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2 > 10月 ( 第 71 页)

张强,数值模拟,王盛年,石崇,颗粒流(PFC5.0),高清PDF《颗粒流(PFC5.0)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石崇、张强、王盛年

本书是作者总结多年对颗粒流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著写完成的。本书具备专业性、实用性、可读性强的特点。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PFC5.0的基本特点与界面操作,PFC5.0基本命令与模型构建技术,奔向颗粒流高级应用的桥梁:FISH语言,伺服机制及数值试验实现技术,接触模型与参数标定方法研究,复杂岩土细观特征识别与随机重构技术,岩体爆破破坏效应颗粒流数值模拟,FLAC3D6.0-PC3D5.0耦合滑坡数值模拟研究,离散元一流体耦合计算与应用等章节。
本书适合广大水利水电、建筑土木、矿山交通等相关专业的读者使用。

离散元颗粒流方法,能实现数值模型逼近真实材料的力学响应特征,在各种数值模拟方法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因而广受关注。P℉C5.0软件,充分利用了复杂颗粒、空间裂隙网络几何图形构造方法,是对原有版本软件的巨大提高,优化了计算速度,改进了算法,大大拓展了颗粒流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笔者看来,其可应用范围,小到微观尺度,大可到星系空间,无所不能。
然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何软件都只是一个工具,其原理方法规则远比会用重要,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学习颗粒流方法的人不外乎分三个层次:初学者重在熟悉命令,了解计算的规则,此为第一个层次,解决“会”的问题;然后能自编程序,拓展功能,解决“精”的问题;最后跳出软件,仰首思索,任何数据、几何图形、问题、方案皆了然于胸,俯首可拾,各种数值方法均可相通,此为数值模拟之第三个境界
本书的撰写,寄希望用简单的实例教授最基本的原则,因此剔除了颗粒流理论方法方面的介绍。在了解命令的基础上重在明白各种数值模拟技术措施的原理与实现方法,与浩如烟海的工程问题相比,本书所列方法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希望本书能够完全解决你的问题,却是万万不可能的,求全责备往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还不如放弃此书。如果能通过本书,了解数值模拟的本质,再嵌人自己的思维,简化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手中无书,心中有术,这才是本书的目的,也是笔者撰写本书最大的期望。

第1章PFC5.0的基本特点与界面操作1
1.1岩土工程颗粒流方法应用背景1
1.2 PFC方法简介.…2
1.3 PFC 5.0软件的新特点4
1.3.1 PFC 5.0新增选项5
1.3.2停止使用的选项5
1.3.3 PFC 4.0与5.0对比5
1.4 PFC软件运行界面操作8
1.4.1安装与卸载.8
1.4.2 PFC安装文件夹内容9
1.4.3 PFC 5.0软件图形界面10
1.5 PFC 5.0图形属性界面操作20
1.5.1绘图选项控制集20
1.5.2绘图条目控制集…23
1.6本章总结…27
第2章PC5.0基本命令与模型构建技术28
2.1常用的通用命令28
2.1.1 PFC命令流编制顺序28
2.1.2几个通用命令…29
2.2 PFC5.0中与几何图形有关的命令30
2.2.1 Range定义范围与使用…30
2.2.2 Geometry(几何图形)的使用32
2.2.3离散裂隙网络DFN与使用38
2.3 PFC5.0颗粒生成方法51

2.3.1规则排列颗粒生成方法51
2.3.2随机分布颗粒生成方法53
2.3.3外部颗粒导入生成法…61
2.3.4块体颗粒组装模型方法…63
2.4 PFC5.0中刚性簇(clump)生成方法64
2.4.1常见刚性簇生成原理…64
2.4.2刚性簇逐个生成方法…65
2.4.3基于簇模板随机生成方法…69
2.4.4柔性簇cluster的生成71
2.4.5刚性簇(clump)与柔性簇(cluster)转化方法74
2.5P℉C5.0的墙(wall)生成方法79
2.5.1命令生成方法…79
2.5.2几何图形导人法…84
2.6 PFC5.0接触的定义方法86
2.6.1 PFC中的接触模型86
2.6.2接触模型分配表(cmat)法88
2.6.3当前接触定义(contact)法89

2.6.4接触施加实例验证…90
2.7 PFC5.0信息记录与后处理101
2.7.1 hist记录方法…101
2.7.2 result记录方法104
2.7.3 measure记录方法106
2.7.4目标轨迹追踪(trace)方法106
2.8本章小结107
第3章奔向颗粒流高级应用的桥梁:FISH语言108
3.1FISH语言基本规则108
3.1.1指令行108
3.1.2数据类型109
3.1.3函数或变量命名110
3.1.4函数:结构、评价和援引111
3.1.5算术:表示及类型转化114
3.1.6重新定义FISH函数114
3.1.7函数执行114
3.1.8内联FISH和FISH片段117
3.1.9FISH回调事件117
3.1.10FISH错误处理123
3.2FISH声明语句124
3.2.1变量声明语句124
3.2.2条件控制语句125
3.2.3循环控制语句127
3.2.4其他语句130

3.3FISH内嵌函数131
3.3.1常用命令特性函数131
3.3.2离散裂隙网络控制函数136
3.3.3片段与几何图形控制函数140
3.3.4实体内变量函数147
3.4FISH编程实例157
3.4.1利用FISH函数实现实体信息的输出157
3.4.2利用FISH函数生成各种分布随机数165
3.4.3利用FISH函数将分组颗粒构造为柔性簇166
3.4.4FISH随机生成颗粒簇168
3.4.5利用FISH计算边坡的动力响应171
3.5本章小结175
第4章伺服机制及数值试验实现技术…176
4.1颗粒流中的边界伺服机制176
4.1.1伺服原理176
4.1.2伺服方法178
4.2二维与三维压缩试验实现179
4.2.1二维压缩试验命令流编制179

