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7455-2019 稠油井井筒降粘工艺规程
ICS75.020
E1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455—2019
稠油井井筒 降黏工艺规程
Rules of viscosity reduction technology in well bore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油井井筒降黏工艺的相关指标测试方法、降黏工艺及要求降黏工艺优选,HSE及井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稠油油田井筒有杆泵举升降黏工艺作业施工和工艺优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929原油水含量的测定蒸馏法
GB/T13869用电安全导则
GB/T33840水套加热炉通用技术要求
JB/T12234装加热电缆
SY/T0520原油度测定旋转黏度计平衡法
SY/T5225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SY/T5550空心抽油杆
SY/T5587.5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5727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SY/T5873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施工作法
SY/T6520原油脱水试验方法压力釜法
SY/T6524石泊天然气作业场所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规范
SY/T6610硫化氢环境井下作业场所作业安全规范
SY/T6690井下作业并控技术规程
SY/T6698油气井用连续管作业推荐作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转相点phase inversion point
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油水混合液由WO型转变成O/W型对应的含水率。
3.2
敏感含水点sensitive water cut point
含水率达到转相点后,随着含水的上升,混合液的黏度下降。含水率达到一定值后。含水继续上升,降黏幅度≤10%,该含水率即为敏感含水点。
3.3
粘壁温度wall-adhesion temperature
油水混合液管输过程中,当温度低于某一值时,原油出现粘附管壁现象时的温度为粘壁温度。
3.4
流型转变温度flow pattern transition temperature
刺油粘度随湿度上升而降低,当温度上升到某一温度时,稠油由非牛顿流体转变为牛顿流体,此温度为树油流型转变温度。
4相关指标测试方法
4.1转相点
4.1.1取生产井油样脱水。脱水试验方法按SY/T6520的规定执行。
4.1.2将脱水油样100mL转移至500mL.乳化机的样品池中,放置水浴锅50C条件下恒温1h,加入10mL蒸馏水。用高速乳化机剪切30min转速500r/min。立即取10mL样品进行50℃黏度测试,测试按SY/T0520的规定执行。
4.1.3依次向样品油中加入10mL蒸缩水,按4.1.2步骤操作测试样品黏度。直至当黏度开始下降时取对应的上部乳液,按GB/T8929测含水率,该含水率为转相点。
4.2敏感含水点
推荐果取经验法。敏感含水点=转相点+k转相点含水<70%时。k取20%:转相点含水>0%时。k取15%。
4.3粘壁温度
4.3.1继续4.13操作,依次加蒸馏水10mL至敏感含水点,取10mL样品。测试不同置度下的黏度,实验酒度从50℃降低至25℃,每次降低5℃。
4.3.2将脱水样100mL转移至500mL样品池中,按4.1.2、4.13、4.2掺水至敏感含水点,用高速乳化机剪切30min,转速500r/min。取10mL样品,测试不同温度下的點度,实验湿度从50℃降低至25C,每次降低5℃,黏度测试按SY/T0520的规定执行。
4.3.3绘制黏度与测试温度的关系曲线,曲线拐点对应的温度,即为粘壁温度。
4.4流型转变湿度
4.4.1取生产井油样脱水,脱水试验方法按SY/T6520的规定执行。
4.4.2取10mL样品,从30℃开始测量原油流变曲线。原油的粘度测试按SY/T0520的规定执行。
4.4.3依次升高5℃测量样品流变性。直至屈服值为零,对应的温度为流型转变温度。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454-2019 砂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藏工程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ICS75.020
E1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454—2019
砂岩油田 二氧化碳驱油藏工程 方案编制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ompiling the development planof sandstone oilfield CO,flooding
2019一11-04发布2020一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岩油田CO2驱油藏工程方案编制的内容和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砂岩油田直接注CO2驱、衰竭开采后或水驱开采后转CO2驱的油藏工程方案编制。其他类似碎屑岩油田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0217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SY/T5367一2010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SY/T6102一2006油田开发监测及取资料要求
SYT6511一2008油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经济评价技术要求
5YT7378油气藏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交适用于本文件,
3.1
CO2驱油CO2 flooding
向油层中注人2,通过降低原油黏度、膨胀原油体积,降低界面张力等机理改善驱油效果,并达到补充地层能量的目的,提高原油采收率。
3.2
混相miscible phase
在油藏温度和一定压力条件下,注人流体与地层原油接触后,相互溶解、界面消失,以单相状态存在。
3.3
最小混相压力ninimum miscible pressure
在一定的温度下,注人流休与地层原油之间能够实现混相的最低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3.4
混相驱niscible flooding
为了提高洗油效率,使驱动介质和被驱动介质之间互相溶解、界面消失,达到混相。从而表面张力和毛细管力减少到零的驱油方法。
3.5
近混相驱near miscible flooding
地层压力介于最小混相压力的08一1.0倍之间,注人气体与原油接近混相状态。可以大幅度降低原油密度,黏度和油气界面张力的驱油方法。
3.6
CO2换油率CO2 utilization efficleney
C02驱项目评价期内,累计增油量与累计注人C02量的比值,单位为吨/吨(山)。根据评价阶段的不同,分为阶段换油率和最终换油率。
3.7
CO2埋存率CO storage efficiency
CO2驱项目评价期内,累计注人CO2量与累计产出CO2量的差值占累积注人CO2量的百分数。根据评价阶段的不同,分为阶段埋存率和最终理存率。
3.8
注入烃类孔障体积倍数hydroearbon pore volume(HCPV)
油藏条件下注入的O2体积占工区原始烃类孔体积的倍数。
4C02驱油藏工程方案编制的技术内容及要求
4.1气源分析
概述C0,的来源、纯度、组分、供应规模及输送距离等。若气源为02气藏。需简要描述气藏类型、储量规模。
4.2油田概况
4.2.1区域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简况
概述油田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质条件,交通通信、油田环境状况等。
4.2.2区城地质概况
概述构造位置及构造发育史,地层层序、区城沉积背景、埋藏深度等。
4.2.3勘探开发历程
4.2.3.1勘探历程
网述油田发现过程,三堆地震范围及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成果,探井,评价井井数及密度,取心及分析化验资料,油藏类型及各级储量提交情况。测井及地层测试情况,试油、试水、试气工作量及成果。
4.2.3.2开发历程
开发历程简要述如下内容:
a)新开发油田闲述试采成果及开发试验情况。
b)已开发油田刚述油田开发简况,包括开发阶段划分、各阶段的开发层系、井网井距、开发方式及开发效果等。
4.2.4开发现状
对于已开发油田,闲述目前开采情况,包括注采井数,产液量,产油量、含水率、采油速度、采出程度、注人压力、注人量、注果比、压力保持水平、递减事等。
4.3油藏地质特征
4.3.1构造及断裂特征
4.3.1.1构造类型与形态
分析闭合面积,闭合高度、地层倾角、含油气高度及构造上下变化情况。描述微幅度构造类型及分布情况。
4.3.1.2圈闭特征
分析盖层,断层、岩性尖灭和地层超覆等圈闭类型、圈闭形成的条件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4.3.1.3断裂系统
描述断层性质,条数、密度,产状。断距,延伸长度、封堵性等,分析断裂系统性质及潜在活动性,分析断裂系统对CO2的封堵性。
4.3.2储层特征
4.3.2.1层组划分
进行砂岩组,油层组划分:进行小层对比与划分,描述到单秒体级别。
4.3.2.2岩性及岩石结构
岩性及岩石结构分析与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a)确定岩石名称、矿物组成胶结物成分与含量,胶结类型、胶结程度,确定岩石粒度、磨圆度、分选等参数,描述岩性分布状况及变化规律。
b)描述孔隙结构,包括孔障半径、孔哦形态、孔隙大小分布,孔喉比等特征。
c)插述黏土矿物类型、成分,含量及分布。
4.3.2.3沉积微相
沉积微相捞述包括以下内容:
a)描述区域沉积环境、沉积体系,物源。
b)描述不同沉积微相在空间的分布规律,建立研究区沉积微相模式,划分沉积微相。
4.3.2.4油砂体发育及分布特征
油砂体发育及分布特征描述包括以下内容:
a)描述砂岩总厚度、总钻遇率,单层砂岩厚度,单层钻遇率,摘述单砂体的形态和大小,连续性,平面和纵向分布状况。
b)描述油层总厚度,总有效厚度,单层厚度,单层有效厚度,描述油层的产状。
4.3.2.5隔夹层特征
描述隔夹层的岩性,产状、厚度、稳定性等,分析隔层和夹层对开发的作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450-2019 井中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技术规程
IC575.180.10
E11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450—2019
井中地震资料处理解释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orehole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井中地震资料的基本处理流程、处理技术要求,处理成果与质量评价、综合解释,解释成果质量检查、成果报告编写及归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零并源距VSP(Zero一offset VSP)、非零井源距VSP(Offset VSP)、直线变井源VSP(Walkaway VSP)、环形固定井源距VSP(Walkaround VSP)、三维vSP(3DVSP)和井间地震的数据处理解释。随钻VSP、逆VSP、时移VSP,时移井间地震、井地联合地震及光纤传感井中地震可参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685陆上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SY/T5331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要素规范
SYT5453地震数据交换记录格式
SYT5454井中地霞资料采集技术规程
SY/T5481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SY/T5928地震勘探资料归档规范
SYT5933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下行波down一going wave
来自观测点以上各种路径传播的地震波,包括直达波和下行多次波。
3.2
上行波up一going wave
来白观测点以下各种路径传播的地震波,包括一次反射波和上行多次波。
3.3
并筒波tube wave
地震波到达井简时产生的沿井柱流体传播的斯通利波。
3.4
套管波casing wave
地震波到达套管时因套管与地层耦合不佳而产生的沿套管传插的波场。
3.5
套管谐振casing resonance
因套管间、套管与地层间弱合不佳而产生的谐派,一般具有因定的频带,随时间衰减较慢。
3.6
电缆波cable wave
因电缆扰动及沿电缆传播引起的噪声,具有高速、高频特征,与电缆张力有关。
3.7
双程时校正制面zero一offset VSP upgoing wave two-way time aligned sections
零井源距VP资料按初至时间进行双程传播时间校正,上行波校正到双程旅行时的剖面。
3.8
走廊叠加corridor stack
将零井源距VP资料按初至波时间进行双程传播时间校正后,取初至以下一定时间或深度范围内的各道叠加。
3.9
波场分离wavefield separation
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井中地震接收到的上下行波,纵横波及各种类型的干扰波进行有效分离的过程。
3.10
共深度点投影变换VSPCDP transform
将丰零井源距VP的上行波场数据的每个采样点从深度一时间域变换到反射点偏移距一深度域的一种算法。
3.11
并间速度层析反演cross一wel目velocity tomography inversion
进行井间地层速度反演的过程,一般将地下划分为若干网格,对每个单元给定初始速度值,通过走时选代更新速度模型,直至计算结果与实测的误差达到要求为止。
3.12
vSP桥式标定VSP bridge calibration
利用零井源距VSP上行波双程时校正剖面、VSP走廊叠加剖面将深度域的测井资料、岩性资料与时间城地面地震剂南进行对比,建立起地质层位与地震反射界面对应关系的过程。
3.13
三分量旋转three一component rotation
在波场沿炮检连线传播的假设条件下,利用初至波能量分布,通过数学运算求取三分量的原始方位角。并通过矢量合成原理求取质点振动方向和波场振幅或某一确定方向和振幅,并旋转至确定方向的过程。
3.14
下行子波反霜积dewn一going wave wavelet deconvelution
利用VSP下行波提取子波,进行子波反福积的方法。
