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0月 ( 第 108 页)

问题专业:公路 施工

所属地区:河北

提问日期:2022-10-08 22:44:04

提问网友:厚德载物


请问我这个6米宽的路面怎么施工?是一次浇筑6米还是分两次各3米浇筑呢?

图纸左下角文字注明: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米时设纵向缩缝。CAD图上又标注缩缝下有拉杆。

如果一次铺筑6米宽,没有大型机械,只是人工振平尺抹平,我这个拉杆该怎么放?

公路,施工,河北,答疑:混凝土道路纵向缩缝拉杆如何人工施工?-河北

解答网友:将军峰


混凝土道路纵向缩缝拉杆垂直与缩缝安放,这个6米宽的路面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施工,是一次浇筑6米。

图纸左下角文字注明: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米时设纵向缩缝。CAD图上又标注缩缝下有拉杆。

如果一次铺筑6米宽,没有大型机械,只是人工振平尺抹平, 这个拉杆按照垂直与缝安防。

以上这些都是施工问题和造价无关,造价员只负责正确计算出这些工程量就可以了。

ICS 45.080 S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307.1-2020
代替TB/T3307.1一2014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
第1部分制造与组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nufacturing of high speed turnouts-
Part 1: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2020-09-24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布

TB/T 3307.1-2020,制造与组装,技术条件,第1部分,道岔制造,铁路,高速铁路,TB/T 3307.1-2020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 第1部分:制造与组装.pdf

TB/T3307《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分为九个部分:
一第1部分:制造与组装:
一第2部分:T型螺栓;
一第3部分:垫板螺栓;
一第4部分:轨距块:
一第5部分:盖板;
一第6部分:缓冲调距块;
一第7部分:预埋塑料套管;
一第8部分:弹性铁垫板;
一第9部分:调高垫板。
本部分为TB/T330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TB/T3307.1一2014《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第1部分:制造与组装》。本标准与TB/T3307.1一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修改了批量生产道岔厂内组装要求(见3.1.3,2014年版的3.1.3):
修改了道岔零部件防腐(见3.1.6,2014年版的3.1.6);
修改了道岔用钢轨材质(见3.2.1d),2014年版的3.2.1d)):
增加了翼轨趾端机加工段轨顶面直线度要求(见3.2.3c));
修改了钢轨件螺栓孔加工要求(见3.2.4,2014年版的3.2.4):
修改了尖轨、心轨轨头加工轮廓偏差(见3.2.5h),2014年版的3.2.5i)):
增加了钢轨件弯折、扭转及翼轨趾端轨腰加工区域表面质量要求(见3.2.6):
一增加了尖轨、心轨通长范围(跟端锻压区域除外)内部缺陷要求(见3.2.7):
修改了尖轨、心轨跟端锻压及加工(见3.3,2014年版的3.3);
修改了橡胶垫板技术要求(见3.5.9,2014年版的3.5.9):
一增加了转辙器牵引点两侧弹性铁垫板间距极限偏差(见4.1.2);
修改了尖轨固定端支距极限偏差(见4.1.4,2014年版的4.1.4):
修改了限位器子母块两侧间隙值极限偏差(见4.1.5,2014年版的4.1.5);
增加了顶铁调整片数量、总厚度要求(见4.1.6、4.2.15):
修改了尖轨(心轨)轨头切削范围内与基本轨(翼轨)间隙值(见4.1.7、4.2.12):
修改了防跳顶铁与尖轨(心轨)轨肢上表面的间隙值(见4.1.9、4.2.15):
增加了直、曲基本轨前端相对位置极限偏差,尖轨尖端至基本轨前端距离极限偏差(见4.1.10):
一增加了防跳限位装置铁卡与斥离尖轨轨底接触的要求(见4.1.11):
一增加了长短心轨轨底间隙要求(见4.2.6):
增加了牵引点处两翼轨轨头外侧非工作边距离极限偏差(见4.2.8);
增加了长心轨前端与防跳间隔铁间隙要求(见4.2.14):
增加了弹条中肢与轨距块表面间隙要求(见4.3.2);
修改了检验方法(见第5章,2014年版的第5章):
一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6章,2014年版的第6章):
一修改了标志、包装、质量证明文件、储存和运输要求(见第7章,2014年版的第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树国、肖俊恒、郭福安、方杭玮、王猛、张玉林、孙晓勇、鹿广清、董彦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版本情况为:TB/T3307.1一2014。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TB/T 3307.1-2020 高速铁路道岔制造技术条件 第1部分:制造与组装.pdf已关闭评论

