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8月 ( 第 49 页)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93-2001代替Q/GD0193-1996
埋地钢质管道R-PP改性沥青防腐层技术规范
2001-12-31发布2002-01-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93,Q/CNPC-GD 0193-2001,R-PP,埋地钢质管道,技术规范,改性沥青防腐层,Q/CNPC-GD 0193-2001 埋地钢质管道R-PP改性沥青防腐层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R-PP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R-PP改性沥青防腐层质量要求,质量检验方法与验收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埋地钢质管道R-PP改性沥青防,层的设计、生产及施工验收。
R-PP改性沥青防腐管道输送介质的温度为-20℃-8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木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木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政单(不包括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033-1986《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1408.1-1999《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工類下的试验
GB/T1410-1989《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1738-79《绝缘漆漆膜吸水率的测定方法》
GB/T4507-1999《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
GB/T4508-1999《沥青延度测定法》
GB/T4509-1998《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缓》
SY/T0315-1997《熔结环氧覆盖层试验方法》(抗弯试验)
SY/T0415-1996《埋地钢质管道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
SY/T0447-19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037-1997《管道防腐层阴极剥离试验方法》
sY/T0039-1997《管道防腐层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
SY/T0040-1997《管道防腐层抗冲击性试验方法》(落锤试验法)
SY/T0401-1998《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Y/T0414-1998《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422-1997《油田集输管道范工及验收规范》
3材料
3.1钢管的质量及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或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
3.2防腐层材料
3.2.1一般规定
3.2.1.1防腐层各种原材料均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3.2.1.2防腐层各种原材料均包装完好,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严防受潮,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隔绝火源、远高热源。
3.2.2沥青系底漆沥青系底漆为管道专用沥青与无铅汽油按1:2一3(体积比》配制而成。
3.2.3R-PP改性沥青
3.2.3.1R-PP改性沥青材料性能应符合表1规定。

3.2.3.2应按表1规定的项目进行性能检测,性能达不到要求的,不能使用。对供料厂家提供的每一批产品,防腐厂家均应按表1规定的第1,2,3,4项性能进行复检,对其它性能指标有怀疑时,亦可进行复验。
4防腐层结构及性能指标
4.1防腐层为双层结构,底层为沥青系底漆,外层为RPP改性沥青包覆层。
4.2底漆厚度以100士10Hm为宜,防腐层厚度宜符合表2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68-1994代替Q/GD0168-1994
储油罐防静电环氧涂料涂层技术标准
1994-12-28发布1995-07-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68,Q/CNPC-GD 0168-1994,储油罐,涂层技术标准,防静电环氧涂料,Q/CNPC-GD 0168-1994 储油罐防静电环氧涂料及涂层技术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透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储柚罐防静电环氧涂料(以下简称“防静电涂料”)的技术指标,涂层结构及涂层技术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防静电涂料产品的检查验收和要求防静电的储存汽油、煤油,航空燃料和原抽的钢质储罐内壁防腐工程的设计。
2引用标准
GB1410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
GB1720漆膜附着力测定方法
GB1725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
GB1728漆风干燥时间测定方法
GB1729漆奠颜色外观测定方法
GB1730漆膜硬度测定方法
GB1731漆膜柔韧性测定方法
GB1732漆膜酣冲击测定方法
GB1763漆慎甜化学试剂性测定方法
GB3186涂料产品的取样
GB6753.4”涂料流出时间的测定IS0流量杯法
SY28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衔层技术标准
SY41管道防陶徐料与金属粘结的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SY4007涂装前钢材表面处理规范
3术语
3.1防静电涂料
在环氧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导电材料、溶剂和助剂制成的双组分涂料,其涂层具有寻静电、耐油和防阁性能。
3.2防静电腻子由双组分配在一起的防静电涂料加入石暴粉调制而咸,稠度应符合施工要求。
4技术指标
防静电涂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60.21-2002代替0/GD0160.21-94
生产现场安全检查通用规定
2002-12一30发布2003-01-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60.21,Q/CNPC-GD 0160.21-2002,安全检查,生产现场,通用规定,Q/CNPC-GD 0160.21-2002 生产现场安全检查通用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管道局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对基层单位的安全检查及考核。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40-9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TJ36-79《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
TJ33.79《工业设计卫生标准》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油管道安2000]第145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领导干部定点承包生产要害部位(单位)管理办法》(油管道安字20021第16号)
3检查内容
3.1工作场所
3.1.1工作场所采光符合《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要求
3.1.2工作场所的毒尘治理,通风应符合《工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3.1.3安全通道整洁、畅通。
3.1.4安全标志、标识齐全、正确醒目。
3.1.5物料、工具、设备安置合理,便于安全操作。
3.1.6成品、半成品、原料分区堆放,放置稳定可靠。
3.1.7工完料净场地清,做到文明生产。
3.1.8按GBJ140规定配备灭火器.
3.2机械防护
3.2.1各种外露的传动装置安装防护罩,
3.2.2起重设备有明显的起重最大负荷标记。防护、限位装置齐全、可靠、灵活。
3.2.3木工机具防护装置齐全、可靠。
3.2.4各种机床、砂轮、钳工平台应按规定设置防护网、保护罩及托架。
3.2.5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齐全、可靠、灵敏。按期校验并有标记。
3.2.6防护装置、仪表应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安全可靠,有检查记录。
3.3机械制动
3.3.1各种机械的刹车、离合器等制动装置灵敏可靠。
3.3.2排挡器,操作手柄等应无故障。手柄位置易于操作,并有明显标志。

3.3.3机械制动器保险装置应定期检验,确保可靠,应有检验记录。
3.4电器防护
3,4.1电动机、配电柜(箱)的金属外壳均应符合电气规程保护接地、保护接零要求。
3.4.2防雷、防静电装置完好,接地电阻实测值符合规范要求。
3.4.3易燃易爆场所应应用防爆型电器。
3.4.4手持式电动工具,移动式电气设备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有专人定期检查。
3.4.5生产区不应乱拉乱接临时电路。
3.4.6因检修等需短期架设临时电路时,应有审批手续,并按规定架设,按期拆除。
3.4.7户外的各种电气开关,配电设施,电气设施均有可靠的防雨、防水措施。
3.4.8配备必要的绝缘工具,并按期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合格。
3.4.9手持式照明灯具电压不应超过36v。在容器、管道内或在潮湿场所,电压不应超过12v。
3.4.10安装在室外的变压器四周应设有不低于1.5m的护栏,护栏距离变压器大于1m,并悬挂“有电危验”的警示牌。
3.5锅炉、压力容器
3.5,1在用、备用锅炉压力容器均应在当地劳动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3.5.2在用、备用锅炉压力容器均应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检验,并有地方劳动部门领发的检验合格证。
3.5.3氧气瓶、乙炔气瓶等的使用、运输、储存均应符合安全生产规程。
3.5.4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的管理应符合《液化石油袖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管理应符合《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管理规定》。
3.5.5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应有专人负责,操作人员应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6仪表
3.6.1压力表、温度计、流量计等各种监测仪器均应按规定进行校验,有校验合格标记,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6.2各种报警器、安全警示装置灵敏、可靠,有校验记录,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7消防设施
3.7.1消防器具、灭火器的配备放置位置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
3.7.2消防器材符合“定型号、定数量、定位置、定人员”的管理要求。
3.7.3重点防火部位有灭火作战方案,定期演练,建立消防档案。
3.7.4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学习防火、消防知识,作业人员应掌握各类灭火器具的使用方法。
3.7.5场站设专人负责消防工作,定期进行巡检,有巡检记录。
3.8个人防护
3.8.1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藏劳动保护用品。
3.8.2登高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
3.8.3在浮尘和有毒气场所工作的人员应佩带合格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人。
3.8.4从事有腐蚀作业的人员应穿戴防陶蚀工作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60.20-2002代替Q/GD0160.20-94
物资器材库安全检查规定
2002-12-30发布2003一0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60.20,Q/CNPC-GD 0160.20-2002,安全检查规定,物资器材库,Q/CNPC-GD 0160.20-2002 物资器材库安全检查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物资器材库安全检查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管道局对直属物资器材库的安全检查,也适用于管道局所属各单位对物资器材库的安全检查和物资器材库自查。本标准不适用于专业石袖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面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Q1 GDAJ 0001-87机加、机修安全操作规程石油管道局仓库安全防火制度
3操作使用
3.1仓库建筑
3.1.1新建、改建、扩建的仓库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审核、验收,有审核验收证明。
3.1.2库房、货场应与生活区、维修间分开布置。库区的保管办公室应单独修建,自用车辆的车库应建在距库区50m以外。
3.1.3仓库区域内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防火通道。
3.1.4储存易燃易爆和可燃物品的库房、货场,应安装防雷设施和可燃气体报馨装置,并能满足防雷和报警要求。防雷设施和报警装置应每年定期检测一次。
3.1.5对原有防火间距不足的库房,应增设防火墙
3.1.6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水排水通道,库房顶部无漏水。浅水现象。
3.1.7库房内应安装应急照明,并保持性能良好
3.2仓库安全管理
3.2.1一般安全要求
3.2.1,1应建立仓库安全管理制度,仓库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值班制度;
——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遮回检查制度;
——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物品装卸安全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应急反应计划和应急预案。

3.2.1.2库区应设安全标志,标志图案符合有关规定,标志设置位置适当、醒目。
3.2.1.3库内放置物品的货架应牢固,承受量应大于放置物品的重量。
3.21.4盛装液体的罐、桶及与之配套的机泵、阀门、管线、仪表等,应无损坏、渗漏现象。
3.2.1.5库房周围应无杂草。库区及库房内应保持整洁。库区道路及库房通道应保持通畅。
3.2.1.6库区应设立门卫,并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对出入仓库的人员、物品进行登记。门卫值班人员不准饮酒及饮用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不准脱岗、睡岗、窜岗。
3.2.1.7仓库应建立值班逼逻制度,管道局直属仓库昼夜应有警卫人员巡逻:局属各单位二级仓库夜间应有警卫人员逼逻。
3.2.1.8仓库各岗位人员上岗应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尘毒作业人员应佩带防尘毒用品.在易燃易燥仓库工作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和鞋底无铁钉(片)的劳保鞋。
3.2.1.9仓库的特种作业人员(电工、电气焊工、起重工、起重机械操作工、电瓶车司机、加油工等)应经过专门培训,取得操作许可证,并持证上岗。
3.2.1.10仓库各岗位人员应严格遵守仓库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
3.2.1.11非仓库人员进库区进行装卸作业,应经仓库领导批准,办理进库作业手续,由仓库安全监督员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安全监督。
3.2.1.12库区、库房内不应存停放和修理机动车辆。
3.2.2储存管理安全要求
3.2.2.1库房内的物品应分类存放,货架、堆垛之间应留出必要的通道,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不少于2。根据库存物的不同性质、类别确定垛距、墙距、柱距、梁距,每个库房应规定储存限额。
3.2.2.2露天存放的物品应分类、分堆。易燃、可燃物品的堆场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规范》的规定。怕潮湿的物品,露天堆放应封垛苦盖。
3.2.2.3易自燃的物品、易燃易爆物品与一般物品以及性质互相抵触的物品和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应分库储存,并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
3.2.2.4遇水易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不应放在潮湿或易积水的地点。
3.2.2.5储存的剧毒物品不准在一般货架上摆放,应放人专用铁柜或保险柜,由两人以上共同保管、发放。领用刷毒物品应按照规定办理领用手续后,方可出库,如有剩余的刷毒品应及时收人库内。
3.2.2.6受阳光照射易燃烧、爆炸的物品及闪点在45℃以下的桶装易燃液体,不应在露天存放。
3.2.2.7化学危险品、有毒物品的包装、容器应牢固、密封。人库前和储存过程中应对上述物品的包、容器进行检查,发现破损、残缺、变形或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应立即进行安全处理。
3.2.2.8储存易燃易爆和可燃物品的库房和露天堆燥附近10内不应进行试验、分装、封焊、维修、动用明火等可能引起火灾的作业。
3.2.2.9在铁路专用线堆放物品时,物品与路轨的距离应不少于1.5。
3.2.2.10库房内不应设办公室、休息室,不应住人。
3.2.2.11在库房或露天堆燥的防火间距内,不应堆放可燃物和搭建货棚。

