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请教:电井是否要并入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呢?-山东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5-18 20:58:41
提问网友:12345nb
解答网友:在水一方
是的。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05-18 20:58:41
提问网友:12345nb
解答网友:在水一方
是的。
ICS29.240
CCS K 45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247.1~2247.5—2021
电化学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dispatch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与电网调度运行控制相关的技术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10(6)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且由电网调度机构调度管理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其他电
化学储能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
GB/T3654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DL/T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DL/T584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4年第14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能安全(2015)36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等安全防护方案和
评估规范的通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化学储能电站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采用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以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由若干个不同或相同类
型电化学储能系统组成。
注:除储能系统外,还包括并网、维护和检修等设施。
[来源:GB/T36549—2018,3.1]
3.2
电化学储能系统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以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载体,通过储能变流器进行可循环电能存储、释放的系统。
注:一般包含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及相关辅助设施等。对于接入10(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化学储能系
统,通常还包括汇集线路、升压变压器等。
[来源:GB/T36547-2018,3.1]
3.3
储能电站额定功率rated power of energy storage station
电化学储能电站内各储能单元额定功率的总和。
[GB/T36549—2018,3.4]
3.4
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
储能系统接入公用电网的连接处。
注:公共连接点的定义见附录A。
[来源:GB/T36547—2018,3.4]
3.5
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
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实现功率双向变换的装置。
[来源:GB/T36547—2018,3.2]
3.6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
监测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电流、荷电状态等),为电池提供管理及通信接口的系统。
[来源:GB51048—2014,2.0.4]
4.总则
4.1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调度运行管理工作,应保证电网及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4.2
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运行应满足GB/T31464、GB/T36547的相关要求。
4.3电化学储能电站应严格遵守所在电网的调度管理规程。
ICS29.240
CCS K45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247.3—2021
电化学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
第3部分:调度端实时监视与控制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dispatch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Part 3:Real-tim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dispatch terminal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电网运行监视、设备运行监视、辅助设备监视、远方操作及控制等
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10(6)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且由电网调度机构调度管理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其他电
化学储能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DL/T1707电网自动电压控制运行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化学储能电站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
采用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由若干个不同或相同类型
的电化学储能系统组成。
注:除储能系统外,还包括并网,维护和检修等设施。
[来源:GB/T36549—2018,3.1]
3.2
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
电池实际(剩余)可放出的瓦时容量与额定的可放出最大瓦时容量的比值。
[来源:NB/T33014-2014,3.5]
3.3
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
电池在完全充电状态下,电池实际容量和额定容量的比值,表征了电池性能的衰减程度。
3.4
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
监测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电流、荷电状态等),为电池提供管理及通信接口的系统。
[来源:GB51048—2014,2.04]
3.5
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
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实现功率双向变换的装置。
[来源:GB/T36547—2018,3.2]
3.6
电化学储能单元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unit
由电化学电池、与其相连的功率交换系统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组成,能独立运行电能存储、释放的
最小储能系统。
[来源:GB/T36549—2018,3.3]
4总则
4.1储能电站调度端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相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同时
满足调度机构对电网及储能设备的监控要求。
4.2储能电站实时监视与远方操作是电网实时调度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实现储能电站电网运行
监视、安全分析、调度控制前瞻化和智能化,应能够从时间、空间、业务等多个层面和维度,实现电
网运行与控制的全方位实时监视,实现储能电站远方操作与控制。
4.3储能电站调度端实时监视与控制功能应基于调度系统相应平台开发,采用模块化设计,并满足后
续功能的扩展需求。
4.4储能电站调度端监控系统的功能和配置应以储能电站一次系统的规模、结构以及运行管理的要求
为依据,与储能电站的建设规模相适应,满足储能电站未来控制运行管理的发展要求,确保储能电站
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ICS29.240
CCS K 45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247.4—2021
电化学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
第4部分:调度端与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检测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dispatch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Part 4:Detection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dispatching terminal and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含调度端与储能电站侧)的送检设备要求、检测环境、
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及检测规程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电网调度机构调度管理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其他电化学储能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654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GB/T36549电化学储能电站运行指标及评价
GB51048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EC60870-5-101网络访问
DL/T860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500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
NB/T33014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NB/T42090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IEC61850电力系统自动化用通信网络及系统
3术语和定义
GB/T36547、GB/T36549、GB51048、GB/T22239、NB/T33014、NB/T42090和DL/T5003界定
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化学储能电站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采用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由若干个不同或相同类型的电化学储能系统组成。
注:除储能系统,还包括并网、维护和检修等设施。
[来源:GB/T36549,3.1]
3.2