ICS45.120 S1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148-2017
代替TB/T3148一2007
轨道检测
测量仪器支距尺
Tract inspection-Measuring instrument-Switch offset rule
2017-11-19发布
2018-06-01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布

TB/T 3148-2017,支距尺,支距尺标准,支距尺规范,测量仪器,轨道检测,铁路,TB/T 3148-2017 轨道检测测量仪器支距尺.pdf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TB/T3148一2007《铁路支距尺》。与TB/T3148一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了游标的外观及分度值为0.1mm的要求[见4.1f)];
修改了尺身变形要求(见4.2,2007年版的4.2):
修改了游标标记面棱边至主尺标记表面的距离要求(见4.4,2007年版的4.4);
修改了测量范围的要求,并增加了高速铁路用支距尺的测量范围[见4.1d),2007年版的4.1e)];
修改了游标的重合度要求(见4.11,2007年版的4.11);
一增加了环境适应性要求及相应检验方法(见4.14、6.3)。
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沈阳铁路局质量技术监督所、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工厂、石家庄京铁腾飞工量具有限公司、南昌铁路局技术监督所、沈阳铁路局苏家屯轨距尺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彦春、汪法平、范振亮、李建迁、陈晶京、李叙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3148一200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支距尺(以下简称支距尺)的结构型式、技术要求、检验条件、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与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测量铁路道岔导曲线支距尺寸的游标类支距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0.1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JJG1109铁路支距尺检定规程
3结构型式
支距尺的结构型式示意和各部分名称如图1所示。

TB/T 3148-2017,支距尺,支距尺标准,支距尺规范,测量仪器,轨道检测,铁路,TB/T 3148-2017 轨道检测测量仪器支距尺.pdf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如下:
a)支距尺各部分均不应有划痕、碰伤、氧化层及镀铬层脱落等缺陷。
b)绝缘板上的所有螺钉孔和销钉装配完后,应用封口蜡等密封。
©)游框移动应平稳、灵活。当其移到尺身任一位置时,用手轻轻摆动量爪,游框与尺身之间不应有明显的晃动,绝缘板与尺身之间以及压测板与游框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d)支距尺的测量上限不小于1800mm或不小于1290mm。
e)支距尺测头形状应为圆柱形。
f)主尺、游标标记及数字应清晰、完整;游标分度值不应大于0.1m,游标标记与主尺标记应平行,且无目力可见的倾斜。
4.2尺身任意相隔1300mm间距的加载变形量不应大于0.5mm。
4.3测量面的表面硬度不小于45HRC。
4.4游标标记面棱边至主尺标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0.3mm。
4.5尺身基准面的直线度在任意1300mm范围内不应大于0.5mm。
4.6主尺和游标的标记宽度为0.10mm~0.30mm,标记宽度差不应大于0.05mm。
4.7测头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为MRR Ra1.6,压测板量爪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为MRR Ra3.2。
4.8测头测量面对绝缘板搭轨面,压测板量爪测量面对压测板搭轨面的垂直度均不应大于0.05mm。
4.9测头测量面及压测板量爪测量面的下边缘至搭轨面的有效高度H(见图1)不应超过(16±0.2)mm。
4.10两测头工作母线所构成的平面对尺身基准面的垂直度不应大于0.2mm。

(略)

内容索引:

前言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结构型式1
4技术要求2
5检验条件2
6检验方法2
7检验规则3
8标志与包装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3.080
CCS P 25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326—2021
服务区场站透水水泥混凝土铺面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of highway rest
area and terminal yard
2021 - 01 - 21 发布 2021 - 02 - 21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326,DB13/T 5326-2021,场站,服务区,透水水泥混凝土,铺面,DB13/T 5326-2021 服务区与场站透水水泥混凝土铺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服务区与场站透水水泥混凝土铺面的材料、结构组合设计、透水水泥混凝土设计、
施工和质量检验等技术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公路服务区和场站,其他透水水泥混凝土铺面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7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T 12988 无机地面材料耐磨性能试验方法
GB/T 5008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 07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透水水泥混凝土 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由粗、细集料及其表面均匀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相互粘结,并经水化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通空
隙结构的混凝土。
3.2
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 pervious cement concrete surface layer
具有透水功能的透水水泥混凝土铺面表面层。
3.3
透水水泥混凝土铺面基层 permeable base layer
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与土基之间,由大空隙级配碎石(Open-Graded Granular Base,OGB)或大空
隙水泥稳定碎石构成的透水、蓄水层。
3.4
全透水铺面结构 fully permeable structure
路表水能够依次通过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和透水基层直接向下渗透至土基中的透水铺面结构体系。
3.5
半透水铺面结构 semi-permeable structure
仅面层和基层透水,土基不透水的透水铺面结构体系。
3.6
排水铺面结构 drainage surface structure
仅面层透水,基层和土基均不透水的透水铺面结构体系。
3.7
大空隙级配碎石基层 open grade base
空隙率不小于 20%的级配碎石基层。
3.8
连通空隙率 interconnected voids
透水水泥混凝土内部存在的连通空隙体积与透水水泥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
3.9
透水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透水水泥混凝土单位面积的水量。
3.10
灰集比 cement-aggregate ratio
透水水泥混凝土中水泥与集料(粗、细集料)的质量比。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原材料包括水泥、集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等。透水水泥混凝土铺面材料宜就近取材,并应有利于自然环境和生态景观的保护。
4.2 原材料技术要求
4.2.1 水泥
水泥应采用强度不低于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GB 175的规定。
4.2.2 面层集料
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采用的集料应满足表1的规定,其它指标可参照JTG/T F30中的 Ⅱ级规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3.220.01
CCS C 80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317—2020
地铁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Testing code for fire facilities of subway
2020 - 12 - 29 发布 2021 - 01 - 29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317,DB13/T 5317-2020,地铁消防设施,检测技术,DB13/T 5317-2020 地铁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铁消防设施检测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以及已经投入使用的地铁消防设施的检测,包括地铁主体(站厅、
站台和设备层)、出入口、换乘通道以及与商业接驳通道、风亭、地下区间(含区间风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717 火灾报警控制器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6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 51251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 51298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
GB 51309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A 50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57、GB 50166、GB 51251、GB 51309、GB 512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铁 subway
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线路通常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
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
3.2
综合监控 integrated supervision
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控制及系统集成等技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设备的监视、控制
及综合管理。
3.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fire alarm system (FAS)
实现火灾监测、自动报警并直接联动消防救灾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
3.4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 (BAS)
对地铁建筑物内的环境与空气调节、通风、给排水、照明、乘客导向、自动扶梯及电梯、站台屏蔽
门、防淹门等建筑设备和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3.5
地铁消防设施 subway fire protection facilities
地铁中设置的用于火灾报警、灭火、防烟排烟、人员疏散、防火分隔等设施的总称。
3.6
综合后备盘 Integrated Backup Panel(IBP)
作为“紧急情况下”或“在车站相关监控系统人机界面故障造成无法通过监控系统人机界面对重要
被控设备进行监控操作时”的紧急后备操作手段,主要实现对信号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门禁系
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站台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重要被控设备的后备紧急控制及设备状态指示。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地铁消防设施检测应按照资料核查、现场检测的程序进行。
4.1.2 各消防设施的组件和设备应符合设计选型,并应具有出厂产品合格证,消防产品应具有符合法
定市场准入规则的证明文件。
4.1.3 各消防设施的组件和设备的永久性铭牌和按规定设置的标志,其设置位置和色标应正确,文字
和数据应齐全,文字内容及符号应清晰、准确。
4.1.4 系统组件、设备、管道、线槽、支架或吊架等应完好,无变形、无锈蚀等损害,设备、管道应
无泄漏现象,导线和电缆的连接、绝缘性能、接地电阻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阀门应处于正确位置,
并启闭灵活、无泄漏现象。
4.1.5 检测使用的测试、测量设备应经过法定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合格。
4.1.6 地铁消防设施检测主要包括消防相关设施的功能性检测、完整性检测和用常规仪器进行的系统
性能检测,不包括消防产品本身的质量检测。
4.1.7 本标准中未提及的检测项目及方法按照 XF 503 的相关要求执行。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03.100.01
CCS A 02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276—2020
智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指南
2020 - 11 - 19 发布 2020 - 12 - 19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276,DB13/T 5276-2020,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旅游景区,DB13/T 5276-2020 智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开展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数据基础、基础服务、基础设施、