3.2.2.12库区和库房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对散落的物品及库区的杂草应及时清除。用过的油纱、油抹布、沾油的工作服、手套、鞋等,应放在库房外的安全地点,妥善保管。
3.2.3库区装运安全要求
3.2.3.1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时,应轻轻放,不应震动、撞击、重压、摩擦和倒置,不应使用能产生电火花的工具,不应穿有铁钉的鞋。在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各上要安装静电导除装置。
3.2.3.2进入存有易燃易爆物品库区的机动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管应戴防火罩,并不应进人库房。
3.2.3.3进人库房的电瓶车应有防止打出火花的装置。
3.2.3.4装载易燃易焊、可燃物品的车辆应将物品用苦布盖严,随车人员不准在车上吸烟。
3.2.3.5对散落、渗漏在车内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及时清除干净。
3.2.3.6机动车辆在装卸货物时,排气管不应靠近或正对物品。
3.2.3.7雷雨天气应停止露天装卸作业
3.2.3.8货物装卸作业结束后,应对库房和作业杨地进行检查,消除隐患。
3.2.4仓库用电安全管理
3.2.4.1库区的电源应安装总开关和分开关,每个库房应单独安装开关箱,开关箱应设在库房外,并安装防雨、防潮设施,开关箱应加锁保护。
3.2.4.2库区各周定变、配电设备的导线应绝缘良好,并与变压器接地零线组成接地保护系统,接地保护系统的电阻不大于40,电线接地处连接良好,无松动和氧化现象。
3.2.4.3各类库房的主电源线应架设在库房外,进入库房的电源线应穿在金属或硬质塑料套管内,电线和灯具应安装在库房通道的上方,灯具与物品堆垛间的距离应不少于0.5m。
3.2.4.4库房内应用白炽灯照明.且灯泡额定功率不应超过60嘴.储存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的库房,应根据物品的特性使用防爆、隔离或密封式照明灯。
3.2.4.5库房内不准使用碘钨灯、日光灯等照明灯具.不准使用电炉、电格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不准使用电冰箱、电视机、交流收音机等家用电器。
3.2.4.6库房内不准架设临时电线.库区内如需架设临时电线时,应经仓库负责人批准,临时电线架设应符合安全要求,使用时应有专人监护,用完及时拆除。
3.2.4.7仓库内使用的电气线路、电气设备及保护装置均应符合有关安全要求。
3.24.8储存易燃易爆、可燃物品及危验化学品的仓库及场地上方不应有输电线路通过。
3.24.9库房工作结束应切断库房电源。
3.2.5仓库防火安全管理
3.2.5.1进人库区人员不准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不应携带手机
3.2.5.2库区内不应吸烟、用火或燃放鞭炮,如需要动明火时,应报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3.2.5.3库房内不应安装取暖设备.如储存物品防冻需要,应用暖气取暖且散热片与物品堆垛应保持安全距离。

3.2.5.4仓库应建立安全、防火领导小组,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明确防火负责人.设立专(兼)职安全员。仓库应定期对各岗位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3.2.5.5根据库房种类、料场及储存物品的性质.应配置适当种类和数量的消防设备和器材。
3.2.5.6各种消防设备、器材和通讯、信号和报警装置应有专人管埋,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性能良好。
3.2.5.7仓库各岗位人员应经过防火培训,拿握基本消防知识和技能。
3.2.5.8库区和库房的消防通道应保特畅通,通道上不应堆放物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60.17-2002代替Q,GD0160.17-94
机械加工及修理安全检查规定
2002-12一30发布2003一0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60.17,Q/CNPC-GD 0160.17-2002,安全检查规定,机械加工及修理,Q/CNPC-GD 0160.17-2002 机械加工及修理安全检查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加工及修理安全检查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管道局对所属单位机械加工及修理过程的安全检查。也适用于所属各单位组织的安全检查和岗位自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NPC-GD0236管道施工安全规程
O/GDAJ 0001机加、机修安全操作规程
SYB 4201石袖工业建筑安装安全操作规程
3操作使用
3.1工作现场
3.1.1车间内应有生产平面布置图,安全责任牌、安全标志牌,标牌正规、统一,悬挂位置适当。
3.1.2作业场地保持整齐、清洁,通道平坦通畅,无积水、积屑和油污。
3.1.3车间内通道应设标志线并保持清楚。通道宽度为:行人通道不小于1m:设备通道不小于3m,通道内不应堆放物品
3.1.4车间内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3.1.5车间或暂设作业场地应有排水系统,并保持排水通畅。
3.1.6车间或暂设的机加、修理作业杨所应有良好的照明。照明应设置一般、局部和备用照明。
3.1.7车间内管道的安全要求
3.1.7.1各种管道应按规定涂色并标明介质和流向。
3.1.7.2各种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应加套管保护,套管内的管段不应有焊缝或接头,管道和套管间应用石棉绳或其他防火材料填实。
3.1.7.3动力管道不应穿越生产车间成办公室。
3.1.7.4各种管道应无跑、冒、滴、漏、渗现象。
3.1.8进行气焊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距离应大于5m,氧气瓶、乙炔气瓶距离明火应不大于10m乙炔气瓶使用时应直立放置。
3.1.9工作场地设备、材料、工具摆放有序,便于工作,并符合安全要求。
3.1.10车间或暂设的机加、机修作业扬地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并保持性能可靠,放置位置适当,有专人保管。
3.2现场管理
3.2.1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2.2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许可证,并持证上岗。
3.2.3作业人员应连守各种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3.2.4现场应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并佩带标志。
3.2.5不应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或点明火。如因作业需要在易燃、易爆场所动火或在盛装过易燃液体的容器内施焊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2.6每班结束后,应清理现场,保持现场整洁。
3.2.7工作中产生的废油、废料及其它废弃物应分类集中、回收,按要求妥善处理。
3.3用电安全
3.3.1车间内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线路无破损,设备性能符合安全要求。
3.3.2配电间应有通风和照明。配电柜两侧有侧板,背面有防护网。配电柜侧通道宽度应大于0.8:柜正面操作通道宽度应大于15m。配电间门应向外开,并有防火、防水、防潮、防小动物措施。
3.3.3车间内桥式起重机供电滑组线平直,有明显的颜色,信号灯良好。集电器组滑线全程接触可靠。
3.3.4工作场所所有灯具、开关、插头、插座无损坏,熔斯器丝规格符合要求,不准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断丝。露天灯具、开关应采用防雨型。安装应牢固可靠。
3.3.5各种机床、钳工工作台上的照明灯及工作灯,电压不超过36V: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时,工作灯电压应不趣过12V。工作灯应用绝缘强度应不低于250V的橡胶套导线。
3.3.6移动式电动工具应使用三芯或四芯橡胶套导线,绝缘层无破损绝缘可靠,中问无接头并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德。
3.3.7手持电动工具应配备漏电保护装置,且性能可靠。
3.3.8各种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桥式起重机轨道及电动葫芦珩果应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复接地措施。
3.3.9配电箱(盘)内无杂物、积水。配电箱(盘)正前方0.8m内无障碍物。箱体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措施。露天配电箱(盘)应有防雨措施。
3.3.10机加、机修车间内一般不应拉接临时电源。确因工作需要拉接临时电源时,应办理申请手续,经批准后方可拉接,用完后及时拆除。
3.3.11在暂设的机加、机修场所需按临时电线时,应用绝缘良好的橡胶线,线径应与负荷匹配。并应考虑绝缘层强度。电线应悬空架设或沿墙数设,架设时离地面高度室内应不低于25m,室外应不低于3.5m。临时线与设备、管道、门窗等的距离应不少于0.3m。
3.3.12导线穿过墙壁、楼板应加护套保护。
3.3.13手持电动工具应配备漏电保护装置。于大
3.4机加、机修设备安全要求
3.4.1金属切削机床
3.4.1.1机床的各操作手柄、手轮及所有附件应齐全、完好,灵敏可靠。
3.4.1.2机床的变速、换向机构应有明显的档位标志及定位装置,并定位可靠。

