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257-2022 大型游乐设施乘客束缚装置安全技术要求
ICS53.020.99
CCS J 8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57-2022
大型游乐设施 乘客束缚装置 安全技术要求
2022-04-07发布2022-07-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型游乐设施乘客束缚装置(以下简称乘客束缚装置)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技术要求和技术要求的确认。
本文件适用于大型游乐设施设计制造、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作业人员的日常操作及准护保举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408大型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T20306游乐设施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203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型游乐设施
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5,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3.2
运行高度
乘客约束物支承而(如座位而)距安装基面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垂直距离。对无动力类游乐设施,指乘客约束物支承面(如滑道而、吊篮底面、充气式游乐设施乘客站立面)距安装基面的最大竖直距离,其中高空跳跃蹦极的运行高度是指起跳处至下落最低的水面或地而的最大垂直距离。
3.3
乘客束缚装置
将乘客束缚在乘人装置内,当游乐设施运行时,防止乘客移动、碰撞或者甩出的装置,一般包括安全带、安全压杠、挡杆等。
3.4
安全带
为保障乘客安全而设置的柔性可锁紧的带状物,一般为高强度扁带状织物,见图1。
4一般规定
4.1使用单位应加强乘客束缚装置的检查,按照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定期保养或更换对象。
4.2使用单位应强化乘客束缚装置的日常监测与诊断,加强每天运营前的试动作并做好有效记录。
4.3使用单位应在设备使用前向游客告知乘客束缚装置的使用事项,指导和监督游客按规定的姿势穿好或坐上乘人装置,并对乘客束缚装置逐一进行检查确认是否有效。
4.4滑索使用单位应在每条滑索的出发点和终点站分别至少安排2名作业人员对游客进行安全保障,其中出发点和终点站作业人员中分别至少应有1名人员持操作人员证。
4.5使用单位应按照制造单位提供的相关加速度数据,坑写《在用大型游乐设施信息表?,其格式见附录A,具体设备型式及名称可参照附录B《典型大型游乐设施乘客束缚装置要求的要求。
4.6使用单位应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作业人员对乘客束缚装置的确认检查。
5技术要求
5.1乘客束缚装置
5.1.1安全带
5.1.1.1安全带可单独用于轻微摇摆或升降速度较慢、没有翻转、没有被甩出风险的设备上。对运动激烈的设备,安全带可作为辅助束缚装置。
5.1.1.2安全带宜采用尼龙编织带等适于落天使用的高强度的带子,带宽应不小于30m,安全带破断拉力应不小于6000N。安全带与机体的连接应可靠,可以承受可预见的乘客各种动作产生的力。若直接固定在玻璃纲件上,其固定处应牢固可靠,香则应采取埋设金属构件等加强措施。
5.1.1.3安全带卡扣组件应由金属材料制成。安全带卡扣组件本身、安全带卡扣组件与安全带的破断拉力应不小于6000N。安全带卡扣组件应锁紧可靠,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不应自行打开,必要时应设置防止乘客自行打开的保险装置。
5.1.1.4安全带应明确更换周期或更换条件,具体按照附录C《安全带更换要求?·
5.1.2安全压杠
5.1.2.1安全压杠应具有足多的强度、锁紧力和适宜的结构形式,保证果客不被甩出或掉下,并在设备停止运行前始终处于锁定状态。
5.1.2.2锁定和释放机构可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装置失效时,应能够用手动开启。乘客应不能随意打开释放机构,操作人员可方便和迅速地接近该位置,操作释放机构。
5.1.2.3安全压杠压紧过程动作成缓慢,安全压杠行程应可调节,压杠在压紧状态时間部的游动量不大于35m。
5.1.3挡杆
5.1.3.1挡杆用于轻微摇摆或升降速度较慢、没有翻转、冲击较小的设备上。挡杆可作为安全把手。
5.1.3.2当杆本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锁紧力和适宜的结构形式,应保证来客不能自行打开锁紧装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55-2022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ICs13.020
CCS Z 0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55-2022
石油污染土壤 修复验收 技术规范
2022-04-07发布2022-07-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险收的总则、资料审核与现场核实、监测方案要求、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分析、修复效果评估及验收报告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验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618一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式行)
GB/T32722土壤质量土壤样品长期和短期保存指南
GB36600一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25.2一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25.5一2018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91.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19抖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1019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398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
NYT3343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准则
RB/T214检险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石油污染物
石油拗探、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环境介质(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对环境介质性质和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石油及其混合物。
3.2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转移、吸收、降解或转化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满足相应土壤功能类别要求的过程。
4总则
4.1验收时段和范围
4.1.1验收时段
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修复验收时段分别为:
a)原位修复,应在修复完成后,且所有响土壤状态的临时性措施取消后,修复施工单位提交竣工验收申请30d内完成验收,若检测数据不符合规定要求,应重新进行采样,其采样检测时间不计算在内。
b)异位修复,可采用分阶段验收,基坑底部和侧壁应在石油污染土壤外运之后、回填之前进行验收,异位修复土壤外运的应对接受地进行险收,修复的土壤应在修复完成后再利用之前进行验收,客土回填的应在回坑后进行验收,在整体修复工程完成后进行最终验收,阶段验收应在修复施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30d内完成验收,若检测数据不符合规定要求,应重新进行采样,其采样检测时间不计算在内。
4.1.2验收范围
应为修复范用及修复过程可能影响到的周边区域:当修复范围发生变更时,应根据变更材料对验收范进行调整。
4.2验收对象
应为修复范围内的土壤,必要时也应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农产品等:异位修复土壤外运时,应包括外运土壤暂存及处置地士土壤(必要时也应包括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空气)等。
4.3验收程序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验收工作程序包括资料审核与现场核实、监测方案制定、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分析、修复效果评估等,具体工作程序见附录A。
4.4验收项目
4.4.1土壤验收
4.4.1.1修复区土地类型或用途为农用地的土壤验收项目应包括:pH值、石袖烃、多环芳烃、苯并[a]芘、全盐量、土壤容重、有机质和GB15618一2018中的必测项目(镉、汞、砷、铅、铬、铜、镍、锌)、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修复区共它石油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项目。
4.4.1.2修复区土地类型或用途为建设用地的土壤验收项目应包括:石油烃和GB36600一2018中的必测项目、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修复区其它石油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项目。
4.4.2地下水验收地下水验收项目应包括石油烃、多环芳烃、全盐量、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修复区其它石油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项目。
4.4.3地表水验收
地表水验收项目应包括石油烃、多环芳烃、全盐量、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修复区其它石油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项目。
4.4.4环境空气验收
环境空气验收项目应包括非甲烷总烃、苯并[]芘、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修复区其它石油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项目。
4.4.5农产品验收
农产品验收项目应包括多环芳烃、苯并[]芘、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修复区其它石油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项目。
4.5验收指标限值
验收指标限值按附录B的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54-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仪器安装规程
ICs27.080
CCS F 1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54-202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监测仪器 安装规程
2022-04-07发布2022-07-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仪器的选型、安装、调试、试运行及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监测仪器的安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38678浅层地热能利用通用技术要求
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险收规范
GB50462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NB/T10274浅层地热能开发地质环境彩响监测评价规范
NB/T10278浅层地热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NB/T10274、NB/T1027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和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源热泵系统。
[来源:BT10274-2019,3.3]
3.2
热泵侧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热交换提供冷、热量的循环测。
[来原:DT10274-2019,3.6]
3.3
地埋管侧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中,埋设地埋管换热器测。
3.4
监测仪器
用于监测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各项参数的仪器总称。
3.5
地埋管监测孔
埋于地下用于监测岩土体温度值的钻孔。
4监测项目
热泵侧监测项目:总进水温度、总进水流量、总出水温度、总出水流量、也可包括热量。