4.2.2三维真三轴压缩试验命令流编制186
4.2.3三维圆柱形假三轴压缩试验命令流编制194
4.3二维与三维剪切试验实现201
4.3.1二维剪切试验实现....201
4.3.2三维剪切试验实现209
4.4任意几何模型的伺服实现223
4.4.1劈裂试验模型与实现223
4.4.2任意形状模型的伺服与实现225
4.5柔性颗粒膜伺服实现230
4.6伺服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分析240
4.6.1时间步选择240
4.6.2阻尼设置…241
4.6.3如何令模型快速满足要求241
4.7数值模型状态的检测243
4.7.1应变检测243
4.7.2应力检测244
4.7.3配位数检测246
4.7.4颗粒体系压密状态对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影响247
4.8本章总结…248
第5章接触模型与参数标定方法研究…249
5.1 FishTANK的使用方法…249
5.1.1 FishTANK的构成与使用249
5.1.2二维平行黏结双轴试验实现实例251
5.1.3 FishTANK的用途探讨255

5.2 FishTANK标定参数需要设置的参量255
5.2.1PFC材料及共有属性设置255
5.2.2线性模型需要设置的参数257
5.2.3接触黏结模型需要设置的参数258
5.2.4平行黏结模型需要设置的参数259
5.2.5节理模型需要设置的参数260
5.3接触黏结与平行黏结模型参数标定规律262
5.3.1标定参数基本条件262
5.3.2平行黏结线性对应快速标定法263
5.3.3接触黏结线性对应快速标定法268
5.3.4混合模型参数标定法272
5.4不同应变率下平行黏结模型参数快速标定278
5.4.1试验情况278
5.4.2数值模型的构建278
5.4.3细观参数对宏观变形与强度的影响282
5.4.4应变率随动平行黏结模型282
5.4.5数值模拟结果分析284
5.5蠕变模型参数标定规律研究286

5.5.1基于非连续理论的Burger’s流变接触模型286
5.5.2数值试验若千要点289
5.5.3模型数值验证分析289
5.5.4模型参数与流变特性关系295
5.6本章小结…299
第6章复杂岩土细观特征识别与随机重构技术301
6.1多元混合体介质的数字图像细观特征提取方法302
6.1.1基于数字图像人工绘制方法303
6.1.2数字图像分析与识别方法303
6.1.3基于数字图像颗粒流细观模型构造306
6.2二维颗粒细观轮廓随机构造方法308
6.2.1基于数值图像分析的二维多边形颗粒描述方法308
6.2.2多元混合介质轮廓的随机构成方法309
6.3细观颗粒二维傅立叶分析与重构方法315
6.3.1细观颗粒傅立叶分析原理315
6.3.2颗粒细观特征的傅立叶分析与重构方法316
6.3.3傅立叶细观特征统计特性317
6.3.4细观特征的随机重构…320
6.3.5二维傅立叶谱分析与重构结论321
6.4三维颗粒细观轮廓识别与随机构造方法322
6.4.1颗粒激光扫描三维细观轮廓获取方法322
6.4.2基于椭球表面基构造多面体描述三维颗粒324
6.4.3基于傅立叶分析的三维颗粒随机重构方法与分析327
6.4.4基于球谐函数的三维细观特征刻画与力学特性分析方法337

5.2 FishTANK标定参数需要设置的参量255
5.2.1PFC材料及共有属性设置255
5.2.2线性模型需要设置的参数257
5.2.3接触黏结模型需要设置的参数258
5.2.4平行黏结模型需要设置的参数259
5.2.5节理模型需要设置的参数260
5.3接触黏结与平行黏结模型参数标定规律262
5.3.1标定参数基本条件262
5.3.2平行黏结线性对应快速标定法263
5.3.3接触黏结线性对应快速标定法268
5.3.4混合模型参数标定法272
5.4不同应变率下平行黏结模型参数快速标定278
5.4.1试验情况278
5.4.2数值模型的构建278
5.4.3细观参数对宏观变形与强度的影响282
5.4.4应变率随动平行黏结模型282
5.4.5数值模拟结果分析284
5.5蠕变模型参数标定规律研究286

5.5.1基于非连续理论的Burger’s流变接触模型286
5.5.2数值试验若千要点289
5.5.3模型数值验证分析289
5.5.4模型参数与流变特性关系295
5.6本章小结…299
第6章复杂岩土细观特征识别与随机重构技术301
6.1多元混合体介质的数字图像细观特征提取方法302
6.1.1基于数字图像人工绘制方法303
6.1.2数字图像分析与识别方法303
6.1.3基于数字图像颗粒流细观模型构造306
6.2二维颗粒细观轮廓随机构造方法308
6.2.1基于数值图像分析的二维多边形颗粒描述方法308
6.2.2多元混合介质轮廓的随机构成方法309
6.3细观颗粒二维傅立叶分析与重构方法315
6.3.1细观颗粒傅立叶分析原理315
6.3.2颗粒细观特征的傅立叶分析与重构方法316
6.3.3傅立叶细观特征统计特性317
6.3.4细观特征的随机重构…320
6.3.5二维傅立叶谱分析与重构结论321
6.4三维颗粒细观轮廓识别与随机构造方法322
6.4.1颗粒激光扫描三维细观轮廓获取方法322
6.4.2基于椭球表面基构造多面体描述三维颗粒324
6.4.3基于傅立叶分析的三维颗粒随机重构方法与分析327
6.4.4基于球谐函数的三维细观特征刻画与力学特性分析方法337

6.5细观特征在PFC5.0中的实现与应用342
6.5.1用于颗粒分组生成簇342
6.5.2用于clump模板控制随机颗粒生成346
6.5.3用于复杂wal1的生成…348
6.6本章总结…352
第7章岩体爆破破坏效应颗粒流数值模拟…353
7.1离散元数值模型的建立…353
7.1.1炸点颗粒膨胀加载法353
7.1.2应力波传播的动边界条件354
7.1.3宏观一细观岩体力学参数对应模型355
7.2岩体爆炸破岩过程机理分析357
7.3爆破破岩效应验证探讨358
7.3.1药包埋深对爆破效果的影响359
7.3.2炮孔压力对爆破效果的影响359
7.3.3炸点膨胀比对爆破效果的影响360
7.4微差爆破效应验证361
7.5问题讨论…372
7.5.1柱状波的施加方法讨论…372

