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6017.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暖通设计规范 第3部分:防火防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7.3一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暖通设计 规范
第3部分:防火防爆
Code for design of heating ventilation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Part 3:Fire and explosion protection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7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中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防爆设计的主要内
容,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的防火、防爆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
暖通空调防火、防爆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不燃材料incombustible material
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
3.2
难燃材料uninflammability material
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
3.3
闪点flash point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
的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3.4
爆炸下限lower explosion limit
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
4防火设计
4.1供暖
4.1.1在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输煤廊的散热器表
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
4.1,2供暖管道不得与输送可燃气体、腐蚀性气体或闪点低于或等于120℃的可燃液体的管道在同
一条管沟内敷设。
4.1.3放散比室内空气重的可燃和爆炸危险性气体、蒸气的甲、乙类生产厂房,或放散可燃粉尘的
房间,供暖管道不应采用地沟敷设,当必须采用时,应在地沟内填满细砂,并密封沟盖板。
4.1.4供暖管道不应穿过存在与供暖管道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房间,确需
穿过时,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4.1.5供暖管道与可燃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供暖管道的表面温度大于100℃时,不应小于10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b)当供暖管道的表面温度不大于100℃时,不应小于5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4.1.6建筑内供暖管道和设备的绝热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于甲、乙类厂房(仓库),应采用不燃材料。
b)对于其他建筑,宜采用不燃材料,不得采用可燃材料。
4.1.7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
4.1,8下列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
a)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
b)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7.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暖通设计规范 第2部分:建筑单体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7.2一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暖通设计 规范
第2部分:建筑单体
Code for design of heating ventilation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Part 2:Single building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7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中建筑单体暖通空气调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
括各类采暖方式的基本规定、不同通风形式的系统要求、空调系统的基本规定和各类建筑单体暖通空
气调节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
建筑单体暖通空气调节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3供暖
3.1室内计算温度
室内计算温度宜按表1取值。当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3.2负荷计算
生产及辅助建筑物的供暖热负荷应按GB50019的规定进行计算。
3.3散热器供暖
3.3.1散热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工业建筑,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b)具有腐蚀性气体的工业建筑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
c)辅助房间、化验室和仪表控制室等,宜采用外形美观的散热器。
d)蒸汽供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式和扁管式等散热器。
3.3.2对于散发可燃气体、蒸汽的厂房,供暖热媒温度不应超过可燃气体、蒸汽自燃点的80%。
3.3.3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
3.3,4利用站场内余热时,热媒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时,应通过换热利用余热,避免供暖系统泄漏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供暖房间。当直接采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介质作为供暖热媒时,应设置通风设施。
3.3.5供暖系统热媒宜选用热水。
4通风
4.1通风计算参数
室内设计参数宜按表2取值,当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4.2全面通风量计算
4.2.1同时放散有害物质、余热和余湿时,应按其中所需最大的风量计算。
4.2,2同时放散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或醇类或醋酸脂类)的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
硫及二氧化硫或氟化氢及其盐类等)时,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最高允许浓度所需风量的总和计
算。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应仅按需要风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4.3自然通风
4.3.1放散热量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可仅按热压作用计算。
4.3.2自然通风的进、排风口应充分利用门、窗,达不到要求时,可采用可关闭的洞口、高侧窗、
风帽、天窗等。
4.3.3自然通风的气流组织不应使污染气流吹向非污染区,且不得影响局部排风的控制气流。
4.3.4放散极毒物质的生产厂房不应采用自然通风。周围空气被粉尘或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的生
产厂房,不应采用自然通风。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7.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暖通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7.1一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暖通设计 规范
第1部分:通则
Code for design of heating ventilation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Part 1:General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7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中暖通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生
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的暖通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3室外气象参数
采暖室外气象参数应按GB50736有关规定执行。
4室内设计参数
4.1室内温度及湿度
室内设计参数宜按表1取值,当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工艺要求确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6.6-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6部分:热力网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6.6一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热工设计 规范
第6部分:热力网
Code for design of thermal engineering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Part 6: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2016-01-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6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热力网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规定、热负
