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060.25
CCS P4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71—2020 火力发电厂用水节水术语
Terminology of water usage and conservation for thermal power plant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用水和节水的术语,
本文件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用水和节水的宏观管理、计量统计、生产活动、技术研究等工作。其他相关行业的用水节水工作可参照执行。
2水源
2.1
地表水surface water
存在于陆地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不包括海水。
[来源:GB/T50050—2017,2.1.2]
2.2
地下水underground water
地下径流或埋藏于地下的,经过提取可被利用的水。
[来源:GB/T21534—2008,2.5]
2.3
咸水saline water
存在于地表或地下,矿化度大于1gL的水,包括矿化度为1g/L~3g/L的微咸水和矿化度大于3gL
的苦咸水。
[来源:GB/T21534—2008,2.7,有修改]
2.4
再生水reclaimed water
污(废)水经过处理后,满足某种用途的水质要求,可以再次利用的水。
[来源:GB/T21534—2008,2.6,有修改]
2.5
非常规水源unconventional water sourees
一般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矿井排水、再生水、雨洪水、海水、矿化度大于2g/L的咸水。
[来源:GB/T21534一2008,2.3,有修改]
2.6
水源water sourees
陆地上能够获得且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利用的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非常规水源。
2.7
矿并水mine water
在矿山建设和矿产开采过程中,由地下涌水、地表渗透水、生产排水汇集所产生的水。
[来源:GB/T21534一2008,2.8,有修改]
2.8
海水淡化seawater desalination
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过程。[来源:GB/T309432014,5.3.44]
2.9
雨水利用rainwater utilization
采用人工措施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存储,并加以利用的过程。
[来源:GB/T309432014,5.3.36]
3用水排水类别
3.1生产用排水
3.1.1
原水raw water
从水源取得的水。
[来源:GB/T21534—2008,3.1]
3.1.2
除盐水desalted water
通过工艺处理,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和无机阴、阳离子等杂质后,符合使用要求的水。
3.1.3
补(给)水make-up water
因汽水损失,对外供汽、供水损失,排污及机组启动损失而补充到热力系统且符合质量要求的水。
3.1.4
凝结水condensate water
汽轮机排汽经凝汽器冷却后凝结而成的水。
[来源:GB/T21534—2008,3.5]
3.1.5
给水feed water
符合一定质量要求而被输送至锅炉的水。
[来源:GB/T2900.48—2008,3.3.4]
3.1.6
炉水boiler water
存在于锅炉受热系统中的水。
3.1.7
锅炉排污水boiler drainage
锅炉运行中排出的含有水渣或高浓度盐分的水。
[来源:GB/T21534—2008,3.20]
3.1.8
蒸汽steam
在锅炉设备中水汽化产生的气体。
[来源:GB/T21534一2008,3.4,有修改]
3.1.9
疏水drain
受热面或管道中蒸汽冷却排出的水。
[来源:GB/T2900.48一2008,6.1.7,有修改]
3.1.10
冷却水cooling water
作为冷却介质的水。
[来源:GB/T21534一2008,3.11]
3.1.11
直接冷却水direct cooling water
与被冷却物料直接接触的冷却水。
[米源:GB/T215342008,3.14]
3.1.12
间接冷却水indirect cooling water
与被冷却介质不直接接触的冷却水。
[来源:GB/T21534一2008,3.15,有修改]
3.1.13
直流冷却水once through cooling water
经一次使用后直接外排的冷却水,
[来源:GB/T21534一2008,3.12,有修改]
3.1.14
循环冷却水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主机凝汽器及其他汽动驱动装置凝汽器循环使用的冷却水。
[来源:DL/T5513—2016,2.0.5,有修改]
3.1.15
循环冷却水补充水make-up water for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补充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损失的水
[来源:GB/T21534—2008,3.16,有修改]
4.1
取水量quantity of water intake
从各种水源提取的水量,包括取自地表水(以净水厂供水计量)、地下水、城镇供水、从市场购得的其他水(或水的产品,如蒸汽、热水、地热水)等常规水源的水量,取自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水量。其中,采用海水淡化方式的以进入电厂工业水池的淡水量为准。
注:采用直流冷却系统《(采用海水循环冷却方式的视为直流冷却)的企业取水量不包括从江、河、湖、海等水体取水用于凝汽器及其他换热器开式冷却并排回原水体的水量:企业从直流冷却水(不包括海水)系统中取水用作其他用途,则该部分应计入企业取水范围,
4.2
自用水量quantity of water consumption in water works
在水处理过程中,反冲洗、再生及其他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4.3
补(给)水量make-up water quantity
因汽水损失,对外供汽、供水损失,排污及机组启动损失水而补充到热力系统且符合质量要求的水量。
4.4
锅炉排污水量boiler blowdown water quantity
锅炉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的排污水总量。
4.5
循环冷却水量quantity of recireulating cooling water
主机凝汽器及其他汽动驱动装置凝汽器循环使用的冷却水量。
4.6
循环冷却水补充水量quantity of make-up water for recireulating cooling water
补充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损失的水量。
[来源:DL/T1365—2014,5.2.21]
4.7
循环冷却水排水量quantity of sewage from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从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放的水量。