设备、信息安全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其他旅游服务场所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2991.1-2008 信息技术 数据库语言 SQL 第1部分:框架
GB/T 1645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GB/T 17533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远程数据库访问
GB/T 18018 信息安全技术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
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972-2017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20273-2019 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348-201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
GB 50370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462-2015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898 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DG/T 0283-2051 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慧旅游景区 smart tourist attractions
运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和方法,构建管理、服务、营销等信息系统,促进高质
量、高效率开展各项工作的旅游景区。
3.2
智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of smart tourist attractions
旅游景区在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投入的硬件设施和必要的软件设施。
4 总体要求
4.1 应编制详尽、专业的景区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规划或方案。
4.2 应设置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景区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相关工作。
4.3 应建设智能化综合管控中心(数据中心),对接各个子系统,及时感知景区环境、设施设备、客
流情况等各类信息,实现视频监控、信息发布、线上调度、应急救援、接警上报等功能。
4.4 应建有标准统一、资源共享、接口开放的景区旅游信息数据库,并提供方便、易用、功能强大的
数据库系统管理工具。
4.5 宜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景区内人员、信息和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保密性。
4.6 宜建立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景区各个子系统之间可实现各类信息的集成应用,并能与政府管理
部门的数据交换平台无缝对接,确保信息资源能顺畅、便捷的共享与交换。
4.7 应用的设施设备及提供的各项服务宜符合美观性和实用性原则。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7.140.99
H 40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225—2020
通信简易钢管杆设计规范
2020 - 09 - 18 发布 2020 - 10 - 18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225,DB13/T 5225-2020,设计,通信简易钢管杆,钢管杆,DB13/T 5225-2020 通信简易钢管杆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简易钢管杆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基本设计规定、载荷与作用、结构分析与计
算、连接与节点、工艺技术要求、制作运输及安装和地基与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以悬挂移动通信设备为主,兼加挂照明、监控、广播等其它设备,高度在20m及以下
简易钢管杆的设计规范,同时可作为高度在20m及以下简易钢管杆验收的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22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 1229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 1230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 1231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3098.1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103.1 紧固件公差 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
GB/T 3632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GB/T 5117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
GB/T 5210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实验
GB/T 5293 埋弧焊用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 5780 六角头螺栓C级
GB/T 5782 六角头螺栓
GB/T 8110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T 10045 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药芯焊丝
GB/T 10433 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
GB/T 12470 埋弧焊用热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
GB/T 13912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14957 熔化焊用钢丝
GB/T 17493 热强钢药芯焊丝
GB/T 18592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品热浸镀铝 技术条件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689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JGJ 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T 495 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
QB/T 1551 灯具油漆涂层
YD/T 1429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YD/T 5132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计基准期 design reference period
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3.2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ultimate limit states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状态。
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
3.5
塔体高度 height of tower
塔体塔脚底板底面至塔顶避雷针或避雷装置安装底的垂直距离。
3.6
长细比 slenderness ratio
构件计算长度与构件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
3.7
扩展基础 spread foundation
为扩散通信铁塔结构传来的荷载,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且基础内
部的应力满足材料强度的设计要求,通过向侧边扩展一定面积的基础。
3.8
桩基础 pile foundation
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连接于桩顶端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连接的单桩基础。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4.1 作用与作用效应
M ——弯矩设计值;
N ——轴力设计值;
pk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SGE——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SGK——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QK——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Wk——风荷载标准值效应; 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
SEVk——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效应;
V ——剪力设计值。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71.040.50
G 30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219—2020
合成材料面层健身步道技术规范
