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8月 ( 第 48 页)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57-2012
测井电缆深度标准井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ell logging cable depth standard well

2012一09一27发布2012一11一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57,Q/SY 1557-2012,测井电缆深度标准井,深度标准井,Q/SY 1557-2012 测井电缆深度标准井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井电缆深度标准井(简称深度标准井)的建立、稳定性测量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深度标准井的建立、量值传递、使用和管理。
注:测井电缆深度标准井是用于复现、保存、传递测井垂直深度的专用计量标准器具。它一般为实体模型井,其量值不因测量方法或测量夜器的不同而改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088钻井井身质量控制规范
SY/T5132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3深度标准井的建立
3.1建井要求
3.1.1并位应选择在距各油田较近、地势较高、车辆进出方便的地方。
3.1,2人工井底至最深一个标准接箍的距离应不小于100m。
3.1.3井斜角、井底水平位移、全角变化率应符合SY/T5088的要求。
3.1,4深度标准井应下套管,含油气地质层段应封固。
3.1.5在指定的深度下人短套管,以短套管的上接箍作为标准接箍。
3.1.6井内液体应全部替为清水,井内液面距离井口应不超过150m。
3.1.7深度标准井的深度应能控制开发井和多数探井目的层的深度。

3.2井场要求
3.2.1井场面积应不小于50m×50m,井场应平整,雨雪天可照常摆放车辆。
3.2.2井场应具有供电系统,照明应能满足夜间施工作业的需要。
3.2.3井场上方应无高压电网。
3.2.4应具有高度不低于10m的作业井架,应配备天滑轮、地滑轮。
3.2.5天滑轮应与深度标准并井口对正。
3.2.6井口应加盖,并上锁。
3.2.7应配备两支磁性定位器和两个标准重锤(50kg±0.5kg)。
3.3深度标准井深度标准的建立
3.3.1标准接箍位置的确定
以井口法兰盘平面为深度零点,在300m深度处宜下一个短套管,宜从井深500m始,每增加500m下一个短套管,直至井底。在油田主要油气层深度处可下一个或多个短套管。
3.3.2测并电缆深度记号的标定
3.3.2.1做深度量值传递的测井队的电缆应符合连续五次校准深度与标准接箍深度误差在0.02%之
内的要求。
3.3.2.2电缆深度记号的标定按SY/T5132的要求执行。
3.3.3标准接箍位置的测量
3.3.3.1确定深度标准井的标准接箍位置至少应选取六个测井队。
3.3.3.2各测井队将磁性定位器及标准重锤下放到深度标准井中最深一个“标准接箍”的深度以下
至少20m,再上提测量深度比例为1:50的磁性定位测井曲线,每个测井队至少应测量三次。
3.3.3.3测量时要求使用统一型号的磁性定位器和标准重锤,测速应为800m/h一900m/h。
3.3.3.4磁性定位测井曲线质量和不同次测井曲线的深度误差应符合SY/T5132的要求。
3.3.3.5检查电缆零长各项数据,应准确无误。

4稳定性测量
4.1每年至少应选取18条在深度标准井所测量的磁性定位测井曲线,分析对比其与深度标准井的标
准接箍深度之间的误差,应符合3.4的要求,以确定深度标准井的稳定性。
4,2发现深度标准井深度存在问题时应进行稳定性测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226-2006
储油罐机械清洗作业规程
Crude oil storage tank mechanical cleaning regulation
2006-01-01发布2006-03-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226,Q/CNPC-GD 0226-2006,储油罐机械,清洗作业规程,Q/CNPC-GD 0226-2006 储油罐机械清洗作业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机械清洗进行原油储耀清洗作业的工艺、技术要求及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立式钢制原油浮顶储罐,其它类型油罐可参瓢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5225-1994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5445-1999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SY5858-2003石油企业工业动火安全规定
SYT5921-2000立式圆型钢制焊接储油罐修理规程
SY5984-1994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定
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机械清洗mechanical cleaning
利用机械设备,采用与清洗罐内储存物相同的介质、热水等,清除罐内淤积物和罐内表面的一种方法。
3.2回收设备recovery device
由过滤器、真空泵、真空罐和回收泵等构成,安装在同一撬上的装置。
3.3供油设备oil supplying equipment
由供油泵、热交换器、空气压缩机等构成,安装在同一撬上的装置。
3.4油水分离设备oil/water separating device
由电器控制系统、界面检测系统、油水分离罐等组成的装置。
3.5清洗机cleaning machine
做水平和垂直方向旋转并向罐内喷射清洗介质的设备。
3.6气体监测系统gas monitoring system
由气体监测器、记录仪和气体采样管线组成的系统装置。
3.7氮气供给系统nitrogen supplying system
由液氮罐车、氨气气化器或制氮机、供气管线等组成的系统装置。