地理管侧监测项目:监测孔垂向温度(一般按照10间隔或不同地层变化设置监测点)。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53-2022 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系统技术规程
ICs93.020
CCS P 14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53-2022
地下管线 探测与信息系统 技术规程
2022-04-07发布2022-07-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下管线深测前工作准备、探查、测量、数据处理、工程监理、信息系统建设、质量检查与验收、工程报建、放线、验线(竣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思系统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4395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
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CJJ/T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CJJ6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T7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CH/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IK)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地下管线
埋设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各种给水、排水(雨水、污水、雨污合流)、燃气、电力(包括供电、路灯、交通信号)、通讯(包括电信、联通、移动、有线电视、监控信号等)、热力、工业管道等市政公用明、暗敷设的管线、管沟和铁路(不包含地铁)、军队、民航等其它单位专用管线。
3.2
地下管线探测
获取管线走向、空间位置、附属设施及相关信息,编绘管线图、建立管线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过程,包括管线资料调绘、探查、测量、数据处理与管线图编绘、成果提交与归档、信息系统建立等。
3.3
地下管线现况调绘
对现有地下管线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调查并编绘到大比例尺底图上,为地下管线探测作业提供参考依据的过程。
3.4
综合地下管线
一定区域内各类已有地下管线的统称,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电力、通讯等管道(沟、廊)和线缆等。
3.5
专业地下管线
对担负来一项功能的地下管线或某种地下管线的称谓,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功能的管线,也称专题地下管线。
3.6
深埋管线
埋深大于1.5m的地下管线的统称。其中埋深大于3.0m的地下管线称为特深管线,理深大于10的地下管线称为超深管线。
3.7
特殊管线
在一定范围内的担负某项特定功能的管线。
3.8
不明管线
无法查明其类别、权属、功能等属性的管线。
3.9
管线点
为准确描述地下管线的走向、特征和附网设施位置,在地下管线探测工作中设立的测量点。管线点分为明显点和隐蔽点,明显点是指实地可见管线的点,而隐蔽点则是指实地不可见管线的点。
3.10
管线特征点
表征或反映管线走向、连接方式或附属设施(物)与管线间相互关系的点,包括起止点、转折点、分支点、交叉点、变坡点、变深点、变径点、出地点、入地点、上杆点、下杆点、出室点、入室点等。
3.11
管沟(廊)
用于敷设管道、管线的槽沟(走廊)称为管沟(廊)。在一个沟(廊)里敷设多种管道、管线时称之为综合管沟(廊),地下的管沟(廊)又称之为地下管线共同沟,分为可通行、不通行和半通行三种。
3.12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输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更新和输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分为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和专业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4总则
4.1一般规定
4.1.1地下管线的分类码,按附录A的规定。
4.1.2地下管线探测应查明地下管线的类别、平面位置、走向、埋深、规格、材质、载体特征、建设年代、埋设方式、权属单位等,测量地下管线平面坐标和高程。并符合下列规定:
a)地下管线探测时建立线数据库;
b)地下管线详查时查明与工程建设施工有关的信息;
c)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符合地下管线数据库更新的技术要求。
4.1.3地下管线探测按探测任务分为地下管线普查、地下管线详查、地下管线放线测量、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地下管线探测分为综合地下管线探测与更新、专业地下管线探测、厂区或住宅小区地下管线探测。各类探测工程应按委托要求和本文件规定进行。
4.1.4地下管线探测与基础资料编制的平而坐标系统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其他平面平面坐标系时,应与CG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转换关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1.5地下管线探测或竣工测量成图比例尺和分幅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分幅一致。其他类型地下管线探测成图的比例尺和分幅,根据实际情况或要求确定。
4.1.6地下管线探测的取舍按表1的规定。地下管线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进行地下管线数据的更新,保持地下管线的现势性。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50-2022 化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ICS13.200
CCS C 66 D8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50-2022
化工园区 整体性安全风险 评估导侧
2022-04-07发布2022-07-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化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指导,规定了评估的周期、工作程序、评估要求及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化工园区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升识
GB/T36762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
GB36894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
GB/T37243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48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GB51283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
GB51428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化工园区
由人民玫府批准设立,以发展化工产业为导向、地理边界和管理主体明确、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完整的工业区域。
3.2
安全容量
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可能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形的最高限度,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3.3
多米诺效应
化工园区内一个企业的危险源发生安全事故时可能会引起其他企业的危险源也相维发生安全故,从而造成更大安全事故的现象。
3.4
土地规划安全控制线
为预防和减缓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潜在安全事故(火灾、爆炸、泄漏等)对化工园区外防护目标的影响,用于限制化工园区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的控制线。
3.5防护目标
受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彩响,化工园区外可能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设施或场所。
4评估周期
4.1化工园区应每5年至少进行一次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
4.2发生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化工园区应及时重新进行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
a)化工园区产业规划发生改变;
b)化工园区内发生较大及较大以上等级的生产安全事故;
c)化工园区内新增(或拟新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发生明显变化(见表1);
d)化工园区地质条件或外部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e)应急管理部门或其他对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部门以定的其他情况。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90-2022 地面沉降干涉雷达监测规范
ICs07.040
CCS A 77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90-2022
地面沉降 干涉雷达 监测规范
2022-07-12发布2022-10-1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面沉降干涉雷达监测的基本要求、设计书编写、监测数据选取与处理、精度评估、野外调查与分析、成果整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面沉降干涉雷达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成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356一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DZ/T0154一2020地面沉降测量规范
DD2014-11地而沉降干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面沉降
因自然或人类活动引发岩土层下沉所导致的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包括在其发有过程中伴生的地裂缝现象。
3.2
地裂缝
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来源:DZT0154一2020,定义3.1.3]
3.3
合成孔经雷达干涉量
利用雷达成像传感器获取被测对象具有相干性的复数图像信息,由干涉相位反演地形信息或者高精度形变信息的理论和技术。
3.4
合成孔经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对合成孔径雷达复数图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从而获取地而形变信息的干涉测量方法。
3.5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经宙达干涉测量
利用时间序列SR复数影像集,提取保持高相干的永久散射体点进行形变速率反演的干涉测量方法。
3.6
小基线集合成孔经雷达干涉测量
利用时间序列SR复数影像集,通过选取时间和空间基线均小于给定阅值的干涉像对,干涉处理得到多个差分干涉图集并获取时序相干目标形变信息的干涉测量方法。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2000)
DE: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L0S:视线向(Line of Sight)
PS: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 Scatterer)
SAR: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 ture Radar)
D-InSAR: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
PS-InSAR: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SBAS-InSAR: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1 Baseline Subsets InSAR)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89-2022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导则
ICs13.020.01