7.5.2动力边界条件施加讨论374
7.6结论379
第8章FLAC3D6.0-PFC3D5.0耦合滑坡数值模拟研究380
8.1连续一非连续耦合原理380
8.2FLAC3D6.0-PFC5.0耦合建模计算实例383
8.2.1计算条件383
8.2.2命令流编制384
8.3计算结果分析397
8.4经验总结402
第9章离散元一流体耦合计算与应用…404
9.1流体与颗粒的相互作用方式404
9.2P℉C5.0中的流固耦合功能405
9.2.1采用FISH语言添加额外作用力方法405
9.2.2利用P℉C内置CFD模块与外部流体求解器耦合模拟复杂流场409
9.3二维水力劈裂FISH语言模拟实例415
9.4流固耦合算例432
9.4.1利用PFC自带CFD模块实现单向耦合432
9.4.2利用达西定律模拟多孔介质流动435
9.4.3与其他流体软件耦合441
9.5P℉℃与流体耦合分析应用探讨444
参考文献…445
后记…449

刘世明,实践,景观桥梁,设计,赵顺波,陈贡联,陈震,高清PDF《景观桥梁设计与实践》刘世明、陈震、陈贡联、赵顺波

本书简要论述了水利风景与桥梁景观的内在联系,阐述了景观桥梁对水利风景的建构作用以及景观桥粱形体美学特征、环境要素和构图法则。结合人行圆弧连拱桥、人行异型斜拉桥、板拱廊桥和斜腿刚构桥等景观桥梁设计实例,介绍了各桥梁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和建造要点,给出了各桥梁主要设计图纸成果。
本书可作为桥梁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景观桥梁设计、施工与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景观桥梁集交通功能、美学欣赏、人文载体于一身,是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发展的综合产物,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不断书写出绚丽的华章。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水流特性、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水利景观桥梁,已成为城市水系景观、水利风景区建设、跨区域调水工程的标志性建筑物,其设计理论与建造技术研究亟须开展。以赵顺波教授为带头人的科技创新团队,结合国家和省级重点水利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和水利风景区建设,在相关建设单位科研经费支持下,围绕水利景观桥梁造型设计法则、结构体系的研发与参数化设计、先进建造技术等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近10年的系统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①构建了将结构形态与承载力线、造型艺术与水系景观相协调的水利景观桥梁造型构图法则。结合V型墩刚构桥、箱拱廊桥、连拱桥、独塔斜拉桥、无背索斜拉桥、钢管混凝土拱桥、斜腿刚构桥、斜腹板变截面连续梁桥等景观桥梁设计,将桥梁的形体美、力线美等造型艺术感染力与水流的灵动、柔美特性及水系环境景观相融合,完美体现其承载的水生态文明、水文化特征和人文历史精神,赋予了桥梁观赏的亲和力和生命力。②研发了水利景观桥梁的空间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和先进建造技术。针对传统有水平推力的桥型,研发了减小或消除基座水平推力的伸臂简支边跨预应力调节体系和T形刚构、偏心受压拱座等结构体系,实现了在一般地质条件下建造此类桥梁的技术创新。研发了中小跨径高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桥面板结构体系、斜腹板变高度连续梁桥空间预应力体系,实现了桥梁的结构受力与造型轻盈一体化。③构建了水利景观桥梁参数化设计图库,研发了系列专用辅助设计软件。基于几何、位置、材性、荷载和边界条件等,构建了斜拉桥、连续梁桥、拱桥等水利景观桥梁参数化信息化图库,保证了设计质量,提高了设计效率。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景观桥梁的形体美学特性及表征1
1.1.1形体美与心理诱导…1
1.1.2形体美与装饰色彩…5
1.1.3形体美与材料质感6
1.2景观桥梁设计的环境要素6
1.2.1处理景观桥梁形体与环境的方法…7
1.2.2景观桥梁形体与周围环境结合…7
1.3景观桥梁构图法则…8
1.3.1一般原则…8
1.3.2构图法则…9
第2章人行圆弧连拱桥
2.1造型设计……14
2.1.1艺术造型……14
2.1.2装饰和色彩……14
2.1.3灯光照明……16
2.2结构设计…16
2.2.1结构方案…16
2.2.2结构计算模型……20
2.2.3结构计算成果……21
2.2.4主要结构配筋图…23
2.3建造技术要点…32

第3章人行异型斜拉桥
3.1造型设计33
3.2结构设计34
3.2.1结构方案…34
3.2.2有限元模型……34
3.2.3静力计算分析…34
3.2.4模态分析……35
3.2.5空气动力稳定计算37
3.2.6桥梁抗震性能分析38
3.2.7主要结构图…39
3.3建造技术要点…61
3.3.1一般规定61
3.3.2钢结构加工技术规定62
第4章板拱廊桥
4.1造型设计…71
4.2结构设计…74

4.2.1结构方案…84
4.2.2有限元模型…88
4.2.3静力计算分析……88
4.2.4矢跨比影响分析.90
4.2.5立柱底连接方式影响分析.94
4.2.6模态分析……95
4.2.7反应谱分析…99
4.2.8主要结构配筋图104
4.3建造技术要点……115
第5章斜腿刚构桥
5.1造型设计…118
5.2结构设计…119
5.2.1结构方案…119
5.2.2有限元模型…126
5.2.3静力计算分析126
5.2.4动力计算分析129
5.2.5主要结构配筋图130
5.3建造技术要点…139
参考文献141

