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6月 ( 第 170 页)

ICS77.120.99
H13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属行业标准
YS/T1227.2—2018
粗碲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rude tellurium-Part 2:Determination of gold and silver content-
Fire assay gravimetric method
2018-04-30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1227.2,YS/T 1227.2-2018,火试金重量法,粗碲化学分析,金,银量测定,YS/T 1227.2-2018 粗碲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金、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粗确中金、银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粗碲中金、银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金5.0g/t~200.0g/t,银300g/t~10000g/t。
2方法提要
试料预先用硫酸溶解,还原沉淀金、银,过滤分离大部分的铋、硒、确等元素,经配料、高温熔融,熔融
态的金属铅捕集试料中的贵金属形成铅扣,试料中的其他物质与熔剂生成易熔性熔渣。将铅扣灰吹,得
金银合粒,清除合粒表面黏附杂质,经硝酸分金,用重量法测定金、银量。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三级水:
3.1无水碳酸钠:工业纯,粉状。
3.2氧化铅:工业纯,粉状(Au<0.01g/t,Ag<0.2g/t)。
3.3石英粉:工业纯,粉状。
3.4硼砂:粉状。
3.5氯化钠。
3.6纤维素粉。
3.7淀粉。
3.8硫酸(p=1.84mg/L)。
3.9硝酸,不含氯离子(o=1.42mg/L)。
3.10硝酸(1+1)。
3.11硝酸(1+5)。

3.12明胶溶液(5g/L):称取1.0g明胶于250mL烧杯中,加人20mL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180mL水,低温加热至溶解。
3.13单宁酸溶液(0.5g/L):称取0.1g单宁酸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0mL水,低温加热至溶解。
3.14氯化钠溶液(20g/L)。
3.15冰醋酸(=1.05mg/L)。
3.16醋酸(1+10)。
4仪器和设备
4.1分析天平:感量0.1mg。

4.2超微量天平:感量0.001mg。
4.3高温箱式电炉:最高加热温度不低于1200℃。
4.4黏土坩埚:材质为耐火黏土,容积为300mL~500mL。
4.5灰皿:顶部内径约35mm,底部外径约40mm,高约30cm,深约17mm。
4.6瓷蒸发皿:容积为30mL。
4.7铸铁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20.99
H13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1227.3—2018
粗碲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crude tellurium-Part 3:Determination of copper content-Iodine titration method
2018-04-30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1227.3,YS/T 1227.3-2018,碘量法,粗碲化学分析,铜量测定,YS/T 1227.3-2018 粗碲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铜量的测定 碘量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粗碲中铜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粗碲中铜量的测定。测定范围:10.00%~50.00%。
2方法提要
试料经盐酸和硝酸分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分离硒、碲等元素。盐酸溶解沉淀物,硫酸冒烟,水溶解盐类,控制溶液的H值为3.0~4.0,用氟化氢铵掩蔽铁,加入碘化钾与二价铜作用,析出的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即为终点,根据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计算铜量,滤液中的残余铜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补正。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纯铜(w≥99.999%):将纯铜放人微沸的乙酸(3.20)中,微沸1mi·,取出用水和无水乙醇(3.10)分别冲洗两次以上,在105℃土5℃烘箱中烘4min,冷却,置于磨口瓶中备用。
3.2碘化钾。
3.3氟化氢铵。
3.4氢氧化钠。
3.5碘。
3.6碳酸钠。
3.7三水合乙酸钠。
3.8硫氰酸钾。
3.9硫代硫酸钠。

3.10无水乙醇。
3.11三氯甲烷。
3.12盐酸(o=1.19g/mL)。
3.13硝酸(o=1.42g/mL)。
3.14硫酸(p=1.84g/mL)。
3.15冰乙酸(p=1.05g/mL)。
3.16盐酸(1+1)。
3.17盐酸(1+5)。
3.18硝酸(1+1)。
3.19硫酸(1+1)。
3.20乙酸(1+3)。
3.21氨水(1+1)。
3.22氢氧化钠溶液(200g/L)。
3.23氢氧化钠洗液(50g/L)。
3.24碘溶液(0.04mol/L)。

4试样
4.1试样粒度不大于0.15mm。
4.2试样在105℃士5℃烘干2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1.100.40
H3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653-2018代替YS/T653—2007
有色金属选矿用疏基乙酸钠
Sodium thioglycolate used for nonferrous metal mineral processing

