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0月 ( 第 68 页)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提问日期:2022-10-18 00:13:24

提问网友:坚持坚持坚持


一个矩形正方体混凝土但是中间部分是小一些的空的正方体,就类似混凝土环了一个正方形的圈,那这个模板的工程量计算了外围的模板面积后,要不要计算内围部分模板的面积啊?

解答网友:红梅傲雪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模板,内部是否可以掏空浇筑成型?

所以内外都需要模板的,否则难以成形

问题专业:安装

所属地区:

提问日期:2022-10-17 22:42:56

提问网友:未闻花名mmm


各位老师,图中所指各个部件分别叫什么?算量时是数个数吗?安装,答疑:暖通送风系统-空调箱-

解答网友:大海


4个箭头所指(酱色四格矩形),是一台(3号)空调机组里面的个功能段。按1台空调机组套子目计算。

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
(第二分册)
图集号:L22G902
统一编号:DBJT37一3
主编单位: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设计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2022年第4号公告
施行日期:2022年10月1日

L22G902,L22G902图集,山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第二分册,高清无水印 L22G902 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第二分册)(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pdf

一、适用范围
1.本图集适用于一般地质条件下建筑基坑支护结构(含地下水控制)工程。市政、铁路、港口、水利工程的基坑
可参考选用,且应符合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规定。
2.基坑支护的设计工作年限不应小于1年,且不宜大于2年。
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结构两墙合一时,工作年限同地下结构。
3.对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土,应根据特殊土性质对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编制依据
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
2.《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
3.《钢结构通用规范》GB55006-2021
4.《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7.《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1.《钢结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2020
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
13.《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T11263-2017
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6.《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16
1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8.《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19.《土木工程用玻璃纤维增强筋》JG/T406-2013
20.《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DB37/5052-2015
21.《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DB37/T5059-2016
22.《建筑边坡与基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J/T14-081-2011
三、编制内容
本册图集主要包括编制总说明、地下连续墙支护、内支撑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支撑构造、钢支撑构造、竖向斜撑构造、立柱构造等内容。
四、索引方法

L22G902,L22G902图集,山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第二分册,高清无水印 L22G902 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第二分册)(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pdf

五、其他
1.本图集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毫米(mm)为单位。
2.本图集所依据的规范、标准有新版本时,选用时应按有效版本对相关做法进行调整。
3.本图集未尽事宜,应按国家和山东省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和有关技术法规文件执行。
4.本图集仅供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质监及相关管理部门使用。

(略)

内容索引:

目录1
编制总说明3
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支护说明4
地下连续墙导墙构造6
地下连续墙施工工序示意7
地下连续墙槽段形式及配筋8
地下连续墙接头构造.9
地下连续墙配筋构造11
玻璃纤维筋钢筋笼构造13
地下连续墙与结构连接构造14
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形式…16
内支撑结构体系
内支撑结构体系说明17
支撑平面示意图…19
支撑及围护结构剖面示意图21
钢筋混凝土支撑构造
钢筋混凝土支撑构造说明……22
混凝土支撑及围檩配筋构造23
混凝土围檩与围护结构连接构造24
钢筋混凝土支撑节点构造25
换撑传力带施工工况图28
楼板换撑传力带构造…29
钢支撑构造
钢支撑构造说明……30
钢管支撑拼接节点构造32
少609钢管支撑预应力接头构造33
少800钢管支撑预应力接头构造34
H型钢支撑(围檩)拼接构造35
双拼支撑连接节点构造…36
钢支撑与混凝土围檩连接构造37
钢支撑与钢围檩正交构造·38
钢支撑与钢围檩斜交构造.…39
钢围檩与围护结构连接构造…40
竖向斜撑构造
竖向斜撑构造说明…41
竖向斜撑平面示意图42
竖向斜撑剖面示意图43
斜撑基础及围檩配筋图44
竖向斜撑连接构造…45
竖向斜撑施工工况图46
立柱构造
立柱构造说明47
格构立柱及立柱桩构造48
格构立柱拼接构造…49
钢管支撑与立柱连接构造.…50
型钢支撑与立柱连接构造51
立柱桩扩径、立柱与支撑连接示意图…52
偏心立柱与支撑节点大样图5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速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
审批文号:铁总建设〔2018〕82号
图号:通桥(2018)5401-13

5401-13,通桥,通桥 2018 5401-13,通桥(2018)5401-13,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铁路箱涵,高速铁路,高清无水印 通桥(2018)5401-13 高速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OCR、完整版).pdf

一、概述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公布<2016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总建设函[2016]3号),总结框架箱涵在高速铁路中的工程实践经验,在通桥(2012)5401系列图纸基础上编制。本系列通用参考图适用于高速铁路,共13册,本图为第13册,双孔,孔径6.0m。
二、·设计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
2.《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2017
3.《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92-2017
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93-2017
5.《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6.《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视范》TB10017-99
7.《铁路混疑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207-2017
8.《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3-2015
三、适用范围
1.设计速度:高速铁路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350km/h。
2.设计活载:ZK活载。
3.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T2、T3。
4.设计使用年限:正常使用条件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5.施工方法:就地灌筑混凝上施工。
6.设计单位应针对具体工程情况和通用参考图适用范围正确选用本图,并对工程设计质量负责。
项目设计超出通用图适用范围时,设计单位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特殊设计。
四、设计内容
1.孔径及图纸分册
单孔:1.0、1.5、2.0、2.5、3.0、3.5、4.0、5.0、6.0m九种。
双孔:3.0、4.0、5.0、6.0m四种。
本套图按上述孔径分别编制,每种孔径单独成册,本图为第13册,双孔,孔径6.0m。
2.净高
分标准边墙、压低边墙两类,净高按板顶最小填土高和排洪、交通等要求选用。

5401-13,通桥,通桥 2018 5401-13,通桥(2018)5401-13,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铁路箱涵,高速铁路,高清无水印 通桥(2018)5401-13 高速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OCR、完整版).pdf