3.4.1.3操作机床的位置应设缘垫板,铁屑飞藏方向应设防护屏。
3.4.1.4磨床砂轮应无裂缝,旋转时无明显跳动。
3.4.2砂轮机
3.4.2.1砂轮机应靠墙安装,并不应正对着设备、操作人员或通道。
3.4.2.2砂轮机应有防护罩。且符合设计要求。
3.4.2.3砂轮挡屑板应完好。便于调整,能挡住碎块飞出。
3.4.2.4砂轮应无裂损、受潮成变形。
3.4.2.5砂轮托架应完整无损,调整灵活,固定牢固。托架与砂轮之间的间隙应小于3m。
3.4.2.6砂轮法兰盘直径应不小于砂轮直径的13,法兰盘与砂轮何应垫厚度为0.53mm的软垫。
3.4.2.7砂轮运转时,应无明显的径向跳动。
3.4.2.8不准磨有色金属、木材或薄板。
3.4.2.9砂轮磨损到原砂轮直径的13时,应更换。
3.4.3冲压、剪切、压力机械
3.4.3.1机械应安装灵敏可靠、便于操作的安全防护装置。
3.4.3.2机械的离合器、制动器、紧急停车按钮应灵敏可靠,能保证在意外情况下能立即新电停机。
3.4.3.3机械传动装置和脚避操作的外露部分应有防护罩。传动部分应无变形、破损、松动,脚置板应有防滑措施。
3.4.3.4机械应安装送料、退料专用工具或安装灵敏可靠的安全控制装置。操作时人体不应进人危险范围。
3.4.4木工机械
3.4.4.1限位装置应齐全完好,灵敏可靠。
3.4.4.2各旋转部位的防护装置齐全完好,牢固可靠。
3.4.4.3吸尘排屑装置应齐全完好、有效。作业点粉尘浓度应不超过10mgm'。
3.4.4.4使用的锯条、锯片、侧刀、砂轮应有合格证,经检查无裂纹、陵损、变形现象且安全牢固。
3.4.4.5带锯机银条接头可靠,接头数不超过3个,且每段锯条的长度应不小于锯条总长度的1/4。
3.4.4.6带锯机的跑车两端应设防护栏,且保持完好,牢固可靠。中
3.4.4.7木工侧台血平滑、光洁,侧刀高出台面应不超过2毫米。防护装置齐全、有效。身
3.4.5锻造设备
34.5.1气锤下砧应无松动现象,销、锲、健等应紧固。
3.4.5.2气锤的储气罐和各安全控制和防护装置应完好,可靠。
3.4.5.3气锤外露的传动部件应装防护罩。
3.4.6电焊机
3.4.6.1电焊机接线柱及带电的导线端樱露部分应用保护罩保护。焊接电缆应与电焊机接线柱连接良好。3.4.6.2电焊机外壳应有良好的保护接地线。
3.4.6.3电焊机一次接线长度应满足技术要求,二次线接头应不超过3个,并不应用管道或其他金属物构成焊接回路。
3.4.7空压机
3.4.7.1空压机储气罐应无严重腐蚀,应在检验周期内使用,并定期排污。
3.4.1.2空压机的安全阀、压力表应灵敏可靠,定期校验。
3.4.7.3空压机的储气罐支撑牢固平稳。
3.4.7.4空压机皮带轮应安装防护罩。
3.4.8钳工台
3.4.8.1钳工台应结实、安装平稳、牢固。台面尺寸应与工作条件和工件尺寸相适应。
3.4.8.2钳工台成列布置时,各列人行道的宽度为:单列不少于1.5m:双列不少于1.75m。各工作台应互相交错安装。
3.4.8.3钳工台背面靠近行人通道或对看其他工作点时,背面应装防护网,防护网的高度为台面以上750mm-800mm。
3.4.8.4台钳应安装牢固,螺杆手柄转动灵活能夹紧工件。
3.5机加、机修过程安全要求
3.5.1机械加工安全要求
3.5.1.1操作机床时,应站在绝缘垫板上,不应脚避成身体倚靠机床。得
3.5.1.2操作机床时,应藏工作帽和护目镜,女工应将长发卷入工作帽内。不应戴手套操作机床。
3.5.1,3机床运转时,不应在机床上部递送工具,夹具及其他物品,不应直接用手清除铁屑或检查工件。
3.5.1.4下列情况应在机床停止运转后进行:
1)拆装工件卡具、刀具。
2)调整机床运转速度。
3)检查、测量工件。
3.5.1.5加工细长工件时,应架设中心架,长度韬过机床时,机床尾部应装支承装置和防护栏。
3.5.1.6在机床上进行吊装作业时,应遵守SYB4201“起重工”的有关规定。
3.5.1.7机床应定人定机,并挂牌明示,非本机操作者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操作他人机床。
3.5.1.8机床运转中如遇停电,应切断电源,退出刀架。机床的电气部分出现故障,应有电工处理。
3.5.1.9机床工作产生的铁屑应及时清理,不应影响机床运转和操作。
3.5.2机械修理安全要求
3.5.2.1承修负责人应全面了解报修项目,特别是安全系统报修项目。
3.5.2.2对盛装、拉运、输送过易燃易燥或刷毒物品的报修设备,修保前应对残存的易燃易爆、剧毒物品进行清除,确保无危险时方可进行修理,修理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60.16-2002代替QGD0160.16-94
压力容器生产安全检查规定
2002-12-30发布2003-01-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60.16,Q/CNPC-GD 0160.16-2002,压力容器,检查规定,生产安全,Q/CNPC-GD 0160.16-2002 压力容器生产安全检查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生产过程安全检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木标准适用于管道局对所属单位压力容器生产过程的安全检查,也适用于所属单位对压力容器生产过程的安全检查和岗位自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动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木标准。
CNP℃-GD0236-2001管道施工安全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6月发布)
SYB-4201石油工业建筑安装安全操作规程
油管道安字(97)222号管道局工业动火管理规定
3检查内容及标准
3.1生产现场
3.1.1现场有平而布置图、安全标志牌,且设置位置适当、醒日。
3.1.2作业场地设备、材料、工器具摆放有序。符合安全要求。
3.1.3生产车间内应设通道标志线,通道内不准堆放杂物。通道宽度为:行人通道大于1m:设备通道大于3m。
3.1.4生产车间内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排烟措施。
3.1.5生产车间内的照明应设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备用照明。
3.1.6生产车问内各种管道应设标明介质及流向。管道应无跑、冒、滴、漏、渗现象。
3.1.7生产用设备、工具应保持性能良好,符合安全要求。
3.1.8使用氧气瓶与乙炔瓶时,两者的距离不小于5m,两者与明火的距离不小于10m
3.1.9生产现场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且性能可靠,放置位置适当,有专人保管。
3.1.10生产车问内不准停放、堆放或晾晒与压力容器生产无关的物品。
3.1.11生产现场应设废弃物回收装置,废弃物应分类集中回收,妥善处理。
3.1.12生产车间空气中粉尘、有毒物的含量及噪声应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见附录Λ、附录B、附录C)。
3.2生产现场管理
3.2.1作业人员应按规定穿藏劳保用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2.2特种作业人员应经专门培训,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操作许可证,并持证上岗。
3.2.3作业人员应遵守各种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3.2.4生产现场应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并佩带标志。
3.2.5不应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或点明火。
3.2.6每班作业结束后,应清理现杨,保持现场的整洁。
3.3用电安全
3.3.1生产车间内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有关规定。线路无装损,设备性能符合安全要求。
3.3.2配电间应有通风和照明,门应向外开。配电柜侧通道宽度不少于0.8m柜正面操作通道宽度不少于1.5和配电间应有防水、防海、防小动物措施。
3.3.3配电柜应有良好的接地保护两侧有侧板,背面有防护网。
3.3.4桥式起重机供电滑线接触平直,有明显的颜色信号灯良好。集电器组滑线全程接触可靠。
3.3.5灯具、开关、插头、插座无破损熔断丝规格符合容量要求,不应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3.3.6工作灯电压不应超过36V。在金属容器内作业时。工作灯电压应不超过12V。工作灯应用绝缘强度不低于250V的橡胶套导线。
3.3.7移动式电动工具应使用三芯或四芯橡胶套导线并有良好的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
3.3.8手持式电动工具应配备漏电保护装置,且性能可靠。
3.3.9各种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桥式起重机轨道应有可靠的接地或重复接地措施。
3.3.10配电箱(盆)内无杂物、无积水。配电箱(盘)正前方0.8内无障碍物。露天的配电箱(盘)应有防雨措施。
3.3.11导线穿过墙壁,配电柜(盘)时,应套护圈或软塑管保护。
3.3.12生产车间内不宜拉接临时电源。如确因生产需要拉接临时电源,应经有关领导批准,临时电源应符合有关规程要求。用后及时拆除。
3.4主要生产设各安全要求
3.4.1桥式起重机性能、安全装置及护栏、扶梯、走台、操作室等符合安全要求,并定期检验。
3.4.2滚板机、剪板机、侧边机、电动葫芦(含珩架)等设备性能良好,安全附件、限位和制动装置、信号装置灵敏可靠。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3.5物料装卸
3.5.1使用的吊具、卡具、钢索、吊钩等性能符合安全要求,并正确使用。
3.5.2物料起吊、装卸、推送时应有专人指挥。
3.5.3车闻内用桥式起重机吊装物料时,应遵守桥式起重机操作规程,并在专用通道上运行,运行中不应突然变速或突然改变方向。
3.5.4用平车运送物料时,轨道上应无障碍物,平车行走应平稳。
3.6容器制作
3.6.1淡板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应站在滚板机境界线以内,测量数据时应停车进行。