3.15
声波曲线校正correetion of sonie logging by VSP
在保持声波测井深度采样和速度相对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利用VP速度对声波时差测井速度行的背景速度校正。
4基础工作
4.1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原始井中地震采集数据。
采集工程技术设计、施工总结。
—仪器班报,
—测量成果及数据.
4.2资料收集
4.2.1地震地质资料
地霞地质成果宜包括以下内容:
一过井地面地震资料,解释方案、构造图及有关分析图件。
一地面地震速度资料。
—表层结构数据(小折射、微测井等静校正成果或其他表层结构模型信息)
—地面地震处理基准面、填充速度
—地面地震处理成果报告。
一观测井所在工区的地面地震资料解释与综合研究报告。
—观测井开发动态数据及油藏剖面图件
4.2.2井筒及测试资料
井筒及测试成果宜包括以下内容:
作业井基本井况数据(包括补心高度等信息)。
井轨迹数据。
—作业井分层数据表。
—完井地质总结报告。
—综合录井图。
—测并曲线数据(包括声波,伽马和密度等)
—测井解释资料
—邻井基本井况数据,
—邻井分层数据表、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综合录井图,
—邻井测井曲线数据、并轨迹数据、测并解释成果。
—作业井及邻井试油试气及油气生产数据。
—井身结构,固井等其他资料。
4.2.3邻井VSP成果
邻井VSP成果宜包括以下内容:
一采集工程技术设计、施工总结。
一原始VSP地震数据,
仅器班报。
一VSP处理解释成果数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448-2019 天然气气体标准物质稳定性分析 气相色谱法
ICS75.060
E24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448-2019
天然气气体标准 物质稳定性分析 气相色谱法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natural gas reference material-Gas chromatography
2019-11-04发布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气组成及硫化物分析用的气体标准物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气气体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考查及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74.1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第1部分:称量法制备一级混合气休(GB/T5274.1—2018.1506142-1:2015,1DT
GB/T1106010天然气含硫化合物的测定第10部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硫化合物
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150003标准样品工作导则(3)标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
GB/T278943天然气在一定不确定度下用气相色谐法测定组成第3部分:用两根填充柱测定氢、氨、氧、氮、二氧化碳和直至C的烃类(GB/T27894.3-2011,I506974-3:2000,IDT)
GB/T278946天然气在一定不确定度下用气相色谐法测定组成第6部分:用三根毛细柱测定氯,氧,氧,氮、二氧化碳和C1至C的烃类(GB/T27894.6-2012,1S06974-6:2002,DT)
3术语和定义
GBT206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稳定性stability
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在较长周期内定期地进行标准物质待定特性值的稳定性评估。可用于确定气体标准物质的有效期限,以及不稳定性带给气体标准物质不确定度的稳定性分量。
4方法提要
用气相色谱法,使用标样来进行所考查标准物质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并通过稳定性考查分析数据处理评估长期稳定性带给天然气气体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分量。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447-2019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制造机器人系统选型指南
ICS75.180.10
E92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447—2019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制造机器人系统 选型指南
Petroleum drilling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Guide for manufacturing robot system selection
2019-11-04发布 2020一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石油天然气钻果设备制造机器人系统在配置选型,验收等方面的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制造机器人系统的选型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5226.1一2019,IEC60204-1:2016,IDT)
GB/T8923.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8923.1一2011,IS08501-1:2007.1DT)
GB11291.2一201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GB112912—2013,1SO10218-2:2011,1DT)
GB/T126422013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GB/T12642一2013,I5O9283:1998,IDT)
GB/T12643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词汇(GB/T126432013,ISO8373:2012,IDT)
GB/T13288.4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第4部分:1SO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的校准和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方法触针法(GB/T13288.4一2013,IS08503-4:1988,IDT)
GB/T15706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GB/T15706一2012,1S012100:2010,IDT)
GB/T33008.1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第1部分:系统要求
GB37824一2019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Z2.1一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JB/T10045热切割质量和儿何技术规范(JB/T10045-2017,1S09013:2002,MOD)
SY/T6919石油钻机和修井机涂装规范
AWS DI./D.iM钢结构焊接规范(Structural welding code一Steel)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GB/T12643和GB/T157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定文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12643和GB/T1570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术语和定义
3.1.1
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hot
自动控制的、可重复编程、多用途的操作机,可对三个或三个以上轴进行编程。它可以是固定式或移动式。在工业自动化中使用。
注1:工业机器人包括:
一操作机,含致动器,控制器,含示教盒和某些通接口(硬件和软件)。
注2:这包括某些集成的附加轴。
[GB/T126432013,定义2.9]
3.1.2
工业机器人系统industrial robot system
由(多)工业机器人,(多)末端执行器和为使机器人完成其任务所需的任何机械、设备、装置、外部辅助轴成传感器构成的系统。
[GB/T126432013,定义2.15
3.1.3
集成integration
将机器人和其他设备或另一个机器(含其他机器人)组合成能完成如零部件生产的有益工作的机器系统。
[GB/T12643-2013,定义2.22]
3.1.4
政动器actuator
用于实现机器人运动的动力机构。
示例把电能,液压能、气动能转换成使机器人运动的马达。
[GB/T12643一2013,定义3.1]
3.1.5
末端执行器end effector
为使机器人完成其任务而专门设计并安装在机械接口处的装置。
示倒:光持器、板手,焊枪、喷枪等。
1GB/T12643-2013,定义3.11]
3.1.6
安全防护空间safeguarded space
由周边安装防护(装置)确定的空间。
[GB/T12643-2013,定义4.8.5]
3.1.7
防护装置gard
设计为机器的组成部分,用于提供保护的物理屏障。
[GB/T157062012,定义327]
3.1.8
工具中心点tool centre point
参显机械接口坐标系为一定用途而设定的点。
1GB/T12643-2013,定义4.9]
3.1.9
保护性停止protective stop
为安全防护目的而允许运动停止并保持程序逻辑以便重启的一种操作中断类型。
1GB/T126432013,定义5.17]
3.1.10
示教编程teach programming
通过手工引导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或手工引导一个机械模拟装置,或用示教盒来移动机器人逐步通过期望位置的方式实现编程。
【GB/T126432013,定义5.2.3]
3.1.11
离线编程off一ne programming
在与机器人分离的装置上编制任务程序后再输人到机器人中的编程方法。
1GB/T12643-2013,定义5.24]
3.1.12
示教盒pendant:teach pendant
与控制单元相连,用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或使机器人运动的手持式单元。
注:改号GB/T12643-2013,定义58
3.1.13
切割机器人系统cutting robot system
一种应用于切割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切割,控制及其他辅助单元。
3.1.14
弧焊机器人系统are welding robot system
一种应用于弧焊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弧焊,控制及其他辅助单元。
3.1.15
喷砂机器人系统blasting robot system
一种应用子喷砂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喷砂、控制及其他辅助单元。
3.1.16
喷涂机器人系统pruy一painting robot system
一种应用于喷涂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喷涂、控制及其他辅助单元。
3.1.17
装配机器人系统assembly robot system
一种应用于装配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装配,控制及其他辅助单元。
3.1.18
搬运机器人系统handling(transfer)robot system
一种应用子搬运作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搬运,控制及其他辅助单元。
3.1.19
应用单元application unit
为使机器人完成规定功能所需的机械、设备、装置、外部辅助轴或传感器构成的单元,
3.1.20
控制单元control unit
一套具有逻辑控制和动力控制功能的单元。能控制和监测机器人机械结构并与环境(设备和使用者》进行通信。
4分类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制造领城产品通常包含切割、焊接、喷砂、喷涂,装配、搬运等工作内容,将制造机器人系统分为:
a)切割机器人系统;
b)弧焊机器人系统;
c)喷砂机器人系统;
d)喷涂机器人系统;
e)装配机器人系统;
f)门搬运机器人系统。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306-2016 致密油气测井资料综合评价技术规范
ICS73.020
E12 SY
备案号:57690—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306—2016
致密油气测井资料 综合评价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ell logging data on tight oil and gas
2016-12-05发布 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致密油气测井资料综合评价内容与方法,评价成果图表内容与格式、综合解释成果评价图等安求。
本标准适用于致密油气测井资料评价与解释及成果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干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口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3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SY/T5360裸眼井单井测井数据处理流程
SY/T6488电,声成像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规范
SY/T6617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规范
SY/T6994页光气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致密油气tight oil and tight gas
