细部 152
一九八 慕陵陵寝门石牌坊 153
一九九 慕陵石五供及宝城宝顶 154
二○○ 慕陵宝城宝顶及大月台 154
二○一 慕东陵远眺 155
二○二 慕东陵神厨库 155
二○三 慕东陵配殿 156
二○四 慕东陵隆恩殿 156
二○五 慕东陵琉璃花门 157
二○六 慕东陵石五供及宝城宝顶 157
二○七 崇陵远眺 158
二○八 崇陵望柱 159
二○九 崇陵牌楼门 160
二一○ 崇陵隆恩门及陵宫建筑群 160
二一一 崇陵隆恩门内檐细部 161
二一二 崇陵隆恩殿内檐装修及陈设 162
二一三 崇陵隆恩殿仙楼 163
二一四 崇陵石五供及方城明楼 164
二一五 崇陵地宫明堂券 164
二一六 崇陵地宫金券 165
二一七 崇陵妃园寝神道桥及宫门 166
二一八 崇陵妃园寝宫门细部 167
二一九 崇陵妃园寝宫门过白中的享殿 168
二二○ 崇陵妃园寝瑾妃和珍妃宝顶 168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7 ),明代陵墓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7 明代陵墓建筑》

PDF书签索引:

皇陵 2
一 石像生群 2
二 石羊 1
三 望柱 4
四 望柱头 4
五 马和控马官 5
六 皇陵碑 6
七 屓头 6
祖陵 7
八 石像生群 7
九 石狮和神道望柱 8
一○ 石马 9
一一 文臣、武将和宫人 10
孝陵 11
一二 下马坊 11
一三 神烈山碑 14
一四 禁约碑 14
一五 正红门 12
一六 神功圣德碑亭 15
一七 神功圣德碑 16
一八 屓头 16
一九 前段石像生群 17
二○ 石象 18
二一 神道望柱 18
二二 武将石像 19
二三 欞星门遗构 19
二四 御桥 20
二五 孝陵殿遗址 21
二六 孝陵殿丹陛 22
二七 孝陵殿螭首 23
二八 迭落雲望柱头 23
二九 雲龙望柱头 23
三○ 方城明楼 24
三一 琉璃照壁 26
三二 琉璃照壁細部 26
三三 哑吧院 27
三四 明楼 28
长陵 30
三五 明十三古陵圖 30
三六 石牌坊 31
三七 噙口石、厢杆和夹杆石 30
三八 石牌坊局部 32
三九 下马牌 32
四○ 大红门 33
四一 神功圣德碑亭 34
四二 华表 35
四三 神功圣德碑 36
四四 神道望柱 37
四五 因山布局的石像生 38
四六 石像生群 38
四七 武将石像 39
四八 龙凤门 40
四九 龙凤门細部 41
五○ 陵宫鸟瞰 42
五一 长陵门 44
五二 小碑亭 45
五三 龙趺碑 46
五四 祾恩门 48
五五 琉璃门 49
五六 『过白』中的祾恩殿 50
五七 神帛爐 51
五八 祾恩殿须彌座臺基 51
五九 祾恩殿内檐 52
六○ 陵恩殿内檐斗栱 54
六一 祾恩殿後檐 54
六二 陵寝门 55
六三 二柱门 56
六四 石五供 57
六五 方城明楼 58
六六 上券门和转向踏跺 59
六七 圣號碑 59
六八 寳城马道 60
獻陵 61
六九 神道碑 61
七○ 陵宫後院 62
七一 琉璃花门 63
七三 方城明楼 64
七三 哑吧院 65
景陵 66
七四 祾恩殿 66
七五 琉璃花门 68
七六 陵宫後院 70
七七 二柱门局部 69
七八 方城明楼 72
七九 明楼局部 72
裕陵 73
八○ 神道碑 73
八一 琉璃花门 74
八二 琉璃花门細部 74
八三 二柱门蹲龙 75
八四 方城明楼 76
八五 明楼局部 76
茂陵 77
八六 祾恩殿 77
八七 琉璃花门細部 78
八八 石五供 79
八九 方城明楼 80
九○ 哑吧院 82
九一 琉璃影壁 83
泰陵 84
九二 祾恩门 84
九三 祾恩殿 85
九四 琉璃花门 86
九五 石五供和方城明楼 88
九六 哑吧院和琉璃影壁 89
康陵 90
九七 祾恩门 90
九八 琉璃花门与二柱门 92