[来源:DL/T1365—2014,5.2.22,有修改]
4.8
消耗水量water loss
耗水量
水在使用过程中,以各种形式消耗和损失而不能直接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4.9
漏失水量leakage water
设备、管网、阀门、水箱、水池等用水与储水设施漏失的水量。
[来源:DL/T1365—2014,5.2.24,有修改]
ICS27.100
CCS F04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70—2020 燃煤机组耗差计算方法
Calculating method of energy consumption difference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ICS01.040.27
CCS F20/2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69—2020 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节能量计算方法
Calculating method of energy saving for flue gas waste heat cascade utilization system in thermal power plants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节能量的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的节能量设计计算,系统性能评价等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17(所有部分)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GB50660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DL/T9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ASME PTC4锅炉性能试验规程(Fired Steam Generators Performance Test Codes)
ASME PTC6汽轮机性能试验规程(Steam Turbines Performance Test Cod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烟气余热gas waste heat
锅炉燃烧完成后产生的尾部排烟热量中,未被锅炉受热面有效利用的部分。
3.2
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gas waste heat cascade utilization system
由空气预热器(简称空预器)旁路省煤器、空预器后低温省煤器、暖风器等主要换热器按照能级梯级利用原则组成的余热利用系统。
3.3
空预器旁路省煤器air preheater bypass economizer
布置于空气预热器的烟气旁路上的换热装置,分为旁路高压省煤器和旁路低压省煤器。旁路高压省煤器用于加热引自机组高压加热器给水系统的给水,旁路低压省煤器用于加热引自机组低压加热器凝结水系统的凝结水。
3.4
低温省煤器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
布置在空预器至脱硫塔之间的烟道,回收烟气余热的换热装置。
3.5
低温省煤器热媒水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 heat medium water
用于低温省煤器和暖风器之间表面换热的闭式循环媒介工质。
3.6
低温省煤器增压泵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 booster pump
驱动低温省煤器与暖风器之间用于换热的低温省煤器热媒水的增压循环泵。
3.7
燃料效率fuel efficiency
输出热量与输入锅炉系统边界燃料低位发热量的百分比。
3.8
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节能量energy saving of flue gas waste heat cascade utilization system
采用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节约的标准煤量。
3.9
换热器换热端差termi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换热器的高温侧工质进口温度与低温侧工质出口温度的差值。
4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构成及技术指标
4.1系统构成
图1给出了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的典型构成。
ICS27.100
CCS F24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67—2020 燃煤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方法
Testing method of cold aero-dynamic field test for coal-fired boilers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燃煤锅炉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四角切圆、前后墙对冲以及W火焰煤粉燃烧锅炉,其他类型的锅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467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次风primary air
输送煤粉进入炉脖燃烧的空气,本文件中为冷态下经煤粉管进燃烧器的空气。
3.2
二次风secondary air
一次风携带的煤粉着火燃烧后用于促进煤粉燃烧而补入的热空气,本文件中为冷态下经二次风箱进燃烧器二次风喷口的空气。
3.3
三次风vent air
从细粉分离器出来的煤粉和空气的混合物,本文件中为冷态下经排粉机送入炉腔的空气。
3.4
燃尽风over-fire air
布置在炉上部单独送入的热风,用于降低O,生成量和提高煤粉燃尽率,本文件中为冷态下经二次风箱进燃尽风喷口的空气。
3.5
流场相似flow field similarity
在流动空间的各对应点上,表征流动的各物理量在冷热态下分别成一定比例,包括流场的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
3.6
第二自模化区second self modeling region
当流体雷诺数高于一定值时,气流流动发展为完全素流状态,空间各点的绝对速度按比例增加,称流体流动进入第二自模化区。
3.7
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cold aero-dynamic field test
检查燃烧器状态、安装质量以及风门调节挡板,启动风机实现锅炉冷态平衡通风,调整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以及燃尽风风速使炉内流动状态进入第二自模化区或保持雷诺数与热态相等,进行风量标定、一次风速调平、二次风及燃尽风门挡板特性及风速调平、炉内空气动力场示踪等试验。
4试验仪器要求
4.1试验仪器包括标准型皮托管、靠背式测速管、微压计、温度计、热电偶、大气压力计、风速测量仪及激光测距仪等。
4.2标准型皮托管的系数应在0.99~1.01。