3.填土高
填土高H指轨底至涵身顶板顶面的填方高度(下同)。
(1)最小填土高0.7m。
(2)各种孔径的涵身结构按填土高分级设计,供设计时选用。单孔孔径填土高及分级详见表2,双孔孔径填土高及分级详见表3。
单孔涵洞填土高分级表 表2

5401-13,通桥,通桥 2018 5401-13,通桥(2018)5401-13,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铁路箱涵,高速铁路,高清无水印 通桥(2018)5401-13 高速铁路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OCR、完整版).pdf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地源热泵,施工技术,水/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潘玉勤,高清PDF《水/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施工技术手册》潘玉勤

本书是根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U03B09”一“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成果编制而成的。本书分为水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施工技术(上篇)、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施工技术(下篇),上篇内容包括水源井成井工艺、几种典型地质的回灌工艺,地下水换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下篇内容包括地埋管换热系统材料及换热介质、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工艺,地埋管系统管组优化及防堵寒措施、地埋管系统泄漏的故障诊断、热物性测试等。
本书可供从事地源热泵行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和使用。

在我国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减少矿物能源的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社会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项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其应用逐渐规模化。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浅层地下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该项技术对缓解建筑用能中的资源短缺和排放污染作用重大。
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水文、地质特点,缺少地源热泵技术适应性评价,盲目上马地源热泵系统:水源热泵成井、地埋管钻井市场相关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热源井成井质量不能保证,水井系统不达标:水井寿命短:水源热泵水井实际取水量大大低于勘测值,管材、设备腐蚀,水质差:回灌井阻塞,回灌困难:不能完全回灌,甚至直接排至市政管网,大水漫流:土壤热响应试验缺失、设计误差较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地埋管钻井、回填质量不能保证:系统各管组之间水力失衡严重:地埋管换热器出现泄漏、换热效果差:换热侧管阻过大:冬夏吸释热量不平衡导致土壤温度持续变化等。针对上述问题,亟须提出完整的地源热泵技术利用与评估方法,结合当前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适用性研究、勘探、施工、维护和全生命周期评估体系方面着手,通过示范建筑、技术指南和设计手册等方式进行推广。
针对上述问题,科技部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J03B09”一“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设立课题“浅层地热能集成应用技术与评估及示范”进一步开展高效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研究、高效土壤源热泵集成技术研究,土壤源热泵耦合太阳能供热、空调、生活热水三联供集成技术研究,规模化示范工程建设与研究。通过课题的实施,课题组编制了规范地源热泵地下水换热系统施工工艺和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工艺的相关技术手册。本手册从地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和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入手,提出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系统在进行冷热源系统施工时应遵循的原则。对于水源热泵系统,主要从钻井工艺、成井(井管安装、填砾、止水、洗井及抽回灌试验)工艺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论述;对于土壤源热泵系统,主要从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工艺(地埋管管材、回填材料、钻井工艺、回填方法、水压试验及检验调试)、管阻优化、压力监测查漏等方面进行论述。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地源热泵系统(1)
第二节地源热泵发展历程(6)
第三节未来发展趋势(9)
上篇水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施工技术
第二章水源井施工准备(13)
第一节勘察(13)
第二节设计(17)
第三章水源井成井工艺(26)
第一节钻进、护壁与冲洗介质(26)
第二节岩性鉴别(32)
第三节井管安装(33)
第四节填砾与管外封闭(36)
第五节洗井与抽水、回灌试验(39)
第六节水样采集与送检(44)
第七节维护与保养(44)
第四章典型地质回灌工艺…(46)
第一节砂砾卵石地层回灌工艺(46)
第二节中粗砂地层回灌工艺(50)
第三节细砂地层回灌工艺(56)
第四节岩溶地层回灌工艺(61)
第五节基岩裂隙水回灌工艺(65)
第五章地下水换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70)
第一节存在的问题…(70)
第二节防治措施(73)

下篇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系统施工技术
第六章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准备(81)
第一节勘察(81)
第二节设计(82)
第七章地埋管换热系统材料及换热介质(90)
第一节地埋管换热器管材(90)
第二节地埋管换热器传热介质(98)
第三节地埋管回填材料(99)
第八章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工艺(105)
第一节竖直地埋管施工工艺(105)
第二节水平地埋管施工工艺(115)
第三节地埋管系统的水压试验(118)
第四节地埋管系统的冲洗和试运行(121)
第五节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质量控制(122)
第六节地埋管换热系统检验(123)
第九章地埋管系统管阻优化及防堵塞措施(124)
第一节地埋管系统埋管布置形式(124)
第二节地埋管系统管阻优化的目的与方法(125)
第三节异程式地埋管系统管道阻力优化(127)

第四节同程式地埋管系统管道阻力优化(134)
第十章地埋管系统泄漏的故障诊断(147)
第一节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现状(147)
第二节地埋管系统的泄漏故障(150)
第三节水平地埋管泄漏检测(151)
第四节基于P℃A的地埋管泄漏检测与故障诊断(152)
第五节预防地埋管堵塞的措施(160)
第十一章热物性测试(162)
第一节土壤热物性测试目的及意义(162)
第二节土壤热物性测试方法(162)
第三节现场热响应试验法测试步骤及技术要求(165)
参考文献(169)