顯陵 94
九九 新红门和下马牌 94
一○○ 舊红门与龙鳞道 95
一○一 睿功圣德碑亭 96
一○二 睿功圣德碑亭券臉 98
一○三 石像生群 97
一○四 龙凤门 100
一○五 内明塘 101
一○六 祾恩门 102
一○七 琉璃照壁 103
一○八 琉璃照壁须彌座細部 103
一○九 祾恩殿 104
一一○ 方城明楼和哑吧院 105
一一一 龙头沟嘴 104
永陵 106
一一二 神道碑 106
一一三 永陵门 107
一一四 永陵门 『过白』 108
一一五 祾恩殿丹陛 109
一一六 二柱门 110
一一七 方城明楼 111
一一八 方城旁蹬道 111
一一九 明楼細部 112
一二○ 明楼石雕斗拱 112
一二一 明楼碑 112
一二二 花斑石雉堞 114
一二三 永陵『山向』 113
昭陵 116
一二四 昭陵速景 116
一二五 琉璃花门 115
一二六 二柱门 118
一二七 石五供和方城明楼 118
一二八 哑吧院 119
一二九 月牙城和琉璃照壁 120
定陵 121
一三○ 定陵鸟瞰 121
一三一 神道橋 122
一三二 祾恩门须彌座台基 123
一三三 祾恩殿丹陛 123
一三四 琉璃花门 124
一三五 石五供和方城明楼 125
一三六 明楼局部 124
一三七 明楼石雕斗栱 126
一三八 明楼碑 127
一三九 寳城龙头沟嘴 126
一四○ 地宫石门 128
一四一 石门細部 128
一四二 地宫中殿 129
一四三 地宫甬道 130
一四四 地宫配殿 131
一四五 右道石门铺首 132
一四六 皇堂 132
一四七 花斑石 133
一四八 花斑石 133
庆陵 134
一四九 陵宫前院 134
一五○ 前院琉璃花门 135
一五一 琉璃花门細部 136
一五二 琉璃照壁 136
一五三 陵寝门 137
一五四 琉璃中心花 138
一五五 方城明楼 139
德陵 140
一五六 德陵『山向』 140
一五七 祾恩殿丹陛 141
一五八 琉璃花门 142
一五九 琉璃花门中心花 143
一六○ 二柱门蹲龙 143
一六一 方城明楼 144
一六二 方城明楼細部 144
思陵 145
一六三 神道碑 145
一六四 石五供与方城 146
一六五 石五供細部 148
一六六 明楼碑 149
一六七 明楼碑細部 148
楚昭王坟 150
一六八 碑亭 150
一六九 龟趺 151
一七○ 楚昭王坟體建築群 152
一七一 享堂臺基螭首 154
一七二 享堂踏跺抱鼓石 154
一七三 地宫 155
鲁荒王坟 156
一七四 地宫入口及前室 156
一七五 地宫二门 158
一七六 地宫後室 159
?seperator简王坟 160
一七七 地宫 160
一七八 後室壁龕 161
蜀僖王坟 162
一七九 地宫入口 162
一八○ 地宫中室 164
一八一 石门細部 166
一八二 斗栱細部 167
一八三 棺床 168
一八四 地宫後室照壁 168
一八五 地宫後室天花 169
宁獻王坟 170
一八六 地宫 170
一八七 壁龕 171
庆庄王坟 172
一八八 地宫 172
潞简王坟 174
一八九 潞藩佳城 174
一九○ 神道石像生 173
一九一 维岳降灵牌坊 176
一九二 坟园内院 178
一九三 火焰牌坊 180
一九四 石五供和明楼碑 182
一九五 宝城 184
一九六 地宫 185
一九七 地宫 186
靖江王坟 188
一九八 靖江庄简王坟 188
一九九 靖江庄简王坟石像生 189
二○○ 靖江憲定王坟望柱 190
附录页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6),元代前陵墓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6 元代前陵墓建筑》

PDF书签索引:

黄帝陵 1
一 橋山遠眺 1
二 黄帝手植柏 2
