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5月 ( 第 2 页)

ICS 27.010
CCS F 15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308—2021
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gional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2021 - 02 - 02 发布 2021 - 03 - 02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308,DB37/T 4308-2021,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DB37/T 4308-2021 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的总则、资料收集与整理、野外调查、动态监测、勘查孔施工、试验测试、适宜性分区、资源评价等工作的基本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1:50 000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其他精度调查评价工作可参照本文 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DZ/T 0148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
DZ/T 0153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DZ/T 0227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浅层地热能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从地表至地下200 m深度范围内,储存于水体、土体、岩石中的温度低于25 ℃,采用热泵技术可提取用于建筑物供热或制冷等的地热能。
[来源:NB/T 10097—2018,2.1.6]
3.2
热物性测试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采用人工热源对岩土体样品的热物理参数进行的测试。
3.3
岩土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利用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连续换热,获得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及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试验。
[来源:NB/T 10097—2018,2.4.32]
3.4
无负荷循环法 non-load cycle method
在无加热或冷却负荷循环的情况下,通过记录地埋管换热器出水温度,计算温度稳定至观测结束时间段内平均温度(地层初始平均温度)的方法。
3.5
浅层地热容量 shallow geothermal capacity
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储藏的单位温差所吸收或排出的热量。
注:kJ/℃。
[来源:NB/T 10097—2018,2.4.30]
3.6
浅层地热换热功率 heat exchanger power
从浅层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热交换方式所获取的热量。
注:kW。 [来源:NB/T 10097—2018,2.4.35]
3.7
建筑冷/热负荷 building cold/heating load
为保持建筑物的热湿环境向建筑物供应的冷/热量。
注:W/m2。
3.8
土地利用系数 land use factor
区内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面积与整个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注:它综合反映出热泵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土地利用效率。
3.9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将与浅层地热能评价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3.10
指标法 index method
选取影响浅层地热能分区的关键性指标,并对指标进行量化,然后依据特定准则评价指标的优劣,将评价后的指标进行叠加并加以整体判断的决策方法。
4 总则
4.1 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调查评价工作,为区域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合理规划、布局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4.2 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区域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分布规律,确定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地区,进行区域浅层地热能评价,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案建议。
4.3 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范围主要是对指定区域内地表以下 200 m 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和地下水中蕴藏的热能进行的地质勘查。
4.4 在开展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前,如区域地质资料不足时,应进行野外踏勘后再编写设计,设计编写提纲及具体要求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4.5 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浅层地热能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勘查孔布设与施工、岩土热响应试验、抽水试验、回灌试验、样品采集与测试、动态监测、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以及成果报告和图件的编制等,具体工作流程见图 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060
CCS A 11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309—2021
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ore deposit 3D geological modeling
2021 - 02 - 02 发布 2021 - 03 - 02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309,DB37/T 4309-2021,矿床三维地质建模,DB37/T 4309-2021 矿床三维地质建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的目的任务、建模方法、建模内容、建模流程、模型质量控制、模型应用、成果管理维护,涉及矿床建模资料收集与整理、三维地质数据库建设、三维地质模型建设、三维地质模型质量控制、三维地质模型的应用、三维地质模型成果管理等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固体矿产矿床的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是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工作开展、质量监控、成果验收的主要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08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GB/T 18341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 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GB/T 33444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 000)
DZ/T 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维地质模型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基于三维数据结构模型并利用勘查区内的相关资料,通过内插和外推建立的带有图元属性、地质属性和相互约束关系的三维数字化、可视化的虚拟地质体和地质结构,是进行地质体、地质结构、地质过程和地质规律分析,以及开展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潜力三维综合评价、预测的基础。
注:按照模型承载的地质信息内容,三维地质模型可包括地质结构模型和地质属性模型;按照对象和任务类别,三维地质模型可包括地形模型、勘查模型、地球物理模型、地球化学模型和资源储量估算模型等;按照空间维度,三维地质模型可包括点元模型、线元模型、面元模型、体元模型、面元-体元混合模型等。
3.2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model
基于各种地质界限建立的、表达地质体及结构构造空间展布与相关关系的三维地质几何模型,是由断层面、不整合面等构造面,及地层界面、岩浆岩体界面、沉积相界面、变质相界面、矿体界面或蚀变带界面等地质界限综合构成的。
3.3
三维地质属性模型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attribute model
根据各种地质体属性特征,采用赋值、插值或随机模拟等方法建立的三维地质体元模型。
注:为了表达地质体的非连续和非均质性,并便于开展空间分析和数据挖掘,三维地质属性模型应基于体元数据结构模型构建,并以地质结构模型的界面为约束,可包括地质、矿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属性信息。
3.4
数据标准化 data standardization
在数据录入数据库之前,按照建模需求和地质数据库规定的标准数据格式,进行数据整理和规范化。
注:主要包括对不同时期、不同勘查工程的空间数据和拓扑关系采用统一的坐标参照体系,对钻孔岩心及其他地质
描述数据的术语语义和层位归属进行一致化、标准化。
3.5
地质空间数据 geological spatial data
地质对象的空间位置、形态、规模、产状和几何拓扑关系的表征,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形式,以定量为主,可采用栅格和矢量等形式表达。
3.6
地质属性数据 geological attribute data
地质对象性质和特征的表征,包括岩层、岩体、矿床和矿体的岩性、岩相、成分、颜色和品位等。
注:地质属性数据具有多类、多层次和多主题的特征。
3.7
面元数据结构模型 facet structure model
主要用于描述三维地质实体的表面,例如地形表面、地层层面、地质结构面和地质体轮廓等。
注:常用的面元数据结构有规则格网(Grid)、不规则三角网格(Triangle Irregular Network, TIN)和边界表示(Boundary Representation,B-Rep)。
3.8
体元数据结构模型 volume element structure model
基于三维空间的体元分割和真三维实体表达,主要用于描述三维地质体内部结构和属性变化特征。
注:按体元的面数可分为四面体、六面体、棱柱体和多面体四种类型。按体元的规整性可分为规则体元和不规则体元。常用的规则体元主要包括八叉树(Octree)、规则块体(Regular Block,RB)和结构实体几何(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CSG)等。常用的不规则体元主要包括四面体网格(Tetrahedral Network,TEN)、角点网格(Corner-Point Grid Model,CPG)和广义三棱柱(generalized tri-prism,GTP)等。
3.9
混合数据结构模型 mixed structure model
采用两种面元或体元数据结构模型对同个或多个地质体进行几何特征描述和三维建模,可包括TIN-CPG模型、TIN-Octree模型、Octree-TEN模型、TIN-GTP模型,以及多个矢栅模型集成。
注:在建模过程中,需根据三维地质对象的特征和用要求来选 择。以TIN模型建立地质体结构模型,采用CPG、GTP、TEN或Block体元填充属性,表达地质体内部的非均质性,在三维混合建模中应用最为普遍。
3.10