3.8清洗罐tank cleaning
被清洗的储油罐。
3.9供油德/回收service tank/stand-by tank
提供清洗油或存放回收油的储油罐。
3.10清洗油cleaning oil
作为清洗介质的原油。
3.11淤积物sludge
清洗罐中的沉积物。
3.12淤渣res1due
酸积物中不可回收的杂质。
3.13回牧油oil recovered
清洗罐中的原油和淤积物被搅拌、稀释后回收的原油
3.14残油residual oil
水清洗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
4一般要求
4.1清洗设备安装
4.1.1罐顶清洗机安装部位应选择直径85mm以上的孔,孔的数量可按下式估算N=S/(200-240)】
式中:
N一所需孔的数量,单位为个;
S一清洗罐底而积,单位为m。
4.1.2直径50m以上的油罐至少应有3个均布且不小于DN100的抽吸管口,抽吸口和罐底板的距离应小于50mm。
4.1.3抽吸口或清洗机安装口不能满足4.1.和4.12设置要求时,可由人孔、搅拌器孔、手吸阀等处安装临时设施。
4.2清洗介质
4.2.1清洗油的备用量宜为沉淀淤积物的8倍一10倍。
4.2.2清洗油温度应高于其凝点10℃以上
4.2.3清洗油的粘度应低于清洗罐中油的粘度,且在50℃时应低于2×10/s。
4.2.4清洗油淤积物含有量应在10%以下。
4.2.5进行热水清洗时,应供给足够的水和蒸汽,蒸汽压力不低于0.3a。
4.3清洗作业
4.3.1作业前应确认罐前阀处于关闭状态,并挂上“禁止动阀”的警示标志
4.3.2作业前应对罐顶上部气体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
4.3.3施工现场应使用防爆通讯器材。
4.3.4罐项作业及巡检应二人以上进行,并随时与地面保持联络。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58-2012
水平井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
酸化技术规程
Specification of staged fracturing and acidizing for horizontal well
with open-hole packer

2012一09一27发布2012一11一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58,Q/SY 1558-2012,分段压裂酸化技术,水平井,裸眼封隔器,Q/SY 1558-2012 水平井裸眼封隔器分段压裂酸化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平井裸眼分段压裂酸化设计、施工、压后管理和HSE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裸眼封隔器在水平井的分段压裂酸化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107水基压裂液性能评价方法
SY/T5108一2006压裂支撑剂性能指标及测试推荐作法
SY/T5289一2008油、气、水井压裂设计与施工及效果评估方法
SY/T6376压裂通用技术条件
SY/T6610一2005含疏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
Q/SY1145油气水井压裂施工总结编写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铣柱milling column
模拟水平井裸眼封隔器下入的一种井下辅助工具,其表面镶焊有高耐磨材料,具有螺纹表面结
构,对不规整的裸眼井段具有修正并眼和模拟通井的作用。

4压裂酸化设计
4.1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钻头类型及尺寸。
b)套管的钢级、外径、壁厚、下深、抗内压强度、抗外挤强度、套管接箍位置、套管变形及
管外窜槽情况。
c)水泥返高、固并质量、目前人工井底。
d)油管的钢级、外径、壁厚、下深、抗内压强度、抗外挤强度。
e)井内压井液类型、密度、黏度。
f)实钻井眼轨迹及井斜方位,造斜点位置、井深、垂深、水平段长度、裸眼井径。
g)钻录并显示、取心情况、本井及邻井试油气情况。
h)水平段测井解释成果图,包括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密度、声波时差、井径等。

i)构造沉积特征、储层岩性、物性、储渗模式、地层压力、地层温度。
j)岩石力学参数、区块地应力方向、裂缝走向。
k)储层敏感性实验数据及分析结果。
4.2分段原则
以获得最大改造体积及最佳改造效果为目的,依据水平段测井解释成果、天然裂缝发育状况及地
应力方向来确定分段数、段间距,以及非均匀布段或均匀布段方式。
4.3管柱设计
4.3.1工具管柱结构
4.3.1.1根据井身结构选择工具类型、尺寸。
4.3.1.2根据地应力大小、地层温度确定封隔器压力、温度级别。
4.3.1.3以实际分段数及段间距确定裸眼封隔器和滑套的数量、位置。其中液压式裸眼封隔器管柱
结构示意图参见附录A。
4.3.1.4裸眼封隔器坐封位置的井径扩大率应不超过8%,全角变化率应不大于10°/30m。
4.3.1.5滑套位置宜选择该段储层物性最好的位置。
4.3.2悬挂封隔器位置
4.3.2,1坐封位置井斜应不大于60°。
4.3.2.2坐封位置的狗腿度应不大于10°/30m。
4.3.2.3悬挂封隔器距离套管鞋应不小于150m。
4.3.2.4坐封位置应避开套管接箍,选择固井质量好的井段。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223-2006代替0/GD0223-1998
会议电话维护管理规程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elephone Conference
2006-03-01发布2006-03-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223,Q/CNPC-GD 0223-2006,会议电话,维护管理规程,Q/CNPC-GD 0223-2006 会议电话维护管理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会议电话设备的管理要求、维护项目与周期及其质量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管道系统使用的会议电话设备的维护管理。
2会议电话设备维护项目和周期
为加强会议电话设备预检预修,确保会议电话质量三保合格,确定了会议设备维护项目和周期,见表1“会议电话设备维护项目和周期”。

3会议电话维护质量标准
3.1会议电话机房的主要技术要求
3.1.1会议电话机房以专用为原则,机房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和空调设备,机房温度应保持在18℃~2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一70%。
3.1.2机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切实做到进门换鞋,设备无尘、排列正规、布线整齐。
3.1.3机房应备有仪表柜、备品备件柜、工具柜和资料柜等,各类物品应定位存放。
3.1.4机房应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计算机等设备应有严格的防病毒措施。
3.1,5会议设备电源要求接机房通信电源,并设UPS或逆变器电源保护:电源为220V50Hz交流电,电压范围应在220V±22V内。