三 掛甲柏 3
四 軒轅廟大殿 4
五 祭陵參道 4
六 黄帝陵塚 5
七 “橋山龍馭”碑 6
八 拜謁的人群 7
九 軒轅廟庭院 8
一○ 軒轅廟碑廊 9
少昊陵 10
一一 少昊陵甬道 10
一二 少昊陵石牌坊 11
一三 少吴陵塚 12
一四 宣和大石碑 13
大禹陵 13
一五 大禹陵石碑 13
一六 禹穴亭 14
一七 禹祠庭院 15
一八 禹井亭 17
一九 禹廟大殿 16
二○ 『岣嘍山銘』亭 17
婦好墓 18
二一 婦好墓上復原建築 18
二二 龍形玉雕 19
二三 人形玉雕 20
孔林 21
二四 孔林神道古柏 21
二五 『萬古長春』石牌坊 22
二六 石牌坊的细部雕刻 23
二七 『至聖林』牌坊 23
二八 孔氏後裔孔令貽墓 24
孔子墓 25
二九 洙水橋石牌坊 25
三○ 孔子墓甬道 26
三一 孔子墓前石象生 27
三二 孔子墓塚 28
秦公大墓 29
三三 一號大墓东側墓道 29
秦公陵、秦永陵 30
三四 秦公陵和秦永陵 30
三五 秦公陵前的謬碑 30
秦始皇陵 31
三六 秦始皇陵塚(春景) 31
三七 秦始皇陵塚(冬景) 32
三八 出土的銅車馬 34
兵馬俑坑 34
三九 一號兵馬俑坑全景 34
四○ 將軍俑 35
四一 立射俑 36
四二 跪射俑 37
四三 牽馬俑 38
胡亥墓 39
四四 胡亥墓塚 39
漢長陵 40
四五 長陵全景 40
漢陽陵 41
四六 陽陵陵塚及南闕門 41
四七 羅經石 41
四八 彩繪陶俑 42
漢茂陵 43
四九 茂陵陵碑 43
漢渭陵 44
五○ 清代樹立的謬碑 44
司馬遷墓 45
五一 從芝水橋遠眺司馬迁祠 45
五二 司馬遷祠全景 46
五三 司馬遷墓塚 47
五四 司馬古道 47
五五 陡峭小徑 48
五六 祠門外的石階 49
五七 祠院内的碑廊 50
霍去病墓 51
五八 霍去病墓塚全景 51
五九 墓塚正面 52
六○ 墓塚前的庭園 53
六一 『馬踏匈奴』雕像 54
六二 躍馬雕像 55
六三 卧牛雕像 56
張騫墓 57
六四 張騫墓塚 57
六五 石虎雕像 58
蘇武墓 59
六六 蘇武墓塚 59
昭君墓 60
六七 昭君墓塚 60
張仲景墓 61
六八 醫聖祠 61
六九 獻殿 62
七○ 墓碑 63
七一 墓塚 64
蔡倫墓 65
七二 蔡倫墓 65
孝堂山石祠 65
七三 孝堂山石祠 65
麻浩崖墓 66
七四 崖墓外觀 66
七五 崖墓檐口雕刻 67
七六 崖墓的前室 68
七七 寬敞的享堂 68
七八 荊軻刺秦王雕刻 68
茅村画像石墓 70
七九 前室 70
八○ 中室 70
高頤墓闕 71
八一 墓闕正面 71
八二 墓闕背面 72
八三 墓闕銘文 73
八四 墓闕的轉角斗栱 73
八五 墓闕旁邊的石虎 74
打虎亭漢墓 75
八六 一號墓前室刻畫 75
八七 二號墓後室刻畫 76
八八 二號墓中室壁畫 77
八九 二號墓中室壁畫 78
安丘畫像石墓 79
九○ 前室 79
九一 後室 79
諸葛亮墓 80
九二 墓園入口 80
九三 墓園庭院 81
九四 墓亭 82
九五 雙桂護擁的墓塚 83
關林 84
九六 關林的甬道 84
九七 大殿 86
九八 『漢壽亭侯墓』石牌坊 87
九九 葬首级的墓塚 88
一○○ 欄杆上的石獅 89
一○一 墓塚前的鐵獅 89
北魏景陵 90
一○二 景陵墓塚全景 90
一○三 景陵地宮甬道及封門牆 91
蕭景墓 92
一○四 蕭景墓墓表 92
一○五 墓表的基座 93
一○六 墓表的華蓋 93
一○七 威武的辟邪 94
一○八 毀壞的辟邪 94
蕭績墓 95
一○九 蕭績墓全景 95
一一○ 西側墓表 96
一一一 墓表的基座 97
一一二 墓表的方版 97
一一三 ?seperator側墓表 98
一一四 碩壯的辟邪 99
好太王陵 100
一一五 好太王陴 100
一一六 碑身銘文 100
將軍墳 101
一一七 將軍墳正面 101