CCS Z 09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89-2022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设计导侧
2022-07-12发布2022-10-1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的总则、工程类别、工程设计、设计文件编制。
本文件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有规程
GB/T15781森林抚有规程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20203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141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GB/T28407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35822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规程
GB/T38360裸落坡而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GB/T38509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GB/T39736国家公园设立规范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86是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50290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CJ/T24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不境监测技术规范
H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叮T433饮用水水原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J624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JGJ147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LYT1755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LYT2241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B/T35082水电工程陡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NWT1233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TDT1012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DT1036土地复是质量控制标准
SL/T800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
建标196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195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B41/T2112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库建设与空间制劉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
3.2
生态修复
协助退化、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
3.3
自然恢复
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使向有序的方向自然演替和更新恢复的活动。一般为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过程。
3.4
保护保育
保护单一生物物种或者不同生物群落所依存的栖息地、生态系统,以及保护和维系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域内)原住民文化与传统生活习惯,以达到维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永续存在的活动。
3.5
生态流量
为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生态功能、防止河道断流、避免河流水生态系统功能遭受无法恢复的被破坏的河道内最小流量。
4总则
4.1生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结合人工修复,以治理主要生态问题为轴线进行统筹规划,满足绩效目标考核的要求,使综合效益最大化,安全第一,以人为本,体现针对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4.2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应以工程勘查资料为基本依据并参考收集到的与工程设计相关的资料,同时考虑工程施工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多种方案优化比选,优先选择技术先进适用、生态改善效果良好、工程管理经济方便、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方案,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4.3依据拗查成果,按照国土空间管制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工程设计。
4.4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设计过程中拉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分区分类开展生态保护修复。
4.5根据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场地等不同的生态修复尺度、层级和限制性因素阅值,设定生态保护修复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确定保护修复标准,提出分级分期的约束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实现目标定量化。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78-20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ICs13.020
CCS Z 0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78-2022
矿山地质环境 调查评价 技术要求
2022-06-29发布2022-09-28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总则、设计书编写、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建设、矿山地质环境彩响评价以及调查报告编写。
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或单个在建、生产、废弃、政策性关闭、闭坑等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58一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
GB6390-1986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
GB/T14848一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32864一2016滑坡防治工程拗查规范
CH/T3007.2一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2部分:1:50001:10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
C/T3012一2014数字表而模型航空摄影测量生产技术规程
DZ/T0157一1995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程
DZ/T0179一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DZ/T0197一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0223一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DZT0264一2014遥感解译地质图制作规范(1:250000)
DZT0282一2015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DZT0296一2016地质环境遥感监则技术要求1:250000
H494一20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JGJ/T87一2012建筑工程地质炒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TD/T1031.1一2011土地复是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矿山地质环境间题
指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现象。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来源:DZ/T0223一2011,3.2,有修改]
3.2
矿山地质灾害
指因采矿活动产生的地而嫩陷及伴生地裂缝、崩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3
含水层破坏
指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琉干、水质恶化等现象。
[来源:D2/T0223-2011,3.6]
3.4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指因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而改变原有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土地毁坏、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现象。
[来源:DZ/T0223一2011,3.6]
3.5
土地资源破坏
指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导致士地原有功能丧失、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矿山地面嫩陷(地裂缝)破坏土地、固体废弃物推排压占土地、落天开采剥离挖损土地、土壤污染等。
3.6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指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标准,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评定矿山地质环境间题的影响程度,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间题的成因及变化趋势,提出矿山地质环境间题防治对策。
4总则
4.1目的
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查明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间题及危害,分析评价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彩响,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对策建议,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和监格管理提供依据。
4.2任务
通过矿山基本情况、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间题以及可治理恢复性调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及效果评价,分析评价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估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影响效应,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对策建议,编写调查评价报告。
4.3基本要求
4.3.1应注重调查成果的现势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4.3.2应苑分利用遥感资料,全面收集研究以往资料与成果:以地面调查为主,必要时辅以山地工程、样品采集、地球物理坳查等方法手段。
4.3.3苑分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数据应准确可靠,结论应明确具体。
4.3.4调查范用应包括矿山采矿登记范围和矿业活动明显老响到的区域。
4.3.5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比例尺不小于1:5万。矿山地质环境间题集中发有区、危害程度较严重以上的域,调查比例尺应不小于1:1万。
4.3.6矿山地质环境彩响评价宜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法,按照影响严重、较严重和较轻三个等级进行评价。
4.3.7应按照规定格式,编写成果报告,编制相关图件,建立调查数据库。