Synthenic material surface fitness trai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2020 - 09 - 18 发布 2020 - 10 - 18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219,DB13/T 5219-2020,健身步道,合成材料面层,DB13/T 5219-2020 合成材料面层健身步道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材料面层健身步道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取样要求、判
定规则、维护与保养。
本标准适用于以合成材料为面层的健身步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4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4部分:体育运动符号
GB/T 10654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
GB/T 14833-2011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
GB/T 16422.2-201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
GB 36246 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JGJ 153-2016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合成材料面层 synthetic surface
铺装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等基础层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层。
4 分类
4.1 合成材料面层健身步道按面层材料的材质分为聚氨酯类、人造草类、橡胶类等。
4.2 合成材料面层健身步道按面层材料的结构形式分为渗水型、非渗水型。
4.3 合成材料面层健身步道按面层材料的铺装形式分为预制型、现浇型。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27.140
P 55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218—2020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greening of river
2020 - 08 - 18 发布 2020 - 09 - 18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218,DB13/T 5218-2020,河道,绿化设计,DB13/T 5218-2020 河道绿化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河道绿化工程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河道绿化防洪排涝设计标准、水域绿化、滩地绿化、堤身绿化、防浪林、护堤林、绿化工程监测、绿化工程的养护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天然与人工水道的绿化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湖泊洼淀等其它涉水绿化工程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CJ/T 340 绿化种植土壤
SL 4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道绿化 greening of river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包含水域、边坡、滩地、陆域等区域)实施的绿化工程。
3.2
生物浮岛 biological floating island
漂浮或固着于水体上,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栖息空间、改善景观等功能的人工浮岛。
3.3
水生植物 aquatic plants
指整个或部分植物体长期生活在水环境中的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等。
3.4
沉水植物 submerged plant
全株沉没于水面之下,扎根于水下土壤之中的水生植物,如苦草、金鱼藻等。
3.5
浮水植物(漂浮植物)floating plant
生于浅水中,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植物,如菱角、睡莲等。
3.6
挺水植物 emerged plant
生长在浅水区,茎叶大部分挺伸在水面以上的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葱等。
3.7
湿生植物 hygrophyte
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耐短期或季节性水淹,但不能忍受较长时间水分不足的陆生植物。
3.8
中生植物 mesophyte
形态结构和适应性均介于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之间的植物。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只能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生长。
4 总则
4.1 河道绿化功能导向
河道绿化应根据河道的功能及行洪排涝条件,确定绿化范围、布局和绿化类型,以提升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径流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保功能的需求。
4.2 河道绿化总体布置
河道绿化宜实现沿河纵向绿化带的连续性,以发挥其生物廊道功能;并考虑河道横向的连续性,形成从水域到陆域的完整植物群落体系。
4.3 河道绿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应根据水文气象条件、水质状况、地质条件、岸滩地形等立地条件,确定河道水体、边坡和陆域绿化种类(品种)、植物配置方式等;对现有河道岸坡或滩地植物,尽可能保留;
b) 应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特别是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深和光照的要求,兼顾防汛和亲水设施需要,创造多种空间形态和丰富景观层次;
c) 充分发挥河道绿化在水生态修复和吸收过滤陆源污染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应保护原有的自然边滩湿地,并注意与其它公共绿地衔接;
d) 绿化植物选择应以保土、固坡、耐湿能力强的乡土植物为主,宜提升河道绿化配置方式、提高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营造有利于水生动物、微生物健康生长的环境;
e) 河道行洪通道内,应控制植物种植密度和类型,不得妨碍行洪、排涝安全;
f) 对水流急、流量大、水位变动大,具有通航或引排水功能的河道,应优先满足过流、保土、固坡功能;一般河道绿化应突出净化和美化功能;城市河道绿化应注重景观和休闲的使用功能,农村河道绿化应兼顾水土保持;
g) 水深、风浪较大且河滩较宽的河道,可设置防浪平台,并宜栽植一定宽度的防浪林;
h) 宜利用乡土植物,若须引进外来物种,应经过详细调研及科学论证,在对该植物生长习性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方能采用。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13.020
J 88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178—2020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安装要求
2020 - 03 - 25 发布 2020 - 04 - 25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178,DB13/T 5178-2020,安装,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DB13/T 5178-2020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设计安装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及组成、技术要求、安装施工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电厂、港口、冶金、矿山、煤炭、化工、铁路、其他交通、水利、建筑建材、市政工程等无组织粉尘排放场所的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的设计安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25 安全网
GB/T 15856.4 六角法兰面自钻自攻螺钉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GB 50755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HJ 618 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572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5725中的
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柔性防风网抑尘装置
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把一定几何形状的防风网,围建在防风抑尘区域,具有降低风速、抑制粉尘扩散、减少物料损失、净化周边环境功能,为开放式场所提供无组织粉尘污染治理的装置。
3.2
柔性防风网
采用某种工业纤维,通过特定的编制方法,加工成一定几何形状、具有防风抑尘功能的柔性织物。
3.3
防风率
在规定条件下,安装防风网抑尘装置前后所测得风速的差值与安装前测得风速比值的百分数。
3.4
抑尘率
在规定条件下,安装防风网抑尘装置前后所测得粉尘浓度的差值与安装前测得粉尘浓度比值的百分数。
3.5
断裂强力
网体试样被拉伸至断裂时所测得的最大拉伸力。
[GB 5725,定义3.16]
注:断裂强力单位为牛(N)或千牛(kN)。
3.6
断裂伸长
试样达到断裂强力时的伸长。
[GB 5725,定义3.17]
注:断裂伸长单位为毫米(mm)。
3.7
梯形法撕裂强力
梯形试样受拉伸时,试样撕裂时所测得的最大拉伸力。
[GB 5725,定义3.19]
注:梯形法撕裂强力单位为牛(N)。
4 组成及结构
4.1 组成
包括柔性防风网、钢结通过土建基础固定钢结构支架,采用压条、螺钉、束紧带等安装附件,将柔性防风网固定在钢结
构支架上。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问题专业:装饰 招投标 计价软件GCCP

