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8月 ( 第 53 页)

ICs29.020
CCSK90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46—2021代替DLT646一2012
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技术条件
Manufactur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teel tubular structures of transmission line and substation
2021-01-07发布2021-07-01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DL/T 646,DL/T 646-2021,制造技术条件,输变电,钢管结构,DL/T 646-2021 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技术条件

1范国
本文件规定了输变电钢管杆、钢管塔及钢管构支架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加工、检验、包装、标识、储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热浸镀锌或热喷锌及锌合金涂层防腐处理的输变电解管结构产品,其他类似钢管结构产品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1型六角螺母C级
GB/T95平垫医C级
GB/T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险方法
GBT470锌锭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702热轧钢棒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706热轧型钢
GBT70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805扣紧螺母
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9852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2694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309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
GB/T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3323.1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
GB/T352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铜带
GB/T4842氩
GB/T5117非合金钢及细品粒钢焊条
GB/T5293埋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5313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T5780六角头螺栓C级
GBT6052工业液体二氧化碳GB/T61701型六角螺母
GB/T 8110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品粒钢实心焊丝
GBT8162结构用无缝钢管
GB9448焊接与切制安全
GB/T9793热喷涂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锌、铝及其合金
GB/T10045非合金钢及细品粒钢药芯焊丝
GB/T11345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T13793直缝电焊钢管
GB/T29711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焊缝中的显示特征
GB/T29712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验收等级
GBT37910.1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验收等级第1部分:钢、镍、钛及其合金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DLT284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锋螺栓与螺母
DLT1401输变电钢结构用钢管制造技术条件
HGT3728焊接用混合气体氢-二氧化碳
HG/T3668富锌底漆
JG/T203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
B/T3223焊接材料质量管理规程
NBT47008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NB/T47009低温承压设条用合金钢锻件
NBT47013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NBT47013.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NB/T47013.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
3术语和定义、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零件part
组成部件(3.12)或构件(3.13)的最小单元,如法兰、加劲板等。
3.12
部件component
由若干零件(3.11)组成的单元,如钢管和法兰组成的焊接件等。
3.13
构件element
由零件(3.11)或由零件(3.1.1)和部件(3.12)紧固连接组成的钢结构基本单元。
3.1.4
装配assembling
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将零件(3.11)连接或固定在一起成为部件(3.12)的过程。
3.1.5
试组装trial assembling
为检验钢管结构或零件(3.1,1)、部件(3.12)是否满足设计及安装质量要求进行的组装。

3.1.6
钢管杆steel pole
由单根或多根钢管主杆组成的钢管结构。
3.1.7
钢管塔steel tubular tower
主材采用钢管构件(3.13),其他部件(3.12)用钢管或圆钢、型钢等构件(3.13)组成的空间塔架(桁架)结构。
3.1.8
钢管构支架steel tubular s知bstation structures
主柱用钢管,横梁用钢管或型钢组成的构架或钢管设备支架。
3.1.9
对接焊罐butt weld
在焊件的坡口面间或一零件(3.1.1)的坡口面与另一零件(3.1.1)表面间焊接的焊缝,也称坡口焊缝。
3.1.10
角焊缝llet weld
沿两直交或近直交零件(311)的交线所焊接的焊缝。

4总则
4.1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及检验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本文件的要求。当需要变更设计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签署设计确认文件。
4.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应经过试验及验证评定合格,
4.3输变电钢管结构制造中所涉及角钢的加工技术要求,除本文件规定项目外,其余按GB/T2694执行。
4.4在本文件中未规定的,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高清无水印22G815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22年10月1日,统一编号:GJBT-1600,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2G815,22G815图集,建筑结构,抗浮锚杆,抗浮锚杆图集,高清无水印 22G815 建筑结构抗浮锚杆图集.pdf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4〕119号)进行编制。
1.2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2019
《高压喷射扩大头锚杆技术规程》JGJ/T282-2012
《锚杆检测与监测技术规程》JGJ/T401-2017
抗浮锚杆技术规程》YB/T4659-2018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子房屋建筑结构使用期间抗浮锚杆的设计、检测与验收。
2.2本图集抗浮锚杆按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环境类别为二类进行耐家性设计当用于三类、四类、五类环境中或设计使用年限超过50年时,应根据使用条件及年限要求按有关标准进行耐久性设计。
2.3工程建设期间应严格进行地下水控制,有关单位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工程建设期间建筑物抗浮稳定与工程安全
2.4本图集涉及的锚杆类型包括全长粘结型锚杆、拉力型预应力锚杆、压力型预应力锚杆、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杆、扩体锚杆。
2.5欠固结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可液化土等特殊性岩土地基采用抗浮锚杆时,应进行专项研究和论证。
2.6锚固段不得设置在未经处理的有机质、液限4大于50%或相对密实度D小于0.33的地层中。
3其他说明
3.1本图集所标注尺寸除特别注明外,其他均以毫米(mm)为单位。
3.2本图集中“中”和“业”分别代表HPB300和HRB400级钢筋;符号“中$”表示钢绞线;符号“中T”表示预应力螺纹钢筋。
3.3本图集未尽事宜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4本图集涉及筋体或浆体材料强度的公式未注明相关量纲,设计人员使用时应进行单位换算。
4详图索引方法

术语与符号

1术语
1.1抗浮锚杆anti-floating anchor
安设于岩土层中抵抗地下水对建(构)筑物所产生上浮作用力的锚杆。
1.2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ultimate anchor resistance
锚杆在拉力作用下达到锚固体与岩土体粘结界面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轴向拉力。
1.3筋体无粘结段unbonded tendon length
锚固体中与浆体可相对滑动、能传递所承担拉力的锚杆筋体长度。
1.4筋体粘结段bonded tendon length
与浆体粘结并传递所承担拉力的锚杆筋体长度。
1.5扩体锚杆enlarged section anchor
在锚固段范围内部分断面扩大浆体横截面面积以提高抗拔承载能力的锚杆。
1.6有效锚固长度valid anchorage length
抗浮锚杆在受力作用下,实际提供抗力的锚固体长度。