电化学储能电站监控系统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以应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实现对储能站内电池管理系统、功率变换系统、配电二次设备以及视频及环境监控设备等其他站内设备的信息采集、处理、监视、控制、运行管理等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来源:NB/T42090,3.9]
3.3
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
监测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信息,并对电池的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装置。
[来源:GB51048,2.04]
3.4
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
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实现功率双向变换的装置。
[来源:GB/T36547,3.2]
3.5
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
电池实际(剩余)可放出的瓦时容量与额定的可放出最大瓦时容量的比值。
[来源:NB/T33014,3.5]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GC: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FAT:出厂验收测试(factory acceptance test)
SAT:现场验收测试(site acceptance test)
SNTP: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SOE:事件顺序记录(sequence of event)
SOH: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
ICS29.240
CCS K45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247.5—2021
电化学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管理
第5部分:应急处置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dispatch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Part 5:Emergency disposal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系统发生故障及事故的应急处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10(6)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且由电网调度机构调度管理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其他电
化学储能电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31464电网运行准则
GB/T3654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GB51048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DL/T516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规程
DL/T544电力通信运行管理规程
DL/T 587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DL/T 741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969变电站运行导则
DL/T1253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DL/T1773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DL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国能安全(2014)508号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电监安全(2012)60号关于加强电力安全工作防范电网大面积停电的意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化学储能电站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采用电化学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由若干个不同或相同类型
电化学储能系统组成。
注:除储能系统外,还包括并网、维护和检修等设施。
3.2
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系统network-related system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由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一次设备及为保障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计量装
置、调度自动化、电力通信等二次设施构成的统一整体。
注: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一次设备示意图可参见附录A。
3.3
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对于有升压站的储能系统,指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对于无升压站的储能系统,指储能系统
的输出汇总点。
3.4
孤岛islanding
包括负荷跟电源的部分电网,从主网脱离后继续孤立运行的状态,孤岛可分为非计划性孤岛和计
划性孤岛。
3.5
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
通过自动发电控制程序,实现对控制区内各发电机组有功出力的自动重新调节分配,来维持系统
频率、联络线交换功率在计划目标范围内的控制过程。AG是由主站自动控制程序、信息传输通道、
信息接收装置(远方终端)、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电厂监控系统)、执行装置、发电机组自动化装置等
环节组成的整体。
3.6
自动无功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
通过自动控制程序,根据电网实时运行工况在线计算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在控制区内自动闭环控
制无功和电压调节设备,以实现控制区合理的无功电压分布。AV是由主站无功自动控制程序、信息
传输路径、信息接收装置、子站AVC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等环节组成的整体。
3.7
黑启动black start
当某电力系统因故障全部停运后,通过该系统中具有自启动能力机组的启动,或通过外来电源供
给,带系统内其他机组,逐步恢复系统运行的过程。
3.8
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
连接电池系统与电网(和/或负荷),实现功率双向变换的装置。
4总则
4.1电网调度机构是电网故障及事故处置的指挥机构,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按电
网调度机构指令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2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及事故时,属于电网调度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设
备,运行值班人员应立即汇报电网调度机构;属于自身调度管辖范围内的设备,电化学储能电站应根
据现场运行规程处置。
4.3发生威胁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系统运行的紧急情况时,电网调度机构应立即采取措施,限制故障
的发展与避免事故的发生,解除对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威胁。
4.4在电化学储能电站涉网系统事故或紧急情况下,电网调度机构有权改变电化学储能电站充放电状
态、限制出力或暂时解列电化学储能电站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事故处理完毕,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状
态后,应及时恢复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并网运行。
4.5遇有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情况时,电化学储能电站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处理后应当立即汇
报电网调度机构。
4.6电化学储能电站在紧急状态或故障情况下退出运行,以及因频率、电压等原因导致与系统解列
时,不得自行并网,应按照电网调度机构的指令并网。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做好事故记录并及时汇报。
ICS29.240.01
F2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53—2019
电力系统IP多媒体子系统行政交换网
组网技术规范
Network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administrative switching network of power system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IMS行政交换网总体架构、IMS节点内组网、IMS节点间组网、IMS域间组网、号码及标识、业务、承载网、支撑层、容灾方式及安全等方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IM行政交换网的规划、建设和运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1522.7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7部分:SIP支持呈现和即时消息业务
YD/T1931基于统一M的业务技术要求呼叫前转类业务(第一阶段)
YD/T1932基于统一MS的业务技术要求标识显示及限制类业务(第一阶段)
YD/T1933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IP Centerex业务(第一阶段)
YD/T2008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多媒体彩铃业务(第一阶段)
YD/T2009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个性化振铃音业务(第一阶段)
YD/T2010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多媒体会议业务(第一阶段)
YD/T2011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呼叫等待与呼叫保持业务(第一阶段)
YD/T2013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恶意呼叫追踪和匿名呼叫拒绝业务(第一阶段)
YD/T2295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点击拨号业务(第一阶段)
IETF RFC3515会话发起协议(SIP)参考方法[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refer method]
IETF RFC3761E.164到URI动态识别系统应用[TheE.164 to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URI)dynamic delegation discovery system (DDDS)application (ENUM)]
ITU-TE.164国际公用电信的编号计划(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 numbering plan.)