荷、供热介质及参数、水力计算、管网布置与敷设、管道应力分析计算的设计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自
热源至热用户的热力网设计。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
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导热油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
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4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3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CJJ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T81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CJJ/T104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
DI/T5366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力网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道系统。
3.2
主干线trunk mainline
热力网中由热源至最远热力站(或最远热用户)分支管处的干线。
3.3
支干线main branch
从主干线上引出的、至热力站(或热用户)分支管处的管线。
3.4
启动疏水装置warming-up condensate drain-off connections
为了排除蒸汽供热系统启动时产生的凝结水而设置的疏水装置。
3.5
经常疏水装置normal operating condensate drair-off connections
为了排除蒸汽供热系统运行时蒸汽管道或设备所产生的凝结水而设置的疏水装置。
4一般规定
4.1热力网布置应符合站场的总体布局,当架空敷设时,宜与工艺管线共架敷设。
4.2热力网宜采用支状布置,蒸汽和导热油宜采用架空敷设。
4,3蒸汽供热管网凝结水的回收系统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考虑热源、管线、热用户系统等方面的
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宜选用余压凝结水回收系统或加压式凝结水回收系统,在条件许可
时,也可选用自流式凝结水回收系统。对不能回收的凝结水,应充分利用其热能和水资源。
4.4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热力网设计时,除应符合本部分外,尚应符合GB
50032,GB5(0025和GB50112的规定。
4.5热水热力网布置时,工艺用热管网和供暖管网宜分开设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6.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5部分:热力站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6.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热工设计 规范
第5部分:热力站
Code for design of thermal engineering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Part 5:Heating station
2016-01一27发布2016-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6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中热力站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规定、布
置、工艺管道、保温及防腐、监测和控制等设计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及海上路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的热水热
力站、蒸汽热力站和导热油热力站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热交换器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29044采暖空调系统水质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NB/T47042卧式容器
SY/T090油气田及管道仪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热力站heating station
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综合体。
3.2
换热器heat exchanger
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
3.3
管壳式换热器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由圆筒形壳体和装配在壳体内的管束所组成的管式换热器。
3.4
换热机组heat exchanger unit
由换热器、水泵、变频器、过滤器、阀门、电控柜、仪表、控制系统及附属部件等组成,以实现
流体间热量交换的整体换热装置。
3.5
热力网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以站场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热力站或热力站至用户间的管网。
4一般规定
4.1热力站设计应取得热负荷、水质资料,并应取得气象、地质、水文、电力和供水等有关基础资料。
4.2每座站场宜设1座热力站。
4.3换热系统应采用间接加热系统。
4.4热力站设计应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对扩建和改建的热力站,应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
构筑物、设备和管线,并应与原有生产系统、设备布置、建筑物和构筑物相协调。
4.5应根据热源特点选择换热形式和换热器类型。
4.6热力站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噪声应符合GBZ1和GB12348的相关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6.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4部分:导热油供热站
O/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6.4一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热工设计 规范
第4部分:导热油供热站
Code for design of thermal engineering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Part 4:Heat-transfer oil heating substation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6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项目中导热油供热站设计的一股规定和要求,
包括一般规定、设备布置、导热油循环系统、燃料系统、烟风系统、氨气密封及氨气灭火系统、材
料、控制、仪表和安全保护系统。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
加热原油、天然气或其他介质的液相导热油燃油、燃气加热炉工艺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救标准
GB23971有机热载体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SH/T3007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TSG G000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导热油供热站heaf-transfer oil heating substation
为站场提供热源的导热油炉及保证导热油炉正常运行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综合体。
3.2
设计热负荷design duty
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生活最大小时耗热量,并分别计人各项热损失、余热利用和同时使用系
数后的热负荷之和,单位为千瓦(kW)。
3.3
额定热负荷rated duty
导热油炉在单位时间内可以稳定提供热量的能力,单位为千瓦(kW)。
3.4
额定流量rated flow rate
导热油炉在额定热负荷下,单位时间内导热油通过加热炉的质量(体积),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立方米每小时)[kg/h(m3/h)].
3.5
最小流量minimum flow rate
在强制循环的导热油加热炉中,最小流量为导热油加热系统规定的最低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
(立方米每小时)[kg/h(m3/h)]。
3.6
导热油允许工作温度heat-transfer oil allowable working temperature
导热油最高安全工作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3.7
压力降pressure drop
设备进出口端的压差,不包含液柱静压,单位为兆帕(MP)。
3.8
空气预热器air preheater
通过高温烟气将助燃空气加热的传热设备。
3.9
吹灰器soot blower
用于清扫覆盖在吸热表面上的烟灰或其他沉积物的机械装置。
3.10
膨胀管expansion pipe
膨胀罐与导热油循环管道间的常通连接管。
3.11
溢流管overflow pipe
膨胀罐与储油罐间的常通连接管。
4一般规定
4.1系统组成
导热油供热站包括导热油加热系统、吹灰系统、氮气覆盖及氮气灭火系统、导热油循环系统、膨
胀罐、储油罐、导热油装卸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
4.2供热介质参数的选择
4.2.1供生产用导热油压力和温度的选择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4.2.2导热油炉进出油温度应控制导热油加热炉在液相供热运行中,供、回油温度之差不宜超过50℃.