周英操,精细控压钻井技术,高清PDF《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及其应用》周英操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与装备,包括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控压钻井的类型、应用范围及特点、精细控压钻井工艺技术、精细控压钻井专用装备、精细控压钻井工程设计、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应用实例分析、精细控压钻井井底压力控制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常规控压钻井技术、控压钻井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等内容,对研究和实施控压钻井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是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实用参考用书,可供研究人员、设计技术人员、现场技术人员应用,也可供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做参考学习资料。

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可使复杂地层普遍存在的井涌、漏失、坍塌、卡钻等井下复杂,特别是“溢漏同存”的窄密度窗口这一世界性钻井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复杂压力地层钻探成功率,降低成本,实现安全、高效、快速钻井作业。通过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PCDS精细控压钻井系统的钻井实践证明,精细控压钻井技术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常规钻井技术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是一项新的先进钻井技术,是未来闭环钻井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石。
本书对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与装备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包括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控压钻井应用范围及特点、精细控压钻井工艺技术和专用装备、精细控压钻井工程设计技术、精细控压钻井应用实例分析、控压钻井井底压力控制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常规控压钻井技术和控压钻井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等。本书的编写突出了理论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特点,目的是希望能给读者提供参考和启迪,促进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与装备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推动该技术的进步。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1)
第二节控压钻井的类型、应用范围及特点(6)
第二章精细控压钻井工艺技术(9)
第一节精细控压钻井的基本原理(9)
第二节控压钻井技术的分级(11)
第三节井底恒压控压钻井技术(13)
第四节微流量控制钻井技术(17)
第三章PCDS精细控压钻井专用装备(19)
第一节PCDS精细控压钻井装置总体设计(20)
第二节PCDS-I精细控压钻井专用装置(34)
第三节PCDS-Ⅱ精细控压钻井专用装置(46)
第四节PCDS-S精细控压钻井专用装置(51)
第五节精细控压钻井配套专用设备及工具(58)
第四章精细控压钻井工程设计(77)
第一节精细控压钻井工程设计主要内容(77)
第二节精细控压钻井作业规程(86)
第三节精细控压钻井井控(94)
第四节精细控压钻井系统现场使用与维护(97)
第五节精细控压钻井设计实例(113)
第五章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应用分析(136)
第一节概述(136)
第二节窄密度窗口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应用案例(138)

第三节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水平井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应用案例(150)
第四节低渗特低渗储层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应用案例(162)
第五节微流量控制钻井技术应用案例.(171)
第六节近平衡精细控压钻并技术应用案例(183)
第七节易涌易漏复杂工况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应用案例(189)
第六章控压钻井井底压力控制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196)
第一节钻井井底压力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196)
第二节钻井水力参数对井底压力影响分析(199)
第三节不同钻井方式对井底压力控制的分析(217)
第四节异常工况对井底压力控制的分析(235)
第七章常规控压钻井技术(263)
第一节井口连续循环钻井系统(263)
第二节阀式连续循环钻井系统(274)
第三节充气控压钻井技术(282)
第四节双梯度钻井技术(287)
第五节加压钻井液帽钻井技术(294)
第六节其他常规控压钻井技术(296)

第七节控压固井完井技术(298)
第八节控压钻井配套技术(300)
第八章,控压钻井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302)
第一节控压钻井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302)
第二节控压钻井技术应用展望(311)
参考文献(315)

世界建筑,任鸿飞,建筑大师,近现代,高清PDF《近现代世界建筑与建筑大师》任鸿飞

目录

自序当代建筑文化性质、意义的再寻找
第一篇现代主义的莫基与回望一人类营造历史变革的源头与先驱/1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时代先知、现代设计之父/3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9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极少主义建筑的精神领袖/l6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有机、地缘”建筑之神/23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斯堪的纳维亚建筑的诗人/30
第二篇新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普及与丰富性修正/38
菲利普·约瀚逊Philip Johnson:美国现代建筑教父/41
凯文·罗奇Kevin Roche:实现摆脱精神束缚的大师/48
贝聿铭Leoh Ming Pei:新现代主义建筑的领航者/5S
丹下健三Tange Kenzo:以创新现实提升未来的大师/65
戈登·邦沙夫特Gordon Bunshaft.:逻辑和个性的建造家/72
阿尔多·罗西A1 do Rossi:类型理论建筑的先驱/79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白色派建筑王子/86
克利斯蒂安·德·鲍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演变场所精神的大师/93
慎文彦Maki Fumihiko:都市建筑代谢学派领袖/100
安藤忠雄Ando Tadao:混凝土王国的东方诗人/107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在假设与质疑中整合的圣贤/114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从作家到建筑大师的奇人/121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Herzog&de Meuron:新时代心智建筑表达的双雄/128
汤姆·梅恩Thom Mayne:以质疑精神对话建筑不可或缺性的大师/136
保罗·门德斯·达·罗查Paulo Mendes da Rocha:庇护人类尊严的营造家/143
约翰·伍重John Utzon:揭晓融人自然集体意识的建造大师/149
让·努韦尔Jean Nouvel:用光与几何的力量向世界致敬的人/157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Kazuyo Sejima/Ryue Nishizawa:联袂开启新文化语境建筑的大师/164
第三篇后现代建筑的觉醒一建筑复杂性多元探索与人性的回归/171
汉斯·霍莱因Hans Hollein:在跨界流动中实现丰富异质性的大师/13
戈特弗里德·伯姆Gottfried Bohm:延续城市特质的建造家/180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艺术真实时刻的建造者/186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寻求文脉肌理整体实现的营造家/194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后现代建筑运动的旗手/202
拉斐尔·莫内奥Rafael Moneo:开启紧密建筑理论的实践者/209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永续建筑精神的开启者/216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叛逆的永续建筑实践家/223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潜在心灵构造感的唤醒者/230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摆动与平衡的理性哲学营造者/237
第四篇情深在深处一乡土、地域主义建筑/244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an:本源深情彩色建筑表达者/246
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乡土民族精神建筑营造大师/253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与天然融合的建筑大师/259
斯韦勒·费恩Sverre Fehn:寻找永恒过客希望的建造者/264
格伦·默卡特Glenn Murcutt:美好即时建筑的大师/269
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地方自明性建筑揭示者/274

