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943-2014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逆转保护装置试验方法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43-2014
自动扶梯 和自动人行道 逆转保护装置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of reverse movement protecting devices ofescalators and automatic walkways
2014-07-08发布2014-09-08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逆转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受试设备)逆转保护装置的试验。
注:除非特别指明,本标准提及受试设备时是指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702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试验方法
4.1通则
4.1.1受试设备
受试设备应配齐出厂配置的全部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各项试验前、后应开机试车,上、下行应运行正常,无异常震动、噪音、气味。
4.1.2试验环境
试验场地应设置护栏和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入内。受试设备供电电源和急停开关(如果有)附近无影响操作的物品。现场采光充足,照度不足时应采取照明册施。电网电压波动应符合受试设备相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4.1.3试验用工辅具
试验用三相断路器应满足受试设备的功率要求。自动扶梯试验用截荷宜按GB16899-2011中5.4.2.1.3.1的要求配置。自动人行道试验用截荷宜按GB16899-2011中5.4.2.1.3.3的要求配置。承截试验受到受试设备结构限制时,可适当成少试验截荷,但至少应足以产生逆转工况。试验截荷的结构形式应便于装截,自动人行道的试验截荷结构还应能够有效防止截荷自行下滑,如防滑沙袋。
4.1.4试验人员
试验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或经相应专业技术培训合格。试验人员应配备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
4.1.5试验用文件
试验应配齐下列文件:
——本标准;
——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其他需要的技术资料,如电气原理图。
4.1.6试验中断和故障处理
在试式险过程中如出现有重要不符合项或受式设备出现故障时,应中断试验,采取纠正措施和排除故障,根据情况确定是否维续试验或停止试验。
4.2试验准备
4.2.1对于零速(欠速)保护与逆转保护相互独立的受试设备,取消零速(欠速)保护功能:
4.2.2对于变频调速受试设备,取消整机失电保护功能,并采取下列措施:
a)隔离变频调速运行系统的功能;
b)将双驱动或旁路变频转换为工颊运行;
c)采用直接拖动摸式;
d)其他等效方式。
4.3盘车试验
4.3.1试验原理
4.3.1.1本试式验采用手动盘车方式驱动受试设备,检查和判断逆转保护装置系统功能的有效性。
4.3.1.2本试验基于受试设备对试验工况和实际工况有相同可的响应,这些响应包括:
a)受试设备沿选定的方向运行时,触发机构不应触及逆转信号检测开关,或非机械触发逆转检测装置不应输出逆转信号;
b)受试设备发生逆转时,触发机构应触发逆转信号检测开关,或非机械触发逆转检测装置输出逆转信号:此时应;
1)工作制动器和附加制动器(如果有,下同)制动,受试设备停止运行;
2)控制装置发出声光警示、显示故障代码(如果有,下同)、受试设备故障锁定(如果有,下同),阻止进一步的运行操作;
c)逆转信号检测开关处于触发状态,或非机械触发逆转检测装置输出逆转信号时,应:
1)按选定的方向启动受试设备时,受试设备应无响应;
2)受试设备启动后,工作制动器和附加制动器随即产生制动作用,受试设备停止运行;
3)手动复位故障锁定后,声光警示停止、故障代码消失。
4.3.2机械触发逆转检测装置试验
4.3.2.1逆转检测装置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a)断开受试设备的供电电源;
b)人为解脱受试设备的工作制动器和附加制动器,使其不起制动作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GB/T50328-2014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 规范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910-2014 高等院校安全防范体系技术规范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10-2014
高等院校 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 for instruc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2014-06-30发布2014-08-30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等院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建设原则、风险等级划分、防护等级要求、设计与施工、工程检验、系统验收和运行维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经国家、河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含培养研究生的研单位)、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等(以下简称高校)新建、改建、扩建安全防范系统,其它高等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2818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308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T644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G/T669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
G/T792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管理标准
GA/T793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合格评定
DB41/T759河南省视频监控联网系统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8181、GB50348、GA/T669、DB41/T75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校安全防范系统
以维护高等院校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它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巡查系统等。
3.2
周界
有实体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3.3
主要出入口外延区
高校周界主要出入口向外延伸一定距离的区域。
4缩略语
GB50348、GA/T669确立的以及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SVAC:音视频编码标准(Surveillance Video and Audio Coding)
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868-2013 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868-2013
尾矿库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
2013-12-25发布201402-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网非金属矿山企业或选矿厂所属的湿式排放透水坝尾矿库。电厂灰渣库、湿排改干排堆存尾矿库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053.1固定式钢佛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佛
GB40532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4053.3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7059移动式木折梯安全标准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AQ2006尾0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YS5418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JG80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尾矿库
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工业废渣的场所。
3.2
尾矿坝
挡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用构筑物,常泛指初期坝和推积切的总体。
3.3
初期坝
基建中用作支撑后期尾矿堆存体的坝。
3.4
堆积坝
生产过程中在初期切顶以上用尾矿苑坑推积而成的坝。
3.5
沉积滩
水力冲积尾矿形成的沉积体表层,指落出水而部分。
3.6
滩顶
沉积滩而与推积坝外坡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
3.7
滩长
由难顶至库内水边线的水平距离。
3.8
最小干滩长度
设计洪水位时的干滩长度。
3.9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10
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1
风险预控
在危险原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3.12
风险预警
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3.13
风险管理对象
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3.14
风险管理标准
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3.15
风险管理措施
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3.16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17
危险源辨识
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特性的过程。
3.18
危险源监测
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4管里要素及要求
4.1总要求
尾矿库所属企业是尾矿库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尾矿库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保障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符合“PDCA”的运行摸式。
注:PDCA分别表示:P一Pkn(计划:D一Do(实施):C一Check检查):A一Acon(改进)。
4.2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方针应:
a)做出遵守现行的安全法律、法规与规章的承诺;
b)经尾矿库所属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
c)明确企业安全理念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d)针对尾矿库特点、风险特性和排放量制定,并随其情祝变化及时更新,以确保其与尾矿库适时状态相适宜;
e)形成文件并贯彻实施;
f)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g)传达到全体尾矿库相关员工,使尾矿库相关员工明确各自的义务与责任;
h)体现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
4.3风险预控管理
4.3.1危险源辨识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而、系统的拼识,并确保:
a)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b)券识范围覆盖尾矿库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c)对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d)危险源拼识时考虑到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e)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f)在尾矿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变化、尾矿库闭库、尾矿回采、库区灾害、上下游环境变化、排放工艺变化、设备设施变化、发生其他重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
g)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后和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拼识。
4.3.2风险评估
尾矿库所网企业应组织员工对券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
a)风险评估范围应泼盖尾矿库的所有危险源;
b)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c)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d)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e)在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记录。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851-2013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及报告(证书)通用要求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851-2013
机电类特种设备 检验及报告(证书) 通用要求