3.6.2焊接直径超过2m的筒体时,应有焊接工作台或有翻转架,不应站、蹲、卧在筒体上焊接。
3.6.3在容器内焊接应有通风措施,容器外应有专人监护。
3.6.4起落简体时。应有起重工指挥。
3.7无损检测
3.7.1一般要求
3.7.1.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7.1,2严格放射源使用管理规定,确保放射线不泄漏,放射源不丢失。
3.7.1.3进行无损检测前应按规定穿藏防护服、防护镜。
3.7.1.4无损检测用的设备、工具、电源线等应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安全要求。
3.7.2射线检测
3.1.2.1容器生产车间无损检测室的射线防护及操作系统、警示标志性能良好,符合安全要求,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3.7.2.2在无损检测室内进行检测时,检测室的防护门应关闭到位,打开警示灯,操作人员应在控制间内操作。
3.7.2.3在无损检测室外进行射线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穿藏船防护衣、防护镜,佩带个人射线剂量仪。检测场地应设警戒线,并有专人监护。
3.7.2.4检测人员的铅防护服、防护镜应专室存放,专人保管。
3.1.2.5胶片冲洗应注意防火,冲洗后的残液应经过处理后排放到指定地点。
3.7.3磁粉检测
3.7.3.1配制磁粉液应按规定进行,并应用清洁水配制。
3.7.3.2每人次观察磁粉查找缺陷的时问应不超过1小时。
3.7.3.3磁粉检测过程燥作人员不应吸烟或饮食。
3.7.4渗透检测
3.7.4.1检测人员应藏手套。并于上风头操作。检测中不应吸细且远离明火。
3.7.4.2使用后的渗透剂空瓶在废弃前应在瓶体上打出明孔。
3.1.4.3工作完毕后,检测人员应清洁双手及接触部位的皮肤。
3.7.4.4渗透剂应确保在检测场所使用。不应在其他场所喷涂。
3.8容器试压
3.8.1一般要求
3.8.1.1试压用设备、工具、仪表满足试压要求,且性能良好。
3.8.1.2试压时,应根据试压等级和介质划定安全警减线,设专人监护,非试压人员不应进人试压现扬。
3.8.1.3试压应有专人指挥,参加试压人员应佩带明显的标志。试压过程中不应进行与试压无关的工作
和作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60.13-2002代替Q/GD0160.13-94
锅炉房安全检查规定
2002-12-30发布20030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60.13,Q/CNPC-GD 0160.13-2002,安全检查规定,锅炉房,Q/CNPC-GD 0160.13-2002 锅炉房安全检查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炉房生产现场安全检查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锅炉房现场的岗位自查整政,基层单位和局组织的安全检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木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WPB 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Q/GD 0196灭火器配置规范
Q/GD 0179燃油锅炉操作规程
Q/CNPC-GD0116燃煤蒸汽锅炉运行操作及维护规程
Q/CNPC-GD 018O燃煤热水锅炉运行操作及维护规程
3检查内容
3.1锅炉管理
3.1.1锅炉管理应符合《燃油钢炉操作规程》、《燃煤蒸汽钢炉运行操作及维护规程》、《燃煤热水钢炉运行操作及维护规程》等规程的要求,操作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证方能上岗,并遵守操作规程运行参数不超标。
3.1.2锅炉应按劳动人事部颁发的《锅炉使用登记办法》办理使用登记证,并按劳动部颁发的《在用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进行定期检验。
3.1.3按要求建立技术档案及各种运行记录,档案货料包括使用证进厂资料、登记卡、事故修理、变更记录,并有专人管理。
3.1.4锅炉岗位应制定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制、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设备维护保养制、水质管理制度、岗位练兵制、清洁卫生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规章制度。
3.1.5锅炉及附属系统应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且有记录,并使所有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和安全措施,设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3.2织炉试压的安全要求
3.2.1锅炉水压试验应符合《燃油偶炉操作规程》、《燃煤蒸汽锅炉运行操作及维护规程》、《燃煤热水锅炉运行操作及维护规程》等规程要求。
3.2.2锅炉试压结果应记入钢炉档案,并有试压检验人员签字。
3.3水质管理
3.3.1水质分析应由经地、市技术监督部门顺发《锅炉水质化验员合格证》的人员相任。润金
3.3.2水处理设能(包括除氧器)应运转正常。
3.3.3锅炉水质管理应符合GB1576的规定要求,定时化验。用离子交换法处理后的软化水,硬度至少每四小时化验一次,其硬度应符合水质标准要求。炉水水质应每班(八小时)至少化验两次,每次化验的时间、项目和数据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应记录在运行记录或水质化验报告单上,并有化验员签字。
3.3.4锅炉应定期排污,保证炉水合格,并有记录。
3.3.5水质不合格,应及时排污,并有记录
3.4钢炉木体和附属系统
3.4.1受压元件无缺陷,无裂纹,无离蚀,定期检验中提出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有记录。
3.4.2钢架、炉墙、保温无损坏。
3.4.3高低水位、超温、超压报警及连锁保护装置应符合要求,灵敏可靠、不渗漏。应按规定定期试验,并有试验记录。
3.4.4燃油锅炉应设灭火报警及连锁保护装置,且灵敏可靠。
3.4.5鼓风、引风、供水、排污、排气等系统及设备应运行正常。设备无振动,各部位温度、密封符合要求,各种阀门运转灵活、无锈蚀、无渗漏。
3.4.6燃烧设备及系统运行正常,无渗漏。
3.4.7燃油罐或煤灰存放应符合要求。
3.4.8风机、水泵等传动部位应加防护罩。
3.4.9除渣系统在运行中,应按时进行除渣工作,灰渣斗内不应存过量灰清。采用水封式锁气器应保持水封装置工作正常,水量及时补充。
3.4.10除尘器应工作正常,烟色清淡,锁气器动作灵活,关闭时严密不漏汽:如用水封式锁气器应保持水封良好,水量充足。
3.4.11锅炉受热面吹灰应每班进行一次。吹灰时,应保持燃烧稳定并适当增大炉腔负压,防止向外喷细。吹灰后应检查吹灰管上阀门是否关严,防止吹灰器停用时蒸汽或压缩空气漏入炉内。
3.4.12每班应全面检查锅炉炉排各部位、润滑情况及温度。炉排前后轴的黄油杯每班应旋紧一次,对轴承加润滑脂。炉排各区划风室应定期清除风室内漏煤。炉排运行时,炉排面应无起拱现象。炉排短时停用时,不应中斯通风,防止炉排过热和损坏。
3.4.13每班应检青分层给煤装置运行情况,每周应从装置两侧检查拨煤辊一次,检查其煤层状态及箱分器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痛分器上应无杂物,拨煤辊及煤闸间无堵塞现象。
3.4.14应按规定定期检查煤斗前的存煤,防止缺煤现象。
3.5安全阀
3.5.1安全阀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要求,启阀压力准确。
3.5.2安全词安装位置、排水管、硫水管应符合要求,
3.5.3安全阀应定期到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校验,铅封完好。其始启压力、起座压力、回座压力等检验结果应记入钢炉技术档案,
3.5.4安全阀应按规定定期做手动的放汽或故水试验,且有记录。安全阀在锅炉运行期间,每月应做一次手动排汽试验,若在规定压力下不能排汽,应检查原因,排除故障。锅炉停用后再启用时,安全阀也应进行手动挂汽试验。
3.5.5安全阀应保持清洁。启、回座动作灵敏可靠。无卡死、锈蚀、渗漏现象。
3.5.6安全阀应在其有效检验期内使用,并有记录。
3.6压力表

3.6.1压力表表盘直径、精度等级、刻度极限符合要求,灵敏可靠。
3.6.2压力表数量、质量、旋塞、存水弯管符合要求。
3.6.3压力表的装置、检验和维护应符合要求。压力表应划红线指示工作压力。
3.6.4压力表应在其有效检验期内使用,并有记录。压力表校验后应铅封。
3.7水位表
3.7.1水位表数量、位置、汽水连管的坡向、旋塞、引出管符合要求,灵做可靠。
3.7.2水位表有最高、最低安全水位标注,水位显示清晰。
3.7.3每班冲洗水位表,并有记录,冲洗方法正确。
3.7.4阀门无锈蚀、渗漏。
3.8温度计
3.8.1温度计的安装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要求,灵敏可靠。
3.8.2温度计应应在其有效检验期内使用,并有记录。
3.9用电安全
3.9.1锅炉房照明系统完善,电器设备完好。
3.9.2配电间应有通风、照明和应急照明,应有防止水、火、潮、雨、雪、小动物措施。
3.9.3导线穿越墙壁、配电盘(板)时,要加设护圈或软塑料管,
3.9.4配电柜(箱)、开关、插座安装正确、无杯损。
3.9.5用电设备、线路安装整齐无老化、各开关、仪表灵敏好用,有可靠接地。
3.10消防设施
3.10.1消防器材配备应符合《灭火器配置规范》的规定要求,性能可靠、放置位置适当,并有专人管

3.10.2消防器材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验。达到“四定”要求。
注“四定”即:定型号、定数量、定摆被位置、定保养负责人。
3.10.3锅炉房应建立消防档案,制定防火预案和灭火作战计划。且定期演练.
3.10.4定期组织员工学习防火、消防知识、掌握各类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使职工达到“四懂四会”要求。
注:“四懂四会”即:懂本树位的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桶预防火灾的措施,会使用消防器材。
注:会扑教初起火灾:懂速生方法,会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3.11文明生产
3.11.1上岗人员应按规定穿蔽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11.2工艺管线应整洁,涂色符合要求并标明介质及流向,保温层完好。
3.11.2锅炉房内外应做到“三清、四无、五不漏”,且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排烟、排水措施。
注:“三清”即厂房、设备、场地清:“四无”即无袖污、杂草、明火、易燃物:“五不漏”即不漏电油、水、气、火)。
3.11.3工具、配件、仪器、仪表、设备摆放整齐,表面清洁。
3.12环境保护
3.12.1锅炉房排烟应符合《偶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要求。
3.12.2噪音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标准要求。
3.12.3废渣、废水、油污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有关规定要求。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60.7-2002代替Q/GD0160.7-94
通信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规定
2002-12一30发布20030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60.7,Q/CNPC-GD 0160.7-2002,施工安全,检查规定,通信电力工程,Q/CNPC-GD 0160.7-2002 通信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电气安装施工生产安全检查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管道系统通信、电气施工生产现场的岗位自检、基层月检、二级单位及管道局安全检查评比。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抛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173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5009.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Q/CNPC-GD 0236管道施工安全规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工业安全生产检查规定(试行)
3检查内容
3.1场区
3.1.1施工现场安全通道畅通无阻。
3.1.2材料堆放整齐合理。
3.1.3安全标志醒目。
3.1.4施工区域内的坑、沟、池等处,要有警示牌,可通行的道路夜间应有红灯标志。
3.2施工用电
3.2.1临时用电
3.2.1.1单独设置配电箱。
3.2.1.2电源线应采用橡套软电缆。
3.2.1.3室外架线不应小于3m。
3.2.1.4用电结束后及时拆除。
3.2.2配电箱(盘)的安装。
3.2.2.1配电箱(盘)安装高度大于1.2m,安装位置应道路畅通。
3.2.2.2配电箱(盘)内无杂物。
3.2.2.3户外配电箱应具有防雨雪措施。
3.2.2.4元件匹配合理,无残缺。
3.2.2.5回路控制有醒目的文字标志。
3.2.2.6电气设备应按额定功率配备电源开关,不应带负荷拉闸。
3.2.2.7配电箱内开关及熔断器上口接电源,下口接负荷,不应倒接。
3.2.2.8不应将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或熔断器上。
3.2.3保护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网中,用电设备的外壳应采用可靠的保护接地。
3.3电焊作业
3.3.1电焊机接线柱要有安全屏护罩。
3.3.2一次线接线长度不得超过20m,导线不应破皮漏电,二次线接头不应超过2个。
3.3.3焊把线、接地线不应与钢丝绳、气焊胶管等缠绕。雷雨时停止露天焊接作业,
3.4气焊作业
3.4.1使用气焊时,氧、乙炔气瓶距离明火不得少于10m,气瓶不得倒卧放置。气瓶间距不得少于5米。
3.5移动和手提式电动工具。
3.5.1电源线应用橡套软线。
3.5.2使用时应装漏电保安器。
3.6起重吊装
3.6.1有起重工专人指挥,吊物和昂臂下不应有人。
3.6.2起重臂、钢丝绳、吊件等与电气线路的安全距离如下:1千伏以下的,不少于1.5m110千伏的,不少于2m:35110千伏、不少于4m。
3.6.3六级风以上、雷、雨、雪天气或夜间照明不足,指挥人员看不清工作地点,操作人员看不清指挥信号时,应停止作业。
3.6.4起重绳扣安全系数不小于6,起重用钢丝绳的断丝股数不得超过报废标准的规定。
3.7登高作业
3.7.1登高用具、护具应合格,佩藏正确。
3.7.2登梯作业时,作业人员两脚应叉登梯子。
3.7.3上下传递工具、物品应用提绳或工具袋。
3,7.4工具、工件、材料等不应放置于框架、横担等窄小易落处。
3.7.5六级风、雪、雨、浓雾天气不应露天登高作业。
3.8立杆作业
3.8.1应有专人指挥。
3.8.2吊臂及杆下不得有人,与立杆无关人员退出起吊范围。立直后,回填牢固方能松吊钩。
3.8.3六级风、雷、雨、雪、浓雾天气不应立杆作业。
3.8.4起吊过程中不应登杆。
3.9搭设跨越架
3.9.1跨越架与被跨越物的最小水平和垂直安全距离如下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60.4-2002代替Q/GD0160.494
输油站工艺设施安装安全检查规定
2002一12-30-发布2003一0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60.4,Q/CNPC-GD 0160.4-2002,安全检查规定,工艺设施安装,输油站,Q/CNPC-GD 0160.4-2002 输油站工艺设施安装安全检查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汕站工艺设施安装安全检查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木标准适用于管道局对所属单位输油站工艺设施安装过程的安全检查,也适用于所属单位组织对输油站工艺设施安装过程的安全检查和岗位自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NPC-GD0236-2001管道施工安全规程
SYB4201石油工业建筑安装操作规程
Q/SY XQ19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检查内容及标准
3.1施工现场
3.1.1施工现场布置应考虑防洪、防火和便于临时用电安装及设备摆放。
3.1.2施工场地应平整、道路畅通,便于运输、吊装、焊接等作业
3.1.3站内开挖沟桶应预留通道,已开挖的沟槽上设置的过桥应安放平稳、牢固。沟深超过2的过桥应装设护栏。
3.1.4施工区域内沟、坑、池等处应有标志牌,夜问应有红灯标志。
3.1.5现场设备、工具、材料摆放、使用应符合文明施工和安全要求。
3.1.6现场临时用电安全。
3.1.7临时用电线路电气设备安装、维修应由专业电工负责。
3.1.8电气设备应设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措施。手持电动工具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3.1.9临时安装的室内外变压器,应设高度不低于15m的护栏,且护栏每侧距离变压器应不小于1.0m,并悬挂警小标志。
3.1.10变压器、配电盘等电气设备距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的距离应不小于10
3.1.11用电设备应按电容量和安全要求选用熔断器型号,不准随意加大熔斯器或用其他金属丝代替馆斯丝。铜刀应有护盖。
3.1.12手提式照明灯的电压应不超过36V。在金属容器内或管道内以及潮湿场所电压应不超过12W。
3.1.13用电线路应保持绝缘良好,户外架空线应不低于3.5m。室内架空线路应不低于2.5m。沿地面布线成采用绝缘等级满足要果的电境。电线过路时应加套管保护。
3.1.14电工使用绝峰工具的绝缘等级应满足工作要求,并定期检验。
3.1.15现场使用氧气瓶、乙块气瓶的距离成不少于5m,气瓶与明火的距离应不少于10m。夏季氧气瓶、乙炔气瓶应有遮阳设施。