4.2.3导热油的最高工作温度不应高于其自燃点温度,并且至少低于其最高允许使用温度10℃。对
于炉膛辐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大于0.05MW/m2的导热油炉,其导热油的最高工作温度应低于其最
高允许使用温度20℃。
4.2.4导热油炉供热温度应有一定富裕量,生产工艺中的用热温度应低于导热油炉设计供热温度
20℃以上,以保证设备运行中,导热油不会超温使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6.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3部分:热水锅炉房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6.3一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热工设计 规范
第3部分:热水锅炉房
Code for design of thermal engineering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Part 3:Hot water boiler plant
2016-01-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6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中热水锅炉房的一般规定、工艺布置、燃料系统、
烟风系统、锅炉及附属设施、热水管道、检测和控制等设计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路岸终湍地面工程新建及改建项目。
热水锅炉包括承压、常压锅炉、真空相变锅炉。承压热水锅炉单台额定热功率为0.35MW一29MW,
额定出水压力为0.1MPa一2.5MPa,额定出水温度小于或等于110℃。常压热水锅炉的单台额定热功
率为0.1MW一2.8MW,额定出水温度不超过90℃。真空相变锅炉的单台额定热功率为0.1MW~
2.8MW,额定出水温度不超过90℃。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Q/SY06016.2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第2部分:蒸汽锅炉房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锅炉房heating boiler room
为站场提供热源的锅炉及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综合体。
3.2
独立锅炉房independent boiler plant
四周与其他建筑没有任何结构联系的锅炉房。
3.3
管道piping
由管道组成件、管道支吊架等组成,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或控制流体流动。
3.4
管道系统piping system
按流体与设计条件划分的多根管道连接成的一组管道。
3.5
锅炉间boiler room
安装锅炉本体的场所。
3.6
辅助间auxiliary room
除锅炉间以外的所有安装辅机、辅助设备及生产操作的场所,如水处理间、风机间、水泵间、机
修间、化验室、仪表控制室等。
3.7
生活间service room
供职工生活或办公的场所,如值班更衣室、休息室、办公室、自用浴室、厕所等。
3.8
值班更衣室duty room
供工人上下班更衣、存衣的场所(非指浴室存衣)。
3.9
休息室rest room
在二、三班制的锅炉房,供工人倒班休息的场所。
3.10
净距net distance
两个物体最突出相邻部位外缘之间的距离。
4一般规定
4.1锅炉房设计应取得热负荷、燃料和水质资料,并应取得当地的气象、地质、水文、电力和供水
等有关基础资料。
4,2锅炉房设计必须采取减轻废气、废水、固体废渣和噪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排出的有害物
和噪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3锅炉房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采取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节能措施。
4.4锅炉房设计应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并宜留有扩建的余地。对扩建和改建的锅炉房,应
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和管线,并应与原有生产系统、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建筑物和构
筑物形式相协调。
4.5锅炉房的容量应根据设计热负荷确定。设计热负荷可根据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生活最大小
时耗热量,并分别计人各项热损失、余热利用量和同时使用系数后进行确定。
4.6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能有效地燃烧所采用的燃料,有较高热效率和能适应热负荷变化。
b)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c)应能降低基建投资和减少运行管理费用。
d)应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锅炉。
e)宜选用容量和燃烧设备相同的锅炉,当选用不同容量和不同类型的锅炉时,其容量和类型均不宜超过2种。
f)对燃油、燃气锅炉,除应符合本条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全自动运行要求和具有可靠的燃烧安全保护装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6.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2部分:蒸汽锅炉房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6.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热工设计 规范
第2部分:蒸汽锅炉房
Code for design of thermal engineering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Part 2:Steam boiler plant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6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中蒸汽锅炉房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规定、工
艺布置、燃料及烟风系统、锅炉给水设备和水处理、汽水管道、检测和控制等设计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路岸终端地而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中
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锅炉房,其单台额定蒸发量为1t/h一65t/h,额定出口蒸汽压力小于或等于
2.5MP,额定出口温度小于或等于250℃。燃煤锅炉房适用于层燃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像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锅炉房boiler plant
为站场提供热源的锅炉及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综合体。
3.2
独立锅炉房independent boiler plant
四周与其他建筑没有任何结构联系的钢炉房。
3.3
管道piping
由管道组成件、管道支吊架等组成,用以输送、分配、混合、分离、排放、计量或控制流体
流动。
3.4
管道系统piping system
按流体与设计条件划分的多根管道连接成的一组管道。
3.5
常年不间断供汽(热)year-round steam(heat)supply
锅炉房向热用户的供汽(热)全年不能中断,当中断供汽(热)时将导致其人员的生命危险或重
大的经济损失。
3.6
锅炉间boiler room
安装锅炉本体的场所。
3.7
辅助间auxiliary room
除锅炉间以外的所有安装辅机、辅助设备及生产操作的场所,如水处理间、风机间、水泵间、机
修间、化验室、仪表控制室等。
3.8
生活间service room
供职工生活或办公的场所,如值班更衣室、休息室、办公室、自用浴室、厕所等。
3.9
值班更衣室duty room
供工人上下班更衣、存衣的场所(非指浴室存衣)。
3.10
休息室rest room
在二、三班制的锅炉房,供工人倒班休总的场所。
3.11
常用给水泵operation feed water pump
锅炉在运行中正常使用的给水泵。
4一般规定
4.1站场供热热源应优先利用余热、生产热源。当站场余热、生产热源不满足用热需求时,宜设置锅炉房。
4,2锅炉房设计应取得热负荷、燃料和水质资料,并应取得当地的气象、地质、水文、电力和供水等有关基础资料。
4,3锅炉房设计必须采取诚轻废气、废水、固体废渣和噪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排出的有害物
和噪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4锅炉房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采取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节能措施。