2018-04-30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653,YS/T 653-2018,巯基乙酸钠,有色金属选矿,YS/T 653-2018 有色金属选矿用巯基乙酸钠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色金属选矿用硫基乙酸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质
量证明书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硫氨酯尾液或尾液经浓缩、精制后得到的硫基乙酸钠产品,该产品主要作为有色金属矿石浮选的调整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3508聚乙烯吹塑容器
GB/T19161包装容器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
SN/T0271出口商品运输包装塑料容器检验规程

3要求
3.1产品的牌号、品种、化学分子式、结构式、化学名称和产品性状
产品的牌号、品种、化学分子式、结构式、化学名称和产品性状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产品的技术指标
产品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4试验方法
4.1化学成分
产品中巯基乙酸钠的含量按照附录A的规定检验。
4.2酸碱度
产品的pH值用精密pH试纸测试。
4.3外观检验
产品的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法检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50.50
H6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654—2018代替YS/T654—2007
钛粉
Titanium powder

2018-04-30发布 201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654,YS/T 654-2018,钛粉,YS/T 654-2018 钛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钛粉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证明书和订货单(或合
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粉末冶金或添加剂用钛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79.1金属粉末松装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漏斗法
GB/T1480金属粉末干筛分法测定粒度
GB/T3620.2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4698(所有部分)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314粉末冶金用粉末取样方法
3要求
3.1牌号、化学成分
3.1.1产品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3.1.2需方复验时,产品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GB/T3620.2的规定。

3.2粒度分类
产品的粒度分类应符合表2的规定。

3.3松装密度
产品的松装密度应不小于1.2g/cm3。
3.4外观质量
3.4.1产品的外观颜色应为银灰色。
3.4.2产品应无目视可见的夹杂物。
4试验方法
4.1产品的化学成分分析按GB/T4698的规定进行,其中钛含量采用差减法确定。
4.2产品的粒度范围检测按GB/T1480的规定进行。
4.3产品的松装密度检测按GB/T1479.1的规定进行。
4.4产品的外观质量采用目视检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77.150.50
H6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658—2020代替YS/T658-2007
焊管用钛带
Titanium strip for welding tube and pipe

2020-12-09发布 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 658,YS/T 658-2020,焊管用钛带,YS/T 658-2020 焊管用钛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焊管用钛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
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焊管用退火状态、厚度为0.3mm~4.0mm的钛及钛合金带材(以下简称带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8.1一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3620.1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3620.2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3622一2012钛及钛合金带、箔材
GB/T4698(所有部分)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8180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YS/T1262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3技术要求
3.1牌号、状态和规格
带材的牌号、状态、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化学成分
3.2.1带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3620.1的规定。
3.2.2需方从带材上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复验时,其成分允许偏差应符合GB/T3620.2的规定。

4试验方法
4.1化学成分分析按GB/T4698或YS/T1262进行检验,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按GB/T4698进行。
4.2外形尺寸用相应精度的量具进行,其中厚度测量应在距带材边部10mm~100mm范围内进行检验。
4.3室温拉伸性能按GB/T228.1一2010进行检验。带材厚度不大于3mm时,选取P5试样;带材厚度大于3mm时,选取P12试样。
4.4弯曲性能按GB/T232进行检验,试样的宽度为15mm。
4.5外观质量用目视及相应精度的量具进行检验,其中表面粗糙度采用标块对比法进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6-03 17:55:28

提问网友:null


解答网友:蓝鲸


这个要根据用途套用对应定额子目,如输送的是采暖热水,就套用给排水管道安装定额。如输送的是压缩空气,则套用工业管道定额子目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的

问题专业:结算 审核

所属地区:河南

提问日期:2022-06-03 17:27:53

提问网友:董凯


结算项目 措施项目中的总价措施费和,单价类措施费  结算方式  是选择总价包干?还是可调措施?还是按实际发生?   选择的依据是施工合同里面的约定吗?  如果是综合单价合同    ,结算方式咋选择?  审核,河南,结算,答疑:结算,人材机调整-河南