3.1.6会议机与交换机距离不超过100m。
3.1.7会议设备接地电阻不超过3Q。
3.2会议电话汇接机的质量要求
3.2,.功放音颊输出功率≥500mW
3.2.2录放音失真度:≤3%
3.2.3频响:300Hz一3400Hz(±3dB)
3.2.4信噪比:≤38dB
3.2.5录放音数据格式:CCT
3.2.6录音模块输入阻抗:≥1MQ500VDC≥10KQ/1000HzAC
3.2.7电话线阻抗:符合国家标准三元件网络阻抗
3.2.8电话线对微机隔离绝缘电阻:≥2MQ/500WDC
3.2.9最大消耗功率:≤12W
3.2.10放音回声抑制比:≥40dB
3.2.11防雷击能力:4级
3.2.12杂音防卫度:≥52dB
3.2.13串音防卫度:≥95dB
3.3会议电话终端机的质量要求
3.3.1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一10℃一40℃
——相对湿度:10%一95%
——大气压力:86kP106kPa
——环境噪声:≤60dB
3.3.2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300H2-3400H2
——杂音防卫度:≥55dB
——串音防卫度:≥75dB
——增益频率特性:一0.5dB+0.45dB
——非线性失真:发信:≤25%
——收信:≤25%
3.4三保合格要求
3.4.1保质:全网收发信音质清晰,音量适中稳定,没有振鸣、中断、失真。
3.4.2保量:按用户要求,无错接、漏接,
3.4.3保时:准时汇接,及时应答。

4会议电话障碍处理
4.1会议电话设备或电路发生障碍时,应首先抢通,然后检修,无法抢通者,应缩小影响范围,并通知用户。
4.2在会议电话进行中,分会场收听不良时,雏护人员应在其它电路与汇接室联系,不应在会议电话电路上呼叫,以免影响会议进行。
4.3因会议电话设备及长途电路不良或工作差错等原因,凡影响三保要求的均称为障碍,会议电话障碍的责任,按分级负责维护的原则进行处理。
4.4各地会议电话汇接室应根据需要进行录音,以备发生障碍中断后,可给漏听的用户补放。但该场会议电话仍按未达“三保”统计。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222-2006代替Q/GD0222-1998
市话线路维护管理规程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Local Telephone Line
2006-03-01发布2006-03-01实施Q/CNPC-GD 0222,Q/CNPC-GD 0222-2006,市话线路,维护管理规程,Q/CNPC-GD 0222-2006 市话线路维护管理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话线路维护的常规防护,线路故障的抢修和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管道系统市话线路的维护管理。
2常规维护
2.1常规维护:指不中断通信业务条件下,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隐患和排除隐患,使设备线路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2市话线路设备维护项目和周期
2.2.1市话线路:包括市话电缆、皮线、用户话机及附属设施。
2.2.2市话线路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2.2.2.1市话线务员应按包机包线责任制负责日常的维修工作。
2.2.2.2根据机线设备维护周期,按时编制和完成作业计划,确保市话线路质量。
2.2.2.3熟悉掌握机线设备原理、结构、性能和测试调整方法及维修技能,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技术标准。
2.2.2.4按时进行市话线路巡检,做好防雷电和清除杂务等工作,预防障碍的发生。主动与沿线施工单位联系,当接到障碍通知后,立即出查不得拖延。
2.2.2.5在进行电缆障碍查修时,不应任意打开电缆头,严格执行电缆芯线防潮规定,在进行电缆焊接时按有关规定执行。
2.2.2.6电话机装、拆、移应有申报和审批手续,设备变迁后应及时更正原始记录。
2.2.3市话线路设备维护项目和周期见表12.3。
2.3.1杆线设备
2.3.1.1杆身正直,杆根左右偏差不超过5cm,杆梢偏差不超过12梢径。
2.3.1.2杆上无杂物,有杆号,安装件全。
2.3.1.3避雷装置完整有效。
2.3.1.4拉线无松动,无严重锈蚀,强度可靠,拉线跨越市区街道空距不小于5.5m。
2.3.1.5撑杆不下沉,结合紧固,帮桩(含品接杆、单接杆)绑扎紧密正直、牢固可靠。