4.5钢炉房设计应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并宜留有扩建的余地。对扩建和改建的锅炉房,应
合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和管线,并应与原有生产系统、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建筑物和构
筑物形式相协调。
4.6锅炉房的容量应根据设计热负荷确定。设计热负荷可根据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生活最大小
时耗热量,并分别计入各项热损失、余热利用量和同时使用系数后进行确定。锅炉房的压力应满足生
产装置最大工作压力及管道压降。
4.7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能有效地燃烧所采用的燃料,有较高热效率和能适应热负荷变化。
b)应有利于保护环境。
c)应能降低基建投资和减少运行管理费用。
d)应选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锅炉。
e)宜选用容量和燃烧设备相同的锅炉,当选用不同容量和不同类型的锅炉时,其容量和类型均不宜超过2种。
f)对燃油、燃气锅炉,除应符合本条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全自动运行要求和具有可靠的燃烧安全保护装置。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6.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热工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6.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热工设计 规范
第1部分:通则
Code for design of thermal engineering for oil-gas field surface-Part 1:General
2016-01-27发布2016-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6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中热工设计的一股原则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路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锅炉房heating boiler room
为站场提供热源的锅炉及保证锅炉正常运行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综合体。
3.2
导热油供热站heat-transfer oil heating substation
为站场提供热源的导热油炉及保证导热油炉正常运行的辅助设备和设施的综合体。
3.3
余热waste heat
油气田生产过程中产品、排放物、设备及工艺流程中放出的可资利用的热量。
3.4
热力网district heating network
以站场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热力站或热力站至用户间的管网。
3.5
热力站heating station
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综合体。
4基本原则
4.1锅炉房
4.1.1当站场有生产热源且生产允许时,宜利用生产热源供热;当站场余热不满足用热需求,且站
场无其他热源时,宜设置锅炉房。
4.1,2锅炉房设计应取得热负荷、燃料和水质资料,并应取得当地的气象、地质、水文、电力和供水等有关基础资料.
4.1,3在满足站区总体工艺布局的前提下,锅炉房宜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区域,锅炉房应留有扩建端。
4.1.4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站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该季
节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1,5锅炉房容量应根据设计热负荷确定。设计热负荷可根据生产、采暖通风和空调、生活最大小
时耗热量,并分别计人各项热损失、余热利用量和同时使用系数后进行确定。
4.1.6锅炉房容量应按所有运行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或额定功率时,能满足锅炉房最大计算热负荷。
4.1,7锅炉炉型应根据单台锅炉的容量,并结合国家环保要求和当地环保要求等因素确定。
4.1,8锅炉给水水质应符合GB/T1576的相关规定。
4.1,9锅炉房设计应采取诚轻废气、废水和噪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排出的有害物和噪声应符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1,10锅炉房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采取降低锅炉排烟温度的节能措施。
4.2导热油供热站
4.2.1在满足站区总体工艺布局的前提下,导热油热力站宜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区域。
4,2.2导热油供热站容量应根据用热设备的热负荷、运行方式计算确定。
4.2.3导热油供热站所有设备宜采用橇装式结构,露天布置。
4.2.4导热油炉进出油温度应控制导热油加热炉在液相供热运行中,供油、回油温度之差不宜超过50℃。
4.2,5导热油的最高工作温度不应高于其自燃点温度,并且至少低于其最高允许使用温度10℃。对
于炉膛辐射受热面平均热流密度大于0.05MW/m的导热油炉,其导热油的最高工作温度应低于其最
高允许使用温度2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消防设计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消防设计 规范
Code for fire fighting design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消防系统设计中消防方式选用、消防灭火设施及消防站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
不适用于单独建设的石油库,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8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51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83一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9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47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SY/T6670油气田消防站建设规范
建标152一2011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品crude oil and products
原油、石油产品(汽油、煤油、柴油、石脑油等)、稳定轻烃和稳定凝析油。
3.2
天然气natural gas
油气田采出的,以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烃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最主要的成分是甲
烷。处理后符合管输标准的净化天然气有时也简称天然气。
3.3
天然气凝液natural gas liquids(NGL)
从天然气中回收的且未经稳定处理的液体烃类混合物的总称,一般包括乙烷、液化石油气和稳定
轻烃成分,也称为混合轻烃。
3.4
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
一种在液态状况下的无色流体,主要由甲烷组成,组分可能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氨或通常存
在于天然气中的其他组分。
3.5
石油天然气站场petroleum and gas station
具有石油天然气收集、净化处理、储运功能的站、库、厂、场、油气井场的统称,简称油气站场或站场。
3.6
液化天然气站场liquefied natural gas(LNG)station
具有天然气净化及液化、液化天然气储存及装运、液化天然气接卸及再气化功能的站场,如基荷
型天然气液化工厂、嗣峰型液化工厂、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液化天然气卫星站。
3.7
天然气处理厂natural gas treating plant
对天然气进行脱水、脱硫、脱二氧化碳、硫磺回收、尾气处理、露点控制、凝液回收、产品分
馏、凝析油稳定的工厂。
3.8
输气站gas transmission station
输气管道工程中各类工艺站场的总称。一般包括输气首站、输气末站、压气站、气体接收站、分输站、清管站。
3.9
工艺设备process equipment
为实现工艺过程所需的反应器、塔、换热器、分离器、加热炉、机泵等。
3.10
工艺装置process plant
具有某种独立功能、实现某种生产过程,由设备、管线和建(构)筑物(或其中一部分)组成的
组合体,也称为装置。
4消防方式选用
