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251-202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河南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工程施工及验收 管理,做到安全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绿色环保,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装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河南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装配式建筑assembled building
结构工程、外围护工程、设备与管线工程、装配式内部装修工程的主要部分采用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2.0.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assembled building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建筑的结构工程由混凝土部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2.0.3结构工程structure engineenng
由结构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以承受或传递荷载作用的整体。
2.0.4外围护工程envelope engineering
由非承重外墙、屋面、外门窗及其他部品、部件等组合而成,用于分隔建筑室内外环境的部品、部件的整体。
2.0.5设备与管线工程facility and pipeline engineering
由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电气和智能化、燃气等设备与管线组合而成,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整体。
2.0.6装配式内部装修工程interior decoration engineering of buildings
为满足功能需求,将工厂生产的内装部品进行组合安装,对建筑内部空间所进行的装饰、保护及固定设施安装等活动,简称装配式内装工程。
2.0.7部品part
由工厂生产,构成外围护工程、设备与管线工程、装配式内装工程的建筑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而成的功能单元的统称。
2.0.8部件component
由工厂或现场预制生产,构成结构工程的结构及其他构件的统称。
2.0.9模块module
建筑中相对独立,具有特定功能,能够通用互换的单元。
2.0.10预制混凝土构件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11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cementitious grout for coupler of rebar splicing
以水泥为基本材料,配以细骨料,以及混凝土外加剂和其它材料组成的干混料,加水搅拌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早强、高强、微膨胀等性能,填充于套筒和带肋钢筋间隙内的干粉料,简称套筒灌浆料。
2.0.12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grouting coupler for rebars splicing
通常采用铸造工艺或机械加工工艺制造,通过套筒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将钢筋对接连接所用的金属套筒,简称灌浆套筒。
2.0.1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在金属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
2.0.14钢筋浆锚搭接连接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部品、部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入需搭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2.0.15环筋扣合锚接anchoring method of closed loop reinforcement
预制构件连接时,预制构件端部预留的环形闭合钢筋相互扣合后锚固在混凝土中的一种连接方式。
2.0.16干式连接dry connection
相邻预制构件之间采用螺栓、焊接、搭接等方式连接,而不需要浇筑混凝土或灌浆的连接方式。
3基本规定
3.0.1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
3.0.2施工单位应综合协调建筑、结构、设备与管线、装饰装修等专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0.3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文件进行图纸会审。施工单位应准确理解设计图纸的要求,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根据工程特点和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复核及验算,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3.0.4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并应按计划定期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
3.0.5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特点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并予以公示,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
3.0.6施工单位应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3.0.7特种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岗位的操作资格证书,不得无证上岗,不得违章指挥,不得违章作业。
3.0.8施工单位应对成品或半成品做好保护,不得损坏保护对象。
3.0.9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审。
3.0.10施工所采用的材料、构配件、器具及半成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进场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3.0.11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试安装,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专项施工方案。3.0.12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特点,按绿色建造的要求组织实施。
3.0.1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
3.0.1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宜采用自动化、机械化、标准化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3.0.15各工序施工应在前一道工序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4结构工程施工
4.1一般规定
4.1.1预制构件进场时,构件生产单位应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出厂合格证;
2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
3灌浆套筒等其他构件钢筋连接类型的工艺检验报告;
4合同要求的其他质量证明文件。
4.1.2结构工程施工全过程应对预制构件及所属的建筑附件、预埋件等采取保护措施。
4.1.3应根据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和配备吊装设备:应根据预制构件存放、安装和连接等要求,确定安装使用的工器具。
4.2材料
4.2.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专用定型产品时,专用定型产品及施工操作应符合有关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4.2.2灌浆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有关规定: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的有关规定。
4.2.3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时,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水泥基灌浆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的有关规定。
4.2.4外挂墙板接缝处密封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接缝用建筑密封胶》JCT881的有关规定,密封胶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制混凝土外挂墙应用技术标准 》JGJT458的有关规定。
4.3构件进场
4.3.1施工现场的道路应满足预制构件的运输要求,并应有排水措施。
4.3.2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对构件生产单位设置的构件编号、构件标识进行核对。
4.3.3预制构件进场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4.3.4预制墙板可采用插放或靠放的方式存放,存放工具或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支垫稳固。
4.3.5预制水平类构件可采用叠放方式存放,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
4.3.6预制构件存放时,预制构件与存放工具或支架、预制构件与地面之间宜设置柔性衬垫保护。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50-202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标准
1总则
1.0.1为加强河南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技术工人 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1.0.3本标准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与预制构件生产中的构件装配工、构件制作工、灌浆工、内装部品组装工、预埋工、钢筋加工配送工、打胶工七个职业工种技能标准。
1.0.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河南省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assembled building with concrete structure
建筑的结构工程主要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2.0.2技术工人mechanic
拥有一定专长或专业技能的工人。
2.0.3职业技能vocational skill
在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
2.0.4理论知识theoretical knowledge
本职业工种各等级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系统知识体系。
2.0.5操作技能operational skill
本职业工种各等级从业人员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本工种作业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0.6构件装配工component assembler
在施工现场,按照设计图纸、装配工艺和检验标准,使用工具及设备完成预制构件装配过程中的吊装准备、引导就位、安装校正和临时支撑搭设等工作的人员。
2.0.7构件制作工component maker
在生产厂,按照加工图纸、生产工艺和检验标准,使用工具及设备完成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模具组装、钢筋绑扎、预留预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工作的人员。
2.0.8灌浆sleeve grouting worker
在施工现场,按照灌浆工艺和检验标准,使用工具及设备完成浆过程中的材料准备、分仓、灌浆和检验等工作的人员。
2.0.9内装部品组装工interior parts assembler
在施工现场,按照内装部品组装工艺和检验标准,使用工具及设备完成内装部品组装、安装等工作的人员。
2.0.10预埋工embedded worker
在生产厂或施工现场,根据预埋工艺和检验标准,使用工具及设备完成预埋件的材料准备、放线定位、安装固定和校准检验等工作的人员。
2.0.11钢筋加工配送工steel bar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worker
在生产厂或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及生产需求,使用工具及设备对钢筋进行调直、切割、连接、成型,并将加工制作的钢筋配送到指定区域的人员。
2.0.12打胶工gluing worker
在施工现场,使用工具及设备完成打胶过程中的材料准备、基层处理、打胶、刮胶和检验等工作的人员。
3基本规定
3.1职业技能等级
3.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级技能、二级技能、三级技能、四级技能和五级技能。
3.1.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等级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一级技能: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能识别常见的工程材料,能够操作简单的机械设备并进行例行保养。
2二级技能: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区分常见的工程材料,能操作常用的机械设备及进行常见故障的维修。
3三级技能: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及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和培训本等级以下技术工人,能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工程材料,能操作较为复杂的机械设备及进行常见故障的维修。
4四级技能: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独立完成常规工作及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技能方面有创新,能指导和培训本等级以下技术工人,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能按照生产或施工要求选用合适的工程材料,能操作较为复杂的机械设备及进行常见故障的维修。
5五级技能: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独立完成常规工作及技术较为复杂的工作,能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间题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攻关和工艺革新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活动,能组织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技管理能力。
3.1.3根据各工种工作内容性质,构件装配工、构件制作工、灌浆工、内装部品组装工职业技能划分为五个等级,预埋工、钢筋加工配送工职业技能划分为四个等级,打胶工职业技能划分为三个等级。
3.2职业技能构成
3.2.1职业技能分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两部分。
3.2.2职业技能对理论知识的目标要求由高到低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不作要求四个层次:对操作技能的目标要求分为具备与不作要求两种。