设计要点

1技术要点
1.1抗浮设防水位应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文件、专项咨询论证成果等选用。抗浮锚杆设计前,应复核抗浮设防水位确定时采用的设计条件,确保与最终设计条件一致。
1.2抗浮锚杆设计满足抗浮稳定要求的同时,应确保地基土满足承载力及变形控制要求。
1.3岩层锚杆锚固体直径不宜小于100mm,土层锚杆锚固体直径不宜小于150mm,等直径锚杆及非扩体段的锚杆直径不宜大于250mm。
1.4抗浮锚杆平面中心间距,等直径锚杆不应小于锚固体直径的8倍,扩体锚杆同时不应小于扩体段直径的4倍,且均不应小于1.5m。
1.5抗浮锚杆应结合基础形式、正常使用工况下抗浮锚杆受力情况等条件确定平面布置方案,以确保基础受力合理、抗浮锚杆受力均匀,避免渐进破坏。锚杆布置在满足整体抗浮稳定要求前提下,尚应充分考虑局部抗浮对地下结构底板受力及变形的影响。
1.6抗浮锚布设宜避开后浇带区域。
1.7确保抗浮铺杆达到抗浮要求的同时,应兼顾裙房或纯地下车库身主楼之间的差异变形控制。
1.8抗浮锚杆设计应计入不低于主体设计所采用的结构重要性系数。
1.9基坑肥槽回填前应清除杂物。采用分层夯实材料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在弱透水层的场地采用透水材料进行肥槽回填时,应考虑对抗浮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2材料
2.1锚杆材料和部件应满足锚杆设计要求,不同材料间不应产生不良的相互影响。
2.2锚杆材料和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3锚杆筋体采用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锚杆承载力要求选用热轧带肋钢筋或预应力螺纹钢筋,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预应力混凝士用螺纹钢筋》GB/T20065和《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G/T502的有关规定;
2)筋体连接均应能承受锚杆极限抗拉承载力。
2.4锚杆筋体采用的钢绞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绞线、环氧涂层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有关规定;
2)除修复外,钢绞线应为连续体,不得连接。
2.5压力型锚杆可采用无粘结钢绞线、热轧带肋钢筋或预应力螺纹钢筋。
2.6浆体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不得采用高铝水泥;
2)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

内容索引:

编制说明1
术语与符号
术语与符号2
设计要点
技术要点3
材料3
抗浮稳定性验算5
抗浮锚杆分类5
抗浮锚杆代号与规格6
承载力计算方法6
杆体设计8
耐久性设计9
锚固节点设计9
试验与验收

试验与验收12
选用说明
全长粘结型锚杆选用说明14
拉力型预应力锚杆选用说明15
压力型预应力锚杆选用说明16
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杆选用说明17
全长粘结型扩体锚杆选用说明18
拉力型预应力扩体锚杆选用说明19
压力型预应力扩体锚杆选用说明20
选用表
岩层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21
土层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估算表26
抗浮锚杆筋体选用表31
筋体粘结段长度计算表32

整体破坏时单根锚杆对应的土体自重标准值Ww选用表33
压力型锚杆锚固体受压承载力计算表34
锚固节点选用表35
节点构造
抗浮锚杆构造节点索引36
全长粘结型锚杆构造37
拉力型预应力锚杆构造40
压力型预应力锚杆构造42
截面详图43

防水构造44
封锚节点详图48
附录
附录A筋体材料基本参数表49
附录B全长粘结型锚杆设计示例50
附录C压力型预应力锚杆设计示例52
录D拉力型预应力扩体错杆设计示54
附录E岩石锚杆设计示例56
相关技术资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80.2-2014代替Q/SY1180.2—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
Specification for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Part 2:Pipeline high consequence areas identification

2014-08一22发布2014一10-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180.2,Q/SY 1180.2-2014,第2部分,管道完整性管理,管道管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Q/SY 1180.2-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2部分:管道高后果区识别

1范围
Q/SY1180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工作、报告及高后果区管理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对建设期和运营期油气管道进行高后果区识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6621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
Q/SY1180.1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Q/SY1180.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区等级class area
按管道沿线居民户数和(或)建筑物的密集程度等划分的等级,分为四个地区等级。划分标准见
附录A。
3.2
特定场所identified site
除三级、四级地区外,由于管道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潜在区域。包括以下地区:
a)特定场所I: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监狱、商场等人群难以疏散的建筑区域。
b)特定场所Ⅱ:在一年之内至少有50d(时间计算不需连贯)聚集30人或更多人的区域。例
如集贸市场、寺庙、运动场、广场、娱乐休闲地、剧院、露营地等。

3.3
潜在影响半径(PIR)potential impact radius
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可能对周边公众安全造成威胁的最大半径。
3.4
潜在影响区域(PIA)potential impact area
天然气管道发生事故,依据潜在影响半径计算的可能影响的区域。
4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4.1输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管道经过区域符合如下任何一条的区域为高后果区:

a)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
b)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
c)如果管径大于762mm,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大于6.9MPa,其天然气管道潜在影响区域内
有特定场所的区域,潜在影响半径按照SY/T6621相应公式计算。
d)如果管径小于273mm,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小于1.6MPa,其天然气管道潜在影响区域
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潜在影响半径按照SY/T6621相应公式计算。
e)其他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
f)除三级、四级地区外,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加油站、油库等易燃易爆场所。
4.2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
管道经过区域符合如下任何一条的区域为高后果区:
a)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
b)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
c)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村庄、乡镇等。
d)管道两侧各50m内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及易燃易爆场所等。
e)管道两侧测各200m内有湿地、森林、河口等国家自然保护地区。
f)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水源、河流、大中型水库。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80.3-2014代替Q/SY1180.3一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Specification for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Part 3:Pipeline risk assessment

