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粉刷-上海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上海
提问日期:2022-06-03 09:24:03
提问网友:1
挑檐怎么布置抹灰
墙顶如何布置抹灰
压顶如何布置抹灰
解答网友:翔宇789
用生定义贴面布置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上海
提问日期:2022-06-03 09:24:03
提问网友:1
挑檐怎么布置抹灰
墙顶如何布置抹灰
压顶如何布置抹灰
解答网友:翔宇789
用生定义贴面布置
ICS27.100
CCS F24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203—2020
发电厂监控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导则
Guid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of power pla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发电厂监控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发电厂监控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总体要
求、主要内容、专项工作和控制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发电厂监控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26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20271一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0984一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Z20986一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GB/T2208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B/T26863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GB/T30976.1一2014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第1部分:评估规范
GB/T36323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GB/T37138一2018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GB/T26863、GB/T30976.1一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发电厂监控系统power pla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用于监视和控制发电厂生产过程、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作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包括发电厂的主控制系统(3.6)、辅助控制系统(3.7)、控制区电气二次系统(3.8)、现场总线设备与智能化仪表等控制区(3.2)实时系统。以及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等非控制区(3.3)实时系统。
3.2
控制区control sub zone
由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纵向连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时子网或者专用通道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3.3
非控制区non-control sub zone
在生产控制范围内在线运行,但不直接参与控制,是电力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纵向连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非实时子网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3.4
生产控制大区production control zone
由控制区(3.2)和非控制区(3.3)构成的安全区域。
3.5
管理信息大区management information zone
发电厂生产控制大区(3.4)以外的管理业务系统的集合。
3.6
主控制系统main control systems
对发电厂发电过程实施集中或分布式控制的主要监控系统、独立控制装置与智能仪表等,主要包括火电厂单元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水电厂集中监控系统、梯级水电站调度监控系统、风电场监控系统、光伏电站运行监控系统等。
3.7
辅助控制系统auxiliary control systems
对发电厂全厂公用的外围辅助设备系统进行控制的监控系统、独立控制装置与智能仪表等,主要包括燃煤电厂外围公用的水、煤、灰控制系统,燃气轮机电厂全厂辅助控制系统、火警探测系统,以及其他电厂的全厂辅助设备的相关控制系统等。
3.8
控制区电气二次系统electric secondary systems in control sub zone
对发电厂电气设备与发电机实施保护、测控与调度的自动化系统与设备,主要包括升压站监控系统、AGC及AVC系统、发电机励磁系统、五防监控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化装置、相量测量装置等。
3.9
非控制区监控系统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in non-control sub zone
对发电厂运行参数与监控信息进行在线监测分析,但不直接参与控制的系统,主要包括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梯级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水电厂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光功率预测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电能量采集装置、电力市场报价终端、故障录波装置及信息管理终端等。
3.10
威胁threat
能够通过未授权访问、毁坏、揭露、数据修改和/或拒绝服务对系统造成潜在危害的任何环境或
事件。
3.11
脆弱性vulnerability
在信息系统、系统安全程序、管理控制、物理设计、内部控制或过程实现中的,可能被攻击者利用来获得未授权的信息或破坏关键处理的弱点。
3.12
身份鉴别identity authentication
验证实体所声称的身份。
3.13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防止对资源的未授权使用,包括防止以未授权方式使用某一资源。
3.14
安全审计security audit
对信息系统的各种事件及行为实行监测、信息采集、分析,并针对特定事件及行为采取相应的动作。
3.15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ISMS
基于业务风险的控制方法,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的体系,是一个组织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注:该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针策略、规划活动、职责、实践、规程、过程和资源。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VC: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
AGC: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BPC:旁路控制系统(bypass control system)
DCS: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EH: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igital electric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ETS:汽轮机跳闸保护系统(emergency trip system)
ICS: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NCS:网络监控系统(network computerize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CS:优化控制系统(optimized control system)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MU:相量测量装置(phase measurement unit)
RTU: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
SIS: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 for plant level)
TCS:汽轮机控制系统(turbine control system)
TSI:汽轮机监视仪表(turbine supervisory instruments)
ICS27.100
CCS F3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202—2020
发电厂监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power pla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圈
本文件规定了发电厂监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和安全评估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发电厂监控系统信息安全防护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一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4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25058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B/T26863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GB/T30976.1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第1部分:评估规范
国能安全(2014)318号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电监信息(2007)44号电力行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导意见
3术语和定义
GB/T25069、GB/T26863、GB/T30976.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发电厂监控系统power pla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用于监视和控制发电厂生产过程、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作为基础支撑的通信及数据网络等,包括发电厂的主控制系统(3.7)、辅助控制系统(3.8)、控制区电气二次系统(3.9)、现场总线设备与智能化仪表等控制区(3.2)实时系统,以及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等非控制区监控系统(3.10).