3.3职业技能要求
3.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工人各等级职业技能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之一:
1一级技能
(1)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本职业技能工作1年及以上。
2二级技能
(1)达到一级技能要求后,从事本职业技能工作1年及以上;
(2)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3三级技能
(1)达到二级技能要求后,从事本职业技能工作2年及以上;
(2)取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3)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从事本职业技能工作1年及以上。
4四级技能
(1)达到三级技能要求后,从事本职业技能工作2年及以上;
(2)取得高等职业学院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从事本职业技能工作1年及以上4构件装配工职业技能标准 。
4.1理论知识
4.1.1构件装配工应具备法律法规与标准、识图、材料、工具设备、构件装配技术、施工组织管理、质量检查、安全文明施工、信息技术与行业动态的相关知识,具体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4.2操作技能
4.2.1构件装配工应具备构件进场、装配准备、施工组织、构件就位、临时支撑搭拆、节点连接、施工检查、成品保护、班组管理、技术创新的相关技能,具体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49-2021 沉管式检查井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沉管式检查井 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光进,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无压管道上自沉式检查井的设计、干法施工及验收。
1.0.3沉管式检查井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环境条件及施工能力等因素进行设计、施工。
1.0.4沉管式检查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竖向沉管
通过管内除土,依靠钢筋混凝土管节自重及附加重力克服井壁摩阻力后,将一节或多节钢筋混凝土管节逐节竖向下沉至既有管道上表面。
2.1.2组合基础
检查井下部既有管道两侧经开挖,将管道下部同检查井壁现浇成一体共同组成的检查井基础(图2.1.2)。2.1.3后装式爬梯
在沉管式检查井内壁上通过钻孔安装的爬梯。
2.1.4井室盖板
位于沉管最上部设置有人孔的钢筋混凝土板状构件,用于封闭沉管上口,形成井室空间,简称“盖板”。
2.1.5沉管式检查井
利用钢筋混凝土管垂直安放,通过管内除土方式下沉至既有管道上表面,除士至既有管道下部,现浇混凝土连接既有管道和垂直管节完成的检查井,简称“沉管井”。
2.1.6下沉系数作用在一节或多节下沉管节上的竖向作用力与阻力的比值
2.1.7初沉阶段
首节管节开始下沉时起,至下沉到该节管节三分之二长度为止的阶段。
2.1.8持续下沉阶段
初沉阶段与终沉阶段之间的阶段。
2.1.9终沉阶段
下沉管节距既有管道上表面0.5m时起至与既有管道上表面接触为止的阶段。
3材料
3.0.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中的相关规定。
3.0.2细骨料宜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应超过2%。
3.0.3粗骨料宜采用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洁净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应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含泥量不应超过1%,其中盖板构件的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应超过40mm。
3.0.4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士土用水标准为JGJ63中的有关规定。
3.0.5当混凝土配制中采用外加剂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试验确定外加剂适用性及相应的掺量。
3.0.6钢筋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3GB/T1499.2的相关规定,采用的钢筋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报告。
3.0.7沉管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的相关规定,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管体外表面应有明显识别标记,应有出厂证明书。
3.0.8沉管式检查井的基础及盖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抗渗等级不应低于P8。
3.0.9沉管式检查井沉管管节的连接密封宜采用密封橡胶圈,密封橡胶圈应采用耐腐蚀的专用橡胶材料制成,并应由管材厂家配套供应,其性能、质量要求及其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JC/T946的相关规定。
4设计
4.1构造
4.1.1沉管式检查井由组合基础、井室、盖板、井简、检查井盖等构成(图4.1.1)。
4.1.2钢筋混凝土沉管并并室直径应大于1.5倍既有管道外径,且不宜小于2000mm。
4.1.3组成沉管式检查井井室的管节数的确定应同时考虑单节管道长度、井简高度、井室高度等,经室简适配后确定,且宜取整数。
4.2下沉计算
4.2.1沉管施工前应进行下沉验算,必要时尚应进行抗浮稳定性计算。
4.2.2管节竖向下沉过程中,管节外壁与土体之间的摩阻力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下沉深度等因素并参考类似施工经验确定。
4.2.3下沉管节外壁摩阻力沿管外壁深度方向的分布,可按如下假定计算:在0~5m深度范围内,单位面积摩阻力按斜直线确定,在深度5m以下,单位面积摩阻力为一常数,计算模型见图(图4.2.3)。
4.2.4沉管外壁与土层间的单位摩阻力标准值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通过试验或根据经验确定。当无试验或无可靠经验时,可根据土层类别按表4.2.4的规定选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48-2021 居住建筑装配式内装工程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装配式内装工程 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居住建筑 的装配式内装工程的设计、安装、质量验收。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的装配式内装工程可参考执行。
1.0.3装配式内装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居住建筑residential building
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装配式内装assembled infill
采用干式工法,将工厂生产的标准化内装部品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工业化建造方式。
2.0.3管线分离pipe&wire detached from structure system
设备管线与建筑主体结构分离设置的方式。
2.0.4干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
以干作业工艺为特征的建造方式。
2.0.5集成设计integrated design
建筑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过程。
2.0.6标准化接口standardized interface
具有统一的尺寸规格与参数,并满足公差配合及模数协调的接口。
2.0.7内装部品infill components
在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构成建筑内装体的内装单元模块化部品或集成化部品。
2.0.8集成式厨房integrated kitchen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吊项、墙面、橱柜和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2.0.9集成式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
由工厂生产的楼地面、墙(面)板、吊顶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集成并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3基本规定
3.0.1装配式内装工程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有害物质含量等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及《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等相应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3.0.2装配式内装应统筹项目需求、技术选择、建设条件与成本控制要求等进行总体技术策划。
3.0.3装配式内装设计与建筑设计应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协同进行,并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及设备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设计文件必须满足一体化审查要求。
3.0.4装配式内装的部品选型应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明确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并采用标准化接口,满足通用性和互换性要求。
3.0.5装配式内装应遵循模数协调的原则进行标准化设计。
3.0.6装配式内装、管线及设备与建筑主体的接口设计应采用机械连接等工业化方式进行。
3.0.7装配式内装应满足管线、设备设施等部品的安装、使用维护及检修更换的要求,宜采用管线分离技术。
3.0.8装配式内装工程的室内环境应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提高室内热工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和空气环境质量,并在工程完工竣工验收前进行室内环境检测。
3.0.9装配式内装工程宜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M)技术正向设计,进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专业协同,保工程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质量可追溯性。
3.0.10装配式内装宜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合理划分施工段,组织流水作业,科学利用工作面,提升工作效率。
3.0.11装配式内装宜采用绿色建材,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材料与部品宜经认证,且附有认证标识。
3.0.12装配式内装应遵循以人为本且宜满足适老化的需求。
3.0.13施工现场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应的工程技术标准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可按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进行检查记录。
4集成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装配式内装设计应协调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和空调、燃气、电气、智能化等各专业的要求,进行协同设计,并统筹设计、生产、安装和运维各阶段的需求。
4.1.2装配式内装设计应选用高集成度的系统化内装部品,采用模块和模块组合的方法,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进行标准化设计,满足建筑生命期内使用功能可变性及个性化要求。
4.1.3装配式内装设计应明确内装部品和设备管线主要材料的性能指标,应满足结构受力、抗震、安全防护、防火、节能、隔声、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无障碍等方面的需要。
4.2标准化设计和模数协调
4.2.1装配式内装应遵循模数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规定,住宅宜符合《工业化住宅尺寸协调标准》JGJT445的规定,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装配式内装的房间开间、进深、门窗洞口宽度等宜采用M(n为自然数);
2装配式内装的建筑净高和门窗洞口高度宜采用分模数列M2;3装配式内装的构造节点和部件的接口尺寸宜采用分模数列M/2、nM/5、nM/10;
4.2.2装配式内装应对厨房、卫生间、收纳系统等主要使用空间和主要的部品进行标准化设计,提高标准化程度。
4.2.3装配式内装应采用通用的构造和部件进行连接设计,并采用具有不同肌理、材质、颜色的面层材料满足个性化的需要。
4.2.4装配式内装部品的定位可通过设置模数网格来控制,部品的定位宜采用界面定位法。
4.2.5装配式内装设计应统筹建筑模数与部品生产之间的尺寸协调。部品部件尺寸设计应与原材料的规格尺寸协调。
4.2.6装配式内装设计应根据内装部品的生产和安装要求,确定公差,应考虑结构变形、材料变形和施工误差的影响。部品与部品、部品与建筑间的配合均为间隙配合。
4.3内装部品选型与集成设计
4.3.1部品选型应符合以下规定:
1内装部品的选型应结合房间功能、设备管线安装、保温、隔声、防滑、防静电、防水、防火、无障碍等需求进行;
2内装部品的选型应优先选用模块化产品,采用基本件+可调节件的系列规格组合方式。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46-2021 河南省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升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降低公共建筑用能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结合我省气候特征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 的节能设计。
1.0.3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我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超低能耗公共建筑ultra-low energy public building
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式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降低50%以上。
2.0.2性能化设计performance-oriented design
以建筑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为性能目标,利用建筑模拟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逐步优化,最终达到预定性能目标要求的设计过程。
2.0.3供暖年耗热量annual heating demand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单位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kW/(m2a)。
2.0.4供冷年耗冷量annual cooling demand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为满足室内环境参数要求,单位面积年累计消耗的需由室内供冷设备供给的冷量,单位:kW/(m2a)。
2.0.5断热桥锚栓thermally broken fixer
通过特殊的构造设计,能有效减小或阻断锚钉热桥效应的锚栓。
2.0.6结构性热桥structurcal thermal bridge
由于梁、柱、板等结构构件穿入保温层而造成保温层减薄或不连续所形成的热桥。
2.0.7隔汽层air tightness layer
阻止室内水蒸气渗透到保温层的构造层。
2.0.8建筑遮阳shading
在建筑门窗洞口室外侧与门窗洞口一体化设计的遮挡太阳辐射的构件。