主题数据库 subject database
围绕三维地质建模对数据进行抽取、归并、存储和处理所获得的,可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汇聚、分类、分析和应用等操作的数据集合。
4 总则
4.1 目的任务
基于已控制或探明矿床的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矿床的地质-地理、结构-属性一体化的三维模型,实现表达、分析、仿真、设计和决策的三维可视化。深入分析地质体三维空间结构,提取控矿信息,为进一步开展矿床勘查、资源储量估算、成矿预测、矿床成因研究、矿山开采设计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信息。
4.2 工作程序
基本工作程序包括汇集矿床勘查相关资料,提取与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相关的各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现有数据支撑矿床三维地质建模的可行性分析,进行数据整理及标准化处理,构建矿床三维地质建模主题数据库,基于三维地质建模软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构建地质结构-属性一体化的矿床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空间拓扑关系检查、调整或修正,根据建模目的依托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各类模型应用,最终完成成果归档。
详细工作流程见图1。
4.3 数据来源
建模数据分别来源于矿产勘查各阶段获取的各种地质矿产勘查资料。根据勘查工作程度及资料基础,可采用地质剖面、地球物理数据(地球物理推断解释地质剖面或地球物理数据正反演约束)、勘查线剖面和探矿工程数据等进行矿床三维地质建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
CCS A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283—2020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实施指南
Implementary guidelines of double safety prevention system of production safety for ammonia refrigeration enterprises
2020 - 12 - 30 发布 2021 - 01 - 31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283,DB37/T 4283-2020,双重预防体系,涉氨制冷特种设备,DB37/T 4283-2020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内涉氨制冷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术语 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文件管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涉氨制冷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各行业领域 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时,其中涉及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 作,适用于本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TSG 08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DB37/T 288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3078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3079 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DB37/T 2883、DB37/T 3078、DB37/T 307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涉氨制冷企业 ammonia refrigeration enterprises
采用无水氨为制冷剂完成制冷循环过程,对肉制品、水产品、农产品、畜禽产品、等其他产品进行 冷冻或冷藏的企业。
3.2 涉氨制冷特种设备 ammonia refrigeration special equipment
氨制冷系统中采用的贮氨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集油器、气液分离器、中间冷却器、低压循环贮 液器等压力容器和制冷系统连接的压力管道(均包括安全附件)。
4 基本要求
4.1 建设主体
涉氨制冷企业应自主完成双重预防机制的策划、准备并组织实施,包括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 风险评估、风险信息整理、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和持续改进等具体工作。
4.2 设置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特种设备分管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经制冷工艺专业培训的 操作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组织机构。
4.3 职责分工
使用单位应当依据TSG 08与DB37/T 3078的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单位主要负责人、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工作负责人的岗位职 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共同制订形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本单位特种 设备使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4 制定方案
涉氨制冷企业应制定本单位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应明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保障措施应从加强组织协调、保障资金投入、强化教 育培训、实施督查考核等方面进行制定,以保证工作任务切实落实到位。
4.5 建立制度
4.5.1 风险管控制度
涉氨制冷企业应规定涉氨制冷特种设备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职责;明 确风险点确定、风险管控措施、安全风险告知等内容,保证本单位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的规范化。 4.5.2 隐患排查制度
涉氨制冷企业应规定涉氨制冷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隐患排查 治理职责;规定涉氨制冷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措施,明确排查主体、周 期、内容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患整改、验收工作流程等。
4.5.3 奖惩考核制度
涉氨制冷企业应将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与本单位各岗位人员的薪酬挂钩,进行考核奖惩。
4.5.4 全员培训
涉氨制冷企业应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学习,并掌握本单位的涉氨制冷特种设备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 价方法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标准、程序、方法,并留存培训记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7.060
CCS D 14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315—2021
1:100 000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综合调查规范
Standards for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geology environmental geology(1:100 000)
2021 - 02 - 02 发布 2021 - 03 - 02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100000区域,DB37/T 4315,DB37/T 4315-2021,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水文地质工程,DB37/T 4315-2021 1:100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100 000比例尺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内容、技术方法,设计、报告编写及图件编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作的设计、实施、验收、成果编制与归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2343 1:25 000 1:50 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DD 2019—08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
DZ/T 0017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DZ/T 0148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DZ/T 0288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目的任务
4.1.1 主要工作任务
1:1 000 000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任务包括基本查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其变化,进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评价,研究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引发因素、活动规律及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4.1.2 主要工作内容
4.1.2.1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要求,确定以下工作内容:
a)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各类含水层(组)的富水程度,圈出具有集中供水前景的富水区(段)范围,初步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论证开发利用条件,预测开采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b) 基本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与运动规律,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与控制因素、水化学成份及时空变化规律;
c) 进行地下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核算及供水保证程度论证;
d) 初步了解地热、矿泉水的形成、分布及埋藏条件,论证开发利用条件。
4.1.2.2 根据工程地质调查要求,确定以下工作内容:
a) 基本查明地貌形态特征及外动力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发育程度与规模,特别是活动构造、地震活动等,对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
b) 基本查明各类岩土体岩性、成因类型、地质时代、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工程地质特征,划分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c) 基本查明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特殊类土的特征及空间分布,分析地下水侵蚀性以及对建筑基础的影响。