姜黎明,数字岩心技术,测井岩石物理实验,赵建鹏,高清PDF《数字岩心技术在测井岩石物理中的应用》赵建鹏、姜黎明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泥页岩、滩坝砂岩等复杂储层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复杂储层油气藏岩性多样化、岩石矿物类型多样化、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化、流体分布特征多样化,给岩石物理研究及测井解释评价带来很大挑战。认清储层测并响应机理是储层识别与评价的关键,而岩石物理实验作为研究岩石物理特征的一种主要手段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利用常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储层岩心物理特征时存在3个问题:一是对于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等容易发育裂缝的储层,获取岩心比较困难,取心率比较低,成本较高,并且在岩心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对岩心造成伤害,产生新的次生孔隙空间;二是在研究饱和度与电阻率指数关系时,实验饱和度间隔控制困难,对于致密储层,进行流体驱替非常耗时,并且难以获取低饱和度情况下的岩电曲线;三是常规岩石物理实验难以进行储层岩石微观结构和岩石宏观物理属性间关系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数字岩心构建方法概况…2
第二节岩石声电属性模拟方法概况…9
第二章数字岩心构建方法15
第一节X射线CT建立三维数字岩心的方法…15
第二节FB-SEM切割扫描构建泥页岩数字岩心…21
第三节过程模拟建立三维数字岩心的方法…25
第四节顺序指示模拟构建三维数字岩心的方法…30
第五节多点地质统计重构数字岩心的方法34
第六节裂缝性储层三维数字岩心的构建方法…38
第七节层状结构三维数字岩心的构建方法41
第三章数字岩心孔隙结构确定方法42
第一节储层岩石孔隙模型发展的几个阶段42
第二节最大球方法建立孔隙网络模型51
第三节孔隙网络建模方法验证71
第四章数字岩心孔隙空间流体分布确定方法81
第一节数学形态学方法模拟孔隙空间流体分布…81
第二节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确定孔隙空间流体分布87
第五章复杂储层岩石电性数值模拟研究98
第一节电性基本理论98
第二节有限元法计算岩石的电阻率99
第三节微观因素对天然气储层岩石电性影响规律研究…110

第四节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对岩石电性的影响…124
第五节裂缝性储层岩石电性特征130
第六节层状结构储层岩石电性特征…136
第六章复杂储层岩石弹性数值模拟研究142
第一节弹性力学基本理论142
第二节有限元方法计算三维数字岩心的弹性模量…147
第三节气层岩石声学特性模拟算法验证…150
第四节微观因素对气层岩石声学特性的影响…157
第五节裂缝性储层岩石弹性特征…175
第六节层状结构储层岩石弹性特征177
参考文献180

(美)兰迪 多伊奇,数据驱动,施工,设计,高清PDF《数据驱动的设计与施工 25种捕获、分析和应用建筑数据的策略》(美)兰迪 多伊奇

目录

引言 测不可测,证无从证.1
并非多此一举…1
实践策略…2
搜集、分析和应用建筑数据的好处4
搜集、分析和应用建筑数据的挑战…11
策略1专注于关键信息15
策略2示范有用,解释无用17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数据,为什么现在用?
第1章数据时代25
导致数据利用和行业改革的五个因素25
策略3看行业之外…26
案例研究专访Robert Yori…31
策略4不是大数据,是智能数据…49
案例研究专访Sean D.Burke…50
数据vs文件56
案例研究专访Jonatan Schumacher 58

第2章数据驱动的建筑设计方法…65
建筑行业中引领数据的五个趋势…65
策略5关于数据准备的8个问题66
案例研究专访Zigmund Rubel 68
以数据为中心的方法…77
案例研究专访Andrew Heumann 78
策略6走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四个步骤…79
策略7问有用的问题80
案例研究专访Jonathon Broughton· 88
第3章从数据中学习97
确保数据准备就绪的五个要素…97
用数据训练、学习和工作…100
案例研究专访Brian Ringley…103
策略8与数据打交道112
案例研究专访Toru Hasegawa 115
案例研究专访Aimee Buccellato 121

第二部分捕获、分析和应用数据
第4章采集和挖掘项目数据129
公共数据源129
案例研究专访Ryan Mullenix 131
私人数据源…139
案例研究专访Sam Miller 143
拥有一个数据收集策略…151
策略9制定一个数据收集策略153
案例研究专访Gregory Janks 154
策略10迈向“以数据为中心”的第一步157
第5章分析数据163
分析与解析…163
策略11应用数据分析的第一步164
预测性解析164
案例研究专访Mads Jensen 166
策略12两种能耗分析的思路175
策略13可持续设计分析175

案例研究专访Erik Olsen176
案例研究专访Chris Pyke博士182
策略14分析是如何影响决策的?184
策略15由简单人手,选择合适的技术185
策略16利用数据作为得到结果的手段186
案例研究专访Brendon Levitt187
案例研究Dhour 192
第6章应用数据195
第一步…195
策略17应用数据前的第一步195
策略18规划数据196
案例研究专访Billie Faircloth 197
数据启用型项目团队…203
策略19数据团队应该被整合还是保持相对独立?206
案例研究专访Andrew Witt 207
数据密集型角色…210
策略20计算机科学家和新兴专业人士212
案例研究专访Greig Paterson…216
数据领域中的领导者…218

第三部分数据对你、你的公司、职业和行业意味着什么
第7章施工和运营中的数据223
施工数据…224
策略21与施工相关的数据问题225
案例研究专访Tyler Goss225
对于变化的反应…230
案例研究专访Mani Golparvar--Fard博士230
连接设计、施工和运营…238
策略22提取和转移重要的信息239
案例研究专访Bill East博士241
标准和互操作性…244
案例研究专访Greg Schleusner 245
第8章业主和最终用户的数据251
对业主的好处251
案例研究专访Sukanya Paciorek 252
使用数据的方向…255

案例研究专访Peter Pellerzi 257
策略23有了数据,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文化258
将AEC0(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公司当作数据中介259
案例研究专访Brian Skripac 260
数据可视化有利于业主决策…264
案例研究用Revit实现数据可视化264
案例研究专访Evelyn Lee…270
由业主主导的数据驱动设计…274
第9章建立一个数据应用的案例275
商业智能(B)现状评估…275
成本和盈利数据的案例研究…276
案例研究专访David Fano和Daniel Davis博士278
策略24大数据在实践中的应用279
安全和隐私…287
案例研究专访Mark Frisch(美国建筑师学会资深会员,LEED设计与施工认证专家)·289分享数据…299
案例研究专访David Sawdey 300
策略25利用数据提供更好的服务301
后记
建筑行业数据的未来305
数据驱动的未来…305
未来已来…307
附录.311
受采访的专家、创新者和思想领袖311
介绍过的机构和大学312
25种数据驱动策略312
所提及的软件…313
推荐读物……314
索引…317