4.3靠背式测速管的系数应经标准型皮托管标定,系数应在0.81~0.86。
4.4微压计的示值允许误差应符合:200Pa以下不超过2Pa,200Pa以上不超过读数的±1%。
4.5热电偶的测量允许误差不超过±1℃。
4.6温度计的示值允许误差不超过±1℃。
4.7大气压力计的示值允许误差不超过土300Pa
4.8风速测量仪的示值允许误差不超过±(读数的1.5%+0.2)m/s。
4.9激光测距仪的示值允许误差不超过±2mm。
ICS27.100
CCS F24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66—2020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性能试验规程
Performance test codes for utility boiler flue gas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性能试验(包括鉴定试验、验收试验和常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低温省煤器、低温省煤器与暖风器联合系统、低温省煤器与供热联合系统、低温省煤器与烟气再热器联合系统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性能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24.2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
GB/T2624.3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里喷嘴
GB/T8117(所有部分)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469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DLT90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flue gas waste heat utilization device
通过凝结水或热媒水,与锅炉低温烟气或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和利用空气预热器出口至烟卤段排烟热量的装置,包括低温省煤器、暖风器、烟气再热器等。
3.2
低温省煤器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
布置于空气预热器之后,脱硫塔之前,用于吸收排烟热量加热凝结水或热媒水的装置。典型的低温省煤器系统图参见附录A。
3.3
烟气再热器flue gas reheater
布置于脱硫塔之后、烟卤之前,利用凝结水或热媒水在低温省煤器内吸收的热量加热湿法脱硫塔后净烟气的装置。
3.4
热水暖风器hot water air heater
利用低温省煤器出口热媒水或者回热系统凝结水加热空气预热器入口空气的装置。
3.5
热网水加热器heating network water heater
利用低温省煤器出口凝结水或热媒水加热热网回水的装置。
3.6
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系统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 combined air heater system
由低温省煤器和暖风器组成的系统,利用低温省煤器出口热媒水或回热系统的凝结水加热暖风
器。典型的低温省煤器联合暖风器系统图参见附录B。
3.7
水媒式烟气冷却烟气再热系统(WGGH)系统water medium gas-gas heater system
由低温省煤器和烟气再热器组成的系统,以凝结水或热媒水作为媒介,利用低温省煤器吸收排烟余热加热湿法脱硫后的净烟气。典型的WGGH系统图参见附录C。
3.8
低温省煤器联合供暖系统low temperature economizer combined heating network water heater system
由低温省煤器和热网水加热器组成的系统,以凝结水或热媒水作为媒介,利用低温省煤器吸收排烟余热加热热网回水。典型的低温省煤器联合供暖系统图参见附录D。
3.9
节能量energy saving
投运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后,机组整体获得的供电煤耗降低量。
3.10
吸热量heat absorption capacity
通过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吸收的锅炉尾部烟气的热量。
3.11
烟气侧阻力pressure drop of flue gas
烟气流经余热利用装置产生的压降。
3.12
烟气侧温降temperature reduction of the flue gas
通过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吸热后,烟气侧温度的降低值。
3.13
烟气再热段温升temperature increment of the flue gas
烟气再热器中被加热的低温烟气温度升高值。
3.14
空气侧温升temperature increment of the air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将吸收的热量用于加热空气预热器入口冷风,被加热的冷风温度升高值。
3.15
工质working medium
进入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凝结水或热媒水。
3.16
工质流量working medium flow
进入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凝结水或热媒水流量。
3.17
工质阻力pressure drop of working medium
工质流经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产生的压降。
3.18
工质温升temperature increment of the working medium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将吸收的热量用于加热凝结水或热媒水,被加热的凝结水或热媒水温度升高值。
3.19
漏风率air leakage ratio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烟气侧漏入的风量占流经余热利用装置的总烟气量的比例,
3.20
电耗率变化power consumption
与无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相比,投运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后,单位时间内厂用电率的变化值。
4试验项目和要求
4.1试验项目
a)节能量;
b)吸热量;
c)工质侧阻力;
d)烟气侧阻力;
e)烟气侧进出口烟气温度;
f)工质侧进出口工质温度;
g)空气侧进出口空气温度;
h)烟气侧漏风率;
i)电耗率变化。
4.2试验前应达成的协议
a)试验目的与试验项目;
b)试验单位职责范围;
c)试验燃料特性及其允许变化范围;
d)试验项目的测试和计算方法;
e)试验项目、测点位置与数量;
f)测试前工况的稳定时间和测量持续时间;
g)将测试结果修正到保证条件下的计算方法;
h)其他本文件未尽事宜。
4.3试验大纲
试验大纲由试验负责单位编写,并经试验各方认可,内容至少应包括:
a)试验目的;
b)试验条件与要求;
c)试验项目;
d)测试项目、仪器设备、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