4.4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见图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68-2022 大田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装配技术规范
ICs65.020.01
CCS B 1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682022
大田物联网 水肥一体化系统 装配技术规范
2022-06-29发布2022-09-28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田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装配、调试与维护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大田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的装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643农用水系安全技术要求
DB41T885高标准粮田建设标准
DB41T958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DB41T1004小麦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联网
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报务系统。
[来源:G6B/T33745一2017,2.1.1
3.2
水肥一体化
根据作物需求,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料合,提升农田水肥利用效率。
[来源:YT3553一2020,3.1]
4系统构成
4.1水肥一体化系统
4.1.1灌溉水源
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源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4.1.2首部设备
4.1.2.1水泵水泵或泵组的选配应符合Y643的规定。
4.1.2.2过滤器
过滤器是对灌溉水中物理杂质的处理设备与设施。以河水、库水及塘水为水源的,应根据泥沙状况、有机物状况设置下沉式物理沉淀池,配备离心式过滤器或砂介质过滤器加筛部网过滤器或叠片过滤器。以井水为水源的,宜选用离心过滤器加筛网过滤器或叠片过滤器。
4.1.2.3施肥设备
施肥设备为施肥器或施肥机。施肥器根据水源条件可选用泵前施肥池、注肥泵或比例施肥泵等。施肥机可实现定时、定量施肥、混肥,根据不同肥料类型可选用单(多)通道施肥机等,同时配备所需的原肥桶、混肥桶。
4.1.2.4监测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
田间灌溉管网监测设备应包括压力表、流量计或水表、电导仪等,实时监测管道中的工作压力、流量和肥液浓度,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安全保护装置应包括进排气阀、安全阀、逆止阀、泄水阀、变颊柜等,避免系统开启或关闭时产生的异常压力对管道管件的破坏。
施肥系统监测设备应包括液位计、p计,实时监测施肥池(桶)的肥液容量、酸碱度。安全保护装置应有进排气阀、安全阀、逆止阀、泄水阀、漏电保护器,避免施肥设备开启或关闭时产生的异常压力对施肥机管道管件的破坏,以及在漏电情况下的安全隐患和对电力系统的损害。
4.1.3田间灌溉管网
田间灌溉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级管道,管网布设应综合考虑地形、作物、用户类型、控制方式、管理维护等因素,干管和支管的田间布设应符合D41T1004的规定,干管宜采用地埋方式,埋深应符合DB41/T885的规定,支管和毛管宜在地面铺设。
4.1.4灌水器
灌水器应根据灌溉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水平、劳动力等条件,因地制宜选用微喷带、滴灌管(带)等。微喷带和滴灌管(带)的技术参数应符合B41T1004的规定。
4.2物联网
物联网宜采用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环境应覆盖4G或5G或B-Iσ相关网络信号,保证正信号传输的时效性、稳定性、远程性和低功耗。物联网设备应兼容4G或5G或证IoT相关通信协议,满足控制软件与物联网设备数据双向通信的需求。
4.3控制系统
4.3.1控制软件
4.3.1.1控制原则
依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需水需肥特性,事先设置各生育时期的灌溉与施肥控制阂值,当作物生有期内土壤含水量低于阅值时,控制系统自动开启灌溉区控制模块和施肥系统设备,利用田间灌溉管网进行灌溉施肥,灌水量应符合DBA1T958的规定:施肥时期与施肥量根据事先设置的最优模式执行。电磁阀开启与关闭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s,其他过程控制实现实时响应。管道发生损坏时能够及时停机,田间设备与远程服务器通信中断时能及时自动切换至本地管理。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52-2022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技术规范
ICs13.060
CCS Z 0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52-2022
集中式地下水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 环境状况调查 技术规范
2022-04-07发布2022-07-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资料收集、调查范确定、现场调查、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测试和水质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镇和农制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原地的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成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157水文地质术语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拗察规范
D2T0288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610环境形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77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HJ1019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RB/T214检险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和具有一定取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在用、备用和规划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来源:HW773-2015,定义3.2,有修改]
3.2
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
可综合反映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状况,包括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潜在污染源状况和地下水水质状况。
3.3
孔隙水
存在于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来源:GB/T14157一1993.定义3.8.6]
3.4
裂隙水
贮存于岩层裂隙中的地下水。
[来源:GB/T14157一1993.定义3.8.8]
3.5
岩溶水
心存于岩溶化岩体中的地下水的总称。
[来源:G/T14157一1993.定义3.8.10]
3.6
地下水污染源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能够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污染物来源或活动场所。
[来源:D2/T0288一2015,定义3.3]
3.7
补给区
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回渗(归)水以及其他含水层等入渗补给的地区。本文件规定其范围包括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的水域和陆域。
[来源:GB/T14157一1993.定义3.10.8,有修改]
3.8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分布、理藏、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水质和水量及其形成地质条件等的总称。
[来源:GB50027一2001,术语2.1.4]
3.9
地下水水源保护区
为保障地下水水原地水质及水量,在开采井及其外用补给径流区划分出的不同保护等级的水域和陆域。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来源:HU叮338一2018,定义3.1,有修改]
4总则
4.1基本要求
4.1.1调查工作底图及成果图件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4.1.2调查精度(或已有工作精度)一般不低于1:25000比例尺,有条件区域可以提高调查精度。
4.2基本任务
4.2.1全面系统收集、分析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及所在区域的相关资料和工作成果,科学合理划定调查区范围。
4.2.2采用地面调查、钻探、地下水动态监测和水位统测等方法,对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水文地质条件和污染源开展现场调查。
4.2.3合理布设采样点,采集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掌握调查区的地下水水质现状和特征。
4.2.4基于收集、调查、水质测试获得的资料信息,综合分析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基环境状况,并提出环境保护建议,编制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基出环境状况调查报告及图件。
4.3工作流程
调查工作主要包括资料收集与综合分析、调查范围确定、现场调查、地下水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与测试和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51-2022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管理规范
ICs35.020
CCS A 9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51-2022
危险化学品 安全生产风险 监测预警系统 管理规范
2022-04-07发布2022-07-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接入要求、数据接入方式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信息接入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12402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18336.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第1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
GB/T18336.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第2部分:安全功能组件
GB/T18336.3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第3部分:安全保障组件
GB/T21109.1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第1部分:框架、定义、系统、硬件和软件要求
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36894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
GB/T37243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
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AQ30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AQ303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原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
HG/T20511信号报警及联锁系统设计规范
SH/T3007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SH/T3184石油化工罐区自动化系统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化学品企业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有储存设施)企业及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企业。