3.2
控制区control sub zone
由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纵向连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时子网或者专用通道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3.3
非控制区non-control sub zone
在生产控制范围内由在线运行但不直接参与控制,是电力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纵向连接使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非实时子网的各业务系统构成的安全区域。
3.4
生产控制大区production control zone
由控制区(3.2)和非控制区(3.3)构成的安全区域。
3.5
管理信息大区management information zone
发电厂生产控制大区以外的管理业务系统的集合。
3.6
安全管理中心security management center
对定级系统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通信网络上的安全机制实施统一管理的平台或区域。
3.7
主控制系统main control systems
对发电厂发电过程实施集中或分布式控制的主要监控系统、独立控制装置与智能仪表等,主要包括火电厂单元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水电厂集中监控系统、梯级水电站调度监控系统、风电场监控系统、光伏电站运行监控系统等。
3.8
辅助控制系统auxiliary control systems
对发电厂全厂公用的外围辅助设备系统进行控制的监控系统、独立控制装置与智能仪表等,主要包括燃煤电厂外围公用的水、煤、灰控制系统,燃气轮机电厂全厂辅助控制系统、火警探测系统,以及其他电厂全厂辅助设备的相关控制系统等。
3.9
控制区电气二次系统electric secondary systems in control sub zone
对发电厂电气设备与发电机实施保护、测控与调度的自动化系统与设备,主要包括升压站监控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utomatic voltagecontrol,AVC)、发电机励磁系统、五防监控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化装置、相量测量装置等。
3.10
非控制区监控系统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in non-control sub zone
对发电厂运行参数与监控信息进行在线监测分析但不直接参与控制的系统,主要包括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梯级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水电厂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光功率预测系统、风功率预测系统、电能量采集装置、电力市场报价终端、故障录波装置及信息管理终端等。
3.11
威胁threat
能够通过未授权访问、毁坏、揭露、数据修改和或拒绝服务对系统造成潜在危害的任何环境或事件。
3.12
脆弱性vulnerability
在信息系统、系统安全程序、管理控制、物理设计、内部控制或系统实现中的,可能被攻击者利用来获得未授权的信息或破坏关键处理的弱点。
3.13
身份鉴别identity authentication
验证实体所声称的身份。
3.14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防止对资源的未授权使用,包括防止以未授权方式使用某一资源。
3.15
安全审计security audit
对信息系统的各种事件及行为实行监测、信息采集、分析,并针对特定事件及行为采取相应的动作。
3.16
安全域security domain
在信息系统中,单一安全策略下运行的实体的汇集。
4监控系统信息安全基本要求
4.1等级保护
4.1.1发电厂监控系统实行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安全防护应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
4.1.2发电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根据不同安全区域的安全防护要求,确定其安全等级和防护水平,从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和安全计算环境等方面进行安全防护。
4.1.3发电厂应按照GB/T22239一2019、GB/T25058及《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具体实施等级保护工作。
4.1.4发电厂监控系统的定级,应按照GB/T22240和《电力行业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进行。
4.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被认定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发电厂监控系统,其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应满足国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要求。
4.3信息安全防护基本原则
4.3.1通用要求
4.3.1.1发电厂监控网络与系统,应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综合防护”的总体原则。安全防护的主要对象,应包括用于监视和控制电力生产及供应过程的、基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业务系统及智能设备,以及作为基础支撑的通信网络。
4.3.1.2发电厂监控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特性,应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区域,重点强化边界的安全防护:同时应加强安全区域内部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系统建设、系统运维的管理。
4.3.1.3发电厂监控系统的分区结构与边界防护,应满足图1的基本形式。发电厂监控系统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只允许进行单向通信,应采用物理隔离方式保证其边界安全,且所有的网络安全措施不应影响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运行性能。
4.3.2安全分区
4.3.2.1发电厂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按业务功能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4.3.2.2发电厂监控系统属于生产控制大区,应满足下述要求:
a)生产控制大区应根据系统的重要性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一步划分为控制区(安全区I)及
非控制区(安全区Ⅱ)。
b)在生产控制大区内,个别业务系统或其功能模块(或子系统)需要使用公用通信网、无线通信
网,以及处于非可控状态下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进行通信时,应设立安全接入区。
ICS27.100
CCS F2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201—2020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装置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flow measurement devices in fossil fuel power plant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装置的技术条件、安装验收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系统,其他行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24.1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要求
GB/T2624.2一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
GB/T2624.3一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里喷嘴
GB/T2624.4一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4部分:文丘里管
GB/T9124.1一2019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PN系列
GB/T9124.2一2019钢制管法兰第2部分:Class系列
GB/T22133一2008流体流量测量流量计性能表述方法
GB/T26863一2011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GB/T30243一2013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的测量V形内锥流量测量节流装置
