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高清、带书签 21D702-8 地铁及城市交通隧道应急照明设计与安装图集.pdf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地铁及城市交通 隧道应急照明 设计与安装
图集号:21D702-8
统一编号:GJBT-1592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殷份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实行日期:二〇二二年五月一日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4]119号)进行编制。
1.2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
《城市轨道交通照明》GB/T16275-2008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W221-2015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上述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达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铁车站、地铁地下区间、城市交通隧道和综合管廊等场所的应急照明(疏散照明、备用照明)设计和安装。
注:地铁、城市交通隧道和综合管廊按国家现行标准要求不设安全照明。
3编制内容
应急照明是在正常状态下因正常照明电源的失效而启用的照明,或在火灾等紧急状态下按预设逻辑和时序而启用的照明。
应急照明分为疏散照明、备用照明、安全照明。
疏散照明是用于确保疏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的应急照明,由疏散照明灯和疏散标志灯组成,疏散照明灯对疏散路径提供疏散所需照度条件,强调了对疏散路径的照度要求:疏散标志灯标识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疏散方向、楼层等信息,强调了标志灯具表面亮度的要求,包括出口标志灯、方向标志灯、楼层标志灯和多信息复合标志灯。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是为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仍需工作的场所提供照明和疏散指示的系统。按消防应急灯具的控制方式分为集中控制型系统和非集中控制型系统,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应选择集中控制型系统。
备用照明是用于确保正常活动继续或暂时继续进行的应急照明。
变电所、配电室、环控电控室、通信机房、信号机房、消防水泵房、事故风机房、防排烟机房、车站控制室、站长室以及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设置备用照明。
地下车站备用照明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由双重电源供电,并增设应急电源装置(EPS);地面车站的备用照明为一级负荷,如有双重电源供电,可不设EPS。
消防应急灯具是为人员疏散、消防作业提供照明和指示标志的各类灯具,包括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消防应急标志灯具。消防应急灯具必须配置蓄电池电源作为应急备用电源,蓄电池电源可以是集中设置的,也可以是灯具自带。
消防应急灯具安装在距地8m及以下时采用“A型消防应急灯具”,“A型消防应急灯具"是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额定工作电压均不大于DC36V的消防应急灯具。
备用照明对使用的灯具没有特别要求,根据场所具体照度要求,可以采用正常照明的部分或全部灯具。
3.1本图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内容如下:
3.1.1地铁、城市交通隧道、城市综合管廊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构架、配电系统、布灯示意。
3.1.2疏散照明设置部位和照度要求。
3.1.3出口标志灯和方向标志灯的设置要求。
3.1.4地铁车站站厅、站台公共区布灯示意。
3.1.5地铁车站典型设备用房、疏散走道布灯示意.
3.1.6地铁地下区间布灯示意。
3.1.7地铁区间布灯示意。
3.1.8城市交通隧道布灯示意。
3.1.9城市综合管廊布灯示意。
31.10地铁常用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消防应急标志灯具安装。
3.1.11相关技术资料。
3.2本图集备用照明的内容如下:
3.2.1地铁备用照明配电系统。
3.2.2地铁典型设备用房备用照明布灯示意。
3.2.3城市交通隧道备用照明配电系统。
3.2.4城市交通隧道典型设备用房备用照明布灯示意。
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配电
4.1消防应急灯具的配电要求:
消防应急灯具的电源应由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组成,且蓄电池电源的供电方式分为集中电源供电或灯具自带蓄电池供电方式。灯具的供电与电源转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当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灯具的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均由集中电源提供,灯具主电源和蓄电池电源在集中电源内部实现输出转换后应由同一配电回路为灯具配电。
4.1.2当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灯具的主电源应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一级分配电后为灯具供电,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主电源输出断开后,灯具应自动转入自带蓄电池供电。
4.1.了应急照明配电箱或集中电源的输出回路严禁接入系统以外的开关装置、插座及其他负载。
4.2集中电源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地铁站厅、站台、地下区间(集中控制型系统)等设置的集中电源应由消防电源的专用应急回路供电。
4.2.2对于城市交通隧道、城市综合管廊,当选择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供电时,集中设置的集中电源应由正常照明专用回路供电,分散设置的集中电源应由所在防火分区的正常照明配电箱供电。
4.3应急照明配电箱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集中控制型系统中,城市交通燧道、城市综合管廊的应急照明配电箱由消防电源的专用应急回路或所在防火分区的消防电源配电箱供电。
4.3.2A型应急照明配电箱的变压装置可设置在应急照明配电箱内或其附近。
4.4正常照明配电箱是指为普通照明配电的配电箱,其电源为非消防电源,在火灾状态下应被切断。
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中采用的蓄电池电源是指在火灾条件下确保系统持续应急时间内的后备电源保障性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中的消防电源是指为消防设备供电的低压交流电源。
5线缆要求
5.1A型灯具除地面设置的灯具外,均采用低烟无卤铜芯阻燃耐火线缆,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300V/500V.