ITU-T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ITU-TT3O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文件传真传输规程(Procedures for document facsimile transmission in the general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ITU-TT.38P网络上三类传真实时传送通信规程(Procedures for real-time group3 facsimile comm-
unication over IP network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共电话交换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为公众用户提供语音、传真、视频等电信业务的通信设施网络,通常简称为公网。
3.2
行政电路交换网administrative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基于电路交换技术,为电力系统行政办公用户提供话音、传真等业务的通信网络,由四级汇接交换中心和终端交换站组成,其中一级汇接交换中心(C1)设在电网公司总部,二级汇接交换中心(C2)设在各区域电网公司,三级汇接交换中心(C3)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四级汇接交换中心(C4)设在地区供电公司(供电局),终端交换站(DZ)设在电网公司系统各级直属单位、发电企业、县供电公司(供电局)等,本标准中简称“电路交换网”。
3.3
行政软交换网administrative soft-switched network
基于软交换技术,为电力系统行政办公用户提供话音、视频、传真、通信录、即时消息等业务的通信网络,本标准中简称“软交换网”。
3.4
IMS行政交换网IMS administrative switching network
基于多媒体子系统技术,为电力系统行政办公用户提供话音、视频、传真、通信录、即时消息等业务的通信网络,本标准中简称“MS交换网”。
3.5
调度交换网dispatch switching network
用于电力调度通信的专用电话交换网。
3.6
交换节点switching node
为服务区内的用户提供注册、鉴权、呼叫控制、业务触发等服务的功能实体,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网元,也可以是多个不同功能网元的集合,根据技术体制可分为电路交换节点、软交换节点、M节点。
3.7
IMS节点IMS node
由一套IM核心网元(含容灾节点)组成,通过多个接入设备,为覆盖区内的用户提供注册、鉴权、呼叫控制、业务触发等呼叫通信服务,通常指若干不同逻辑功能网元的集合,各功能网元实体可采用1+1备份容灾,实现主备或互备功能,备份容灾方式宜采用异地容灾。
3.8
IMS域IMS domain
一个电力机构下所有IMS节点的集合,构成一个逻辑区域,集合中的各IMS节点通过P方式实现扁平化互联互通,完成信令、媒体的传输与交换。通常情况下,该集合中设置一个统一的一级ENUM和DNS服务器,完成集合中各节点间域名及IP地址转换,获得互通网元对应的IP地址。
3.9
IMS节点互通IMS node intercommunication
在IMS节点中通过互通网元与其他IMS节点进行互通。
3.10
IMS域间互通IMS domain intercommunication
在IMS域中设置一个统一的域外互通点,域中所有节点通过该互通点与IMS域外的交换节点或交换网互通。
4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AAAA:IPv4/IPv6地址解析记录(address)
AG: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
AGCF:接入网关控制(access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AS: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
BITS:大楼综合定时系统(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
BGCF:中断出口网关控制功能(breakout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DNS: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DoS: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
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ENUM:电话号码到URI映射(E.164 number to URI mapping)
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HSS: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ver)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IAM:初始地址消息(initial address message)
IAD:综合接入设备(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I-CSCF:查询呼叫会话控制功能(interrogat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
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DS: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IM-MGW:IP多媒体网关(IMS media gateway)
IMS: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PI:IP多媒体私有标识(IP multimedia private identity)
IMPU:IP多媒体公共标识(IP multimedia public identity)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S:入侵防护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IPSec:IP层协议安全结构(security architecture for IP network)
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MGW: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
MMTEL:多媒体电话(multi-media telephony)
MRF:媒体资源功能(media resource function)
MRFC:多媒体资源控制器(media resource function controller)
MRFP:媒体资源处理功能(media resource function process)
ICS27.100
F2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54—2019
电力建设焊接接头
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焊接接头金相检验的人员、设备、试样管理与制备、检验、图像采集与分析、结果评定以及检验报告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建设焊工技术考核、焊接工艺评定以及电力设备制造、安装过程中焊接接头的金相检验与评定。电站部件更换中涉及的焊接接头金相检验与评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29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13299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DL/T438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T 679焊工技术考核规程
DL/T 868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DL/T 869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DL/T 884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
DL/T931电力行业理化检验人员考核规程
3一般规定
3.1检验人员
3.1.1金相检验人员应取得初级(I级)、中级(Ⅱ级)或高级(Ⅲ级)金相检验人员培训合格证书,从事与之相应的金相检验工作,并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
3.1.2初级金相检验人员应具备以下技术能力:
a)了解电力设备常用金属材料及焊接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和常见缺陷;
b)熟悉与金相检验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了解相关国外标准;
c)能独立操作检验设备并进行日常维护;
d)在中级或高级金相检验人员的指导下,能按照相关标准、检验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实施由试样制备到组织和缺陷判别的全过程检验,并记录、分析检验结果。
3.1.3中级金相检验人员应具备以下技术能力:
a)熟悉电力设备常用金属材料及焊接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和常见缺陷;
b)熟悉与金相检验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熟悉相关国外标准;
c)能根据金属材料及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和相关标准制定检验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d)熟悉检验设备的工作原理,能正确操作、日常维护和排除一般故障;
e)能独立实施由试样制备到组织和缺陷判别的全过程检验,记录、分析检验结果,编写检验报告;
f)审核和签发单项检验分析报告,并对检验分析结果负责:
g)编写综合性检验分析报告,并对检验分析结果负责;
h)指导初级金相检验人员的工作。
3.1.4高级金相检验人员除应具备中级金相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技术能力:
a)制定、审核检验方案和作业指导书;
b)制定用于非标准检验的特殊检验方法、技术和工艺规程:
c)审核和签发综合性检验分析报告,并对检验分析结果负责;
d)指导初级、中级金相检验人员的工作。
3.1.5对金相检验人员的其他要求见DL/T931。
3.2检验设备与使用
3.2.1金相检验设备包括金相试样切割机、镶嵌机、磨抛机、电解浸蚀设备、金相显微镜等,均应满足相关使用及安全要求。
3.2.2金相显微镜的配置,包括放大倍率、物镜数值孔径、摄像头、暗场、偏光、微分干涉等参数和附件,应满足金相检验的技术要求。
3.2.3实验室用金相显微镜应安装在干燥通风、无阳光曝晒、无振动、无腐蚀性气氛的室内,并置于稳固的桌面或基座上。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0℃土5℃,相对湿度宜小于70%。
3.2.4现场用便携式金相显微镜应能观察到清晰的金相显微组织。具有采集功能的便携式金相显微镜应能采集到清晰的金相显微组织图像。
3.2.5金相显微镜镜头应轻拿轻放,不得碰撞,手指不得触摸透镜表面。镜头表面有灰尘影响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和图像采集时,可用洗耳球吹净,或用脱脂细软毛笔拂拭干净。镜头表面有油污时,可用擦镜头纸蘸取少许清洁剂(光学镜头防霉去污清洁剂)、二甲苯或乙醚擦拭干净。镜头应保存在专用的干燥器内,并经常检查确保无霉斑。
3.3试样与复型样品管理
3.3.1金相试样应具有唯一性标识,标识应在金相检验全过程中保持清晰可辨。
3.3.2制备好的金相试样应保持清洁、千燥,浸蚀面不得用手触摸,不得与其他物件碰撞。观察后及时放入干燥器内妥善保存,以防生锈、沾污、氧化。
3.3.3制作好的金相复型样品应保持清洁、干燥和平整,复型面不得用手触摸。观察后平整地放入试样袋内,或贴在载玻片上置于样品盒中,以防翘曲变形、沾污。试样袋或载玻片样品盒应编号置于干燥器内妥善保存。
3.3.4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应定期烘干或更换,保持干燥。
3.3.5金相试样与复型样品的保存期限应按相关规定或双方协议确定。无要求时,试样应保存至少3个月。特别重要的试样应长期保存。