3.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3
计算机信息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3.4
监测指标信息
存储储罐监测点位、气体监测点浓度、生产装置关键参数、生产装置安全仪表信息等采集指标的信息。
3.5
信总安全风险评估
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4系统接入要求
4.1企业数据信息
4.1.1企业基础
企业基础信息包含企业名称、工商注册地址、工商营业执照编号、法定代表人、生产场所地址、企业负责人、经济类型、行业分类及行业代码、主要产品及生产规模等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49-2022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ICs73.020
CCS D 09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49-2022
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 建设实施指南
2022-04-07发布2022-07-05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石袖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总则、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考核与持续改进等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包括结井、井下作业和采油、采气及油气集输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运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序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DB41T1646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重预防体系
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为主题,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過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建立的安全管理模式。
3.2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
[来源:GB/T45001-2020,3.19]
3.3
安全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落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尖的严重性的组合。
[来源:GB/T33000-2016,3.8]
3.4
风险点
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5
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不良和管理上的缺陷。
3.6
危险源辨识
发现、确认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3.7
风险评估
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3.8
风险评价
对比风险分析结果和风险准则,己确定风险和/或其大小是否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过程。
3.9
风险等级
单一风险或组合风险的大小,以后果和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GB/T23694-2013,4.6.1.8]
3.10
可接受风险
指预期的风险事故最大损失程度在单位或个人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大限度之内。
3.11
不安全行为
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等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规章的做法。
[来源:SY/T6454一2010,3.20]
3.12
石油天然气开采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各工艺单元的总称,包括钻井、井下作业和采袖、采气及油气集输等。
4总则
4.1安全生产方针
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方针应包含降低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的内容。
4.2安全生产目标
企业应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目标应体现企业的风险特点,具体、可测量,并能够实现。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及时调整。
4.3领导承诺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双重预防体系作出明确承诺。承诺应符合
6B/T45001的要求。
4.4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应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员、责任范用和考核标准。
4.5组织机构
企业应明确牵头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工作机构,及机构和相关成员的工作职责。
4.6建设实施原则
企业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准进机制、全面覆盖的风险拼识分级管控机制、责任明确的隐悲排查治理机制、线上线下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奖惩分明的激励釣束制度。应遵照“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建立与运行并重、有效性和特续改进等原则。
4.7工作流程
企业宜根据附录A中的工作流程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4.8工作制度
4.8.1企业应建立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作业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异常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绩效评定管理制度等。
4.8.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明确开展危险源拼识、风险分析、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及工具。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应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
4.8.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程序、方法和工具,明确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颊次及治理验收要求等。
4.9教育培训
4.9.1企业应制定安全数育培训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对从业人员进行双重预防体系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4.9.2企业应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
4.10告知与警示
4.10.1企业应在存在安全风险的作业场所和生产、储存设施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4.10.2企业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城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危险有害因素、事故(事件)类型、后果、彩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人、应急电话等内容。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248-2022 地质勘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ICS13.200
CCS D 09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48-2022
地质勘查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 建设实施指南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地质拗查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指导,给出了地质拗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流程、信息平台、报告编写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地质幼查企业开展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93.5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5部分:安全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2158工作场所积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2004地质幼探安全规程
DB41T185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悲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2
双重预防体系
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主题,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過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建立的安全管理模式。
3.3
风险点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4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5
风险评估
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确定其严重程度,对现有控制措施的苑分性、可靠性加以考虑,以及对其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6
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风险的不同级别、需要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管控层级,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活动。
3.7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8
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本企业的故隐忠进行检查的过程。
3.9
隐忠邦查清单
企业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对安全管理活动进行细化、量化,逐条罗列管理内容或控制要点所有不符合项的总汇。
3.10
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忠的活动或过程。
3.11
地质勘查
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调查、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坑探等。
4基本要求
4.1建设运行原则
4.1.1“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原则
企业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应全体人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方位覆盖,全而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悲的双重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4.1.2建立与运行并重原则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坚持建立与运行并重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1.3“控制风险、治理隐患”有效性原则
企业创建运行双重预防体系过程中应确保“有效控制风险、有效治理隐患、有效消除事故”,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4.1.4持续改进原则