以源储一体或近源成藏方式储集在碎屑岩或碳酸盐岩等致密储层(覆压渗透率小于0.mD)中的油气。
32
“七性特征”seven characters
结合致密油气的成藏特点与生产开采方式而提出的致密油气测井资料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烃源岩特性、岩性,含油性、物性、电性,脆性和地应力各向异性7个方面。
4关键井评价内容与方法
4.1关键井资料要求
4.1.1资料包括井位部署图,构造井位图、地质设计任务书及地质探开发报告。
4.1.2原始资料质量要求按照SY/T5132的规定执行。
4.1.3关键井的致密油气评价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分析资料要求见附录A。
4.2岩性
4.2.1岩性种类识别
结合录井和取心等资料,应用中子一密度交会图,MN交会图和MID交会图。并配套应用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或其他有效资料,识别泥岩、砂岩,灰岩和白云岩等:结合岩矿分析资料。应用白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并配套应用元素浮获测井识别黏土类型。
4.2.2矿物组分计算
4.2.21常规测井交会法
以去铂伽马测井等资料确定泥质含量。以中子、密度和声波测井资料等采用体积模型方法确定砂质、灰质和云质等矿物含量。
4.2.2.2元素测井法
4.2.2.2.1元素得获测井
针对不岩性组分分布,以实验室岩石元素和氧化物测量为基础。建立元素浮获谱测井的矿物组分计算模型。确定泥质,砂质、灰质和黄铁矿等。
4.2.2.2.2元素全测井
可同时测量俘获谐和非弹散射。针对不同岩性组分分布,以实验室岩石元索和氧化物测为基础,建立元素全谐测并的矿物组分计算模型,确定泥质、总有机碳含量,砂质、灰质、云质和黄铁矿等,并计算各黏七类型的相对含量。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302-2016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陆域形成和土建工程技术指南
ICS01.040.93
E24 SY
备案号:57686—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302—2016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陆域形成 和土建工程 技术指南
LNG terminal land reclaim and civil engineering technical guide
2016-12-05发布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陆城形成的主要原则,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新建及改扩建的陆城形成工程及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
本标准适用于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项目建设,其他类似工程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722破安全规程
GB50007一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21一2001岩土工程察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T50123一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2012014防洪标准
GB50201一2012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26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50330一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779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设计规范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T188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JTS131一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TS133一2013港口岩土工程斯察规范
JTS154-1一2011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
JTS165-5-2016液化天然气码头设计规范
SL237一1999土工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3.1
液化天然气(LNG)liquefied natural gas(LNG)
一种液态状况下的无色流体,主要由甲烷组成。还可能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氮或通常存在于天然气中的其他组分。
3.2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LNG receiving terminal
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进行接卸,对液化天然气进行低温储存、低温加压和气化并外输至天然用户的整体工程。其中接收站工程可包括液化天然气公路槽车、铁路槽车和小型液化天然气船的装即设施。
3.3
总体布置general layout
LG接收站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各区城的布置,场内外道路、场区竖向布置,绿化等。
3.4
生产区producing area
接收站围墙内,由储罐、工艺装置、泵房、仓库,火炬等可能散发可燃气体,或者接收处理液化天然气的工艺装置和设施组成的区城。
3.5
液化天然气码头LNG jetty
为液化天然气船船提供错泊、进出港、靠离泊和装卸作业的港口设施。
3.6
储罐区tank area
由一个或若干个LNG储罐及必要的消防设施构成的区城。
3.7
工艺装置区process area
布置各种工艺设备进行LNG气化和外输的区城。
3.8
槽车装车区truck loading area
布置多个装车,将LNG充装到LNG槽车的区城。
39
公用工程区utility area
布置各种公用设备为工艺区提供能源、动力的区城。
3.10
行政办公区administration office area
接收站员工日常办公的区城。
3.11
吹填工程hydraulic fill
采用泥泵和排泥管线将泥砂输送到指定地点的作业方式。
3.12
防波堤breakwater
防御风浪侵袭港口水域,保证港内水域平稳的水工建筑物,
3.13
临建区temporary building area
工程施工期间,满足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办公生活需要的临时建筑区城。
3.14
操作基准地震operating basis earthquake(OBE)
不会造成损坏,不影响重新启动和可以继续安全操作的最大地震活动。
3.15
安全停运地震safe shutdown earthquake(SSE》
基本失效保护功能(fallsafe)和机械装置设计能承受的最大地震活动。
4总则
为了使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以下简称“接收站)工程项目建设成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友好的能源设施,特制定本标准。
接收站陆域形成和土建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
接收站陆城形成和土建工程应远近期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对难以扩建的土建工程按照远期设计,建(构)筑物、管线支撑等应按近期设计,根据需要逐步进行扩建:陆域形成工程需兼顾近远期,远期的工程不宜对现有工程产生影响。
对采用代建回购建设模式的接收站陆城形成工程,宜由使用单位,即接收站建设单位提出技术要求。
接收站陆域形成工程和土建工程的设计贯彻“因地制宜、节资源、就近合理利用”的方针。
接收站陆城形成工程和土建工程应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301-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
ICS75.020
E20 SY
备案号:57685-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301—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 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 及污染控制 技术要求
Pollution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oily sludg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for onshore oil natural gas exploitation
2016-12-05发布 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适用场所、污染拉制及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开果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过程及污染控制和环境监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作。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8978创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放标准
H/T9引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SY/T7300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干本文件。
3.1
含油污泥oily sludge
石油天然气斯探、开采,集输、废水(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与泥砂形成的混合物,以及在钻并过程中使用油基钻井液产生的含油岩屑。
32
资源化综合利用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含油污泥经过处理刺余固相满足本标准要求后用作油田通井路和井场建设用基础材料以及作为燃料使用,含油污泥中矿物油,油基钻井液经过分离后回收并再生利用。
3.3
通并路the road to the well site
在钻井前或施工期间及油田运行期间修建的通往作业井场的各种道路。
4一般要求
4.1含油污泥化学热洗、热解、蒸汽喷射、常温溶剂取等处理污染控制应满足SY/T7300的要求。
4.2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资源化利用场所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应遵守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相关标准,行业规范的规定。
4.3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用于铺设通井路、铺垫井场的场地应选择在油田作业区内。
4.4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4.5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剩余固相禁止农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297-2016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
ICS75.020
E20 SY
备案号:57681—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297-2016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 二氧化碳排放 计算方法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emission with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production
2016-12-05发布 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开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二氧化碳直接排放。能弹间接排放,以及”氧化碳同收利用量的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目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行。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3媒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384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22723人然气能量的测定
2006年1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刮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二氧化碳排放量greenhouse gas emissiuns
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本标准中除二氧化碳外。其他温室气体(如甲烷等)在计算时,按全球变暖潜能值,以二氧化碳当量计。
3.2
二氧化碳直接排放d面irect CO,emissions
企业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包括燃料燃烧排放、工艺过程排放,逸散排放,废水和废气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排放。
3.3
能源间接二氧化碳排放indirect CO,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企业消耗外部电力,热力或者向外输出电力,热力时形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输人/输出电力回接排放和输入输出热力间接排放.