3.1.16现场燃油罐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应放置在安全地点,距建筑物应不少于30m,无渗漏,有专人保管,悬挂警示标志,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3.2现场管理
3.2.1施工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3.2.2特种作业人员应有操作许可证,并持证上岗。
3.2.3电焊、气焊、起重作业、高空作业、电工作业等特种作业应遵守有关安全规程。
3.2.4现场有应配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并配安全员标志。
3.2.5大型设备安装时应有专人指挥,应制定安装方案和安全措施。
3.2.6交叉作业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现场有专人检查监督。
3.2.7现场应设废弃物回收设随,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放置,集中回收,妥善处理。
3.3锅炉安装
3.3.1锅炉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安装。
3.3.2锅炉吊装
3.3.2.1偶炉吊装作业应道守SYB4201中《起重作业安全规程》。
3.3.2.2钢炉整体吊装时,应使用专用吊绳和吊钩。起吊时应采取防变形措施。
3.3.23锅炉移动就位,应由专人指挥,所用设备、工具应符合安全要求。
3.3.2.4锅炉就位前,人员应离开钢炉基座,炉体应轻放,锅炉就位后应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方可黄除吊装钢索。
3.3.3锅炉试压烘炉应按设计规范或《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要求进行。
3.4加热炉安装
3.4.1加热炉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安装。
3.4.2加热炉吊装应执行本标准3.32锅炉吊装的规定。
3.4.3加热炉烟卤安装时,应遵守起重作业如高空作业有关规定。
3.4.4加热炉烘炉时,应按设计要求或说明书要求进行。烘炉结束后应恢复安装时的原貌,关闭阀门,锁住手轮。
3.5站内工艺管道安装
3.5.1工艺管道组装
3.5.1.1管道组装前应对管子、管件、阀门等内部清理干净,安装工作有间斯时,应及时封堵管口或阀门出入口。
3.5.1.2管道对口时应由专人指挥,不应用手指点管口或用手握住管口。
3.5.1.3管道安装中如需垫高管线时,充垫物应坚实稳固,管线两侧应加塞楔子。不应用冻土充垫管线。
3.5.1.4沟、槽、坑下组装管道时,沟、槽、坑上应有人监护。
3.5.2阀门组装
3.5.2.1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
3.5.2.2当阀门与管道以焊接方式连接时,阀门不应关闭。

3.5.2.3当阀门与其它部件因长度或安装位置不当连接困难时,应采取纠正措施,不应强力组装。
3.5.3工艺管道焊接应遵守Q/CNPC-GD236-2001《管道施工安全规程》“6”焊接安全规定。
3.5.4试压
3.5.4.1试压前应对管线、阀门、机泵等设备进行检查,其开、闭状态符合要求。试压时不应同时进行其它作业。
3.5.4.2试压用压力表、安全阀应符合安全要求,并按规定安装。压力表盘面的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5-2.5倍,压力表安装应不少于2块,并安装在易观察的位置。
3.5.4.3试压时升压应稳定缓慢。分段试压时,与受压段相连的管道应断开。
3.5.4.4试压用的封头、盲板、螺栓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的封头应进行探伤检查。
3.5.4.5升压时,封头对面不准站人。发现泄漏时,不应带压补焊。
3.5.4.6试压过程中应组织专人进行警戒,非工作人员不应进人试压场区。
3.6机泵安装
3.6.1机泵吊装应遵守《起重作业安全规程》。
3.6.2机泵解体检查时,应有专人指挥,轴芯时吊架应稳固,支角适宜,拆装动作平稳。
36.3安装机泵临时搭建的脚手架、平台应牢固、平稳。
3.6.4输油泵进出口连头如在沟(坑)下作业时,应有防塌方措施,并有专人监护。
3.7仪器、仪表安装
3.7.1安装人员应经过培训,熟墨施工图有关技术文件和安装说明书。
3.7,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安装,安装后调试应由具备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3.7.3安装人员应按要求穿工作服、挂工作牌。
3.7.4安装时应使用相应的专用工具、机具和设备。
3.7,5安装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应执行安装程序和操作规程。
3.7.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安装中应接受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监督,在交付使用前应经过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验收。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CNPC-GD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企业标准
Q/CNPC-GD0160.2-2002代替Q/GD0160.2-94
长输管道敷设施工安全检查规定
2002-12一30发布2003一01-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发布

Q/CNPC-GD 0160.2,Q/CNPC-GD 0160.2-2002,施工安全,检查规定,长输管道敷设,Q/CNPC-GD 0160.2-2002 长输管道敷设施工安全检查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输管道数设施工安全检查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所属管道工程公司进行长输管道敷设施工过程中的自检自查和管道局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805液体石油管道压力试验
SY0401-98输油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Q/GD0196-1996灭火器配置规范
Q/CNPC-GD0236-2001管道施工安全规程(1997)油管道安字222号
管道局工业动火管理规程(81)劳总锅字7号
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2000)质技监局锅发250号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3施工现场
3.1安全总要求
3.1.1施工现场布置应充分考虑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应做到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作业区域和非作业区域区分清楚,设安全警戒线,设备、材料、工具布局合理,入场安全须知、安全标志齐全,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醒目。
3.1.2施工现场布置应充分考虑防洪水和电力通讯设施的安全。
3.1.3施工现场车辆、设备摆放应合理,达到安全生产要求。
3.1.4临时油料仓库或油料桶的存放场地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有防渗漏措施,设有防火标志和安全警示牌,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3.1.5施工现场不应乱接乱拉电线,临时线路应由持安全操作证的电工安装,用完后及时拆除。
3.2长输管道各施工工序安全控制要点。
3.2.1测量放线
3.2.1.1放线时,工作人员应携带有效的通讯工具,在沙漠或森林地带应携带GS,随时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遇有突发事件,紧急呼教。
3.2.1.2放线时,应穿戴好工作服、工作鞋,夏季应带足饮用水。
3.2.1.3放线时,应携带外伤药和蛇药等。
3.2.2作业带清理
3.2.2.1征地手续办完后,进行作业带清理时,不应破坏作业带以外的树木、植被等。

3.2.2.2清理作业带时,作业带表面应平整,应满足施工机械安全作业要求。
3.22.3纵向坡度大于30°时,应首先使用挖据机进行降坡处理,然后再使用推土机作业。
3.2.2.4应彻底清除作业带内的树木、庄稼、植被等易燃物。
3.2.3管沟开挖
3.2.3.1开挖管沟前,应对地下设施如光缆、管线等进行充分调查,在光缆、管线等两侧6米范围内应采用人工挖沟方式,不应挖断光缆和管线等设施。
3.2.3.2应将表层土和深层土分开堆放。
3.2.3.3发现文物后应立即停止挖沟,并向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报告。
3.2.3.4挖掘机周围不应站立非施工人员。
3.2.3.5给挖掘机加油时,应有防油落地措施。
3.2.3.6应按管沟设计坡比开挖管沟。
3.2.3.7土堆距管沟边缘不应小于0.5m,堆积高度不应超过1.5m。
3.2.3.8管沟上方有凸出物或其他易脱落、易滚落的石块等,应在开挖前处理掉。
3.2.4管材运输
3.2.4.1运输管材时,不应随便碾压作业带以外的土壤等。
3.2.4.2应将管材捆绑牢固,转弯应限速,尽量避免急刹车。
3.2.4.3所有施工机具和设备在行走、吊装、装卸过程中其任何部位与架空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5布管作业
3.2.5.1吊管前,应对吊钩、钢丝绳等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吊管。
3.2.5.2机手、起重工必须持安全证上岗。
3.2.5.3布管时,起重工应戴好安全帽。
3.2.5,4吊管时应从管躲最上层开始吊管。
3.2.5.5吊管机在吊管行走时,在钢管两侧应有牵引绳,防止钢管晃动伤人。
3.2.5.6吊管机在纵向坡上吊管行走时,应缓慢平稳行驶。
3.2.5.7吊管机布管时,应注意架空线路,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5.8布管时,应用楔块稳牢钢管。
3.2.5.9不应使用冻土块掩钢管。
3.2.5.10拖运管材的爬犁与钢丝绳应连接牢固,钢管应捆扎结实。
3.2.5.11吊管机上和拖管爬犁上不应载人。

3.2.5.12布管时,吊运管材的设备应距已挖好的管沟边缘3m以外行驶成停置。管材摆放应距定型的管沟不小于1m的距离。防止管沟塌方伤人,损坏设备。
3.2.5.13沟上布管及组装焊接时管道的边缘至管沟边缘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其值应符表2的规定。

3.2.6钢管对口作业
3.2.6.1对口时应有专人指挥。
3.2.6.2任何人不应站在两管口之间,不应将手指等置于两管口之间。
3.2.6.3应使用专用对口工具。
3.2.6.4使用内对口器时,气泵的转动部位应有防护罩。
3.2.6.5内对口器行走时,应认真观察行走所到达的位置,做到准确控制停在管口处,防止内对口器滑落伤人。
3.2.6.6装卸外对口器时,应注意配合,防止砸伤人员。
3.2.6.7使用吊管机吊管对口时,吊带应吊在钢管中间。
3.2.6.8使用三脚架或四角架吊管对口时,不应使用有弯曲变形的支架。
3.2.6.9三脚架或四角架的脚板应垫实,防止因受力不均而倾倒伤人或损坏设备。
3.2.6.10在沟下对口时,作业空间应足够大,防止挤伤人,并注意检查沟壁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塌方等险情及时处理。
3.2.6.12在沟下对口作业时应戴好安全帽。
3.27管线焊接作业
3.2.7.1焊工应持安全操作证。
3.2.7.2焊接作业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如高腰反毛鞋、防尘帽、皮围裙等。
3.2.7.3焊接前,应先检查焊机、把线、焊把等安全状况,焊机外壳接地、焊机各接线点接触应良好。
3.2.7.4焊接现场应备有有效的灭火器材。
3.2.7.5在山区沟下焊接作业时,在管沟上方应设置安全防护棚。
3.2.7.6焊接地点周围10范围内,应清除一切可燃易爆物品。
3.2.7.7在潮湿地段焊接时应采取绝缘措施。
3.2.7.8移动焊机、更换保险、改装二次回路等,应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
3.2.7.9气焊作业时,氧气瓶和乙炔瓶的间距应大于5m,氧气瓶和乙快瓶应直立使用,且距明火地点10m以上。