王民,研讨会,郝增恒,钢桥面铺装技术,高清PDF《首届钢桥面铺装技术研讨会论文集》郝增恒、王民

我国早期大型钢桥建设中,钢桥面铺装往往很快出现病害,因此钢桥面铺装工程引起了国内工程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基建事业的进一步投入和施工技术的提高,桥梁作为跨越江、河、谷及道路干线的便捷结构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逐渐得到完善,这为我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广钢桥面铺装技术的应用,中国公路学会联合国际浇注式沥青协会举办“2018国际浇注式沥青协会(IMAA)年会暨首届钢桥面铺装技术研讨会”,国内外专家云集重庆,共同探讨钢桥面铺装铺装技术难题。
本次研讨会议题主要涉及国内外钢桥面铺装现状、钢桥面铺装的结构形式、钢桥面铺装设计标准与方法、钢桥面施工工艺及装备、改性沥青SMA铺装、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ERS钢桥面铺装技术、UHPC轻型组合桥梁结构、聚合物铺装材料与技术、其他桥面铺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

目录

钢桥面铺装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胡德勇 郝增恒 王滔(1)
一种冷拌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评价 巩春伟 姚庚 高原 张发盛(12)
压入碎石浇注式下层与密级配面层沥青混凝土(PGA+AC)钢桥面铺装车辙研究…章登精 谢发祥 丁鸿 志宗海(25)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钢桥面铺装用地材匹配性研究尚飞 王民 郝增恒 孙娜(38)
模糊评价理论在钢桥面铺装方案比选中的应用研究 纵瑾瑜 张可强(53)
闵浦大桥铜桥面铺装病害成因分析…向磊(64)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在G40公路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维修工程的应用…何昌轩 孙文州 向磊 徐静焕 朱天同 蔡明(79)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研究……肖丽 王民(90)
基于耐久性要求的中小跨径钢桥面铺装方案研究 朱天同 蔡明 柴冲冲 乐海淳 曹亚东(100)
国产材料复合浇注式沥青钢桥面铺装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吴钊(110)
港珠澳大桥GMA钢桥面铺装关键性能试验研究 高文博 苏权科 张劲文(121)

钢桥面铺装环氧类防水黏结材料性能对比研究 刘攀 李璐 郝增恒 盛兴跃(134)
沌口长江公路大桥钢桥面铺装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应用研究 盛兴跃 刘攀 李璐(143)
基于高温稳定性的浇注式沥青矿料级配研究王滔 胡德勇(154)
基于贯入度试验对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研究…周玥(165)
钢板厚度对铺装层力学指标影响分析 常城(174)
高弹改性沥青优化及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包广志 王民 苟举琼 刘攀(185)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储存稳定性研究
刘学松 胡德勇 南军强 王滔(193)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重熔技术在钢桥面铺装维修中的应用研究彭祝涛 赵国云(200)
薄层铺装桥面系对正交异性板疲劳细节受力影响分析…赵国云(207)

市政工程,王伟胜,质量问题,防治手册,高清PDF《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手册》王伟胜

市政工程质量问题是指城市道路、桥梁、排水、管廊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缺陷、施工经验不足、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所引起的,只要现场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及足够重视这些问题,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发生质量问题后科学分析,采取合理措施认真治理,是可以避免的。为此,编委会广泛收集了近年市政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同时增补了管廊工程、装配式桥梁等新兴结构内容,结合长沙市市政工程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手册,旨在有效防治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以不断提高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水平。
本书共分6章,分别是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附属工程、排水管道工程、综合管廊工程、桥梁工程。选择性地列举了部分典型案例。本书的基本出发点是紧前工序合格,仅对当前工序进行分析,针对每项问题,用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加以体现,从每个问题产生的现象人手,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着重介绍预防措施以及治理措施。书中还介绍了适合本问题的工艺、需要进行的试验检测项、验收标准,以及针对本问题从设计阶段提出了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书对预防、治理施工质量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作为从事市政工程建设监督、监理、施工及管理人员使用手册,也可作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质量员的培训教材。

目录

1路基工程…1
1.1不良地基处理1
1.1.1砂石桩充盈度不满足要求1
1.1.2水泥搅拌桩桩身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2
1.1.3抛石挤淤后承载力不足3
1.2路基填筑5
1.2.1路基不均匀沉降…5
1.2.2路基表面裂缝6
1.2.3路基弹簧7
1.3路基边坡9
1.3.1边坡滑坡9
1.3.2路基边坡冲刷严重10
2路面工程…12
2.1级配粒料底基层与基层…12
2.1.1填料松撒、离析12
2.2水泥稳定级配粒料底基层与基层13
2.2.1填料松散、离析…13
2.2.2强度不足15
2.2.3表面裂纹…16
2.3沥青混合料面层…17
2.3.1车撤…17
2.3.2推挤、拥包…19
2.3.3路面松散、跑砂…20
2.3.4路面平整度差…21
2.3.5施工缝不顺直、有高差22

2.3.6路面裂缝…24
3道路附属工程…26
3.1路缘石…26
3.1.1路缘石失稳…26
3.1.2线型不顺…27
32人行道…。28
3.2.1不均匀沉降…28
3.2.2路面砖与检查井或其他设施衔接不顺29
3.2.3线型不顺…30
3.2.4面砖松动…31
3.3无障碍设施…32
3.3.1盲道不连续、指示不明32
3.3.2无障碍坡口不顺33
3.4浆砌片石挡土墙…34
3.4.1砌筑空洞、通缝……34
3.4,2泄水管堵塞…35
4排水管道工程…37
4.1管道安装…37
4.1.1刚性管道连接错口、平接口抹带开裂、空鼓、脱落…37

4.1.2管道变形、破损、线形不顺…38
4.1.3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处渗水、接口插人井内过长或过短40
4.2管道回填…………41
4.2.1回填位置沉陷41
4.3检查井及回填43
4,3.1检查井基础破坏43
4.3.2井周掏空、坍塌与沉降44
4.3.3井盖松动…45
4.3.4检查井挤压、破坏46
5综合管廊工程48
5.1管廊主体结构48
5.1.1施工缝、变形缝渗漏水48
5.1.2主体结构节段间沉降超过设计要求50
5.1.3预埋件埋设尺寸、位置偏差大,预埋件松动、变形等51
5.1.4保护层厚度局部偏大或偏小…53
5.2沟槽回填…54
5.2.1沟槽回填处不均匀沉降54
6桥梁工程56
6.1灌注桩…。56
6.1.1塌孔56
6.1,2垂直度超过规范要求57
6.1.3沉渣过厚…59
6.1.4钢筋笼上浮、偏位60
6.1.5桩基夹泥、断桩61
6.1.6桩顶强度不足、桩头灌注高度不足63
6.1.7声测管堵塞64