3.4
燃料燃烧排放fuel combustion emissions
加热和制冷过程燃料燃烧排放,热电生产过程燃料燃烧排放和交通运输过程燃料燃烧排放。
3.5
工艺过程排放process emissions
企业生产环节(包括勘探、开采,处理、错运等)二氧化碳和甲烧的过程排放。主要包括火柜燃烧,天然气试井放空、油气开采及储运过程、乙二醇脱水、天然气处理过程中二氧化碳脱除、硫磺装置生产等工艺过程的排放。
3.6
火炬燃烧排放flare combustion emissions
企业可燃废气燃烧处理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
3.7
工艺放空排放process ventedemissions
通过装置/设施排放口等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不包活燃料燃烧排放和火炬燃烧排放。
3.8
逸散排放fugitive cmissions
由于设备漏引起的甲烷,氧化碳排放,主要包括石消和天然气助探,开采,处理,储运等设备(阀门.法兰.泉轮密封.压缩机.减压时.取样接.工艺排水,开口管路,套管能罐等)速的推放。
39
废水和废气及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排放enmissions from the treatnsent and disposal process of waste water,waste gas and sulid waste
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的甲烷排放,应处理和固体成物处理处置过程的二氧化成排放。
3.10
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回收利用recycling of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通过间收二氧化碳和甲烷作为生产原料或产品,从面免干排放到大气中。
3.11
温室气体活动水平数据data of greenhouse gas activity level
企业生产运营过视中计炸温来气体排放量的相关塔数据、如能源,燃料成电力的消耗量等。
3.12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紧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actors
止常生产和管理条件下,量化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温室气体持放量的排放系数。
3.13
全球壶暖潜能值glohal warming potential(GWP)
衡量一种物质产生温室效应的·个指数,指在1年的时间框架内,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于利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314
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side equivalent(CO,eq)
度量温室效应和温室(体的基本单位。一·种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语能值。
4基本原则
4.1相关性
确保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清单恰当反映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二氧化成排放情况,满足企业生产,统计、管理、报告以及制定减排策略和计划等不同雷求。
4.2完整性
应报告金业生产运营边界内的所有主要二氧化碳排故。包括直接排放和能源间接排放,以及二氧化碳排放。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296-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ICS75.020
E20 SY
备案号:57680—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296-2016
陆上石油 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 推荐作法
Recommende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Onshore oil and gas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operations
2016-12一05发布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陆上石油天然气物探作业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和污染预防、废物管理,生态保护等的推荐作法。
本标准适用干陆上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板本活用于本文件。儿是不注口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服本《包括所有的作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5.1-5085.7危隐废物鉴别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内体皮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11T29能险度物密别技术规范
HJ607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沙染控制技术规范
固休废物鉴别导网家环保总局公告6年第11号
国家觉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
3总体要求
地囊勘探作业应全面考虑作业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制定实施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重点内容包活:
一调查工区内是古存在白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居住区,文化教育区城等环境敏感区。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作业应优先采取避让或进行地震彩集方法论证,制定、实严格的环保护作业方案。
—根据地震勘探作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按照避免,减缓,恢复治理的优先顺序制定与实施生态保护计划。
一全面分析地震助探作业过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南与振动的产生环节,基于减量化,环与用、处理、处置的优先断序制定与实施废物管用计划,采取噪声与报动减缓错施。
4污染预防
4.1激发震源应优先选用可控震源。炸药霞源宜选用绿色环保型炸药并控制空饱字。
4.2测量放线作业宜限制测线宽度,测量图上宣标注环境保护口标,作业过程中优先避让环境保护目标或采取保护措施。
4.3根据工区地理位置分布和工区测线布设预先制定合适的行车计划合理调度与利用车辆,减少车辆在工区内的行驶次数。
4.4加强柴油机.钻机等机械设备的目常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4.5并下破宣采取以下环境保护错施:
选择合适的装药量和井深,避免形成弹坑。
封塔地下水并免将炸药琴露在降水环境中。
爆破前前在胞眼部和深饱眼上铺设砂垫层。降低噪声水平。采用胞眼法应选择合适的装药量和饱眼深度,并正确问填或堵塞炮眼,降低噪声级。
在住宅学校,医院等对声敏感建筑物,水源地养所塘,野生动物柄息地,以及其他对由和振动有特绿要求的重要设施(包括地下设施)等附近放饱时,宜采取减少炸药量,增人安全距离等防护施。
井下结束后应检查是否爆炸完全并回收现场残留物。残留炸药宜问收用干下一个炮孔或放收集器中:同时控制散落于炮孔周围的你药量,牛全部回收散落炸药。
4.6化学品的选用和燃油的储仔宜符合下列现定:
达用环境与健康性能优良的化学品。野外测量时,测量标彩宜使用孝,低污染材料代替有高污染的油漆:井下爆破选用乳化药类环保型炸药。在燃油储区设置防树心,经常检查是香仔在油料润漏。若有淮温点应立即实施封堵措施。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295-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修井作业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ICS75.020
E20 SY
备案号:57679-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2952016
陆上石油 天然气修井作业环境保护 推荐作法
Recommended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Onshore oil and gas well-workover operations
2016-12-05发布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陆上石油天然气修井作业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和污染预防、废物管理、生态保护等的推荐作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修井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作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口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门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作。
GB505.1一5085.7危险废物鉴划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物贮存处置场污桌控刮标准
H/T29N危险度物鉴别技术规范
HJ607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拉制技术规范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6年第11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
3总体要求
修井作业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作业过程中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的在环境影响,制订井实施有效的污染防治方案与生态保护措施。实现修并作业全过程的污染控制。重点内容位括:
一节能环保型的修井设备、工具与修井技术达择与实施方案
—健康与环境性能优良的修并液及其他化学选用方案
一基于减量化,循环与回用、处理、处置的优先顺序制订与实施的废物管理计划
4污染预防
4.1技术与装备
4.1.1优先选用网电修井机、液压蓄能修并机等节能环保型的修并设备与工具。应用带压作业,连续油管作业等先进高效的修并技术。
4.1.2根据井控风险级别安装井口防喷器,井下安装防溢防喷油装置。起抽油杆、起油管、起钻杆等过程中采用泄油和刮油装置。
4.1.3大型修井作业机械宜使用减震胶垫进行隔震处理。并采取减噪错施。
4.1.4柴油机宜使用清洁燃料油,H采取延遇点火,废气再循环、控制空气燃料比、改进柴油加注系统等措施。
4.1.5根据工作环境选用机械设备润滑油。安装润滑油净化设备,适当延长润滑油的更换周期。严格按照制造商的运行与维护规定对修设备与工具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4.2过程作业
4.2.1压裂酸化作业宜采用压裂液连续混配技术与酸化密团施工作业方式。酸化作业用于贮存残酸和井内返出液的储罐宜安装到位。同时根据油气藏条件合理估测酸化液用量。集中配制酸化液。且现场采取防胸,防漏及防渗拼施。废压裂液宣由专业公可回收利用,废酸应及时回收处理。
4.2.2油.气,水井酸化宜使用固体酸或泡沫酸。发泡酸使用过程中宜配套消泡设施。
4.2.3冲砂作业宜使用团式循环连续冲能装置,采用旋流除砂器或类似设备实施冲砂液、油,砂的分离,冲砂液宜循环使用。
4.2.4地面管线、设备连接部位、储罐(池)等应采取防刺、防持施。
4.3材料与化学品
4.3.1基使用效果,环境与健取性能,经济指标等,对拟用的化学品进行全面评估,优先选用环境与健康性能优良的化学品。
4.3.2建立化学品环境管理档案并产格执行回家相关环境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应其有明确标识与安全技术说明书。废弃危险化学品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
4.3.3采购具行人包装的材料与化学品,使用可收利用的容器。
4.3.4减少化学品与材料的储存量,几进行善能存和保管。
4.3.5作业结束后、应清理场所有剩余化学品与材料,并按照相关规定安全行故与处。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294-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集输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ICS75.020
E20 SY
备案号:57678-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294-2016
陆上石油 天然气集输环境保护 推荐作法
Recommended practic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onshore 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2016-12-05发布 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陆上石油天然气集输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建设,运行与维护、退役与恢复等阶段的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常规石油天然气集输。不适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350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H607废矿物油间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3总体要求