2.3.1.6杆身无裂痕,无亚重高朽,培土坚实饱满。
2.3.1.7杆上电缆的挂钩应无连续2个脱落,与市电交叉跨越隔距符合规定,托磨部位保护得当,沿墙电缆无掉落。
2.3.2电缆设备
2.3.2.1地埋式电缆的接头、负荷箱、路由及气门标石完整,编号正确、字迹清楚,引上部分的保护管完好。
2.3.2.2架空电缆的挂钩均匀齐全,布线平直,无蛇形弯曲,无损伤漏气,余长固定牢靠:吊线牢固、垂度合格。
2.3.2.3充气质量及气压保持应符合以下规定:
a)充气质量:充入电缆的空气或氮气应当干燥,温度20℃时露点在-40℃以下,最高不高于露点-18℃±2℃,且不含有灰尘和其他杂质。
b)在充气点的最高气压:临时充气地下电镜不得超过1S0kP,自动充气不得超过8OkPa(铅包纸绝缘电缆的气压保持在50kPa-70kPa)。
c)维护气压:地下电缆为40kPa一70kP:架空电镜为30kP60kPa。
d)最低告警气压:20℃时,地下电缆为30kPa,架空电缆为20kP。气闭段任何一端气压每10昼夜的下降不超过4kPaa。
e)充气设备运转正常,控制及告警装置可靠。
2.3.3分线设备
2.3.3.1分线箱(盒)、交接箱安装牢固,门盖内外结合紧密,门锁齐全,无锈蚀:防尘、防水、防蚀并有闭锁装置:有盒编号且编号正确,字迹清楚。
2.3.3.2交接箱箱号、线序号齐全,内部及胶板清洁无积尘,电缆线进口堵塞防尘,端子间及箱体绝缘符合要求。
2.3.3.3交接箱箱内跳线一律用中0.40mm一中0.50mm线径,中间无接头,列间跳线要经过顶端跣线环,绝缘层完整,端子处露铜不超过2mm。
2.3.3.4避雷器及培丝齐全、可靠。
2.3.4用户引入线
2.3.4.1引入线规格要求:铜芯线径不小于1.13mm,铝芯线径不小于1.40mm。
2.3.4.2走线应规范,同杆档皮线不超过6对,长度不超过200m,相邻两撑杆隔电子间距不大于40。
2.3.4.3无干裂老化,电气性能良好。
2.3.5室内设备
23.5.1室内布线规范、牢固可靠(横平竖直、无扭绞、美观整齐,采用绝缘卡钉或皮条固定,间隔距离为:横向布线为60cm,竖向布线为100cm)。
2.3.5.2室内线穿越走廊时应走近天相处;房间内应靠近地面墙裙,固定处离地面不低于15cm。

2.3.5.3接线盒安装牢固,位置合理,离地面高度不小于150m,与电灯、电度表、照明线距离应高于30m,接地电阻小于等于50Q。
2.3.5.4电话机安装位置近当,避热防海,便于检修:质量合格,内部清洁,部件完好,防尘良好。
电话机应有入网许可证。
2.3.6电缆管道
2.3.6.1管道无暴露、塌陷、错缝、渗漏等。
2.3.6.2管孔畅通。
2.3.6.3人孔、手孔、地下室、渠道整洁、无漏水:标志全,铁件齐全、完整、无锈蚀。
2.3.6.4电缆布放合理,无损伤。
2.4市话线路电气特性
2.4.1传输损耗
2.4.1.1程控交换机对用户线要求全程小于等于7B(其它交换机小于等于21.7B)。
2.4.1.2中维线要求小于等于13dB。
24.1.3自动交换机至交换台的中继线小于等于2.7dB。
2.42铅包电缆电气特性
2.4.2.1申音衰耗:在800Hz时,电琰线对相互间的损耗大于等于65.15dB(旧电缆大于等于60.8dB)。
2.4.3线路直流电阻:对程控交换机可达18002,特殊情况允许达到3000Q(具体参照各型号交换机的要求)。
2.4.4绝缘电阻
2.4.4.1电缆芯线相互之间或芯线对地之间要求每千米不低于800MQ。
2.4.4.2连接有分线设备和总配线架保安单元的用户线全程绝缘电阻不低于500MQ,用户环路(包括话机)不低于10MQ。
2.4.4,3测试电缆芯线用500V兆做表,测试用户环路(连话机)用100V兆做表,均以非雨天为准。
2.4.5接地电阻
2.4.5.1交接箱地线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2。
2.4.5.2用户保安器接地电阻不大于502。
2.4.5.3其他线路设备接地电阻的要求见表2。

3市话线路故障处理
3.1障碍处理的要求
3.1.1当接到用户申告障碍后,在规定时限内向相关班组或维修人员发出派修通知单,但对重大章碍,不论白天,夜里或假日均应立即派修。
3.1.2当障碍是由于电缆芯线不良引起时,可先使用空闲芯线替换,然后再修理障碍线对,一时难以修复的芯线要做好记录,以便计划检修时一并处理。
3.1.3修理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与中心机房取得联系,修理完华应经过中心机房的复测确认。
3.14处理障碍时,应采取措随,防止璋碍影响面扩大,不应损伤其它完好设备。
3.1.5处理璋碍时,要贯彻修复一点、检查全面的工作方法,保证修理质量。修理过的设备要达到规定的机械、电气性能要求。
3.1.6修理时变更的设备应认真修改记录,保证设备资料与实际相符。
3.2电缆障得修复要求
3.2.1当电缆发生障得应以尽快恢复通话为原则,对于输油生产的电缆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先恢复通话,或者临时改用空闲的好线,待修复后再改回原线。
3.2.2同时发生几处障碍时,应先抢修重要的和影响较多用户的电缆。
3.2.3查找电霓障碍时,应先测定全部障碍线对及确定性质。然后根据线序的分布情况及配线表分析障碍段落。再用仪器测量、测听,直接观察或充气检查电缆护套等方法确定障碍点。一般不得使用缩短障碍区间而大量拆焊接口或开天窗的方法确定障碍点。
3.3修理电缆障得的规定
3.3.1障碍点芯线的绝缘物烧伤或芯线变色过多或过长时,应采取改接一段电缆。如果个别线对不良时,可以只改接部分芯线。
3.3.2电缆浸水不足1m且芯线无损伤时,应剥开铅皮完全烘干后缠以白布条,封焊包管。
3.3.3铅皮电霓浸水在一米以上时,应缩接(有余长时)或改接一段同程式的电缆。塑缆浸水后,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浸水段落应予以更换。
3.3.4不应因为修理障码而产生反接、差接、交接、地气等障码。同时在接续、封焊以及建筑或安装。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60-2012
浅滩海永久性弃井操作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ermanent abandonment operation of shallow water well