企业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摸式,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与隐忠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双重预防体系闭环管理。
4.2建设工作程序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程序主要按照附录A建立,主要包括策划和准备、风险分级管控、隐悲排查治理、持续改进等内容。
4.3组织机枸及职责
4.3.1领导机枸职责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忠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职责:
a)领导、组织本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工作;
b)保障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资保障;
c)组织编制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体系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d)组织全员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悲排查治理工作;
e)协调解决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中的间题,监将和考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情况。
4.3.2主要负责人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本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悲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
a)建立健全并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悲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
b)组织制定并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制定并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教有和培训计划;
d)保证本企业风险分级管莹和隐悲排查治理所需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员。
e)将促、检查本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间题;
f)组织管控本企业最高等级风险。
4.3.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a)负责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悲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和慄作规程;
b)监将检查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将促本企业相关部门、人员履行职责;
c)具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全员责任制考核。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125-2019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ICs13.300
C7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125-2019
用人单位 职业病危害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导则
Guidelines for employers to develop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occupational hazard accidents
2019-03-13发布2019-09-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人单位编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应急救援预案)的术语和定义、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程序、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内容、附件。
本标准适用于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2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按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2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成急演练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用人单位employers
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
3.2
职业病危害occupational hazard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
3.3
职业病危害事故0ccupational hazard accident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彩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因意外而发生的事故。
3.4
职业病危害风险occupational hazard risk
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接触水平、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措施、健康效应、管理水平等,通过工程分析等方法识别、评估职业病危害所产生的风险。
3.5
应急救援预案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6
应急准备emer gency prepar 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7
应急响应emer 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8
应急教援emer 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9
应急演练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情景,依据应急救援预案而摸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程序
4.1概述
用人单位应急散援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散援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散援预案和应急救援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组
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相关技术资料、职业病危害风险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应急资源、社会资源和救治医院等有关资料。
4.4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参照G22.1分析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源;
b)分析可能发生的故类型及后果;
c)评估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彩响范围,提出防控措施。
4.5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用人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编制应急教援预案
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以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应急散援预案编制格式参见附录A。
4.7应急救援预案评审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用人单位宜组织评审。评审由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应急散援预案评审合格后,由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发实施。
4.3资料收集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122.2-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环境质量监测
ICs13.020
R0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122.2-2019
高速公路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运营期 环境质量监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art 2: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during operation
2019-03-13发布2019-09-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运营期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监测内容、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监测报告和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运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其他等级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果声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T36197土壤质量土壤采样技术指南
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J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速公路运营期highway operation period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竣工验收后,正式投入使用的阶段。
3.2
环境敏感点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ites
高速公路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名点、学校、医院、机关、科研单位、疗养院等教感场所。
3.3
大气环境监测点atmosphere monitoring sites
反映高速公路的运营对环境空气质量可能产生彩响的监测点。
3.4
声环境监测点sound monitoring sites
可能受到高速公路运营彩的声环境放感点,通过对其监测能多准确反映高速公路运营期噪声彩响程度的点位。
3.5
水环境监测点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ites
反映高速公路运营对周边环境水体可能产生影响的水质监测点位,包括水环境质量监测点和污水排放监测点。
3.6
污水处理设施sewage treatment facility
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和停车区等场所的用来进行污水处理的设施。
3.7
重要水体important water
高速公路跨越或伴行的具有饮用水功能的湖库、景区、自然保护区水原等水体。
3.8
地表径流surface runoff
自然降雨通过高速公路流经形成的水流,尚未进行其他方式处理的汇聚水。
3.9
生态环境敏感区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s
因高速公路运营而产生扰动的有植被区域、临时占地、公路绿化和植被恢复区域。
3.10
专家打分法expert scoring method
由该行业的专家选择影响环境监测点确定的各种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分值,通过综合各因子的分值总和,筛选监测点的原则。
4一般要求
4.1文件要求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应以公路工程技术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其审批文件等相关技术材料要求为依据。
4.2原则要求
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应秉承全面概括、布设合理、重点覆盖、方法可靠、代表性强、经济可行和质量保障的原则开展。
4.3点位要求
监测点的设置应按照布设原则,综合各影响因素,选择的点位和数量应客观,且具有代表性、经济可行,能概括反映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影响的间题。
4.4监测要求
应根据高速公路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格式参照附录A),定期按点位开展监测。