石油天然气集输应往重从项日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建设、运行与维护,真至集输设施的送役与场地恢复的全过程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防治设施的“三时”制度,制定并实施完善的环境保护方案,重点内容包括:
—生态保护。针对石油天然气集输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按照避免,减少、恢复,补偿,以至干改善的优先顺序进行生态保护。
—废物管理。全而分析石油天然气集输工程建设、运行与维护等各阶段皮水,废气、固体皮物的产生环节,基于减量化、循环与同用、处理,处置的优先顺序进行废物管理。
一环境风险管理。针对石油天然气集输全过程,制订事前预防、事中响应和事后恢复的环境风险管理计划,重点对集输管道油气泄漏,储油罐火灾及爆炸等事故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提出并落实具体的环境风险防范描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次生环境污染控制方案。
4可行性研究
石油天然气集输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明确识别,分析、预测和评估项目潜在环境影响。结合区城环境特点,全面论证项目环境可行性。针对环境保护日标,制订防治污染、防止生态劣化的施。重点内容包括:
—识别环境敏感区。调查项目建设区城内的环境敏感区,识别项目与环境敏感区之间的位置关系。重点关注:集输场站及管道途经区城是否沙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项目建设区城内是否存在珍稀危野生动植物,管道是否经过重要泊,河流(包括干河道和季节性河流)等。
一针对环境敏感区及其他环境保护目标,分析施工作业,运行与维护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重点包括:场站建设过程中清除场地。平整土地所造成的地表扰动,管道敷设对地表层和地下浅表层的影响,工程建设与运行期对社区,动物、植物的影响;管道埋深对地下水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来自于埋设管道泄漏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潜在环境事件的影响。
一制定环境影响减缓方案。重点包括: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等生态影响减缓方案:经类废气,含油污水,含油泥砂、噪声等污染防治方案,管道路由避烧环境敏感区方案,以及无法避烧环境敏感区的管段保护性施工方案及其他环境保护错施。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SY/T 7292-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
ICS75.020
E20 SY
备案号:57676—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7292—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 开采业清洁生产 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 for cleaner production-—Onsho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industry
2016-12一05发布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实族清洁生产的技术原则与推荐作法。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治气田及津海陆采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开果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下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目期的板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5Y/T6628陆上石油天然气生产环境保护推荐作法
5Y/T6672·天然气处)保护环境的推荐作法
SYT6了87水溶件油化学剂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18号
3技术原则
玉油气用企业制订与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方案遵精“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3.2在油开采过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a)全面考虑勘探开发各阶段、各作业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采取避免与减缓负莫影的描施。
b)高效利用开节约使用能源,资源(水和上地等)。
c)使用可提高油气开发效率的先进工艺技术与装备。
d)选用环境性能优良的钻井液,油气旧化学剂及其他辅助材料。
e)加强皮物管理、优先采用源削减技术,减少钻并废物、采出水及其他废物的产生量。并实现发物的循环利用与瓷源化利用。
3油气田企业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遵循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18号),并优先采用该技术政策中鼓励采用的技术。
4推荐作法
4.1一般作法
4.1.1节能与节水
4。1.1.1对采油(气).注水油气集输等重点耗能系统。以及钻井,井下作业、采油(气)等用水系统的运行效辛、能耗与水耗选行监测井核算,强化能源水资源的计量器具管理与监测管理,实现能效优化与水寄源合理利用。
4。1.1.2对油气田地面与地下工程进行系统优化。注重各耗能系统及相互之间节能技术的完善配套。考虑选用以下节能技术:
机采系统包括抽油机系统优化设计、节能型抽油机、螺杆系采油等技术。
树油热采系统。包活树油污水深度处理问用热采锅炉给水、高压高温输汽管道保温等技术。
油田注水系统。包括注水系统优化仿真和实时分布式优化控制,高效注水泵与高压变频调速等技术。
油气集输系统。包活高效三相分离、真空相变加热炉、集输泵变顿、不加热集油及低温集油等技术。
油田件生气回收利用,包括增压问注地层,油田机械用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发电等技术。利用间电迷行钻井及井下作业技术。
4.1.1.3合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
4.1.1.4对钻并,采油气,并下作业等各项作业废水的产生源,产生量及新鲜水的消耗进行分析,寻找节水机会,使用先进的节水工艺与设备,对废水进行环回用与资源化利用。
4.1.2油气田化学剂选用
4.1.2.1基使用效果、环境与健康数据、安全数据和经济指标的全面评价。优先选用环境。健康性能优良的油气化学剂
4.1.2.2对拟选用的油气田化学剂,使用者宜向相关骨理部们门提供化学物质使用清单。油气田化学剂使用清单宜包含以下信息:用途及使用场所、主安成分,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重金属等的测试数据,以及是否属同家规定的危险品与使用数量等。
4.1.2.3水溶性汕(化学按SYT677的求选用.
4.1.3生态保护
4.1.3.1对厂拟开发区域,调查当地植被、十壤、岩层、水休、野生动物辆息等情况,开根据助探,钻井和地而工程建设等不阶段的作业特点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施。
4.1.3.2营地及场站建设尽量节约永久占地和临时性用地。场站选址、道路设计路线避开水径流,设计清污分流系统。并考虑生物阳隔影响及生物通道建设。
4.3助探开发过程中宜利用原有地形与道路,施工后进行地表恢复。新建道路与并场平整时避免高填深挖。集油(气区内的管道敷设宜就近位于治区道路沿线,道路和管道施工作业宜根据野生动物柄息的敏感区城及时问段(即取食、繁殖地及季节)进行合理安排或采取特殊设计。
4.1.3.4选用低噪声设备,生产过程中的油机及各种机泵等固定噪声源采取密团隔声或构造隔声墙等减噪措。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带书签 津18SZ4 城市道路质量通病防范系列图集(无水印).pdf
高清带书签 津18SZ4 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8 年 12 月 22 日,统一编号:DBJT29-175-2018,主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邮电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城市道路 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无障碍设计规苑》GB50763-2012
《天津市无障碍设计标准》DB/T29-196-201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天津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DB/T29-74-2018
《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基设计施工技术规程》TJG-F1001-201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JC888-2001(2017年复审)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天津市各级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施工,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生活区内道路也可以参照使用,
3侧石
3.1一般要求
(1)侧石(又称路缘石)用于路面与人行道之间的分隔,同时用作车行道与分隔带、中间带的交通安全设施。
(2)侧石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两种,前者用于直线及大半径曲线上;后者用在路口转角、分隔带端头等小半径的曲线部位。
(3)侧石可采用C30混凝土预制或机切花岗岩,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NPa。
(4)考虑融雪剂对钢筋的腐蚀性,侧石应避免使用钢筋混凝土。
(5)考虑道路冻融情况和天津的气候条件,侧石抗冻融能力应不低于D100.(强度损失25%,重量损失5%时冻融次数)
3.2侧石施工
(1)沥青路面侧石应在路面基层完成后,未铺沥青面层前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侧石应在路面完成后施工。
(2)侧石可在铺筑路面基层后,沿路面边线创槽,做基础安装,也可以在修建路面基层时在基础部位加宽路面基层作为基础,基础厚度及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3)侧石创槽深度可比设计加深10~20m,人工创槽要求向外创槽,靠路面一侧比线位宽出不大于5cm。
(4)如侧石基础不能和路面基础一起完成,应修筑侧石基础(10%石灰土);厚度20cm,宽度50cm,压实度>90%(重型).
(5)侧石安装时先铺筑M7.5水泥砂浆,砂浆厚2c。安装曲线侧石应注意外形圆滑,相邻侧石缝隙用8mm厚木条掌握,侧石顶百应顺直图滑平顺,无回进凸出前后高低错牙现象。
(6)侧石安装后外侧用C15混凝土回填稳固。把侧石间的土及杂物别除干净,并用水润湿,然后用1:3水泥砂浆(水泥42.5MPa以上)灌缝填实勾平,用弯面压子压成凹形,适当洒水养生3天以上。
4缘石坡道
4.1一般要求
(1)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凡被侧石断开的地方均应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设置应与大型公共建筑的无障得设计一政。
(2)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斑马线位相对应,
(3)缘石坡道分为单面坡缘石坡道和三面坡缘石坡道,
(4)缘石坡造的坡面应平整,表面防滑。
(5)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应大于10mm.
(6)缘石坡道基层结构做法与人行道基层结构做法相同。
4.2单面坡缘石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2)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3)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
(4)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
(5)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4.3三面坡缘石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2)三面坡缘石坡道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正面的坡度不宜大于1:20.
5盲道
5.1一般要求
(1)城市主要商业街、步行街的人行道应设置盲道:视党障碍者集中区域周边道路应设置盲道;坡道的上下坡边缘处应设置提示盲道;道路周边场所建筑等出入口设置的盲道、人行天桥及地道出入口处设置的盲道和公交车站的盲道均应与人行道中的盲道系统相连接。
(2)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3)盲道砖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4)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井盖等障碍物。
5.2行进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化带时,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化带边缘0.25~0.50m处,
(2)人行道内侧有树泡时,行进盲道宜设在距树池边缘0.25-0.50m.
(3)人行道没有树池时,若行进盲道与路缘石上沿在同一水平面,行进盲道距缘石不应小于0.50m。若行进盲道比路缘石上沿低,距路缘石不应小于250mm;盲道应避开非机动车停放的位置.