Electromechanical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porting(certificate) General requirements
2013-12-25发布2014-02-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的术语和定义、检验实施、人员职贵、报告(证书)要求、检验记录要求、报告(证书)评审等。
本标准适用于机电类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报告(证书)出具及检验报告(证书)质量评审工作,是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质量管理的通用要求,不适用于型式试验和无损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SGZ8002一2013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
DB41/T852一2013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报告(证书)及相关文件编号规范
3术语和定义
DB41T852一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DB41T852一2013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机电类特种设备Electromechanical special equipment
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DB41/T852-2013,定义2.1]。
3.2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Inspection of the electromechanical special equipment
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从事机电类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试验的活动。
3.2.1
监督检验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对企业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的监督验证。监督检验分制造监督检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
注:游乐设施和客运架空索道检验规范文件中所称“验收检验”等同于本标准的监督检验。
[DB41/T852-2013,定义2.6]。
3.2.2
定期检验periodical sur vey
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险机构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检验周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的现场检验。
[DB41/T852-2013,定义2.7]。
3.3
检验人员inspection personal
按照《特种设备检险人员考核规则》要求,经考核取得相应《特种设备检险检测人员证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适用范围的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做出检验结论的人员。检验人员按照级别,分为检验员、检验师。
3.3.1
主检检验人员The main inspection personnel
具体负责某台特种设备全面检险工作的检验人员。
3.3.2
校核检验人员Check inspect ion personnel
协助主检检险人员,进行检险工作并负责校核工作的检验人员。
3.4
报告编制人Report prepared
具体填写检验报告的人员。
3.5
报告审核人Report audit
按照检验专业设置的协助检验机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对该专业或项目的检验技术,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人员。又叫检验责任师,有相应项目的检验师及以上资格,有岗位需要的技术业务水平。
3.6
报告准人Report approved by
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最高管理者)或者其任命并授权签署报告的技术负责人。
3.7
检验记录inspection record
按照规范的格式,由检险人员在设备现场所做的特种设备检验结果信息的书面记述。又称检验原始记录。
DB41T852-2013,定义24]
3.8
检验报告(证书)Inspection report(cer tif icate)
特种设备检险机构和检验人员在现场工作结束后,依据检验记录,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格式,正式出具的书面证明。包括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监督检验证书。
注:对造、安装、改造、重大锥修的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报告结论为合格的出具监检证书。
[DB41T852-2013,定义2.3]。
4检验实施
4.1检验依据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依据为:
——TSGQ7001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险规则
——TSGQ7015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TSGQ7016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将检验规则
——TSGS7001客运拖牵索道监督检险与定期检险规则
——TSGS7002客运缆车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
一一TSG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T7002电梯监督检险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消防员电梯
——TSGT7003电梯监督检险和定期检验规则一防爆电梯
——TSGT7004电梯监督检险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液压电梯
——TSGT7005电梯监督检险和定期检验规则一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TSGT7006电梯监督格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杂物电梯
——《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6号)
——《游乐设施监督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2]124号)
——《客运架空索道监督检验规程》(试行)(国质检锅[2002]326号)
4.2检验准备
4.2.1被检设备
4.2.1.1被检设备的技术资料符合相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4.2.1.2被检设备应自检合格,达到正常运行条件。
4.2.2检验仪器和设备
4.2.2.1检险机构应当配备满足相应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所述检验要求和方法的检险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和工具。
4.2.2.2检验用的仪器设备均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检定(校准)要求的检险设备,应在检定周期内,且检定(校准)合格,其性能和精度应满足测量的技术要求。
4.2.3检验条件
4.2.3.1被检设备状况、检验现场的环境条件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4.2.3.2检验现场应整洁,不应有彩响检验的物品、设施和与检验无关的人员,并放置现场正在进行检验的警示牌。
4.2.3.3现场检验时,检验人员应当配备和穿城必需的防护用品,并且遵守施工现场或者使用管理单位明示的安全管理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669-2011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669-2011
耐火材料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The norm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of refractories
2011-05-17发布2011-07-17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耐火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简称能耗)限额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节能管理与措施、节能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电熔镁铝尖晶石、烧结镁铝尖品石、电熔莫来石、烧结莫来石、电熔白刚玉、高铝水泥、粘土制品、高铝砖、高铝格子砖、低蠕变高铝砖、低蠕变高铝格子砖、硅砖、硅质格子砖、镁砖、高纯镁砖、镁铬砖、直接结合镁铬砖、半再结合镁铬砖、电熔再结合镁铬砖、镁铝砖、镁铝尖品石砖、粘土质隔热耐火制品、高铝质隔热耐火制品的耐火材料产品生产企业能耗的计算、考核及新建项目的能耗控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348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T12497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GB/T13462工矿企业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导则
GB/T13469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漩涡泵系统经济运行
GB/T13470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
GB/T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558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7954工业锅炉经济运行
DBA1/T270企业能源审计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统计期内,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时的各种能源消耗之和。包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的各种能源消耗量、能源损失量,不包括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系统内回收利用的和向系统外输出的能源量。
3.2
生产系统
耐火材料生产必须的工艺过程、设备和设施组成的体系,包括耐火原料进厂储运、干燥、破粉碎、配料、混合、成型、砖坯的干燥、烧成、后加工、包装等各个生产工序。
3.3
辅助生产系统
直接为生产系统服务的过程、设施和设备,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燃料供应、机修、照明、库房、厂内原料堆场、计量、检验及安全、环保等装置及设施。
4技术要求
4.1能耗限额
4.1.1部分耐火原料的单位产品能耗分级指标部分耐火原料的单位产品能耗分级指标见表1。
4.1.2部分耐火材料制品的单位产品能耗分级指标部分耐火材料制品的单位产品能耗分级指标见表2。
4.1.3部分隔热耐火制品的单位产品能耗分级指标部分隔热耐火制品的单位产品能耗分级指标见表3。
4.1.4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的系数
在计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时,电力折标准煤系数采用等价值0.35kgce/kh,其它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以统计期内消耗的各种能源收到基发热量实测值进行计算,没有实测条件的参考附录A、附录B和GB/T2589中的各种能源的折标系数进行计算。
4.2统计范围
耐火材料单位产品能耗的统计范围包括生产系统能源消耗、辅助生产系统的能源消耗、能源损失量,不包括基建和技术改造消耗的、系统内回收利用的和向系统外输出的能源量。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668-2011 钢砂铝中铝、铁含量测定方法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668-2011
钢砂铝 中铝 、铁 含量测定方法
2011-03-10发布2011-05-10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砂铝中铝、铁含量测定的方法提要、试样要求、试验仪器和材料、测定步骤、计算、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
本标准适用于治金脱氧用的钢砂铝中铝、铁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324-2008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3方法提要
通过液体静力称量法测定出试样的密度,计算出试样中铝、铁的百分含量。
4试样要求
4.1铝基体的纯度不小于99.70%,铁纯度不小于99.00%、粒度1mm~3mm且在基体中均匀分布。
4.2试样应从圆柱面环切取样,试样规格Φ38mm×(45~70)mm。
4.3试样应无闭气孔。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385-2020 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定额
ICs13.060.25
P4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385-2020代替DB41/T385一2014
工业与城镇 生活用水定额
2020-09-02发布2020-12-02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定额的术语和定义、定额使用说明、工业用水定额、城镇公共生活用水定额、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综合用水定额。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城镇生活的用水定额管理,未涉及的相近行业和产品的用水定额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一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12452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