5.2地面上设置的标志灯的配电线路和通信线路应选择耐腐蚀铜芯橡胶线缆。
5.3集中控制型系统中,除地面上设置的灯具外,系统的配电线路应选择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线缆,系统的通信线路应选择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线缆或耐火光纤。
5.4非集中控制型系统中,除地面上设置的灯具外,灯具采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系统的配电线路应选择低烟无卤阻燃或阻燃耐火线缆:灯具采用集中电源供电时,系统的配电线路应选择低烟无卤阻燃耐火线缆。
5.5电线、电缆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31247的规定。
5.6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电线、电缆的颜色应一致;线路正极“+"线应为红色,负极“”线应为蓝色或黑色,接地线应为黄色、绿色相间。
6说明事项
6.1本图集中未注明的尺寸单位均为毫米(mm)。
62疏散照明检测范围:
6.2.1走道、楼梯间中心线两侧,宽度为走道、楼梯间宽度的一半。
6.2.2当区域内疏散路径明确时,检测范围为疏散路径范围。
6.2.3当区域内疏散路径不明确时,检测范围为该区域四周均缩小500mm的范围。
6.2.4图集中为表述方便,应急照明集中电源统称为“集中电源”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统称为“照明灯”,消防应急标志灯具统称为“标志灯”。
(略)
21D702-8图集 PDF书签目录索引:
目录 6
总说明 9
图例 12
地铁疏散照明 13
地铁疏散照明编制说明 13
地铁应急照明 分类构架图 17
地铁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框图 18
地下岛式及侧式站台车站示意图 19
高架岛式及侧式站台车站示意图 20
地铁区间直流线路电压损失计算 21
地下二层岛式车站及区间疏散照明系统图 26
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及区间疏散照明系统图 27
地下车站站厅层公共区布灯示意 28
地下岛式车站站台层布灯示意 30
地下二层侧式车站及区间疏散照明系统图 32
地下三层侧式车站及区间疏散照明系统图 33
地下侧式站台车站站台层布灯示意 34
站厅层设备大端走道布灯示意 36
站厅层设备小端走道布灯示意 37
设备层走道布灯示意 38
地下车站站厅设备用房布灯示意 39
地下车站站台设备用房布灯示意 40
风道及环控机房布灯示意 41
地下车站出入口布灯示意 42
车站内部楼梯间布灯示意 43
地下车站安全出入口布灯示意 44
地上二层车站疏散照明系统图 45
高架岛式站台公共区布灯示意 47
高架侧式站台公共区布灯示意 49
高架车站站厅公共区布灯示意 51
地下长大区间疏散照明系统图 53
地下区间风井及区间疏散照明系统图 54
地下区间标志灯布置示意 56
地下区间 含联络通道 标志灯布置示意 57
地下区间布灯示意 58
地下区间联络通道布灯示意 59
渡线布灯示意 60
出入段线布灯示意 61
联络线布灯示意 62
停车线布灯示意 63
区间风井布灯示意 64
圆形隧道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图 66
矩形隧道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图 67
预埋槽道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图 68
渡线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图 69
出入段线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图 70
联络线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图 71
停车线应急照明灯具安装图 72
圆形隧道方向标志灯安装图 74
矩形隧道方向标志灯安装图 75
预埋槽道方向标志灯安装图 76
圆形隧道疏散照明灯安装图 77
矩形隧道疏散照明灯安装图 78
预埋槽道疏散照明灯安装图 79
地下区间联络通道方向标志灯安装图 80
地铁备用照明 81
地铁备用照明编制说明 81
地铁备用照明照度表 82
典型地下车站备用照明配电系统图 83
典型地上车站备用照明配电系统图 85
典型区间风井备用照明配电系统图 87
弱电系统设备房间备用照明布灯示意 89
暖通与给排水专业设备房间备用照明布灯示意 90
供电专业设备房间备用照明布灯示意 91
城市交通隧道疏散照明 92
城市交通隧道疏散照明编制说明 92
城市交通隧道应急照明分类构架图 94
城市交通隧道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框因 95
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图 96
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图 97
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图 98
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图 99
城市交通隧道应急照明布灯示意 100
带人行横通道城市交通隧道应急照明布灯示意 101
带疏散楼梯问城市交通隧道应急照明布灯示意 102
城市交通隧道疏散照明断面示意图 103
城市交通隧道备用照明 104
城市交通隧道备用照明编制说明 104
典型设备房间备用照明配电系统图 105
典型设备房间备用照明布灯示意 107
城市综合管廊疏散照明 108
城市综合管廊疏散照明编制说明 108
综合管廊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09
管廊疏散照明布灯示意 111
管廊疏散照明照度示意 112
管廊出入口疏散照明布灯示意 113
管廊横剖面示意图 114
方向标志灯在支架侧安装大样图 115
管廊逃生口布灯示意 116
管廊人员出入口布灯示意 117
相关技术资料 118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河南
提问日期: 2022-10-30 01:06:27
提问网友: 山陈
解答网友: 四川宁致建司李工
对钢筋量个月影响
高清OCR带书签 22CD202-6 飞轮储能系统选用与安装图集.pdf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参考图集
飞轮储能系统选用 与安装
图集号:22CD202-6
统一编号:GJCT-284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实行日期:二〇二二年九月一日
1编制依据