解答网友:蓝鲸


必须依据施工合同的约定,不按合同约定的调整均无效

回答正确请采纳并点赞,因为每一个专家都是免费服务的

ICS27.100
CCS K52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805—2020
轴流式水轮机埋件安装工艺导则
Guide for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of embedded components of axial flow turbine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805,DL/T 5805-2020,埋件安装工艺导则,轴流式水轮机,DL/T 5805-2020 轴流式水轮机埋件安装工艺导则

1总则
1.0.1为保证轴流式水轮机埋件安装质量,规范施工工艺,指导现场施工,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大中型轴流式水轮机埋件安装施工。
1.0.3轴流式水轮机组埋件安装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基本规定
2.0.1埋件安装前应进行全面清扫、检查,各部件装配尺寸应与图纸和出厂记录进行核对。
2.0.2埋件安装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所有测量工具应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2安装用X、Y基准线标点以及高程点,相对于厂房基准点允许误差不应超过±1mm
3位置坐标测量应用全站仪测量。
4一般精度要求的高程测量应选用S3级水准仪:精度要求高的高程测量应选用S1级水准仪。
5座环水平度测量宜选用精密水准仪,也可选用水平梁配合水平仪测量。
6较小平面的平面度测量可选用刀口形直尺测量:长度超过0.5m的平面应选用钢直尺配塞尺测量其平面度。
7中心及圆度允许误差不小于2mm的可用钢卷尺测量:中心及圆度允许误差在1mm~2mm的宜用全站仪直接测量:中心及圆度允许误差不大于1mm的宜用电测法测量,中心测量所使用的钢琴线直径一般为0.30mm~0.40mm,其拉应力不应小于1200 MPa.
2.0.3施工现场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有足够的照明。
2露天埋件焊接时应有防风、防雨措施。
3温度一般不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85%。
4应有符合要求的施工安全防护设施和消防设施,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放置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必须符合相应的安全规定,建立必要的警卫制度。
5应符合文明生产要求,安装设备、工器具和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场地保持清洁,通道畅通,工停场清。
2.0.4埋件加固方案应根据设备结构和土建施工程序合理选择。基础板和地错应随一期混凝土埋设。设备基础板埋设水平度不应大于1mm/m:安装高程与设计高程之差应在0mm~一5mm范围内;平面位置允许偏差为士10mm。采用敲击法检查设各基础板应浇筑密实。
2.0.5设备安装应在基础混凝士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进行。
2.0.6设备调整用模子板应成对使用,搭接长度应在2/3以上。樱子板与基础板和设备之间应为面接触。对于承受重要设备的模子板,模子板之间、根子板与基础板和设备之间应用0.05mm塞尺检查接触情况,每侧接触长度应大于70%。
2.0.7设备组合面和法兰连接面应光洁无毛刺。合缝间隙用0.05mm塞尺检查,应不能通过:允许有局部间隙,用0.10mm塞尺检查,深度不应超过合缝宽度的1/3,总长不应超过周长的20%;连接螺栓及销钉周围不应有间。
2.0.8设备组合缝处安装面错牙不应超过0.10mm。螺栓把合结构的分篇式转轮室、基础环、座环组合而应涂密封胶。
2.0.9埋件过流表面粗糙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通流部件技术条件》GB/T10969的规定,过流表面焊缝应打磨平滑,打磨后的焊缝余高不得超过1.5mm;埋件与
混凝土的过流表面应平滑过渡。
2.0.10防腐涂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安装过程中部件表面涂层局部损伤时,应按部件原涂层的要求进行修补。
2涂漆前金属表面除锈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GB/T8923.2、《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3部分: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GBT8923.3的要求。
3现场施工的涂层应均匀、无起泡、无皱纹,涂层厚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2.0.11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浇筑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分块、对称进行:混凝土上升速度不应超过0.3m/h:波态混凝土层不宜大于0.6m,每层混凝土的高点与低点高差不应大于0.2m:每层浇筑高度宜为1m~2m
2浇筑过程中应对埋件平面位置、高程、水平度、圆度及垂直度进行定期监测。