3.4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
3.4.1金相检验人员应掌握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具备安全防护意识,防止制样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造成人身伤害。
3.4.2金相检验人员应掌握相关环境保护知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避免危险化学品造成环境污染。
4试样制备
4.1实验室试样制备
4.1.1试样截取、镶嵌与标记
4.1.1.1金相试样截取位置、方向和数量应根据检验目的、相关标准和双方协议确定。
4.1.1.2焊接接头金相试样应截取垂直于焊缝轴线并包含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的全厚度试样。同种钢焊接接头试样至少应包含焊缝及其任一侧的熔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异种钢焊接接头试样应包含焊缝及其两侧的熔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当焊缝和热影响区位置无法判定时,可在截取试样前,通过适当浸蚀显示焊缝和热影响区。
4.1.1.3在试样截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试样因受热或受力而使金相显微组织发生变化。
4.1.1.4试样尺寸过小、形状不规则或需要检验试样边缘时,应对试样进行镶嵌。试样镶嵌方法见
GB/T13298,具体可按设备说明书操作。
4.1.1.5对截取、镶嵌后的试样应标记唯一性标识,并记录该标识所代表的信息。标记方法和标识位置以能确保其在试样制备过程中不被磨损、遮蔽,且不会影响金相显微组织显示为原则。
4.1.2试样研磨、抛光与浸蚀
4.1.2.1试样可采用手工或机械研磨法研磨,采用机械、电解或化学抛光法抛光。相关方法具体参见
GB/T13298和DL/T884。
4.1.2.2应根据试样母材牌号按DL/T884等标准选择合适的宏观或微观浸蚀剂,浸蚀时间以能清晰显示金相组织的细节为宜,应避免因过度浸蚀而导致的组织失真现象。
4.1.2.3宏观金相试样浸蚀后,若浸蚀过浅,应继续浸蚀至满足要求为止;若浸蚀过深,应重新研磨和浸蚀。
4.1.2.4微观金相试样浸蚀后,若浸蚀过浅,应继续浸蚀至满足要求为止。若金相显微组织不能清晰显示,应重新抛光、浸蚀,必要时应重新磨制。
4.1.2.5异种钢焊接接头微观金相试样,应根据焊缝两侧母材牌号分别选用浸蚀剂。对两侧浸蚀剂不同的试样,应分步浸蚀、分步检验;为避免过度浸蚀,宜先对易腐蚀的一侧进行浸蚀和检验。
4.2现场试样制备
4.2.1检验区选择与记录
4.2.1.1检验区位置和数量应根据检验目的、相关标准和双方协议确定。
4.2.1.2焊接接头检验区应选择垂直于焊缝轴线并包含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的区域。同种钢焊接接头检验区至少应包含焊缝及其任一侧的熔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异种钢焊接接头检验区应包含焊缝及其两侧的熔合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当焊缝和热影响区位置无法判定时,可通过适当浸蚀显示焊缝和热影响区。
ICS27.100
F2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56-2019
离子交换树脂和石灰石粉粒度检测方法 激光衍射法
Particle size determination of ion exchange resin and limestone powder by laser diffraction method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激光衍射法检测离子交换树脂和石灰石粉粒度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粒径0.1m~2.0mm的离子交换树脂及石灰石粉的粒度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758离子交换树脂粒度、有效粒径和均一系数的测定
GB/T668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9077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灰石粉特征粒度limestone power characteristic size
直径小于特定尺寸i(um)的石灰石粉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通常为Vs、V
4方法概要
将离子交换树脂和石灰石粉样品分散于除盐水中,利用激光衍射原理检测样品的粒度。
ICS29.240.01
F2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57—2019
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试验技术规范
Testing specifications of distributed feeder automation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试验环境、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的基本要求,作为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产品试验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产品的出厂试验、实验室试验及现场试验。电网企业和用户,以及从事配电网产品试验的科研、设计、制造和运行等单位均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840.1互感器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2686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动模试验
GB/T35732一2017配电自动化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DL/T721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
DL/Z860.2-2006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术语
DLT860.5一2006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的通信要求和装置模型
DL/T860.72一2013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2部分:基本信息和通信结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
DL/T1910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distributed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由具备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功能的配电终端及相应的通信设备组成,可以不依赖配电主站,通过配电终端之间相互通信自动实现馈线的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的功能,并将处理过程及结果上报配电自动化主站。
3.2
速动型分布式馈线自动化quick-action distributed feeder automation
通过配电终端之间相互通信,在变电站切除故障之前,实现馈线的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域自动恢复供电的功能,并将处理过程及结果上报配电自动化主站。
3.3
缓动型分布式馈线自动化slow-action distributed feeder automation
通过配电终端之间相互通信,在变电站切除故障之后,实现馈线的故障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域自动恢复供电的功能,并将处理过程及结果上报配电自动化主站。
4总体要求
4.1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电终端应满足GB/T35732一2017和DL/T721的技术要求,典型应用场参见附录A。
4.2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分为速动型和缓动型两种系统实现模式,设备及系统参数应满足DL/T1910的技术要求。
4.3分布式馈线自动化试验环境宜采用且不限于物理动模系统、注入式功率源、计算机仿真模拟、开关状态模拟设备、通信控制设备等。
4.4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实验室试验、出厂试验和现场试验采用的模型参数和动作判据应与现场运行应用场景匹配。试验应能检测不同场景下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功能与性能的适用能力,典型10kV电缆线路的测试用例与判据参见附录B,架空线路的测试用例与判据参见附录C。
ICS29.060.20
K1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雅
DL/T2058-2019
110kV交联聚乙烯轻型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Power cables with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light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 of 110 kV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轻型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的基本结构、型号命名、技术要求、试验及验收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常安装和运行条件下使用的单芯电力电缆,但不适用于特殊条件下使用的电缆,如海底电缆;适用于额定电压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轻型绝缘电力电缆的户外终端、GIS终端、油浸终端、直通接头及绝象接头,但不适用于包带绝缘的接头、连接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和纸绝缘电缆的过渡接头以及可分离式电缆终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2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GB/T2951.12 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2951.13-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
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B/T2951.2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
GB/T2951.3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GB/T2951.3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
GB/T2951.4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直接燃烧法测量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显微镜法评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
GB/T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
GB/T3048.13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
GB/T3048.1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4部分:直流电压试验
GB/T3880.1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3953电工圆铜线