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电能质量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GB/T30137-2013
《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GB/T29328-2018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地面利用系统》GB/T36287-2018
《动态电压恢复器技术规范》DL/T1229-2013
《飞轮储能 不间断供电电源验收试验技术规范》T/CPSS1002-2020
《飞轮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T/CNESA1202-2020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电力行业等领域飞轮储能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也可作为飞轮储能系统施工和验收时参考使用。
3编制原则
本图集以飞轮储能系统在重要负荷的不间断电源(UPS)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稳压、电压暂降治理等不同场景的应用为基础,结合工程案例及城市发展的趋势,吸收国内外飞轮储能系统的新技术、新做法,对飞轮储能系统的选用和安装进行要求和说明。
4图集内容
4.1飞轮储能装置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4.2飞轮储能系统典型系统图。
本图集提供了飞轮储能系统在重要负荷PS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稳压、电压暂降治理三个主要应用场景的典型系统图。
4.2.1重要负荷UPS保障应用场景中,飞轮储能装置与UPS集成,在电源短时故障或电网电压大幅波动时能够提供实时的能量补偿,实现电力稳定输出;飞轮储能装置与柴油发电机组配合,在出现电力中断故障时为重要负荷提供不间断电力支撑。
4.2.2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稳压应用场景中,飞轮储能系统可实现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再利用,实现双向稳定牵引网压,提高电能质量。
4.2.3电压暂降治理应用场景中,飞轮储能型动态电压恢复装置可解决电压暂降、短时电压中断等暂态电压质量问题。
4.3飞轮储能系统安装要求。
本图集提供了飞轮储能系统安装的一般要求、对土建专业的要求、对暖通专业及给排水专业的要求,以及移动、搬运、存储的要求。
4.4飞轮储能系统案例。
本图集结合实际工程提供了飞轮储能系统在实验楼及方舱医院的应用案例。
5注意事项
5.1本图集中未注明尺寸的单位均为毫米(mm)。
5.2本图集中部分结构、土建做法要求需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复核后选用。
5.3由于不同生产厂商、不同系列的飞轮储能系统设备的技术要求不尽相同,本图集示例的技术方案和设备参数在具体工程中仅为参考。
(略)
22CD202-6图集 PDF书签目录:
目录 5
编制说明 6
工作原理和基本构成 7
飞轮储能装置工作原理 7
飞轮储能装置基本构成示意图 8
典型系统图 9
数据中心飞轮储能型UPS典型系统图 9
数据中心机房UPS设备布置方案图一 10
数据中心机房UPS设备布置方案图二 11
飞轮储能型UPS典型系统图 12
高速公路飞轮储能型UPS典型系统图 13
飞轮储能型UPS应急电源车典型系统图 14
城市轨道交通飞轮储能型节能稳压系统说明 15
城市轨道交通飞轮储能型节能稳压系统图 16
城市轨道交通电梯电压暂降治理典型系统图 17
飞轮储能型电压暂降治理典型系统图 18
拓扑图与接线图 20
飞轮储能系统 阵列 典型通信拓扑图 20
飞轮储能装置电源回路接线图 21
集装箱式飞轮储能系统电源回路接线图 22
安装要求 23
飞轮储能系统设备安装基本要求 23
飞轮储能系统设备安装平面示意图 24
飞轮储能系统设备安装基础示意图 25
飞轮储能系统集装箱安装基础示意图 26
案例 27
实验楼飞轮储能型UPS系统图 27
方舱医院飞轮储能型UPS系统图 30
相关技术资料 3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湖南
提问日期: 2022-10-29 23:50:31
提问网友: 国产安东尼
2022-10-29 23:55:47 补充
是只要套风机盘管一项就行了吗
解答网友: 大海
风机盘管、风口、风管、吊架、风机盘管检查接线(在电气专业计价)
DL/T 846.15-2021 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
ICS 29.020 CCS F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846.15-2021
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 :高压脉冲源电缆 故障检测装置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 voltage test equipment-
Part 15:High voltage pulse generator device for cable fault detection
2021-12-22发布
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电压试验技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63/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咸亨国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文国、丁一、卢冰、潘瑾、龚金龙、吴彤、林化夷、万代、唐庆华、谭笑、郭金刚、赵军、谢炜。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DL/T 846《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旨在对高电压测试设备的生产和检验进行规范,拟由16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目的在于规范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的生产和检验。
————第2部分∶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目的在于规范冲击电压测量系统的生产和检验。