4.1.2.3 根据环境地质调查要求,确定以下工作内容:
a) 基本查明各类地质灾害、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发育的现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
b) 基本查明地下水环境污染源特征及分布,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机理,进行包气带防污性能分析与评价;
c) 了解海岸带侵蚀与淤积发育现状,分析海岸带的演变特征;
d) 划分咸水、高氟水、高碘水等天然水质不良区。
4.2 原则与要求
4.2.1 对地质资料较少以及开展过小于1:200 000比例尺普查工作的区域,应按本文件开展各项工作;有一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区域,可采用编测结合的方法,充分搜集和利用已有资料,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补充勘探试验工作。
4.2.2 充分收集和运用已有资料,严格控制勘探工作量,针对性地布设勘探钻孔和专门试验工作。
4.2.3 工作周期不少于 1 个水文年。
4.2.4 各项工作手段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验证,勘探孔应满足查明地质结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野外测试、采样等需求,保证调查工作精度。
4.2.5 工作底图应采用最新 1:50 000 比例尺地形图、区域地质图件。
4.2.6 调查成果应结合调查区经济发展规划,体现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成果图件采用国家标准图幅分幅出版,如工作图幅实际工作区面积小于完整图幅面积的二分之一时,可与邻幅合并。成果图件内容及要求应符合附录 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20.01
CCS Z 01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338—2021
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噪声在线监测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site of particulate matter(PM10) and noise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2021 - 03 - 11 发布 2021 - 04 - 11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338,DB37/T 4338-2021,噪声在线监测,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DB37/T 4338-2021 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与噪声在线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与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与要求,监测点位与设备安装, 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与处理,信息终端,系统交付,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与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 501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 5134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A/T 670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HJ 212 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 65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907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HJ 1100 环境空气中颗粒物(PM10和PM2.5)β射线法自动监测技术指南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309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施工场地 construction site
各类建设工程施工和拆除限定的边界范围内的作业区域。 注:包括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各类施工、拆除作业场地。
3.2 颗粒物(PM10) particulate matter(PM10)
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 μm的颗粒物,简称PM10。
3.3颗粒物(PM10)在线监测仪 online particulate matter(PM10)monitor
对施工过程产生的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的仪器,并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 分析和处理的功能。
3.4噪声在线监测仪 online noise monitor
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进行自动监测的仪器,并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处理的功能。
3.5颗粒物(PM10)与噪声在线监测系统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of particulate matter(PM10) and noise
集成颗粒物(PM10)在线监测仪、噪声在线监测仪、气象参数传感器、音视频监控单元、数据采集 传输、存储与处理、数据应用与分析等技术为一体的在线监测系统。
3.6数据有效采集率 effective data collection rate
在监测时段内实际采集的有效数据的个数与理论上应采集数据的个数之比,以百分数计。
3.7等效连续 A 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 注:用LAeq,T表示,简写为Leq,单位dB(A)。 [来源:GB 3096—2008,3.2,有修改]
3.8噪声敏感建筑物 noise-sensitive buildings
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和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来源:GB 3096—2008,3.10]
4 系统组成与要求
4.1颗粒物(PM10)在线监测仪 颗粒物(PM10)在线监测仪由颗粒物(PM10)样品采集、流量控制、监测终端等组成,其技术参数应 符合表1的要求。
4.2噪声在线监测仪
噪声在线监测仪由全天候户外传声器单元为主体的噪声实时监测终端组成,其技术参数应符合表2 的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7.040
CCS A 75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365—202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快速更新 技术规范
2021 - 03 - 11 发布 2021 - 04 - 11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365,DB37/T 4365-2021,公共服务平台,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DB37/T 4365-202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快速更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快速更新的数据更新内容及周期、数据更新规定、要 素分层及属性结构、数据组织方式与数据格式、质量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的快速更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DB37/T 2761.2—2016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 第2部分:框架数据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platform for geoinformation common services
实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所需的信息数据、服务功能及其运行支撑的总称。 [来源:CH/Z 9010—2011,3.1]
3.2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 platform for geoinformation common services frame data 基本的、公共的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植被、地名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3.3 要素 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来源:GB/T 20258.1—2007,3.2] 3.4 要素属性 feature attribute
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特征。 [来源:GB/T 20258.1—2007,3.3]
3.5 属性值 attribute value
赋予一个属性特定的值。 [来源:GB/T 20258.1—2007,3.4]
3.6 地理实体 geo-entity
现实世界中具有共同性质的自然或人工地物。 [来源:CH/Z 9010—2011,3.3]
3.7 地名 geographic name
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来源:CH/Z 9010—2011,3.4]
3.8 分要素更新 part feature updating
对数字产品及数据库中发生变化的部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及属性进行更新。 [来源:CH/T 9006—2010,3.2]
3.9 增量更新 incremental updating
更新操作时,采用增量数据更新变化的区域,不重复更新未变化区域。 [来源:GB/T 35646—2017,3.1]
3.10快速更新 quick updating
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通过内外业一体化采集等手段对框架数据变化信息进行快速采集的更新方 式。
4 数据更新内容及周期
4.1 数据更新内容
框架数据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外服务的基础,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境界与政区、 植被、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会要素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道路实体数据、铁路实体数据、房屋实体数据等内容。
4.2 数据更新周期
框架数据的更新周期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确定,要素的变化情况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紧 密相关,主城区及开发区等城市发展热点区域作为更新重点,由地市级、区县级负责数据更新,更新频 率一般为1~2次/年;其他区域内要素一般每年更新一次,由省级节点负责更新。详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020
CCS L 70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411.1—2021