一一八 將軍墳側面 102
一一九 倚靠的巨石 103
一二○ 陪葬墓 103
隋泰陵 104
一二一 泰陵陵碑 104
唐昭陵 105
一二二 九嵕山主峰上的昭陵 105
一二三 由南面遠眺昭陵 106
一二四 暮靄中的昭陵 108
一二五 陪葬墓之一的李勣墓 108
一二六 三峰相連墓塚 109
唐乾陵 110
一二七 由南面遠眺乾陵 110
一二八 乾陵陵塚 111
一二九 陵塚前的門闕 112
一三○ 華表 113
一三一 朱雀 114
一三二 飛馬 115
一三三 侍臣 116
一三四 無字碑 117
一三五 述聖記碑 118
一三六 番酋石像 119
一三七 威武的石獅 120
一三八 肅穆的侍臣 121
唐定陵 122
一三九 唐定陵 122
一四○ 侍臣 123
一四一 侍臣 124
一四二 石獅 125
唐橋陵 126
一四三 唐橋陵 126
一四四 華表 128
一四五 朱雀 129
一四六 辟邪 129
一四七 侍臣 130
一四八 侍臣 131
唐泰陵 132
一四九 唐泰陵 132
一五○ 華表 133
一五一 朱雀 133
一五二 辟邪 134
一五三 石馬 135
一五四 石獅 136
唐順陵 137
一五五 唐順陵 137
一五六 門闕和陵塚 138
一五七 辟邪 139
一五八 神道西側石象生 139
一五九 神道?seperator側石象生 140
一六○ 南門?seperator側石狮 140
一六一 南門西側石獅 141
一六二 北門东側石獅 141
一六三 北門西側石獅 141
永泰公主墓 142
一六四 永泰公主墓塚 142
一六五 前室 143
一六六 後室 144
懿德太子墓 145
一六七 懿德太子墓壁畫 145
一六八 懿德太子墓壁畫 145
一六九 懿德太子墓壁畫 145
南唐二陵 146
一七○ 順陵入口 146
一七一 欽陵入口 147
一七二 墓室的拱券門 147
一七三 墓室的武士雕像 148
王建墓 149
一七四 王建墓室入口 149
一七五 王建墓室内景 149
一七六 王建墓塚 150
一七七 王建墓前的石象生 151
永昌陵 151
一七八 永昌陵陵塚 152
一七九 甪端 153
一八○ 石馬 153
一八一 侍臣 154
一八二 石獅 155
永定陵 156
一八三 永定陵全景 156
一八四 陵塚和?seperator門闕 157
一八五 神道旁的石象生群 157
一八六 朱雀 158
一八七 儀馬與馬官 158
一八八 蕃使 159
一八九 石羊 160
一九○ 石獅 160
永昭陵 161
一九一 永昭陵陵塚 161
一九二 朱雀 161
一九三 武士 162
一九四 石象 163
白居易墓 164
一九五 白居易墓塚 164
一九六 墓側石碑 164
一九七 墓塚背面 165
一九八 墓園内小徑 165
岳飛墓 166
一九九 岳飛廟大殿 166
二○○ 岳飛墓闕門 167
二○一 岳飛、岳雲墓塚 168
二○二 石象生 169
二○三 石象生 169
楊璨墓 170
二○四 楊璨墓前室 170
二○五 楊璨墓後室 170
二○六 楊璨妻墓後室 171
西夏王陵 172
二○七 西夏王陵三號陵 172
二○八 闕門和陵臺 173
二○九 陵臺 173
二一○ 人像礎臺 174
二一一 琉璃鸱尾 174
董海墓 175
二一二 董海墓前室 175
二一三 董海墓後室 176
董明墓 177
二一四 董明墓前室 177
靈山聖墓 176
二一五 靈山聖墓 176
布哈丁墓 178
二一六 布哈丁墓園大門 178
二一七 布哈丁墓亭 179
秃黑魯貼木兒瑪扎 179
二一八 禿黑魯貼木兒瑪扎 179
新疆草原石人 180
二一九 阿勒泰喀依纳爾石人组 180
二二○ 阿爾泰布克爾橋石人 180
目录 -6