2012一09一27发布2012一11一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60,Q/SY 1560-2012,操作技术,永久性弃井,浅滩海,Q/SY 1560-2012 浅滩海永久性弃井操作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浅滩海永久性弃并的作业要求、作业设计、作业准备、作业程序、资料录取、弃井
作业报告和QHSE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浅滩海油气井永久性弃井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587.3一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
SY/T5587.5一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5587.14一200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4部分:钻塞、注塞
SY/T6228油气井钻井及修井作业职业安全的推荐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六号
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永久性弃井permanent abandonment
对需要废弃的井进行井眼封堵、套管切割、套管取出及回收泥面以上所有装置、恢复自然地貌等
一系列作业。
3.2
浅滩海shallow water
潮上带、潮间带与相邻浅水海域的总称。

3.3
平台platform
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移动式平台、固定式平台的总称。
4作业要求
4.1应用水泥和(或)桥塞封堵油气水层,确保不同压力层系之间的地层流体不能相互串通。
4.2在已封堵的产层以上,至少应有一个弃并水泥塞,并试压合格。
4.3弃井作业后,井筒内外无地层流体上窜的通道,地层流体没有泄漏污染海洋环境的可能性,应
确保泥面以下4m无任何遗留物。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62一2013
发动机油抗磨损性能试验方法
凸轮挺杆法
Test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wear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motive engine oils-Cam tappet method

2013-04一15发布2013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62,Q/SY 1562-2013,凸轮挺杆法,发动机油抗磨损性能试验方法,磨损性能,Q/SY 1562-2013 发动机油抗磨损性能试验方法 凸轮挺杆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凸轮挺杆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价发动机油抗磨性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发动机油在对汽油、柴油发动机的凸面挺杆、杯形挺杆或液压挺杆进行润滑时
的磨损情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22油漆及清洗用溶剂油
ISO4287几儿何产品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1S04287: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Surface texture:Profile method-Terms,definitions and
surface texture parameter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 profile
IS04287中最大高度粗糙度的定义,即被测试件表面取样长度内最高点高度值与最低点深度值
的代数和。
3.2
磨损量wear
被测试件的同一测量点在试验前和试验后所测得的高度差即为该测量点的磨损量,单位为微米(um)。

3.3
挺杆总失重tappets weight loss
使用天平在试验前、后两次测量8个试验挺杆的总质量,并计算试验前后的总质量差,作为试验
结果,单位为毫克(mg)。
4方法概要
试验在凸轮挺杆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电机驱动凸轮轴,以2000r/min恒速转动,挺杆通过外侧气门弹簧加载压力,与凸轮发生摩擦。试验用油5L,油温控制在90℃:进行1h磨合试验和16h
正式试验。试验前后分别测量凸轮及挺杆高度、挺杆质量,计算凸轮磨损量、挺杆磨损量和挺杆总失
重;试验后分别测量凸轮和挺杆的粗糙度,给出试验结果报告。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68-2013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multiple -pipe type slug catcher

2013-04一15发布2013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68,Q/SY 1568-2013,多管式,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段塞流捕集器,Q/SY 1568-2013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和(或)天然气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制造、安
装、检验及验收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及海洋油气多相混输管道终端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的设计和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50.1一150.4压力容器
GB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HG/T20582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
HG/T20592一20635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JB/T4712.1容器支座第1部分:鞍式支座
JB/T4730.1~4730.6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T4731钢制卧式容器
JB4732钢制压力容器一分析设计标准
NB/T47014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
NB/T47015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NB/T47016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
SY/T0071油气集输管道组成件选用标准
SY/T0090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SY/T0448油气田油气处理用钢制容器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段塞流捕集器slug catcher
用于陆上及海洋油气多相混输管道终揣,捕获混输管道来段塞流,为输送介质提供缓冲空间,以
保障下游气、液相处理设备在混输管道流量间歇性急剧变化时正常工作,可具备一定气液初级分离功
能的专用设备。段塞流捕集器主要分为容积式、多管式和环管存储式三种型式。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
主要适用于压力高、液塞体积大的段塞流捕集场合。

3.2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multiple-pipe type slug catcher
捕获混输管道来段塞流、气液缓冲及初级分离主要在多根平行管结构内完成的段塞流捕集器,分
为单层和双层两种结构类型。
3.3
管段bottle
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上的平行管。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分为一级管段和二级管段。双层
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分为上层管段和下层管段。
3.4
一级管段primary bottle
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用于分离气、液相介质,并且可以储存液相介质的管段;可分为
分离段和储液段。
3.5
二级管段secondary bottle
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当一级管段无法满足单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存储液相介质
体积要求时,所增设的只用于储存液相介质的管段。
3.6
上层管段up-level bottle
双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用于气、液相介质分离的管段。
3.7
下层管段down-level bottle
双层结构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中用于储存液相介质,并可进一步分离气、液相介质的管段。
3.8
分配器splitter
介于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人口与人口汇管之间,用于使气液两相介质尽可能均匀分配到各管段的构件。