3.2.8防腐补口补伤作业
3.2.8.1防腐补口补伤人员应持有安全操作证。
3.2.8.2补口补伤作业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防止烧伤、烫伤发生。
3.2.8.3调治或刷底漆时,不应将底漆据到眼部或皮肤上。
3.2.8.4烤把使用完,应把火焰关闭。
3.2.8.5液化气罐与火焰应保持1.5m以上的距离。
3.2.8.6液化气罐应直立使用。
3.2.8.7补口补伤后的废刷子、配料容器等垃圾应集中回收。
3.2.8.8若采取沥青防腐补口时,热沥青桶不应过满,扁担钩、绳应符合安全要求。
3.2.9喷砂除锈作业
3.2.9.1喷砂除锈操作人员应戴好护目镜、面部防护罩。
3.2.9.2喷砂除锈时对面不应站人。
3.2.9.3喷到地面的砂粒应尽量回收。
3.2.10砂轮打磨作业
3.2.10.1使用砂轮机时,应戴好护目镜、面部防护罩。
3.2.10.2砂轮机的额定转速与砂轮片的转速应相匹配。
3.2.11电火花检漏作业
3.2.11.1作业时。应遵守电火花检漏仪的安全操作规程
3.2.11.2当边下沟边检漏时,操作人员不应站在管线与管沟之间。
3.2.12管线下沟作业
3.2.12.1在管线所经的村镇等人口密集区的作业带两侧应设置警戒带
3.2.12.2在管线所经的路口应设立禁行安全标志,并派专人把守,每条路两人,一侧一个;管沟两侧应派巡视员各一个,阻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并观察管沟内是否有非施工人员或牲畜等。
3.2.12.3下沟前,专职指挥、SE监督员、机手、清沟人员、摘挂吊带人员应学习下沟安全技术措施,进一步明确笛声信号和旗语方式。
3.2.12.4HSE监督员应教育清沟人员、摘挂吊带人员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随时观察周围的作业环境,做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撒离。
3.2.12.5对吊管机、吊带、吊钩等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组织下沟作业。
3.2.12.6下沟前,应对吊管机行走一侧的作业带士堆、土坑等进行平整,保证下沟安全。
3.2.12.7下沟作业开始,应先进行一次试吊,进一步确认吊钩、吊带、吊管机的安全性。
3.2.12.8当工作人员进入管沟内清理塌方时,应将管线错固:当指挥人员确认管沟内清理塌方的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管沟后,方可继续下沟作业。
3.2.12.9进入管沟清理塌方的工作人员应使用牢固的梯子安全上下。
3.2.12.10下沟作业时,摘挂吊带人员应使用事先备好的钩子钩挂吊带,不应钻到钢管下方抓拽吊带。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油气管道通信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光传送网(OTN)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for oil and gas pipelines-
Part 2:Opti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OTN)

Q/SY 1206.2,Q/SY 1206.2-2015,光传送网(OTN),油气管道,油气管道通信系统,第2部分,Q/SY 1206.2-2015 油气管道通信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光传送网(OTN)

1范围
Q/SY1206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光传送网(OTN)设备的功能、OTN接口结构、比特率和
帧结构、映射和复用、物理接口、OTN保护功能、OTN传输性能、OTN智能控制、OTN网络管
理和OTN组网等方面的要求。OTN光交叉设备在本部分中暂不规定。
本部分适用于油气管道光传送网(OTN)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187光传送网体系设备的功能块特性
GB/T21645.1一2008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GB/T24367.1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节点设备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于SDH的ASON
节点设备技术要求
YDN120光波分复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YD/T1060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一32×2.5Gbit/s部分
YD/T1099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1141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1143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一16×10Gb/s,32×10Gb/s部分
YD/T1167STM-64分插复用(ADM)设备技术要求
YD/T1264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第二阶段)
YD/T1274光波分复用系统(WDM)技术要求一160×10Gb/s,80×10Gb/s部分
YD/T1383一2005波分复用(WDM)网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YD/T1462一2011光传送网(OTN)接口
YD/T1634光传送网(OTN)物理层接口
YD/T1960N×1 DGbit,/s超长距离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YD/T1990一2009光传送网(O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光通路optical channel(OCh[r])
用于支持OCh路径的信息结构,根据是否支持非随路开销(OCh_OH),定义了两种OCh,即
支持非随路开销的全功能光通路(OCh)和不支持非随路开销的简化功能光通路(OCr)。本部分定
义的OCh的客户信号为OTUk信号,其他数字客户信号如STM-N、以太网等OTM也可支持。
3.1.2
光通路传送单元optical channel transport unit(OTUk[V])
在一个或多个光通路连接上,传送一个ODUk的信息结构,包括光通路数据单元和OTUk相关
开销(FEC和光通路连接管理开销),由帧结构、比特速率和带宽来表征。
3.1.3
光通路数据单元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ODUk)】
包括信息净荷(OPUk)和与ODUk开销相关的信息结构。OTUk的容量由k区分,k=0,1,2,2e,3等。
3.1.4
光通路数据单元通道ODUk path(ODUkP)
用于支持端到端ODUk路径的信息结构。
3.1.5
光通路数据单元串联连接监视ODUk TCM(ODUKT)
用于支持TCM路径的信息结构。最多可支持6个TCM子层。
3.1.6
光通路净荷单元optical channel payload unit(OPUk)
适配客户信息在光通路上传送的信息结构。将客户信息、所需适配客户信号速率和OPUk净荷
速率的开销,以及其他支持客户信号传送的OPUk开销结合在一起。
3.1.7
光通路载波optical channel carrier(OCC[r])
代表OTM-n中的支路时隙。根据是否支持非随路开销,目前定义有两种OCC结构,即支持非
随路开销的全功能光通路载波(OCC)和不支持非随路开销的简化功能光通路载波(OCCr)。

4光传送网(OTN)设备功能要求
4.1基本分类
根据OTN设备实现的主要功能,分为OTN终端复用设备(OTM)和OTN交叉连接设备两种
类型,其中OTN交叉连接设备进一步分为OTN电交叉设备、OTN光交叉设备、OTN光电混合交
叉设备三种。OTN光交叉设备、OTN光电混合交叉设备在本部分中暂不规定。
在OTN长距离传输系统中,光放大器可与OTN终端复用设备和交叉连接设备一起使用,也可
作为单独的光线路中继设备使用。由于光放大器基本功能与OTN设备的光传输段功能要求相同,
4.2中对于光放大器基本功能要求不再单列,具体功能要求见4.3.5。
4.2OTN设备基本功能要求
4.2.1OTN终端复用设备
OTN终端复用设备指支持电层(ODUk)和光层(OCh)复用的WDM传输设备,其功能模型
如图1所示,包括接口适配处理、线路接口处理、光复用段处理和光传输段处理等功能模块。
对OTN的OTM设备基本要求为:

a)接口能力:提供SDH、ATM、以太网、OTUk等多种业务接口及标准的OTN1DI互联接
口,接口应采用YD/T1462定义的标准FEC或者关闭FEC方式。光层复用应符合YDN
120等WDM系统的相关行业标准,电层复用、OTN开销处理和告警处理流程应符合YD/T
1462和GB/T20187的规定.
b)保护能力:提供基于OCh通道的保护功能,倒换时间在50ms以内。
)管理能力:提供端到端的电路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告警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
d)其他要求:基于OTN的反向复用(IMUX)设备应支持OPUk虚级联,OPUk虚级联具体
要求见YD/T1462一2011的第18章。
4.2.20TN电交叉连接设备
OTN子波长交叉连接设备主要完成ODUk、类ODUk(可选)以及其他粒度级别(可选)的电
路交叉功能,为OTN网络提供灵活的电路调度和保护能力。OTN电交叉设备可独立存在,对外提
供各种业务接口和OTUk接口(包括IrDI接口):也可与OTN终端复用功能集成在一起,除提供各
种业务接口和OTUk接口(包括IrDI接口)以外,同时提供光复用段和光传输段功能,支持WDM
传输,其功能模型如图2所示。
对于OTN电交叉设备的基本要求为:
a)接口能力:提供SDH、ATM、以太网、OTUk等多种业务接口,及标准的OTN IrDI互联
接口,接口应采用YD/T1462定义的标准FEC或者关闭FEC方式。光层复用应符合YDN
120等WDM系统的相关行业标准,电层复用、OTN开销处理和告警处理流程应符合YD/T
1462和GB/T20187等的规定.
b)交叉能力:支持一个或者多个级别ODUk(k=0,1,2,2,3)、类ODUk(可选)或其他粒度(可选)的电路调度。
c)保护能力:支持一个或者多个级别ODUk通道、类ODUk通道(可选)或其他粒度通道
(可选)的保护,倒换时间在50ms以内。
d)管理能力:提供端到端的电路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告警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
e)智能功能(可选):支持GMPLS控制平面,实现电路自动建立,自动发现和保护恢复等功能。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5.100.50
J4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930-2020
可调圆板牙
Adjustable round dies
2020-04-16发布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930,JB/T 13930-2020,可调圆板牙,JB/T 13930-2020 可调圆板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调圆板牙的型式、尺寸、技术要求、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加工M3~M52的普通螺纹手用和机用可调圆板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倒角
GBT192普通螺纹基本牙型
GBT193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
GBT196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3型式和尺寸
3.1可调圆板牙的型式按图1(径向可调圆板牙)和图2(切向可调圆板牙)的规定,尺寸见表1和表2。

3.2可调圆板牙的螺纹尺寸应按GB/T192、GB/T193、GB/T196的规定。
3.3可调圆板牙的容屑孔数不做规定。
3.4可调因板牙两端的切削锥由制造厂根据使用要求自行规定,但至少有一端切削锥长度应符合GBT3的螺纹收尾规定。
3.5标记示例:
示例1:
粗牙普通螺纹,公称直径为8mm、螺距为1,25mm的不带调节爆钉的径向可调圆板牙,标记为:可调顶板牙M8JB/T13930一2020。
示例2:
细牙普通螺纹,公称直径为8mm、螺距为0,7乃mm的带调节螺钉的切向可调国板牙,标记为:可调顶板牙M8×0.750B/T13930一2020注1;不带调节螺钉径向可调圆板牙型式代号为J,带调节爆钉切向可调医板牙型式代号为Q。
注2:左螺纹可调圆板牙应在螺纹代号之后加字母“LH”,如:M8×0.75QLH。
4技术要求
4.1尺寸
4.1.1可调圆板牙外径D的极限偏差按10,厚度E的极限偏差按js12。
4.1.2可调圆板牙的几何公差见表3。