————第3部分∶高压开关综合特性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高压开关综合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4部分∶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目的在于规范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5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湿度仪。目的在于规范六氟化硫微量水分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6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目的在于规范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7部分∶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8部分∶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9部分∶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0部分∶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目的在于规范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1部分∶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目的在于规范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2部分∶电力电容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电力电容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3部分∶避雷器监测器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避雷器监测器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4部分∶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及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目的在于规范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及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的生产和检验。
————第15部分∶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目的在于规范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的生产和检验。
————第16部分∶电力少油设备压力检测装置。目的在于规范电力少油设备压力检测装置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前言………………………………………………………………… Ⅱ
引言………………………………………………………………………… I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1
4 概述…………………………………………………………………………2
4.1 装置原理及分类 ………………………………………2
4.2 装置组成 ………………………………………………………………………………2
5 技术要求…………………………………………………………………3
5.1 工作条件 ………………………………………………………………………………3
5.2 外观…………………………………………………………………………4
5.3 电气安全要求 ………………………………………………………………4
5.4 基本功能…………………………………………………………………4
5.5 环境适应性 ………………………………………………………………………………………… 5
5.6 电磁兼容性 …………………………………………………………………………………………………5
6 试验方法……………………………………………………………………………………………6
6.1 试验条件………………………………………………………………6
6.2 标准装置及辅助设备……………………………………………………………6
6.3 外观检查…………………………………………………………………………6
6.4 电气安全试验 …………………………………………………………………… 6
6.5 基本功能检查 ……………………………………………………………………………7
6.6 环境适应性试验 ………………………………………………………8
6.7 电磁兼容试验 ……………………………………………………………………9
7 检验规则…………………………………………………………………………………9
8 标识和随行文件 ……………………………………………………………… 10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 10
参考文献………………………………………………………………………………… 12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河北
提问日期: 2022-10-29 23:20:14
提问网友: 小文不吃香菜
解答网友: GXZ
绿色范围,可以智能布置,也可以画线布置,外边还有排水沟
答疑:二次转运费的计取
提问日期: 2022-10-29 23:13:10
提问网友: 18609496681
海南2017建筑安装综合定额中对二次转运费的运距是如何定义的呢?定额运距超过多少才需要 计二次搬运费?
解答网友: 刘建宁
费用定额中有具体说明的。看定额前总说明,也可以去广联达视频号上我有视频讲解。
问题专业: 土建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陕西
提问日期: 2022-10-29 23:12:09
提问网友: 昔暮落霞飞
解答网友: 小老百姓
不要用承台定义布置,采用筏板定义布置,设置边坡,布置筏板底筋面筋即可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河北
提问日期: 2022-10-29 23:00:31
提问网友: 小文不吃香菜
解答网友: 翔宇789
450是下面那个绿色尺寸标注,不是散水宽。
答疑:各大大哥大姐,请教桩的钻芯后孔洞封堵费用是如何考虑的呢-广东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广东
提问日期: 2022-10-29 22:48:39
提问网友: Sam-dddd
现在施工方提成钻芯孔后封堵费用,这种费用一般含在什么部位呢,广东省的
解答网友: GXZ
只能是双方协商确定费用的计算方式
问题专业: 土建
所属地区: 福建
提问日期: 2022-10-29 22:36:24
提问网友: 西瓜果汁
如图8.1m的墙,是否要按构造柱~框架柱之间的距离算墙长?还是框架柱之间的距离?