4设计基本原则
4.1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设计的基础资料应包括混输管道各种操作工况下的液量、气量、温度、压
力参数。
4.2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型式的选用,应根据工艺流程、场地面积和设计储液体积等要求来确定。
4,3多相介质由混输管道进入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后应保证流动状态平稳,捕集器的入口管内径不
应小于混输管道末端管内径。
4.4多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管段的机械设计应满足GB50251的规定,其他各部件的机械设计应满足
GB150.1150.4的规定。
4,5捕集器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由于气相快速泄压造成低温脆性断裂的因素。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570-2013
石蜡微晶蜡紫外吸光度的快速测定
Rapid determination of ultraviolet absorption for
paraffin wax and microcrystalline wax

2013一04一15发布2013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570,Q/SY 1570-2013,微晶蜡,石蜡,紫外吸光度测定,Q/SY 1570-2013 石蜡及微晶蜡紫外吸光度的快速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蜡及微品蜡紫外吸光度的快速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牌号石蜡及微晶蜡紫外吸光度的快速测定,吸光度的测定范围为0一3.00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SH/T0229固体和半固体石油产品取样法
3方法概要
用正己烷溶解石蜡或微晶蜡试样,在波长280nm~400nm光谱区域内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
紫外吸光度可间接表征石蜡及微晶蜡中芳烃的含量。
4试剂和材料
4.1水:符合GB/T6682,二级。
4.2正己烷:分析纯,用水(见4.1)作参比,在波长280nm处每1cm光程时的紫外吸光度不大于
0.002。若不合格,应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精制。
4.3硅胶:化学纯,100目至200目。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215-2005代替Q/GD0215-1998
4650KW热媒间接加热装置修理规程
2005-01-01发布2005-03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4650KW热媒间接加热装置,Q/CNPC-GD 0215,Q/CNPC-GD 0215-2005,修理规程,Q/CNPC-GD 0215-2005 4650KW热媒间接加热装置修理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4650KW热煤间接加热装置(不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修理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4650KW热煤间接加热装置的修理,其它与该装置结构、形式相似的热蝶间接加热装置的修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6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7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
GB/T268石油产品残碳测定法
GB3087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3096城市区城环境噪声标准
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12234通用阀门法兰和通用对坪连接钢制闸阀
GB12235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钢制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
GB12243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3271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205铜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SY0402石袖天然气站内工艺管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YT0403输油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
SY/T0404加热炉工程篇工及验收规范
SYT0524热煤间接加热装置技术条件
Q/CNPC-GD0OO3输油气管道工程竣工验收规范
Q/CNPC-GD0104有机热载体热媒间接加热装置安装验收规范
Q/CNPC-GD 0160.4输油站工艺设施安装安全检查规定
Q/CNPC-GD0229管道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规定
QVGD0114电动闸阀修理规程
QVGD0117换热器检修规程
QVGD0157热媒间接如热装置热效率测定方法
Q/GD01824650K热媒间接加热装置操作规程
劳部发[1993]356号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技术监察规程油管道安字2000]

第145号中国石袖天然气管道局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热媒hot medium
一种高沸点、低粘度、低凝点、抗氧化性及热稳定性好、无腐蚀的有机载热体,用于间接加热工艺介质,亦称热传导油、导热油。
3.2热煤炉hot medium heater
用原油、渣油或其它燃料直接加热热媒的管式加热炉,亦称有机热载体加热炉。
3.3辅机assistant equipment
使热蝶炉能正常运行所配备的辅助设备,包括热媒循环泵、燃料油泵、燃油雾化空气压缩机、鼓风机等。
3.4热煤间接加热装置hot media intermediate heating device
用直接火焰式加热炉加热热媒(导热油),然后将其与通过换热器的原油或其它介质进行热交换,达到加热原油或其它介质的专用装置。主要包括:热煤循环系统、热媒加热系统、热媒换热系统。本标准中简移“装置”。
4总则
4.1装置的修理周期一般为累计运行35000小时或7年,装置投用后第一次修理周期最长不应超过50000小时或8年。
4.2装置修理的必要设计及技术改造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及修理经验的部门进行。
4.3装置修理应由具备钢炉堆修资格的单位施工。
4.4从事装置修理的焊接、无损检测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4.5修理前应以生产单位为主进行技术准备工作,查阅装置档案,如装置安装验收报告、事故报告、各设备缺陷记录、历次修理峻工资料等,了解特修理热煤炉的状况。
4.6施工单位应遵守生产单位的规定,保证安全生产,具体要求见《中国石袖天然气管道局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4.7对于需要更换的部件,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4.8对于所有在修理中要进行焊接的部位,焊接前均应将坡口表面及坡口边峰外侧不小于20mm范围内的油漆、污垢、铁锈、毛刺等清理干净。
4.9装置大修前需书面告知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方可施工,大修全过程需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并出具监督检验报告。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2-08-23 09:55:35