GB/T3955电工圆铝线
GB/T3956电缆的导体
GB/T4423铜及铜合金拉制棒
GB/T6995.3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8287.1标称电压高于1000V系统用户内和户外支柱绝缘子第1部分:瓷或玻璃绝缘子的试验
GB/T11017.1一2014额定电压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11017.2—2014额定电压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电缆
GB/T11017.3—2014额定电压110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3部分:电缆附件
GB/T12464普通木箱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18380.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20779.2电力防护用橡胶材料第2部分:电缆附件用橡胶材料
GB/T21429户外和户内电气设备用空心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接收准则和设计推荐
GB/T23752额定电压高于1000V的电器设备用承压和非承压空心瓷和玻璃绝缘子
GB/T26011电缆护套用铅合金锭
JB/T8137(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
JB/T10259电缆和光缆用阻水带
JB/T10696.5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腐蚀扩展试验
JB/T10696.6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挤出外套刮磨试验
YD/T723(所有部分)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
EC60183高压电缆选择导则(Guide to the selection of high-voltage cables)
3术语和定义
GB/T11017.1一2014、GB/T11017.2—2014和GB/T11017.3—201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使用特性
4.1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本标准用Uo/U和Um标识:
Uo一一电缆设计用的导体和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之间的额定电压有效值,单位为千伏(kV:
4.2电缆使用条件
4.2.1电缆正常运行时导体允许的长期最高温度为90℃。
4.2.2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s),电缆导体允许的最高温度为250℃。
4.2.3电缆的其他使用条件参见附录A。
4.3附件使用条件
4.3.1额定电压及导体工作温度满足4.2的规定。
4.3.2环境条件(适用于户外终端)。
4.3.2.1标准参考大气压条件如下:
a)温度to=20℃;
b)压力po=101.3kPa;
c)绝对湿度ho=11g/m3。
4.3.2.2本标准规定的试验电压,适用于下列使用条件下运行的设备:
a)周围环境最高空气温度不超过40℃;
b)安装地点的海拔不超过1000m。
ICS29.060.20
K1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59-2019
士160kV~士500kV直流挤包绝缘
电缆附件安装规程
Installation regulations for DC extruded cable accessories with voltage from±160kVto±500kV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为士160kV~±500kV的直流挤包绝缘电缆附件的安装工艺、质量评定及验收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士160kV~±500kV的直流挤包绝缘电缆附件的安装。附件的安装除应满足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00.10电工术语电缆
GB/T14315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GB/T31489.1额定电压500kV及以下直流输电用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系统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DL40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直流电缆系统direct current cable system
传输直流电能的电缆系统,由直流电缆本体和直流电缆附件、附属设备、附属设施组成。直流电缆附件包括接头和终端,直流电缆系统附属设各、附属设施包括在线监测、电缆及附件的固定装置等。
3.2
回流电缆return cable
直流高压输电系统中回流用直流电缆,一般用于换流站之间的全线连接。一般在运行中只通过电流,不承受运行电压。
3.3
压接crimped connection
通过施加机械压力导致电缆导体变形或改变几何形状的一种永久连接方法。
3.4
组合预制绝缘件接头composite type pre-fabricated joint
采用预制橡胶应力锥及预制环氧绝缘件现场组装的接头。
3.5
整体预制橡胶绝缘件接头one piece pre-molded joint
采用单一预制橡胶绝缘件的接头。
3.6
封铅lead spreading
将铅锡合金加热涂覆于电缆金属套与终端尾管(接头金属套)之间,起到密封及提供短路电流通路作用的工艺。
3.7
连接金具connector
将两段电缆的导体连接在一起,或为了将电缆的导体与其他设备相连接的一种金具。
3.8
极线电缆polarity cable
直流电缆系统中承受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主电缆。
4一般要求
4.1安装环境要求
4.1.1直流电缆附件的基本安装环境应符合GB/T31489.1的要求。
4.1.2电缆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应满足电缆接头施工、运行及检修要求。
4.1.3电缆终端施工所涉及的场地,如开关室、电缆夹层、终端站等的建筑及安装工作应在电缆终端安装前完成,并应清理干净。
4.1.4电缆接头施工所涉及的场地,如工井、敞开井或隧道等的土建及装修工作应在电缆接头安装前完成。施工场地应清理干净,没有积水。
4.1.5电缆附件安装时应搭建净化间,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与净化程度。温度宜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宜控制在60%及以下,净化等级宜在10万级及以上,或以供应商提供的标准为准。
4.2安装质量要求
4.2.1电缆附件安装应按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满足GB50217、DL/T5221等标准的要求。导体连接可靠,绝缘恢复满足设计要求,接地与密封牢靠。
4.2.2电缆附件安装应满足工井或隧道防火封堵要求。
4.2.3电缆附件安装时,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20倍。
4.2.4电缆附件安装时,应确保接地电缆连接处密封牢靠、无潮气进入。
4.2.5中间接头应尽可能选取直线位置安装(附件两侧电缆至少有3m以上的直线段),严禁在隧道或电缆井的转弯或陡坡位置安装。
4.3
安全要求
4.3.1电缆附件安装安全措施应按照DL409的相关规定执行。
4.3.2电缆附件安装消防措施应满足施工所处环境的消防要求,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施工现场动火应严格按照有关动火作业消防管理规定执行。
4.3.3电缆附件安装在有限空间内施工时,施工人员应与外部有可靠联络,并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4.4环境保护要求
电缆附件安装完毕后,应拆除施工用电源,清理施工现场,分类处理施工垃圾,确保施工对环境无污染。
ICS29.240.99
K4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61—2019
士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用直流金具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1l0 kV UHVDC converter station DC fittings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士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用直流金具的一般技术要求、分类要求、试验与检验、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1100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用直流金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1.1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2314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2315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
GB/T2317.1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1部分:机械试验
GB/T2317.2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
GB/T2317.3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3部分:热循环试验
GB/T2317.4电力金具试验方法第4部分:验收规则
GB/T1349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DL/T768.7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钢铁件热镀锌层
3术语和定义
GB/T13498、GB/T2314、GB/T2315、GB/T2317.1、GB/T2317.2、GB/T2317.3、GB/T2317.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换流站用直流金具converter station DC fittings
用于换流站内的直流金具。
3.2
设备连接金具equipment link fittings
连接导体与电气设备,以传递电气负荷并承受一定机械荷载的金具。
3.3
母线连接金具busbar link fittings
连接母线与母线,以传递电气负荷并承受一定机械荷载的金具。
3.4
屏蔽球(环)shielding sphere(ring)
使被屏蔽范围内的其他金具和部件不出现电晕现象的球(环)状防护金具。
3.5
间隔棒spacer
使一相(极)中的多根子导线保持相对间隔位置的防护金具。
3.6
导电膏conductive paste
由润滑脂并加有特种导电填料、抗氧化、抗腐蚀油性添加剂调制而成,以改善电接触性能。
3.7
可见电晕visual corona
试品表面附近空气绝缘局部击穿而产生的气体放电现象,一般可用肉眼、望远镜或紫外成像仪等仪器观察到。
3.8
载流金具current carrying fittings
主要功能为承载连接回路上电流的金具。
4一般技术要求
4.1金具的设计应满足GB/T2314的相关规定。
4.2金具应承受安装、维修和运行时产生的各种机械载荷,并能耐受工作电流(包括短路电流)、运行温度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各种工况。
4.3屏蔽球(环)应有效限制电晕的影响。
4.4载流金具应满足通流要求,金具的允许载流量应满足系统短时过负荷电流及谐波电流的要求。在最高允许运行温度下,金具导体的额定载流量应不小于所连接回路短时过负荷电流的1.1倍。
4.5金具内部的载流导体应选用实心纯铝绞线或铜质软导体,铝绞线的相对电导率不应低于标准退火纯铜的60%。铝绞线与金具的连接应采用氩弧焊与金具可靠焊接。
4.6载流金具与外部设备端子或导体连接处应能够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保持良好稳定的电气性能。