自然资源综合监管指标体系 第 1 部分:土地资源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11.1,DB37/T 4411.1-2021,土地资源,指标体系,综合监管,自然资源,DB37/T 4411.1-2021 自然资源综合监管指标体系 第1部分:土地资源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土地资源监管指标体系的指标类别、编码、管理和应用,并详细列出了现状、计划和 利用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土地资源业务的综合监管、分析和预警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2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规模指标 scale index
由单个或多个要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综合监管指标。
3.2 结构指标 structural index
根据决策分析的需要,以多项规模指标为基础进行运算后得到的指标。如占比、变化量等。
3.3 预警指标 warning index
对自然资源利用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监测,通过与正常值的比较而发出警示的监管指标。
3.4 关联指标 associated index
通过规模指标计算出结构指标时,则此规模指标和结构指标互为关联指标。
3.5 监管主体 supervision subject
具有自然资源业务审批权限的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职能部门。

4 基本要求
监管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指标体系的划分应涵盖土地资源各方面管理工作。
b) 指标体系由指标项组成,指标项为组成指标体系的最小单元,指标项应唯一。
c) 指标项的设定应满足监管主体在土地资源监管、分析和监测预警等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d) 指标项的属性应包括编码、名称、定义、类型、计算公式、更新频率和单位,其中指标项类 型包括规模指标、结构指标、预警指标和关联指标。
e) 指标的维护包括新增、更新和废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40.20
CCS Z 04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413.1—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城 市空气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ata sharing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Part 1: Urban air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13.1,DB37/T 4413.1-2021,城市空气,数据共享技术,生态环境,DB37/T 4413.1-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1部分:城市空气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空气质量数据的共享要求、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和共享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县市区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9488.1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HJ 719—2014 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访问接口规范
HJ 727 环境信息交换技术规范
DB37/T 3522—2019 政务信息资源 数据交换规范
DB37/T 4225 政务信息资源 数据服务接口规范
DB37/T 4412 生态环境数据服务目录体系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44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 data
信息的可再解释的形式化表示,以适用于通信、解释或处理。 [来源:GB/T 5271.1—2000,01.01.02]
3.2 空气质量 air quality
由污染程度指示出的环境空气状态。 [来源:HJ 492—2009,2.7]
3.3 数据共享 data sharing
多个用户或者多台计算机共用数据库中的数据集。 [来源:HJ 718—2014,3.1]
4 共享要求
4.1 数据共享应在省电子政务外网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或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进行。
4.2 数据管理者应实时更新共享数据资源。
4.3 数据使用者接入的信息系统应符合 GB/T 22239 中规定的安全保护等级第二级及以上要求。
4.4 数据使用者获取数据后,仅供数据使用者本单位使用,不得转第三方使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40.20
CCS Z 04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413.2—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排 污单位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ata sharing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Part 2: Pollutant discharging unit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13.2,DB37/T 4413.2-2021,排污单位,数据共享技术,生态环境,DB37/T 4413.2-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2部分:排污单位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数据的共享要求、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和共享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19488.1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GB 32100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DB37/T 4413.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1部分:城市空气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441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污单位 pollutant discharging unit
各类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来源:HJ 608—2017,3.1]
4 共享要求
应符合DB37/T 4413.1—2021中第4章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40.20
CCS Z 04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413.3—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地 表水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ata sharing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Part 3: Surface water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13.3,DB37/T 4413.3-2021,地表水,数据共享技术,生态环境,DB37/T 4413.3-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3部分:地表水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表水生态环境数据的共享要求、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和共享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河流、湖库等地表水生态环境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9488.1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DB37/T 4413.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1部分:城市空气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441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表水 surface water
流过或静置在陆地表面的水。 [来源:HJ 682—2019,2.1.5]
3.2 河流 river
陆地表面宣泄水流的通道,是江、河、川、溪的总称。 [来源:SL 26—2012,3.2.1.1.1]
3.3 湖库 lakes and reservoir
湖泊和水库。
4 共享要求
应符合DB37/T 4413.1—2021中第4章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40.20
CCS Z 04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413.4—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 4 部分:土 壤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data sharing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Part 4: Soil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13.4,DB37/T 4413.4-2021,土壤,数据共享技术,生态环境,DB37/T 4413.4-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4部分:土壤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土壤生态环境数据的共享要求、共享内容、共享方式和共享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土壤生态环境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19488.1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GB 32100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
DB37/T 4413.1 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第1部分:城市空气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441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 soil
位于陆地表层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物质层及其相关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体。 [来源:GB 15618—2018,3.1]
4 共享要求
应符合DB37/T 4413.1—2021中第4章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240.99