6,2桥台基础、承台…66
6.2.1桩头预埋钢筋错固长度不够…66
6.2.2桩头嵌人深度不够…67
6.2,3承台预留钢筋埋设不符合设计要求…68
6,3接地体(线)…69
6.3.1接地体(线)敷设不规范…69
6.4现浇墩、台身…70
6.4,1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不到位、清理不干净…70
6.4,2嫩柱钢筋笼垂直度不满足要求……71
6,5预制墩、台身…72
6,5.1预制墩、台身成品保护不到位………72
6.5.2灌浆套筒压浆不饱满…74
6.6盖梁、墩台帽75
6.6.1盖梁、墩台帽顶面标高不符合要求…75
6.7支座垫石与支座…76
6.7.1支座垫石平整度、顶面标高不符合要求…76
6.7.2支座垫石预留锚栓孔偏位、深度不够77
6,7.3支座垫石错栓孔、底板灌浆不饱满…78
67,4部分支座脱空…80
6,8预制梁……81
6,8.1预制梁张拉后起拱度不足…81
6.8.2预制梁封端尺寸偏差大、新旧混凝土结合不密实…82
6.8.3预制梁成品保护不到位…83
6,9后浇带84
6.9.1预应力束同束不同轴…84
6.9.2预制梁翼板预埋钢筋尺寸不够、间距偏大或偏小……85

6.10支架法现浇梁…86
6.10.1预拱度设置不符合要求86
6.10.2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87
6.11连续梁桥、悬臂(挂篮)施工梁88
6.11,1合拢段施工线形偏差过大…88
6.11,2边跨现浇段出现较大变形90
6.11.3悬臂施工梁中节与节之间出现错台…91
6.11.4悬臂施工梁中节与节之间出现冷缝………92
6.12连续梁悬臂拼装施工93
6.12.1节段、端面边口有损坏…93
6.12.2节段拼接不严密…94
6.13钢结构桥95
6.13.1咬边、焊瘤、弧坑等外观缺陷95
6.13.2气孔、夹渣、未熔合等内部缺陷…96
6.13.3构件变形98
6.13.4涂层脱落…99
6.13.5涂层厚度不符合要求…100
6.14桥面系…101
6.14.1防水涂层厚度不足、裂缝、油包、起泡等现象101
6.14.2桥面泄水孔孔口标高高于桥面标高…102

6.14.3桥面铺装出现裂缝……103
6.14,4桥面纵横坡、平整度偏差大105
6.14.5伸缩缝跳车……106
6.14.6桥面伸缩缝不贯通…………107
6.14.7伸缩缝锚固区混凝土破坏……108
6.14.8伸缩缝缝宽不一致…109
6.14.9护栏线形不顺直、安装不牢固…110
6,15附属工程…111
6.15.1桥头跳车……111
6.15.2锥坡冲别、沉陷…113
6.16钢筋制作及安装…114
6.16.1钢筋骨架变形…114
6,16.2同截面钢筋接头百分率不符合要求………115
6.16,3钢筋搭接长度不够…116
6.16.4钢筋电弧焊焊缝不饱满、焊渣多…117
6.16.5钢筋焊接不在同一轴线上…118
6,16.6钢筋机械连接不符合要求…119
6,16.7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121
6.17预应力张拉及压浆…122
6.17.1波纹管定位不准确…122
6.17.2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预应力孔道漏浆与堵塞…124
6,17.3预应力筋张拉时断丝、滑丝数量超过规范要求…125
6.17.4施加预应力不足444……126
6.17.5预应力损失过大4……127
6.17.6封锚不严…129
6.17.7锚垫板安装不垂直、结合不紧密…130

6.17.8锚下混凝土开裂4…131
6.17.9压浆不饱满…132
6.18混凝土133
6.18.1蜂窝133
6.18.2麻面135
6.18.3烂根136
6.18.4露筋138
6.18.5错台139
6.18.6孔洞140
6.18.7裂隙、夹层…141
6.18.8锈迹、污染……143
6.18.9裂缝144
6.18.10混凝土结构缺棱、掉角147

实验室,王福金,王靖宇,生物实验手册,高清PDF《实验室生物实验手册》王福金、王靖宇

目录

第一部分溶液、药品的配制
第一章基本溶液……2
一、酸和碱…2
二、盐溶液4
三、缓冲液8
四、其他溶液12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实验16
一、保存溶解液16
二、核酸提取实验18
三、核酸的纯化与检出21
四、核苷酸27
第三章核酸分析实验30
一、限制酶反应液30
二、修饰酶反应液33
三、合成酶反应液…35
四、杂化(hybridization)…36

第四章蛋白质实验41
一、提取液41
二、稳定剂…43
三、免疫学实验…47
四、其他……51
第五章电泳…54
一、电泳缓冲液…54
二、核酸用凝胶55
三、核酸样本缓冲液、染色液…58
四、蛋白质用凝胶…60
第六章大肠埃希菌实验……66
一、培养基…66
二、培养基的添加物…68
三、噬菌体(phage)实验用溶液…71
第七章细胞培养…73
一、生理盐溶液…73
二、培养液用添加溶液…76
三、其他79

第二部分基本操作
第一章基本溶液配制…82
一、计量器具…82
二、浓度的计算和确认85
三、称量和液体混合……86
四、药品和水的级别…88
五、pH和缓冲液89
六、容器的材质和保存条件90
七、器具和药品的灭菌…91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实验……93
一、核酸的保存和稳定性……93
二、核酸的沉淀与浓缩…94
三、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核酸的浓度…95
四、DNA的切割(Shearing)96
五、RNA实验的特点……97
第三章核酸分析实验…98