DL/T261一2012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导则
DL/T5182一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DL5190.4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DL/T5210.4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JB/T5325一1991均速管流量传感器
JB/T9242一2015液体容积式流量计通用技术条件
JF1004一2004流量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JJG6402016差压式流量计
JJG1038一2008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
3术语和定义
GB/T22133—2008、GB/T26863—2011、GB/T30243一2013和JJF1004—200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这些文件中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流量计flowmeter
显示被测量流量的流量测量装置。
[来源:GB/T221332008,3.14]
3.2
节流装置throttle devices
装入管道以产生差压的装置。测量此差压,并根据已知的流体状态、装置几何尺寸和管道几何尺寸,即可计算出流量。
[来源:JJF1004—2004,2.1.1]
3.3
差压式流量计differential pressure flowmeter
根据差压原理测量流量的流量计(3.1),由节流装置(3.2)(或差压流量传感器)和差压流量计(或差压变送器及显示仪表)组成。
[来源:JJF10042004,2.1]
3.4
皮托管Pitot tube
利用顺流体流动方向安装的两根直管产生差压的流速检测元件。两根管子可作为一个整体同轴安装。其中一根管子端部开口,用于测量流体的滞止压力,另一根管子前端封闭但沿管身开孔,用于测量流体的静压。
[来源:GB/T26863—2011,4.2.33]
3.5
均速管average tube
基于皮托管(3.4)测量原理,通过测量均速管迎流面的总压与其背流面的静压之间形成的差压,
从而测量流量的流速检测元件。典型的均速管在测量端按特定的方式排列有3个或多个测量孔,经适当校正后,除可测量流速幅值外,还可测量流速方向。阿牛巴、威力巴、TORBAR等均属此类。
[来源:GB/T26863—2011,4.2.34]
3.6
机翼流量测量装置aerofoil air flow measuring device
在封闭风道内气流流经机翼时,在机翼表面产生扰流,通过测量机翼上驻点和玄点间的差压,从而测量流量的流速检测装置。
[来源:GB/T268632011,4.2.35,有修改]
3.7
多点横截面流量测量装置multi-point cross section flowmeter
将测量截面分割成若干等面积的小截面,并在各交点处分别取压进行测量的流量计(3.1)。
对于矩形管道,用经纬线将测量截面分割成若干等面积的矩形,各小矩形对角线的交点即为取压点的位置,此种取压方式的流量计(3.1)也可称为矩阵式流量计;对于圆形管道,将圆形截面划分为个等面积的同心圆环,再用直径将每个圆环分成相等面积的两(或四)部分,直径和同心圆环的交点即为取压点位置。
3.8
V锥流量测量装置V-cone flowmeter
由测量圆管、V形锥体组成的节流装置(3.2)。在测量圆管内,V形锥体同轴固定安装在测量圆管
的中心轴上。V形锥体由具有同一圆形底面的两个平截头圆锥体构成,可称为V锥流量计。
3.9
转子流量计rotameter:float meter
在流体动力和浮子重力的作用下,一个圆形横截面的浮子可以在一根垂直锥形管中自由地上升和下降的流量计(3.1),可变面积由浮子与管子之间的间隙组成。流动始终取垂直方向。仪表读数是利用浮子的位置来表示的。
[来源:JJF10042004,2.11]
3.10
涡轮流量计turbine flowmeter
流体流动驱动一只具有若干叶片并与管道同轴的转子的流量计(3.1)。流量正比于转子的转速,测量转速的装置可以是机械的、光学的、磁性的或其他原理的。
[来源:JJF1004—2004,2.5]
3.11
涡街流量计vortex shedding flowmeter
利用卡门涡街原理测量流量的流量计(3.1)。在流体中安放非流线型阻流体,流体在该阻流体下游两侧交替地分离释放出一系列旋涡。在给定流量范围内,旋涡的分离频率正比于流量。涡街流量计由各种型式的传感器和显示仪表组成。
[来源:JJF1004—2004,2.6]
3.12
电磁流量计electromagnetic flowmeter
利用导电流体在磁场中流动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推算并显示流量的流量计(3.1),电磁流量计包括一个一次装置和一个或多个二次装置。
[来源:JJF1004—2004,2.4]
3.13
超声波流量计ultrasonic flowmeter
利用超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特性来测量流量的流量计(3.1)。超声波流量计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超声换能器和设备组成,根据它们所产生和接收到的超声信号推导出流量测量值并把该信号转换为比例于流量的标准化输出信号。
[来源:JJF1004—2004,2.8]
3.14
容积式流量计positive displacement flowmeter
由静止容室内壁与一个或若干个由流体流动使之旋转的元件组成计量室的流量计(3.1)。旋转元件与内壁之间的泄漏与所选定工作范围内的流量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元件的旋转通过机械方式或其他方法传输给指示装置以显示记录所流过的流体累积体积流量。容积式流量计包括椭圆齿轮流量计、腰轮流量计、刮板流量计、活塞式流量计及湿式气体流量计等。
[来源:JJF1004—2004,2.9]
3.15
质量流量计mass flowmeter
用于计量流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质量流量的流量计(3.1)。质量流量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测量质量流量的直接式质量流量计,如科里奥利式质量流量计(3.16)、热式质量流量计(3.17)等:通过测量流体速度(或体积流量)与密度,计算得到质量流量,称为间接式质量流量计。
[来源:JJF1004—2004,2.10]
3.16
科里奥利式质量流量计Coriolis mass flowmeter
利用流体在振动管内流动时产生科氏力的原理,测量质量流量的流量计(3.1)。
[来源:JJF10042004,2.10.1]
3.17
热式质量流量计thermal mass flowmeter
在管壁外设置热源,利用流动气体传热速率与质量流量的对应关系,在其上、下游产生温度变化来得到气体的质量流量的流量计(3.1)。
[来源:JJF1004—2004,2.10.2,有修改]
3.18
范围度rangeability
最大与最小范围上限值之比。[来源:GB/T22133—2008,3.23]
4符号
本文件中主要符号的含义见表1。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辽宁
提问日期:2022-06-03 09:04:54
提问网友:李阳阳
解答网友:xagcc
签证后补充子目计算吧。
ICS27.100
CCS F2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200—2020
火力发电厂压力测量仪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pressure instrumentations for thermal power plants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压力测量仪表(包括压力表、差压表、压力开关、差压开关、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的技术条件、安装与验收、检修与维护、技术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常规火力发电厂、压水堆核电站常规岛压力测量仪表,不适用于计量检定用标准压力仪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6863一2011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GB/T27504一2011压力表误差表
GB/T27505压力控制器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DL/T261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导则
DL/T77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DLT5175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5182一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DL5190.4一2019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DL/T5210.4一2018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DLT5428火力发电厂热工保护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DL/T5512火力发电厂热工检测及仪表设计规程
JB/T5528压力表标度及分划