2.0.9建筑气密性air tightness of building envelope
建筑在封闭状态下阻止空气渗漏的能力。用于表征建筑或房间在正常密闭情况下的无组织空气渗透量。通常采用压差实验检测建筑气密性,以换气次数Nso,即室内外50Pa压差下换气次数来表征建筑气密性。
2.0.10气密层building air tightness layers
由气密性材料和部件、抹灰层等形成的防止空气渗漏的连续构造层。
2.0.11气密性材料air tightness material
对建筑外围护结构室内侧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空气渗透的材料。
2.0.12防水透汽材料water--proof and vapor-permeable material
对建筑外围护结构室外侧的缝隙进行密封并兼具防水及允许水蒸气透出功能的材料。
2.0.13保温隔热垫块(片)insulation bearer
用于围护结构外侧、固定出挑金属构件的、具有一定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和保温隔热性能的材料。
2.0.14显热交换效率sensibl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温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温差之比。
2.0.15全热交换效率total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对应风量的新风进口、送风出口焓差与新风进口、回风进口焓差之比。
2.0.16换气次数air change ratio
每小时通风量与换气体积之比。
2.0.17建筑能耗综合值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单位面积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的终端能耗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发电量,利用能源换算系数,统一换算到标准煤当量后,两者的差值,单位:kWhl(m2.a)。
2.0.18建筑综合节能率building energy saving rate
设计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2.0.19建筑本体节能率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rate
在设定计算条件下,设计建筑不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建筑能耗综合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差值,与基准建筑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比值。
2.0.20基准建筑reference building
计算建筑本体节能率和建筑综合节能率时用于计算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相关要求的建筑能耗综合值的建筑。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我省主要城市建筑热工设计区属应按表3.1.1确定。
3.1.2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应根据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设计降低建筑冷热需求和提升主动式能源系统的能效达到超低能耗。
3.1.3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及能效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围护结构、能源设备和系统等性能参数为推荐性指标。
3.1.4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采用性能化设计方法,优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通风、遮阳等关键设计参数,最大限度的降低供暖、供冷需求。
3.1.5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采用全装修。室内装修应简洁,不应损坏围护结构气密层和影响气流组织,并宜采用获得绿色建材标识(或认证)的材料与部品。
3.1.6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明确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运行策略,并符合下列规定:
1立足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建筑构件和设备的功能实施控制调节;
2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建筑实际使用情况做出动态运行策略调整;
3提出高性能外围护结构保温系统及建筑气密性保障等关键部位的维护和检验要求;
4根据建筑的能耗数据、建筑的使用情况记录和气象数据,进行调整;
5明确新风系统的全年运行方式;
6提出建筑运行数据记录、分析的要求。
3.1.7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防火性能及防火隔离带的设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GJ289的要求。
3.1.8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M)技术进行设计。
3.19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设备管理系统应具有自动监控管理功能。
3.1.10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
3.1.11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3.2室内环境参数
3.2.1超低能耗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空间功能设置分区温度,合理降低室内过渡区空间的温度设计标准。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4建筑与建筑热工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应有利于营造适宜的微气候。通过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和利用景观、生态绿化等措施,夏季增强自然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冬季增加日照,减少冷风对建筑的影响。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建筑主入口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4.1.2建筑方案设计应根据建筑功能和环境资源条件,以气候
环境适宜性为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以及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等被动式建筑设计手段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4.1.3建筑体形系数不宜大于0.50,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不宜大于0.70,屋顶透光部分面积比例不宜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
4.1.4外围护结构应采用高性能的建筑保温隔热系统及门窗系统,不宜采用玻璃幕墙。
4.1.5建筑进深选择应考虑天然采光效果。进深较大的房间,应设置采光中庭、采光竖井、光导管等设施,改善天然采光效果。
4.1.6地下空间宜采用采光天窗、采光侧窗、下沉式广场(庭院)、光导管等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光。
4.1.7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平面布置应合理确定能源设备机房的位置,缩短能源供应输送距离。同一公共建筑的冷热源机房宜位于或靠近冷热负荷中心位置集中设置。
4.1.8建筑设计宜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
4.1.9当进行建筑适变性的设计时,应采取保证保温层和气密层连续性的措施。
4.1.10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建筑阳等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同步设计,并预留安装、检修条件。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44-2021 现浇石膏墙体应用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适应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需要,保护城乡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副产石膏的综合利用率,规范现浇石膏墙体 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的地区应用现浇石膏墙体作为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内隔墙时的构造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现浇石膏墙体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建筑石膏calcined gypsum
天然石膏或工业副产石膏经脱水处理制得的,以β半水硫酸钙(CaSO4·12H2O)为主要成分,不预加任何外剂或添加剂的粉状胶凝材料。
2.0.2石膏复合胶结料ypsum composite binder
以建筑石膏作为主要胶凝材料,糁入适量钙质材料、硅质材料、轻集料和外加剂制成的适合于现浇石膏墙体应用的混合粉状物料。石膏复合胶结料分为普通石膏复合胶结料和轻质石膏复合胶结料。
2.0.3普通石膏复合胶结料ordinary gypsum composite binder
体积密度大于950kgm3石膏复合胶结料。
2.0.4轻质石膏复合胶结料lightweight gypsum composite binder
体积密度小于等于950kgm3石膏复合胶结料。
2.0.5现浇石膏墙体cast-in-place gypsum wall
采用现场浇注石膏复合胶结料的施工方法浇筑,经自然养护形成的内隔墙板。
2.0.6工业副产石膏industrial by-product gypsum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富含二水硫酸钙的副产品。
2.0.7钙质材料calcium material
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材料,水化后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以水化硅酸钙为主的胶结料。
2.0.8硅质材料siliceous material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水化后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以水化硅酸钙为主的胶结料。
3现浇石膏墙体用材料
3.1石膏复合胶结料用原材料要求
3.1.1建筑石膏
建筑石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石膏》GBT9776的要求。
3.1.2钙质材料
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要求。
3.1.3硅质材料
粉煤灰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标准规定的Ⅱ级粉煤灰或以上。
3.1.4轻集料
石膏复合胶结料用轻集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的要求。
3.1.5外加剂
石膏复合胶结料用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要求。
3.1.6石膏复合胶结料采用的其他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等标准的要求。
3.2石膏复合胶结料的技术要求
3.2.1石膏复合胶结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2.1的要求。
3.3石膏复合胶结料试验方法
3.3.1石膏复合胶结料的标准扩散度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抹灰石膏》GBT28627规定的方法进行。
3.3.2石膏复合胶结料的细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抹灰石膏》GBT28627和《建筑石膏粉料物理性能的测定》GBT17669.5规定的方法进行。
3.3.3石膏复合胶结料的凝结时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抹灰石膏》GBT28627和《建筑石膏净浆物理性能的测定》GB/T17669.4规定的方法进行。
3.3.4石膏复合胶结料的2h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石膏力学性能的测定》GBT17669.3规定的方法进行。
3.3.5石膏复合胶结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规定的方法进行。
3.4其他材料
3.4.1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841的要求。
3.4.2粘结石膏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粘结石膏》JCT1025的要求。
3.4.3建筑钢筋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1499.1和《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的要求。
3.4.4脱模剂
宜使用容易脱模,不易造成墙体表面产生油污等污染的脱模剂。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设计依据
现浇石膏墙体有关墙体的承载、防火、隔声、防潮、保温、密封和防辐射等功能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4.1.2现浇石膏墙体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完成墙体的建筑功能、使用功能以及抗震性能设计技术文件,设计技术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现浇石膏墙体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及连接构造。
2现浇石膏墙体不同部位的连接方式。
3现浇石膏墙体安装门窗的方式。
4确定用于潮湿环境时有关防潮、密封等构造措施。
5根据房屋使用功能要求,应确定现浇石膏墙体的种类和轴线分布、门窗位置和洞口尺寸以及配电箱、控制柜和插座、开关盒、水电管线分布位置及开槽留洞尺寸。
6现浇石膏墙体的厚度应满足建筑物内隔墙的有关力学性能和功能要求,并提出相关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措施。
7应规定现浇石膏墙体的吊挂重物要求和相应的加固措施。
8应规定现浇石膏墙体的抗震性能要求和相应的加固措施。
9特殊部位结构设计。
4.13现浇石膏墙体物理力学性能要求
现浇石膏墙体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43-2021 湿陷性黄土地区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结合河南省地区特点、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行政区域内湿陷性黄土场地建筑工程的勘察与地基处理 。
1.0.3在湿陷性黄土地区 进行建筑,应根据河南省域湿陷性黄土特点、工程要求和工程所处环境,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构)筑物产生危害。
1.0.4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建筑工程的勘察与地基处理,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河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湿陷性黄土collapsible loess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2.1.2非湿陷性黄土nocollapsible loess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2.1.3自重湿陷性黄士losess 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