4.2材料和硬度
4.2.1可调圆板牙用9SiCr合金工具钢或W6Mo5Cr4V2高速工具钢,以及与上述牌号具有同等性能的其他材料制造。
4.2.2用9SiCr合金工具钢制造的可调圆板牙螺纹部分的硬度不低于60HRC.用W6Mo5Cr4V2高速工具钢制造的可调圆板牙螺纹部分的硬度,在公称直径d≤3mm时,不低于61HRC,在公称直径d>3mm时,不低于62HRC。
4.3外观和表面粗糙度
4.3.1可调圆板牙表面不应有裂纹、碰伤和锈迹。切削刃应锋利,不应有毛刺、钝口以及磨削烧伤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
4.3.2可调圆板牙表面粗糙度的上限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5.100.50
J4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929-2020
60°密封圆柱管螺纹丝锥
Taps for 60 seal straight pipe threads
2020-04-16发布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60°密封圆柱管,JB/T 13929,JB/T 13929-2020,螺纹丝锥,JB/T 13929-2020 60°密封圆柱管螺纹丝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60°密封圆柱管螺纹丝锥的型式、尺寸、螺纹尺寸及公差、技术要求、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加工螺纹尺寸符合GB/T12716的规定、公称直径为1/8-27NPSC~48NPSC的60°密封管螺纹的60°密封圆柱管螺纹丝锥(以下简称丝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67直柄回转工具柄部直径和传动方头的尺寸
3型式和尺寸
3.1丝锥的型式和尺寸按图1和表1的规定。

3.2单支和成组丝锥切削锥长度推荐按表2选取。

3.3丝锥切削角度,在径向平面内测量,推荐如下:
a)前角2为8”~10°;
b)后角a为4°~6°。
3.4标记示例:
示例1:右旋60°密封因柱管螺纹,螺纹代号为1/8-27NPSC,每25,4mm上为27牙,单支初维(底锥)高性能级磨制丝雏。
标记为:60密封圆柱管螺位丝锥初(底)G1/82 NPSC JB/T13929一2020
示例2:右旋60°密封因柱管螺纹。螺纹代号为3/8-18NPSC,每25.4mm上为18牙,两支(初锥和底锥)一组等径情制丝锥,标记为:60*密封置柱管螺纹丝推初底3/8-18 NPSC JB/T13929一2020
示例3:右旋60'密封图柱管螺纹,螺纹代号为34-14NPSC,每25.4mm上为14牙,三支一组不等径磨制丝幢,标记为:60'密封圆柱管螺纹丝锥(不等径)3PCS-3/4-14 NPSC JB/T13929一2020
示例4:左旋60°密封圆柱管爆纹,爆纹代号为1/4-18NPSC,每25.4mm上为18牙,单支中锥磨制丝锥,标记为。

4螺纹尺寸及公差
丝锥螺纹牙型、尺寸和极限偏差按图2和表3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228-2009
岩石热蒸发气相色谱录井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geochemical log of reservoir Pyro-GC

2009一03一17发布2009一05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228,Q/SY 1228-2009,岩石热蒸发,气相色谱录井,热蒸发,Q/SY 1228-2009 岩石热蒸发气相色谱录井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岩石热蒸发气相色谱录井的仪器搬运与安装、仪器校验、样品选取、分析步骤、资
料采集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岩石中残留烃组分的热蒸发气相色谱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5779一2008石油和沉积有机质烃类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3仪器、设备
3.1热蒸发烃组分分析仪。
32不间断稳压电源。
3.3氢气发生器:
a)氢气纯度>99.99%。
b)输出压力0.2MPa~0.4MPa.
c)氢气发生量≥200mL/min.
3.4空气压缩机:
a)无水,无油,3级。
b)输出压力0.3MPa-0.4MPa。
c)空气发生量≥100OmL/min.
3.5氮气发生器(氮气瓶):
a)氮气纯度>99.99%。
b)输出压力0.3MPa-0.4MPa。
c)氮气发生量200 mL/min。

3.6电子天平:感量0.1mg。
4试剂与材料
4.1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a)长度30m~50m。
b)内径0.20mm-0.32mm。
c)最高使用温度不低于340℃。
42蒸馏水。
4.3NaOH或KOH,分析纯。
4.45A分子筛,分析纯。
4.5活性炭。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231-2009
φ139.7mm套管内膨胀管补贴
作业技术规范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s for 139.7mm internal
casing expandable tubular patch job

2009一03一17发布2009一05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231,Q/SY 1231-2009,φ139.7mm,套管内膨胀管,补贴作业,Q/SY 1231-2009 φ139.7mm套管内膨胀管补贴作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壁厚为6.2mm~7.72mm的139.7mm套管并PZG-DQCY4,PZG-DQCY5,
PZG一B)三种型号膨胀管补贴作业的施工前准备、井筒准备、组配管柱、下膨胀管投送管柱、膨胀
补贴、膨胀补贴后的检验等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水井套损井段的修复及层段封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5587.3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3部分:油气井压井、替喷、诱喷
SY/T5587.4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4部分:找窜漏、封窜堵漏
SY/T5587.5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5部分:井下作业井筒准备
SY/T5587.12常规修井作业规程第12部分:打捞落物
SY/T5790套管整形与密封加固工艺作法
3分类
3.1PZG-DQCY4型膨胀管总成采用自下而上膨胀的膨胀管补贴方式,密封采用钢体过盈密封。
3.2PZG-DQCY5型膨胀管总成采用自上而下膨胀的膨胀管补贴方式,密封采用钢体过盈密封。
3.3PZG-B)型膨胀管总成采用自下而上膨胀的膨胀管补贴方式,密封采用橡胶密封。
4施工前准备
4.1按施工设计要求进行压井,压井作业按SY/T5587.3的规定执行。
4.2作业工具、用具及设备满足施工设计要求。
4.3泵注系统。
4.3.1泵注设备额定工作压力应不低于70MPa,排量在2.4m3/h~4.2m3/h之间。

4.3.2地面管线采用额定工作压力达到70MPa的高压管线。
4.3.3水龙头及管线接头等配件的螺纹应无损伤,并经试压达到70MP。
4.3.4泵注设备上用来指示压力的压力表应选用防冻抗震压力表,量程为10)MP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5.040.99
J70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892-2020
电泵自动装配生产线
Electric pump automatic assembly line
2020-04-16发布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892,JB/T 13892-2020,电泵,自动装配生产线,JB/T 13892-2020 电泵自动装配生产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泵自动装配生产线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型号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成套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功率≤3.0kW的电泵自动装配生产线(以下简称装配线)。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5048防南包装
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5237.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4部分:喷粉型材
GBT6829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RCD)的一般要求
GB/T8196机械安全防护装凰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19517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GB28755简易升降机安全规程
GB/T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22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械手rectangular manipulator
具有两个或三个棱柱关节手臂,其轴按直角坐标装配的自动操作装置。
3.2
主线体main line
用于定位托盘循环输送的传送装置。
3.3
工位专机station special machine
电泵自动装配过程中实现各装配工序的专用设备。
3.4
定位托盘positioning plate
电泵自动装配过程中实现电泵各零部件定位,并辅助各专机完成电泵装配的装置。

4结构、型号与基本参数
4.1结构
装配线的结构主要由主线体、工位专机、定位托盘、电参数测试仪、气密性检测装置、机械手等组成,如图1所示。

4.2型号
装配线的型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其表示方法如下。

4.3基本参数
装配线的基本参数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19.060:77.040.10
N71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808-2020
高温氢气环境试验机
High temperature hydrogen environment testing machines
2020-04-16发布202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808,JB/T 13808-2020,试验机,高温氢气环境,JB/T 13808-2020 高温氢气环境试验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氢气环境试验机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高温氢气环境条件的蠕变疲劳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予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
GB/T2611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各通用要求
GB4962一2008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T10120金属材料拉伸应力松驰试验方法
GBT16825.1一2008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GBT25917单轴瘦劳试验系统第1部分:动态力校准
JB/T6146引伸计技术条件
B/T6147一2007试验机包装、包装标志、储运技术要求
B/T11583一2013试验机用高温炉技术条件
3技术要求
3.1环境与工作条件
试验机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温度:10℃一35℃的范围内;
b)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周围无明显振动、无腐蚀性介质和无较强电磁场干扰的环境中;
d)无阳光直接照射或其他光源直接热辐射到高温炉体和控制器;
e)周围无较强气流;
f)电源电压的变化在额定电压的±10%以内;
g)在稳固的基础上正确安装,水平度误差不超过0.2/1000;
h)室内排风系统、管路敷设等满足GB4962一2008中第4章的要求。
3.2一般要求
3.2.1测力系统通过计算机显示器或数字式指示装置应能实时连续地显示力值,指示装置显示的数字应清晰,易于读取,并有加力方向的指示(如“+”或“-)。无论何种类型的指示装置均应以力的单位直接显示力值。