CCS Z 04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414.1—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元技术规范 第 1 部分:排污 单位监督性监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data elements for ecologogy and environment—Part 1: Supervision monitoring for pollutant discharging unit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14.1,DB37/T 4414.1-2021,排污单位,数据元技术,生态环境,监督性监测,DB37/T 4414.1-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元技术规范 第1部分: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数据元属性描述规则及相关数据元。 本文件适用于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数据库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7408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7295 国际贸易计量单位代码
GB 18030 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
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与管理规范
HJ 517 燃料分类代码
HJ 518 燃烧方式代码
HJ 520 废水类别代码(试行)
HJ 521 废水排放规律代码(试行)
HJ 522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代码(试行)
HJ 523 废水排放去向代码
HJ 524 大气污染物名称代码
HJ 525 水污染物名称代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污单位 pollutant discharging unit
各类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来源:HJ 608—2017,3.1]
3.2 数据元 data element
用一组属性描述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 [来源:GB/T 19488.1—2004,3.2]
3.3 属性 attribute
某个对象或者实体的一种特性。[来源:GB/T 19488.1—2004,3.11]
3.4 值域 value domain
允许值的集合。 [来源:GB/T 19488.1—2004,3.14]
4 数据元属性描述
4.1 概述
数据元是通过一系列的属性进行描述的,数据元属性与具体业务相关,反映了数据元的基本特征。 数据元属性见表1。
4.2 中文名称
中文名称是赋予数据元属性的标记,名称应唯一,以字符串形式表示,宜采用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已 有名称或行业习惯用语。
4.3 别名
数据元中文名称以外的名称。当同一数据元在不同业务中中文名称不同时,可采用别名进行名称统 一。别名宜采用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已有名称或行业习惯用语。
4.4 短名
应遵循以下命名规则:
a) 采用该数据元中文名称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遇有数据元中文名称中带有惯用英文名称缩 写的直接采用惯用缩写,每个字母均为小写;
b) 当遇有无法避免重复短名时,应采用数据元中文名称的首汉字全拼和剩余汉字首字母组合的 附加规则,以此类推,直至短名无重复; 示例:姓名 短名:xingm 项目 短名:xiangm
c) 短名的最大长度为 30 个字符。
4.5 定义
描述一个数据元的本质特性并使其区别于所有其他数据元的表述,在表述中不应加入不同的数据元 定义或引用下层概念。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5.240.99
CCS Z 04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414.2—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元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排污 单位自动监控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data elements for ecology and environment—Part 2: Auto monitoring for pollutant discharging unit
2021 - 10 - 18 发布 2021 - 11 - 18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414.2,DB37/T 4414.2-2021,排污单位,数据元技术,生态环境,自动监控,DB37/T 4414.2-2021 生态环境数据元技术规范 第2部分:排污单位自动监控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元属性描述规则及相关数据元。 本文件适用于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库建设、数据交换与共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HJ/T 14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DB37/T 4414.1 生态环境数据元技术规范 第1部分: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4414.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数据元属性描述
应符合DB37/T 4414.1—2021中第4章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7.060
J98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1589-2009
工业煤粉锅炉技术规范

2010-03-16发布 2010-04-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 1589,DB37/T 1589-2009,工业煤粉锅炉,DB37/T 1589-2009 工业煤粉锅炉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煤粉锅炉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测试方法,油漆和包装、标志和随机文件、安装要求、使用要求、验收、质量贵任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含改造)的以水为介质、以煤粉为燃料、额定出口压力小于3.8MPa的锅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口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9222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T10820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试验方法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C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6508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GB/T17954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GB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273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B/T1612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
JB/T1613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
JB/T1615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
JR/T3375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
JB/T10354工业锅炉运行规程
DL/T5203火力发电厂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技术规程
JB/T10094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煤粉锅炉
以煤粉为燃料,以工业生产为主要用途的室燃锅炉。
3.2
熄火安全时间
运行时从火焰熄灭到燃料快速切断装置开始动作的时间。
4技术要求
4.1额定工况下的性能指标
4.1.1锅炉制造单位应保证锅炉在额定参数下的额定蒸发量或额定热功率。
4.1.2锅炉的蒸汽品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a)饱和蒸汽锅炉的蒸汽湿度,水管锅炉不应大于3%,锅壳锅炉不应大于4%:过热蒸汽锅炉过热器入口的蒸汽湿度不应大于1%。
b)过热蒸汽含盐量不应大于0.5mg/kg。
c)过热蒸汽温度t的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tm≤350℃时,其偏差范围为士20℃;
2)当tm>350℃时,其偏差范围为比士10℃。
带工业汽轮机的过热蒸汽锅炉,过热蒸汽温度偏差应符合配套汽轮机的要求。
4.1.3热水锅炉出水温度和回水温度偏差绝对值不应大于5℃。
4.1.4当锅炉在使用满足设计要求的燃料、设备状况和运行操作正常的情况下,锅炉热效率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4.1.5炉膛的漏风系数应不大于0.05;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应不超过1.2。锅壳式锅炉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应不大于1.25;水管式锅炉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应不大于1.3;负压燃烧时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应不大于1.4。
4.1.6锅炉尾部宜适当布置受热面、用以加热锅炉给水和预热空气,同时在不产生低温腐蚀的情况下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对于不带尾部受热面的锅炉,排烟温度应不超过20℃,对于带尾部受热面的锅炉,排烟温度应不超过150℃。
4.1.7锅炉及其配套出厂的附属设备应符合JB/T10094和DL/T5203规定。
4.2设计的基本要求
4.2.1锅炉的设计应符合安全、可靠、节能及环保的要求。
4.2.2设计文件应经过有资质的鉴定单位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
4.2.3锅炉的结构和受压元件的材料选用应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4.2.4水管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应符合GB/T9222的规定,锅壳锅炉受压元件强度计算应符合GB/T
16508的规定;上述标准无规定时,应用试验或其它计算方法确定受压元件强度。
4.2.5锅炉设计文件中应明示锅炉设计燃料的种类和主要指标(包括低位发热量、挥发份、结焦性、灰份、含硫量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060
J 98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1591-2009
碱回收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2010-03-16 发布 2010-04-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1591,DB37/T 1591-2009,热工性能试验,碱回收锅炉,DB37/T 1591-2009 碱回收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碱回收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试验条件、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锅炉余热利用率计算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以燃烧造纸黑液为燃料的锅炉,燃烧其它废液的锅炉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88-2000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GB/T 10180-2003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范