3轴流式水轮机埋件安装程序
3.1支柱式座环水轮机埋件
3.1.1支柱式座环水轮机埋件结构形式(图3.1.1),其座环上环与固定导叶为分体结构。

4尾水管里衬安装
4.0.1分块到货的尾水管里衬应根据现场起重、运输条件,在机坑外拼装场上拼焊成若干段或分。里衬内部应可靠支撑,支撑沿里衬高度方向分层布置,层与层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口处的支撑宜距离管口200mm~300mm。
4.0.2放设尾水管里衬安装基准点,基准点应包括机组轴线基准点、尾水管安装轴线基准点、定位节管口基准点及高程基准点。
4.0.3吊装尾水管定位节,调整定位节出口X轴线允许偏差为±5mm:Y轴线允许偏差为土5mm。调整定位节底板高程允许偏差为±5mm:管口垂直度不应大于2mm/m,最大不超过5mm,调整合格后对定位管节加固。
4.0.4吊装尾水管其他管节,调整对接缝间隙一般为2mm~4mm:过流面错牙不应超过板厚的10%,且最大不应超过2mm每个管节安装后均应对进水侧断面的中心、方位、高程及管口尺寸进行检查,最终肘管上管口应符合表4.0.4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333—2021代替DL/T5333—2005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blasting safety monitoring of hydropower and water resources project
2021-04-26发布 2021-10-2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333,DL/T 5333-2021,安全监测规程,水电水利工程爆破,DL/T 5333-2021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工作。
1.0.3水电水利工程具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爆破安全监测:
1 C级及以上的爆破工程。
2 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环境安全等保护对象及工程自身安全的爆破工程。
3 可能危及水电水利工程安全的其他爆破工程。
1.0.4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爆破blasting
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介质做功,以达到预定开挖、拆除和加工处理等工程目标的作业。
2.0.2爆破有害效应adverse effects of blasting
爆破时对爆区附近保护对象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包括爆破引起的振动、个别飞散物、空气冲击波、噪声、水中冲击波、动水压力、涌浪、粉尘、有害气体等。
2.0.3爆破安全监测blasting safety monitoring
对爆破引起的有害效应进行监测,判断爆破是否对保护对象产生有害影响,监督和指导爆破施工。
2.0.4监测点monitoring point
测点
布置监测仪器及宏观调查的位置。
2.0.5单段爆破药量charge amount per delay interval
采用延时爆破技术,同一段起爆的炸药总量。
2.0.6最大单段药量maximum charge amount per delay
一次爆破中同段起爆的最大装药量。
2.0.7爆破安全评估safety assessment of blasting projects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对爆破设计及实施单位进行的综合性安全评定。
2.0.8爆破影响深度blast-induced damage depth
爆破荷载作用下,保留介质受影响的范围。
2.0.9爆破地震波blasting seismic wave;ground vibration wave caused by explosion:seismic wave caused by blasting
爆炸能量引起爆区周围介质质点沿平衡位置往复振动及在向外扰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地震波。
2.0.10质点振动速度particle vibration velocity
爆破地震波作用下,介质质点往复运动的速度。
2.0.1l质点振动加速度particl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爆破地震波作用下,介质质点往复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0.12振动频率vibration frequency
质点每秒振动的次数。
2.0.13主振频率main vibration frequency
介质质点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2.0.14爆破动应变dynamic strain caused by explosion
爆破作用下,介质单位长度上的变形。
2.0.15爆破孔隙动水压力dynamic pore pressure caused by explosion
爆破作用下,饱和砂土孔隙中水压力的变化。
2.0.16爆破空气冲击波air shock wave caused by explosion
爆破作用下,在空气中产生陡峭波头的压缩波。
2.0.17爆破噪声noise caused by explosion
爆破产生的对人的精神、生活和工作等有妨碍的声音污染。
2.0.18爆破有害气体harmful gas caused by explosion
炸药爆炸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统称。
2.0.19爆破水击波water shock wave caused by explosion
爆破作用下,在水中产生陡峭波头的压缩波。
2.o.20爆破动水压力dynamic water pressure caused by explosion
爆破作用下,在水中产生较缓波头的压缩波。
2.0.21爆破涌浪wave caused by explosion
爆破时在水域激起的波浪。
2.0.22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操作。
2.0.23远程数据处理Remote Data Processing
通过网络对测试仪器、设备获得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2.0.24爆破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blasting safety monitor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通过网络控制仪器设备,收集、存储及分析爆破施工和爆破监测相关资料与数据,以供相关人员管理及分析处理的信息系统。