3.2.2试验机应能准确地显示、记录和存储试验过程的试验力或上峰值和下峰值。
3.2.3测力系统应具有清零的功能。
3.2.4试验机预热时间不应超过30min。预热后,在15min内的零点漂移应符合表1的规定。
3.2.5试验机在施加和卸除力的过程中应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
3.2.6电气设备应符合GB/T2611的规定,同时也要满足GB3836.1中的特殊规定。
3.2.7试验机的装配质量、机械安全防护和外观质量等,应符合GB/T2611的规定。
3.3加力和力的测量控制系统
3.3.1静态力
各级试验机静态力的示值相对误差、示值重复性和示值进回程弟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2动态力
3.3.2.1动态力加力波形至少包括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三种波形,试验机工作时,其被形不应有明显騎变。
3.3.2.2动态力示值相对误差的允许值为试验机力的测量范围的最大拉力或压力值的±2%。
3.3.3同轴度
试验机的试样夹持装置在初始位置和施加力的过程中,上、下夹头和试样的中心线应与试验机的加力轴线同轴,其同轴度误差不大于8%。
3.4变形测量、控制系统
3.4.1变形测量系统应能分别显示试样两侧的变形值及其平均值,其中试样任意一侧的变形示值与其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0%,每一侧的变形值应能在主机附近显示。
3.4.2变形引伸系统在测量范围内,示值误差的允许值为±0.5%或±0.005m,以较大者为准。
3.4.3变形测量系统的变形示值相对漂移的允许值为±0.3%或±0.005mm,以较大者为准。
3.4.4变形控制系统在试验过程中对给定变形示值的控制稳定度为±0.5%或±0.005mm,以较大者为准。
3.4.5试验机应有变形超量程保护及变形黑加功能。
3.5位移测量、控制系统
3.5.1移动拉杆在工作行程内移动时应平稳,无振动和异响。
3.5.2移动拉杆的移动速度宜在0.001mm/min~50mm/min范围内。在零试验力条件下,横梁移动速度与设定速度标称值的相对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3.5.3拉杆移动速度与允许施加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最大容量不大于5kN的试验机,在拉杆的任何移动速度下应能施加试验机最大力值;
b)最大容量大于5kN的试验机;
1)在拉杆移动速度不大于5 mm/min时,应能施加试验机最大力值;
2)在拉杆移动速度大于5mm/min时,能够施加的试验力不应小于试验机最大力的25%。
3.6充气、加热装置的测量和控制系统
3.6.1充气加热、装置应符合GB4962的规定,保证安全可靠。
3.6.2试验机的加热装置、温度测量控制装置应符合B/T11583一2013的规定。
3.6.3环境装置设计应保证容压比满足GB/T150(所有部分)的要求。
3.6.4环境装置温度测量使用附还原的热电偶,推荐使用J型热电偶。
3.7安全保护装置
3.7.1试验机应有力的过载保护装置,当超限力达到试验机最大力的2%一5%时,试验机应能自动停机。
3.7.2试验机应有夹头限位保护装置,当移动夹头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试验机应能停止移动。
3.7.3试验装置外壳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5℃。
3.7.4试验机应可靠接地,零线、地线不能混接,且采取防静电措施。
3.7.5试验机控制器可随时脱开计算机独立工作。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试验机不应受其影响,应能继续完成预定的试验功能,且不丢失试验数据。
3.7.6试验机应安装安全警报装置,并能超限报警。
3.8耐运输颠簸性能
试验机在包装条件下,应能承受运输顺簸试验而无损坏,运输顺簸试验后,试验机不经调修(不包括操作程序准许的正常调整),仍应符合本标准的全部要求。
4检测方法
4.1检测环境条件
试验机应在3.1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检测。
4.2检测用器具
检测用的仪器、量具和检具包括:
a)符合GB/T25917.1规定的(校准棒或力传感器及与其相适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校验装置;
b)测量误差允许值为士1%的同轴度测试收(或其他相当准确度的测量装置);
c)符合JB/T6146规定的引伸计标定器;
d)不少于三支的二等标准热电偶和0.1级温度测量仪表;
e)0.1级标准测力仪(检验0.5级试验机),03级标准测力仪(检验1级试验机):fD万用表;
g)表面温度计;
h)绝缘电阻测试仪;
i)耐电压测试仪;
j)通用量具及检具。
4.3一般要求的检测
4.3.1通过一个完整的试验,观测检查试验机是否满足3.2.1一3.2.5和3.2.7的要求。
4.3.2电气设备应使用4.2fD、h)规定的万用表、绝缘电阻测试仪及相应设备进行测量和观测检查,结果应满足3.2.6的规定。
4.4加力和力的测量控制系统的检测
4.4.1试验机静态力的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根据试验机的级别,选用本标准4.2)规定的合适级别的标准测力仪,在力的测量范围内,至少选择试验机最大力的2%、5%、10%、30%、50%、80%、100%共七个测量点进行检测.力的示值相对误差、示值重复性和示值进回程差按GB/T16825.1一2008中6.4和6.5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计算与评定,结果应满足本标准3.3.1的要求。
4.4.2试验机动态力的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
a)控制试验机分别施加不同波形的动态力值,波形至少包括正弦波、方波、三角波,观测波形是否满足本标准3.3.21的要求;
b)动态力的示值相对误差按GBT25917.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应满足本标准3.32.2的要求。
4.4.3试验机上、下夹头和试样中心线与试验机加力轴线同轴度的检测方法:用42b)规定的同轴度测试仪进行检测。检测时,宜在试验机最大力的2%一4%的范围内等间距选取五个测量点,分别测量在各测量点下试样两相对方向的变形。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271-20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The specification fo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the cased hole formation resistivity logging

2010一04一02发布2010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271,Q/SY 1271-2010,测井技术,过套管电阻率,Q/SY 1271-2010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设计、测井采集、资料解释与应用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套管井电阻率测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SY84一2007测井工程质量技术监督及验收规范
Q/SY156一2007测井设计编制规范
Q/SY1147一2008测井评价报告编写规范
3测井设计
3.1设计原则
3.1.1总体设计原则按Q/SY156一2007执行。
3.1.2明确测井的地质任务,进行区块测井设计。
3.1.3单井测井设计在单井评价、明确测井地质任务基础上,结合动、静态测井及地质资料进行。
3.1.4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应与其他测井技术配套设计。
3.2设计内容
3.2.1区块地质与油藏认识。
3.2.2测井目的。
3.2.3区块选择要求:
a)需要进行开发调整、深度开发的区块。
b)具有一定油气剩余潜力的区块。
c)目的层电阻率值符合所用仪器系列测量范围的要求。
d)注人水矿化度变化不大且与原始地层水矿化度差异不大。
e)区块内生产井井筒状况能够满足规模测井的要求。

3.2.4测量井的选择要求:
a)深化区块剩余油认识的控制井。
b)具备措施潜力的井。
c)需深化认识的疑雄井。
d)需补充裸眼井测井资料的井。
e)符合所用测井仪器系列对井筒状况要求的井。
f)地形地貌与井场状况等地面条件能满足测井要求的井。
3.2.5测量井段和刻度井段的选择。
测量井段根据地质任务确定
刻度井段应选择与测量井段邻近的稳定厚泥岩段或致密层,同一区块应保持一致。

4测井资料采集与质量控制
4.1测井准备
4.1.1施工单位按照测井设计完成单井施工设计。
4.1.2仪器室内校验合格。
4.1.3收集裸眼井资料。
4,1.4根据测井仪器的要求与井壁状况,决定是否进行通井、刮削、清水热洗、酸洗等措施。
4.2现场施工
4.2.1连接地面和下井仪器,地面检查信号正常后进行起吊下放,下井速度符合仪器技术要求。
4.2.2测量采用上提点测方式。
4.2.3按测前设计要求,将仪器下放到校正层段下部不少于2m处,按仪器操作规程测量校正层段。
4.2.4结合完井曲线数据确定电阻率校正系数。
4.2.5按测前设计要求,将仪器下放到目的层段下部不少于2m处,按仪器操作规程测量主曲线。
4.2.6若需与前次测井曲线接图,应重复测量4个一5个测量点,两次测量误差应小于10%。
4.3质量控制
4.3.1按3.2.5刻度井段选择要求,确定刻度系数。
4.3.2过套管电阻率和裸眼井侧向电阻率具有可对比性,泥岩段和致密层上基本一致。
4.3.3目的层不能连续缺失数据点,否则需重复进行测井验证。
4.3.4异常点必须重复测井。
4.3.5测量深度与裸眼井深度一致。
4.3.6曲线图上套管节箍信号、测速曲线清楚可辨。
4.3.7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资料为不合格资料:
a)泥岩段曲线重复性差,变化规律不一致。
b)目的层段数据点连续缺失或异常造成无法完成对目的层的评价。
c)与裸眼井深度不匹配。
4.3.8测井现场监督与资料验收其他要求按Q/SY84一2007执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273-2010
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MDT)
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Specification of the modular formation dynamics tester application

2010一04一02发布2010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273,Q/SY 1273-2010,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MDT),测井技术,Q/SY 1273-2010 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MDT)测井技术应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MDT测井技术在测井设计、作业准备、数据采集、解释评价与成果归档等方面的
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裸眼井条件下的孔隙型、低角度裂缝一孔隙型储集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SY86油气勘探开发测井资料管理规范
Q/SY156测井设计编制规范
Q/SY1147测井评价报告编写规范
3缩略语和术语
下列缩路语和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MDT modular formation dynamics tester
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
3.2
CFA composition fluid analyzer module
流体组分分析模块。
3.3
LFA live fluid analyzer module
含气流体分析模块。
3.4
超压super charge
由于钻井液进入地层导致MDT所获取的近井地带压力大于原状地层压力的状态。

3.5
干测试dry test
5mi内地层压力测试恢复值小于泥浆柱压力20%的测试状态,该压力恢复值不代表地层压力。
3.6
测量项目test item
MDT测井技术所提供的测量内容,包括测压、实时流体分析和流体取样等。
4测前设计
4.1设计原则
4.1.1总体设计原则按Q/SY156执行。

4,1,2按照地质目的对井型、井身结构和钻井液性能等测井环境提出要求。
4.1,3根据地质目的、储层特征和测井环境设计测量方式和测量项目。
4.1.4根据现场岩性、物性和含油性初步评价成果进行测前设计。
4.1.5根据现场采集、快速评价成果可实时调整测前设计。
4.2设计内容
4.2.1测井目的。
4.2.2测井环境要求(井型、井身结构、钻井液性能等)。
4.2.3测量方式:包括单探针、多探针和双封隔器等。
4.2.4测量项目见表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27.040
K54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13761-2019
汽轮机储运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 of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or steam turbine
2019-12-24发布2020-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13761,JB/T 13761-2019,储运技术条件,汽轮机,JB/T 13761-2019 汽轮机储运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轮机产品的包装箱基本要求、装卸、堆码、运输及运输要求、仓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机产品的储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413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16471运输包装件尺寸与质量界限
B/T2862汽轮机包装技术条件
B/T2901汽轮机防锈技术条件
BT4711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
3包装箱基本要求
3.1包装箱的设计及制造应符合BT2862的要求,并满足陆运、海运、江河运输及多次装卸和储存的要求。
3.2包装箱一般采用平顶式。包装箱的外形尺寸和质量应符合国内外运输方面有关超限超重的规定,包装结构应确保其在承受一定堆码压力时能根据项目不同做相应的结构调整:
一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包装箱件的外廓尺寸界限,应符合GBT16471的要求;
一采用集装箱运输的货物应符合集装箱的要求,其外形尺寸和质量应符合GB/T1413的规定。
3.3包装储运标志由收发货标志(运输标记)、包装指示标志、国内到站收货人临时标志三种标志组成,具体要求如下:
一收发货标志(运输标记)应符合GBT6388的要求;
—包装指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要求;
一国内到站收货人临时标志仅为出口项目中为满足国内运输所使用的临时性标志,其所包含的内容与收发货标志相同。
4装卸、堆码及运输要求
4.1装卸要求
4.1.1包装箱应标注起吊位置和重心位置
4.12包装箱装卸时,应注意其质量、起吊位置和重心位置等标志,并按包装箱上指定的起吊位置和装卸方式进行。

4.1.3装卸过程应平稳,避免包装箱与其他物件碰梳。
4.1.4装卸时,设备易损部位应进行保护,
4.2堆码要求
4.2.1按照包装箱指示标志中的堆码载荷要求进行包装箱的堆码。
4.22包装箱进行堆码时,应避免出现顶盖堆码和箱件上重下轻、上大下小的堆码形式
4.2.3装载时,货物应合理配载,放置平稳,货物与车辆因定牢固,确保产品运输安全可靠。
4.3运输要求
4.3.1在保证产品质量及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应根据产品和包装特点、工地周期情况、运输路线限制条件、江海风浪气候条件及车船限制条件选择合理的运装工具。
4.3.2产品运输应符合运输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大件、超重件的运输方案应经委托运输的单位审核并书面认可。
4.3.3运输时,设备包装外应有完好的防雨篷布遮盖。
4.3.4易燃易爆物品应单独运装,包装箱上应有明显标志,且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要求。
4.3.5压力容器的运输应符合JB/T4711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