GB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32716一2016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用水定额
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按照相应核算单元确定的、符合节约用水要求的各类用水户单位用水量的限额,不包括输水损失水量。
3.2
新水量
取自任何水源被用水户第一次利用的水量。
3.3
工业用水定额
一定时期内工业企业生产单位产品或创造单位产值利用新水量的限额。包括主要生产(主要装置、设备)用水、辅助生产(机电修、检化验、储运、污水处理、研发等)用水以及附属生产(企业内部办公、职工食堂等)用水。
3.4
城镇公共生活用水定额
一定时期内城镇公共建筑和公共场所按照单个人员、单位而积、单个床位等核算的用水户与服务相关的单位时间利用新水量的限额。
3.5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
一定时期内城镇居民家庭生活人均每日利用新水量的限额。
3.6
综合用水定额
一定时期内区域单位常住人口、单位城镇常住人口、单位生产总值、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利用新水量的限新。
3.7
人均综合用水量
一定时期内区域常住人口人均年综合利用新水量的限额,包括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3.8
城镇综合生活人均用水量
一定时期内区域城镇公共生活和居民生活人均每日综合利用新水量的限额。
3.9
万元GDP用水量
一定时期内区域平均每生产一万元生产总值利用新水量的限额,包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水。
3.10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一定时期内区域平均每生产一万元工业增加值利用新水量的限额,包括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4定额使用说明
4.1工业与城镇生活行业分类依据GB/T4754的规定。
4.2按照GBT32716的要求给出了定额先进值和通用值。
4.3定额先进值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节水评价、水资源论证与配置以及取水许可管理等工作。
4.4定额通用值适用于现有用水户的计划用水管理与节水评估考核等工作。
4.5用水定额管理中,水平衡测试应符合GB/T12452的要求。
4.6用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应符合GB24789的要求。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074-2020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能评估规范
ICS13.200
CCS C 6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74-2020
通信行业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 建设效能 评估规范
2020-12-30发布2021-03-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通信运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悲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能评估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通信运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能评估工作,也适用于通信施工等其他通信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
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YD5201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DB41T1646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DB41T185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忠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
DB41T2073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DB41T207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职责
通信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监督属地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德悲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能评估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悲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能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形成正式文件,并将评估结果向本企业所有部门、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
4.2效能评估范围
效能评估范围包括企业的安全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立、教有培训、划分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分级、风险分级管控、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绘制风险分布图和岗位作业风险柱状图、安全风险告知以及隐悲非查治理、信思平台建设、持续改进、文件管理、体系运行及考核等内容。
4.3效能评估时效
企业每年应对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至少一次效能评估,验证安全生产风险隐忠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目标的完成精况。
4.4持续改进原则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风险隐忠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能评估情况所反映的问题和趋势,客观分析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的运行质量,及时修正发现的问题和偏差,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制度和隐患治理措施,加强过程管控,持续改进,以实现本质安全为目的,不断提高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效能。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2073-2020 通信行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ICs13.200
CCS C 66 DBA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73-2020
通信行业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 双重预防体系 建设实施指南
2020-12-30发布2021-03-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通信运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忠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建设、持续改进和文件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通信运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也适用于通信施工等其他通信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YD5201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
YD/T5202移动通信基站安全防护技术暂行规定
DB41/T185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来源:GB/T33000-2016,3.8]
3.2
风险点
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3
双重预防体系
以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为主题,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建立的安全管理模式。
3.4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5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判,以确定风险等级大小,分析论证现有管控措施的充分性,以及是否可接受或可容许的过程。
3.6
风险分级
企业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风险可接受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划分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3.7
风险分级管控
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和管控责任并落实管控措施的过程。
3.8
风险管控措施
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措施。通常包括:工程技术措范、管理制度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3.9
风险信息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3.10
事故隐患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3.11
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职工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检查的工作过程。
3.12
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3.13
通信机房
各主导通信业务经营者的通信网络核心机房、汇聚机房、综合接入机房、基站机房、室外一体化机柜等在通信局房中安装有通信设备的场所。
3.14
基站机房
用于安装移动通信基站室内设备的建筑。
[来源:YD/T5202-2015,2.0.4]
3.15
基站塔桅
用于安装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系统的构筑物。
[来源:YDT5202-2015,2.0.5]
3.16
特殊作业
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周围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珠作业的从业人员称为特珠作业人员。如:电工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回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4基本要求
4.1工作机制
按DB41T1852的要求,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应建立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全人员琴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的工作机制。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消除事故隐患的双重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4.2机构与人员
企业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应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并明确各层级职责。
4.3职责
4.3.1主要负责人职责
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为:
a)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
b)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并保障有效运行;
c)负责本单位最高等级风险管控;
d)督促、检查本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e)组织制定并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督促落实;
f)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所需资金和人员。
4.3.2安全生产负责人职贵
安全生产负责人具体负责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要职责为:
a)组织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
b)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
c)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
d)组织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e)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排查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效管控风险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3.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职责为:
a)具体负责制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
b)组织、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本单位其他部门、人员阅行相关职责;