4.1一般规定
4,1,1石油天然气站场消防方式的选用及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根据其规模、介质性质、存储方式、
储存容量、储存温度、火灾危险性及所在区域消防站布局、消防站装备情况及外部协作条件等综合因
素确定。
4.1.2石油天然气站场火灾危险性分类及等级划分应符合GB50183的相关规定。
4,1,3不同性质的火灾应选择相适应的灭火剂。灭火剂种类可包括:水、泡沫、干粉、蒸汽、气体
(含二氧化碳、七氟丙烷、1G541混合气体、气溶胶等)。
4.1.4集输油工程中五级的井场、计量站、接转站、中间泵站、中间加热站、中间热泵站、分输站、
减压站、清管站,集输气工程中的井场、集气站、计量站、清管站、输气站和五级的压气站、注气
站、脱水(硫)站,独立采出水处理站,可不设消防给水设施。
4.1.5项目若委托权威机构进行火灾爆炸危险评估(FEA)等消防专项评估,则应根据评估报告按更严要求执行
4,2油罐区消防设施
4.2.1油罐的灭火手段主要为泡沫,并辅以对着火罐和相邻罐实施的消防水冷却。除了罐区自身的
灭火设施外,还可利用消防车提供额外的泡沫或干粉灭火及消防冷却。
4.2.2泡沫灭火宜采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4.2.3偏远且消防供水困难处总容量不大于4000m3、且储罐直径不大于12m的原油罐区(凝析油
罐区除外),可设置烟雾灭火系统,不设消防冷却水系统
4.2.4总容量不大于200m3、且单罐容量不大于100m3的立式油罐区或总容量不大于500m3、且单
罐容量不大于10m'的井场卧式油罐区,可不设灭火系统和消防冷却水系统
4.2.5单罐容量小于或等于2000m的油田采出水污水沉降罐、除油罐宜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设施,
油田采出水污水沉降罐、除油罐应设呼吸阀、阻火器及液压安全阀。
4.2.6钢制单盘式、双盘式和馓口隔舱式内浮顶油罐的消防设施应按外浮顶油罐确定,其他内浮顶
油罐应按固定顶油罐确定。
4.2.7稳定轻烃采用内浮顶罐储存时,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执行4.2的相关规定:稳定轻烃采用压力
储罐储存时,消防设的设置应执行4,3的相关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计算机基础-程序员必知的硬核知识大全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4.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5部分:站厂给排水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4.5-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给排水设计 规范
第5部分:站厂给排水
Code for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oil and gas filed-
Part 5: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f station and plant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4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站厂给排水系统选择、给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
计及雨水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及海上油田陆岸终湍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50109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
SY/T0089油气厂、站、库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SY/T06015油气田地面工程消防设计规范
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
由给水工程各关联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3.2
排水系统wastewater engineering system
由排水工程各关联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3.3
原水raw water
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原料水。
3.4
工业废水industrial wastewater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
3.5
雨水系统storm system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雨水的排水系统。
3.6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使用的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
其他有关设施组成。
3.7
生产给水系统process water
用于工艺生产过程的给水。
3.8
生产污水polluted industrial wastewater
生产过程污染的工业排水。
3.9
排水体制sewerage system
在一个区域内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方式,有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基本方式。
4系统选择
4.1给水系统
4.1.1给水系统选择应根据站厂规模以及生活、生产、消防等各单位对水量、水质、水温、水压的
要求,结合外部给水系统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1,2站厂给水系统可合并或分开设置。
4.1.3生产用水应少用新鲜水,宜一水多用、循环利用。
4.1.4生产和生活用水宜采用分质供水方式。生活饮用水、淋浴及盥洗用水应符合GB5749的相关
规定。水资源紧缺地区、沙漠地区或水处理成本较高时,冲厕用水宜采用原水。
4.1,5当原水水质不能满足生产装置工艺用水、油田注水水质要求时,应进行水质处理。处理工艺应根据原水及用水水质需求,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1.6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外部供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管网中水压不足时,应设置调储及升
压给水装置。
4.2排水系统
4.2.1排水体制的划分应根据污水性质、排水量,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综合利用的原则确定分
流或合流收集,集中或分散处理。
4.2.2排水系统应根据水质和处理要求设置,一般可划分为以下系统:
a)生产污水系统:接收装置区、罐区、化验室、油气生产车间、装卸区等的污水、有污染的雨
水和冲洗水等。
b)生活污水系统:接收卫生间、食堂、浴室等的生活污水。
c)雨水系统:接收站厂的清洁雨水。
注:本部分不包含油气田采出水处理系统。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建筑安全规范标准PDF合集(含国标、北京市地标、最新建设部发文)
本合集根据《北京市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大纲》 内的文件进行识别整理,把文章内现行有效的文件都下载归纳,并创建了目录,地标文件仅含有北京市地标,地方性文件也仅含北京市发布的文件,除此外国标、行标及部门规章适配全国各地建筑人,更适合北京地区需要考取A/B/C1/C2/C3证书的人群,施工项目中管理人员也需要学习了解这些规范内容,对于本次没有整理到的标准规范可以自己不断添入自己需要的文件并加在文件中并更新目录,都是可以编辑的,大家可以以此文件作为初始版本创建自己工作中真正需要的标准规范,而不是每次都在几万本甚至更多文件中东翻西找。
因文件大小限制分成多个文件上传,需分别下载后整理到自己文件夹内。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4.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4部分:循环冷却水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4.4-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给排水设计 规范
第4部分:循环冷却水处理
Code for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oil and gas filed-
Part 4: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reatment
2016-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4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循环冷却水处理系统的总图布置、系统设计、水质
稳定、设备选择,以及水质分析检测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田、滩海陆采油田及海上油田陆岸终湍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的循环冷