机理,深部高应力,王述红,结构面,贾蓬,隧道破裂,高清PDF《结构面及深部高应力影响下隧道破裂过程及机理》贾蓬、王述红

本书系统叙述了作者在浅部结构面控制型和深部应力控制型隧道破裂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RFPA数值方法在隧道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层状岩体隧道破裂机制、节理岩体隧道的破坏机理、隐含断层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深部隧道典型破裂模式的发生机制、深部隧道围岩分区破裂机制和影响因素等。
本书可供岩石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工程力学、采矿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高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考。本书提供的数值试验思路和方法也可为岩石力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等相关课程开展数值试验教学提供思路。

目录

1绪论
1.1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索…1
1.2结构面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1
1.2.1结构面及其分级4
1.2.2国岩的结构特征及失稳破坏类型…4
1.2.3图岩结构面研究综述9
1.3深部高地应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11
1.3.1深部岩体的力学行为11
1.3.2深部图岩分区破裂的研究现状…12
1.4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方法…15
1.5本书的主要内容…20
2RFPA数值方法在隧道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22
2.1RFPA真实破坏过程分析方法……22
2.1.1RFPA简介…22
21.2RFPA方法的特点……23
2.1.3岩石材料非均匀性的物理统计描述方法…24
2.14岩土本构关系的细观统计损伤模型………26
2.2RFPA强度折减法…28
2.2.1RFPA强度折减法与传统有很元强度折减法的区别…28
2.2.2RFPA强度折减法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照…29
2.3 RFPA3D并行计算方法…31
3层状岩体隧道破裂机制…33
3.1概述33
3.2层状顶板破坏机理“37
3.2.1数值模型及参数选取……37
3.2.2层状顶板变形破坏特征……38
3.2.3不同侧压下层状顶板破坏机理…40

3.2.4不同厚跨比层状顶板的破坏机理…41
3.3倾角对倾斜层状岩体隧道稳定性的影响…43
3.3.1数值模型及参数选取…43
3.3.2不同倾角结构面隧道变形破坏特征…44
3.3.3不同倾角结构面隧道典型部位位移与应力分析…45
3.4侧压比对倾斜层状岩体隧道破坏模式的影响…47
3.4.1数值模型的建立……47
3.4.2侧压比对隧道破坏模式的影响…48
3.4.3侧压比对隧道位移的影响………51
3.4.4侧压比对隧道安全储备的影响…52
3.5垂直板裂结构岩体中隧道破坏失稳机制研究…53
3.5.1概述53
3.5.2垂直板裂结构岩体隧道破坏机制…55
4节理岩体隧道的破坏机理…59
4.1概述…59
4.2交叉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61
4.2.1数值模型的建立…61
4.2.2数值模拟结果分析62
4.3节理贯通程度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69
4.3.1数值模型的建立…69
4.3.2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69
4.4地应力对节理岩体隧道变形特征的影响72
44.1数值模型的建立…72
4.4.2数值模拟结果与讨论…73

5隐含断层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76
5.1概述…76
5.2断层位置和倾角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78
5.2.1数值模型的建立…78
5.2,2上部隐含断层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79
5.2.3下部隐含断层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83
5.3不同地应力水平下隐含断层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87
5.4隐含断层厚度对隧道位移及安全储备的影响91
6深部隧道典型破裂模式的发生机制95
6.1概述…………95
6.2洞壁层状破裂形成机制……98
6.3岩石非均匀性对层状破裂的影响…99
6.4几种典型破坏模式的渐进演化100
7深部隧道围岩分区破裂机制104
7.1概述104
7.2分区破裂现象的数值模拟再现106
7.2.1数值模型106
72.2模拟结果与讨论…106

7.3沿隧道轴向应力对破裂模式的影响109
7.4不同三向应力下隧道的破坏模式115
7.5环状分区破裂的概念化判定方法118
8深部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影响因素121
8.1隧道尺寸对分区破裂的影响121
8.1.1不同直径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数值试验121
8.1.2不同直径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模型试验121
8.2隧道形状对分区破裂的影响123
8.2.1不同高跨比对分区破裂影响的数值试验123
8.2.2不同高跨比对隧道分区破裂影响的模型试验125
8.3层状岩体中的分区破裂127
8.3.1数值模型……127
8.3.2模拟结果与讨论128
8.4平行隧道的分区破裂131
8.4.1平行隧道分区破裂数值试验131
8.4.2平行遵道围岩分区破裂模型试验135
8.5非均匀性对分区破裂尺度的影响136
8.5.1非均匀性对分区破裂尺度影响的数值试验136
8.5.2非均匀性对分区破裂影响的模型试验138
8.6非均匀性对围岩破裂机制的影响140
8.6.1非均匀性对围岩破裂模式的影响140
8.6.2非均匀性对围岩破裂机制的影响141
参考文献叶144

建筑专业英语,曹玲,高清PDF《建筑专业英语》曹玲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高校培养出的单一外语专业或单技能型的人才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英语教改最高的呼声之一是要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本教材共有12个单元,每单元由预习(Warming-Up)、听与说(Learn to Speak)、阅读与翻译(Reading and Translating)、模拟写作(Simulated Writing)、夯实基础(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五部分组成。
本教材有如下特点:(1)选材广泛。既讲解了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也介绍了著名的建筑家:既介绍了世界最高的迪拜酒店,也涉猎了中国古建筑的特点。(2)难度适中。本教材针对高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经典著作和网络资源中用心挑选了内容浅显、语句优美、逻辑性强、覆盖面广的部分,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3)实效性强。由于当今建筑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本教材在设计安排内容时,注重体现当前建筑业的发展状况。(4)全面服务教学。因为在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因此,我们特意在每单元后配有英语A级试题中的词汇、语法结构、阅读及翻译练习。此部分既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也可丰富教师课堂讨论和平时考核的素材,方便教师有机灵活地组织课时。