JJG52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
JJG544一2011压力控制器
JJG882压力变送器
TSGG000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IEC61158(所有部分)工业通信网络现场总线规范(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Fieldbus
specifications)
3术语和定义
GB/T26863一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26863一2011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压力表pressure gauge
以弹性敏感元件为感压元件,可直接显示压力测量值的仪表。
3.2
弹簧管压力表Bourdon pressure gauge
一种一端封闭的特殊形状管子,当管内和管外存在压力差时,通过测量其所承受弹性极限内的物理变形的压力仪表。
[来源:GB/T26863一2011,4.2.21,有修改]
3.3
膜盒压力表diaphragm pressure gauge
平膜片或由两块波纹膜片组成的膜盒承受被测压力,通过膜片的位移测量压力的仪表。
[来源:GB/T26863一2011,4.2.20,有修改]
3.4
压力变送器pressure transmitter
输出为标准化信号的压力传感器。
3.5
智能变送器smart transmitter
装有微处理器的变送器,可对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输出标准模拟信号和/或数字信号,具有双向通信和自诊断能力的变送器。
[来源:GB/T26863—2011,4.2.12]
3.6
压力开关pressure switch
当输入压力上升或下降至设定值时,接通或断开一个或多个电气开关元件的仪表。
3.7
调整adjustment
为使仪器仪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和消除偏差以适合于使用所进行的操作。
3.8
校准calibration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立测量仪器仪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体现的值与被测量相对应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操作。
3.9
准确度accuracy
仪器仪表的示值与被测量(约定)真值的一致程度。
3.10
检定verification
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3.11
防护等级degree of protection
按GB/T4208规定的检验方法,仪表或设备外壳对接近危险部件、防止固体异物(包括尘埃)进
入或水进入所提供的保护程度。防护等级常采用P代码表示。
[米源:GB/T26863—2011,4.1.51]
3.12
无线压力变送器wireless pressure transmitter
压力信号等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传输的压力变送器(3.4)。
4技术条件
4.1总则
4.1.1火力发电厂压力测量仪表应满足机组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4.1.2火力发电厂压力测量仪表的设计选型应符合DL/T5512、DL/T5428和DL/T5175的相关规定。
4.1.3火力发电厂压力测量仪表的安装应符合DL5190.4一2019的相关规定。
4.1.4火力发电厂压力测量仪表的检修与维护应符合DL/T774的相关规定。
4.1.5火力发电厂压力测量仪表准确度等级宜符合下列规定:
a)主要远传参数检测仪表不低于1级;
b)经济分析或贸易结算用参数的检测仪表不低于0.5级;
c)就地指示仪表不低于2.5级。
4.1.6压力变送器的选用要求如下:
a)压力变送器宜采用智能型;
b)远传压力(差压)模拟量信号测量宜选用压力变送器;
c)炉膛压力测量宜选用差压测量形式的变送器。
4.1.7压力表的选用要求如下:
a)锅炉压力表的选用应符合TSGG0001的相关规定。
b)对蒸汽、水等无腐蚀性介质的就地压力表宜选用弹簧管压力(真空)表。对有腐蚀性介质或黏
性介质的就地压力表宜选用膜盒压力表或加装隔离容器。
c)测量烟风道中烟、风的微压时,宜选用膜盒压力表。
4.1.8压力开关选用要求如下:
a)远传压力(差压)开关量信号测量宜选用压力开关。
b)炉膛压力开关量压力测量装置宜选用差压测量形式的压力开关。
c)磨煤机系统的开关量压力测量装置,不应采用电接点式压力指示表。仪表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
0.5级,触点容量不应小于220VAC/3A或220VDC/1A,其切换差宜固定。
d)汽轮机凝汽器真空测量宜选用真空开关。
4.1.9取源阀门、仪表阀门及一次阀前取样管应根据所测介质及其参数等进行选型,并应符合DLT5182一2004的规定。
4.1.10所测介质压力如果剧烈波动,压力测量仪表应选用具有阻尼作用的压力表,如充油压力表和阻尼阀等。
4.1.11火力发电厂内油罐区、天然气调压站、制(储)氢站、发电机氢气系统、液氨区等易燃易爆区域内设置的压力测量仪表的设计应符合GB50058的要求。
4.1.12油及燃气压力测量仪表管路不应装设排污阀。
4.1.13氨区所有与氨接触的测量管路、接头、阀门材料中不应含铜、铜合金。
4.1.14发电机氢、油系统的压力测量元件及连接件等应使用铸钢件或锻钢件,不应使用铸铁产品。
4.1.15差压表的静压应大于所测介质的最大工作压力,
4.1.16压力表量程的选择应根据被测压力的幅值、脉动等特性,留有足够的量程裕量:压力开关所选量程范围应根据被测压力来决定,并考虑可能出现的过压过载情况,留出足够的量程裕量。压力表选用量程要求如下:
a)测量稳定压力时,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量程的2/3;
b)测量脉动压力时,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量程的1/2;
c)测量高压时,工作压力不应超过量程的3/5。
ICS27.060.01
CCS J98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99—2020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掺烧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of fuel blending and burning for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役循环流化床锅炉由设计或校核燃料改烧两种及以上燃料的技术要求。设计或校核燃料为两种及以上燃料混合物的新建机组,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本文件适用于以无烟煤、烟煤、褐煤、煤泥、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和石煤等为主要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715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
GB/T5751中国煤炭分类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258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25960动力配煤规范
DL/T964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1034135MW级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DLT1322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
DL/T1326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DL/T1594循环流化床锅炉滚筒冷渣机运行及技术条件
DL/T1600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技术条件
DL/T1744循环流化床锅炉煤制备系统选型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掺烧燃料blended fuel
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燃用的燃料,一般是指与设计煤种或校核煤种特性存在明显差异的燃料,这些差异包括发热量、灰分、水分、挥发分、硫分和灰成分(定义参见GB/T3715)等的差异。
3.2
燃料检测fuel examination
为掌握入炉燃料的输送、燃烧、成灰及污染物生成等特性,由具备相关实验室能力认证机构进行的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燃煤的发热量、粒径分布、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等。
3.3
燃料掺烧试验fuel blending and burning tests
将主要燃料和掺烧燃料(3.1)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在专门的试验装置或实际锅炉上评估混合后燃料的输送、燃烧、成灰及污染物生成等特性的操作过程。按照试验装置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试验台)掺烧试验和实炉掺烧试验等。
3.4
掺烧重量比blending ratio of weight
掺烧燃料(3.1)重量占入炉燃料总重量的比例。