GB 10863 烟道式余热锅炉热工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碱回收锅炉
造纸行业用于燃烧造纸黑液产生蒸汽的锅炉。
3.2
造纸黑液
造纸黑液—植物(纤维)经化学蒸煮后,在粗浆洗涤时与纤维分离提取获得的液体。碱法蒸煮后药液呈黑褐色称为黑液。
3.3
输入热量
随每千克或每标准单位燃料输入锅炉能量平衡系统的总热量,包括燃料的应用基低位发热量、物理显热、用外来热源加热燃料或空气时所带入的热量以及雾化燃料所用介质带入的热量。
3.4
输出热量
相对每千克或每标准单位燃料,工质在锅炉能量平衡系统中所吸收的总热量,以及其它外排介质所消耗的热量等。
3.5
余热利用率
碱回收锅炉有效输出热量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
余热利用率=有效输出热量/输入热量×100%(格式应为上下结构)
3.6
熔融物(绿液)
碱回收炉燃烧造纸黑液生成的高温产物。
4 总则
碱回收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4.1 碱回收系统能量平衡界限图

说明:体系是以入炉浓黑液、外来给水和送入空气开始至产出蒸汽,排烟和产出熔融物(绿液)为边界。内部包括烟气—空气预热器,直接蒸发器(圆盘蒸发器)。此系统是以草浆碱回收的燃烧系统为准设立的,采用的蒸煮方法是烧碱法,所以燃烧系统没有芒硝的问题。如果是硫酸盐法碱回收,可参照本标准,补上芒硝系统和芒硝还原需要的热量。
4.2 试验项目
a) 余热利用率试验; b) 出力试验; c) 汽水品质试验。
4.3 测量和化验的项目
a) 黑液浓度、黑液发热量、元素分析、灰分、水分(或参照设计数据);
b) 燃烧熔融物稀释后的比重、温度;
c) 燃料消耗量;
d) 锅炉输出蒸汽量(饱和蒸汽测给水流量,过热蒸汽测给水流量或过热蒸汽流量);
e) 蒸汽压力;
f) 锅炉给水温度、压力; h) 稀释白液(水)的流量、温度、压力; i) 饱和蒸汽湿度或过热蒸汽含盐量; j) 排烟温度、排烟处烟气成分 (含 RO2、O2、CO 等)、烟气含水量、出口烟气动压、静压;
k) 绿液产量、温度; l) 蒸汽取样量、锅水取样量、排污量(连续排污量,计人锅水取样量); m) 进入系统的蒸汽流量、压力; n) 入炉空气温度; o) 当地大气压力; p) 环境温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3.020;95.020
CCS P 18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4187—2020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质量检测鉴定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inspection and appraisal of protection quality of civil air defence works
2020 - 11 - 10 发布 2020 - 12 - 1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187,DB37/T 4187-2020,人民防空工程,检测鉴定技术,防护质量,DB37/T 4187-2020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质量检测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防工程防护质量检测鉴定的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防护结构工程质量检测、防护 设备产品质量检测、防护设备和密闭穿墙管安装质量检测,以及战时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和电气系统 的安装质量检测、人防工程防护质量鉴定。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的人防工程防护质量的检测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531.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邵氏硬度计法(邵尔硬度)
GB/T 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 5700 照明测量方法
GB/T 7759.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第1部分: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
GB/T 9286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11344 无损检测 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法测厚方法
GB/T 11345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 13452.2 色漆和清漆 漆膜厚度的测定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75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2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T 5034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T 50784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CB 6—89 防护设备用海绵橡胶密封条
JB/T 7557 同轴度误差检测
JGJ/T 23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 152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
JGJ/T 299 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JGJ/T 38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NB/T 47013.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RFJ 01—2015 人民防空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标准
RFJ 01—2002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检验与施工验收标准
RFJ 04—2009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试验测试与质量检测标准
DB37/T 3470 人民防空工程平战转换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护质量 protection quality
人防工程战时防护效能、使用功能及防护施工质量,反映了人防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 的要求。
3.2 现场检测 in-situ inspection
对人防工程的原位检查、测量、试验和检验,以及从人防工程中取得的样品进行检验和测试活动。 3.3 功能检测 inspection of performance
为评定人防工程战时防护效能、使用功能所实施的检测,通过对检测项目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以 确定性能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3.4 鉴定检测 appraisal inspection
为达到鉴定目的和要求,在鉴定过程中所进行的检测活动。
3.5 观感质量 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或必要的测试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和功能状态。
3.6 防护质量鉴定 appraisal of protection quality
依据检测结果,按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分析、验算,对人防工程的战时防护效能、使用功能等 做出评价的全过程。
3.7 防护效能鉴定 appraisal of protection capacity
对人防工程战时防护能力所进行的调查、检测、验算、分析和评定的系列活动。
3.8 使用功能鉴定 appraisal of serviceability
对人防工程战时使用功能的适用性和耐久性所进行的调查、检测、验算、分析和评定的系列活动。 3.9防护单元 protective unit
在人防工程中,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
3.10防护结构 structure of civil air defence
指能满足战时防护及其主要功能要求的主体结构和承受空气冲击波或土中压缩波直接作用的围护 结构和防护设施。
3.11防护设施 protective facilities
在人防工程中因防护密闭需要所设置的区别于普通地下室的建筑构件。包括出入口、门外通道、防 毒通道、密闭通道、进(排)风口、排烟口、扩散室、洗消间、除尘滤毒室、染毒集水坑、竖井等设施。
3.12防护设备 protective equipment
设于工程人员、设备出入口,进(排)风、排烟道口部,防护单元分区处,用于阻挡或削弱冲击波、 阻挡生化毒剂进入的设备。
3.13密闭穿墙管 airtight wall pipe
对穿过人防工程围护结构管线预埋的有密闭要求的穿墙管。
3.14战时通风 wartime ventilation
保障人防工程战时送(排)风功能的通风,包括清洁通风、滤毒通风和隔绝通风三种方式。
3.15清洁风量 clean volume
室外空气未受毒剂等物污染时的通风风量。
3.16滤毒风量 gas filtration volume
室外空气受毒剂等物污染,需经特殊处理时的通风风量。
3.17隔绝风量 isolated volume
室内外停止空气交换,由通风机使室内空气实施内循环的通风风量。
3.18构件 member
在防护受力体系中可进一步细分的基本受力单位,或因防护需要可进一步细分的基本功能单位。 3.19 构件集 member assemblage
同种构件的集合。
3.20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检测项目相同,按相同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测用的,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测 对象。
3.21子单元 sub-system
防护单元中的细分单元,人防工程的地基基础、防护结构、防护设备、密闭穿墙管、战时通风系统、 战时给排水系统、战时电气系统划分为子单元。
3.22鉴定单元 appraisal system
一个防护单元为一个鉴定单元。
4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4.1 设备性能 P:启闭力/操纵力。 Q:最大允许漏气量。 Q0:清洁风量、滤毒风量、隔绝风量。 V0:断面平均风速。
4.2 几何参数 B:焊脚宽度。 H:构件高度。 K:焊脚尺寸。 L:构件宽度。 LH:构件宽度、高度中的最大尺寸。 LL:门孔长边尺寸或贴合面最大尺寸。 X:对角线长度。 S0:风管测定断面面积。 β:悬摆板关闭时,悬摆板与门扇(底座)间的最大间隙。 δ:母材厚度。
4.3 工程分级 A:建设程序齐备、技术资料齐全的人防工程类别。 B:建设程序齐备、技术资料部分缺失的人防工程类别。 C:其他人防工程类别。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9.020
CCS K 09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37/T 4189—2020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Standardiza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in coal-fired power generation enterprises