解答网友: 翔宇789
柱与柱间,包括构造柱。
DL/T 846.16-2021 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第16部分:电力少油设备压力检测装置
ICS 29.240.99
DL CCSF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846.16—2021
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第16部分 ∶电力少油设备压力检测装置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high voltage test equipment
——Part 16: measuring device on inner pressure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with less oi
2021-12-22发布 2022-06-22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L/T846《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的第16部分。DL/T84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高电压分压器测量系统;
————第2部分冲击电压测量系统
————第3部分∶高压开关综合特性测试仪;
————第4部分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
————第5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湿度仪
————第6部分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
————第7部分∶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第8部分有载分接开关测试仪
————第9部分真空开关真空度测试仪
————第10部分∶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
————第11部分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
————第12部分电力电容测试仪
————第13部分避雷器监测器测试仪
————第15部分∶高压脉冲源电缆故障检测装置;
————第16部分∶电力少油设备压力检测装置。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电压试验技术分技术委员会(SAC/TC163/SC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攀枝花供电公司、成都佳信电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江苏思源赫兹互感器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凌、龙震泽、吴晓晖、苏长华、唐剑、舒萍、朱孟兆、孙建涛、张璐、张晓星、薛福明、顾冰。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前言…………………………………………………………………………………………………………………………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概述……………………………………………………………2
5技术要求…………………………………………………………………………………3
5.1工作条件………………………………………………………………………………………………………………3
5.2功能要求………………………………………………………………………………………………………………3
5.3测量性能………………………………………………………………………………………………………………4
5.4接入安全性……………………………………………………………………………………………………………5
5.5安全性能………………………………………………………………………………………………………………5
5.6环境适应性……………………………………………………………………………………………………………5
5.7外壳防护等级…………………………………………………………………………………………………………6
5.8电磁兼容性能…………………………………………………………………………………………………………6
6试验方法……………………………………………………………………………………………………………………6
6.1试验条件………………………………………………………………………………………………………………6
6.2测量设备和辅助设备…………………………………………………………………………………………………7
6.3外观检查………………………………………………………………………………………………………………7
6.4功能检查………………………………………………………………………………………………………………8
6.5测量性能试验…………………………………………………………………………………………………………8
6.6油路系统密封试验……………………………………………………………………………………………………9
6.7装置安装后油路系统密封检查………………………………………………………………………………………9
6.8安全性能试验…………………………………………………………………………………………………………9
6.9环境适应性试验………………………………………………………………………………………………………9
6.10外壳防护等级试验…………………………………………………………………………………………………10
6.11电磁兼容试验………………………………………………………………………………………………………10
7检验规则…………………………………………………………………………………………………………………10
7.1检验分类……………………………………………………………………………………………………………10
7.2型式试验……………………………………………………………………………………………………………10
7.3出厂试验……………………………………………………………………………………………………………10
7.4交接试验……………………………………………………………………………………………………………10
7.5例行试验……………………………………………………………………………………………………………10
7.6检验项目……………………………………………………………………………………………………………10
8标志和随行文件……………………………………………………………………………………………………………1
8.1标志…………………………………………………………………………………………………………………11
8.2随行文件……………………………………………………………………………………………………………12
9包装、运输和贮存………………………………………………………………………………………………………12
9.1 包装 ………………………………………………………………………………………………12
9.2 运输 …………………………………………………………………………………………………………12
9.3 贮存 ………………………………………………………………………………………………………12
附录 A(资料性) 基于压力的电力少油设备内部缺陷预警基本原理…………………………………………………1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正式版 MH/T 5041-2019 机场环氧沥青道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MH/T5041-2019
机场环氧沥青道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epoxy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irports
2019-08-27发布
2019-12-01施行
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布