3.5
掺烧热量比blending ratio of heat
掺烧燃料(3.1)发热量占入炉燃料总发热量的比例。
3.6
负荷调节能力load regulating performance
锅炉的负荷调节能力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锅炉的负荷调节范围,即最小出力和最大出力:锅炉的负荷响应速度,即连续变负荷速率。
4掺烧原则
4.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掺烧燃料是指符合GB/T5751规定的常规动力燃料,以及煤泥、煤研石、石油焦、油页岩和石煤等固体燃料。
4.2国家、地方及行业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中认定具有危险性的物质,不在本文件适用范围内。
4.3应结合工程规模、厂址、锅炉运行方式、设计和校核煤种、燃料储运等技术条件综合选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掺烧燃料。
4.4燃料掺烧前应由具备相关实验室能力认证的机构进行燃料检测,掌握其输送、燃烧、成灰及污染物生成等特性。
4.5燃料掺烧前宜根据其特性(按附录A)和掺烧比例(接烧重量比或掺烧热量比),由锅炉制造厂或有资质的锅炉设计单位进行锅炉热力性能校核计算,掌操入炉燃料变化后对锅炉性能和主要运行参数的影响,明确现有设备技术条件(见DL/T1600)能否满足燃料掺烧要求。
4.6应根据燃料检测和热力性能校核计算结果,评估锅炉风烟系统,燃料破碎、筛分及输送系统(见DL/T1744),灰渣冷却及输送系统(见DL/T1594),环保设施,辅机设备等对燃料掺烧的适应性,宜根据评估结果先进行优化调整或技术改造,再开展实炉掺烧。
4.7实炉掺烧试验应符合DL/T1326、DL/T1034和DL/T964的要求,宜由具备对应容量等级锅炉及系统调试资质的试验单位组织开展,根据实炉掺烧试验结果开展经济性评估,确定适宜的掺烧比例。
4.8掺烧后的入炉燃料应与锅炉及辅机系统相匹配,掺烧后的机组安全指标应符合生产实际的要求,环保指标应符合GB13223和GB13271等的要求,经济指标应符合GB21258等的要求。
4.9同时掺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燃料时,宜遵循由易及难、从少到多的原则逐一对每一种燃料进行检测、校核计算、评估和实炉掺烧等工作,待获得每一种燃料的掺烧数据后,再开展同时掺烧燃料的检测、校核计算、评估和实炉掺烧等工作。
所属地区:江西
提问日期:2022-06-03 08:49:39
提问网友:得想办法振他一下
解答网友:维达詹工
你好:这是不用单独计算的,包括在螺栓的价格里面的。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重庆
提问日期:2022-06-03 08:49:19
提问网友:凌
下图中,无水平墙筋进入时暗柱箍筋是C12-200,那有水平墙筋进入时,应该如何设置呢,那这两道箍筋我怎么绘制呀
解答网友:xagcc
有水平筋进入时就是C8@200了
ICS27.060.01
CCS J98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98—2020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Guide for the supercritic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operation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及其主要辅机设备的启动、运行、停止、维护、事故分析与处理的原则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660MW等级及以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22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6164.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B/T13931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GB/T19839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
DL/T260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
DL/T461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
DL/T469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DL/T612电力行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规程
DL/T657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711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试验导则
DL/T889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
DL/T956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
DL/T998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性能验收试验规范
DL/T1269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蒸汽吹管导则
DL/T1322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
DL/T1326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DL/T1371火电厂袋式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
DL/T1447燃煤电厂电袋复合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
DL/T1616火力发电机组性能试验导则
DL/T1695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硝调试导则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2004年第4号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
国能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总则
4.1本文件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各使用单位宜根据本文件及附录A和锅炉制造厂技术文件,结合各单位实际编制现场运行规程。
4.2锅炉使用应具备锅炉铭牌、主要参数、燃料特性、石灰石特性、热平衡、热力性能计算数据,以及锅炉主要部件及辅机等的制造及设计资料,具体包括:
a)锅炉设计资料(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热力计算汇总表、烟风阻力汇总表);
b)锅炉总图;
c)燃烧系统图、汽水系统图;
d)循环物料系统图、锅炉风烟系统图;
e)输排渣系统图;
f)锅炉疏放水系统图;
g)锅炉工业水系统图;
h)启动燃烧器系统图;
i)消防水系统图;
j)除灰、除尘系统图;
k)石灰石输送系统图、脱硫系统图;
1)脱硝装置系统图;
m)锅炉启动循环系统图;
n)膨胀系统图;
o)吹灰器布置图;
p)锅炉联锁、保护框图;
q)锅炉测点布置图;
r)炉墙、炉衬图及说明书(包括烘炉曲线);
s)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拟临界温度表;
t)转动机械轴承用油表;
u)启、停炉曲线。
4.3锅炉使用单位应根据锅炉及相关系统技术改造和运行优化实际,及时更新运行规程中的相关内容并做好培训宣贯工作,充分发挥运行规程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06-03 08:45:33
提问网友:K
解答网友:郭卫科
可以反映标高信息;
ICS29.020
CCS K04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97—2020
电力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Unified standard for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工程信息模型在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应用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项目级和企业级电力工程信息模型的存储、管理与信息互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力工程信息模型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modeling:EIM
在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3.3)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的过程和结果的总
称,简称信息模型。
3.2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来源:GB/T512122016,2.1.1]
3.3