Contents
Unit One Buildings..1
Part One Warming-up 1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2
Talking about Kind of Buildings....2
Part Three Text.............…4
Exercises…8
Supplementary Reading..9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11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14
Unit Two Structure.......21
Part One Warming-up…21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22
Talking about Erecting the Steel Structural Works..22
Part Three Text…25
Exercises 28
Supplementary Reading..30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33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36
Unit Three Architects…42

Part One Warming.-Up 42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43
Interview with a Famous American Architect-Craig W.Hartman.................43
Part Three Text........…45
Supplementary Reading 49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53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54

Unit Four Concrete 61
Part one Warming-up.61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62
Talking about Mixing Concrete...62
Part Three Text..........64
Exercises......67
Supplementary Reading.69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71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73
Unit Five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79
Part one Warming-up. 79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80
Talking about Construction Plan.....80
Part Three Text............82
Exercises-........85
Supplementary Reading.87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89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92
Unit Six World Famous Buildings99
Part One Warming-up.99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100
Talking about Building Investigation Abroad100
Part Three Text......102

Exercises..............105
Supplementary Reading...106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108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110
Unit Seven Construction Project-117
Part One Warming-up.117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118
Talking about Introduc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118
Part Three Text…120
Exercises...........124

Supplementary Reading......125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130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131
Unit Eight Geotechnical Site Investigation.137
Part one Warming-up...137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138
Talking about Construction Surveys138
Part Three Text…140
Exercises.............144
Supplementary Reading.146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148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149
Unit Nine Design Process 156
Part One Warming-up.156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157
Talking about Studying Building Working Drawings157
Part Three Text......159
Introduction to Design Process.............159
Exercises 162
Supplementary Reading....164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167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168

Unit Ten Highway............…175
Part One Warming-up.....…175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176
Talking about Constructing Road Works.....…176
Part Three Text..........…178
Highway Subgrade……178
Exercises 182
Supplementary Reading......183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188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190

Unit Eleven Bridges…196
Part One Warming-up..........196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197
Talking about Building Bridge Works 197
Part Three Text…199
Suspension Bridge......199
Exercises.......…202
Supplementary Reading.204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 206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208
Unit Twelve Real Estate......…214
Part One Warming-up.....…214
Part Two Learn to Speak English......…215
Talking about Residential Flat For Sale......…215
Part Three Text.................…217
Supplementary Reading...222
Part Four Simulated Writing.........225
Part Five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226
Translation for Reference…233
Unit One Part Three.............233
Unit Two Part Three…234
Unit Three Part Three236

Unit Four Part Three…237
Unit Five Part Three…238
Unit Six Part Three................239
Unit Seven Part Three................241
Unit Eight Part Three…242
Unit Nine Part Three.............244
Unit Ten Part Three...............246
Unit Eleven Part Three.......247
Unit Twelve Part Three.....248
Reference Documents.......251

建筑与装饰,张朝春,张永平,施工工艺,高清PDF《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张永平、张朝春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教育部推进的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和办学模式,使得传统教材与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加强土建类专业教材建设成为各相关院校的目标和要求,教材建设迫在眉睫。
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是研究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建筑与装饰工程主要工种施工原理、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研究,结合施工地点的客观条件,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以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实践为“源”,经过理论充实、升华,形成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知识体系。其内容遵循建筑与装饰施工现行标准规范,力求知识系统完整、紧密结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全书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淡化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和学科性,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加入了大量图片,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贴近实际。

目录

项目1土方工程施工…1
任务1.1认识岩土的工程性质…2
1.1.1土方工程的施工特点…2
1.1.2土的工程分类…2
1.1.3土的基本性质…3
任务1.2土方工程量计算及场地平整·5
1.2.1基坑、基槽土方工程量计算…6
1.2.2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6
1.2.3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实例…10
1.2.4挖填土方调配…13
任务1.3基坑排水与降低地下水水位·14
1.3.1明排水法…14
1.3.2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15
1.3.3降水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及防止措施…23
任务1.4土方边坡与基坑支护…24
1.4.1边坡坡度…25
1.4.2浅基坑支护…26
1.4.3深基坑支护…28
1.4.4基坑开挖…31
1.4.5基槽检验32
任务1.5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33
1.5.1单斗挖土机…34
1.5.2推土机…36

1.5.3铲运机…37
1.5.4平地机…38
1.5.5装载机与自卸车…38

任务1.6土方的填筑与压实…39
1.6.1土料的选用和要求-39
1.6.2填士压实方法…40
1.6.3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42
1.6.4填土的质量检验…43
项目2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44
任务2.1地基处理…45
2.1.1素土、灰土地基…45
2.1.2强夯地基…47
2.1.3灰土挤密桩…50
2.1.4水泥土搅拌桩地基…52
任务2.2浅基础施工…56
2.2.1无筋扩展基础…58
2.2.2扩展基础…59
2.2.3条形基础61
2.2.4筏形基础…62
2.2.5箱形基础…64
任务2.3桩基础施工…69
2.3.1预制桩施工…70
2.3.2混凝土灌注桩…75
2.3.3桩基础检测79
2.3.4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80

项目3砌体工程施工82
任务3.1脚手架工程…83

3.1.1脚手架的分类和基本要求…83
3.1.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85
3.1.3碗扣式钢管脚手架…90
3.1.4钢梁悬挑脚手架…94
3.1.5附着升降式脚手架…97
3.1.6其他形式的脚手架…100
3.1.7脚手架工程的绿色施工…103
任务3.2砖砌体施工…104
3.2.1砖砌体材料…104
3.2.2砌筑砂浆105
3.2.3砖砌体施工…106
3.2.4影响砌体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109
3.2.5脚手眼的设置…111
任务3.3砌块砌体施工…111
3.3.1砌块砌体材料112
3.3.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112
3.3.3中型块砌施工…114
任务3.4石砌体施工…115
3.4.1石砌体材料…116
3.4.2毛石基础116
3.4.3料石基础117
3.4.4石挡土墙的砌筑…118
任务3.5砖混结构配筋砌体施工…118
3.5.1构造柱…119