提问网友:侬本多情


北京21定额中只有一个毛细管网换热器安装,清单中给的技术参数:水泵3台,2用1备,水泵Q=25.0m3/h,H=60m,N=7.5Kw,气罐D=1000,自带电控柜

解答网友:大海


是“热交换器”吗?那就是了。

套第三册(静置设备与工艺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程)第二章(静置设备安装)第五节(热交换器类设备安装)的相应子目。

(水泵套第一册的相应子目)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云南

提问日期:2022-08-23 09:55:01

提问网友:年纪大了


云南,安装,答疑:出现两个定位点,这个情况要如何解决?需要重新建模吗?影响出量吗?-云南

解答网友:你叫什么名字


不用重新建模,不影响工程量,只是每次打开这张图需要放大,不是居中全屏的,应该是分割图纸时比例不对,或者分割过多张图纸,解决办法是删除图纸,设置比例正确后再分割图纸,然后将图元在移动到正确的点位上。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208-2006代替Q/GD0208-1997
通信维护管理规程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elecommunication
2006-03-01发布2006-03-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208,Q/CNPC-GD 0208-2006,管理规程,通信维护,Q/CNPC-GD 0208-2006 通信维护管理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维护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管道专用通信网的运行维护管理。
2总则
2.1通信是社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
2.2石油管道专用通信网是石油管道生产、建设的重要组成椰分,是管道输油(气)生产现代化的基础设随之一,是石油通信专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3从事通信工作的人员要努力学习,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做到传递信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
3一般规定
3.1机构设置和人员职责
3.1.1管道局、西安西北石油管道公司、输油(气)公司、管道工程公司及有关通信单位、输油(气)站应有主管通信的领导,全面负责所辖区域内的通信工作。
3.1.2管道局设通信处:西安西北石油管道公司设通信公司:各输油(气)公司、管道工程公司设通信站、队。
3.1.3石油管道通信网设区域网络维护中心(廊坊、沈阳、西安):各输油(气)公司设相应维护站点。
3.1.4以上所设各类机构和人员,对所辖区域的通信工作负全面的领导和技术责任,并组织实施通信生产管理,技术规划,基本建设和改造等项工作。
3.2管道局通信处职责
3.2.1负责制定石油管道专用通信网发展规划和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通信技术维护规程、标准:并监督检查各级通信部门贯彻实施。
3.2.2负责制定下达全局通信生产质量指标,及时收集汇总通信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定期通报:对通信干线电路进行组遮检查,组织对重大电路障碍的处理。
3.2.3负责全局通信网络电路的调度指挥、对外协作及各大电信运营商联络,以及相关业务谈判和签约。
3.2.4负责组织制定实施全局通信网络的规划、构建与管理:负责实施重大通信技术更新、改造项目。
3.2.5协同局有关部门审批全局通信设备的更新、改造、大修、报废等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做好通信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3.2.6负责组织与管道公司通信服务关联交易合同的签订。指导监督通信单位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
3.2.7组织召开全局通信工作会议和各种专业会议
3.2.8根据管道专用通信网发展规划,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制定通信职工培训计划。
3.2.9负责全局无线电管理的日常工作。
3.3区域网络管理中心职责
3.3.1在管道局通信处业务部门领导下负责木地区通信工作。贯彻执行管道局业务部门制定的通信发展规划、各种规章制度、各项生产指标:强化HSE管理体系,做好安全生产;根据《规程》制定木地区通信工作的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
3.3.2管握本地区通信设备运行情况:负责划分木地区机线设备维护区段:审定维护测试计划:并组织检查落实。制定或审批应急通信方案并组织实施。
3.3.3定期进行木地区通信质量的检查和统计分析工作。
3.3.4负责审查本地区的通信设备更新、改造、大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3.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通信设备的维护经费审查及技术鉴定工作:协助教育部门做好通信职工的培训。
3.3.6在管道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和所在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地区无线电管理的日常工作。
3.3.7对所辖通信电路进行组巡检查。
3.3.8制定年度维护作业计划
3.3.9协调与业务领导站有关全程全网业务领导范围内的设备维护工作。
3.3.10对维护用关键性备品、备件进行统一管理。
3.3.11对设备、电路所监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
3.3.12提出年度的大修计划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建议。
3.3.13对公司维护中心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同公司级维护中心抢修、抢通电路和设备。
3.3.14对维护人员进行技术训练和考核。
3.4输油(气)公司中心通信站(队》职责
3.4.1负贵本单位通信工作,贯彻执行上级制定的通信发展规划和维护管理《规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指标:强化HSE管理体系,做好安全生产;根据《通信维护管理规程》制定适合木单位情况的补充规定或实随细则。
3.4.2服从上级指挥调度,及时处理各类通信障碍:制定应急通信方案并组织实施。
3.4.3负责所辖区段内的通信维护,组织对机线设备和电路的预检预修工作,定期对电路进行组遮检查,制定应急通信预案,确保通信畅通:定期进行通信质量分析,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按时上报各种通信统计报表。
3.4.4编报更新、改造、大修计划,经上级审批后组织实施。