却水处理系统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50102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
GB/T50746石油化工循环水场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循环水场recirculation cooling water unit
由冷却设施、水质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其他设施组成,用以提供循环冷却水的场所。
3.2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处理设施、水泵、管
道及其他有关设施组成。
3.3
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间冷开式系统)indirect open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散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4
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闭式系统)indirect closed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
循环冷却水与被冷却介质间接传热且循环冷却水与冷却介质也是间接传热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3.5
全闭式系统totally closed system
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接触的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3.6
腐蚀速率corrosion rate
以金属腐蚀失重而算得的每年平均腐蚀深度,单位为毫米每年(mm/年)。
3.7
浓缩倍数cycle of concentration
循环冷却水与补充水含盐量的比值。
3.8
预膜prefilming
以预膜液循环通过换热设备,使其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保护膜的过程。
3.9
旁滤水side stream
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分流并经过滤出来后,再返回系统的那部分水。
3.10
补充水量amount of makeup water
补充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损失的水量。
3.11
排污水量amount of blowdown
在确定的浓缩倍数条件下,需要从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排放的水量。
3.12
系统容积system capacity volume
循环冷却水系统内所有水容积的总和,单位为米(m3)。
4总图布置
4.1一般原则
4,1,1循环水场布置应根据全厂水量平衡、水质、水压要求,以及总图布置等确定。
4.1,2循环水场应靠近主要用水车间,并应避免修建过长的给水排水管、沟和复杂的水工建筑物。
4.1.3循环水场的竖向布置不宜有较大高差。
4.2布置要求
4.2.1循环水场给水、排水管道宜埋地敷设;压缩空气、化学药剂等管道应架空或管沟敷设。
4.2.2循环水场的旁滤、泵等设备和设施在温暖地区宜采用露天布置,在寒冷地区宜采用室内布置。
4.2.3循环水场的控制室、变配电间、分析化验和办公室,宜与其他单元或工艺生产装置的相应设
施合并;加药间应靠近投药点。
4.2.4循环水场冷却塔、泵房和旁滤设备的四周地坪应铺砌,平行布置的冷却塔应在其两侧设检修
道路;药库、循环水泵前应有运输通道。
4.2.5冷却塔宜建于主要建筑物、变电站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6冷却塔进风口两侧距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大于2倍的进风口高度。
4.2.7冷却塔不考虑备用,但应考虑检修时不影响生产的措施。
4.2.8机械通风冷却塔与生产装置边界线或独立的明火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30m。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4.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3部分:采出水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4.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给排水设计 规范
第3部分:采出水处理
Code for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oil and gas filed-Part 3:Produced water treatment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4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采出水处理工艺选择、处理工艺、特殊采出水处理工艺、辅助设施、药剂贮存及投配设计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350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428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
CJ/T43水处理用滤料
SY/T0027稠油注汽系统设计规范
SY/T0043油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规范
SY/T0048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SY/T0083除油罐设计规范
SY/T0317盐渍土地区建筑规范
SY/T0523油田水处理过滤器
SY/T5329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SY/T6596气田水回注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原水raw water
流往采出水处理站第一个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水。
3.2
净化水purified water
经处理后符合回用标准或达到其他用途及排放预处理水质要求的含油污水。
3.3
污油waste oil
采出水处理过程中分离出的含有水及其他杂质的原油。
3.4
污泥sludge
油气田采出水处理过程中分离出的含有水的固体物质。
3.5
采出水处理produced water recovery
对油田采出水(包括注水井洗井废水)进行回收和处理,使其符合注水水质标准、其他用途或排
放水质要求的过程。
3.6
机械压缩蒸发脱盐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MVC)
利用涡轮增压原理,通过压缩机将高盐污水蒸发过程产生的蒸汽增压升温后,再作为热源供高盐
污水蒸发使用,同时作为热源的蒸汽冷凝后转化为脱盐后的产品水,高盐污水中的盐分得以浓缩后作
为浓水进一步处置。本部分中简称“MVC工艺”。
3.7
含聚采出水polymer-bearing water
油田聚合物驱开发产生的含有聚合物的采出水。
3.8
强腐蚀性采出水high corrosive water
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平均腐蚀率不小于0.126mm/年的采出水。
4一般规定
4.1设计水质
4.1.1进人采出水处理站的原水含油量不应大于1000mg/L。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站的远水含油量
不宜大于3000mg/L;特稠油、超稠油的采出水处理站的原水含油不宜大于4000mg/L。
4.1.2净化水水质标准根据回用或排放的不同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a)当用于油气田注水时,水质应符合所回注油气田制定的注水水质标准。当该油气田未制定注
水水质标准时,应符合SY/T5329及SY/T6596的相关规定。
b)当用于稠油开发注汽锅炉给水时,应符合SY/T0027的相关规定。
c)当处理后排放时,水质应符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当没有要求时,应符合GB8978的相关规定。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安全指导手册
一本以动画图像展示的安全指导手册,简单易懂,也能当工人的安全教育 手册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4.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2部分:取水及净化处理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4.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给排水设计 规范
第2部分:取水及净化处理
Code for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oil and gas filed-Part 2:Intake and purification treatment of water