3基本规定
3.0.1爆破安全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和宏观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0.2爆破安全监测项目应根据工程性质、爆破规模、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及保护对象重要性等因素确定。按附录A规定进行跟踪监测或定期监测,各监测项目宜同时进行。
3.0.3爆破安全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点布置应根据工程爆破动力响应特征,结合静态安全监测的测点布置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置。
2监测设备选择应符合精度要求,宜实现自动化监测。
3监测设备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3.0.4当除险加固、扩建、改建工程采用爆破法施工时,应按附录A规定进行爆破监测设计。
3.0.5爆破安全监测实施前,应进行爆破安全监测设计并编制实施计划。
3.0.6在敏感区附近爆破施工时,应对重点部位加强监测,并进行巡视检查和宏观调查。
3.0.7监测仪器、设备应按规定校准,并应在有效期内。
3.0.8监测仪器、设备应符合抗振、抗高(低)温、防尘、防潮及防水等环境要求,并应在一10℃~50℃环境下正常工作。
3.0.9监测仪器、设备宜具有现场实时显示和实时远程传输实测物理量的功能。
3.0.10爆破安全监测宜建立爆破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4爆破安全监测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监测设计前期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收集工程爆破设计、施工、爆区及监测对象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质及静态监测等资料。
2依据工程爆破施工情况,确定监测项目和监测对象的安全控制标准。
3收集监测对象有关资料和实况,并进行必要的实地勘察。
4.1.2爆破监测设计内容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断面及测点布置设计、监测仪器设备选择、工作进度计划等。
4.1.3需要获取爆破振动传播衰减规律时,测点宜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的重点监测断面上。
4.2高边坡及建筑物基础开挖爆破安全监测设计
4.2.1高边坡及建筑物基础开挖爆破时,应进行爆破质点振动速度监测及爆破影响深度检测。工程爆破安全评估需要数值分析时,还应进行相应物理量的测试。
4.2.2监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断面设计应遵循重点监测断面与随机监测断面相结合的原则。
2重点监测断面的选择宜与静态监测断面一致,应布置质点振动速度测点及爆破影响深度测孔,视工程需要在岩体内部适当布置质点振动速度、加速度及动应变测点。
3随机监测断面应布置表面质点振动速度测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270—2020代替DL5270—2012
核子法密度及含水量测试规程
Test code of density and moisture for nuclear methods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270,DL/T 5270-2020,核子法密度及含水量,测试规程,DL/T 5270-2020 核子法密度及含水量测试规程

1总则
1.0.1为规范核子法密度及含水量测试方法,做到测试方法科学合理、数据准确可靠,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以及压实土石材料的密度和含水量的现场测试。
1.0.3使用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的单位应取得相关资质,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上岗。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的使用、保管、运输和报废应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1.0.4在仪器测试过程中,仪器应距其他放射源8m以上,操作人员距离仪器2m以上,3m以内不应有其他设施。
1.0.5核子法密度及含水量测试,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y-射线背向散射法y-ray backscatter method
当y-射线源和y-射线探测器之间用铅屏蔽并同时放置在被测材料表面时,y-射线源所发射出的y-射线进入被测材料,经一次或多次碰撞、散射,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而损失能量,最终到达射线探测器而被记录。这种通过测量散射y-射线计数率来测定被测材料密度的方法称作y-射线背向散射法。
2.0.2y-射线透射法y-ray transmission method
当y-射线源所发射出的y-射线穿入被测材料时,其中一部分被吸收,而其余部分穿过被测材料,最终到达-射线探测器而被记录。这种通过测量透射射线计数率来测定被测材料密度的方法称作y-射线透射法。
2..3散射型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nuclear gauge for density and moisture content test with backscatter method
采用y-射线背向散射法原理测试材料密度及含水量的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的总称。
2.0.4透射型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nuclear gauge for density and moisture content test with transmission method
采用-射线透射法原理测试材料密度、含水量的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的总称。
2.0.5测量计数measured count
在设定的测量时间内,仪器所测取的y-射线或热中子计数,前者称作密度测量计数(density count),后者称作含水量测量计数(moisture count)。
2.0.6标准计数standard count将仪器放置在标准块上,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所测取的-射线或热中子计数。前者称作密度标准计数(density standard count),后者称作含水量标准计数(moisturestandard count).
2.0.7计数比count rate;CR
仪器所测取到的密度测量计数或含水量测量计数分别与密度标准计数或含水量标准计数的比值。
2.0.8测量深度measuring depth
仪器进行密度或含水量测量时,在最终到达探测器并被记录到的-射线或热中子中,其中至少有95%的数量在抵达探测器之前是通过或到达过被测材料某个深度的,这个深度称作测量深度。