2020 - 11 - 10 发布 2020 - 12 - 1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189,DB37/T 4189-2020,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DB37/T 4189-2020 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 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发电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力发电企业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5499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AQ 303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AQ/T 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安全生产标准化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风险分析和预控机制,排查治理隐 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人、 设备、环境、管理处于良好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2 作业环境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从业人员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以及相关联的场所,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 对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和人为因素。
3.3作业条件 operation conditions
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和安全设施。
3.4 安全绩效 safety performance
基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方针和预定安全管理目标,控制和消除风险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5 相关方 relevant side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与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3.6 持续改进 continuous improvement
为了实现对整体安全生产绩效的改进,根据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目标,不断对安全生产和职 业卫生工作进行强化过程。
4 一般要求
4.1 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双重预防体系 建设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建立和保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 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 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3 评定和监督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可以采用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等方式进行评估。 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自主开展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和各地电力管理部门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行监督指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83.120
CCS Q 23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4218—2022
桥梁缆索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bars for bridge cables
2022-03-18 发布 2022-04 -18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T 4218,DB32/T 4218-2022,桥梁缆索,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通用技术条件,DB32/T 4218-2022 桥梁缆索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缆索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的分类和规格、原材料、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桥梁缆索中使用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839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
GB/T 22567—2008 电气绝缘材料 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试验方法
GB/T 2675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GB/T 3002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bars
用连续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与树脂基体采用适当的成型工艺所形成的棒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
3.2
强度级别 strength grade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按其拉伸强度分为“1”、“2”两种强度级别。
3.3
玻璃化转变温度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发生玻璃化转变的温度范围内的中点处的温度。
注:通过观察某些特定的电气、力学、热学或其他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时的温度,可以很容易地测定玻璃化转变。另外,由于观察时所选取的性能及试验技术细节(例如加热速率、试验频率等),观察到的这个温度可能会有明显差异。因此,观察到的 应认为是一种近似值,且仅对某一具体技术及试验条件有效。
[来源:GB/T 22567—2008,2.2]
3.4
差示扫描量热法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当被试材料与参比物处于程序控制温度时,测量输至被试材料及参比物的能量差与温度关系的技术。
记录的数据即为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即DSC曲线。
注:本试验记录为差示扫描量热或DSC曲线。 [来源:GB/T 22567—2008,2.3] 4 分类和规格
4.1 分类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按表面状态分为光筋(P)、螺纹筋(S)。
4.2 规格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按公称直径可分为 5.00 mm、6.00 mm、7.00 mm、8.00 mm 等规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1.080.10
CCS P26
江苏省 地方标准
DB32/T 4242—2022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Residence with Assembled Special-Shaped Multi-Box Column Steel Structures
2022-03-23 发布 2022-09-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

DB32/T 4242,DB32/T 4242-2022,异形束柱,装配式,钢结构住宅,DB32/T 4242-2022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异形束柱钢结构住宅的材料、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围护墙板设计与构造、钢结构防火与防腐、施工和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8度的多、高层装配式异形束柱钢结构住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755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T51232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T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JG/T380 建筑结构用冷弯薄壁型钢
JG/T178 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
JGJ99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39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
JGJ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T469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标准
CECS261 钢结构住宅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结构 assembled special-shaped multi-box column steel structures
由异形束柱、H型钢梁通过上环下隔梁柱节点连接,在现场装配而成的结构,简称装配式异形束柱钢结构。可依据抗侧力构件的不同,分为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结构、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支撑结构以及装配式异形束柱钢框架-剪力墙结构。
3.2
异形束柱 special-shaped multi-box column
异形束柱是由钢管、C型钢以及拼接板通过焊接连接而成的截面形式,如图1所示;异形束柱有一字形、L形、T形和十字形四种截面形式。其中L形通常用于角柱,T形通常用于边柱,一字形、十字形通常用于中柱。

3.3
上环下隔梁柱节点 bottom-through-diaphragm top-ring joint
由梁、柱、外环板(或外肋环板)、贯穿隔板以及连接时所需要的高强螺栓和连接板组成的梁柱节点。以T型束柱和冷弯方钢管柱梁柱节点为例,具体构造如图2所示。

3.4
预制混凝土墙板 precast concrete wall panel
在工厂制作、带有保温层的混凝土墙板,满足建筑节能保温以及防火要求,简称预制混凝土墙板。
3.5
外挂连接组件 out-hung connecter component
用于安装预制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组件,能够承受外挂墙板在自重、地震以及风荷载作用下的效应。
3.6
内嵌连接组件 in-fill connecter component
用于预制内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安装时的连接组件,能够承受内嵌墙板在自重、地震以及风荷载作用下的效应。
3.7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 concrete composite floor slabs with steel-bar truss
底部采用钢筋桁架混凝土预制板、顶部采用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的叠合楼板,为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
3.8
钢筋桁架楼承板 steel-bar truss floor slabs
钢筋桁架与微肋压型钢板通过电阻点焊连接成整体的组合承重楼板。
3.9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sheet plate composite floor slabs
利用凹凸相间的压型薄钢板做衬板与现浇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支承在钢梁上构成整体型楼板。
3.10
焊接螺柱 welded studs
通过电弧焊的方式与金属构件连接的一种圆柱形螺纹紧固件。