(4)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25cm~50c;可根据人行道及路面砖宽
度选择。
(5)道路路线为曲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5.3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转弯处及其他有需要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的宽度应大于等于行进盲道宽度。
(2)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时,在相距25~50c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
(3)在人行天桥及地道、地下铁道等出入口处距出入口25一50c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
(4)公交车站站台距路缘石25~50cm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其长度应与公交车站的长度相对应。
5.4材料要求
本图集盲道砖材料要求主要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盲道砖。
(1)当盲道砖长度与厚度比≤4时,以抗压强度控制。抗压强度:平均值≥40.0MPa,单块最小值>35.0NPa。
(2)当盲道砖长度与厚度比>4时,以抗折强度控制抗折强度:平均值24.00MPa,单块最小值≥3.20NPa。
(3)水泥混凝土盲道砖的吸水率:≤6.5%(有透水要求除外)。
(4)块形应符合标准图集的要求,并且每批水泥混凝土盲道砖的尺寸差应在±2mm
(5)水泥混凝土盲道砖表面应符合防滑要求,
6软土路基处理
6.1一般要求
(1)对软土层厚度较薄、埋深较浅的软土路基,宜采用换土垫层法、换土加筋垫层法、加筋碎石垫层、抛石挤淤及换填泡沫轻质土浅层路基处理措施。
(2)对软土层较厚、路基填土高度超过地基极限填土高度的路基,应采用加固土桩、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粒料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预制管桩等深层路基处理措施。
6.2浅层路基处理
(1)采用换土垫层法或换土加筋垫层法处理软基时,垫层厚度一般不小于0.50m且不超过3.0m,并应与其它处理方法进行经济比较后择优选用.
(2)换土加筋垫层法的加筋材料宜选用抗拉强度不小于30kN、受力时伸长率小于10%、耐久性好、糙度大的土工格栅,当垫层厚度小于1.0m时,在1/2厚度处铺设一层加筋土工格栅,当厚度大于1.0m时,每0.5铺设一层加筋土工格栅。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其它土工合成材料。
(3)采用加筋碎石垫层法处理软基时,垫层厚度一般为0.7米至1米,并应与其它处理方法进行经济比较后择优选用.
(4)加筋碎石垫层法的加筋材料可以选择土工格栅或土工格室,碑石采用未筛分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50mm,靠近格栅80mm范围内的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60mm。土工格室施工前先填筑150mm厚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0mm),排压后铺土工格室,格室间采用插销式连接,格室应充分拉伸展开,铺筑范围外侧用木桩固定。然后向格室内填筑最大粒径30mm的级配碎石。
(5)兆石挤淤法适用于常年积水的洼地,排水施工困难,表土呈流动状态,厚度较薄,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及厚度小于3.0m的软土路段,尤其适用于石料丰富、运距较近的地区。采用抛石挤淤法施工的路基,需要一定的沉实稳定时间,宜修建过渡式路面。抛石挤淤法不宜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路基工程,
(6)抛填片石的粒径大小不宜小于300mm,且小于300mm粒径的片石含量不得超过20%。抛填顺序:先从路堤中部开始,中部向前突进后再渐次向两侧展开,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抛石顶面应采用粒径小于100mm的块石或级配碎石填平、碾压密实。
(7)换填泡沫轻质土适用于桥涵两端路基回填、旧路改扩建等。泡沫轻质土换填厚度不宜小于80c,浇筑区段长度宜为10m~30m。泡沫轻质土应分层填筑,各层之间铺筑镀锌金属网,若一般路基为透水性路基,则泡沫轻质土路基应采用防渗土工膜包裹。
(8)泡沫轻质土与一般路基纵向开蹬搭接,蹬宽1m,蹬高为0.5~1m,当用于桥头回填时,底面纵向长度不宜小于20m,当用于涵润两侧回填时,底面纵向长度不宜小于5m,用于加宽路基时,与旧路基街接面的坡度不宜大于1:0.75,加宽路基底宽不宜小于1.5m。
(9)泡沫轻质土路基横断面宜采用台阶以适应路面横坡,单个台阶高差宜控制在0.2m内,台阶宜设置在行车道边界线或中央分隔带侧石边缘。当设计路面顶面横向高差在0.2m内时,路基横向可不设台阶。横断面顶面高程应满足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不低于0.6如。
6.3深层路基处理
(1)用带有回转、翻松、喷粉与搅拌功能的机械,将软土地基局部范围的某一深度、某一直径内的软土用固化材料予以改良、加固,形成加固土桩,包括水泥搅拌桩和旋喷桩,较多用于桥涵两端。
1)水泥搅拌桩适用于路基处于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饱和粘性土地基。当地基土天然含水量大于了%时应通过试验确定是否采用水泥搅拌桩,用于处理有机质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①水泥搅拌桩的固化剂均为水泥,其中水泥搅拌桩水泥采用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如果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应采用抗腐蚀水泥(如抗硫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根据拟加固场地的室内试验及其单桩承载力确定,掺入量宜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2%-20%。
②水泥搅拌桩桩顶设置0.6m厚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砂砾,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垫层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0m
③水泥搅拌桩或粉喷桩桩径宜为500mm,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长及桩间距通过计算确定。相邻桩的净距不应大于4倍桩径。
2)旋喷桩适用于处理淡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饱和粘性土地基,特别适宜在施工场地狭窄、净空低、上部土质较硬而下部软弱时采用。当用于处理有机质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①旋喷桩的固化剂为水泥浆。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如果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应采用抗腐蚀水泥(如抗硫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根据拟加固场地的水泥加固土室内配比试验及其单桩承载力确定,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130kg/m。
②桩顶设置0.6m厚碎石褥垫层,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0m。
③旋喷桩桩径400~1000m,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长及桩间距通过计算确定。相邻桩的净距不应大于4倍桩径。
(2)竖向排水体适用于深度大于3的软土地基处理。用于对逊泥质土和逊泥地基进行处理时,宜与加载预压或真空预压方案联合使用。
采用竖向排水体处理软土地基时,应保证有足够的预压期。竖向排水体可采用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
1)袋装砂井
①砂采用洁净的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超过3%,大于0.5mm的砂的含量占总重的50%以上,渗透系数不小于5×10m/s,砂袋采用透水性大、抗拉强度高的聚丙烯编制布制成,要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装砂后砂袋的渗透系数不得小于砂渗透系数。
②应在地基上铺设与竖向排水体相连的排水垫层,垫层材料可为砂、碎石或砂砾,厚度宜为0.5m,材料中小于5m颖粒的含泥量不宜大于5%,渗透系数不宜小于1×10~cm/s,袋装砂井需伸入砂垫层内0.30m,并不得卧倒.
③采用袋装砂井进行软基处理时必须进行预压,可以采用堆载(超载、欠载或等载)预压、真空预压或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如采用真空预压或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则加固区分区、抽真空管路布置及密封沟应进行专门设计,
④袋装砂井直径宜为70~100mm,采用正三角形布置,间距应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和预压期内所要求达到的固结度确定,但不宜大于1.5m。
2)塑料排水板
①塑料排水板板长<10m时,抗拉强度:>2.0kN/10cm板长>10m,抗拉强度:>2.5kN/10cm。
②排水垫层的技术要求与袋装砂井一样
③排水板留出孔口长度应保证伸入砂垫层不小于0.5m,及时弯折埋设于砂垫层中,使其与砂垫层贯通;并将其保护好,以防机械、车辆进出时受损,影响排水效果。
④采用塑料排水板进行软基处理时必须进行预压,预压措施与袋装砂井一样。
⑤塑料排水板排列方式及间距与袋装砂井一样。
(3)粒料桩
粒料桩包括碎石桩及砂桩,可采用振冲置换法或振动沉管法成桩。振冲置换法适用于处理十字板抗剪强度不小于15kPa的软土地基;振动沉管法适用于处理十字板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软土地基.