在上覆士的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2.1.4非自重湿陷性黄士losess noncol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
在上覆士的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不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2.1.5新近堆积黄土rencently deposited loess
沉积年代短,具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均匀性差,在50kPa~150kPa压力下变形较大的全新世(Q42)黄土。
2.1.6湿陷变形collapse deformation
湿陷性黄土或具有湿陷性的其他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2.1.7湿陷起始压力initial collapse pressure
湿陷性黄土浸水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2.1.8湿陷系数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下沉。
2.1.9自重陷系数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
单位厚度的环刀试样,在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下沉稳定后,浸水饱和产生的附加下沉。
2.1.10湿陷量collapse value
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下沉稳定后,浸水饱和产生的附加下沉量。可通过计算或实测取得。
2.1.11湿陷性黄土场地collapsibie loess site
天然地面或挖、填方场地的设计地面以下以湿陷性黄土位主要地层的场地。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士场地。
2.1.12湿陷性黄土地基collapsibie loess foundation
含有湿陷性黄土的建筑物地基。基底下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小于20m定为般湿陷性黄土地基,大于等于20定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
2.1.13荆余湿陷量remnant collapse
拟处理土层底面下未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
2.1.14组合处理combinde treatment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处理方法,或地基处理和桩基结合使用的综合措施。
2.1.15防护距离protection distance
防止建筑物地基受管道、水池等渗滿影响的最小距离。
2.1.16防护范围area of protection
建筑物周围防护距离以内的区域。
3基本规定
3.0.1拟建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构)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高度、体型、地基受水浸湿的可能性大小和不均匀沉降的严格程度等,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类,并应符合表3.0.1的规定。3.02防止或减小建(构)筑物地基浸水湿陷的设计措,应根据建筑物类别和岩土工程勘察对场地和地基的湿陷性评价结果综合确定。应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防水和结构措施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分为以下三种:
1地基基础措施
1)消除地基的全部或部分湿陷量;
2)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土层上;
3)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2防水措施
(1)基本防水措施:在总平面设计、场地排水、地面防水、排水沟、管道敷设、建筑物散水、屋面排水、管道材料和连接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或生产、生活用水的渗漏。
(2)检防水措施:在基本防水措施的基础上,对防护范围内的地下管道,增设检漏沟和检漏井。
(3)严格防水措施:在检漏防水措施的基础上,提高防水地面、排水沟、检漏管沟和检漏井等设施的材料标准,如增设可靠的防水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沟等。
(4)隔水措施:设置水平隔水层、侧向隔水带,阻隔外来水进入建(构)筑物地基。
3结构措施
诚小或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使结构适应地基的变形。
3.0.3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对各类建筑采取设计措施,应根据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和地基处理后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或荆余湿陷量,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按本标准第5.1.1条或5.1.2条第1款的规定处理地基时,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结构措施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当按本标准第5.1.2条第2款的规定处理时,应采取检防水措施或严格防水措施,并宜加强上部结构刚度。
2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乙类建筑,按本标准第5.1.4条第1款、第2款处理地基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地基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地基处理应符合本标准5.1.4条第3款的规定,并应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基础采取刚度好的形式,并宜按防水要求处理。
3湿陷性黄士地基上的丙类建筑,地基湿陷等级为I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Ⅱ、Ⅲ、V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地基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应采取严格防水措施,加强上部结构刚度,并宜采取刚度较好的基础形式。
4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其地基可不处理。但应采取其他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I级时,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Π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Ⅲ、V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防水措施。
5室内设备基础地基处理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场地的湿陷类型和湿陷程度、地基湿陷等级及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等因素综合确定。
4.1一般规定
4.1.1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或试验确定下列岩土参数,应对场地、地基作出岩士工程评价,并应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1建筑类别为甲类、乙类时,场地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下限深度;
2自重湿陷性系数、湿陷系数及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
3不同湿陷类型场地、不同湿陷等级地基的平面分布。
4.12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1.1条及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明工程场地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地下水及河、沟、湖、库、雨水等地面水的汇聚与排泄;
3查明黄士地层的时代、成因;
4阐明地基土垂直向和水平向的渗透性;
5场地存在大面积填挖方时,应查清填方的范围、厚度、原始地面高程和初始的地形地貌等,评估填挖方对水环境的影响、湿陷性的变化和形成的边坡及隐形边坡等;
6评估地下水上升、侧向水渗入和地面水汇聚、排泄、下渗对建(构)筑物的影响,并应提出工程建议。
7当建筑场地临近边坡时,宜增加对边坡的勘察。
4.1.3河南省西部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特征见附录C。
4.1.4勘察阶段可分为场址选择或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阶段的勘察成果应符合各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
2当场地面积较小,地质条件简单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可简化勘察阶段,但应符合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的要求。
2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建(构)筑物,可进行施工勘察或专门勘察。
4.15勘察工作纲要的编制应按下列条件和要求进行:
1不同的勘察阶段;
2场地及其附近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地区建筑经验;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黄土层的分布和湿陷性变化特点;
4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上升、侧向水浸入和地面水汇聚排泄的评估;
5工程规模,建(构)筑物的类别、特点,设计和施工要求。
4.1.6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下列三类。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42-2021 6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应用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节能环保、发展绿色建材的技术经济政策,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推广应用600P级热轧带肋钢筋,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配置6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 的房屋和一般构筑物以及基坑与边坡支护结构工程中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本标准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特种混凝土结构以及需作疲劳验算的构件设计。
1.0.3采用600Pa级热轧带肋利筋的结构和构件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普通热轧带肋钢筋hot rolled ribbed bars
按热轧状态交货,且表而带肋的混凝土结构用钢材。
2.1.2细H品粒热轧带肋钢筋hot rolled ribbed bars of fine grains
在热轧过程中,通过控轧和控冷工艺形成表而带肋的细品粒钢筋,其品粒度为9级或更细。
2.1.36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600 MPa hot rolled ribbed bars
屈报强度特征值为G00MPa的热轧带肋钢筋,包含HRB600、HRBF600,简称60OMPa级钢筋。
2.1.4HRB6O0普通热轧带肋筋HRB600 hot rolled ribbed bars
屈报强度特征值为600MPa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2.1.5HRBF6O0细品粒热轧带肋钢筋HRBF600 hot rolled ribbed bars of fine grains屈服强度特征值为600MPa的细品粒热轧带肋纲筋。
2.1.6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
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2.1.7屈报强度yield strength
钢材在受力过程中,荷载不增加或路有降低而变形持续增加时,所受的恒定应力。对受拉无明显屈报现象的钢材,则为标距部分残余伸长达原标距长度0.2⅓时的应力。
2.1.8材料强度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material strength
结构构件设计时,表示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值。由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材料强度值经数理统计以概率分布规定的分位数确定,其强度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
2.1.9材料强度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material strength
材料科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强度分项系数后的值。
2.1.10断后伸长率percentage permanent elongation
断后标距的残余伸长与原始标距之比的百分率。
2.1.11最大力总延伸率percentage total extension at maximum force
最大力时原始标距的总延伸(弹性延伸加塑性延伸)与延伸计标距之比的百分率。
2.1.12锚固板anchorage head for rebar
设置于钢筋错部用于带固钢筋的承压版。
2.1.13部分错固板partial anchorage head for rebar
依靠错固长度范围内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和错固板承压而的承压作用共同承担钢筋规定锚固力的锚固板。
3基本规定
3.0.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可采用600MPa级钢筋。对仅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钢筋混凝士结构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士结构构件中的非预应力受力钢筋,宜采用60OMP级钢筋。
3.0.2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复合地基增强体、基桩、支护排桩与地下连续墙、土钉与普通笛杆,可选用600MPa级钢筋。
3.0.3采用600MPa级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和附久性设计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阁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3.0.4采用600MPa级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3.0.5配置600MPa钢筋的混凝土构件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符合下列要求:
1配置600MPa钢筋的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重力荷我作用下的框架、框架剪力情结陶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版等,经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当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2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选用符合本标准第4.1,2条规定的钢筋,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我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3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或节点边缘截而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5%: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而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大于035,且不宜小于0.1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
3.0.6采用600MPa级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构件以及结构的抗度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的有关规定。
4材料与构造
4.1材料
4.1.1HB600普通热轧带肋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的规定。HRBF600细品粒热轧带肋钢筋的技术要求不应低于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和理论重量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4.1.2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极限强度标准值、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延伸率应按表4.12的规定取用。
4.1.3纲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秀、抗压强度设计值fv应按表4.13采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值,钢筋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及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
2对轴心受压构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应取400mm2;
3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应按表4.13中的数值下采用:横向钢筋的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其抗拉强度设计值应取360mm2:横向钢筋用作围箍约束混凝土的间接配筋时,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w应按表4.13中的数值下采用;
4防空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在动荷载和静荷载同时作用或动荷载单独作用下,钢筋强度设计值可按表4.13规定的强度设计值乘以钢筋强度综合整系数1.1后取用;
5抗连续倒蜗设计的建筑结构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钢筋强度可取其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25倍,受剪、受扭承载力计算时纲筋强度可取其屈服强度标准值;
6建筑结构抗地震倒蜗计算时,钢筋设计强度取屈报强度标准值。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41-2021 屋顶健身场地建设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找咯,规范屋顶健身场地 的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证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新建民用建筑的屋顶健身场地的设计、施工、验收与维护。
1.0.3屋顶健身场地健身设施应结合屋顶形式、周边环境及气候条件等不同因素,合理选择。
1.0.4屋顶健身场地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屋顶健身场地rooftop fitness center
为满足城市社区健身基本项目的开展所提供的建筑屋面场所。
2.0.2城市社区健身基本项目basic sports projects of urban community
满足城市社区居民健身的体育活动,包括:篮球、排球、足球、门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轮滑、武术、体育舞蹈、体操、儿童游戏、棋牌、台球、器械健身、长走(散步、健步走)、跑步。
2.0.3屋顶健身设施looftop fitness facilities
在建筑屋面布置或安装固定,供人们进行城市社区健身基本项目活动的健身器材。
2.0.4基座pedestal
不低于屋面完成面,供围护设施、健身器材等进行安装的预留基座。
2.0.5围网perimeter Fence
屋顶健身场地的防护网。
2.0.6千扰光interference light
由于光的强度、方向或光谱不适当,在特定场合引起人们烦恼、分心或视觉能力下降的溢散光。
2.0.7舒适度comfortableness
人类对客观环境从心理与生理方面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2.0.8一般照明general illumination
不考虑特殊部位的需要,供早晚时间进行散步、器材锻炼等一般健身活动使用而设置的照明。
2.0.9场地照明venue illumination
为比赛场地设置的,可满足体育训练或比赛使用功能需求的均匀照明。
2.0.10结构声structural sound
由于声源的振动体直接与建筑结构相接触、或固体间的撞击而把振动能量直接传递给建筑结构产生的噪声。3基本规定
3.0.1屋顶健身场地应满足消防、安全防范、行为安全及环境安全等规定,并应遵循节约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的原则。
3.0.2屋顶健身场地的健身器材宜选用智能健身器材,所选用的健身器材的品种、规格和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3屋顶健身场地的健身设施、围护设施应便于维护和更换。
3.0.4屋顶健身场地应设置防止高空坠物、抛物的安全措施。
3.0.5屋顶健身场地应根据不同的城市社区健身基本项目设置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3.0.6屋顶边缘、凸出构件、排水天沟、雨水斗及裸露设备均应做相应的防护隔离措施,并设置警示标志。
3.0.7屋顶健身场地安装的设施,应采取措施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3.0.8屋顶健身场地的楼板应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对可能引起传声和经常产生撞击、振动的部位,应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
3.0.9屋顶健身场地应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和照明对周围的影响。
3.0.10屋顶健身场地宜进行防雷设计。
3.0.11屋顶健身场地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
3.0.12屋顶健身场地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
3.0.13屋顶健身器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的规定。
3.0.14设有化学与生物实验室、药品储藏室、准备室等有毒有害排风系统的建筑屋顶不宜设置屋顶健身场地。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屋顶健身场地的体育项目设置宜符合表4.0.1规定。
4.1.2幼儿屋顶活动场地不应设置在四层屋顶及以上,小学生屋顶活动场地不应设置在五层屋顶及以上,中学生屋顶活动场地不应设置在六层屋顶及以上。
4.1.3除住宅建筑外,设置屋顶健身场地的建筑,其顶层设置的卫生间应满足健身人员使用。
4.1.4建筑平面设计时,高出屋顶的井道、机电设备等突出物官避开屋顶健身场地主要区域。
4.1.5屋顶健身场地的围网应结合建筑立面设计统一设计。
4.1.6屋顶健身场地的运动场地地面可结合运动项目选用软质合成材料面层、砂质等材料:其他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配置要求》GBT34419的要求。
4.1.7屋顶健身器材场地地面应符合现行围家标准《全民建设活动中心分类配程要求》GBT34281的要求。
4.1.8设置屋顶健身场地的屋面,应根据体育项目的类型进行屋面防水、排水的设计:屋面防水等级应为一级。
4.1.9设置屋顶健身场地的屋面,保温层上部的保护层应配置钢筋,屋顶构造设计应按照运动场地标准设置隔振层。
4.1.10屋顶健身场地宜结合场地设置绿化,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和现行河南省地方标准河南省屋顶绿化技术规范》DB41T796的规定。
4.2安全防护
4.2.1屋顶健身场地安全防护措施除满足相应体育项目的要求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无围网,屋面女儿墙高度应高于屋面完成面1.5米;
2有围网,围网孔隙率要满足日照采光要求;
3应根据各类体育健身项目的安全防护要求,对围网及顶网进行专项设计;
4围网的相关物理机械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4.2.2屋顶健身场地,应设置便于消防救援的屋面场地,该场地应设置在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的范围内,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
4.2.3屋顶健身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配置要求》GBT34419和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等的规定。
4.2.4屋顶健身场地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和成振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
4.2.5屋顶健身场地应在醒目位置设计导引牌、标识牌及应急避险标识牌。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施工、监理资料表格填写范例讲解(222页PPT)
目 录
一、建筑工程技术用表培训背景
二、建筑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重要性
三、建筑工程技术用表修订依据
四、技术用表组成、填写原则及注意事项
五、建设工程质量责任表填写要求及示例
六、《建设工程监理 规范》表格调整、建设工程监理表填写要求及示例
七、《建筑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主要条款简介
八、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表填写要求及示例
内容摘抄:
一、建筑工程技术用表培训背景
培训依据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启用新的(建设工程质量责任表)、(建设工程监理表)、(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表)的通知》 (渝建【2015】330号) 2015年10月12日发布
■执行时间 2016年1月1日开始启用
■适用对象 新开工的建设工程(建筑工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其它建设工程在没有相应的专用表时,可参照使用)。
二、建设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重要性
具有质量否决权 任何一项工程如果工程资料不符合标准规定,则判定该项工程不合格,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
■工程验收的必备条件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资料是建设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及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
■客观见证和原始依据 工程技术档案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是评价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竣工结算、相关方审计的重要原始依据。
落实责任的重要依据 如何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并如实记录,最终形成完整的工程竣工验收依据文件,是一项系统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施工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具体体现,是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依法建设、科学管理的原始记录,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技术档案资料的痕迹反映了项目的管理痕迹,是责任企业、项目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40-2021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总则
1.0.1为加强河南省木结构工程 质量管理,统一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方木与原木结构、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木结构模块化等木结构工程及木结构防护、防火等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木结构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规定。
1.0.4本标准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1.0.5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方木与原木结构ough sawn and round timber struct山e
承重构件由方木(含板材)或原木制作的建筑结构。
2.0.2轻型木结构1 ight wood斤me construction
主要由规格材和木基结构板,并通过钉连接制作的剪力墙与横隔(楼盖、屋盖)所构成的木结构。是指主要由木构架墙,木楼盖和木屋盖系统构成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三层及三层以下的民用建筑。
2.0.3胶合木结构glued--laminated timber structure
承重构件由层板胶合木制作的建筑结构。
2.0.4模块化木结构modular timber structre
由预制木结构建筑模块通过可靠的连接装配而成的建筑结构。
2.0.5木结构防护protection of wood structures
为保证木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地满足使用功能要求,采取防腐、防虫蛀和防潮通风等措施予以保护。
2.0.6木结构防火fire protection of timber structure
根据建筑物对耐火等级的要求,采取提高木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
2.0.7金属连接件metal connection
用于固定、连接、支承的金,构件,如螺栓、柱帽、直角连接件、金网板等。
2.0.7齿连接stepjoint
方木和原木行架木压杆抵承在弦杆齿槽上传力的节点连接方式。
2.0.9木材防护剂wood preservative
一种药剂,能毒杀木腐菌、昆虫、凿沿虫以及其他侵害木材的有机物。
2.0.10检验批inspection lot
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2.0.11验收acceptance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而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2.0.12进场验收site acceptance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对产品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2.0.3检验inspection