2014-08-22发布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180.3,Q/SY 1180.3-2014,第3部分,管道完整性管理,管道管理,管道风险评价,Q/SY 1180.3-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3部分:管道风险评价

1范围
Q/SY1180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的原则、方法、评价过程与报告编写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在役油气管道的风险评价。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失效failure
造成在役管道系统的某一部分非正常损坏、功能缺失或性能下降,并已达到不能继续安全可靠使
用的事件。
2.2
风险risk
潜在损失的度量,它是失效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的乘积。
2.3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识别对管道安全运行有不利影响的危害因素,评价失效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大小,综合得到管道
风险大小,并提出相应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过程。
2.4
管段segment
作为评价单元的一段管道。

3一般原则
3.1应系统全面识别管道运行历史上已导致管道失效的危害因素,并参考类似管道的失效因素。应
对识别出的每一种危害因素造成失效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评价。
3.2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应充分考虑管道系统特点、危害因素识别结果及所需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
质量。
3.3风险评价过程中评价人员应与管道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充分讨论和结合。
3.4风险评价应定期开展。当管道运行状态、管道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开展再次评价。
4评价方法
4.1按风险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可以将风险评价方法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半定量风险评价及定量风
险评价。企业应根据评价目的、管道数据情况、评价投入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
4,2评价方法中失效可能性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a)腐蚀,如外腐蚀、内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等。
b)管体制造与施工缺陷。
c)第三方损坏,如开挖施工破坏、打孔盗油(气)等。
d)自然与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和水毁等。
e)误操作。
4.3评价方法中失效后果应考虑以下影响因素:
a)人员伤亡影响。
b)环境污染影响。
c)停输影响。
d)财产损失。
4.4典型半定量评价法参见附录A,定性的风险矩阵图法参见附录B。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80.5一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导则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Part 5:Pipeline constructing integr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2009一01-一23发布2009一03一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180.5,Q/SY 1180.5-2009,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导则,第5部分,管道完整性管理,管道管理,Q/SY 1180.5-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5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导则

1范围
Q/SY1180的本部分规定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内容和流程。
本部分适用于建设期管道线路的完整性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SY118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
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部分。
Q/SY1100.7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7部分:建设期管道完整性数据收集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Q/SY1180的本部分。
3.1
建设期管道constructing pipeline
指从项目前期到竣工验收结東之间的管道。
3.2
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 during construction
是指在管道建设期针对以实现管道本质安全为目的的系统管理活动,主要是以保证管道运行安
全、经济为核心,通过在建设期各阶段实施风险识别和评价等技术手段,识别出管道在今后运行过程
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在建设期各个阶段就采取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保证
管道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结构和功能完整,实现管道本质安全,从而满足今后管道安全运营和管理需求
的管理活动。

4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原则
a)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应贯穿于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
投产试运、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b)应把完整性管理的理念、要求作为管道建设各阶段技术方案优化、决策的依据之一。
c)风险评价应是建设期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环节。
d)应保证建设期管道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80.6-2014代替Q/SY1180.6一2009,Q/SY1180.7一2009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6部分数据采集
Specification for 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Part 6:Data collection

2014-08一22发布2014一10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180.6,Q/SY 1180.6-2014,数据采集,第6部分,管道完整性管理,Q/SY 1180.6-2014 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第6部分:数据采集

1范围
Q/SY1180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管道建设和运营中管道线路完整性管理需要采集数据的内容及
格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管道线路完整性管理数据采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6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2459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GB/T13401钢制板对焊管件
GB/T1596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9294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
GB/T2025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GB/T20258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T50539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测量规范
CH/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T8023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CH/T8)24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SY/T4108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及施工规范
SY/T6621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管网lineloop
按照管线之间层次关系对管线进行分类、组织、管理。用于存储管线的描述性信息,例如,管道
公司管网→东北管网。它是以对象类的形式存在,并不包含任何图形信息。通过管网和站列的关联关
系来管理管线数据,每个站列可能属于一个或多个管网对象,而一个管网对象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管网
的父管网。

3.2
子系统subsystem
按照各管道分公司的管辖区域、省、市地理边界等地界范围对管线进行分类、组织、管理。例
如,兰州子系统、四川子系统。它是对象类,不包含任何图形信息。通过子系统和省、市政边界等多
边形要素的关联关系以及子系统范围和站列的关联关系来管理管线数据。
3.3
控制点control point
在管线中心线上具有已知地理位置坐标和里程值的点,包括站列要素的每个起点和终点、沿站列
的变形(弯曲)点或者管线交叉点。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控制点可以是沿管线的转角桩或沿管线的
GPS测量点,通过这些点可以在管线系统中明确地描述管线的走向。控制点是点要素类。
3.4
站列station series
在管线系统管道中心线由站列组成,而站列由控制点依次组成。站列是通过已知M值(可选,Z
值)的连续的折线段描述的一段管线,它是为管理管线而引出的逻辑上的概念。其中,M值代表里
程,Z代表高程。站列是线要素类,每个站列记录都具有起止里程值。
3.5
在线点要素online point
根据管线设备与管线的位置关系而确定的一类要素,点要素一定在管道中心线上。例如,阀门、
三通等。在线点要素存储于已知M值(可选,Z值)的点要素类中。通过线性参考,在线点要素可
以直接定位在管线上。
3.6
在线线要素online polyline
根据管线设备与管线的位置关系而确定的一类要素,线要素一定在管道中心线上。例如,套管、
防腐层等。在线线性要素存储于已知M值(可选,Z值)的线要素类中,在图形形状上受管道中心
线限制并与其一致。通过线性参考,在线线要索可以直接定位在管线上。