附录 181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5 ),桥梁,水利建筑,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5 桥梁、水利建筑》

PDF书签索引:

(一)桥梁部分 1
名桥 1
一 赵州桥侧面 1
二 赵州桥的六朝栏杆竹节望柱 2
三 赵州桥兽面栏板 2
四 赵州桥隋朝蛟龙浮雕栏板 3
五 永通桥正面 4
六 永通桥侧面 5
七 安平桥全景 7
八 安平桥石塔雨尊及桥亭一座 7
九 一九八二年末加栏杆的安平桥 8
一○ 卢沟桥侧影 9
一一 整修后的卢沟桥 10
一二 桥东头栏杆端石狮 11
一三 元朝卢沟桥桥栏与母狮 11
一四 泸定桥远眺 12
一五 泸定桥东西两头桥屋 14
一六 程阳永济桥全景 15
一七 程阳永济桥桥头桥楼 16
一八 程阳永济桥桥墩上木梁细部 17
一九 程阳永济桥桥面及桥廊 18
二○ 程阳永济桥桥上佛盒 19
二一 洛阳桥全景 20
二二 洛阳桥桥头碑 22
三二 洛阳桥桥中洲上『西川甘雨』石亭 23
二四 洛阳桥中洲上修桥碑石十二座 24
二五 洛阳桥石塔之一 25
二六 洛阳桥石塔之二 25
二七 已无浮桥的广济桥 26
二八 广济桥桥上铁牛 27
二九 观音桥全景 28
三○ 观音桥上部侧面 29
三一 观音桥拱肋细部及修建年代刻字 29
三一 纤道桥全景 30
三二 纤道桥透视 31
三四 纤道桥桥中碑亭 30
三五 龙腦桥全景 33
三六 龙腦桥龙含石、象头、麒麟与青狮雕刻 34
三七 一九九四年清理出的隋朝灞桥遗址 35
三八 呈船状桥墩及分水尖上的石雕龙首(灞桥遗址) 35
三九 清道光时建石柱石墩灞桥(一九八五年摄) 36
四○ 小商桥全景 37
四一 小商桥桥台一角的力士浮雕 37
四二 小商桥主拱东侧南端龟首 38
四三 小商桥大小拱券衔接及拱肋上浮雕 38
四四 霁虹桥全景 39
四五 霁虹桥铁索 40
天生桥、踏步式桥、栈道、理念性桥、简易索桥、藤桥 41
四六 南开天生桥 41
四七 涪陵天生桥 42
四八 泰山仙人桥 44
四九 张家界天生桥 46
五○ 石梁飞瀑 48
五一 龙虎山象鼻拱 47
五二 广元古栈道遗迹 50
五三 巫山小三峡滴水峡古栈道 51
五四 宋代城门吊桥(一比一模型) 52
五五 雲龙水城藤桥 53
五六 峨眉山铁吊桥 54
五七 山区中的竹梁木凳桥 55
五八 泰顺堤梁桥 56
五九 羌族地区的铁吊桥之一 57
六○ 羌族地区的铁吊桥之二 58
六一 在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 58
六二 鱼沼飞梁的梁柱结构 59
六三 北京故宫午门内金水桥 60
六四 北京天安门前金水桥 61
六五 嘉定孔廟泮桥 62
六六 南京明孝陵前泮桥(理念性桥) 63
六七 崇阳书院(唐建)中的泮桥 63
六八 东坡书院门前的桥 64
六九 慧苑磴步桥 65
七○ 万年寺长寿桥 64
七一 雲月寺石拱桥(理念性桥) 66
七二 雲月寺石拱桥牌楼 67
七三 五台山龙泉寺石拱桥 68
木梁、石梁桥、索桥、浮桥 69
七四 闽侯龙泉桥 69
七五 运城雲龙桥 70
七六 连龙通京桥 70
七七 福清龙江桥 71
七八 迎祥桥全景 72
七九 迎祥桥桥头石碑及桥墩 73
八○ 平安桥 74
八一 浦城水北浮桥 75
八二 珠浦索桥全景 76
八三 珠浦索桥近景 76
八四 望安江铁索桥全景 77
八五 望安江铁索桥桥面及锚固 77
八六 雲南永平县清代铁索桥 78
八七 奉化广济桥 79
八八 集善桥 80
八九 山区石墩木梁桥 79
九○ 八字桥 82
九一 太君东亭子桥与民居河埠头 81
九二 太君东亭子桥桥面与桥栏 81
九三 雲龙惠民桥 82
木拱、石拱、多孔薄墩及厚墩联拱 83
九四 武夷山余庆桥(木拱)全景 83
九五 武夷山余庆桥桥墩分水尖鸟形 83
九六 泗溪下桥(木拱) 84
九七 苏州盛泽白龙桥 85
九八 上海普济桥 85