环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抗轮辙、抗油污、抗吹蚀性能和耐久性强等特征,在机场道面工程中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在民用机场建设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环氧沥青混合料,提高环氧沥青道面 的设计质量与施工水平,民航局机场司委托东南大学编写了《机场环氧沥青道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本规范编写组根据近年来环氧沥青材料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经验,借鉴国内外机场道面设计、施工方面研究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次编制。
本规范规定了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环氧沥青道面的设计、施工与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主要内容有:结构层组合设计与计算、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环氧沥青加铺层设计、环氧沥青道面施工、环氧沥青黏结层、环氧沥青道面不停航施工、质量检查。
作为军民航标准融合的示范项目,民航局与空军后勤部共同对本规范进行了审查,并拟将本规范作为车用机场标准加以使用。
内容索引:
1总则1
2术语及符号3
2.1术语3
2.2符号4
3结构层组合设计与计算.5
3.1一般规定……5
3.2基层结构组合设计…6
3.3面层结构组合设计…6
3.4道面结构设计参数和标准……………7
3.5新建环氧沥青道面结构厚度…8
4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9
4.1一般规定………9
4.2材料规格及技术要求……………9
4.3环氧沥清混合料配合比…9
5环氧沥青加铺层设计13
5.1一般规定13
5.2环氧沥青加铺层结构组合13
5.3环氧沥青加铺层厚度计算.......13
6环氧沥青道面施工…15
6.1一般规定15
6.2施工准备........15
6.3拌制16
6.4运输16
6.5摊铺17
6.6展压...........17
7环氧沥青黏结层18
7.1一般规定18
7.2施工准备…18
7.3黏结层作业面与非作业面的覆盖19
8环氧沥青道面不停航施工20
8.1一般规定…20
8.2材料要求20
8.3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21
8.4开放交通21
9质量检查.......................22
9.1一般规定…22
9.2环氧沥青及环氧沥青混合料质量检查22
附录A新建环氧沥青道面典型结构24
附录B环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成型方法25
附录C容留时间试验方法…26
附录D环氧沥青加铺层道面典型结构…27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29
引用标准名录30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MH/T 4019-2012 民用航空图编绘规范.pdf
ICS 03.220.50 V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T4019-2012
代替MH/T4019-2005
民用航空图编绘规范
Specification of civil aeronautical charting
2012-01-19发布
2012-05-01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MH/T 4019-2005《民用航空图编绘 规范》,与MH/T 4019-200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MH 5001-2000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编写年份(见第 2 章,2005 年版的第 2 章);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MH/T 4023-2007 目视和仪表飞行程序设计规范”(见第 2 章);
——删除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ICAO Doc 8168-OPS/611 空中航行服务程序“航空器运行””(2005年版的第 2 章);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中“等高包线”和“区域最低高度包线”的术语和定义(2005 年版的 3.6和 3.7);
——增加了“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 坐标系)”的术语和定义(见 3.6);
——删除了基本要求中数学基础部分的“地球椭球体”、“投影”、“坐标系”、“航空坐标系”等条目,并将“航空直角坐标系”和“航空极坐标系”的相关内容作为定义纳入到术语和定义中。(见 3.7、3.8,2005 年版的 4.2);
——修改了基本要求中总则部分的 4.1.1(见 4.1.1,2005 年版的 4.1.1);
——删除了基本要求中总则部分的 4.1.3,部分内容移至 4.1.1(见 4.1.1,2005 年版的 4.1.3);
——修改了基本要求中的总则部分,明确了需编绘的航图种类(见 4.1.6 和 4.1.7,2005 年版的4.1.6 和 4.1.7);
——修改了基本要求中的数学基础部分,明确了航图采用的国家高程基准(见 4.2.1.1,2005 年版 的 4.2);
——删除了基本要求中总则部分 4.2.4.2 的图 3 基准面(2005 年版的 4.2.4.2)
——修改了基本要求中的地貌的描绘部分,明确了地貌的描绘方式(见 4.4.1,2005 年版的 4.4.1);
——删除了基本要求中的等高包线相关的内容(见 4.4,2005 年版的 4.4.1,4.4.7);
——修改了基本要求中注记部分的“注记分类”,明确了 AIP 的中文名称(见 4.9.2,2005 年版的4.9.2);
——删除了基本要求中注记部分的“等高包线注记”和“区域最低高度包线注记”(2005 年版的4.9.6.2 和 4.9.6.3);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中比例尺相关内容的条目位置(见 5.1,2005 年版 5.1);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中基准面的选取(见 5.2.2,2005 年版的 5.2.2);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中编绘准备工作的应收集资料内容(见 5.5.1,2005年版的 5.6.1);
——增加了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中偏置起飞航径区的描述(见 5.5.2.6);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中编绘准备工作的障碍物的表示方法(见 5.5.5.2,2005年版的 5.6.3);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中平面图的编绘要求中的 ARP 表示方式(见 5.6.1.2, 2005 年版的 5.7.1.2);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中平面图的编绘要求中的水平线段比例尺的标注(见 5.6.5,2005 年版的 5.7.5);