4基础地理数据要求
4.1数据格式及坐标系统要求
数据格式及坐标系统要求如下:
a)数字地图文件应为GeoDatabase格式。
b)遥感影像应为GeoTiff格式。
c)坐标系应采用CGCS2000坐标系。
d)高程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数字地图要求
4.2.11:250000及更小比例尺数字地图
4.2.1.1应覆盖管线(含支线)两侧至少各50km范围。
4.2.1.2地图应至少包含行政区划、公路、铁路、水系、居民地、等高线等基础地理图层和DEM
数字高程模型。
4.2.1.3数字地图标准依据国家同比例尺地图的分层、属性、编码标准,见GB/T20257和GB/T20258.
4.2.21±25000-1:100000数字地图
4.2.2.1应覆盖管线两侧至少各2km范围。
4.2.2,2地图应至少包含行政区划、公路、铁路、水系、居民地及设施、植被与土质、地震带、等
高线、DEM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地理图层。
4.2.2.3数字地图标准依据国家同比例尺地图的分层、属性、编码标准,见GB/T20257和
GB/T20258.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82-2009
Global 8550型热电式发电机操作维护规程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cedures for Global 8550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

2009-01-23发布 2009一03一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Global 8850,Global 8850型热电式发电机,Q/SY 1182,Q/SY 1182-2009,操作维护,Q/SY 1182-2009 Global 8850型热电式发电机操作维护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Global 8550型热电式发电机的操作与维护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Global 8550型热电式发电机的操作与维护。
2缩略语及主要技术参数
2.1缩略语
下列缩路语适用于本标准。
TEG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热电式发电机
注:热电式发电机指能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包括燃烧器和燃料系统。
GPRS gas pressure reduction system减压系统
注:减压系统指将供给TEG的燃料气压力降为所要求压力的装置。
2.2主要技术参数
a)额定输出电压:24V(DC)。
b)额定输出功率:550W。
c)燃料系统压力:35kPa70kPa(5psi~10psi).
d)一级减压阀减压后压力约为3.4MPa。
e)二级减压阀减压后压力约为0.2MPa。
3GPRS启动与关闭
3.1GPRS启动
a)检查并确认系统中所有设备、仪表完好。
b)两级减压阀显示压力正常:一级诚压阀诚压后压力约为3.4MP;二级减压阀减压后压力约为0.2MPa。
c)检查所有气路无泄漏。
d)按气源顺序开启气路阀门,阀门应缓慢开启以避免对气路造成压力冲击。

3.2GPRS关闭
按气源顺序关闭气路阀门。
3.3GPRS加热器启动
a)打开加热器的燃气阀门。
b)顺时针旋转控制器调节钮到全开位置10(位置10在正下方)。
c)将12V(DC)临时外接电源接在加热器的启动引线上;根据环境温度,在15min~30min后,
按下100%安全关闭阀上的按钮,按钮会自动复位,阀门开启。如果按钮复位后阀门没有开
启(按钮按动时较重),应等待几分钟,再按下按钮。
d)确认加热器运行正常10min后,拆掉12V(DC)外接电源。
e)待加热器运行稳定1h后,将温度控制器(每格对应4℃)调节到所需要的温度。
3.4GPRS加热器关闭
关闭加热器的燃气阀门。

4TEG启动与停机
4.1TEG启动前的检查
4.1,1检查TEG机箱内及远控箱内的所有电气接线连接应牢周可靠。
4.1.2确认GPRS运行正常。
4.1.3检查并确认通向TEG的气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燃气管线无泄漏;其点火系统燃料压力为
35kPa~70kPa(5psi10psi)之间,TEG运行时此压力通常为42kPa~56kPa(6psi~8psi)。
4.1.4远控TEG还应检查下面内容:
a)文丘利管风门处于全开状态。
b)检查并确认TEG机箱内启/停开关处于向上的“ON”位置。
c)检查并确认TEG机箱内端子“24V+”和“24V-”间的电压应为24V(DC)一27V(DC)。
d)检查机箱内超温继电器上最左侧两个湍子的电压是否为13V(DC)一14V(DC)。
4.2TEG的手动启动程序
a)先断开用户负载,根据图1和表1确定环境温度和风速相适应的负载功率,填写TEG启动数
据表(见附录A):环境温度与最佳负载功率关系曲线见图1,有风条件下的修正空气温度见表1。
b)打开供气开关,检查无泄漏,燃料压力表指示应在35kPa~70kPa(5psi~10psi)之间。如果
偏低,顺时针缓慢旋进控制箱内调压阀的调压螺钉;如果偏高,逆时针缓慢旋出调压螺钉,
并点动自动切断阀按钮,同时打开启/停开关使管路卸压,然后再观察压力能否稳定在需要
的范围内。
c)关闭文丘利管的风门.
d)关闭燃烧器控制阀,按下自动切断阀按钮,并用自带的夹子保持其按下状态。开启燃料气供
给阀门,查看是否已燃烧。如果5s内不能点燃,则立即释放按钮,检查故障:如果已经开始
燃烧,就缓慢开启燃烧器运行控制阀直至全开位置,将文丘利管的风门调到全开位置。
e)如果火焰熄灭,则关闭燃烧器运行控制阀,重新点火,然后再开启运行控制阀。
f)开启燃烧器运行控制阀约5mi后,取下自带的夹子,缓慢松开自动切断阀上的按钮,截断阀
应仍能保持开启状态。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95-2013代替Q/SY1195一2009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HD5420GA,HD5502GA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resin HD5420GA,HD5502GA