一、DNA的变性和Tm(融化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98
二、提纯核酸的凝胶过滤…99
三、透析…00
第四章蛋白质实验…102
一、蛋白质定量法102
二、蛋白质的提纯法103
三、浓缩法105
第五章电泳106
一、分子量标记(mark)和分离图形(pattem……106
二、从凝胶中样本的提取……106
三、凝胶保存法107

第六章大肠埃希菌实验111
一、平板(Plate)培养基的制作111
二、大肠埃希菌的代表遗传类型112
三、质粒的导人…112
第七章细胞培养…115
一、细胞的冷冻保存。…115
二、细胞的计数…115
三、固定染色法…116
四、培养容器的规格…117
五、血清的准备118
附录1.元素周期表…120
附录2.常见化学物质的分子式及分子量121
附录3.核酸的分类、组成及其一级结构123
附录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124
附录5.核酸和蛋白质的换算125
附录6.紫外光的吸收和蛋白质浓度…127
附录7.离心力与转数…128
附录8.名词中英文索引129

ICS27.140 CCS P 55
DB52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637—2021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导则
Management guidel 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2021-12-08发布
2022-01-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637-2021,水利信息化,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导则,DB52/T 1637-2021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导则.pdf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贵州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水利厅、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贵州省水利信息中心)、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金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遵义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总则、建设项目分类、建设内容、网络信息安全、组织控制管
理和监督与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水利行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信息化建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50328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
SL 34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
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268 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SL 385 水文数据GIS分类编码标准
SL 439 水利系统通信工程验收规程
SL 515 水利视频监视系统技术规范
SL 574 水利统计主要指标分类及编码
SL 588 水利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
SL 604 水利数据中心管理规程
SL 612 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设计规范
SL 620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SL/T 213 水利对象分类与编码总则
SL/T 292 水利系统通信业务技术导则
SL/T 617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
SL/T 618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SL/T 619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L/T 701 水利信息分类与编码总则
SL/T 783 水利数据交换规约
SL/T 803 水利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规范
SL/Z 349 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技术导则
SL/Z 376 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
DA/T28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
DB52/T1258政务云政府网站建设规范
DB52/T1259政务云政府网站数据交换规范
3术语和定义
SL/Z3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利大数据water conservancies big data
由水利业务数据、水利相关行业和领域数据,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的数据构成,并且用常规的数据分析方法难以在合理时间内获取、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
3.2水利物联网water conservancies internet of things
通过水利业务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3.3水利数字孪生water conservancies digital twin
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以及算法模型等,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水利物理实体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4总则
4.1水利信息化建设专项应满足全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求:水利工程项日的信息化建设还应满足工程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4.2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所涉及的降雨量、水位、流量、视频等实时监测数据应满足实时上传至水利云的要求。
4.3水利信息化建设在感知监测、通信网络、数据资源、应用支撑等方面应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充分考虑水利物联网、水利大数据、水利数字孪生等建设的需要。
4.4水利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a)坚持统筹协调:
b)坚持安全优先:
c)坚持资源整合共享;
d)坚持建管并重;
e)坚持技术实用与先进。

(略)

内容索引: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 则 .............................................................................. 2
5 建设项目分类 ....................................................................... 2
6 建设内容 ........................................................................... 3
7 网络信息安全 ...................................................................... 11
8 组织控制管理 ...................................................................... 13
9 监督与验收 ........................................................................ 13
附录 A(资料性) 水利信息化技术参考框架 .............................................. 15
附录 B(资料性) 水利信息化业务应用及主要功能 ........................................ 17
附录 C(资料性) 业务应用支撑 ........................................................ 26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下册,张绍槐,石油技术,钻井完井,高清PDF《石油钻井完井文集(下册)》张绍槐

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常规石油,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是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其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仍将稳定增长。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为:节约优先重点发展低碳经济:“稳油兴气”。全国常规油气资源动态评价表明,截至“十二五”末,我国石油地质储量371.7×101,探明程度为34%,处于勘探中期阶段,天然气探明程度更低,处于初期。近年,石油储量快速增长,连续10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0×101,自2000年起,国内石油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2×103:以上。2016年受世界低油价影响,石油产量跌破2×10:,为1.99×10t。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6年12月发布的《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做了部署。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和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路:坚持科学发展、明确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订解决方案,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再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开放电力、交通,石油、天然气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拓展发展新空间等。这些重大决策和有力措施,给我这个毕生从事教育、科技工作的人极大的振奋和启示。我相信“中国梦”“油气梦”一定能够实现!回忆我自己从人读北洋大学一天津大学一清华大学并于1953年春季毕业,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工作直到1998年退休。退休后在“老有所为”的精神下继续做了一些科学研究和学术工作;实践了“学石油、爱石油、干一辈子石油”的诺言。现在回想我曾在3个大学读书,5个高校工作,曾经工作过和曾经走访过我国大多数油田和不少科研院所、高校,在国外曾到UNDP作交流,参加过多次世界石油大会和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以及走访过近10个国家的近百个企业、公司、高校、油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在改革开放时代这30多年,是我一生包括夕阳时期在内的黄金时代。我衷心感谢党的培养教育,我要为实现小康社会发挥余热。我在退休前出版了几本书和发表过近百篇论文。年轻时曾想多写点书,但时光是不能倒流的,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追赶超越”的目标与期许,在“两学一做”中写《石油钻井完井文集》这本书,总结我曾经做过的比较熟悉的方而,其中73%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内容。希望所选的内容不仅可以有助于读者分析当时的理论与技术历程,而且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仍有借鉴和指导价值。

本书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作者30多年来在钻井完井工程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成果。全书分上、下两册共7篇。上册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石油技术进展与发展战略,中国石油市场与21世纪钻并技术发展对策,以及导向钻井新技术:下册主要内容包括智能钻井完井新技术,保护油层理论与技术,海洋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以及钻井基础理论与喷射钻井技术。全书共配有图500多幅、表格500多个,图文并茂,使于读者阅读。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物探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四篇智能钻井完井新技术篇【导读】(433)
论智能钻井理论与技术及其发展(435)
智能钻柱设计方案及其应用(442)
智能油井管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447)
智能钻柱信息及电力传输系统的研究(453)
智能油田和智能钻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458)
钻井录井信息与随钻测量信息的集成和发展(463)
智能钻井一录井与旋转导向集成技术及其控制井身轨迹(472)
石油钻井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研究(502)
油气钻井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508)
随钻地震技术的理论及工程应用(514)
智能完井新技术进展(522)
智能MRC钻完井的理论与技术(558)
第五篇保护油层理论与技术篇【导读】(573)