九九 余杭广济长桥 86
一○○ 青浦放生桥 87
一○一 垂虹桥残迹 88
一○二 宝带桥全景 89
一○三 宝带桥桥头石塔与石碑亭 89
一○四 宝带桥桥头石狮 99
一○五 南塘第一桥的全貌 90
一○六 南塘第一桥桥面及桥堍古诗碑 91
一○七 古华园秋水院前的乐善(南塘第一)桥 91
一○八 苏州行春桥 92
一○九 建水双龙桥 93
一一○ 余姚通济桥 94
一一一 兴安万里桥 95
一一二 岩前登封桥 96
一一三 岩前登封桥石牌坊 97
一一四 歙县太平桥 98
一一五 贵州祝圣桥 99
一一六 绍兴太平桥 100
一一七 太平桥抱鼓雕饰 101
一一八 陕西龙桥 101
园林及风景区的古桥 102
一一九 玉带桥 102
一二○ 颐和园后花园三孔石拱桥 102
一二一 五亭桥 103
一二二 『小飞虹』廊桥 103
一二三 绍兴东湖桥群 104
一二四 平坡廊桥 104
一二五 留园假山中的石平桥 106
一二六 桂林花桥 106
一二七 五座单跨、多跨石梁桥 107
一二八 十七孔石拱桥远景 108
一二九 十七孔石拱桥旁铜牛 109
一三○ 荇桥 110
一三一 退思园天桥 110
一三二 拙政园水廊 111
一三三 近园小石拱桥 111
一三四 无锡寄畅园中的平桥与亭桥之一 112
一三五 无锡寄畅园中的平桥与亭桥之二 112
一三六 纳彩桥 114
一三七 金莲桥 115
一三八 練桥 116
一三九 北京北海公园内五龙亭桥 118
一四○ 浮玉桥 118
一四一 北京北海公园内堆雲积翠桥 119
一四二 北京北海公园内堆雲积翠桥牌楼 119
一四三 上海醉白池内假山石式拱桥 120
一四四 丁香花园桥 121
一四五 曲水园喜雨拱桥与廊桥 122
一四六 秋霞圃福寿桥 122
一四七 水心榭亭桥 123
一四八 个园无栏曲桥 124
一四九 余荫山房浣红跨綠廊桥 124
古桥艺术与文化 125
一五○ 富安桥 125
一五一 全功桥桥联南联(左) 126
一五二 全功桥桥联南联(右) 126
一五三 上海朱家角放生桥桥联之一 127
一五四 上海朱家角放生桥桥联之二 127
一五五 西湖断桥 128
一五六 双桥 128
一五七 古拱桥顶石板上的荷花及莲蓬浮雕 129
一五八 家院中的桥之一 130
一五九 家院中的桥之二 131
一六○ 琉璃桥 132
水乡桥景一组 133
一六一 『双桥落彩虹』 133
一六二 『夕阳桥舟』 134
一六三 『水乡、桥乡』 135
一六四 桥与塔 135
一六五 桥与水埠头 136
一六六 双桥与亭 136
一六七 桥套桥 137
一六八 桐乡乌镇东街桥与船坞及码头 138
一六九 桐乡乌镇东街古桥与廊棚及民居之一 139
一七○ 桐乡乌镇东街古桥与廊棚及民居之二 139
一七一 桥边水上战台 140
一七二 桥与老街廊棚 141
一七三 苏州石湖行春桥与越城桥 142
一七四 石湖双桥 143
一七五 上坊桥全景 144
一七六 上坊桥拱肩龙头石螭首 144
一七七 桥畔双狮 145
一七八 桥前鱼鹰船 145
一七九 石拱桥顶栏板浮雕之一 146
一八○ 石拱桥顶栏板浮雕之二 146
一八一 孩儿桥桥栏板 147
一八二 丽江四方街民居门前的栗木桥 148
一八三 拱桥龙门石上的轮迴图 149
自然奇景中的古桥 150
一八四 桥楼殿 150
一八五 果合桥 151
一八六 仙洞桥 152
一八七 接仙桥 152
一八八 太湖?头渚的三孔石拱桥 153
一八九 山区溪流上民居门前小石桥群 153
一九○ 台湾高雄深水吊桥 154
一九一 徐凫瀑布下石拱桥 155
一九二 大红袍茶林下的踏步桥 156
一九三 上海济渡石梁石壁墩桥 157
一九四 鹰嘴岩畔的踏步桥 157
一九五 石桅岩下堤梁桥 158
闸桥、水城门等 159
一九六 水城门——苏州盤门 159
一九七 太仓新闸桥 160
一九八 桥上的张仙阁 161