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别、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香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2.0.14交接检验handing over inspection
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2.0.15主挖项目dominant item
建筑工程中的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0.16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0.17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地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建筑工程检验项目中,按检验批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3基本规定
3.0.1木结构工程所用的木材、木产品、钢材以及金连接件等,均应进行进场验收。
3.0.2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材料或半成品,应按本标准或相应专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的规定进行证检验,并应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督下取样,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
3.0.3木结构工程由木结构制作安装与木结构防护两分项工程组成,并应在分项工程皆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木结构工程的验收。验收组织和程序成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
3.0.4木结构工程检验批应按木材、木产品、构配件的物理力学性能质量控制
和结构构件制作、安装质量控制分别划分。
3.0.5木结构工程应按下列规定控制施工质量:
1应有本工程的设计文件。
2所用的木材(含规格材、木基结构板材)、木产品、钢构件和金属连接件、胶合剂及层板胶合木构件、器具及设备等原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各工序应按有关规定控制施工质量,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4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应有木结构工程竣工图及文字资料等竣工文件。
3.0.6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外,木结构工程应按下列规定验收其外观质量:
1A级,结构构件外露,外观要求很高而需油漆,构件表面洞孔需用木材修补,木材表而应用砂纸打磨。
2B级,结构构件外落,外表要求用机具刨光并加油漆,表而允许有偶尔的漏刨、细小的缺陷和空隙,但不允许有松软节的孔洞。
3C级,结构构件不外落,构件表而无需加工刨光。
3.0.7当木结构工程需要采用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尚未列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时,应组织专家论证。论证确定的施工质量验收方法和检验标准应作为施工质量验收的主控项目。
3.0.8木结构工程施工所用材料、构配件的材质等级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可使用力学性能、防火、防护性能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材质等级的相应材料、构配件代替。当通过等强(等效)换算处理进行材料、构配件替代时,应经设计单位复核,并应签发相应的技术文件认可。
3.0.9进口木材、木产品、构配件以及金属连接件等,应有产地国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产品标识,并应符合合同技术条款的规定。木材产地及木材特性详见附录表A.0.1、表A0.2。
3.0.10木结构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检验批主控项目检验结果应全部合格。
2检验批一般项目检验结果应有8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允许偏差的12倍。
3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均应合格。
4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科和验收记录成完整。
5安全功能检测项目的资料应完整,抽检的项目均应符合要求。
6外观质量险收应符合本规范第3.0.6条的规定。
3.0.山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进行处理。
3.0.12竣工验收应提供以下文件:
1设工图和设计变更文件。
2安装过程中,业主、设计单位、构件制作单位、施工安装单位达成协议的技术文件。
3结构中采用的木构件、金属连接件的产品合格证以及符合验收要求的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4结构安装时的测量检查记录,变形监测记录。
5检验报告和技术资料科。
6隐蔽工程分段险收记录。
7外观质量验收记录。
4方木与原木结构
4.1一般规定
4.1.1本章适用于由方木与原木及板材制作和安装的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4.1.2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应以一撞方木与原木结构房屋且木材用量不超过500m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3者应视为一个检险批:构件制作安装质量控制应以整撞楼房的一楼层或变形缝间的一楼层为一个检验批。
4.2主拉项目
4.2.1方木与原木结构的结构形式、结构布置和构件截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
检验方法:实物与施工设计图对照、测量。
4.2.2方木与原木结构木材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并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
检查数量:全数。
检验方法:实物与设计文件对照,检查质量合格证书。
4.2.3进场方木、原木及板材均应作弦向静曲强度见证检验,其强度最低值应符合表423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2一建《市政》章节题及参考答案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施工现场技术资料工作相关要求(质监站培训PPT)
施工现场 技术资料 工作相关要求
一施工技术资料整理收集依据
一资料管理工作调查情沉
三、施工资料内容及收集整理组卷要求
四、施工技术资料工作中常见问题
五、工作建议
一、施工技术资料整理收集依据
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14
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
3.《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4.现行各专业验收及相关规范、标准
5.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DB37/T5072-2016(J10350-2016)
6.青岛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有关文件
7.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
二、资料管理工作调查情况1
1、施工企业资料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多数企业建立了运行有效的资料管理体系,公司设立专职资料管理岗位,能有计划的对项日部资料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个别施工企业未建立资料管理体系,质量管理部门未设专人进行统一的资料管理,导致资料管理工作存在较多问题。资料管理工作多存在敷衍现象,对资料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2、施工项目部资料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多数项目部能明确项目部岗位、职责和人员,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相应资料管理工作。
个别施工企业不明确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关于资料管理的职责,仅安排资料员独自编写资料,导致资料数据不符合图纸规范要求,不符合工程实际。资料员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收集、整理、归档,资料编制工作应由相应的管理人员完成。
资料管理工作相比设计、施工岗位,专业技术要求较低,多由刚毕业学生或实习生做资料员,甚至由外聘临时人员从事资料管理工作。资料员人员少、待遇低、杂事多,多数思想不稳定,难以表现出职业归属感。
3、多数企业重视工程前期策划,对资料管理工作进行总体策划能指导施工过程中资料筒理工作。
个别项目资料员对工程总体情况把握不充分、资料收集整理方案策划笼统。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资料员对规范条文理解不透彻,资料填写时多按资料软件模板套填,或将其它工程资料复制、转换,造成错误较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安全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培训资料
为什么要做好安全资料 的收集 、整理 、归档
定义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资料是指建筑施工企业按有关规定要求,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所收集、整理得到的资料,真实记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过程管理,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痕迹记录到企业安全管理资料中,并作为企业标准化考核的重要依据。
安全资料的重要性:
1按照程序填写和收集的安全资料是具有法律的依据
2高质量的安全资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
3安全资料中的技术交底是指导安全施工有效方法
4安全资料中的验收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口
5安全资料中的安全检查,是排除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的措施
6内业资料中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①是实施对危险性较大工程进行安全管理的最好办法和行之有效的途径;②可以指导对危险性较大工程进行安全、有序、文明、环保的施工,③可以预防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④使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各负其责、共同进行安全施工,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安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7项目安全资料是企业标注化考核的重要依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BIM版)
第一篇总则
1.目的
1.1·作为提质增效的保障措施。
1.2.规范产品质量实测过程的程序、取样方法、测量操作、数据处理等具体步骤和要求。
1.3.提供产品质量实测的操作方法,尽可能消除人为操作引起的偏差。
1.4确立各项目部工程质量 管理的常态化动作,持续改进和提高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2.1.本指引适用于所有在建工程,自结构±0.00至交付完成项目。
2.2.各项目部根据本指引制定实测实量 执行细测,应按分户对所有实测区进行100%实测实量并建立分户/分层实测档案。
3.取样原则与计算说明
3.1.取样原则
3.1.1随机原测:各实测取样楼栋、楼层、房间、测点等,必须结合当前施工进度,通过图纸或随机抽样事前确定。如现场存在迎接性紧急整改清扫的将调整改换测区。同时为了保证实体质量控制常态化管理目标,任何情况下评估组均保留调整更换测区的权利,各方管理人员以及专业班组需予以配合支持。
3.1.2可追溯原测:对实测实量的各项目标段结构层或房间具体楼栋号、房号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
3.1.3完整原则测:同一分部工程内所有分项实测指标,根据现场情况具备条件的必须全部进行实测,不能有遗漏。
3.1.4效率原测:在选取实测套房时,要充分考虑各分部分项的实测指标的可测性,使一套房包括尽可能多的实测指标,以提高实测效率。
3.1.5真实原则:
测量数据应反映项目的真实质量,避免为了片面提高实测指标,过度修补或做表面文章,实测取点时应规避相应部位,并对修补方案合理性进行检查。
3.1.6常态原则:
各项目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要保持常态化。严禁采用停工迎检、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场地清理,或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包装等。
3.2.计算说明
3.2.1为进一步澄清评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保持实测实量工作的公平性,避免一些不合理的质量处理方法,对相关计算进行说明。
3.2.2具备实测条件项目才参加观感评分;对于不具备实测条件的项目,可在质量风险项目中加以反映。
3.2.3对于砼工程,按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处理:
(1)除砼拼缝、无抹灰层的砼结构(如墙、柱、顶棚等)打磨外,对于现场评估实测中发现的其他砼墙、柱打磨现象,在实测时需避开打磨区域,同时将对砼的观感质量评分进行扣减。
(2)考虑砼试块需要28强度,兼顾实验、验收等所需时间,砼结构原则上要求必须在45天后才允许甩浆隐蔽,(检查组根据当前形象进度、施工日志或混凝土浇筑令的时间进行推算)。
(3)如发现存在砼不合理修补、砼提前隐蔽,隐薇工序不合理前置,规避现场评估实测时,按如下方式进行处理:
如现场仍具实测条件,测砼工程中的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顶板水平度级差四项指标,均按实测成绩的85%计算标段合格率、项目合格率;
如现场已不具实测条件,则砼工程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顶板水平度级差四项指标,均按合格率60%计算标段合格率、项目合格率。
如现场砼墙柱进行的大面积批嵌修补,则侧砼工程中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三项指标,均按实测成绩的50%计算标段合格率、项目合格率。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2022年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通关蓝宝笔记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39-2021 木结构设计标准
1总则
1.0.1为使木结构 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及河南省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标淮。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内建筑工程中采用方木与原术结构、轻型木结构、胶合木结构和模块化术结构的设计。
1.0.3术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河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木结构timber structure
以木材为主要承重构件,采用纯木结构、混合木结构的建筑。
2.1.2纯木结构pure timber structure
承重构件均采用术材或木材制品制作的结构形式,包括方木与原术结构、胶合术结构和轻型术结构等。
2.1.3混合木结构hybrid timber structure
由木结构构件与钢结构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合承重,并以木结构为主要结构形式的结构体系,包括下部为钢筋混凝士结构或钢结构、上部为纯术结构的上下混合木结构以及混凝土核心筒木结构等。
2.1.4原木log