载流型金具接线端子电流密度设计值可参照附录A执行。
4.7矩形导体接头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导体的宽度。
4.8当金具载流部分为铜铝不同材质连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铜铝过渡方案。
4.9金具的载流回路导体与结构性部件之间应采取绝缘隔离措施,确保通流负荷只经过载流导体。
4.10金具应采取可靠的等电位措施,金具的任何金属零部件不应产生悬浮电位。
4.11
金具及配套的屏蔽球(环)设计应对金具本体及屏蔽球(环)(本体、开口、开口处相关配件、倒角等)进行三维电场计算校核或试验验证。
4.12连接设备和硬导体金具的机械连接应具有可调整性,以满足电气设备连接的实际需求。
4.13金具应能够吸收设备和硬导体因外力和热胀冷缩等产生的位移。
4.14金具的结构设计应避免运输、安装、运行中对导体造成损伤。
4.15装配式金具的各部件应能有效锁紧,保证在运行中的各种工况下不松脱。金具连接螺栓宜考虑采取防松措施,防松垫圈宜采用碟形或鞍形弹性垫圈。
4.16金具的连接尺寸应符合GB/T2315的规定。
4.17制造金具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GB/T2314的相关规定。对于特殊位置的金具,材料的选择除应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考虑设备端子的机械承载能力、涡流损耗等特殊要求。
4.18金具钢铁制件材料的额定抗拉强度不低于500MPa,钢铁制件的材料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不应大于0.65。
4.19金具的材料应便于加工制造,并适用于批量生产。
4.20金具材料应满足金具使用寿命期限内的技术要求,应不易发生腐蚀或应力损失,也不应引起导线、地线或设备端子任何部位的腐蚀。金具使用寿命不应低于40年。
4.21金具应采用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制造,在供货合同图样内应标示出金具的特征尺寸。
4.22金具的铸造工艺应适用于批量生产,宜采用金属模重力铸造、低压铸造、高压铸造等方式,宜避免其他铸造方式或其他分散性相对较大的工艺。
4.23金具的尺寸公差应保证金具满足规定的机械要求和电气要求。
4.24钢铁制件表面应进行热镀锌,热镀锌工艺应满足DL/T768.7的要求。
4.25金具的外观质量控制参照GB/T2314执行。
4.26安装前要保护好金具的电气接触面,防止污损。
4.27金具安装时,应对接触面进行去氧化层的处理,并均匀涂抹导电膏,在涂抹前要对导电膏的锥入度、滴点等性能进行检测,检测标准及涂敷方法可参照附录B执行。
4.28阀厅内金具的现场安装工艺不应采用焊接。直流场内金具的现场安装工艺可采用焊接。
ICS29.180
K41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62—2019
±1100kV特高压直流平波电抗器
使用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1100 kV UHVDC smoothing reactors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士11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用干式平波电抗器的使用条件、主要参数、性能要求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士11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用干式平波电抗器(简称平波电抗器)。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工业用直流系统中的平波电抗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94.1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GB/T1094.2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
GB/T1094.3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的空气间隙
GB/T1094.4电力变压器第4部分: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试验导则
GB/T1094.6电力变压器第6部分:电抗器
GB/T1094.10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
GB/T2900.95电工术语变压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T1349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25092高压直流输电用干式空心平波电抗器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811进口110kV~500kV棒式支柱绝缘子技术规范
IEC60721(所有部分)环境条件分类(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EC60943电气设备组件特别是接线端子容许温升导则(Guidance concerning the permissible
temperature rise for part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in particular for terminals)
IEEE Std C57.16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的IEEE标准要求、术语和试验规程(IEEE standard for requirements,terminology,and test code for dry-type air-core series-connected reactors)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95和GB/T1349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h:谐波次数:
Id:直流电流:
I:h次谐波的电流;
I:与平波电抗器总损耗(在额定运行工况下)对应的等效直流电流;
ICS27.100
K44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63-2019
冲击电流测量实施导则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impulse current measurement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冲击电流测量系统的性能要求、测试方法,以及冲击电流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冲击电流测量系统的测试和冲击电流的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896.1—2005高电压冲击测量仪器和软件第一部分:对仪器的要求
GB/T16896.2一2016高电压和大电流试验测量用仪器和软件第2部分:对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试验用软件的要求
GB/T16927.4—2014高电压和大电流试验技术第4部分:试验电流和测量系统的定义和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16896.1—2005、
GB/T16927.4一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指数型冲击电流exponential impulse current
在较短时间内电流从零上升至峰值,之后近似按指数形式或者以强阻尼的正弦曲线下降至零,电流波形由波前时间T、半峰值时间T2来定义,表示为T/T2型冲击电流波形。波形参数定义及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
[GB/T16927.4—2014,定义10.2.1]
3.2
矩形冲击电流rectangular impulse current
近似矩形的电流波形。电流波形由持续时间Ta和总持续时间T来定义,表示为Td/T型冲击电流。
波形参数定义及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
[GB/T16927.4—2014,定义10.2.2]
3.3
转换装置converting device
将被测电流转换成可由测量仪器记录或显示量值的装置。装换装置主要包括分流器和罗氏线圈。
注:改写GB/T16927.4一2014,定义3.2.1
3.4
冲击电流测量系统impulse current measuring system
用于进行冲击电流测量的整套装置。
冲击电流测量系统包括以下组件:
转换装置,包括将装置接入电流回路的端子以及接地连接:
连接转换装置的输出端到测量仪器的传输系统;
测量仪器。
[GB/T16927.4—2014,定义3.1.1]
3.5
刻度因数scale factor
测量系统输入量值与测量仪器读数的比例因数。
注:改写GB/T16927.42014,定义3.3.1,
3.6
测量系统的额定电流rated current
测量系统在具有规定波形下可测量的最大电流峰值。
[GB/T16927.4—2014,定义3.4.2]
3.7
标定测量范围assigned measurement range
用单一刻度因数来表征的具有规定波形的测量系统应能正常工作的电流范围。
注:改写GB/T16927.4—2014,定义3.4.3。
3.8
千扰比interference ratio
冲击电流测量时,千扰的最大值与被测电流实际峰值的比值。
4测量系统性能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测量冲击电流峰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应大于3%。
4.1.2测量时间参数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应大于10%。
4.1.3具有足够低的输出偏置,以便获得冲击电流的电荷和焦耳积分值。
注1:扩展不确定度具有95%包含概率,包含因子k=2。
注2:扩展不确定度的定义见JJF1059.1一2012第3章。
注3:测量系统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示例参见附录B。
4.2刻度因数
测量系统刻度因数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应大于3%。
ICS17.100
F3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64-2019
电子皮带秤在线期间核查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online intermediate checks of electronic belt weighers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皮带秤的计量性能要求以及在线期间核查的条件、要求、试验步骤和结果处理。
本标准适用配有主秤、副秤及叠加砝码的电子皮带秤的在线期间核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女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67砝码
GB/T7721连续累计动衡器(皮带秤)
GB/T27418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
JJG195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检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7721和JJG19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这些标准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电子皮带秤electronic belt weigher
无需中断输送带的运动,而对输送带上的散状物料进行连续称量的电子自动衡器
3.2
累计分度值totalization scale interval
d
皮带秤在正常的称量方式心下,
总累计显示器或部分累计显示器以质量单位表示的两个相邻显示值的差值。
[JJG195—2019,定义3.14
3.3
最小累计载荷minimum totalized load
以质量单位表示的累计量,低于该值时就有可能超出本标准规定的相对误差。
3.4
电子皮带秤主秤main electronic belt weigher