3.5.2圈梁120
任务3.6钢筋混凝土结构填充墙施工…122

3.6.1填充墙常用材料122
3.6.2填充墙的施工…122
3.6.3质量要求
项目4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124
任务4.1模板工程…125
4.1.1模板的基本要求与分类…125
4,1.2几种模板简介…126
4.1.3模板拆除…141
4.1.4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143
任务4.2钢筋工程…146
4.2.1钢筋的种类及性能…147
4.2.2钢筋的配料及加工…151
4.2.3钢筋的连接…157
4.2.4钢筋隐敲验收…166
任务4.3混凝土工程…167
4.3.1混凝土配料…168
4.3.2混凝土的搅拌175
4.3.3混凝土的运输178
4.3.4混凝土的浇筑、振捣…182
4.3.5混凝土的养护…189
4.3.6混凝土质量检查·190
任务4.4预应力混凝土工程…195
4.4,1概述…195

4.4.2预应力钢筋196
4.4.3预应力锚固体系198

4.4.4张拉设备…201
4.4.5先张法施工…204
4.4.6后张法施工208
4.4,7无粘结预应力施工…214
项目5钢结构吊装工程…217
任务5.1起重机械…218
5.1.1塔式起重机…218
5.1.2自行式起重机…223
5.1.3非标准起重装置…226
5.1,4索具设备…229
任务5.2钢结构的连接…234
5.2.1焊接连接…234
5.2.2螺栓连接…239
任务5.3钢结构安装…243
5.3.1钢结构单层厂房安装…243
5.3.2钢结构多层、高层建筑安装…245
5.3.3钢网架安装…249
项目6防水工程施工…251
任务6.1屋面防水工程施工…251
6.1.1防水材料认知…252
6.1.2防水构造认知…256
6.1.3卷材防水屋面施工…259
6.1.4涂膜防水屋面施工…266

任务6.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268
6.2.1地下工程防水设防要求与防水方案…268
6.2.2防水材料认知…270
6.2.3卷材防水层施工…272
6.2.4细部构造防水施工…276
任务6.3楼地面防水工程施工…282
6.3.1防水材料认知…282
6.3.2厨房卫生间防水的构造…284
6.3.3聚氨酯防水涂料楼地面防水工程施工…285
项目7建筑装饰与装修施工…288
任务7.1抹灰工程…289
7.1.1抹灰工程的分类和组成…289
7.1.2一般抹灰工程施工准备…291
7.1.3内墙抹灰…292
7.1,4外墙抹灰…295
7.1.5混凝土顶棚抹灰施工…295
7.1.6质量验收…296
任务7.2饰面板(砖)工程…297
7.2.1饰面板(砖)的认知…297
7.2.2饰面砖粘贴施工…300
7.2.3石材饰面板施工…302
任务7.3建筑楼地面工程…306
7.3.1建筑楼地面的组成及作用…307

7.3.2整体面层铺设一水泥砂浆面层…308
7.3.3板块面层铺一大理石面层…310
7,3.4木、竹面层铺设一实木地板面层…312
任务7.4吊顶工程…313
7.4.1吊项的分类和组成314
7.4.2金属龙骨吊顶工程施工·315
任务7.5涂饰工程…318
7.5.1建筑装饰涂料的分类319
7.5.2建筑装饰的常用材料319
7.5.3内墙涂饰工程…320
7.5.4外墙涂饰工程…321
任务7.6玻璃幕墙工程…322
7.6.1玻璃幕墙的种类与材料要求·323
7.6.2玻璃幕墙工程施工…325
任务7.7门窗工程…326
7.7.1门窗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327
7.7.2木门窗安装327
7.7.3铝合金门窗安装329

7.7.4塑钢门窗安装333
任务7.8墙体保温工程…333
7.8.1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334
7.8.2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337
项目8冬期与雨期施工…339
任务8.1冬期施工…339
8.1.1冬期施工的特点340
8.1.2砌体工程冬期施工341
8.1.3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343
8.1.4其他工程冬期施工347
任务8.2雨期施工…348
8.2.1雨期施工的特点、要求和准备工作…349
8.2.2分部分项工程雨期施工措施·350
参考文献……352

姚锦宝,建筑施工技术,高清PDF《建筑施工技术》姚锦宝

本教材是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铁道)专升本”网络课程教
改的一部分,是以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为依
据编写的。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理论,以及建筑工程中各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和工
艺原理,其内容满足网络教育专升本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预应力混凝土
工程、结构安装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和季节性施工。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网络教育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专业,以及相关
学科专业(方向)的本科生、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土方工程1
1.1土方工程概述1
1.2基坑(槽)的土方开挖5
1.3土壁支护…19
1.4基槽检验与处理…33
1.5土方填筑与压实…35
思考题…39
第2章桩基础工程41
2.1概述…41
2.2预制桩施工…43
2.3灌注桩施工…59
思考题…72
第3章砌筑工程74
3.1砌筑脚手架工程…74
3.2垂直运输设备…83
3.3砌筑工程…86
3.4砌体工程安全技术106
思考题…109
第4章混凝土结构施工110
4.1模板工程111
4.2钢筋工程123
4.3混凝土工程135
思考题…150
第5章预应力混凝土工程152
5.1预应力混凝土及其分类152
5.2先张法……153