c)具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员责任制考核;
d)组织协调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培训;
e)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4.3.4项目经理及部门、班组负责人职责
项目经理及部门、班组负责人主要职责为:
a)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
b)负责本项目、本部门、班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c)监督从业人员落实风险管挖措施,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并进行考核;
d)组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和培训。
4.3.5从业人员职责
从业人员主要职责为:
a)执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关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b)参与本岗位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落实管控措施;
c)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报告;
d)按要求琴加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教育和培训;
e)严禁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制止违章指挥。
4.4建立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制定但不限于以下制度:
a)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及工具等,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包含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程序、方法,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频次、治理验收要求等;
c)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制度;
d)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改进制度;
e)双重预防体系运行奖惩制度;
f)相关方管理制度。
4.5教育培训
4.5.1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
4.5.2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回,细化保措施。
4.5.3将风险管控、事故隐患治理纳入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5.4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价方法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具备风险辨识、分析和管控的能力。
4.5.5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具备正确阀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知识与能力。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1994-2020 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基地)建设与经营服务规范
ICs03.080.99
CCS A 1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994-2020
电子商务 物流园区(基地)建设 与经营规范
2020-10-23发布2021-01-23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基地)建设与经营服务的术语和定义、规划与建设、服务提供、经营规范、建设评估。
本文件适用于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基地)的建设与经营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T18354-2006物流术语
GB/T21334一2017物流园区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
GB/T30334-2013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282-201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T50293一201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318-201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1102-2016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规范
GB51142-2015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
GB51208-2016人工制气厂站设计规范
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SB/T11132一2015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商务物流
为电子商务提供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代收贷款、信总处理、退换货等服务的活动。
[SB/T11132-2015,定义3.1]
3.2
电子商务物流园区
集聚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及相关企业,并为其提供电子商务运营和物流服务要素的具有产业集聚发展效应的产业园区。
4规划与建设
4.1基本要求
4.1.1编制符合所在地城市功能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设施规划及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4.1.2规划建设前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包括环境、交通、市场需求、功能定位、投资回报等主要内容,鼓励园区之间错位协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4.1.3园区建筑符合国家工程建设规定要求,并通过消防等部门验收。
4.1.4园区功能区的设置兼顾电子商务与物流的需求,应至少包括办公区、设施设备配套区、公共配套区、生活配套区。
4.1.5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一管理、有序开发的原则,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4.2选址
4.2.1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靠近货运枢纽,宜满足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等多式联运的条件。
4.2.2应福射较广的电子商务经济活动区域。
4.2.3应考虑温度、风力、降水、无箱期、冻土深度等气象条件。
4.2.4应具备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
4.3基础设施
4.3.1应配套规划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通讯、给排水、消防等基础设施,应与城市的基础设施相衔接。
4.3.2应规划满足园区正常经营活动的电力设施,建设符合GB/T50293一2014和GB50052一2009要求的电力设施和内部应急供电系统。
4.3.3如需规划建设燃气设施,应符合GB51208一2016、GB51142一2015、GB51102一2016的规定。
4.3.4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铺设应符合GB50289一2016的规定。
4.3.5应建设消防设施和防汛除涝设施,各类建筑的建设应符合GB50016一2014的规定。
4.3.6应规划建设为满足入驻企业进驻条件,具备政务、商务、生活服务等服务设施。
4.4物流设施
4.4.1应规划建设满足货物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代收贷款、信息处理、退换货等需要,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的物流设施。
4.4.2应根据园区定位、服务功能、货物吞吐量、商品流通规模,确定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
4.4.3宜规划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需要的物流设施。
4.5道路交通
4.5.1应满足车柄进入及安全行驶的需要,并符合国家道路规划设计标准。
4.5.2应根据政策规定、园区定位,规划园区的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支路。
4.5.3货物运输道路与生活工作道路应分开建设。
4.5.4应有清晰有序的道路交通标志。
4.5.5应规划建设相应的停车场。
4.6信总化设施
4.6.1应规划建设具有基通讯设施和信息交换、电子服务等功能的基础信总化设施。
4.6.2应规划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具有对外宜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据统计、辅助决策等增值服务功能。
4.6.3应提供与政府或行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的接口,信息互联,配合政府或行业组织的数据统计等。
4.6.4应配备保护网络安全和预防网络风险的软硬件设备。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911-2014 土壤 铅、铬、镍、铜、锌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DB4I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911-2014
土壤铅、铬 、镍 、铜 、锌的测定 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014-06-30发布2014-08-30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中铅、铬、镍、铜、锌的电感料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土壤中的铅、铬、镍、铜、锌的测定。
本标准的最低检出浓度(按称取0.5g试样消解定容至50mL计算)为:铅5mg/kg,铬1mg/kg,镍1mg/kg,铜1gkg,锌1mg/kg。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613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3方法原理
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品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中。试液经进样系统中的雾化器雾化后由载气(氢气)带入等离子体火炬中,气化样品中的待测元素在等离子体火炬的高温下被原子化、电离、激发。不同元素的原子被激发后跃迁回到基态或其他较低的能级时发射出特征光谱,特征光谱的强弱与试液中元素浓度成正比,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定量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4水和试剂
4.1去离子水
应符合G/T6682中二级水的相关要求。
4.2盐酸(0HG)
p=1.19gmL,优级纯。
4.3盐酸溶液:1+1
移取50mL盐酸(4.2)用去离子水(4.1)稀释至100mL。
4.4硝酸(N0)
p=1.42g/mL,优级纯。
4.5硝酸溶液:1+1
移取50mL硝酸(4.4)用去离子水(4.1)稀释至100mL。
4.6硝酸溶液
移取0.2mL硝酸(4.4)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去离子水(4.1)定容,摇匀。
4.7氢氟酸(HF)
p=1.49gmL,优级纯。
4.8高氨酸(HG10,)
p=1.68gmL,优级纯。
4.9重格酸钾(KCr0,)
优级纯,使用前将重铬酸抑在120℃±2℃下干燥至恒重。
4.10铅标准储备液
称取1.0000g(精确至0.0001g)光谱纯金铅于5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溶液(4.5),加热至40℃左右溶解,全量转移至1000山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即为1.000mg/mL的铅标准储备液。
4.11铬标准储备液
称取0.2829g(精确至0.0001g)基准重铬酸仰(KCr0,),用少量水溶解后全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即为1.000gmL的铬标准储备液。
4.12镍标准储备液
称取1.0000g(精确至0.0001g)光谱纯镍粉于50m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溶液(4.5),加热至40℃左右溶解,全量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即为1.000mg/加L的镍标准储备液。
4.13铜标准储备液
称取1.0000g(精确至0.0001g)光谱纯金属铜于5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溶液(4.5),全量转移至1000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即为1.000mg/mL的铜标准储备液。
4.14锌标准储备液
称取1.0000g(精确至0.0001g)光谱纯金锌于50mL烧杯中,加入20mL硝酸溶液(4.5),加热至40℃左右溶解,全量转移至1000L容量瓶中,冷却后,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即为1.000mg/mL的锌标准储备液。
4.15铅、铬、镍、铜、锌混合标准使用液
分别吸取铅、铬、镍、铜、锌标准储备液(4.10)(4.11)(4.12)(4.13)(4.14)10.00mL于10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4.6)定容,摇匀,即为10.00mg/L的铅、铬、镍、铜、锌混合标准使用液。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869-201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869-2013