——增加了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中剖面图的编绘要求中的假定基准面的使用(见5.7.2.5);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中剖面图的编绘要求中的垂直线段比例尺的标注(见5.7.8,2005 年版的 5.8.8);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B 型中数学基础部分的投影内容(见 6.2.1,2005 年版的 6.2.1);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B 型中数学基础部分的坐标系内容(见 6.2.3,2005 年版的 6.2.3);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B 型中制图比例尺部分(见 6.5,2005 年版的 6.5);
——修改了机场障碍物图-B 型中编绘准备工作部分的内容(见 6.6,2005 年版的 6.5);
——修改了精密进近地形图中数学基础部分的高程基准(见 7.2.2,2005 年版的 7.2.2);
——删除了精密进近地形图中平面图的编绘部分的地形(2005 年版的 7.7.4)
——修改了航路图中分幅与图幅编号部分的图幅编号(见 8.1.2,2005 年版的 8.1.2);
——修改了航路图中数学基础部分的内容(见 8.2,2005 年版的 8.2);
——修改了航路图中底图的编绘部分经纬网格的标绘方式(见 8.5.1.1,2005 版的 8.5.1.1);
——修改了航路图中底图的编绘部分经纬网格内的区域最低高度表示方法(见 8.5.1.3,2005 年版 的 8.5.1.3);
——修改了航路图中底图的编绘部分“航路和航线”的最低飞行高度标注(见 8.5.5.4.4,2005年版的 8.5.5.4.4);
——修改了航路图中封面、封底的编绘部分“索引图”的绘制位置(见 8.6.3,2005 年版的 8.6.4);
——修改了航路图中封面、封底的编绘部分“本次修订的资料变化摘要”条目排列位置(见 8.6.4,2005 年版的 8.6.3);
——增加了航路图中封面、封底的编绘部分“等磁差线日期说明”的绘制位置(见 8.6.5);
——修改了航路图中封面、封底的编绘部分“资料截止日期及资料生效日期”的绘制方式(见 8.6.7,2005 年版的 8.6.7);
——修改了区域图中图幅编号的内容(见 9.1.2,2005 年版的 9.1.2);
——修改了区域图中底图的编绘部分经纬网格的标绘方式(见 9.5.1.1,2005 年版的 9.5.1.1);
——修改了标准仪表进场图(STAR)的数学基础部分(见 10.2,2005 年版的 10.2);
——修改了标准仪表进场图(STAR)中底图的编绘部分“经纬网格”的标绘方式(见 10.5.1,2005年版的 10.5.1);
——修改了标准仪表进场图(STAR)中底图的编绘部分“障碍物”的标绘方式(见 10.5.2,2005年版的 10.5.2);
——增加了标准仪表进场图(STAR)中底图的编绘部分“航迹”涉及导航数据库编码数据的公布方 式(见 10.5.4.3.7);
——修改了标准仪表进场图(STAR)中底图的编绘部分“定位点”涉及区域导航程序的坐标公布方 式(见 10.5.4.4.2,2005 年版的 10.5.4.4);
——修改了标准仪表离场图(SID)的数学基础部分(见 11.2,2005 年版的 11.2);
——修改了标准仪表离场图(SID)中底图的编绘部分“经纬网格”的标绘方式(见 11.5.1,2005年版的 11.5.1);
——修改了标准仪表离场图(SID)中底图的编绘部分“障碍物”的标绘方式(见 11.5.2,2005年版的 11.5.2);
——修改了标准仪表离场图(SID)中底图的编绘部分“航迹”涉及航段标注的内容(见 11.5.4.3.5,2005 年版的 11.5.4.3.5);
——增加了标准仪表离场图(SID)中航段高度标注的方法(见 11.5.4.3.6);
——增加了标准仪表进场图(SID)中底图的编绘部分“航迹”涉及导航数据库编码数据的公布方式(见 11.5.4.3.7);
——修改了仪表进近图的数学基础部分(见 12.2,2005 年版的 12.2);
——修改了仪表进近图的制图比例尺部分(见 12.3,2005 年版的 12.2);
——修改了仪表进近图中平面图的编绘部分“地形”(见 12.5.1,2005 年版的 12.5.1);
——修改了仪表进近图中平面图的编绘部分“地物”(见 12.5.2,2005 年版的 12.5.2);
——修改了仪表进近图中平面图的编绘部分“航空要素”涉及航迹的内容(见 12.5.4.3.3 和 12.5.4.3.5,2005 年版的 12.5.4.3.3 和 12.5.4.3.5);
——修改了仪表进近图中平面图的编绘部分“障碍物”的内容(见 12.5.5,2005 年版的 12.5.5);
——修改了仪表进近图中剖面图的编绘部分“航迹”的内容(见 12.6.3,2005 年版的 12.6.3);
——增加了仪表进近图中剖面图的编绘部分关于非精密进近程序使用网目阴影标绘的资料(见 12.6.6);
——删除了仪表进近图中附加资料部分的表 1 和表 2(2005 年版的 12.7.2.1 和 12.7.2.2)
——修改了仪表进近图中附加资料部分关于最后进近阶段使用 DME 测距时的表示方法( 见 12.7.2.2,2005 年版的 12.7.2.2)
——修改了“机场或直升机场图”图类名称,名称修改为“机场图”(见第 13 章,2005 年版的第13 章);
——修改了机场图中机场平面图的编绘部分的跑道入口坐标标注的限定条件(见 13.4.1.6,2005年版的 13.4.1.6);
——增加了机场图中机场平面图的编绘部分的“机动区冲突多发地带”描述(见 13.4.5);
——修改了机场图中机场平面图的编绘部分的无线电导航设施标注的限定条件(见 13.4.9,2005年版的 13.4.8);
——增加了机场图中机场平面图的编绘部分的“施工区域”描述(见 13.4.14);
——增加了机场图中机场平面图的编绘部分的“标准滑行路线及等待位置”描述(见 13.4.19);
——修改了机场图中图框外注记的注记方式(见 13.7.2 和 13.7.3,2005 年版的 13.7.2 和 13.7.3);
——删除了停机位置图中制图比例尺部分的“应标绘线段比例尺”(2005 年版的 14.2.2);
——增加了停机位置图中停机位置图的编绘部分的“标准滑行路线及等待位置”描述(见 14.4.14);
——修改了附录 B 中的部分图示(见附录 B,2005 年版的附录 B)。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 本标准由中国民航 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方、宋德宽、戴福青、杨京、齐文、阎海宁。
本标准于2005年5月首次发布。
内容索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3
5 机场障碍物图—A 型(运行限制) ..................................................... 8
6 机场障碍物图-B 型 ................................................................ 12
7 精密进近地形图.................................................................... 18
8 航路图............................................................................ 20
9 区域图............................................................................ 23
10 标准仪表进场图(STAR)........................................................... 24
11 标准仪表离场图(SID).............................................................. 27
12 仪表进近图....................................................................... 29
13 机场图........................................................................... 33
14 停机位置图....................................................................... 36