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life cycle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project
电力工程项目从决策、实施、生产到退役的整个周期,简称项目全生命周期。
3.4
项目参与方project participant
参与项目相关业务并进行信息交换的组织或单位,简称参与方。
3.5
几何模型geometrical model
使用几何概念对电力工程建(构)筑物及其构件、设备设施及其部件、材料机具等的可视化和数字化表达。
3.6
非几何属性信息non-geometric attribute information
资产对象(3.10)功能属性的数字化表达,是除几何模型(3.5)信息以外信息的集合。
3.7
几何模型创建程度degree of geometrical model construction
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3.3)各阶段几何模型(3.5)创建的精细程度。
3.8
非几何属性信息丰富程度degree of non-geometric attribute information
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3.3)各阶段产生非几何属性信息(3.6)的丰富程度,包含过程信息和成果信息。
3.9
模型元素model element
几何模型(3.5)的基本构成单元。
3.10
资产对象asset object
构成电力工程资产的建(构)筑物、设备设施、材料机具、附件等物理实体。
3.11
资产单元asset unit
资产对象(3.10)按照结构与功能细分至施工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需要的可以独立标识的最小结
构或部件。
3.12
工程数据资产engineering information assets
支持项目全生命周期(3.3)活动的工程数据资源。
3.13
信息模型交付information model delivery
根据项目全生命周期(3.3)各阶段的应用需求,信息提供方将符合要求的信息模型(3.1)传递给信息需求方。
3.14
信息模型应用EIM application
信息模型(3.1)的创建、使用和管理。
3.15
主数据编码master data code
资产对象(3.10)及资产单元(3.11)的数据编码,具有唯一性、共享性、稳定性、有效性。
3.16
属性数据编码attribute data code
为识别物理实体与其属性之间关系而设置的数据编码。
3.17
信息互用information interoperation
项目参与方(3.4)各专业软件与数据中心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应用。
4总则
4.1电力工程宜采用信息模型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通过参与方协同,形成工程数据资产,实现工程数字李生和目标管理优化。
4.2电力工程应建立统一的资产编码和数据编码规则,实现数据的有效存储、管理和信息互用。
4.3电力工程应根据需要丰富与深化信息模型的创建程度、规范交付信息的内容。
4.4信息模型应用宜做好组织资源、标准资源与系统环境建设。
4.5信息模型应用宜与其他相关信息技术融合,保持先进性与适用性。
ICS71.100.10
H30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273.3—2020代替YS/T273.3一2012
冰晶石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
方法第3部分:氟含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of cryolite-Part 3:Determination of fluoride content
2020-12-09发布 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冰晶石中氟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冰晶石中氟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40.00%~60.00%。
蒸馏-硝酸针滴定法为仲裁方法。
2蒸馏-硝酸针滴定法
2.1方法提要
试料用碳酸钠溶解,经硫酸(或高氯酸)-水蒸气蒸馏分离氟后,以茜素磺酸钠-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用
硝酸针溶液滴定,计算出试料中氟的含量。
2.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定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去离子水。
2.2.1无水碳酸钠,优级纯。
2.2.2高氯酸(p≈1.60g/mL)。
2.2.3盐酸(1+199)。
2.2.4氢氧化钠溶液(20g/L)。
2.2.5硫酸(2+1)。
2.2.6缓冲溶液(pH值为2.7):称取9.45g一氯乙酸,溶解于50mL氢氧化钠(1mol/L)中,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
2.2.7硝酸针标准滴定溶液:
配制:称取4.5g四水合硝酸针[Th(NO3)4·4H2O],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L,混匀。
标定:称取0.2800g的无水氟化钠(预先在600℃灼烧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用20mL~30L水移入蒸馏烧瓶中,按分析步骤2.5.4.3~2.5.4.4进行硝酸针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同时做空白试验。
2.3仪器设备
2.3.1铂坩埚:上部直径30mm,下部直径15mm,高30mm,带盖。
2.3.2高温炉:温度可控制在800℃士20℃。
2.3.3水蒸气发生器:容积为3L的烧瓶,塞子上插入三支内径为6mm的玻璃管,分别为:
一双曲导管:用做将蒸气导人蒸馏烧瓶中;
一蒸气调整管:露在外面的一端,套有带弹簧夹的橡皮管;
安全管:长1m。
2.3.4蒸馏器:用硼酸玻璃吹制,磨中接头,由以下部分组成(见图1):
蒸馏烧瓶:容积250mL,中心瓶颈直径36mm,侧面管径直径20mm,长275mm,两径距离65mm;
蒸馏柱:柱的第一个点组到最末一个点组距离120mm,共11点组,组距12mm,每3个点在圆周上分布间隔为120°;
温度计护套;
温度计:范围0℃~200℃,长250mm;
滴液漏斗:容积100mL;
蛇形冷凝器:长400mm。
3氟氯化铅沉淀-硝酸汞容量法
3.1方法提要
试料与无水碳酸钾钠、石英砂混合,在高温下熔融,使硅与铝形成硅铝酸盐沉淀而与氟分离,在适当盐酸酸度下,加入铅离子,与氟形成氟氯化铅沉淀,沉淀溶于硝酸后,用硝酸汞标准溶液滴定氯离子量,计算出氟含量。
3.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定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2.1无水碳酸钾钠。
3.2.2石英砂。
3.2.3硝酸(o=1.42g/mL)。
3.2.4硝酸(1+3)
3.2.5硝酸(2mol/L)
3.2.6冰乙酸(p=1.05g/mL)。
3.2.7亚硝基亚铁氰化钠溶液(100g/L)。
3.2.8盐酸(0.1mol/L)
3.2.9乙酸铅溶液(120g/L):称取120g乙酸铅,溶于800mL水中,加入0.50mL冰乙酸(3.2.6),用水稀释至1000mL
3.2.10氯化钠标准溶液(0.1mol/L):氯化钠(优级纯)在105℃士5℃烘干1.5h,准确称取5.846g倒入烧杯中,加入150mL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2.11氟氯化铅溶液:称取0.2g氟化钠溶于100mL水中,加人100mL氯化钠标准溶液(3.2.10)、2mL硝酸(3.2.5)、0.50mL冰乙酸(3.2.6),将溶液加热至40℃士1℃,在搅拌下加入30mL乙酸铅溶液(3.2.9),放置1h~2h后过滤沉淀,用水洗6次~7次,将沉淀洗人1L试剂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用力振荡,放置12h后使用。用前振荡,用定量慢速滤纸过滤,滤液应透明,弃去沉淀。
4精密度
4.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这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1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或外延法求得。
ICS71.100.10
H30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273.4—2020代替YS/T273.4—2006
冰晶石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
方法第4部分:铝含量的测定
EDTA滴定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of cryolite-Part 4: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content-EDTA titration method
2020-12-09发布 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冰晶石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冰晶石中铝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9.00%~20.00%。
2方法提要