2013一04-15发布2013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HD5420GA,HD5502GA,Q/SY 1195,Q/SY 1195-2013,高密度聚乙烯树脂,Q/SY 1195-2013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5420GA、HD5502GA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5420GA,HD5502GA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
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乙烯和1一己烯为单体,在铬系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
HD5420GA,HD5502GA。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2一2010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ISO1183-2:2004,MOD
GB/T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2:1993,IDT)
GB/T1043.1-2008塑料简支梁冲击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非仪器化冲击试验(ISO179-1::2000,IDT)
GB/T2547-2008塑料取样方法
GB/T2918一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0291:1997)
GB/T3682一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id1S)1133:1997)
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341一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S0178:2001,IDT)
GB/T9352一2008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IS0293:2004,IDT)
GB9691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
SH/T1541一2006热塑性塑料颗粒外观试验方法
Q/SY1200.1石油化工产品包装规范第1部分:固体产品

3要求
3.1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5420GA,HD5502GA为本色颗粒,无黑粒,无杂质。
3.2对于有卫生要求的聚乙烯树脂,应符合GB9691的规定。
3.3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5420GA,HD5502GA技术指标见表1。
4试验方法
4.1压塑试样的制备
按GB/T9352一2008的规定进行,采用不泾料式模具和表2条件。

不溢料式模具允许有约3%的材料损失。
4.2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
按GB/T2918一1998的规定进行。
试样的状态调节条件: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10%,时间为40h~96h。
试验的标准环境条件: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10%。
4.3颗粒外观
按SH/T1541一2006的规定进行。
4.4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按GB/T3682一2000的规定进行。HD5420GA试验条件为GB/T3682一2000附录A中条件G
(负载21.6kg,温度190℃)。HD5502GA试验条件为GB/T3682一2000附录A中条件T(负荷5kg,
温度190℃)。
4.5密度测试
按GB/T1033.2一2010的规定进行。采用测试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时挤出料条作为密度试验试样,
在23℃±2℃环境中冷却30min后进行测试,测试时将样条用锋利刀片切出2mm~3mm小段进行测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97-2013代替Q/SY1197一2009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4801EX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resin HD4801EX

2013一04一15发布2013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HD4801EX,Q/SY 1197,Q/SY 1197-2013,聚乙烯树脂,高密度,Q/SY 1197-2013 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4801EX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4801EX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
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乙烯和1一己烯为单体,在铬系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树
脂HD4801EX。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33.2一2010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IS01183-2:2004,MOD)
GB/T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摸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2:1993,IDT)
GB/T2547-2008塑料取样方法
GB/T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O291:1997)
GB/T3682一2000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idt ISO1133:1997)
GB/T8170一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341一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S0178:2001,IDT)
GB/T9352一2008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ISO293:2004,IDT)
GB9691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
SH/T1541一2006热塑性塑料颗粒外观试验方法
Q/SY1200.1石油化工产品包装规范第1部分:固体产品

3要求
3.1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4801EX为本色颗粒,无黑粒,无杂质。
3.2对于有卫生要求的聚乙烯树脂,应符合GB9691的规定。
3.3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4801EX技术指标见表1。
4试验方法
4.1压塑试样的制备
按GB/T9352一2008的规定进行,采用不谧料式模具和表2条件。
不谧料式模具允许有约3%的材料损失。

4.2试样的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按GB/T2918一1998的规定进行。
试样的状态调节条件: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10%,时间为40h~96h。
试验的标准环境条件: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10%。
4.3颗粒外观
按SH/T1541一2006的规定进行。
4.4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按GB/T3682一2000的规定进行。试验条件为GB/T3682一2000附录A中条件G(负载
21.6kg,温度190℃)。
4.5密度测试
按GB/T1033.2一2010的规定进行。采用测试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时挤出料条作为密度试验试样,
在23℃±2℃环境中冷却30min后进行测试,测试时将样条用锋利刀片切出2mm~3mm小段进行测试。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199-2013代替Q/SY1199一2009
SODm尿素
Superoxide dismutase mimics urea

2013一04一15发布2013一06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199,Q/SY 1199-2013,SODm尿素,Q/SY 1199-2013 SODm尿素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SODm尿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制得的尿素溶液为原料,添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
(SODm)制剂混合制得的农业用尿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440尿素
GB/T2441.1尿素的测定方法第1部分:总氮含量
GB/T2441.2一2010尿素的测定方法第2部分:缩二脲含量分光光度法
GB/T2441.3尿素的测定方法第3部分:水分卡尔·费休法
GB/T2441.7尿素的测定方法第7部分:粒度筛分法
GB/T2441.9尿素的测定方法第9部分:亚甲基二脲含量分光光度法
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8569固体化学肥料包装
GB18382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
HG/T2843化肥产品化学分析常用标准滴定溶液、标准溶液、试剂溶液和指示剂溶液
Q/SY1200.1石油化工产品包装规范第1部分:固体产品
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2005]第4号

3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3.1外观:浅黄色颗粒状。
3.2SODm尿素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要求。
4检验规则
4.1检验项目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项目均为出厂检验项目。
4.2组批
产品按批检验,以一班或一天的产量为一批,最大批量不超过1500t。用户把附有质量检验单或收到的产品作为一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200.2-2015代替Q/SY1200.2一2009
石油化工产品包装规范
第2部分液体产品
The packing specifications of petrochemical products-Part 2:Liquid products

2015一08一04发布2015一11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200.2,Q/SY 1200.2-2015,液体产品,石油化工,石油化工产品包装规范,第2部分,Q/SY 1200.2-2015 石油化工产品包装规范 第2部分:液体产品