一九九 苏州枫桥 161
二○○ 杭州凤山水城门 162
二○一 三江闸桥 163
(二)水利部分 164
二○二 都江堰前半部全貌 164
二○三 都江堰的飞沙堰 162
二○四 都江堰宝瓶口 162
二○五 江南运河与宝带桥 166
二○六 裏运河邗沟遗址 167
二○七 地处天津市中心南运河、北运河和海河干流交汇处的三叉口 168
二○八 京杭运河中的江南运河 169
二○九 江南运河吴江段上的一个渡口 170
二一○ 京杭运河畔吴江段的纤道 170
二一一 灵渠总貌 171
二一二 灵渠的人字壩与测水标尺 171
二一三 灵渠的『铧嘴』 172
二一四 灵渠的明碑『湘滩分派』 172
二一五 灵渠的渠水入口的斗门及石桥 173
二一六 华亭石塘 174
二一七 华亭石塘东头两段石塘 175
二一八 华亭石塘两方雍正磨石碑刻 175
二一九 木兰陂 176
二二○ 一潭二井三塘水之一 178
二二一 一潭二井三塘水之二 178
二二二 水磨房 179
二二三 北宋堤桥遗迹 180
二二四 齐国故城排水道口 181
二二五 四川青城山老君廟内宋代鸳鸯井 181
二二六 宁夏引黄灌区渠道 182
附录页 263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3 ),宫殿建筑,沈阳,高清PDF带书签,高清PDF带书签《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3 宫殿建筑 3 沈阳》

PDF书签索引:
论文 1
沈阳故宫——多民族建筑艺术的结晶 1
图版 1
一 沈阳故宫全景 1
二 瑞雪中的沈阳故宫 2
三 夜幕下的故宫剪影 2
四 清太祖努尔哈赤画像 3
五 沈阳故宫东路建筑 3
六 大政殿前石狮 3
七 大政殿近景 4
八 大政殿 6
九 大政殿与十王亭雪景 7
一○ 大政殿雪景 8
一一 大政殿石栏与右翼王亭 9
一二 八旗王亭 9
一三 八旗亭翼角彩画 10
一四 八旗亭翼角 11
一五 大政殿实顶 11
一六 大政殿斗匾及檐下装饰 12
一七 大政殿檐下装饰 14
一八 大政殿垂脊走兽 15
一九 大政殿垂脊装饰 16
二○ 大政殿垂脊力士 17
二一 大政殿斗? 18
二二 大政殿角科斗? 19
二三 大政殿翼角斗? 20
二四 大政殿斗?与柱头装饰 20
二五 大政殿柱头兽面 21
二六 大政殿龙柱 22
二七 大政殿廊柱及石雕台基栏板 23
二八 大政殿龙柱与石栏板雕刻 24
二九 栏板与望柱雕刻 25
三○ 大政殿廊柱及台基石栏局部 25
三一 大政殿栏板望柱及石狮 26
三二 大政殿内装饰与陈设 27
三三 通天柱上花板装饰 28
三四 大政殿藻井 30
三五 天花与匾额 31
三六 泰交景运匾 31
三七 大政殿宝座屏风 32
三八 大政殿堂陛侧景 34
三九 大政殿地坪 35
四○ 大政殿围廊柱 35
四一 大政殿柱础 36
四二 大政殿台基砖雕 36
四三 槅扇门及门心板 37
四四 大政殿陛阶栏板及抱鼓石 38
四五 牌楼 40
四六 牌楼夜景 41
四七 文德坊额枋雕刻 42
四八 武功坊局部 42
四九 武功坊雕刻细部 43
五○ 大清门 44
五一 大清门抱头梁 44
五二 大清门外檐装饰 45
五三 大清门琉璃墀头 46
五四 大清门前石狮 47
五五 崇政殿 48
五六 崇政殿雪景 48
五七 崇政殿后雪景 49
五八 崇政殿斗匾 50
五九 崇政殿前日晷嘉量 51
六○ 崇政殿前日晷 51
六一 崇政殿前嘉量亭 52
六二 崇政殿垂脊走兽 53
六三 崇政殿檐下雕刻装饰 54
六四 崇政殿外檐柱头装饰 55
六五 崇政殿琉璃墀头 56
六六 崇政殿殿顶侧面琉璃装饰 57
六七 崇政殿山墙琉璃装饰 57
六八 崇政殿西山墙北侧琉璃装饰 58
六九 崇政殿门饰 59
七○ 崇政殿望柱栏板石雕 60
七一 崇政殿檐柱柱础 60
七二 崇政殿前踏跺两侧石雕 61