试料用酸性硫酸钾或焦硫酸钾熔融除尽氟,用盐酸溶解熔块。分取部分试液加人过量的Na2EDTA,使铝元素与EDTA形成络合物,在弱酸条件下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硝酸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Na2EDTA,加入氟化钠,加热置换出EDTA,再用硝酸锌标准溶液滴定释放的EDTA,用滴定所消耗的硝酸锌标准滴定溶液毫升数,计算出铝含量。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定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去离子水。
3.1酸性硫酸钾或焦硫酸钾。
3.2氟化钠。
3.3盐酸(1+1)
3.4盐酸(1+3)。
3.5氢氧化钠溶液(100g/L)。
3.6缓冲溶液(H值为5.6):称取333g三水合乙酸钠,溶解于水中,加入15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3.7Na2EDTA溶液(0.05mol/L):称取9.3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EDTA)于250mL烧杯中,加人100mL水,加热溶解,稍冷,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
4仪器设备
4.1铂坩埚:30mL。
4.2高温炉:能控制温度在725℃士25℃。
ICS71.100.10
H30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273.9—2020代替YS/T273.9—2006
冰晶石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
方法第9部分:五氧化二磷含量的
测定钼蓝分光光度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of cryolite-Part 9: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ous pentoxide content-Molybdenum blue photometric method
2020-12-09发布 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冰晶石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冰晶石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30%~0.50%。
2方法提要
试料用无水碳酸钠和硼酸混合熔剂熔融,以硫酸酸化。用氢氧化钠调节酸度,在H值≤0.3时,加人钼酸铵使之与磷形成磷钼杂多酸,经抗坏血酸还原成磷钥蓝后,于分光光度计波长815nm处测量其吸光度,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出五氧化二磷的含量。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纯度相当的水。
3.1无水碳酸钠。
3.2硼酸。
3.3硫酸(1+1)。
3.4钼酸铵酸性溶液(25g/L):称取25g四水合钼酸铵[(NH)6MoO24·4H2O],用200mL热水溶解。冷却后,加入硫酸(3.3)约434L,用水稀释至1L,混匀。此溶液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3.5抗坏血酸溶液(20g/L)。
3.6氢氧化钠溶液(200g/L)。
3.7五氧化二磷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1944g一水合磷酸二氢钠[NaH2PO·H2O],用水溶解后移入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0μg五氧化二磷。
3.8五氧化二磷标准溶液:移取50.00mL五氧化二磷标准贮存溶液(3.7)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μg五氧化二磷。
3.9酚酞乙醇溶液(10g/L)。
4仪器设备
4.1铂皿:直径70mm,高35mm,带铂盖。
4.2高温炉:能控制温度在850℃士20℃。
4.3水浴锅:能控制温度在80℃士2℃。
4.4分光光度计。
ICS71.100.10
H30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273.16—2020
冰晶石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
方法第16部分:锂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of cryolite-Part 16:Determination of lithium content-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2020-12-09发布 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冰晶石中锂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冰晶石中锂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10%~1.50%。
2方法提要
试料用高氯酸除尽氟,然后用盐酸和水溶解,试液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670.8m处,以空气-乙炔火焰测定锂的吸光度,计算出锂的含量。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定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实验室三级水。
3.1冰晶石,光谱纯。
3.2高氯酸(g1.67g/mL)。
3.3盐酸(1+1)。
3.4锂标准贮存溶液:称取5.3228g碳酸锂(光谐纯)于500mL烧杯中,盖上表皿,缓慢加入125mL硝酸(1十9),加热至完全溶解,煮沸数分钟,冷却至室温。将溶液移入1000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0mg锂。
3.5锂标准溶液:移取10.00mL锂标准贮存溶液(3.4)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此溶液1mL含100ug锂。
4仪器
原子吸收光谱仪,附锂空心阴极灯。
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凡能达到下列指标者均可使用:
灵敏度:在与测量试料溶液的基体相一致的溶液中,锂的特征浓度应不大于0.028μg/mL;精密度:用最高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平均吸光度的1.0%。用最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不是零浓度溶液)测量10次吸光度,其标准偏差应不超过最高浓度标准溶液平均吸光度的0.5%;
一标准曲线线性:等差浓度标准溶液中,最高段的吸光度差值与最低段的吸光度差值之比,应不小于0.7。
ICS71.100.10
H30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273.17—2020
冰晶石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
方法第17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of cryolite-Part 17:Determination of elements content-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ic methdod
2020-12-09发布 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冰晶石中钙、钠、钾、铁、锂、镁、锰、镍、钛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冰晶石中钙、钠、钾、铁、锂、镁、锰、镍、钛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见表1。
2方法提要
试料用高氯酸驱尽氟,用盐酸和水溶解,试液引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以氩气等离子体光源激发,进行光谱测定后,计算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定为优级纯的试剂和实验室三级水。
3.1高氯酸(=1.67g/mL)。
3.2盐酸(1+1)。
3.3钙、钠、钾、铁、锂、镁、锰、镍、钛元素标准贮存溶液:配制方法见附录A,也可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溶液)。
3.4待测元素标准溶液A:分别移取10.00L钙、钠、钾、铁、锂、镁、锰、镍、钛元素标准贮存溶液(3.3)
于100mL容量瓶中,并与标准贮存溶液保持一致的酸度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分别含100μg钙、钠、钾、铁、锂、镁、锰、镍、钛元素(用时稀释)。
3.5待测元素标准溶液B:分别移取10.00mL钙、钠、钾、铁、锂、镁、锰、镍、钛元素标准溶液A(3.4)于
100mL容量瓶中,并与标准贮存溶液保持一致的酸度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分别含10μg钙、钠、钾、铁、锂、镁、锰、镍、钛元素(用时稀释)。
4仪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仪器的分辨率不小于0.005nm(200nm处)。