3测量仪器
3.0.1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应根据测量深度选定测试仪器,当测量深度大于150mm时,宜采用透射型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当测量深度等于或小于150mm时,可采用散射型或透射型密度
及含水量测试仪。
3.0.2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在出厂前应进行标定,并应同时具备产品合格证和标定报告。
3.0.3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应配有标准块、导板等必要的工器具。标准块应与指定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配套使用。
3.0.4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应按《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量仪检定规程》JJG1023的要求检定。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在首次使用前,或在使用中每隔12个月,或在大修后,应由有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检定,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3.0.5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在用于现场测试之前,应进行校正。在连续测量过程中宜每隔3个~6个月进行一次校正。当被测材料有明显改变或仪器测值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进行校正。
3.0.6核子密度及含水量测试仪每次校正前、每班测试前以及在测试过程中对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产生怀疑时应进行标准计数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0.7仪器应避免淋雨和振动,并应保持干燥状态。长期封存的仪器,应定期检查并充电。充电电压应与仪器要求相匹配。
3.0.8仪器底部放射源杆出口处的闸门滑块应经常清理,并按要求进行润滑,保持放射源杆滑动自如。
3.0.9放射源杆装有套管的仪器,应清除定位手柄斜栓和锁定凹槽内的尘土。

4测试步骤
4.1背向散射法测试
4.1.1仪器开机,经预热和自检程序后进入工作状态。
4.1.2将仪器放在已准备好的测量表面,仪器底面应与测量表面良好接触。
4.1.3检查和确认仪器测量参数与测量模式设置后,将仪器源杆放置到背向散射法测量位置。
4.1.4启动仪器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和相关参数,测试结束后应立即将仪器源杆退回安全位置。
4.1.5每次测试完毕,应将仪器和附件清理干净,并将仪器放入保护箱内移至安全位置。
4.2透射法测试
4.2.1仪器开机,经预热和自检程序后进入工作状态,检查和确认仪器测量参数与测量模式设置。
4.2.2用导板、铁锤和钢钎,在已确定的测点位置,按预定测量深度造孔,测孔应垂直于测量表面。
4.2.3钢钎拔出前应以导板四角为定位标志,划出仪器安放位置定位标记线。
4.2.4钢钎宜采用拔钎器垂直向上拔出,保持孔周不受扰动。
4.2.5根据已划好的定位标志线,将仪器准确地放在测点位置,仪器源杆缓慢向下插入测孔至预定测量深度。在源杆下插过程中应避免扰动孔壁和防止测孔坍塌。
4.2.6以源杆为轴左右稍微转动仪器,使仪器平稳坐落在测量面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ICS27.140
CCS P5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5112—2021代替DL/T5112—2009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hydraulic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2021-01-07发布 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5112,DL/T 5112-2021,施工规范,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DL/T 5112-2021 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1总则
1.0.1为规范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保障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1、2、3级水工建筑物的碾压混凝土施工。
1.0.3碾压混凝土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工期,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
1.0.4碾压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现场碾压试验,验证配合比、施工工艺流程、辅助设施及施工设备的适应性,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
1.0.5碾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1.0.6经实践检验或论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可应用于碾压混凝土施工。
1.0.7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施工缝construction joint
根据施工要求而设置的缝。
2.0.2铺筑厚度spreading thickness
每一碾压作业层未碾压前的混凝土厚度。
2.0.3压实厚度compacted thickness
每一碾压作业层经碾压达到设计要求的表观密度或相对密实度时的厚度。
2.0.4基准表观密度bench mark apparent density
已选定配合比的碾压混凝土在室内试验中获得的表观密度大值平均值。
2.0.5相对密实度ratio of apparent density
施工仓面实测表观密度与碾压混凝土室内试验获得的基准表观密度之比。
2.0.6层间间隔时间intermittent time between layers
从下层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加水时起到上层混凝土碾压完毕为止的历时。
2.0.7直接铺筑允许时间permissible time interval between placing layers
不经任何层面处理直接铺筑上层碾压混凝土即可满足层间结合质量要求的最大层间间隔时间。
2.0.8加垫层铺筑允许时间permissible time interval between placing layers while using bedding mixture
在层面上铺垫层拌和物后,再铺筑碾压混凝土就能够满足层间结合质量要求的最大层间间隔时间。