金属非金属 地下矿山企业 安全生产风险 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
2013-12-25发布2014-02-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与煤共生、伴生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和石油、天然气、矿泉水、肉水等液态或气态矿藏开采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1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50070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771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GB50830治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J213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脸收规范
AQ2005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
AQ2007.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开采实施指南
AQ2013.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
AQ2013.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通风系统检测
AQ2029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主排水系统安全检验规范
AQ203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AQ203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AQ203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AQ2034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
AQ2035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AQ203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DB41/770金属非金属矿山提升系统日常检测和定期检测检验规范
B41/771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空气压缩机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B41/772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通风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6号201山年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年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06年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8年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2010年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4号2010年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2011年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年
《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2号2013年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原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
号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财企2012]16号
《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设备设施检测检验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豫安监管〔2012)6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
危险源辨识
辨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4
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5
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光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3.6
危险源监测
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3.7
风险预警
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3.8
风险管理对象
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3.9
风险管理标准
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3.10
风险管理措施
是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3.11
持续改进
为改进企业安全总体绩效,根据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3.12
“三下”开采
在地表水体、建构筑物及铁路下进行的矿山开采活动。
3.13
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岩爆)是井巷或工作而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除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3.14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方而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15
安全确认
是指在每次操作前,为避免由于想当然、猜测、遗忘、误会、被劳、走神、情感异常等因素引起的失误,针对操作的对象进行认定,确保人与人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各工序之间相互沟通、联接、协调和配合。
3.16
关键任务
属于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
3.17
安全绩效
指企业根据安全生产风,险预控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危险源方而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18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戴明提出的一种管理模式,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从管理计划到歧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4管理要素及要求
4.1总要求
企业应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
4.2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企业应削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方针应:
a)形成文件,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实施并保持;
b)明确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c)包括遵守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对持续改进安全簧效的承诺;
d)体现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
e)适应矿山实际和安全生产风险的性质与特点;
f)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到各自在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中的义务、责任;
g)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h)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企业发展相适宜。
4.3风险预控管理
4.3.1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企业应组织员工按照GB6441、GBT13861及相关标准,对危险源进行全而、系统的辨识。并确保:
a)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b)辨识范围应覆盖本企业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c)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单,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危险源原辨识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采用系统安全工程方法,对生产及其捕助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a)工作程序或标准、生产工艺、工作区域内的设备或设施有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危险原辨识;
b)发生事故、事件和出现诸如工艺、设备变化等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4.3.2风险评估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T 852-2013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报告(证书)及相关文件编号规范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852-2013
机电类特种设备 检验报告(证书) 及相关文件编号规范
Electromechanical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report(certificate) number codes and related documents
2013-12-25发布2014-02-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报告(证书)编号的术语和定义、检验报告(证书)编号、检验记录编号、相关文件编号等。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出具的机电类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报告(证书)编号、定期检验报告(证书)编号和相关文件的编号,不适用于型式试验、无损检测报告(证书)及其相关文件编号规范。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机电类特种设备Electromechanical special equipment
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2.2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 ion agency
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从事机电类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试验工作活动的技术机构。
2.3
检验报告(证书)Inspection report(certificate)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在现场工作结束后,依据检验记录,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格式,正式出具的书面证明。包括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监督检验证书。
注:对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报告结论为合格的出具监检证书。
2.4
检验记录inspect ion record
按照规范的格式,由检验人员在设备现场所做的特种设备检验结果信息的书面记述。又称检验原始记录。
2.5
相关文件relevant document
检验检测工作中需要对外联络的文书(见附录C)。
2.6
监督检验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对企业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的监督验证。监格检险分制造监督检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
注:游乐设施和客运架空索道检验规范文件中所称“验收检验”等同于本标的监督检验。
2.7
定期检验per iodical survey
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机构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检险周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的现场检验。
3检验报告(证书)编号
3.1编号基本方法
机电类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险报告(证书)的编号,由机构代码、设备代码、检验类别、检验年份、顺序号19个代码组成。
3.2编号含义
3.2.1机构代码:“HA××”(4位)。由英文字母组成。前两位“A”为河南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代码:第三位“×”是检验机构所在地代码,用河南省辖市汽车牌号“豫”字后第一个英文字母表示(见附录A):第四位“×”为某一市区不同检验机构的区分码,可以用A、B、C…表示。
注:检验机构区分码应由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统一挂序。
3.2.2设备代码:“××××”(4位)。见附录B.