七三 崇政殿排水螭首 62
七四 崇政殿、左翊门山墙 62
七五 从东掖门远眺崇政殿和左翊门 63
七六 翊门琉璃墀头 64
七七 由崇政殿廊下望翔凤阁 65
七八 崇政殿堂陛 66
七九 崇政殿堂陛局部 67
八○ 崇政殿堂陛顶饰 68
八一 崇政殿堂陛地坪 70
八二 崇政殿宝座屏风 71
八三 崇政殿宝座屏风局部 71
八四 崇政殿梁架彩画及堂陛局部 72
八五 崇政殿堂陛藻井天花 74
八六 崇政殿内梁架彩画 75
八七 崇政殿内北侧上部装饰 76
八八 凤凰楼外景 78
八九 凤凰楼雪景 79
九○ 紫气东来匾额 80
九一 凤凰楼前牡丹台 80
九二 由清宁宫内望凤凰楼 81
九三 凤凰楼乾隆御制诗匾 81
九四 凤凰楼中层天花 82
九五 凤凰楼顶层梁架彩画 83
九六 沈阳故宫内廷 84
九七 内廷南端更道墙 85
九八 清宁宫外景 86
九九 清宁宫宫门和南窗 87
一○○ 清宁宫正门 88
一○一 清宁宫柱础 89
一○二 清宁宫台阶 89
一○三 清宁宫神堂内景 90
一○四 清宁宫弯子炕 90
一○五 清宁宫东稍间南炕陈设 91
一○六 清宁宫东稍间内南侧 92
一○七 清宁宫梁架彩画局部 94
一○八 清宁宫室内彩画 95
一○九 清宁宫内大锅 95
一一○ 从后苑看清宁宫北侧更道墙 96
一一一 塔式烟囱 98
一一二 关瞧宫、衍庆宫殿顶琉璃装饰 99
一一三 衍庆宫 99
一一四 东所垂花门雪景 100
一一五 东所琉璃垂花门 102
一一六 东所垂花门内彩画 103
一一七 颐和殿内西侧陈设 104
一一八 介祉宫东侧内景 105
一一九 介祉宫内明间北侧 105
一二○ 介祉宫内西侧陈设 106
一二一 自后苑望敬典阁 108
一二二 盛京太庙山门 110
一二三 太庙山门与文德坊外景 110
一二四 盛京太庙正殿 111
一二五 后山门望太庙正殿 111
一二六 太庙山门内梁架彩画 112
一二七 太庙正殿斗匾及外檐彩画 113
一二八 西所琉璃顶垂花门 114
一二九 垂花门侧面 116
一三○ 西所琉璃宫门 117
一三一 西所垂花门抱鼓石 118
一三二 西所琉璃垂花门彩画 119
一三三 西所迪光殿外景 120
一三四 迪光殿近景 121
一三五 迪光殿绶带山花 122
一三六 迪光殿内景 123
一三七 迪光殿宝座屏风 124
一三八 保极宫外景 126
一三九 保极宫寝所 127
一四○ 西梢间陈设 128
一四一 后西所角门望保极宫游廊 129
一四二 保极宫游廊 130
一四三 芍药圃游廊 131
一四四 协中斋 132
一四五 继思斋前直廊 134
一四六 继思斋前直廊内彩画 135
一四七 继思斋卷棚顶 136
一四八 继思斋前卷西间内景 136
一四九 继思斋前掷东间内景 137
一五○ 继思斋中卷中间内景 138
一五一 继思斋后卷东间内景 139
一五二 继思斋、崇谟阁外景 140
一五三 崇谟阁外景 141
一五四 飞龙阁与东七间楼 142
一五五 翔凤阁外景 143
一五六 斯文门 144
一五七 斯文门梁架彩画 145
一五八 斯文门透雕雀替 146
一五九 日华楼 148
一六○ 霞绮楼 148
一六一 戏台 149
一六二 戏台檐下装饰 149
一六三 戏台翼角仰视 150
一六四 从嘉荫堂看戏台 151
一六五 文溯阁宫门 152
一六六 文溯阁 152
一六七 文溯阁外观两层局部 153
一六八 文溯阁匾额 154
一六九 文溯阁廊下装饰 155
一七○ 文溯阁琉璃门罩 156
一七一 文溯阁檐下彩画 158
一七二 文溯阁外檐廊柱 159
一七三 文溯阁内景 160
一七四 文溯阁碑亭 161
一七五 碑亭与崇谟阁 162
一七六 碑亭角科装饰 163
一七七 仰熙斋 164
一七八 文溯阁石碑 166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