1范围
Q/SY1200的本部分规定了液体石油化工产品包装物的分类、技术要求、标识标注要求、不干
胶标签版面设计要求、不干胶标签版面印刷要求、包装物及不干胶标签使用和贮存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使用“昆仑”商标,且采用塑料桶和钢桶包装的液体石油化工产品。
本部分不适用于润滑油和润滑脂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25.1一2008包装容器钢桶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694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T13508一2011聚乙烯吹塑容器
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8191包装容器危险品包装用塑料桶
Q/SY1001一2008企业标识应用规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识管理暂行办法中油办字[2005]224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产品使用标识管理细则(暂行)中油办字[2005]292号

3液体石油化工产品包装物分类
液体石油化工产品包装物主要有:聚乙烯塑料桶和钢桶。
4技术要求
4.1选择聚乙烯塑料桶包装危险品时,包装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18191的规定。
4.2选择聚乙烯塑料桶包装非危险品时,包装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13508一2011的规定。
4.3选择钢桶包装液体石油化工产品时,钢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25.1一2008的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205-2009
液化天然气设备与安装陆上装置设计
Installation and equipment for liquefied natural gas-Design of onshore installations

2009一02一26发布2009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205,Q/SY 1205-2009,液化天然气安装,液化天然气设备,陆上装置设计,Q/SY 1205-2009 液化天然气设备与安装 陆上装置设计

1范围
本标准指导所有陆上液化天然气(LNG)装置(包括LNG的液化、储存、气化、转运及处理)
的设计、施工和操作。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站场:
LNG输出装置一气体入口界区与装船汇管之间的部分;
LNG接收装置一卸船汇管与气体出口界区之间的部分;
调峰站一气体进出口界区之间的部分。
上述装置的简要说明参见附录G。
本标准不适用于卫星站场。储存能力不足200t的卫星站可参考EN1364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各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1一2000,IE℃60079-0:
1998,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General requirements,IDT)
GB3836.2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3836.2一2000,IEC60079
1:1990,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1:Flameproof enclosures "d",eqv)
GB3836.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3836.3一2000,IEC60079
7:1990,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7:Increased safety "e",eqv)
GB3836.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性“i”(GB3836.4一2000,IEC
60079-11:1999,Explosive atmospheres-Part 11:Equipment protection by intrinsic safety "i",IDT)
GB3836.5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各第5部分:正压外壳型“p”(GB3836.5一2004,IEC
60079 -2:2001,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2:Pressurized
enclosures“p”,MOD)
GB3836.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6部分:油浸型“o”(GB3836.6一2004,
EC600796:1995,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6:Oil-immersion "o",IDT)
GB3836.7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7部分:充砂型“q”(GB3836.7一2004,IEC60079
5:1997,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5:Powder filling "g",IDT)
GB3836.8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8部分:“n”型电气设备(GB3836.8一2003,IEC
60079-15:2001,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15:Construction,test
and marking of type of protection "n"electrical apparatus,MOD)
GB3836.9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9部分:浇封型“m”(GB3836.9一2006,IEC
60079-18:2004,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Part 18:Construction,test
and marking of type of protection encapsulation "m"electrical apparatus,IDT)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非正常运行abnormal operation
装置短时间中断运行、生产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以及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或处于维修状态时均属非
正常运行模式,而非意外事故。
3.2
意外事故accidental event
在非控制或非计划下发生的,会对安全或环境造成影响的事件。
3.3
界区boundary
操作者/业主具有全部控制和支配权或专有权的陆上或水上界线。
3.4
防火堤或防火墙bund or bund wall
抬高的非渗透性结构,能够承受溢出液体的静压和温度,环绕在限制溢出烃类的拦蓄区周围,通
常和储存区相连。
3.5
凝液condensate
来自储气层的天然气经初始分离所产生的烃类液体。
注:天然气凝液的主要成分为戊烷及较重组分,但也溶有一定量的丙烷和丁烷
3.6
容器一主容器container-primary container
连续接触ING的容器,如:
一单容低温容器;
—球罐低温容器;
一双容罐、全容罐或低温混凝土罐的内部低温容器:
—薄膜罐的低温薄膜。

4安全与环境
4.1一般规定
装置的设计、采购、建设和运转各阶段的实现还宜符合GB/T19000和GB/T24001一GB/T
24050中对于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的要求。
此外,每个阶段均应由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控制。
4.2环境影响
4.2.1环境影响评价
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按照当地法规对项目的拟建地点进行初步的环境影响评价(EIA)。
并宜记录装置拟建区域的环境特征。
站址确定后,应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
LNG站场的所有排放物,即固体、液体(包括水)和气体(包括有害气味)都应进行识别并采取相关的措施,以确保这些排放物对人员、财产、动植物无害。此条不仅适用于正常排放,也适用于
事故排放。
在运行前或运行期间,应建立排放物管理程序,还应确定处理有毒物质的防范措施,并定期更新。
还应对站场建设和运行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消除、减少并限制不良的行为规范。主要项目
如下:
一增加的人口,包括固定人口及暂住人口。
增加的公路、铁路及船运交通。
增加的噪声,包括突发噪声及间隙噪声。
增加的振动,包括突发振动及间隙振动。
增加的夜间工作,包括光效应及照明的间断使用。
燃烧排放,包括间歇燃烧或连续燃烧。
对水进行加热或冷却。
4.2.2站场排放
在设计LNG站场时应努力消除或减少试车、投产及维修时的排放,或实现无害排放,并确定污
染物排放量及浓度的目标。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1206.1一2009
油气管道通信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光传输系统
General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oil and gas pipe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Part 1: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2009一02一26发布2009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1206.1,Q/SY 1206.1-2009,光传输系统,油气管道通信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Q/SY 1206.1-2009 油气管道通信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光传输系统