3.2.3检验类别:“×”(1位)。制造监检用字母“Z”表示、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用字母“J”表示、定期检验用字母“D”表示、验收检验用字母“Y”表示。
3.2.4检验年份:“××××”(4位)。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的年份。
3.2.5顺序号:“××××××”(6位)。表示某检验机构的某检验类别的统一顺序号,从“000001”号开始,依序不跳跃不间断地编号,依次为000001、000002、000003、000004。
4检验记录编号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检验记录编号与检验报告(证书)的编号相同。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1954-2020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ICs13.040.40
Z60 DBA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1954-2020
钢铁工业 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
2020-05-13发布2020-06-01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钢铁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钢铁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彩向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钢铁工业企业中石灰窑、白云石窑执行DB41/1066的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政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拉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拉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37186气体分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
HJT2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疏领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2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HJ38固定污染原废气总烃、甲皖和非甲皖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茶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氛化疏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67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0、0、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7.2环境空气和废气二噁英类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H/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544固定污染源废气疏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HJ548固定污染原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
HJ549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HJ583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增法
HJ584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疏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HJ604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疏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44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HJ65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料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685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氛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氛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73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HJ759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HJ777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料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HJ87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钢铁工业及炼焦化学工业
HJ1007固定污染源废气碱雾的测定电感料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HJ1077固定污染源废气油烟和油雾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DB41/T1327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z、0x)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DB41/T1344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N0x)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钢铁工业
本标准所指钢铁工业包括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生产工序,不包括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焦化及铁合金生产。
3.2
烧结
铁粉矿等含铁原料加入熔剂和固体燃料,按要求的比例配合,加水混合制粒后,平铺在烧结机台车上,经点火袖风,使其燃料燃烧,烧结料部分熔化粘结成块状的过程。
3.3
球团
铁精矿等原料与适量的膨润土均匀混合后,通过造球机造出生球,然后高温培烧,使球团氧化固结的过程。
3.4
炼铁
采用高炉或直接熔融还原炉等,经过加热、还原、熔化、造渣、渗碳、脱疏等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最后生成液态护渣和生供的生产过程。
3.5
炼钢
将炉料(如铁水、废钢、海绵铁、铁合金等)熔化、升温、提纯,使之符合成分和纯净度要求的过程,涉及的生产工艺包括:铁水预处理、熔炼、护外精炼(二次治金)和浇铸(连铸)。
3.6
轧钢
钢坯料经过加热通过热轧或将钢板通过冷轧轧制变成所需要的成品钢材的过程。本标准也包括在钢材表而涂镀金属或非金属的涂、镀层钢材的加工过程。
3.7
标准状态
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8
氧含量
燃料燃烧时,烟气中含有的多余的自由氧,通常以干基容积百分数表示。
3.9
无组织排放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逸散,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散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
3.10
密闭
物料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
3.11
封闭
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物料、作业场所等与周围空间阻隔的状态或作业方式,设置的门窗、盖板、检修口等配套设施在非必要时应关闭。
3.12
厂界
企业的法定边界。若无法定边界,则指企业的实际占地边界。
3.13
排气简高度
自排气简(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
3.14
现有企业
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彩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纲铁工业企业。
3.15
新建企业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钢铁工业建设项目。
4大气污染物放控制要求
4.1有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4.1.1新建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表1一表4规定的限值。
4.1.2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因安全考忠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除外),具体高度以及与周围建筑物的相对高度关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
4.1.3烧结机机头、球团培烧、轧钢热处理炉排气,应同时监测氛含量,按公式(1)将实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换算为基准氧含量状态下的基准排放浓度(二聪英类除外),以此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烧结机机头、球团竖护基准氧含量为16%,链篦机回转窑、带式球团培烧机基准氛含量为18%,轧钢热处理炉基准氧含量为8%。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1953-2020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ICs13.040.40
Z60 DBAI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1953-2020
水泥工业 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
2020-05-13发布2020-06-01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将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水泥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水泥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设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相应的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37186气体分析二氧化疏和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
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茶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氛化疏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67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0z、N0、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0z、N0、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397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4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543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疏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HJ84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水泥工业
DB41/T1327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z、0)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DB1/T1344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z、0,)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泥工业
从事水泥原料矿山开采、水泥制造、散装水泥转运以及水泥制品生产的工业部门。
3.2
新建企业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水泥工业建设项目。
3.3
现有企业
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水泥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
3.4
水泥窑
水泥熟料煅烧设备,通常包括回转窑和立窑两种形式。
3.5
密尾余热利用系统
引入水泥窑窑尾废气,利用废气余热进行物料干燥、发电等,并对余热利用后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的系统。
3.6
烘干机、烘干磨、煤磨及冷却机
烘干机指各种型式物料拱干设备:烘干磨指物料烘干兼粉磨设备:煤磨指各种型式煤粉制备设备:冷却机指各种类型(筒式、篦式等)冷却熟料设备。
3.7
破碎机、磨机、包装机及其他通风生产设备
破碎机指各种破碎块粒状物料设备:磨机指各种物料粉磨设备系统(不包括烘干磨和煤磨):包装机指各种型式包装水泥设备(包括水泥散装仓):其他通风生产设备指除上述主要生产设备以外的需要通风的生产设备,其中包括物料科输送设备、料仓和各种类型储库等。
3.8
采用独立热源的烘干设备
无水泥窑窑头窑尾余热可以利用,需要单独设置热风护等热原,对物料进行烘干的设备。
3.9
散装水泥中转站
故装水泥集散中心,一般为水运(海运、河运)与陆运中转站。
3.10
水泥制品生产
预拌混凝土、沙浆和混凝土预制件等制品的生产,不包括水泥用于施工现场搅拌的过程。
3.11
排气简高度
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而至排气简出口计的高度。
3.12
标准状态
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kP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13氧含量
燃料燃烧时,烟气中含有的多余的自由氧,通常以干基容积百分数表示。
3.14
无组织排放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简的无规则排放,包括开放式作业场所逸做,以及通过缝隙、通风口、散开门窗和类似开口(孔)的排放等。
3.15
封闭