安装在同一台输送皮带机上的用于输送物料计量的电子皮带秤,简称“主秤”。
3.5
电子皮带秤副秤vice electronic belt weigher
安装在同一台输送皮带机上的用于对主秤进行核查的电子皮带秤,当电子皮带秤主秤发生故障时,可以替代电子皮带秤主秤作为输送物料计量的电子皮带秤,简称“副秤”。
3.6
叠加砝码add-in weights
用于校验电子皮带秤量程误差的叠加质量块。
3.7
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
根据规定的程序,对电子皮带秤在相邻的两次检定/校准间隔内是否保持原有状态而进行的操作。
3.8
在线期间核查online intermediate checks
根据规定的程序,对电子皮带秤在相邻的两次检定/校准间隔内是否保持原有状态,在电子皮带秤运行过程中进行的操作。
4符号
本标准中符号的含义见表1。
ICS29.240
F2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65-2019
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电磁电气基本特性规范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ical basic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at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equipment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应用于电力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组成,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的使用环境、电磁兼容性要求和电气特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0kV(6.6kV)及以上、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环境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的研发与应用,10kV(6.6kV)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环境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824一2013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7261一201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9254一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17626.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17626.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17799.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
GB/Z17799.6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发电厂和变电站环境中的抗扰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
利用传感器网络结点及其他网络基础设施,对物理世界进行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GB/T30269.2—2013,定义2.1.6]
3.2
传感器网络结点sensor network node
传感器网络中各种功能单元的统称,包括传感器结点、传感器网络网关等设备。
[GB/T30269.2—2013,定义2.1.4]
3.3
传感器结点sensor node
在传感器网络中,能够进行采集,并具有数据处理、组网和控制管理的功能单元。
[GB/T30269.2—2013,定义2.1.3]
3.4
传感器网络网关sensor network gateway
连接由传感器网络结点组成的区域网络与其他网络的设备,具有协议转换和数据交换的功能。
[GB/T30269.2一2013,定义2.1.5]
3.5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利用传感器网络结点及其他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无线连接方式对物理世界进行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
[GB/T33776.603—2017,定义3.4]
3.6
端口port
设备(装置)与外部电磁环境之间的特定接口,包括外壳端口、电源端口、天线端口、功能地端口、通信端口。
注:改写GB/T17799.2-2003,定义3.1。
3.7
外壳端口enclosure port
电磁场可能辐射或冲击所通过的受试装置的物理边界。
注:改写GB/T17799.2—2003,定义3.2。
3.8
功能地端口functional earth port
连接到大地但不是为了安全用电的电缆端口。
注:改写GB/T17799.2—2003,定义3.4。
3.9
通信端口communication port
与设备相连的、用于承载信息进行数据传递的线缆的端口。
注:改写GB/T17799.2一2003,定义3.5,
3.10
电源端口power port
为设备或辅助设备供电的导线或电缆与该设备相连接的点。
[GB/T17799.2—2003,定义3.6]
3.11
天线antenna
能够有效地向空间辐射或从空间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它为发射机或接收机与传播无线电波的媒质之间提供所需要的耦合。
[GB/T14733.10-2008,定义2.1]
3.12
天线端口antenna port
连接天线的,发射或接收期望的辐射射频能量的端口。
4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成
电力无线传感器网络由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通信网络、应用服务系统组成,见图1。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包括传感器结点、传感器网络网关,其电磁电气基本特性项参见附录A。
ICS29.080.10
K48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66—2019
高压交、直流盘形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施工、运行和维护规范
Installation,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pecification on cap and pin porcelain or glass insulators used on a.c.and d.c.high voltage systems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交、直流系统用盘形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的到货验收、现场储存、转运、安装前检查、安装、投运前检查和运行维护。
本标准适用于高压交/直流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变电站及换流站用盘形悬式瓷或玻璃绝缘子(以下简称绝缘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72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
GB/T1001.1标称电压大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GB/T2900.8电工术语绝缘子
GB/T19443标称电压大于1500V的架空线路用绝缘子直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串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接收准则
GB50233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626劣化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
DL/T 741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1000.1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绝缘子使用导则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
DLT1000.2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绝缘子使用导则第2部分:直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
DL/T1248架空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导则
JB/T4307绝缘子胶装用水泥胶合剂
JB/T8178悬式绝缘子铁帽技术条件
JB/T9673绝缘子产品包装
JB/T9677盘形悬式绝缘子钢脚
JB/T9678盘形悬式绝缘子用钢化玻璃绝缘件外观质量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8、DL/T626和DL/T7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损坏绝缘子damaged insulator
因外力因素(如不适当的运输、安装等)导致的外观、机械和电气性能不满足运行要求的绝缘子。
4到货验收
4.1资料检查
绝缘子的型号、颜色、数量应与装货清单相符,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书等)资料应齐全。
4.2包装检查
绝缘子包装应满足JB/T9673和供需双方约定的订货技术规范要求,并满足以下要求:
a)组串包装箱宜有禁止垂直摆放的标识:
b)竹篓包装时两端挡板宜采取加固的固定方式:
c)420kN及以上机械强度的绝缘子应采用木箱包装:
d)应确保转运前产品的包装完好、牢固、无松散。
4.3外观检查
4.3.1一般要求
同一型号绝缘子按到货数量的千分之五进行抽样检查,外观检查应满足GB/T1001.1或GB/T19443的规定。
4.3.2绝缘件
绝缘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瓷件:伞缘变形不应导致上表面产生积水现象。瓷件的全部外露部分应覆盖釉料,釉面应均匀、光滑、发亮、坚硬,釉色一致,无明显色差。瓷件应无裂纹,斑点、杂质、烧缺和气泡等缺陷,缺陷数量不应超过GB/T772所规定的最大允许值。
b)钢化玻璃件:所有外露的玻璃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裂纹、褶皱、气泡、杂质及明显碰撞痕迹等缺陷,其他缺陷应符合JB/T9678的规定。300kN及以上绝缘子玻璃件外观飞边高度和宽度均不大于0.3mm。
ICS21.020
F2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67-2019
燃煤电厂煤炭机械化采制样装置使用导则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coal mechanical sampling system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s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厂煤炭机械化采制样装置的安全管理、运行、检修维护、定期检验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静止煤和移动煤流机械化采制样装置在燃煤电厂的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9494.1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
GB/T19494.2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GB/T19494.3煤炭机械化采样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GB26164.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