伐倒的树干经打枝和造材加工而成的木段。
2.1.5锯材sawn timber
原木经制材加工而成的成品材或半成品材,分为板材与方材。
2.1.6方木square timber
直角锯切且宽厚比小于3的锯材,又称方材。
2.1.7板材plank
直角锯切且宽厚比大于或等于3的锯材。
2.1.8规格材dimension lumber
木材截面的宽度和高度按规定尺寸加工的规格化木材。
2.1.9结构复合术材structural composite lumber
采用木质的单板、单板条或木片等,沿构件长度方向排列组坯,并采用结构用胶粘剂叠层胶合而成,专门用于承重结构的复合材料。包括旋切板胶合木、平行木片胶合木、层叠木片胶合木和定向木片胶合木,以及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复合木产品。
2.1.10胶合木层板glued lamina
用于制作层板胶合术的板材,接长时采用胶合指形接头。
2.1.11术材含水率moisture content of wood
木材内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木材绝干质量的百分比。
2.1.12顺纹parallel to grain
木构件木纹方向与构件长度方向一致。
2.1.13横纹perpendicular to grain
木构件木纹方向与构件长度方向垂直。
2.1.14斜纹an angle to grain
木构件木纹方向与构件长度方向形成某一角度。
2.1.15层板胶合术glued laminated timber
以厚度不大于45mm的胶合木层板沿顺纹方向叠层胶合而成的木制品。也称胶合木或结构用集成材。
2.1.16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
以厚度为15mm-45mm的层板相互叠层正交组坯后胶合而成的木制品。
2.1.17胶合原木laminated log
以厚度大于30mm、层数不大于4层的锯材沿顺纹方向胶合而成的木制品。常用于井干式木结构或梁柱式木结构。
2.1.18工字形术搁册wood-joist
采用规格材或结构用复合材作翼缘,木基结构板材作腹板,并采用结构胶粘剂胶结而组成的工字形截面的受弯构件。
2.1.19墙骨sud
轻型木结构的墙体中按一定间隔布置的竖向承重骨架构件。
2.1.20目分级术材visually stress-graded lumber
采用肉眼观测方式来确定术材材质等级的术材。
2.1.21机械应力分级木材machine stress-rated lumber
采用机械应力测定设备对术材进行非破坏性试验,按测定的木材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确定强度等级的木材。
2.1.22齿板truss plate
经表面镀锌处理的钢板冲压成多齿的连接件,用于轻型木桁架节点的连接或受拉杆件的接长。
2.1.23木基结构板wood-based structural panels
以木质单板或木片为原料,采用结构胶粘剂热压制成的承重板材,包括结构胶合板和定向木片板。
2..24木基结构板剪力墙shear wall of wood-based structural panels
面层采用木基结构板,墙骨柱或间柱采用规格材、方木或胶合术而构成的,用于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墙体。
2.1.25指接节点finger joint
在连接点处,采用胶粘剂连接的锯齿状的对接节点,简称指接。指接分为胶合木层板的指接和胶合木构件的指接。
2.1.26速生材fast-growing wood
生长快、成材早、轮伐期短的木材。
2.1.27方木与原木结构sawn and log timber structures
承重构件主要采用方木或原木制作的建筑结构。
2.1.28轻型木结构light wood frame construction
用规格材、木基结构板或石膏板制作的木构架墙体、楼板和屋盖系统构成的建筑结构。
2.1.29胶合木结构glued laminated timber structures
承重构件主要采用胶合木制作的建筑结构。
2.1.30井千式木结构log cabins:log house
采用截面经适当加工后的原木、方木和胶合原木作为基本构件,将构件水平向上层层叠加,并在构件相交的端部采用层层交叉咬合连接,以此组成的井字形木墙体作为主要承重体系的木结构。
2.1.31穿斗式木结构chuandou-style timber structure
按屋面檩条间距,沿房屋进深方向竖立一排木柱,檩条直接由木柱支承,柱子之间不用梁,仅用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拉结起来,形成一榀木构架。每两榀木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组成承重的空间木构架。
2.1.32抬梁式木结构tailiang-style timber structure
沿房屋进深方向,在木柱上支承木梁,木梁上再通过短柱支承上层减短的木梁,按此方法叠放数层逐层诚短的梁组成一榀木构架。屋面檩条放置于各层梁端。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木结构建筑的设计除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1.2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应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并宜体现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3.1.3建筑设计时,可根据建筑美学和使用要求将木结构或木构件设计为完全可视、部分可视和完全不可视三种类型。对于完全可视或部分可视类型的木结构或木构件宜符合外观的耐久性规定。
3.1.4术结构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建筑类型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
3.1.5术结构建筑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50002的规定,并宜与工程木制品的规格尺寸协调:宜采用建筑、结构、设备和装饰装修一体化设计:建筑的设备及设备管线系统的设计,宜采用完全集成或部分集成到结构体系的方式。
3.1.6木结构建筑设计文件中应注明木结构构件的防腐、防虫措施,并应规定施工注意事项:对材料和施工质量有特别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3.2建筑设计
3.2.1术结构建筑按高度的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的规定。
3.2.2建筑平面与空间的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建筑基本功能需求,选择适宜的开间和层高,满足平面与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要求。
3.2.3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分隔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墙和隔断:住宅建筑户内宜采用具有空间使用功能可变性和可改造性的内隔墙。
3.2.4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平面尺寸宜满足标准化橱柜、集成式卫浴设施的设计要求。并宜采用质量合格的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浴等建筑部品。
3.2.5当木构件符合防火要求和耐久性要求时,可直接作为内饰面。
3.2.6围护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并应满足组件在地震作用和风荷我作用下的受力及变形要求。
3.2.7围护系统的热工性能、外窗的气密性能等应符合现行河南省标准《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DBJ41/071、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75%)》DBJ41/T184及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T075的规定。
3.2.8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性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气密层应完整连续,并应做好在不同构件或材料之间的连接处或接触面的局部密封处理:隔汽层必须连续,搭接处必须用密封胶带或密封剂密封;
2柔性材料之间的连接处应密封,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
3当采用外围护墙面板作为连续气密层时,板缝应采用胶带粘接等方式密封;
4内墙与带有气密层的外墙、吊顶、楼板或屋面相交处,应采取保证气密层连续的措施;
5内墙伸出吊顶或延伸成外墙处,应密封墙内空间;
6楼盖外挑成为阳台或挑台时,应采取保证相邻墙体和楼盖气密层连续的措施;
7门、窗、管线或管道等墙体或楼盖孔洞处,应做局部密封处理;
8在有气密性要求的吊顶及楼地面等处开设检修孔洞时,洞口与盖板四周应设置密封条;
9烟囱或排气口与其相邻构件之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然材料密封。
3.2.9围护系统的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
3.2.10屋面宜采用坡屋顶,并宜根据建筑形体、高度、当地最大雨雪量、结构形式和采用的防水材料确定屋面的坡度。
3.2.11室内环境应满足相应建筑功能的需求,各项指标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3.2.12建筑室内应具有良好的湿热环境,主要功能房间达到现行因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中的相关规定,夏季使用空调的情况下,室内热湿环境宜为温度22℃一28℃,湿度40%~65%:冬季采暖情况下,室内热湿环境宜为温度18℃~24℃,湿度30%60%。
3.2.13声环境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和建筑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规定。4材料
4.1木材
4.1.1承重结构用天然木材应满足下列要求:
1原木和方木所选用的树种满足本标准及现行相关标准要求;
2具备本标准及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结构承截所需的物理、力学性能;
3木材之间的胶结质量良好,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4满足本规范及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含水率要求。
4.1.2承重结构用规格材应由专业工厂制作生产,并具备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出厂的产品应附有产品标识、生产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
4.1.3在工程结枸构中使用进口木材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附有经过我国认可的产品标识和设计标准等相关资料;
2有经过我国认可的质量和环保认证标识;
3符合国家对木材进口商检方面的相关规定;
4首次采用的进口天然木材树种,须经过我国认可的实验验证,附有完整的实验报告;
5所有资料均有中文标识。
4.1.4新型木基复合材料在木结构工程中首次使用前,须进行系统的测定和试验验证,达到本规范及现行相关标准所需的力学、物理性能,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4.15废弃术质材料循环利用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废弃术材循环利用规范》LY)T1822的规定。用作承重木结构时,应通过检验,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4.1.6当取样检验一批木材的强度等级时,可根据其弦向静曲强度的检验结果进行判定,按本标准附录A的检验标准进行。
4.1.7制作构件时,术材含水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1板材、规格材和工厂加工的方木不应大于19%;
2方木、原木受拉构件的连接板不应大于18%;
3作为连接件时不应大于15%;
4胶合木层板和正交胶合木层板应为8%一15%,且同一构件各层术板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5井干式木结构构件采用原木制作时不应大于2%:采用方木制作时不应大于20%:采用胶合原木木材制作时不应大于18%.
4.1.8现场制作的方木或原木构件的木材含水率不应大于25%。当受条件限制,确实需要直接使用含水率大于2%的木材制作原木或方木结构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的规定。
4.1.9层板胶合木、旋切板胶合术、平行木片胶合木和层叠术片胶合木的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GBT50708及结构用集成材》GB/T26899的规定。
4.1.10承重结构用木材的材质等级分级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的规定,不应采用商品材的等级标准替代。
4.1.1山木结构构件制作时,应根据构件的主要用途和部位,选用相应的材质等级,可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选用。
4.2木结构粘结剂
4.2.1粘结剂的防火性和耐久性应满足结构的使用条件和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其环保性应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4.2.2结构用粘结剂应根据工程术结构的使用环境(包括气候、含水率、温度)、木材种类、防火和防腐要求、建筑物的重要程度以及生产制造方法等条件综合选用。承重结构用粘结剂,应按附录C的规定检验胶粘能力。
4.3钢材与金属连接件
4.3.1工程木结构中使用的钢材宜采用235B、C、D级的碳素结构钢、或Q355B、C、D级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当有可靠根据时,可采用Q390和Q420等其他高牌号钢材,要求钢材的强屈比不应小于1.2,伸长率δ5应大于20%。钢材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T50017的规定。
4.3.2对于承重木结构,采用其他金属连接件、复合材料连接件或采用3D打印等新型工艺制造的连接件时,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3.3钢木桁架的圆钢下弦直径d大于20mm的拉杆,以及焊接承重结构或是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38-2021 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现浇钢筋混凝土 地下连续墙 的施工与质量验收,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绿色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内建筑与市政工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地下连续墙diaphragm wal1
分槽段采用专用机械成槽、浇筑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具有挡水、挡土和承重功能的地下连续墙体。其中,既作为支挡结构又用作地下结构的外墙为永久性地下连续墙。
2.0.2导墙guide wa11
沿地下连续墙袖线两侧修筑的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精度,起到挡土、导向、支撑荷载、存储泥浆和测量基准作用的两道平行于地下连续墙中心轴线的临时结构物。
2.0.3单元槽段unit trench
地下连续墙施工前预先沿墙体长度方向将其划分为许多个若干长度的施工段,这种施工段是地下连续施工的基本单元。在单元槽段内一次浇筑混凝土所形成的墙体,称为“幅”。
2.0.4槽位trench position
地下连续墙施工前预先设计确定的单元槽段的位置。
2.0.5槽壁加固consolidation in both sides of trench
对软弱土、砂性土等不利于槽壁稳定的土层,在地下连续墙成槽前,对墙体两侧土体进行加固的措施。
2.0.6接头管(箱)joint pipe(box)
使单元槽段间形成地下连续墙接头而采用的临时钢管(箱)。
2.0.7圆弧形接头circular joint
先行槽段施工中使用圆弧形接头管,拔除接头管后形成的相邻槽段间的连接方式。
2.0.8型钢接头section steel joint
单元槽段间采用工字钢、V型钢板、十字钢板等型钢连接,先行槽段施工时在型钢接头侧配套使用接头箱,拨除接头箱后形成的相邻槽段间的接头方式。
2.0.9橡胶带接头ubber sealing joint
单元槽段间采用橡胶带连接,先行槽段施工中在连接侧使用附有橡胶接头的接头箱,侧向取出接头箱后形成的相邻槽段间的接头方式。
2.0.10铣接头cutter joint
利用铣槽机切削先行槽段接头处混凝土而形成的相邻槽段间的连接方式。