所属地区:北京

提问日期:2022-10-08 19:12:40

提问网友:幸福快乐


北京,招投标,装饰,计价软件GCCP,答疑:同样的复制粘贴,如何综合单价差这么多呢?小白新手求帮助-北京

解答网友:烁楠科技


查看一下取费费率、材料价是否一致

主要的是复制的时候定额工程量是否跟清单量是一致的,要是输入的数值,复制后没有改,清单工程量又不一样的话,单价肯定悬殊大的

ICS 91.100
Q 13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154—2019
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019 - 12 - 27 发布 2020 - 01 - 28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154,DB13/T 5154-2019,高性能混凝土,高速公路,DB13/T 5154-2019 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规定、原材料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
施工和检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用高性能混凝土,其它等级公路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19117 酸雨观测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T 500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TJ 275 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C/T 421 水泥胶砂耐磨性试验方法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B07-01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T 10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TG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TB 10103 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规程
TB 10104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3.2
环境作用 environmental actions
引起结构材料性能劣化或腐蚀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环境因素对结构的作用。
3.3
环境作用等级 environmental action grade
根据环境作用对混凝土及结果破坏或腐蚀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若干级别。
3.4
混凝土的渗透性 concrete permeability
外部物质(水、气及溶于其中的其它物质等)侵入混凝土内部的难易程度。
3.5
饱水度 degree of saturation
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充水程度,为混凝土孔隙中水的总体积与孔的总体积的比值。
3.6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 concrete freeze-thaw resistance factor (DF)
混凝土试件经规定次数快速冻融循环试验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定的动弹性模量与初始弹性模量的比值。
3.7
氯离子扩散系数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hloride ion
描述混凝土孔隙水中氯离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过程的参数。
4 基本规定
4.1 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4.1.1 高速公路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应按表 1 的规定进行确定。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ICS 93.060
P 28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153—2019
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2019 - 12 - 27 发布 2020 - 01 - 28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T 5153,DB13/T 5153-2019,公路,监控量测技术,隧道施工,DB13/T 5153-2019 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量测项目、测点布设、量测频率、量测方法、信息反馈及
验收资料等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公路隧道,其他工法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7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T D7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 F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GB 50086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维空间位移 three-dimension displacement
隧道周边测点相对大地不动点的空间三维矢量位移。
3.2
非接触量测 non-contact measurement
在不接触被测目标点的情况下,获取被测点的空间位移信息的方法。
3.3
掌子面围岩内部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face ground in advance core
隧道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围岩沿纵向的位移。
3.4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值 controlled value for monitoring
为满足工程支护结构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控制监控量测对象的状态变化,针对各监控量测项目
的数据变化量所设定的受力或变形的设计允许值的限值。
4 基本规定
4.1 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a) 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
b) 为施工安全提供预警信息;
c) 验证支护结构效果,为确认或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d) 为理论分析、数据分析提供计算参数和对比指标;
e) 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累资料。
4.2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监控量测进行设计;施工阶段应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并制定详细的监
控量测实施方案。
4.3 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施工方法、周边环境进行,应确定以下内容:
a) 监控量测项目;
b) 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
c)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4.4 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特点编制,内容包括:
a) 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仪器;
b) 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设、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c) 人员组织;
d) 数据记录格式、数据处理及预测方法;
e) 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等。
4.5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随施工工序及时进行。
4.6 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量测元器件应按规定进行标定。
4.7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4.8 根据测试精度要求,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然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4.9 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数据采集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