1范围
Q/SY1206的本部分规定了基于SDH的MSTP光传输系统技术要求,包括节点的基本功能、接
口特性、性能参数和指标、保护倒换、网络管理、设备运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内嵌RPR部分
的功能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中国石油油气长输管道光传输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Q/SY12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YDN099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
YD/T5095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IEC-801-2静电放电发生器第二次放电参数标准
IEC-801-3静电放电发生器第三次放电参数标准
IEC-801-4静电放电发生器第四次放电参数标准
IEEE802.1d生成树(spanning tree)协议,解决了链路闭合引起的死循环问题
IEEE802.1q虚拟局域网协议,主要规定了VLAN的实现方法
IEEE802,1s多生成树协议,这项标准使管理员可以把VLAN流量分配给唯一的通路
IEEE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使收敛过程由原来的1min减少为现在的1s~10s
IEEE802,3描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方法
IEEE802.3u百兆以太树的标准
IEEE802.3x全双工及流量控制标准
IEEE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
ITU-TG.664放大器的单通道SDH系统或WDM系统的安全进程协议
ITU-T G.691带有光放大器的单信道SDH系统的光接口和STM-64系统协议
ITU-TG.703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协议

ITU-TG.707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协议
ITU-TG.709光传送网(OTN)的接口协议
ITU-TG.751用于SDH网的无线中继系统的传输特性和性能指标协议
ITU-TG.773传输系统管理用的Q接口协议栈协议
ITU-TG.774同步数字体系(SDH)网元信息模型
ITU-TG.781SDH传输系统和媒质,数字系统和网络系列
ITU-TG.782原G.781,G.782和G.783建议合并成的新建议
ITU-TG.783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功能块的特性协议
ITU-TG.784同步数字体系(SDH)的管理协议

缩略语
下列缩路语适用于Q/SY1206的本部分。
ADM Add/Drop Multiplexer分插复用器
AIS Alarm Indication Signal告警指示信号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转移模式
ECC Embedded Control Channel嵌入式控制通道
GFP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通用成帧规程
HPC Higher Order Path Connection高阶通道连接
IP Internet Protocol互连网协议
LOF Loss Of Frame帧丢失
LPC Lower Order Path Connection 低阶通道连接
LOS Loss Of Signal信号丢失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
MSP 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复用段保护
MSTP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多业务传送平台
PD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数字系列
POH Path Overhead通道开销
RS-AIS Regenerator Section Alarm Indication Signal再生段告警指示信号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
SNCP Sub-Network Connection Protection子网连接保护
SOH Section Overhead段开销
SSM Synchronization Status Message同步状态信息
STM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多业务传送节点功能
STP 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

4业务种类及组网原则
4.1业务种类
根据本企业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以及油气管道工程对通信的实际需求,光传输系统必须满足承
载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的需要。目前需要支特的主要业务种类如下:
a)SCADA业务。
b)话音业务。
c)工业电视视频图像。
d)会议电视图像。
e)企业信息化系统。
f)其他。
4.2组网原则
光传输系统组网过程中,要遵循如下原则:
a)技术成熟、先进、经济合理、利于今后网络发展。
b)既要满足管线工程本身业务类型和业务容量的需求,还要兼顾未来业务拓展后的容量需求。
c)网络安全性达到电信级要求。
d)在成本最优的前提下,具备完善的语音、数据、图像多业务接人、处理和传送的能力。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1015-2017
油气田地面建设数字化工程信息移交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handover of digit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 oil-gas field surface project

2017一06一28发布2017一09一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01015,Q/SY 01015-2017,信息移交,地面建设,数字化工程,数字化工程信息移交,油气田,Q/SY 01015-2017 油气田地面建设数字化工程信息移交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建设数字化工程信息移交的内容、流程、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气田地面新建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调试以及建设过程项目管理相关数字化信
息移交工作,改、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692天然气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标准
SYT0009石油地面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中油办【2010】187号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手册
油勘函【2010】228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程信息engineering information
项目建设过程中与工程对象相关的模型、数据、图纸资料以及过程管理资料等信息资源。
3.2
数字化工程信息移交digital handover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完成相关工作后,将形成的工程信息通过移交平台建立关联关系后,系
统地提交给业主或用户的过程。

3.3
工程对象位号project number
工程对象如设备、仪表、管道等对应的唯一标识号。工程位号一般采用具有特定规则的编码
形式。
3.4
模型model
用二维逻辑或三维实体方式表达的数据集合,包括工艺流程模拟模型、智能P&D、三维模型等。
3.5
结构化数据structured data
按照预先定义的公开结构式组织的数据,它既可以是数据库数据,也可以是结构化文件、图形、
逻辑模型或三维模型。这种数据有较高的信总互用性,通过采用ISO/GB标准可避免信息锁定于某个
应用软件。

3.6
源文件original file
由具体应用软件创建,没有明确或公开结构式的数据信息。这种数据信息将被锁定于某个应用软
件,并可以再次编辑。
3.7
电子音像multimedia
通过拍照、录音、录像、扫描文档或软件创建的音像和位图,包括扫描纸质文件生成的PDF文件。
4数字化工程信息移交基本要求和内容
4.1基本要求
实施油气田地面建设数字化工程信息移交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实施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数字化信息移交前,应由工程建设组织单位建立工程设施对象完整
的项目分解结构(PBS)和工作分解结构(WBS),应对工程信息进行完整性编码,或建立编码规定及规则
b)交付的信息应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
c)交付的信息深度和质量应满足工程项目信息化业务建设需求,并满足相关文件编制规定要求。
d)交付的信息应与工程实物、建设过程信息保持一致,确保交付信息真实、可信。
e)交付的信息及交付过程应执行统一的标准,确保信息格式、命名、编号、版次等满足数字化
平台接收要求和用户使用要求。
f)所有交付的数据、文档和模型应根据工程位号及属性建立必要的关联关系。
g)移交涉密信息时,应制定涉密信息移交策略,履行涉密信息管理程序。
h)应确保工程信息移交后的数据安全。