5.3后张法158
思考题…168
第6章结构安装工程施工169
6.1起重机械169

6.2索具设备178
6.3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安装184
6.4升板法施工205
6.5钢结构工程施工…206
思考题…208
第7章防水工程施工209
7.1屋面防水施工209
7.2地下防水施工222
7.3卫生间防水施工…232
7.4防水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及安全措施234
思考题…235
第8章装饰工程236
8.1抹灰工程236
8.2饰面工程245
8.3墙体保温工程259
8.4楼地面工程269
8.5吊顶及隔墙工程284
8.6涂饰及刷浆工程290
8.7门窗工程294
思考题…299
第9章季节性施工301
9.1概述301
9.2土方工程冬雨期施工302
9.3混凝士工程冬雨期施工307
9.4砌筑工程冬期施工…314

9.5装饰与屋面工程冬雨期施工·316
思考题…318
附录A试卷320
参考文献…325

建筑论谈,曾昭奋,高清PDF《建筑论谈》曾昭奋

目录

一评论
01/建筑形式的袭旧与创新一读“神似”之议随想16
02/建筑评论的思考与期待一—兼谈建筑创作中的“京派”“广派”“海派”······27
03/建筑创作要面向现代化一以北京为例····························42
04/建筑传统的追求与探索一中外建筑师的实践和中国建筑学生的动向·········51
05/建筑创作的收获与启示一读六位中年建筑师的作品····················67
06/后现代主义来到中国······82
07/建筑创作的阳光道与独木桥·······91
08/再淡建筑创作中的“京派”“广派”“海派”····················111
09/一幢建筑是一本书一读80年代中外六个著名建筑·················116
10/评香港1990年度三个获奖建筑···························123
11/争气与泄气一中日青年交流中心评论记感······………128
121建筑园地的繁荣与枯寂·············134
13/百年北大的两幢新建筑·······143
14/十大师印象记··············147
15/永远的圆明园一圆明园罹难一百四十周年祭························159

16/平实的道理,清新的气息一读梁思成先生给车金铭专员的一封信···········168
17/一代大师出梁门—一梁思成先生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五十周年····173
18/北园酒家、梁启超纪念馆和梁先生的一次演讲一纪念梁思成先生一百周年诞辰······179
19)云归岭南一莫伯治与岭南佳构····183
20/“进士”们谈院士新作········192
21/评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新楼··197
22/莫伯治与酒家园林··199

二杂谈
01「封闭与开放一在建设部设计局和中国建筑学会召开的繁荣建筑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8
02/现代主义并未统治中国一在北京土建学会建筑理论学术委员会召开的关于长城饭店的评论和保护北京古城风貌座谈会上的发言·············210
03/“古都风貌”能维护住吗?···212
04/且从形象说“北图”····214
05/从大屋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一在《建筑师》编辑部于深圳召开的建筑评论研讨会上的发言···216
06/西客站的故事····219
071风貌长宜放眼量········221
08/一种严重倒退的建筑创作指导思想···223
09/国家大剧院设计和使用过程的民主性228
10/质疑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展232
11/西单有广场234
12/漫把哀歌悼中年一怀念徐镇、李再琛、陈伟廉三同志236

13/他参与了奋斗一怀念万钟英教授·····239
14/深圳建筑初识···········241
15/评深圳石岩湖温泉浴室······245
16/中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成功探索···············247
17/汕头城市建筑设计问题249
18/潮山建筑中的木雕与贴瓷··············253
19/一百多年前的风最景一寻找英国画家《从鲁石望汕头》的视角···········256

三青年建筑师
01/走近青年建筑师······260
02/青年建筑师要宣传自己262
03/青年建筑师的盛大节日··266
04/香港青年建筑师严迅奇的创作成果·····268
05崔愷的两个临街建筑·············274
06/推荐刘学军的《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277
07/八仙过海一“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展”观后···········281
08/王毅的方案·······284
09/给徐干里、支文军信·····287
10/王孝雄事务所里的年轻人289
11/钱方的困惑····292
12/余立设计的中华世纪坛······295
13/新天桥剧场观感·····299
14/小环境与大环境一院长易得,大师难求.·302

四读书·编书·写书
01/自古园林都姓私一谈《园林建筑设计》和《中国园林建筑》有感··········306
02/莫宗江教授评《华夏意匠一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308
03/上下求索,指点江山一读吴良镛院士《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集》···315
04/实事求是面对西方建筑一读吴焕加教授《20世纪西方建筑史》···········322
05/有机更新:北京旧城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一读吴良镛院士《北京日城与菊儿胡同》······329
06/十年耕耘,十年收获一陈世民大师《时代·空间》读后、···············333
071张在元著《非建筑》和《天地之间》读后········338
08/学术传薪火,弟子著文章一读《王世仁建筑历史理论文集》341

091从徐霞客到梁思成到《广西民居》一《广西民居》读后················348
10/关于《当代中国建筑师》·········352
111《园林述要》整理编辑后记··············357
121《佘骏南选集》后记·····359
131《郭怡昌作品集》后记···362
14/读《周卜顾文集》文稿并编校后记364
151送别莫伯治院士···369
16/《岭南建筑艺术之光一解读莫伯治》后记373
17/《莫伯治文集》(第二版)后记······
375
18/《岭南庭园》整理、编辑后记…377
19/清末北京西郊的园林与水系380
20/《圆明园园林艺术》(中英文合刊版)后记·······386

五世界建筑
01/走向世界,为国争光一记两次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者座谈会···········390
021“80年代世界名建筑”和“80年代中国优秀建筑”评选散记·············400
031后现代建筑30年(1960-1989)·····406
041筑波中心通信····428
05/20世纪80年代世界建筑的简单轮廓一《80年代世界名建筑100例》序··434
06/韩国建筑初访··········444
071波特兰兰苏园记游····449
08/《世界建筑》志杂一《世界建筑》创刊十周年452
09/冷眼向洋看世界一访建设部部长林汉雄同志··459
10两家杂志,一位功臣一送别陶德坚同志····463
11/送别《世界建筑》杂志社社长汪坦教授465
12/《世界建筑》情结一参观华盛顿“越战纪念碑”467
后记470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