2016-01一27发布 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4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水源及取水、地表水处理、地下水处理、脱盐水处
理的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B/T17218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50109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
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391油田注水工程设计规范
SY/T0027稠油注汽系统设计规范
SY/T0046油田注水脱氧设计规范
SY/T5329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取水构筑物intake structure
取集原水而设置的各种构筑物的总称。
3.2
水处理water treatment
对水源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
3.3
深度处理advanced treatment
进一步去除常规二级处理所不能完全去除的水中杂质或离子的净化过程。
3.4
水处理(净水)构筑物water treatment structure
以完成水处理为主要目的的构筑物的总称。
3.5
原水raw water
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水。
3.6
注水water injection
为保持油层压力,提高采收率而将水注入油层的工艺。
3.7
混凝剂coagulant
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统称。
3.8
助凝剂coagulant aid
在水的沉淀、澄清过程中,为改善絮凝效果,另投加的辅助药剂。
3.9
药剂固定储备量standby reserve of chemical
为考感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
3.10
混合mixing
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创造良好反应条件的过程。
3.11
絮凝flocculation
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
3.12
沉淀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4一般规定
4.1生活给水和生产给水水质应符合如下要求:
a)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相关规定。
b)油田注水水质应符合本油田制定的注水水质标准;当本油田尚未制定注水水质标准时,应符合SY/T5329的相关规定,详见附录A。
c)热采锅炉(蒸汽发生器)给水水质应符合本油田制定的注汽锅炉给水水质标准;当本油田未制定注汽锅炉给水水质标准时,应符合SY/T0027的相关规定,详见附录B。
d)热水锅炉给水水质应符合GB1576的相关规定,详见附录C。
e)电厂锅炉给水水质应符合GB/T12145的相关规定,详见附录D.
4.2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及主要构筑物的组成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规模、处理后水质要求,参照相似条件下其他水厂的运行经验,结合建设项目的具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3设计规模小、条件允许时,处理设备宜采用橇装集成装置。
4.4水处理厂(站)的设计规模应按生产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管网漏失量、未预见水量的最高日水量之和确定。
4.5水处理厂(站)的自用水量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方法以及构筑物类型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可采用设计水量的5%一10%。
4.6滤池(罐)反冲洗水应回收利用,回用应满足GB50013的相关规定。
4.7水处理厂(站)的污泥宜妥善处理或处置。
4.8地表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必要时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如沙峰、低温、低浊等)下所需最大供水量进行校核。
4.9水厂设计时,应考虑任一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而停运时仍能满足生产需求。
4.10水处理厂的生产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GB50016,GB50183的相关规定。
4.11油田选择注水水源时,应进行水源与地层水配伍性试验,对油层无伤害方可注人。
4.12对于低渗透、超低渗透油田,地表水、地下水经过常规处理后,应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应根据各油田试验情况或运行经验确定。未取得试验结果时,可采用精细过滤、膜过滤等技术。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4.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4.1-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给排水设计 规范
第1部分:通则
Code for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oil and gas filed-Part 1:General
2016-01-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Q/SY06014的本部分规定了油气田地面工程取水及净化处理、采出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及
站厂给排水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SY06014.2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第2部分:取水及净化处理
Q/SY06014.3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第3部分:采出水处理
Q/SY06014.4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第4部分:循环冷却水处理
Q/SY06014.5油气田地面工程给排水设计规范第5部分:站厂给排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净化处理purification treatment of water
对水源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
3.2
采出水oil produced water
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原油的水,简称采出水。
3.3
采出水处理produced water treatment
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回收和处理,使其符合注水水质标准、其他用途或排放预处理水质要求的过程。
3.4
循环冷却水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用作冷却介质并循环使用的水。
3.5
循环冷却水处理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reatment
对循环冷却水进行处理,有效地控制微生物菌群、抑制水垢的产生、预防管道设备的腐蚀的过程。
3.6
给水工程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原水的取集、输送、处理和成品水供配的工程。
3.7
排水工程wastewater engineering sewerage
污水和雨水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废水的工程。
4基本规定
4.1给排水工程设计应按照批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和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规定的内容、范围和要
求进行。
4.2给排水工程设计应与油气集输处理、注水及热力工程等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结合,根据油气田
开发分阶段的具体要求,统一论证,综合优化,总体规划,分期实施。
4.3给排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
4.4给排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各,保证运行安全,节约能源和资源,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4.5给排水工程设计应适合该地区的环境条件。沙摸、戈壁地区的站厂设计应采取有效的防风沙措
施,有条件时应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天然资源。