e)试验数据处理原则;
f)试验人员与组织;
g)试验日程与计划。
4.4试验条件
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应具备如下条件:
a)烟气余热利用装置运行正常;
b)所有参与试验的仪器仪表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c)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可正常投入与退出,期间机组环保参数满足排放要求。
ICS29.020
CCS K 09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602020 电力设施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wer facilities safety protection system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ICS29.240.10
CCS F2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59—2020 变电站绝缘管型母线带电检测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 for live test of insulated tubular bus-bar in substation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THE SECOND CONSTRUCTION CO..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FING BUREAU 高大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培训与交流 课程设计:华东公司周文武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课程简介 培训背景概要: .建筑市场竞争白热化,施工企业利润空间狭小;科技创效急不可待; 施工企业低价中标成常态,安全事态高涨、事故频发,对企业影响巨大; 公司技术人员断层严重,项目技术人员越来越年轻化、对危大专项方案的掌控能力急需提升; 《高大支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培训与交流》课程,旨在提高P3-P4层级技术人员对危大专项方案的管理能力.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THE SECOND CONSTRUCTION CO.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高大支模培训与交流 课程简介 目标学员: P3~P4层级技术和施工人员,主要针对技术负责人和新晋总工. 课长: 2.5h~3h 行政事项: 1.课堂上保持安静,手机全部静音; 2.积极参与互动和测试活动; 3.课间主动调节状态,保证课堂的高效学习; 4.请勿迟到、早退和课程中进出教室. 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THE SECOND CONSTRUCTION CO.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高大支模培训与交流 ...
ICS29.020
CCS K47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57—2020 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系统
Test system of tools for live working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系统的组成及试验范围、场地及安全要求、技术参数及功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维护等。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带电作业工器具预防性试验的试验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11试验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2900.55电工术语带电作业
GB/T14286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术语
GB2686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
DL/T740电容型验电器
DL/T8482高压试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工频高压试验装置
DL/T976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1082高压实验室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55、GB/T14286、DL/T9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系统test system of tools for live working
由电气试验单元、机械试验单元、主控单元组成,用于开展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检测的平台。
3.2
电气试验单元electrical test unit
由工频电压试验装置、专用试验装置等组成,用于开展带电作业工器具的电气性能试验。
3.3
机械试验单元mechanical test unit
由静负荷试验装置、专用试验夹具等组成,用于开展带电作业工器具的静负荷试验。
3.4
主控单元main control unit
实现人机交互,按照试验流程对相关试验设备及装置进行控制,并实现安全保护的控制平台。
4组成及试验范围
4.1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系统由电气试验单元、机械试验单元、主控单元组成。
4.2带电作业工器具试验系统应能满足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带电作业用工器具的预防性试验要求,开展的试验项目的试验参数、试验方法应符合DL/T976要求。
ICS27.140
CCS F2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54—2020 大中型水电工程运行风险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of operation risk management for large and medium hydropower projects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ICS19.020
CCS F 1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2152—2020 生物质发电厂固体燃料中氯、氟含量测定方法
Determination of chlorine and fluorine in solid fuel of biomass power plant
2020-10-23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