4.2工程信息分类
根据工程信息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建立不同的信息类别,分类如下:
a)1类:法规要求的数据,无此类信息将无法满足工程交付和运行的法律法规要求。
b)2类:信息化业务建设必要的数据,满足生产和维护管理需求,应为工程建设最终数据。
c)3类:选择性数据,一般为设计、采购、施工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过程记录、中间数据(或文件)。
d)4类:其他数据,针对执行特定任务、没有长期保留价值或具有临时特性的数据(或文件),
不移交此类数据不会对工程的完整性产生影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1016-2017
油气集输系统用热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s for heat application in oil and gas gathering system

2017一06一28发布2017一09一15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Q/SY 01016,Q/SY 01016-2017,油气集输系统,用热技术导则,Q/SY 01016-2017 油气集输系统用热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油气集输系统用热的设计、生产运行的用热优化及运行维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及滩海陆采油气田集输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及生产用热的优化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31453油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
GB50349气田集输设计规范
GB50350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SYT0540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型式与基本参数
Q/SY01003油气田地面工程一体化集成装置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规范
Q/SY1686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技术导则
Q/SY1689油气田用非金属管道应用导则

3一般规定
3.1油气集输系统流程应简化,布局应优化,以减少散热环节,提高用热效率。
3.2油气集输系统工艺选择应与用热需求及加热、换热设备的选用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油田、气田
集输工艺流程选择应满足Q/SY1686的有关规定。
3.3油田集输用加热炉的设置应满足GB50350的有关规定。
3.4气田集输用加热炉的设置应满足GB50349的有关规定。
3.5新建、改建和扩建油气田地面集输工程应选用高效节能工艺流程及设备、合理的工艺参数、新
型节能材料,降低运行能耗和生产费用。
3.6存在多种用热需求时,宜采用集中加热、一热多用的加热方式,优化配置加热炉负荷、型式和台数。
3.7应做好油气集输系统设备、管道及附属设施的保温设计,减少热损失。
3.8应定期评价油气集输系统用热水平,分析生产单元的用热状况。
3.9应根据开发和生产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集输系统运行参数。
3.10加强加热设备应用技术筛选和一体化集成装置等高效处理设备的研发及应用。
3.11加强用热及供热工艺、设备、管网日常管理与维护技术培训。

4用热设计
4.1油田油气集输
4.1.1应优先选用不加热集油工艺;当不能满足时,可选用井组集中加热或掺热集油工艺。
4.1.2应结合油田开发预测,优化集油、摻热、脱水、稳定、输送等生产环节中需要加热介质的流
量、温度等工艺参数。
4.1.3对产量较低的边远油田(区块),宜采用油气混输工艺,充分利用老区已建设施,实现油气水
集中处理,少建中间站场,减少耗热量。
4.1.4油井计量宜采用软件量油技术,取消计量站,减少用热点。
4.1.5油田集输系统宜采用一体化集成装置替代中小型集油站场,缩小供热半径,减少用热环节;一
体化集成装置选用应满足Q/SY01003的有关规定。
4.1.6边缘、零散区块宜采用橇装化加热炉。
4.1.7埋地集油管道宜选用绝热效果好、摩阻小的非金属管材,改善集输管道水力和热力条件;非金
属管材选用应满足Q/SY1689的有关规定。
4.1.8当稠油热采、脱水或原油稳定等原因引起采出液、脱后原油或污水温度较高时,宜采用换热或
热泵等技术对余热进行回收。
4.1.9采用掺水集油工艺时,应通过不同掺水量和掺水温度的比选,合理确定掺水系统的工艺参数,
降低集油系统的运行温度,减少摻水热负荷。
4.1.10老油田区块改造时,对用热量大、加热炉多、负荷率较低、油气集输能耗高的区块,应根据
油田开发预测,适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总体优化调整改造:
a)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的老油田,宜采用不加热集油工艺。
b)三级布站的稀油油田,宜改造成单管串接集油工艺,取消计量站,停用或合并接转站。
c)三管伴热集油宜改为环状掺水集油、双管摻水集油或单管串接不加热集油。
d)采用单井加热、计量站集中计量集油工艺的丛式井,宜取消计量站,改为井场轮换计量、集
中加热的集油工艺。
e)对采用单井加热的老油田,应优化加热炉设置,取消或合并井场加热炉。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01030.6-2019
勘探与生产数据规格
第6部分样品实验
Specification for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data-
Part 6 Sample analysis

2019一11一26发布2020一03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Q/SY 01030.6,Q/SY 01030.6-2019,勘探与生产数据规格,样品实验,第6部分,Q/SY 01030.6-2019 勘探与生产数据规格 第6部分:样品实验

1范围
Q/SY01030的本部分规定了样品实验数据分类、数据类型、量纲和数据描述。
本部分适用于样品实验数据的采集、存储、交换与应用。
2样品实验基本信息
2.1样品批次数据表
样品批次数据表包含8个数据项,具体内容见表1。

Q/SY 01030.6,Q/SY 01030.6-2019,勘探与生产数据规格,样品实验,第6部分,Q/SY 01030.6-2019 勘探与生产数据规格 第6部分:样品实验

2.2样品数据表
样品数据表包含25个数据项,具体内容见表2。

3样品实验分类
3.1有机地球化学
3.1.1岩石总有机碳测定
岩石,总有机碳测定包含3个数据项,具体内容见表5。

3.1.2可溶有机物及原油族组分分析
可溶有机物及原油族组分分析包含8个数据项,具体内容见表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