4.5评价要求
环境监测结束后,应依据监测方案编制监测报告,客观、科学地评价高速公路运营对路线环境教感点的影响情况,针对超标的点位,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122.1-2019 高速公路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施工期环境质量监测
ICs13.020
R0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122.1-2019
高速公路 环境监测 技术规范 第1部分:施工期 环境质量监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art 1: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during construction
2019-03-13发布2019-09-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监测内容、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监测报告和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新、改扩建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其他等级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成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9078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T16157固定污染原排气中颗拉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米样方法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36197土壤质量土壤采样技术指南
JT4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
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J19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JT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
HJ905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918环境报动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速公路施T期highway construction period
高速公路获得开工许可证后,从开工建设至工程投入使用前的阶段。
3.2环境敏感点environmental sensitive sites
高速公路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点、机关、学校、医院、机关、科研单位、疗养院、自然保护区等教感场所。
3.3
水环境监测点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ites
能反映高速公路施工对周边环境水体可能产生彩响的水质监测点位,包括水环境质量监测点和污水排放监测点。
3.4
大气监测点atmosphere monitoring sites
能反映高速公路施工对环境空气质量可能产生影响的监测点,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和施工废气监测点。
3.5
操声(振动)监测点noise(vibration)monitoring sites
能反映高速公路施工期噪声(报动)对周边环境噪声(振动)敏感点彩响程度的测点。
3.6
生态环境敏感区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s
因高速公路施工扰动而可能彩响生态环境变化的区域,包括有植被区域、临时占地、公路绿化和植被恢复区域。
3.7
专家打分法expert scoring method
由该行业的专家选择影响敏感监测点确定的各种影向因子,根据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分值,通过综合各因子的分值总和,筛选敏感监测点的原则。
3.8
施工工况construction state
高速公路施工时的状态,分正常施工工况和非正常施工工况。正常施工工况指高速公路按照既定计划正常稳定施工作业时的状态。非正常施工工况指高速公路未在正常施工时的状态。
4一般要求
4.1文件要求
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应以公路工程技术文件为主要依据,环境彩响评价报告及其批复等相关技术材料作为参考。
4.2原则要求
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应秉承全面概括、布设合理、重点覆盖、方法可靠、代表性强、经济可行和质量保障的原则开展。
4.3点位要求
监测点的设置应按照布设原则,综合各影响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能概括反映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影响间题。
4.4监测要求
参照4.1文件要求编制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方案(格式参照附录),再依据方案定期按点位开展监测,并应保证在正常施工状况下进行监测,同时宜对环境监测点位进行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以此结果作为环境背景值参考。
4.5评价要求
环境监测结束后,应依据监测方案编制监测报告,客观、科学地评价高速公路施工对路线环境教感点的影响情况,针对超标的点位,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119-2019 工作场所空气中硝酸的测定
ICS13.040.30
G8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119-2019
工作场所 空气中硝酸 的测定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nitric acid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2019-03-13发布2019-09-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硝酸的离子色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硝酸浓度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2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3离子色谱法
3.1原理
空气中硝酸用酸性离子硅胶管采集,经洗脱液洗脱,经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或蜂高定量。
3.2仪器
3.2.1酸性离子硅胶管,内装400mg/200g硅胶。
3.2.2空气采样器,流量200 nL/nin-500ml/min。
3.2.3水相过滤头,0.45μm。
3.2.4离子色谱仪,电导检测器。
3.2.5仪器操作参考条件:
——色谱柱:IonPac AS23,色谱柱规格250mm×4.0m×5.0m;
——流动相流速:1.0 nL/nin;
——进样量:10μL;
——流动相(洗脱液):4.5碳酸钠/0.8mM碳酸氢纳。
3.3试剂
除方法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
3.3.1试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经0.45μn的水相滤膜过滤。
3.3.2洗脱液:4.5碳酸钠/0.8mM碳酸氢钠,称取0.477g碳酸钠及0.067g碳酸氢钠溶于适量水中,全量转入1000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至刻度线。
3.3.3标准溶液:1000μg/mL,称取0.137g硝酸钠溶于适量水中,全量转入100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定容至刻度线,为标准储备液,在4℃冰箱内储存。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3.3.4标准工作液:准确移取10L标准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得到100μg/mL的标准工作液。
3.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3.4.1现场采样按照G2159执行。
3.4.2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酸性离子硅胶管两端,以0.2L/加in-0.5L/min流量采集15nin空气样品。
3.4.3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酸性离子硅胶管两端,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0.2Lmin流量采集2h~8h空气样品。
3.4.4样品空白:将酸性离子硅胶管带至现场,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3.4.5采样后,立即封闭酸性离子硅胶管两瑞,置清洁容器中运输和保存。运输过程防止污染和损坏硅胶管,室温下样品可以稳定保存7d。
3.5分折步骤
3.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酸性离子硅胶管前后段硅胶分别倒入15mL塑料带塞试管,加入6mL一8mL洗脱液,盖塞,在100℃水浴中加热10min,放置常温(约30min),用洗脱液定容至10ml。摇匀后,样品经0.45μ的水相微孔滤膜过滤供测定。若洗脱液中硝酸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洗脱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3.5.2标准系列的配制及测定:用洗脱液稀释标准溶液配制浓度为0g一10.0μgL(6个点)的硝酸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离子色谱仪调节至最佳操作状态,分别进样10μ山,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三次,测得的峰高或峰面积均值以硝酸的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或计算回归方程。
3.5.3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样品空白溶液,测得的样品峰高或峰而积值后,由标准曲线或回归方程得硝酸的浓度(μg)。
3.6计算
3.6.1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094-2018 农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规范
ICs13.040
Z5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094-2018
农业温室气体 清单编制规范
Criterion for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2018-12-29发布2019-07-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和定义、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排放源和估算方法、估算结果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清单报告、数据优先次序。
本标准适用于省级、市、县(区)级农业温室气体清单的报告编写及相关科学研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125温室气体本底观测术语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大气中能够吸收红外福射的气体成分,主要包括水汽(0)、二氧化碳(C02)、甲烷(出)、氧化亚氮(N0)、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Cs)、六氟化疏(SF)和臭氧(0)等。
3.2
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迫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
3.3
二氧化碳当量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用于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量度单位。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气体的质量数乘以全球增温潜势得出。
4排放源
4.1稻田甲烷排放
稻田甲烷排放包插水稻生长李和冷浸田水稻非生长李的甲院排放。
4.2农用地氧化亚红氨排放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方面。直接排放主要来源于农用地当季氮输入(化肥、粪肥和秸杆还田),间接排放主要来源于大气氮沉降、土壤氮淋溶和径流损失。
4.3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
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源主要为奶牛、水牛、其它牛、猪、山羊。
4.4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氨放