2.0.11预制接头precast concrete joint
利用预制混凝土构件作为相邻槽段地下连续墙的连接方式。
2.0.12刷壁brushing the trench
地下连续墙成槽后,采用刷壁器等专用工具,对己浇注地下连续墙端头的土渣、泥皮等附着物进行清除的作业。
2.0.13清基trench cleaning
地下连续墙成槽后,清除槽底沉渣的工作。
2.0.14墙底注浆grouting beneath the bottom of diaphrag wall
为提高地下连续墙底部抗渗、承载能力,采用在培体底部埋管、对地下连续墙底部压注浆液进行增强的施工措施。
2.0.15泥浆s1urry
由膨润土、处理剂或黏土颗粒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悬浮液,在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时起固壁、悬浮及携渣等作用。
3基本规定
3.0.1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应调查、收集下列资料:
1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气象和水文资料;
2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地下障碍物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核实;
3测量基线和水准点资料;
4场地交通运输状况;
5给水、排水、通信、供电、动力等条件;
6当地防洪、防汛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3.0.2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1遇有不良地质和地下障碍物时,应进行查验和处理;
2基准线、水准基点应复核测量,并应在施工中进行保护、定期复测;
3施工场地内供水、供电、排水、加工场地和泥浆循环等设施应布置完成;
4施工场地应进行清理平整,道路应满足施工承载力的要求;
5大型设备及吊装机具进场应进行安装调试、检查验收。
3.0.3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参与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和勘察、设计交底,掌握地质情况、设计意图与要求,并针对单元接头、钢筋笼等细部结构进行细化。
3.0.4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执行,变更时应办理变更审批。地下连续墙施工应按规定向有关人员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3.0.5工程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产品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等,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国家和河南省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复检,质量合格方可使用。
3.0.6成槽机作业地面应坚实、平整。成槽过程中,应根据槽壁稳定的要求控制施工荷载。
3.0.7邻水环境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应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槽壁的影响。
3.0.8地下连续墙施工与邻近建(构)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5m。
3.0.9位于不良地层的槽段或邻近建(构)筑物保护要求较高时,宜对槽壁两侧土体进行加固。
3.0.10地下连续墙施工期间,应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形进行监控,确保施工安全。
4导墙
4.1导墙设计
4.1.1地下连续墙成槽前,应先构筑导墙。导墙应根据现场条件、地下连续墙类型和成槽工艺对导墙进行专项设计,选用适用于地层条件的导墙形式。常见导墙形式断面为倒“L”形、“[”形,见图4.1.1-1和图4.1.1-2。4.1.2导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后续施工荷载或施工设备、机具的承载和变形要求。
4.1.3导墙底部应设置在密实的原状土层中或进入原状土层300mm以上。施工中如遇障碍物、软土或杂填土等不良地层条件时,宜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
4.1.4导墙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导墙混凝土厚度宜为200一300mm,墙趾长度宜为300~500mm:导墙应双向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4.1.5靠近成槽机一侧的导墙主筋宜与路面钢筋连接。
4.1.6导墙埋深宜为1.5m~2.0m,导墙项面应平整,宜高出原地面100mm,且应能储存泥浆并稳定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0m以上:当地下水位深度小于0.5加时,宜采用高导墙。
4.1.7导墙背侧土需用粘性土回填并分层实,夯实填土时,导墙间应采取支撑措施防止导墙倾覆或位移。
4.1.8导墙中心线应与地下连续墙中心线重合,导墙内墙面应垂直:使用抓斗成槽机成槽时,两内墙面净间距大于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4060mm:使用回转式成槽机和冲击式成槽机时,宜大于设计墙厚的60~100mm。
4.1.9转角处的导墙应根据需要外放200一500mm,具体尺寸应根据成槽设备和地下连续墙墙体厚度确定。
4.2导墙施工
4.2.1导墙应按地下连续墙设计轴线位置放线开挖,开挖后基底宜铺筑C15混凝土垫层,垫层厚度宜为30一50mm。
4.2.2导墙分段施工时,施工缝应与地下连续墙接头错开。
4.2.3导墙混凝土应分层对称浇筑。
4.2.4在导墙混凝土养护期间,严禁重型机械在附近行走、停置或作业。导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模。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J41/T 237-2021 基坑工程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规范基坑工程 装配式型钢组合 支撑的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绿色环保,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内建筑与市政工程的临时性基坑支护工程。
1.0.3基坑工程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的应用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1.0.4装配式型钢组合支撑基坑支护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标准件standard part
由型钢及钢板辅材按标准尺寸加工而成,能相互连接、装配式拆卸并可重复组装的通用性构件。
2.1.2非标准件nonstandard part
不具备通用性,一般用于标准件装配支撑与支护结构的有效连接,根据特定基坑的不规则边界尺寸和形状专门定制局部钢构件。
2.1.3型钢组合支撑steel struts system
由型钢支撑梁、型钢组合围檩、型钢立柱和辅助连接件等装配构成,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系统。
2.1.4型钢支撑梁formed steel support beam
由型钢支撑梁标准件、非标准件组合而成,可施加预应力的支撑梁,主要包括对撑、角撑及八字撑。
2.1.5三角传力件steel triangle part
设置在支撑梁与支撑梁或支撑梁与围檩斜交处的连接件。
2.1.6围檩wale
设置在围护结构侧面连接支撑杆件的型钢梁或钢筋混凝土梁。
2.1.7组合围檩composite wale
由多根型钢标准件或型钢标准件与混凝土梁结合而成的水平受力构件。其一侧与围护结构相连接,另一侧与型钢支撑梁连接。
2.1.8托梁support beam
设置在立柱之间,用于支托和约束型钢支撑的钢构件。
2.1.9托座bracket
设置在立柱上,用于支托托梁和支撑构件,建立支撑与立柱之间联系的钢构件。
2.1.10立柱support column
设置于基坑内,为钢支撑体系提供竖向支承的立柱。
2.1.11盖板cover plate
在型钢组合支撑结构中,按照一定间距平行放置,用于联接型钢支撑各肢型钢,增强型钢支撑梁整体性的构件。
2.1.12系杆connection piece
在型钢组合支撑结构中,按照一定倾斜角放置,用于联接型钢支撑梁各肢,增强型钢支撑梁整体性的钢构件。
2.1.13预应力装置prestressed device
设置于型钢组合支撑对撑或角撑处,由加载横梁、千斤项、保力盒和垫板等组成,可施加预应力的装置。
3基本规定
3.0.1型钢组合支撑设计和施工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形状和平面尺寸、基坑开挖深度、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并与围护结构、地下水控制、土体加固、主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相协调。
3.0.2型钢组合支撑可与钢板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排桩、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组合为内支撑式支护结构。支护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为围护结构提供可靠的支撑,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保证其整体稳定性;
2保证主体结构的施工空间;
3确保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3.0.3型钢组合支撑基坑支护设计时,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变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要求。
3.0.4型钢组合支撑的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
1结构体系;
2结构布置;
3结构的内力与变形计算;
4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
5构件的节点设计。
3.0.5对于深厚软弱土地基上平面尺寸较大、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工程,采用型钢组合支撑时,应考虑坑底隆起、立柱沉降或抬升对其影响,宜综合采取下列措施提高基坑稳定性和控制其变形:
1通过分坑措施优化基坑形状,控制型钢组合支撑长度;
2与混凝土支撑结合使用;
3基坑土体加固;
4加大围护结构刚度;
5增强节点连接措施。
当计算坑底隆起量较大,支撑体系可能出现整体受拉时,不宜采用钢支撑。
3.0.6型钢组合支撑和混凝土支撑混合使用时,整体支撑系统的受力性能应协调一致,不同材料交接处的刚度差异应合理控制,并均匀过渡。
3.0.7型钢组合支撑的支撑、围檩、立柱以及托梁、托座等连接构件宜为标准件。标准件间连接螺栓宜采用高强螺栓,非标准件间可采用焊接连接。
3.0.8型钢组合支撑非标准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标准件的材料性能、制作加工精度和验收标准不应低于标准件;
2非标准件与标准件的连接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3.0.9型钢组合支撑沿主受力方向应设置预加轴力,并应考虑温度化和材料收缩对支撑轴力和变形的影响,设计时应明确预加轴力大小,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加并保持预加轴力。支撑预应力在施工过程中应动态监测,可采用自动同服预应力控制系统。
3.0.10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型钢组合支撑安装、拆除及土方开挖的具体工况要求,施工应按设计工况的要求进行。
3.0.11型钢组合支撑不宜兼做施工作业平台和栈桥。当需要设置施工平台或栈桥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3.0.12基坑施工全过程应对型钢组合支撑内力和变形进行监测,并综合其他监测结果实施动态控制。
4设计
4.1设计原则
4.1.1型钢组合支撑结构设计使用期限、安全等级应与支护结构一致,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其结构重要性系数yo分别不应小于1.1、1.0、0.9。
4.1.2型钢组合支撑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y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
4.1.3型钢组合支撑结构的计算模型,采用下列假定:
1计算模型的尺寸取支撑构件的中心距;
2支撑按超静定结构体系设计,各构件间须具备可靠的连接构造,构件的连接应与结构计算假定相一致;
3计算模型应考虑预加轴力的作用。
4.1.4型钢组合支撑结构内力和变形分析应同时考虑下列作用:
1由挡土构件传至围檩和支撑结构的水平荷载;
2支撑结构自重及活荷载;
3预加轴力;
4当温度改变引起的支撑结构内力不可忽略时,应考虑温度作用;
5当支撑立柱下沉或隆起量较大时,应考虑支撑立柱与挡土构件之间差异沉降产生的作用。
4.1.5型钢组合支撑构件的内力和变形按下列方法计算确定:
1平面支撑体系应按平面杆系结构分层计算,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的结构布置和节点构造,各肢型钢、盖板、系杆宜单独计算:当上下层支撑类型或平面布置差异较大时,应按空间模型计算;
2围护结构传递给支撑的荷载可取围护结构内力分析时得出的支点力;
3支撑轴向力取支撑间距内围护结构沿围檩长度方向分布的水平反力之和:当支撑与围檩斜交时,水平反力应取沿围檩长度方向水平反力及垂直方向水平反力的合力;
4在垂直荷载作用下,支撑的内力和变形可近似按单跨或多跨梁分析,其计算跨度取相邻立柱中心距;
5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围檩宜按简支梁计算,计算跨度取相邻支撑的中心距。当设置八字撑和角撑时,钢围檩计算跨度L按下列方式确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中建质量实测实量操作指引
实测分项工程
01混凝土结构工程
02砌筑工程
03设备安装工程
04抹灰工程
05水泥砂浆地面
06防水工程
07涂饰工程
08墙面饰面砖工程
09地面饰面砖工程
10室内安装工程
11入户门
12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
1、混凝土结构工程
实测项目:
1截面尺寸偏差
2表面平整度
3垂直度
4顶板水平度(结构)
5楼板厚度偏差
6施工控制线
内容摘抄:
混凝土结构工程---截面尺寸偏差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评判标准:[-5,8]mm
测量工具:5米钢卷尺
测量方法:
(1)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
(2)同一墙/柱面作为1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选取其中与设计尺寸偏差最大的数,作为判断该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混凝土结构工程---表面平整度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表面平整程度
评判标准:[0,8]mm
测量工具:2米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
·(1)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1个实测区。
·(2)当所选墙长度小于3米时,同一面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2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这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2个计算点。
·(3)当所选墙长度大于3米时,除按45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位置水平放靠尺测量1次表面平整度,这3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3个计算点。
·(4)跨洞口部位必测。实测时在洞口45度斜交叉测1尺,该实测值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1个计算点。
·(5)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17
118
119
…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