Controlling and Modeling Techniques on the Protection of Formation from Damage(574)
保护储层的控制及模拟技术(586)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Protection of Formation from Damage and
the Application Techniques(593)
储层伤害机理研究…(605)
用微模型可见技术研究冀中储层的伤害机理(612)
冀中地区低压低渗透油藏保护油层的钻井完井技术
一“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报告一(617)
冀中地区低压低渗透油藏保护油层的钻井完井技术储层伤害的机理研究
一“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报告二(633)
油气储层伤害系统分析方法的初步探讨(657)
第六篇海洋油气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篇【导读】(667)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668)
应用系统工程技术和工厂化作业开发我国页岩气的探讨(703)
中国页岩气勘探一开发的技术与立法、政策、管理(721)
海上钻井隔水导管系统振动的理论探讨(745)
对海洋石油工程学科建设的认识与建议(750)
第七篇钻井基础理论与喷射钻井技术篇【导读】(769)
现代钻井工程理论、技术与发展战略…。(771)
优化钻进与钻进过程控制(807)
Hydraulic Programs for Maximum Hydraulic Horsepower and Impact Force
on the Rock Surface of the Hole Bottom in Jet Drilling(846)
喷射钻井中井底岩面最大水功率和最大冲击力工作方式(857)
喷射钻井井底流场的研究(865)
喷射钻井井底流场的试验架研究及单喷嘴钻头的井下试验(873)
井底射流的室内实验研究(885)
喷嘴射流和漫流特性对钻速的影响(890)
结束语(896)
致谢(897)

上册,张绍槐,石油技术,钻井完井,高清PDF《石油钻井完井文集(上册)》张绍槐

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常规石油、天然气和非常规油气是重要的化石能源之一,其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仍将稳定增长。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为:节约优先重点发展低碳经济:“稳油兴气”。全国常规油气资源动态评价表明,截至“十二五”末,我国石油地质储量371,7×101,探明程度为34%,处于勘探中期阶段,天然气探明程度更低,处于初期。近年,石油储量快速增长,连续10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0×101,自2000年起,国内石油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2×10t以上。2016年受世界低油价影响,石油产量跌破2×101,为1.99×10°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6年12月发布的《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做了部署。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和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坚持科学发展、明确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瞄准“瓶颈”制约问题制订解决方案,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再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开放电力、交通、石油、天然气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拓展发展新空间等。这些重大决策和有力措施,给我这个毕生从事教育,科技工作的人极大的振奋和启示。我相信“中国梦”“油气梦”一定能够实现!回忆我自己从入读北洋大学一天津大学一清华大学并于1953年春季毕业,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工作直到1998年退休。退休后在“老有所为”的精神下继续做了一些科学研究和学术工作;实践了“学石油、爱石油、干一辈子石油”的诺言。现在回想我曾在3个大学读书,5个高校工作,曾经工作过和曾经走访过我国大多数油田和不少科研院所、高校,在国外曾到UNDP工作交流,参加过多次世界石油大会和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以及走访过近10个国家的近百个企业、公司、高校、油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后,在改革开放时代这30多年,是我一生包括夕阳时期在内的黄金时代。我衷心感谢党的培养教育,我要为实现小康社会发挥余热。我在退休前出版了几本书和发表过近百篇论文。年轻时曾想多写点书,但时光是不能倒流的,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追赶超越”的目标与期许,在“两学一做”中写《石油钻井完并文集》这本书,总结我曾经做过的比较熟悉的方面,其中73%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内容。希望所选的内
容不仅可以有助于读者分析当时的理论与技术历程,而且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仍有借鉴和指导价值。

本书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作者30多年来在钻并完井工程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与学术交流成果。全书分上、下两册共7篇。上册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石油技术进展与发展战路,中国石油市场与21世纪钻井技术发展对策,以及导向钻井新技术:下册主要内容包括智能钻井完井新技术,保护油层理论与技术,海洋油气与非常规油气物探,开发,以及钻井基础理论与喷射钻井技术。全书共配有图500多幅、表格500多个,图文并茂,便于读者阅读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上册
第一篇世界石油技术进展与发展战略篇导读(3)
第十一届世界石油大会总结报告(4)
第十二届世界石油大会关于石油上游工业的科学技术战略研究…(12)
20世纪90年代石油上游工业的展望与石油工业技术、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一关于第十三届世界石油大会的传达与解读…(64)
迎接世界石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一石油工业上游工程的战略对策…(87)
钻井、完井技术发展趋势一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信息…(116)
世界能源发展与钻完井新技术进展…(132)
世界及中国石油工业技术和管理对比与发展战略的研究……(151)
第二篇中国石油市场与21世纪钻井技术发展对策篇导读(191)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hina's Petroleum Market .............(193)
中国石油市场:现状与未来……(211)
21世纪中国钻井技术发展与创新…(222)
面向21世纪钻井技术发展趋势和建议…(230)
21世纪中国石油钻井技术发展战略研究(236)
关于21世纪中国钻井技术发展对策的研究(243)
复杂结构井(水平井、分支井、大位移井、最大油藏接触面积井)的钻井完井新技术(249)
复杂地质条件下复杂结构井的钻井优化方案研究(275)
多分支井钻井完井技术新进展(281)
低渗透油藏钻完井新技术…(286)

第三篇导向钻井新技术篇导读(301)
导向钻井的发展与自主研发旋转导向钻井系统(303)
现代导向钻井理论与技术(314)
现代导向钻井技术的新进展及发展方向(353)
旋转导向闭环钻井系统(359)
井下闭环钻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366)
旋转导向钻井轨迹控制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372)
旋转导向钻井信号井下传送技术研究(379)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控制井眼轨迹机理研究(385)
用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钻大位移井(390)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研制原理(396)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测量技术研究(401)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稳定平台单元机械系统的设计(407)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稳定平台静力学有限元计算(412)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稳定平台变结构控制研究(418)
深井、超深井和复杂结构井垂直钻井技术(424)