ICS77.120.40
H13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341.5—2020
镍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铜、铅、锌、镁、镉和
砷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nickel concentrate-Part 5:Determination of copper,lead,zinc,magnesium,cadmium and arsenic content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2020-04-16发布 2020-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镍精矿中铜、铅、锌、镁、镉和砷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镍精矿中铜、铅、锌、镁、镉和砷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见表1。
2方法提要
试料用硝酸、盐酸、氢氟酸和高氯酸分解,在稀盐酸介质中,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上,于各元素选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发射强度,按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3.1硝酸(p=1.42g/mL)
3.2盐酸(p=1.19g/mL)。
3.3氢氟酸(=1.15g/mL)。
3.4高氯酸(p=1.67g/mL)。
3.5盐酸(1+1)。
3.6硝酸(1+1)。
3.7氢氧化钾溶液(100g/L)。
3.8铜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金属铜(ucu≥99.99%)于300mL烧杯中,加入40mL硝酸(3.6),低温溶解,加热除去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人60mL硝酸(3.6),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铜。
3.9铅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金属铅(u≥99.99%)于300mL烧杯中,加入40mL硝酸(3.6),低温溶解,加热除去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60mL.硝酸(3.6),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铅。
3.10锌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金属锌(uzn≥99.99%)于300mL烧杯中,加入40mL硝酸(3.6),低温溶解,加热除去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移人1000mL容量瓶中,加人60mL硝酸(3.6),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锌。
3.11镁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6584g氧化镁(uw0≥99.99%,预先在700℃灼烧4h,稍冷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于300mL烧杯中,加入20mL水,滴加盐酸(3.5)至溶解完全,加入100mL盐酸(3.5),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镁。
3.12锅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金属镉(≥99.99%)于300mL烧杯中,加入40mL硝酸(3.6)盖上表皿,加热至完全溶解,煮沸驱除氮的氧化物,取下冷却至室温,移入1000L容量瓶中,加入60mL硝酸(3.6),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镉。
3.13砷标准贮存溶液:称取0.1320g三氧化二砷(w0≥99.99%,预先在100℃~105C下烘1h,置于浓硫酸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于100ml.烧杯中,加人5mL.氢氧化钾溶液(3.7),低温加热溶解后,用硝酸(3.6)中和至微酸性,并过量10mL,冷却,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砷。
3.14铜、铅、锌、镁、镉、砷混合标准溶液:分别移取10.00mL标准贮存溶液(3.8~3.13)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盐酸(3.2),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混合标准溶液1mL分别含100μg铜、铅、锌、镁、镉、砷。
4仪器设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在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下,用1.0μg/mL的铜标准溶液测量11次,其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5%;
——各元素的推荐分析谱线见表2。
ICS77.040.99
H24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347—2020代替YS/T347—2004
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Estimation of average grain size for copper and copper alloy
2020-12-09发布 2021-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及铜合金平均晶粒度的表示及测定方法,包含有比较法、面积法和截距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单相或以单相为主的铜及铜合金的晶粒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067金相学术语
YS/T449铜及铜合金铸造和加工制品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300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晶界grain boundary
对于多晶材料,从一个结晶方向至另一个结晶方向过渡的很窄的区域,从而将相邻的晶粒分离。
3.2
晶粒grain
晶界所包围的整个区域。即是二维面上所观察到的原始晶界范围内的面积,或是三维物体上原始晶界面内所包围的体积。对于有李晶界面材料,李晶界面不予考虑。
3.3
李晶twin grains
两个晶体(或一个晶体的两部分)沿一个公共晶面(即特定取向关系)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这两个晶体就称为“李晶”,此公共晶面就称李晶面。
3.4
晶粒度grain size
晶粒大小的量度。铜及铜合金晶粒度通常采用“公称直径(dn)”来表示“晶粒平均直径”。
3.5
晶粒级别指数grain degree class index number
G
在100倍放大倍率下,645.16mm2面积所包含的晶粒数n与G有如下关系:
4符号和说明
本标准采用的符号和说明见表1。
ICS77.120.99
H15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370—2018代替YS/T370—2006
贵金属及其合金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method of metallographic samples for precious metals and their alloys
2018-10-22发布 201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金属及其合金的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银、金、铂、钯、铱、佬等贵金属及其合金的金相试样制备。
2方法提要
截取适当大小且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经镶嵌、脱模后,再进行磨制、抛光,最后进行浸蚀、观察及拍照。贵金属及其合金试样制备方法简表可见附录A。
3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一次蒸馏水。
3.1三氧化铬。
3.2氯化钠。
3.3重铬酸钾。
3.4硫酸(p=1.84g/mL)
3.5盐酸(o=1.19g/mL)
3.6氢氟酸(40%AR)。
3.7氯化钠饱和溶液:称取40g氯化钠,加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后,滤去底部晶体取上层液体。
3.8重铬酸钾饱和溶液:称取15g重铬酸钾,加入100L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后,滤去底部晶体取上层液体。
3.9医用脱脂棉。
3.10石墨阴极。
4试样的截取
4.1铸锭:应在锭头、锭尾取样,或截取垂直于模壁的横截面。
4.2加工产品:应同时截取横截面和纵截面,如有需要,应分别在两端取样。
4.3其他产品根据检测要求在合适位置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