1)碎石桩成桩材料以粒径19~63mm的硬质岩的碎石或砾石为主,可部分掺砂,含泥量小于1%,不得采用强风化岩或软质岩石料。
2)砂桩成桩材料主要是工程砂,采用中粗混合砂,含泥量不大于3%,渗透系数不小于5×10m/s。为了增大桩体的摩擦角,可以加入角砾混合,但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50mm,含泥量不大于5%。
3)粒料桩的路堤底面应设置一层与粒料桩相连的排水垫层,碎石桩采用碎石垫层,砂柱采用砂垫层,其厚度宜为0.5m,粒料中小于5m部分的含泥量不宜大于5%,渗透系数不宜小于110cm/s
4)粒料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其长度、直径、间距应根据稳定、沉降计算确定,桩长不宜大于2。当相对硬层埋深不大时,桩长应达到相对硬层。振动沉管法成桩的桩径宜为0.5m,振冲置换法成桩的桩径宜为0.8-1.2m。相邻桩的净距不应大于4倍桩径。
(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C桩)适用于处理十字板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软土地基。
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施工时,粉煤灰宜采用Ⅱ级或Ⅲ级粉煤灰;采用振动沉管施工时,粉煤灰可采用粗灰。粗集料可采用碎石或砾石,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施工时,砾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nmm;振动沉管灌注混合料时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
2)垫层厚度宜为0.6m,垫层材料宜采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砾或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体强度宜为5-20MPa,桩径宜为0.4-0.6,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长及桩间距通过计算确定,最大桩长不宜大于30m,桩端应落在强度相对较高的土层上,相邻桩的净距不应大于4倍桩径
(5)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管桩)
预制PTC管桩适用于处理深厚软土地基上荷载较大,变形要求较严格的高路堤段、桥头活通道与路堤衔接段。薄壁管桩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7度的地区,对大于7度的地区应进行专门的验算。
1)混凝土、钢筋、外加剂等材料应满足《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JC888-2001)的要求。薄壁管桩宜工厂预制、现场焊接接长,外径宜为300~500mll,壁厚宜为60~100mm。
2)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桩顶应设桩帽,形状可采用圆柱体、台体或倒锥台体。桩帽直径或边长宜为1.0-1.5m,厚度宜为0.3-0.4m,宜采用水泥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
3)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桩帽顶上应铺设具有一定厚度、强度、刚度、完整连续的柔性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垫层形式应根据设计荷载大小和要求以及具体地基土层的条件确定,宜选择土工格栅加筋垫层、高强土工布加筋垫层、土工格室加筋垫层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抗拉强度高、切线模量高、非脆性、耐久性良好、抗老化、抗腐蚀等工程性质。
②垫层材料宜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砂砾、石屑等,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0.3m
4)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可按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径宜根据成桩设备确定,且不宜小于5倍桩径。桩长可根据工程对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结合地质条件,通过计算确定
(6)桥涌两端加固处理段分区
1)桥涵两端路基边坡采用放坡形式时加固处理段分区采用水泥搅拌桩、旋喷桩进行软基处理时,加固处理段分区见图1
PDF书签目录:
目次A1
编制说明A2-A10
分隔带侧石安装大样图A11-A12
人行道侧石安装大样图A13
曲线形侧石大样图A14
人行道缘石安装大样图A15
树穴石安装大样图A16~A17
管线深层加固处理示意图A18
浅层管线加固处理示意图A19
新旧路面搭茬图A20
刚柔路面搭接图A21
浅埋混凝土构造物与柔性路面结构层搭接图A22
检查井井圈加固处理图A23-A24
收水井井口细部尺寸大样图A25
人行道行进盲道设置图A26
人行道障碍物提示盲道铺设大样图A27
人行道行进盲道与提示盲道设置图A28~A29
人行天桥提示盲道设置图.A30
人行道二次过街盲道设置图A31
安全岛二次过街盲道设置图A32
公共建筑出入口盲道设置图A33
通道或路口缘石坡道设置图A34-A39
换土垫层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A40
换土加筋垫层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A41
加筋碎石垫层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A42
抛石挤淤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A43
泡沫轻质土处理软基设计图A44-A46
袋装砂井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A47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设计A48
粒料桩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A49~A50
加固土桩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A51~A52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土路基设计图A53-A54
预制管桩处理软土路基处设计图A55~A56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预算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陕西
提问日期: 2022-06-07 13:58:08
提问网友: 龙行天下
解答网友: 奇怪的蜘蛛侠
异性挑檐最好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浙江
提问日期: 2022-06-07 13:51:44
提问网友: opu
麻烦问下图纸中圈起来部分图例表示什么意思,该部分为人防手摇泵部分,谢谢
解答网友: 安装赵
就是手摇泵
答疑:电气工程中,室外埋地管线需要计算哪些项?如何计算?-重庆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重庆
提问日期: 2022-06-07 13:46:54
提问网友: 安装
电气工程中,室外埋地管线需要计算哪些项?怎么计算?
解答网友: 安装赵
管道,线缆、土方挖填
答疑:电气工程中,室外埋地管线需要计算哪些项?如何计算?-重庆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重庆
提问日期: 2022-06-07 13:43:31
提问网友: 唐令
电气工程中,室外埋地管线需要计算哪些项?怎么计算?
解答网友: xagcc
你看看当地定额计算规则的的规定吧。
高清带书签 津12S11 管道与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图集(无水印).pdf
高清带书签 津12S11图集 ,pdf格式,实施日期:2013年10月1日,统一编号:DBJT29-18-2013,主编单位:天津市 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批准单位: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文号:津建设[2013]587号
1.编制依据
《绝热材料及相关术语》GB/T4132-1996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200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200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额度电压300/500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GB/T20841-2007
2.适用范围
2.1本分册适用于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室内(含地沟)给排水管道和设备的热水保温、冷水防结露、热水电伴热保温及冷水电伴热防冻工程。
2.2室内给水排水金属管道保温和防结露,DN15-DN500,介质温度5℃-150℃.
2.3室内热水塑料管道保温,dn20-dn110,介质温度≤80℃;管材按S5系列PP-R塑料管计算
室内冷水塑料管道防结露,dn20-dn110,介质温度≥5℃;管材按S5系列PP-R塑料管计算,
2.4室内给水排水金属管道电伴热保温和防冻,DN15-DN500,介质温度5℃~60℃。
室内给水排水金属设备电伴热保温和防冻,介质温度5℃~60℃.
3.绝热层材料
3.1工程中使用的绝热材料应具有符合国家有关材料标准的性能检测证明,如允许使用温度、耐火性、吸水率、抗压强度、腐蚀性、吸湿率及耐腐性等。对硬质绝热材料,尚需提供材料的线膨胀或收缩率数据
3.2用于与奥氏体不锈钢和铜管表面接触的绝热层材料应提供对上述材料不会产生腐蚀作用的测试证明。
3.3绝热层材料的燃烧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3.3.1被绝热的设备与管道外表面温度T0>100℃时,绝热层材料应采用符合不燃烧类A级材料的性能要求。
3.3.2被绝热的设备与管道外表面温度T0<100℃时,绝热层材料应采用不低于难燃类B1级材料的性能要求.
3.3.3被绝热的设备与管道外表面温度T0≤50℃时,有保护层的泡沫塑料类绝热层材料不得低于一般可燃性B2级材料的性能要求。
3.4塑料管保温和防结露的绝热层不应采用硬质绝热材料,且塑料管直线管段固定支承的间距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
3.5金属管材和塑料管材在保温绝热工程中,绝热层的厚度相差较大,在管径、环境温度和介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金属管的绝热层厚度(见本图册3~10页)要比塑料管的绝热厚度(见本图册11~13页)大的多,所以应分别计算绝热层厚度。
确定金属管道与塑料管道防结露厚度时,应分别计算塑料管道和金属管道设计准数A值,再确定金属管道防结露厚度(见本图册29~30页)及塑料管道防结露厚度(见本图册32~33页)计算塑料管设计准数A值,需要先计算塑料管表面温度T1值,塑料管表面温度T1值见本图集第28页.
3.6绝热材料性能表参见表1。
说明:
1.表中序号1闭孔橡塑泡沫的数据取自《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表中序号2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导热系数公式取自《工业设各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附录A;推荐使用温度参考行业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
3.表中序号3、4、5、6、7的数值取自《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附录A。
4.Tm为绝热层的内、外表面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外表面温度可近似取环境温度,而表中序号6硅酸铝制品的导热系数适用于Tm≤400℃.
4.防潮层
4.1防潮层材料性能要求
4.1.1防湖层材料应选择具有抗蒸汽渗透性能[水蒸汽渗透阻不小于1×103-4×10(m·8·Pa/g)]、防水性能和防潮性能,且吸水率不大于1%的材料
4.1.2防潮层的燃烧性应与绝热层的燃烧性相匹配。
4.1.3防潮层材料应选用化学性能稳定、无毒且耐腐蚀的材料,并不得对绝热层和保护层材料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夏季不软化、不起泡和不流消;冬季时不脆化、不开裂、不脱落的材料。
4.1.4涂抹型防潮层材料,其软化温度不应低于65℃,粘接强度不应小于0.15MPa;挥发物不得大于30%
4.2防潮层设置
设备与管道的防结露和电伴热防冻绝热层外表面;敷设在地沟内和潮湿场合的管道绝热层外表面均应设防潮层,防潮层一般只设一道,但必须密封不透气。采用泡沫橡塑绝热层,可不设防潮层。采用复合铝箔类防潮层,可由绝热材料厂加工成带有铝箔防潮层的绝热材料成品供应。
4.3防潮层种类
常用防潮层的种类见表2.
5.保护层
5.1保护层材料性能要求
5.1.1保护层材料应选用强度高的材料,且在使用的环境温度下不得软化、不得脆裂,且应抗老化,其使用寿命不得小于设计年限。国家重点工程的保温保护层材料的设计使用年限应大于10年。防冻防结露保护层应达到12-18年
5.1.2保护材料应具有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能;并不得对防潮层或绝热层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
5.1.3保护层材料应采用不燃性(A级)或难燃性(B1级)材料。但与贮存或输送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及管道邻近的管道,其保护层必须采用不燃性(A级)材料
5.2保护层设置
保护层用于需要保护的绝热层或防潮层的外表面,使其不受损坏,或者由于美观需要而设置。不会受到损坏的防潮层表面可不设保护层,但防潮层材质的燃烧性能等级必须是A级或B1级。如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防潮层,沥青胶、防水冷胶料玻璃布防潮层可兼作保护层(仅适用地沟或潮湿地区)。但对无覆盖表面的绝热层外面应设保护层(泡沫橡塑除外).