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源主要为奶牛、水牛、其它牛、猪、山羊、家禽等。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088-2018 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ICs13.220.01
G8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088-2018
物业 消防安全 管理规范
Code for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perties
2018-11-28发布2019-06-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里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管理措施、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宜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做预案与演练、火灾事故处理及消防档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的消防安全管理管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业消防安全管理
与物业有关的消防安全责任、消防设施器材和标志的设置维护、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及其监督活动。
3.2
业主
物业的所有权人,包括具有物业所有权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3
物业使用人
具有物业的使用权,但不具有物业所有权,依照法律和合同规定行使物业部分权利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物业承租人和其他实际使用物业的人。
3.4
业主大会
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所有业主组成的组织,对关系到整体业主利益的事情进行决议,并通过选举建立业主委员会。
3.5
业主委员会
业主行使共同管理权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业主或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利益,执行业主大会决定。
3.6
物业服务企业
依法成立,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依据物业服务合同从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组织。
3.7
共用消防设施
物业内建设费用已分雄进入房屋价格的消防设施。
3.8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做逃生能力,消防宜传教有培训能力。
3.9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包括: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有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国家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邮政、通信枢纽: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发电厂(站)和电网经营企业: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销售单位: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重要的科研单位等。
4一般要求
4.1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贵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坚持自防自救,实施综合治理,落实消防安全自治管理职责。
4.2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物业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物业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
4.3居(村)民委员会应指导、推动本辖区物业的消防安全工作,组织制定防火公约,实行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多户联防制度,定期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
4.4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制定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行业公约,督促物业服务企业遵守与物业消防安全有关的技术标准,将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消防安全责任情况纳入行业诚信惩戒和项目评优范围。
4.5物业服务合同应当对消防安全责任及消防安全服务项进行约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依据合同履行管理区域内消防安全责任,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
4.6物业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由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配合居(村)民委员会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自治管理职责。对尚未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且未组建业主委员会的物业,居(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业主、物业使用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4.7物业管理区域内租质房屋的,出租人应确保出租房屋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并在订立的房屋租赁合同中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承租人应在其使用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出租人应对承租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贵的情况进行监督。
4.8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临时管理规约、管理规约、房屋租赁合同等应约定应明确消防安全内容。合同或规约规定不明确的,相关责任人承担主要消防安全责任,合同签订各方或规约制定方承担相应的消防安全责任。
4.9技励物业报务企业、业主和物业使用人投保火灾责任保险或者家庭财严险。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36/T 1087-2018 微型消防站建设与管理规范
ICs13.220.01
G8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087-2018
微型消防站 建设 与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iniature fire stations
2018-11-28发布2019-06-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型消防站建设与管理的建设标准、岗位职责、队伍管理、防火巡查、消防宜传教有培训、灭火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练、灭火救援和日常训练及消防档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行攻区域内微型消防站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6-20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消防部门依法确定的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以下简称重点单位)。包括: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有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医院、杀老院和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国家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郎政、通信枢纽: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发电厂(站)和电网经营企业: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销售单位:报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重要的科研单位等。
3.2
消防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
3.3
微型消防站
单位以及农村(城市)社区以救早、灭小和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根据需要建设的“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群众性志愿消防组织。
4微型消防站建设
4.1一般规定
4.1.1重点单位应根据需要建立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应建立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使用的,可联合建立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
4.1.2村(居)委会应根据需要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设有消防设施的住宅小区应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村(居)委会可与本辖区内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社会单位等联合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
4.1.3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单位应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训练演练,加强消防装备配备,积极参与社会消防安全联防联控。
4.2分类标准
微型消防站分为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和社区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分类应符合表4.2的规定。
4.3人员配备
4.3.1微型消防站设站长、消防员、值班(守)人员等岗位,配有消防车辆的微型消防站应设驾驶员岗位。
4.3.2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站长应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兼任,其他岗位人员由单位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保安或员工等担任:社区微型消防站站长应由社区负责人兼任,其他岗位人员由村治安联防队员、社区保安、物业管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消防志愿者等组成。
4.3.3微型消防站人员配备宜不少于6人,单位员(职)工总数不足6人的,全部人员为微型消防站人员。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实行24山值班,每班不少于2人,消防控制室值班员、值班保安等人员可兼任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社区微型消防站实行24h值守,每班不少于1人,值守人员应能及时接收火警指令,并通知其他队员到场进行处置。
4.3.4微型消防站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扑救初起火灾业务技能、防火巡查基本知识等。
4.4站房及装备
4.4.1微型消防站应设置人员值班(守)、器材存放等工作用房,并应在工作用房入口处醒目位置设置队站标识标牌。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工作用房可与消防控制室合用: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置。社区微型消防站工作用房应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小区物业用房等现有的场地、设施,设置在便于人员出动、器材取用的位置。
4.4.2微型消防站工作用房设拉符合下列规定:
a)工作用房内宜配备办公桌椅、电脑、档案柜、电话机、对讲机充电座等设施;
b)工作用房内应悬挂灭火救援流程图和各项规章制度,设置信息公示栏,动态显示微型消防站日常工作情况及人员在岗情况。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148
149
150
…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