4 材料
4.1 结构材料
4.1.1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结构住宅中承重钢构件钢材牌号与质量等级应符合以下规定:
a) 主要承重构件所采用钢材的牌号宜选用 Q355 钢,一般构件可选用 Q235 钢。条件许可时,可采用 Q390、Q420 等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或高性能钢材。
b) 结构钢材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 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4.1.2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结构住宅中钢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承重构件所用钢材应具有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和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同时尚应具有碳、硫、磷等化学成分的合格保证。焊接结构所用钢材尚应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其碳当量或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的规定。
b) 不低于 7 度的抗震设防多、高层住宅钢结构,当其框架和抗侧力支撑(剪力墙)等重要构件的截面设计由地震作用组合控制时,钢材应附加保证下列性能:
1) 钢材实物的实测屈强比不应大于 0.85;
2) 钢材抗拉性能应具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断后伸长率不小于 20%;
4.1.3 异形束柱宜选用符合行业现行标准《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JG/Tl78 规定的 I 级产品。
4.1.4 装配式异形束柱钢结构住宅中混凝土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楼板、楼梯等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b) 混凝土的各项计算指标和有关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混凝土材料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规定。
4.2 连接材料
4.2.1 高强度螺栓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 和《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GB/T3632 的规定。
4.2.2 锚栓可采用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 中规定的 Q235 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591 中规定的 Q355 钢制成。
4.2.3 螺栓和锚栓连接的强度设计值、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值以及高强度螺栓连接的钢材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的规定。
4.2.4 焊接螺柱应选取《电弧螺柱焊用焊接螺柱》GB/T902.2 中规定的 PD 型焊接螺柱。
4.2.5 钢结构的焊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钢焊条》GB/T5l17 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的规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力学性能相适应。
b) 焊丝的材质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熔化焊用钢丝》GB/T 1495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8110、《碳钢药芯焊丝》GB/T 10045 及《低合金钢药芯焊丝》GB/T 17493 的有关规定。
c) 埋弧焊用焊丝和焊剂的材质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GB/T 12470 的有关规定。
d) 焊缝的强度设计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 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 的有关规定采用。
4.2.6 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且具有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
b) 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683、《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 482、《聚硫建筑密封胶》JC/T 483DE 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120.20
CCS Z10/39
江苏省 地方标准
DB32/T 4243—2022
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 for underwater tunnel
2022-03-23 发布 2022-09-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 布

DB32/T 4243,DB32/T 4243-2022,健康监测技术,水下隧道,水下隧道结构,DB32/T 4243-2022 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规程

1 总则
1.0.1 为规范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水下隧道中的应用,提高水下隧道结构维护管理水平,促进相关技术的提升,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盾构法、堰筑法、钻爆法、顶管法及沉管法水下隧道的结构健康监测,其他类型隧道可参照执行。
1.0.3 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应同时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982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GB 509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GB 5031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446 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T 14412 机械振动与冲击 加速度计的机械安装
GB/T 15532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9386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JT/T 1037 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JTG H12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CJJ/T 289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养护技术标准
JTGF 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ECS 333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标准
T/CECS 652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标准
T/CECS 529 大跨度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预警阈值标准
DB32/T 2880 光纤传感式桥隧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施工及维护规范
3 术语和符号
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下隧道 Tunnel Underwater
下穿河流、湖泊、海湾或海峡等水域的隧道。
3.2
结构健康监测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利用现场的、无损的方式采集结构与环境信息,分析结构反应的各种特征,获取结构因环境因素、损伤或退化而造成的改变。
3.3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一种集传感、数据采集与传输、结构状态参数与损伤识别、性能评价与预测技术为一体的自动化、信息化监测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及采集仪器设备等硬件系统和数据分析及结构分析等软件系统构成,通过对结构进行连续性(包括实时或不同频度)测试,实现对结构当前及未来服役状况与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评价。
3.4
风险源 Risk Source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
3.5
风险 Risk
采用山石或其它材质制作的仿山石,配置组合成山峦和山间局部形态。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
3.6
结构安全风险分析 Structural Safety Risk Analysis
对风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可能致害物、事故原因等。
3.7
隧道病害 Tunnel Disease
隧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材料劣化等造成的影响隧道使用功能的损伤及劣化状态。
3.8
测点 Measuring Point
布置传感器的点位。
3.9
监测断面 Monitoring Section
对应隧道某一桩号,进行测点布置的隧道断面。
3.10
监测区段 Monitoring Area
由多个监测断面组成,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集中反映隧道结构或环境变化的连续监测范围。
3.11
采集站 Measuring Unit
构成假山有特定形态和功能作用的石峰、石壁等石体。将不同被测参量的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集中安放的装置。
3.12
温度补偿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岩体壁面裂隙和凹槽。采取有效措施以抵消或减弱温度变化对被测物理量特性造成的影响。
3.13
监测频率 Monitoring Frequency
分开的对立岩体形成隘口和隘路地形,也可构成各自独立的主次峰、壁体。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3.14
预警阈值 Precaution Value
叠置假山的各类山石块和用建筑材料加工出的仿山石块。对隧道运营环境、结构构件可能出现的不同程度异常或危险,所设定各监测点设备的监测参数警戒值。
3.15
结构安全预警 Early-warning of Structural Safety
料石表面的浅细裂痕和凹凸面棱。结构荷载作用、响应或评价指标超过预警阈值时,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按预定方式自动发出警告的行为。

4 基本规定
4.1 水下隧道工程在设计阶段应提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要求,相关设施宜与隧道施工同期实施。
4.2 结构健康监测应满足在全寿命周期内掌握水下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的要求。
4.3 结构健康监测内容应结合结构安全风险分析进行确定,主要包括监测项目、监测区段、监测断面及测点等。
4.4 结构健康监测应充分利用隧道施工期间既有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数据。
4.5 结构健康监测宜按照图 4.0.5 所示流程开展工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