智能制造,石油化工,罗重春,覃伟中,谢道雄,赵劲松,高清PDF《石油化工智能制造》覃伟中、谢道雄、赵劲松、罗重春

石油化工智能制造》系统总结了中石化九江石化建设国家级“石化智能工厂”和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工厂”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炼油生产过程全局优化运行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系列成果,全面阐述了以智能化为手段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卓越运营路径,系统描述了基于预知预防的安全环保和设备管理等智能化应用领域,详细讲述了石油化工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条件,明确提出了实现智能制造所必需的体制机制与管理创新
《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是作者及其团队多年来的一线研究成果,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石油化工企业智能制造的专著,紧紧围绕“经济效益最大化”和“本质安全环保”两个目标,系统论述了石化企业智能制造路径、方法和策略。本书的出版将为石油化工行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转型发展,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十协同制造”行动计划。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提供具体指导。

石油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内在需求。当前,石油化工行业除面临生产运行自身特点带来的挑战外,市场竞争加剧、能源供应转变、生产方式变化、全球地缘政治等因素也给企业生产运行带来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全球气候及环境因素制约,产品质量升级、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成为能源生产与消费主流;二是能源多元化、页岩气(油)、煤基燃料化工等石油替代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了替代能源的迅速发展;三是原油价格波动、市场需求放缓、炼油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化改革方向等导致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四是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新商业模式等,对能源生产供应及消费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国内外石化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一、全球石化工业最新格局1
二、中国石化工业发展趋势…7
第二节全球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0
一、网络与通信……………10
二、工业物联网15
三、云平台与大数据…………19
四、虚拟/增强现实24
五、人工智能…………………27
第三节石化工业智能制造现状及面临挑战………32
一、石化工业特点及智能制造进展………………32
二、国内外重点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33
三、新一代通信技术用于工业环境42
四、石化过程数字化建模的复杂性49
五、石化流程企业智能化升级挑战53
参考文献…………………………54
第二章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卓越运营56
第一节石化敏捷生产的关键要素……………56
一、原料与产品市场价格快速变化………56
二、原料油性质的快速与准确评价58
三、采购性能价格比最高的原料油59
四、最大化产出原料油每馏分价值…………63
五、成品油及石化产品的质量效益64
第二节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建模与优化…66
一、石化生产装置的数学模型………66

二、机理建模与数据驱动建模…………67
三、石化生产装置与过程模拟……………83
四、石化装置建模与优化方法………………84
第三节以月为时间尺度优化生产…86
一、经济效益最大化排产方案求解…………86
二、单装置模型修订计划排产参数……………88
三、生产装置未知工况下收率预测90
四、生产装置案例库自动搜索匹配……94
五、计划排产与生产执行闭环反馈106
六、更短周期优化排产可行性112
第四节实时优化与先进过程控制…115
一、实时优化系统及应用……115
二、先进过程控制及应用122
三、计划调度与操作集成125
第五节工业大数据优化技术及应用127
第六节工艺技术与能源管理智能化137
一、工艺技术管理智能化137
二、能源管理智能化143
第七节原油与成品油在线自动调和…147

一、原油在线自动调和147
二、成品油在线自动调和154
参考文献……………160
第三章基于预知预防的安全环保和设备管理163
第一节报警仪及工业视频集中管理163
一、全厂报警设施集中管理163
二、全厂工业视频集中管理165
三、报警仪与工业视频联动167
四、生产装置工艺报警管理169
第二节施工及作业票证管理174
一、基于风险管控的作业备案管理174
二、面向作业管控的许可票证管理178
三、基于安全资格培训的门禁管理182
四、基于现场监管的无线视频监控184
第三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186
第四节企地联动应急指挥平台194
第五节生产装置现场巡回检查204

第六节全厂三维立体人员定位209
第七节全过程环境监测与管控219
一、石化企业多层级环境保护体系221
二、从源头到结果全过程环境管控225
三、基于4GLTE移动可燃气检测…229
第八节设备管理智能化238
一、基于预知预防的设备维护维修240
二、设备与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45
参考文献250
第四章石油化工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252
第一节石化流程型企业信息物理系统252
一、信息物理系统的定义及应用252
二、石化流程企业信息物理系统254
三、构建流程工业信息物理系统257
第二节复杂工业环境移动宽带专网260
一、移动宽带网络:智能制造高速路260
二、4G企业专网及4G运营商公网266
三、构建复杂工业环境移动宽带网络267
四、多种制式下的语音视频融合通信……272
第三节窄带无线低功耗企业广域网…………278
一、无线低功耗广域网: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278
二、NB-IoT在工业企业应用:eLTE-IoT 282
第四节分子级原(料)油物性表征288
一、原(料)油的常规物性表征方法288
二、原(料)油分子级物性快速表征292
三、分子级物性快速表征数据的应用298

第五节消除各类“孤岛”实现集中集成…302
一、企业级中央数据库304
二、企业服务总线(ESB)311
第六节质量计量设施自动化智能化318
一、LIMS系统支撑智能化升级……………318
二、样品采集送检标准化智能化325
三、计量数据采集自动化智能化328
第七节工控与信息安全策略及设施339
一、工控与信息安全风险分析339
二、工控与信息安全策略设计340
三、工控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342
参考文献346
第五章智能制造的体制机制与管理创新349
第一节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优化………349
一、典型石化企业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349
二、从分散走向集中:智能制造关键一步350
三、从“烟肉”到“矩阵”:推动智能化升级…353
四、面向未来:从集中管控迈向智能管控…354

第二节面向智能制造的运行维护…………358
一、“管、建、维”分离运行体制机制358
二、各类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361
第三节工程全数字化交付与数字化重建368
一、工程建设的全数字化交付368
二、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重建………374
第四节石化企业智能制造决定因素377
一、植人智能制造基因378
二、避免若干认识误区379
三、“人”是决定性因素379
参考文献380
致谢381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