2.0.9垫层拌和物bedding mixture
铺在浇筑层面或基岩面上与碾压混凝土相适应的灰浆、砂浆或小骨料(dmax≤20mm)混凝土。
2.0.10变态混凝土grout enriched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GERCC
在已摊铺的碾压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灰浆或水泥浆后振捣密实的混凝土。
2.0.11斜层铺筑sloping placement
当浇筑仓面较大时,为缩短层间间隔时间而采用的从一端向另一端逐层斜面摊铺和碾压的施工方法。
2.0.12VC值vibrating compacted value
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度。按试验规程规定的方法测得的时间,以秒为计量单位。
2.0.13浆砂比paste-to-mortar ratio
碾压混凝土中灰浆(水+水泥+掺合料+石粉中小于0.08mm颗粒)体积与砂浆体积之比。
2.0.14数字化施工digital construction
集成融合传感、通信、数字、物联网、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等知识,对工程施工活动的资源、安全、质量、成本、进度等内容进行感知、分析和控制的工法、技术和管理的统称。
2.0.15石粉rock powder
人工骨料中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与母岩相同,粒径小于0.16mm颗粒。
2.0.16微粒finess
人工骨料中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与母岩相同,粒径小于0.08mm颗粒。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碾压混凝土原材料应通过优选试验确定。厂家和品种应相对固定,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
3.1.2碾压混凝土原材料运到工地后应进行检验。
3.1.3碾压混凝土原材料的运输及存放场地,应有防雨及防潮措施。应按不同厂家、品种、等级、出厂批号分别运输和存放。
3.1.4拌和及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的要求。
3.2水泥
3.2.1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
3.2.2水泥的品质及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T200、《低热微膨胀水泥》GB/T2938等的有关规定。
3.2.3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水泥的矿物成分、细度、水化热和含碱量等提出专门要求,并优先采用散装水泥。
3.2.4每批水泥应有出厂检验报告。运到工地后除应进行检验外,必要时还需进行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分析。
3.2.5袋装水泥储运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储运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复检。不得使用结块的水泥。
3.3掺合料
3.3.1碾压混凝土掺合料宜选用I级或Ⅱ级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磷渣粉、火山灰、石灰石粉等材料,掺用其他掺合料应经试验论证。
3.3.2掺入碾压混凝土的粉煤灰、磷渣粉、粒化高炉矿渣粉、火山灰、石灰石粉,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水工混凝土掺用磷渣粉技术规范》DL/T5387、《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水工混凝土掺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技术规范》DL/T5273、《水工混凝土掺用石灰石粉技术规范》DL/T5304的规定,运到现场后应检测。
3.3.3碾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4外加剂
3.4.1碾压混凝土中应掺用外加剂,其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4.2碾压混凝土宜掺用与环境、施工条件、原材料相适应的缓凝高效减水剂,有抗冻要求的还应掺用引气剂。
3.4.3每批外加剂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的规定,使用前应进行品质检验。存放期超过保质期的外加剂,不得使用。
3.5骨料
3.5.1骨料选用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工程特点,经试验论证后确定。
3.5.2骨料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DL/T5151执行。
3.5.3采用人工骨料时,应采取防止骨料裹粉的措施。
3.5.4人工砂的加工应根据母岩特性,选用生产效率高、石粉含量满足要求、成品砂的颗粒形状及级配好的破碎工艺和设备。
3.5.5冲洗筛分骨料时,应控制好筛分质量,保证各级成品骨料符合要求,并控制细砂、人工砂中石粉的流失。
3.5.6砂料宜质地坚硬,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为2.2~2.9,天然砂细度模数宜2.0~3.0,应控制超径颗粒含量。
3.5.7人工砂的石粉(d≤0.16mm的颗粒)含量宜控制在12%~25%,其中d≤0.08mm的微粒含量不宜小于7%。最佳石粉含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5.8骨料应有足够的储备量并设有遮阳、防雨及脱水设施。砂的含水率不应大于6%。
3.5.9骨料运输堆放时,应防止混入泥土和不同粒径级骨料互混。
3.5.10天然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5%。
3.5.11骨料的质量指标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其他质量指标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