6.施工及验收
6.1.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应严格按《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50126-2008和《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有关规定。
6.2.有电伴热的管道和设备绝热层工程部分,必须在伴热电缆安装完毕,并经通电测试合格后方可施工。
7.绝热层厚度计算和选用方法
绝热层厚度按《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全年运行最大允许热损失量计算,详见表4
7.1计算公式中符号涵义及单位
D-管道内径(m)
D1-管道外径(m)
D2-绝热层外径(m)
入一绝热材料导热系数[W/(m·℃)
入-塑料管道导热系数[W/(m·℃)](PP-R管取0.24)
PDF书签目录:
编制说明(一)~(七) 12
各地气象参数表(一)~(二) 19
金属管道离心玻璃棉保温绝热层厚度表(一)~(二) 21
金属管道闭孔橡塑泡沫保温绝热层厚度表(一)~(二) 23
金属管道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绝热层厚度表(一)~(二) 25
金属管道岩棉与矿渣棉保温绝热层厚度表(一)~(二) 27
塑料管道离心玻璃棉保温绝热层厚度表 29
塑料管道闭孔橡塑泡沫保温绝热层厚度表 30
塑料管道岩棉与矿渣棉保温绝热层厚度表 31
金属设备保温绝热层厚度表 32
管道外保护层及保温结构图(一)~(二) 33
垂直管道保温结构图 35
弯头、三通保温结构图 36
阀门保温结构图 37
法兰保温结构图 38
平壁设备保温结构图(一)~(二) 39
卧式筒体设备保温结构图 41
立式筒体设备保温结构图 42
平面或大曲面设备保温结构图 43
设备出入孔、法兰保温结构图 44
支承圈、销钉、自锁紧板、抱箍大样图 45
防结露塑料管道外表面温度(T1)表 46
金属管道离心玻璃棉、闭孔橡塑泡沫防结露绝热层厚度表 47
金属管道硬质聚氨酯泡沫、岩棉与矿渣棉防结露绝热层厚度表 48
金属平壁设备防结露绝热层厚度表 49
塑料管道离心玻璃棉、闻孔橡塑泡沫防结露绝热层厚度表 50
塑料管道岩棉与矿渣棉防结露绝热层厚度表 51
金属外保护层的管道防结露结构图 52
复合外保护层的管道防结露结构图 53
垂直管道防结露结构图 54
管道弯头、三通防结露结构图 55
法兰防结露结构图 56
阀门防结露结构图 57
卧式筒体设备防结露结构图 58
立式简体设备防结露结构图 59
平壁设备防结露结构图(一)~(二) 60
设备人孔、接管防结露结构图 62
冷水管支、吊架防结露结构图 63
水平管道防结露固定支架安装图 64
垂直管道防结露固定支架安装图 65
电伴热编制说明(一)~(八) 66
电伴热施工验收说明(一)~(二) 74
玻璃棉制品电伴热金属管道散热量(QB)表 76
金属设备散热量(QP)表、绝热材料系数表、阀门类散热系数表 77
伴热电缆在管道上敷设安装示意图 78
管道伴热电缆安装位置图 79
伴热电缆缠绕与安装表、图 80
阀门、三通的伴热电缆安装位置图 81
伴热电缆缠绕管道支架和吊架安装示意图 82
伴热电缆缠绕管道托架安装图 83
伴热电缆缠绕孔板和压力表安装图 84
伴热电缆缠绕水泵安装图 85
伴热电缆缠绕水位器安装图 86
伴热电缆缠绕弯头和法兰安装图 87
伴热电缆缠绕水箱(罐)接管安装图 88
绊热电缆过滤器单路或双路安装图 89
平壁设备电伴热安装图 9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带书签 津17D20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图集(无水印).pdf
高清带书签 津17D20 图集,pdf格式,实施日期:2017年7月11日,统一编号:DBJT29-40-2017,主编单位: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批准单位: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文号:津建设[2017]253号
1.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住宅、别墅及住宅小区 的安全防范系统 工程设计,已建成住宅小区或住宅楼的安全防范系统改建、扩建应参照执行。
2.图集的主要内容包括:
2.1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2.2视频监控系统。
2.3电子巡查系统。
2.4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2.5出入口控制系统。
2.6住户安全防范系统。
2.7小区监控管理中心。
以上各系统中提供了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工程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的不同要求选用工程所适用的方案。
3.编制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GB50611-2010
《建筑设计防火規范》GB50016-201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
《建筑电气制图标准》GB/T50786-2012
《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7946-2015
3.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
3.3天津市地方标准:
《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2013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DB12/125-2013
《天津市住宅建设智能化技术规程》DB/T29-23-2016
《雷电电磁脉冲建筑防护标准》DB/T29-58-2010
4.设备及箱体安装:
4.1图集中所示的设备竖井内为明装,竖井外为明装或暗装,具体应在设计中特别注明。
4.2图集中注的安装高度只做工程设计参考,工程技术人员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安装高度。
4.3图集中所涉及的各种固定安装的设备,其详细安装图由承包商深化设计完成。
5.导线选择:
5.1图集中所选的导线型号一般适应室内敷设,如需室外敷设应结合工程条件选型。
5.2图集中所示线路的穿管材质及敷设方式为推荐采用,在工程设计中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线路穿管材质及敷设方式。
5.3图集中所示各种线缆宜采用低烟低毒类缆线,图集中所示线缆型号及规格仅供参考,在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6.电源:
6.1安防控制室的供电电源应由专用回路供电,其负荷级别应与该建筑工程中最高等级的用电负荷相同,供电电压偏差应在±2%以内。
6.2安防控制室的供电电源应具有防雷击电磁脉冲的功能。
6.3图集中所涉及的设备其电源开关应具有短路和过载保护功能,根据规范要求凡属移动用电设备及由插座供电的均需设漏电保护装置。
6.4用电设备的防触电保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
7.防雷与接地:
7.1系统的防雷与接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有关规定.
7.2系统应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
7.3系统入户处均设置电涌保护装置。
7.4系统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
7.5系统防雷与保护接地具体做法参照《等电位联结安装》15D50及《天津市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12版)》DBJT29-18-201312D10有关内容。
8.其他:
8.1可燃气体探测装置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及具体工程要求设置,
8.2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程,门禁系统应可被联动释放.
8.3为保证本图集中系统、构造等技术内容的完整性,图集中如出现材料、构配件、设备,其规格、型号仅用于提供该系统构造设计选型的参考档次、造价估算依据,以及用于表达满足该系统构造要求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性能指标,不代表本图集指定特定的厂家产品。各建设有关单位应根据相关法法律法规、项目建设程序和具体工程情况等自行确定相应产品。
PDF书签目录:
目录·-01、02
编制说明(一)、(二)03、04
图例表05
总线制主动红外周界报警系统图06
脉冲式电子围栏报警系统示意图07
张力式电子围栏报警系统示意图08
全数字型小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09
模拟+数字型小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10
模拟型小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图11
室外摄像机安装图12
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图13
单入单出停车库(场)管理系统框图14
多入多出停车库(场)管理系统框图15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平面布置图16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设备安装图17
电动伸缩门平面及接线图18
住宅小区管理系统示意图19
总线型语音访客对讲小区联网系统图20
总线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小区联网系统图21
数字型+总线型语音访客对讲小区联网系统图22
数字型+总线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小区联网系统图(一)23
数字型+总线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小区联网系统图(二)24
全数字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小区联网系统图(一)25
全数字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小区联网系统图(二)26
全数字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大型小区联网系统图(一)27
全数字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大型小区联网系统图(二)28
多层住宅总线型语音访客对讲系统图29
高层住宅总线型语音访客对讲系统图30
多层住宅总线型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31
高层住宅总线型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32
多层住宅数字型+总线型语音访客对讲系统图33
高层住宅数字型+总线型语音访客对讲系统图34
多层住宅数字型+总线型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一)35
多层住宅数字型+总线型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二)36
高层住宅数字型+总线型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一)37
高层住宅数字型+总线型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二)38
多层住宅全数字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一)39
多层住宅全数字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二)40
高层住宅全数字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一)41
高层住宅全数字型语音/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二)42
独立式数字型+总线型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43
独立式全数字型可视访客对讲系统图44
多层住宅首层访客对讲平面图45
多层住宅标准层访客对讲平面图46
高层住宅首层访客对讲平面图47
高层住宅标准层访客对讲平面图48
楼宇对讲系统对讲机安装方法示意图49
独立式家庭报警联网系统图50
与对讲系统共同联网报警系统图(一)51
与对讲系统共同联网报警系统图(二)52
与对讲系统兼容的家庭报警系统首层平面图(一)53
与对讲系统兼容的家庭报警系统标准层平面图(一)54
与对讲系统兼容的家庭报警系统首层平面图(二)55
与对讲系统兼容的家庭报警系统标准层平面图(二)56
与对讲系统兼容的家庭报警系统首层平面图(三)57
与对讲系统兼容的家庭报警系统标准层平面图(三)58
门磁开关安装方法示意图59
窗磁开关安装方法示意图60
安防控制室平面图6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42
143
144
…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