3.4.5配合教育部门组织通信职工进行技术业务培训。
3.4.6负责本单位无线电管理日常工作。
3.4.7负责所辖区域内通信设备和备品、备件以及仪表的维护管理工作,备品、备件的配置和各测试系统应满足实际需要,进行统一管理。
3.4.8对所辖区域内微波站实行集中维护,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具体执行电路和设备的抢修、抢通任务。
3.4.9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电路的通信质量。
3.4.10维护仪表应符合技术标准
3.5输油(气)站通信班职贵
3.5.1树立全程全网的观念,服从上级指挥调度。
3.5.2按时编报和完成维护作业计划:认真填写各种原始记录:及时上报各种报表和材料计划。
3.5.3服从业务领导站的指挥,密切配合有关站,准确及时处理通信障碍,保证机线设备完好。
3.5.4定期进行通信质量分析,总结经验,采取措施,确保各项指标的完成,不断提高通信维护水平。
3.5.5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操作规定,预防事故、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3.6通信电路工程师(技术员)职责
3.6.1电路工程师(技术员)分别受处(公司)、站(队)长的领导:受上一缓电路工程师的业务领导。具体领导和组织完成所辖范围内的维护管理等工作。
3.6.2拟定每月、季、年的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正常的电路工作秩序。
3.6.3每月对所辖区段的通信维护人员的维护计划进行审批并检查落实情况,下工作评语。
3.6.4指导和监督所辖区段的通信维护单位的通信维护工作,发现技术业务上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措施,并向上级领导汇报,经同意后,组织实旌。
3.6.5经常深入机房、现场,了解电路质量和维护工作情况:参加重要电路测试和障碍处理等工作。
3.6.6每年至少一次组织所辖范围内的电路组巡以解决质量问题。
3.6.7根据上级要求和有关规定,制定防止自然灾害保证重点的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
4设备管理
4.1所有通信设备应分别建立怅卡、机历簿及相应的图纸资料。各类设备应保持完好状态,其完好标淮是:
a)主要技术指标、机械、电气和传输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b)结构完整、部件齐全,设备清洁、运行正常、使用良好;
c)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图纸与实物相符。
4.2通信设备的调拨、报废、停用、拆除、转让等应经有关驾门批准后,方可办埋,并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4.3新建、扩建、改建的机线设备,工程竣工后,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接管维护和正式投入使用。
4.4改变设备的结构、性能、制式等应提出技术设计方案,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能进行,并在机历薄上认真记录。设备、仪表的专用附件,要做到随机专用,不应随意都用,设备调拨时要随机转移。
4.5设备使用年久或其它原因,经维修达不到应有的质量指标,可列入大修计划进行大修或更新,但在此之前,应对设备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提出大修或更新的理由和方案,报上级有关都门批准。大修或更新工程竣工后,应及时进行验收。
4.6各单位设置专(兼)职设备管理人员,并按照要求建立有关台帐。
4.7设备更新选型应选用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统一料式。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204-2001   E92代替Q/GD02041996
埋地钢质管道改性石油沥青卷材防腐层技术规范
2001一11一30发布2002一0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204,Q/CNPC-GD 0204-2001,卷材防腐层,埋地钢质管道,技术规范,改性石油沥青,Q/CNPC-GD 0204-2001 埋地钢质管道改性石油沥青卷材防腐层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改性石油沥青卷材防腐层材料及施工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埋地锅质管道改性石油沥青卷材防魔层的设计与施工,也适用于埋地钢质管道原有石油沥青防腐层的大修和日常维修。输送介质的温度为-10℃-70℃。
防腐层的工程设计与麓工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递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拗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26石油沥青油毡、油纸
GB/T 328沥青纸胎防水卷材检测方法
GB/T2792压敏胶带180°刺离强度测定方法
GB/T4507石油沥青软化点测定法
GB/T4508石油沥青延度测定法
GB/T4509石油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JC/T 559塑性体沥青防水卷材
SYT0526.15煤焦油壹漆覆盖层继绕带拉伸强度测定
sY/T0407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
sY/T5918埋地钢质管道沥青防腐层大修理技术规定
3防腐层村料
3.1材料要求
3.1.1底漆
配制底漆所用的改性石油沥青,应与卷材所用改性石油沥青性能一致。
3.1.2卷材
卷材分为CW型、GW型、Dm型,其质量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对于不同口径卷材在施工时,推荐使用的卷材宽度见表2。

3.2材科验收
3.2.1卷材应宽度一致,浸渍良好,厚度均匀,无折皱、孔河、裂纹和边缘破损,卷材成品的直径无明显差异和变形,层间无粘连。
3.2.2材料出厂应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标明以下内容:
a)产品名称;
b)产品型号;
c)检验员;
d)产品标准号;
e)产品批号和生产日期;
f)厂名、厂址。
3.3材料包装、储存及搬运
3.3.1材料包装
3.3.1.1底漆应采用铁桶密封包装。
3.3.1.2卷材应采用牛皮纸或塑料袋封装。
3.3.2底漆应在原装溶器内,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避免受热,远离火源,储存期不宜超过12个月。运输过程中不允许刷烈碰撞。
3.3.3卷材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保持直立状态,应防止日晒和受湖,不允许与挥发性溶剂一起存放。卷宜储存在温度为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通风仓库内,堆置高度不超过1m。卷材搬运时应轻章轻放。
4防腐层等级及结构
4.1防腐层等级
防腐层分为普通、加强和特强三个等级,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多层结构。在强腐蚀环境或对有特殊要求的管段推荐采用特加强级。
4.2防腐层结构
防腐层结构应符合表3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