4.6给排水工程设计宜采用成熟的标准化设计成果。
4.7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节能的相关要求。
4.8取水及净化处理设计除应符合Q/SY06014.2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水源选择、水厂位置及输配水管线确定应符合相关专项规划要求。
b)工业用水软化、除盐工艺设计,废水应妥善处置,保证排水水质达到回用或排放标准。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通信设计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3-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通信设计 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mmunication design of oil and gas field surface engineering
2016一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面工程建设项目(不含长输管道)的通信系统设计要求,包括了光通信、无线通信、工业以太网、语音通信、工业电视、人侵报警、扩音对讲、通信线路、通信电源及接地等设计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和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板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954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
GB/T18480海底光缆规范
GB30094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规范
GB50115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2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11绿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3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94人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635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DI./T767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较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DL/T788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DL/T5391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GA/T368人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SJ/T11387直播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及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SY/T418输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及施工规范
YD/T814.1光缆接头盒第1部分:室外光缆接头盒
YD/T1385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技术要求
YD/T1386基于软交换的媒体服务器技术要求
3基本规定
3.1油气田通信网络宜采用有线通信为主,无线通信为轴
3,2通信系统设计与石油行业通信网络发展规划相结合,建设方案、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应以近、
远期发展规划为依据,以近期需要为主,兼顿远期发展和扩容升级的需要,满足企业数据、话音、图
像等业务需求。
3,3通信系统应遵循“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和“经济、高效、安全”的基本原则。通信设备
选型应结合各油气田网络现状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设备,新建系统和改扩建通信系统应
与已建通信网络兼容。
3.4应合理利用已有的通信资源和网络。在满足工程项目建设需求的前提下,网络建设应考虑利用
已有富余的通信资源。
3.5安装于爆炸危险区内的通信设备应符合相应的防爆等级要求。
3.6通信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的相关标准的要求。
4业务需求分析
通信业务种类和基本要求详见表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Q/SY 0601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供配电设计规范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06012-2016
油气田地面工程 供配电设计 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oil and gas field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2016-01一27发布2016一04一01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气田内部供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照明、雷电防护、防静电及接地等设计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滩海陆采油气田及海上油气田陆岸终端地面工程新建及改扩建项目中
110kV及以下供配电工程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6.14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
GB/T6995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5544.1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第1部分:电流计算
GB/T26218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
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935kV~110kV变电站设计规范
GB500603一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T50063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于适用于本文件。
3.1
供电系统power supply system
地方供电部门以及油气田已建供电设施提供的电源,包括电源侧的出线间隔、电力线路及综合保护等。
3.2
自发电系统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油气田自建发电站及供电线路,以及小容量发电设备,如太阳能、燃气发电、风力发电等。
3.3
黑启动black-start
在交流电源的情况下利用储存能源,如直流蓄电池组和液压系统完成发电机组自启动提供油气厂站的电源。
3.4
年平均工作小时数the annual average working hours
用电设备一年内在工艺操作条件下的平均工作小时数。
4用电负荷
4.1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
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及供电要求应符合GB50052的规定。各类负荷等级应符合GB50350及SY/T0033的规定.
4.2负荷计算
4.2.1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应进行相应的负荷计算。
4.2.2油气厂站生产设施的用电负荷计算宜采用需要系数法,并应符合SY/T0033的规定
4.2.3可研、初步设计阶段的生活办公用房等建筑单体的用电负荷计算宜采用单位面积负荷密度法。
4.2.4电能消耗量的计算应根据厂站工艺操作条件确定年平均工作小时数,如工艺无特殊要求,宜
为8400h
4.2.5厂站用电负荷统计应以变电站或工艺设施为单元计算后汇总于用电负荷汇总表或负荷预测表。
4.3设计深度要求
4.3.1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现阶段及5一10年内负荷预测和估算,应参照附录A进行相关统计和
估算。
4.3.2
初步设计阶段应进行工艺单元和建筑单体的负荷计算,应参照附录A进行相关统计和计算。
4.3.3
施工图阶段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负荷计算和统计,内容和深度与初步设计阶段一致。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1
…
43
44
45
…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