GB/T30730煤炭机械化采样系统技术条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DL/T747发电用煤机械采制样装置性能验收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移动煤流机械化采制样装置mechanical sampling device for dynamic coal flow
在煤流落流中或皮带上的煤流中采取和制备煤样的机械设备。
3.2
静止煤机械化采制样装置mechanical sampling device for static coal flow
在装/堆煤、卸煤过程中或汽车、火车、驳船等运载工具中采取和制备煤样的机械设备。
4安全管理
4.1一般要求
4.1.1采制样装置使用应符合GB26164.1的规定。煤炭机械化采制样装置技术规范参见附录A。装置投运率应达到90%以上。
4.1.2采制样装置使用前应制订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检修维护规程,明确使用部门、检修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及负责人职责。
4.1.3采制样装置适当位置应设置包含产品名称、型号、商标、制造厂名、厂址、制造日期、出厂编号、检验状态、采制样工作流程图等内容的标牌,并注明使用部门、检修部门、负责人等。
4.1.4采制样装置应设置明显声光报警作业指示系统。
4.1.5采制样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运行、检修维护、定期检验应及时记录,与其他基础资料形成设备档案保存,实行“一机一档”管理。档案内容应包括:设备说明书、出厂合格证、设备验收单、运行、检修维护记录、定期检验记录等。
4.1.6采制样装置现场应安装门禁、视频监控系统。样品收集器宜实现自动封装或安装双锁。
4.2人员安全
4.2.1采制样装置的运行、检修维护、管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专业培训除基本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外还应包括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安全防护装置的性能与使用等内容。
4.2.2在静止煤机械化采制样装置运行中,人员不允许进入采制样区域。
4.2.3操作人员操作静止煤机械化采制样装置时,不允许离开操作室。
4.2.4汽车司乘人员在采制样装置采样期间应离开采制样区域。
4.2.5采制样装置运行中,不允许触碰采样器、破碎机等移动或转动部件。
4.2.6运行、检修维护人员现场作业时应佩戴耳塞、口罩、安全帽,穿工作服、劳保鞋。采制样装置操作人员夜间工作时应穿反光衣,戴反光袖标。
4.2.7采制样装置操作人员应专注操作,不应疲劳作业。
4.3设备安全
4.3.1采制样装置内运动部件均应设置防护罩。当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时,不得投入运行。
4.3.2采制样装置绝缘应符合GB/T5226.1的要求。保持接地良好,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发现漏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4.3.3采制样装置在运行中不应进行清理或检修工作。
4.3.4采制样装置宜在空载状态下启动。采制样装置运行中断电后、重新启动前或下班停机前,应将设备上的煤样排空,方可继续作业。采制样装置运行时不应频繁启停。
4.3.5在采制样装置运行中,不允许打开检修门、观察口或将手伸入破碎腔中清理堵料。
4.3.6在采制样装置运行中,不允许接触任何电气元件,防止触电。遇到紧急情况应能随时切断总电源。停机时,应切断机上总电源开关。
4.3.7采制样装置在运行中出现堵塞时,应切断电源,停机检查,故障排除后方可重新启动。
4.3.8采制样装置在运行中出现危及设备、人身安全的情况时,应紧急停机。
ICS29.020
K04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68-2019
电力生产现场应用电子标签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electronic label for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field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行业生产现场应用电子标签应满足的技术要求,包括标签种类及规格、物理特性、电气特性、数据格式、通信性能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生产各环节(包括发、输、变、配等)应用的电子标签及读写终端,其他应用(计量、继保、调度等)也可作为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T2423.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及其试验导则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8284快速响应矩阵码
GB/T29768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
HG/T2406一2014通用型压敏胶标签
IS0/IEC15693-3识别卡无触点的集成电路卡邻近式卡第3部分:防碰撞和传输协议(Identificationcards-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Vicinity cards-Part 3:Anticollision and transmission protocol)
ISO/EC18000-4:2018信息技术物品管理的射频识别第4部分:2.45GHz频段空中接口参数(Information technology-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Part 4: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2.45 GHz)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标签electronic label
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功能、能接收读写器的电磁场调制信号,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
[GB/T29261.3-2012,定义05.04.01]
3.2
存储容量memory capacity
可用比特或字节表达的数据度量,该数据能存储在应答器中。
[GB/T29261.3-2012,定义05.02.17]
3.3
读写器reader/writer
一种用于从射频标签获取数据和向射频标签写入数据的电子设备,通常具有冲突仲裁、差错控制、信道编码、信道解码、信源编码、信源译码和交换源端数据等过程。
[GB/T29261.3-2012,定义05.04.02]
3.4
识别距离identification distance
在规定的条件下,读写器能够有效识别射频标签时读写器天线几何中心和射频标签(群)几何中心之间的最大间距。
[GB/T29261.3-2012,定义05.02.48]
3.5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在频谱的射频部分,利用电磁耦合或感应耦合,通过各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与射频标签交互通信唯一读取射频标签身份的技术。
[GB/T29261.3—2012,定义05.01.01]
4标签种类及规格要求
4.1分类
电子标签根据技术特点和适用场景不同,分为3种类型,电子标签的分类及使用范围见表1。本标准中对不同分类标签的差异性要求按照标签分类分别描述,不做特殊表述的,要求同时适用于各类型标签。
4.2封装要求
电子标签的封装应满足如下要求:
a)需进行抗金属设计的电子标签,应采用电磁辐射解耦增强方式以解决金属或液体表面对微波信号的干扰,封装为带外壳形式:
b)标签不应有可能千扰性能的缺陷和视觉可观察到的损伤或附着物,不能有溢胶现象;
c)标签正表面能印刷二维码信息以及其他文字符号信息。
4.3打印要求
电子标签的打印应满足如下要求:
a)设备识别打印区印制设备识别的明文,文字不超过2行。标签中字母、数字建议使用字体Calibri,建议字号8。
b)打印区印制设备装置的参数信息。打印内容由用户自行定义,文字不超过2行。
c)标签表面印刷或打印的图形与文字应清晰、端正。
d)标签采用柔性或硬质材质,面材打印内容耐物理刮擦。
e)二维码符号打印区不应有干扰识读的暗纹。二维码为正方形,边长不宜超过60mm,误差不宜超过士1mm。特殊情况下,二维码的尺寸应与设备主体匹配,并不影响应用效果。
4.4外形要求
标签推荐为长方形,长度不宜超过200mm,宽度不宜超过80mm,误差不宜超过±1mm,硬质标签厚度不宜超过8mm。特殊情况下,标签的尺寸应与设备主体匹配,并不影响应用效果。
4.5安装要求
4.5.1固定方式
标签应易于安装,应满足防水、防脱落、防破坏等使用要求,标签用螺栓、金属扎带、挂钩、金属抱箍、背胶粘贴、注塑浇筑等方式固定在设备表面或设备本体内部。
4.5.2
安装效果位置
标签安装位置的选择应保证电子标签的识别成功率,标签安装尺寸(厚度)应保证被标识物本身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的正常使用。
ICS29.240
F2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075-2019
电力企业信息化架构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or information system in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企业信息化架构框架模型、架构元模型和架构视图。
本标准适用于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建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和系统架构的编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457一2006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GB/T19487—2004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GB/T22454—2008企业集成企业建模构建
3术语和定义
GB/T114572006、GB/T19487一2004和GB/T22454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总体架构general architecture
企业重要的信息化战略资产,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蓝图,面向企业级、高阶的架构内容,体现企业关键业务、信息、应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策略,以及它们对企业的业务功能和流程的影响。
3.2
系统架构system architecture
按软件工程方法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逻辑和物理设计,定义信息系统执行、开发和运行环境,是总体架构在架构领域对具体信息系统或项目的方案视图和设计的细化。
3.3
架构元模型architecture meta-model
定义和描述企业信息化架构基本元素及元素之间关系的模型。
3.4
架构视图architecture view
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以图形形式展示架构元模型中的架构元素及其相互关系,使架构设计成果直观可视。每种架构视图包含一至多个架构元素及其相互关系,不同元素和关系以规范化格式展现。
3.5
架构管控architecture governance
为保障企业信息化架构落地而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
4架构内容
电力企业信息化架构(简称企业信息化架构)应提供了解复杂结构的通用方法,包括框架模型、架构元模型和架构视图,涵盖总体架构及系统架构,辅以管控体系保障架构落地。架构管控内容可参见附录A。架构框架模型是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具体内容,架构元模型是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内在结构,架构视图是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外在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