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物料、作业场所等与周围空间阻隔的状态或作业方式,设置的门窗、盖板、检修口等配套设施在非必要时应关闭。
3.16
厂界
企业的法定边界。若无法定边界,则指企业的实际占地边界。
4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1排气简大气污染物放限值
4.1.1新建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表1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4.1.2除储库底、地坑及物料转运点单机除尘设施外,其他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排气筒高度应高出本体建(构)筑物加m以上。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范围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简高度还应高出最高建筑物3m以上。
4.1.3对于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排气、采用独立热源的烘干设备排气,应同时对排气中邻含量进行监测,实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按公式(1)换算为基准氧含量状态下的基准排放浓度,以此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其他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按实测浓度计算,但不得人为稀释排放。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1952-2020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ICS13.020
Z6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1952-2020
铝工业 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0-05-13发布2020-06-01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将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铝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铝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彩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险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的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管理。本标准不适用于再生铝和铝材压延加工企业或生产系统,也不适用于附属于铝工业企业的非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920水质H值的则定玻璃电极法
GB7484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饵酸按分光光度法
GB/T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16489水质疏化物的则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37186气体分析二氧化疏和盈氧化物的则定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
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氛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氛化物的测定盐酸素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4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疏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60水质疏化物的测定碘量法
HJT67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84水质无机阴离子(F、C1ˉ、N02、Br、O、PO、S0、S0)的则定离子色谱法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195水质氨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200水质疏化物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K/T39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479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茶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82环境空气二氛化疏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3环境空气二氧化疏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4水质瓶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HJ487水质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碰酸皓目视比色法
HJ488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HJ495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J502水质挥发酚的测定溴化容量法
HJ503水质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36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537水质氨氮的测定蒸馏-中和滴定法
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疏的测定非分故红外吸收法
HJ636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疏酸抑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37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
HJ646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HJ647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名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665水质氨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666水质氨氮的测定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HJ667水质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盐酸紫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668水质总氮的测定流动注射-盐酸茶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670水质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连续流动-组酸铵分光光度法
HJ671水质总磷的测定流动注射-相酸铵分光光度法
HJ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700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电感料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HJ776水质32种元素的测定电感合等离子体发射光法
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823水质瓶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HJ824水质疏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HJ825水质挥发酚的测定流动注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HJ828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HJ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HJ863.2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有色金属工业一一铝治炼
HJ955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HJ956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98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有色金属工业
HJ1119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
DB41/1066工业窑护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铝工业企业
铝土矿山、氧化铝厂、电解铝厂和铝用炭素生产企业或生产设施。
3.2
新建企业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铝工业建设项目。
3.3
现有企业
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铝工业生产企业或生产设施。
3.4
标准状态
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5
企业边界
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法定边界。若难以确定法定边界,则指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实际占地边界。
3.6
排气筒高度
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而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
3.7
封闭
利用完整的围护结构将物料、作业场所等与周围空间阻隔的状态或作业方式,设置的门窗、盖板、检修口等配套设施在非必要时应关闭。
3.8
密闭
物料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
3.9
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
用于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而规定的生产单位铝产品的废水排放量上限值。
3.10
直接排放
排污单位直接向环境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
3.11
间接排放
排污单位向公共污水处理系统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
3.12
排水量
企业或生产设施向企业法定边界以外排放的废水的量,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如厂区生活污水、冷却废水、厂区锅炉和电站排水等)。
3.13
公共污水处理系统
通过纳污管道等方式收集污水,为两家以上排污单位提供污水处理报务并且排水能够达到相关排放标准要求的企业或机构,包括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区域(包括各类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工业聚集地等)污水处理厂等,其污水处理程度应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
4污染物放控制要求
4.1实施时间
新建企业自2020年6月1日起,现有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按本标准规定执行。
4.2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2.1企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按表1规定执行。
4.2.4排气简高度应不低于15m(因安全考虑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除外)。
4.2.5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企业物料进料采用专用运输车,卸料应采取密闭或封闭措施,料场应安装抑尘设施:散状物料应采用密或封闭输送方式,输送落料点、给料点应配备集尘罩和除尘系统。
4.2.6各生产装置和环节颈设立局部或整体气体收集系统,有效收集各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气,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铝电解槽热残极冷却烟气应收集输送至电解烟气净化排放系统,减少热残极冷却无组织废气排放。
4.3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4.3.1企业水污染物的排放按表3规定执行。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DB41/1066-2020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ICs13.040.40
Z6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1066-2020 代替DB41/1066 -2015
工业炉窑 大气污染物 排放标准
2020-05-13发布2020-06-01实施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工业炉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工业护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及其投产后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国家或地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工业炉窑已作规定的,按相应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一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37186气体分析二氧化疏和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分析法
HJT2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疏氧酸汞分光光度法
HJT42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4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茶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4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沥清烟的测定重量法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T5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疏的测定谀量法
HJ57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疏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T64.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64.2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643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对-偶氮苯重氮氨基偶氮苯黄酸分光光度法
HJT67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0z、0.、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0、0、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398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HJ533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540固定污染源废气神的测定二乙基二疏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HJ543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48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
HJ549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HJ629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疏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84固定污染源废气皱的测定石墨护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685固定污染源废气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692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693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HJ1121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炉窑
D41/T1327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2、N0)自动监控基站建设技术规范
DB41/T1344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烟气(S02、0)自动监控基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炉窑
在工业生产中利用燃料燃烧或电能等转换产生的热量,将物料或工件进行熔炼、熔化、治炼、焙(煅)烧、加热、干燥等工序的热工设备,包括熔炼炉、熔化炉、培(煅)烧炉(窑)、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等。
3.2
现有工业炉窑
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或备案的工业护窑建设项目。
3.3
新建工业炉窑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形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或备案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护窑建设项目。
3.4
有色金属工业
通过熔炼、精炼、电解或其他方法从有色金属矿、废杂金属料等有色金属原料中提炼有色金属的工业,主要包括常用有色金属治炼、贵金属治炼、稀有有色金网治炼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等。本标准所提有色金属工业不含已制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铝工业、铅锌工业、铜、镍、结工业、镁钛工业、稀土工业、钒工业、锡、锑、汞工业。
3.5
玻璃制品工业
从事日用玻璃、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的工业,日用玻璃工业指生产玻璃仪器、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装容器、玻璃保温容器等的工业,玻璃纤维及制品工业指生产玻璃纤维原料球、玻璃纤维及玻璃纤维制品的工业。本标准所提玻璃制品工业不含已制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平板玻璃、电子玻璃工业。
3.6
矿物棉工业
由格融岩石、矿渣(工业废渣)制成的岩矿棉和由熔融玻璃制成的玻璃棉工业。
3.7
耐火材料工业
用非金属或金网原料经过粉碎加工、成型、烧成(烘烤)等过程或不经粉碎加工直接烧成过程而制成各种耐火原料或火制品的工业。
3.8通过原料制备、滚动(压制)成型、培烧等生产过程,生产类球形陶粒的工业,主要包括粘土陶粒、页岩陶粒和粉煤灰陶粒等。
3.9
墙板工业
生产各类建筑墙板的工业,主要包括石膏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各种纤维增强板和复合墙板等。
3.10
石灰制造工业
从石灰制造的工业,主要是生石灰原料经过破碎、粉磨、煅烧、成品运输等过程制成熟石灰。
3.11
刚玉类工业
以工业氧化铝、高铝矾土、氧化错、氧化镁、氧化铬、氧化钙等为原料,外加添加剂,在电弧炉中熔融、治炼并经冷却结品生成刚玉类制品的工业。
3.12
碳素(含石墨)工业
指以炭、石墨材料加工的特种石墨制品、石墨娇、碳素制品、异形制品,以及用树脂和各种有机物浸渍加工而成的碳素异形产品的制造。本标准所提碳素(含石坐)工业不含已制定行业标准的侣用碳素工业。
3.13
铸造工业
生产各类金属铸件的制造业,GBT4754一2017中归属金属制品业,分类为C3391黑色金属铸造和C3392有色金属铸造。黑色金网铸造指铸铁件、铸钢件等各种成品、半成品的制造,有色金属铸造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铸造的各种成品、半成品的制造。
3.14
标准状态
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15
无组织排放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主要包括作业场所物料堆存、开放式输送扬尘,以及设备、管线等大气污染物泄落。
3.16
企业边界
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法定边界。若难以确定法定边界,则指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实际占地边界。
3.17
密闭
物料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
3.18
排气简高度
自排气简(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而至排气简出口计的高度。
3.19
氧含量
燃料燃烧后,烟气中含有的多余的自由氧,通常以干基容积百分数来表示。
4污染物放控制要求
4.1新建工业护窑自2020年6月1日起,现有工业炉窑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表1规定的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和表2规定的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4.2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工业炉窑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按表3规定执行。
4.3排气简高度应不低于15m(因安全考忠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除外)。
4.4工业炉窑宜优先采用天然气、电、净化后煤气等清洁燃料:鼓励采用节能保温、低氮氧化物燃烧、烟气再循环、富氧(纯氧)燃烧等技术,从源头控制氮氧化物产生。
4.5企业应严格控制工业炉窑生产工艺过程及相关物料储存、输送等环节无组织废气排放,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密闭、封闭等有效措施,有效收集炉料处理、输送、培烧、出料等各环节产生的废气,提高废气收集效率,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交办科技[2022]36号
目 录
一、总体要求 1
(一)编制依据 1
(二)基本原则 1
(三)建设目标 2
二、绿色交通 标准体系结构 2
三、绿色交通标准体系明细表 9
(一)基础通用标准100 9
101 术语 9
102 绿色低碳评价 9
(二)节能降碳标准200 10
201 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应用 10
202 能耗能效 13
203 碳排放控制 16
204 节能技术与管理 17
205 核算与监测 19
(三)污染防治标准300 23
301 大气污染防治 23
302 水污染防治 25
303 噪声污染防治 28
304 固体废弃物处置 29
305 船舶污染物综合排放 30
(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标准400 31
401 环境保护技术 31
402 生态环境修复 32
403 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32
404 环境保护修复统计与评价 33
(五)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500 35
501 污水再生利用 35
502 废旧物循环利用 36
(六)相关标准900 37
901 国家节能降碳相关标准 37
902 国家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 39
903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标准 41
四、绿色交通标准体系统计表 43
五、其他 44
一、总体要求
(一)编制依据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关于绿色发展的工作部署,按照《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有关任务要求,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和公路、水路领域节能降碳、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全面对接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的目标任务,优化完善适应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支撑作用。
2.坚持协调衔接。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化标准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推进交通运输降碳、减污、扩绿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交通运输绿色治理能力水平。
3.坚持突出重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加快推进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标准供给,以点带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4.坚持创新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进程,促进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标准的有效供给,保持标准体系建设的适度超前。
(三)建设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立覆盖全面、结构合理、衔接配套、先进适用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综合交通运输和公路、水路领域节能降碳、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供给质量持续提升。绿色交通标准适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交通运输行业重点任务实施的作用更加突出。
到2030年,绿色交通标准体系进一步深化完善。绿色交通标准供给充分,标准体系及时动态更新,更加有力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提升和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建设。
二、绿色交通标准体系结构
根据绿色交通的内涵与《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按照《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18),将绿色交通标准体系划分为100基础通用标准,200节能降碳标准,300污染防治标准,400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标准,500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900相关标准。
基础通用标准100,包括术语和绿色低碳评价两个方面。
节能降碳标准200,包括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应用、能耗能效、碳排放控制、节能技术与管理,以及核算与监测等五个方面。
污染防治标准300,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置和船舶污染物综合排放等五个方面。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标准400,包括环境保护技术、生态环境修复、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和环境保护修复统计与评价等四个方面。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标准500,包括污水再生利用和废旧物循环利用两个方面。
相关标准900,包括与交通运输行业节能降碳、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国家标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略)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答疑:钢结构施工单价-广东
问题专业: 土建 安装 预算 结算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2-08-18 08:23:26
提问网友: 凤栖梧桐
钢架柱Q235B材料费5000+除锈加工制作费2000+安装费1500=8500元/吨(不含税)。这个价格搞不搞的来
解答网友: 郭卫科
价格不高,接近于成本价,但是可以做的下来,只是没有什么利润;
1
…
81
82
83
…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