15 航图图框和航图符号............................................................... 3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障碍物在中国民用航空图上的标绘 ................................. 38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图例 ........................................................... 39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无水印 川2020G150-TY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连接构造图集.pdf
SICHUAN SHENG GONGCHENG JIANSHE BIAOZHUN SHEJI
四川省 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
叠合剪力墙结构 连接构造图集
图集号:川2020G150-TY
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美好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工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批准部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文号:川建标发〔2020〕404号
实施日期:2020年4月1日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同意编制<四川省农村现代夯土墙居住建筑构造图集>等六部省通用标准图集的批复》(川建标发〔2020〕95号)进行编制。
1.2本图集主要依据以下标准编制: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 技术标准》DBJ51/T113-2019
《预制保温墙体用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JG/T561-2019
当依据的标准有修订或有新的标准实施时,工程人员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方可选用。
2适用苑围
本图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的民用建筑中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叠合剪力墙连接节点的设计与施工。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叠合剪力墙,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形成整体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士结构。
3编制内容
本图集主要内容包括:叠合剪力墙基本构造,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构造,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构造,叠合剪力墙与楼(屋)面梁、连梁连接构造,叠合剪力墙与楼(屋)面板连接构造等。
3.1叠合剪力墙是指两侧预制钢筋混凝士板通过桁架钢筋或连接件连接而成,具有中间空腔的墙板构件,经现场安装固定后,后浇筑混凝士填充中间空腔形成的剪力墙。叠合剪力墙包括双面叠合剪力墙和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
3.2双面叠合剪力墙是指两侧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均参与叠合受力,通过析架钢筋连接与中间空腔的后浇混凝土整体受力的叠合剪力墙,如图3.2所示。
33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是由两侧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中间空腔后浇混凝土、保温层组成;预制外叶墙板及保温层通过保温连接件与预制内叶墙板连接,预制内叶墙板与中间空腔后浇混凝士通过析架钢筋连接、整体受力,预制外叶墙板不参与叠合受力,仅作为施工时的一侧模板及保温层的外保护板,如图3.3所示;单面叠合剪力墙仅适用于建筑外围护承重剪力墙。
4材料
4.1混凝士
4.1.1混凝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装配式混凝士结构技术规程》JG叮1等的有关规定,强度等级由设计确定,其中叠合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4.1.2叠合剪力墙的空腔内后浇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或无干缩的自密实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应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规定,其强度等级由设计确定,不应低于预制部分的混凝士强度等级,宜与预制部分的混凝士强度等级一致。
4.2钢村
4.2.1钢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等的有关规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RB400及以上的热轧带肋钢筋。
4.2.2预制墙板中应采用钢筋焊接网,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士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
4.23预制构件连接用的预埋件、钢材、钢筋及焊接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等的有关规定。
4.3保温连接件
4.3.1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中的保温连接件当采用非金属连接件时,应为耐碱材料;采用金属连接件时,应有可靠的阻断热桥措施和防腐蚀措施。
4.3.2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的保温连接件当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连接件时,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建设工程应用技术规范》GB50608、《预制保温墙体用纤维增强塑料连接件》JG/T561的有关规定。
4.4密封材料
4.4.1外墙接缝密封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士接缝用建筑密封胶》JC/T881的规定,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聚氨酯密封胶》JC/T482、《聚疏建筑密封胶》JC/T483的有关规定,宜选用低模量弹性密封胶,位移能力不宜低于20级。
4.4.2外墙接缝密封胶应与混凝士具有相容性,以及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水、防火、耐侯、防霉及附着能力等性能。
4.4.3外墙接缝密封胶的背衬材料可采用直径为缝宽的1.3~1.5倍的发泡闭孔聚乙烯棒或发泡氯丁橡胶棒;当采用发泡闭孔聚乙烯棒时,其密度不宜大于37kg/m3。
4.5保温材料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中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不宜大于0.04W/(m*k),体积比吸水率不宜大于0.3%,燃烧性能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中的B1级要求,不应低于B2级要求。
5连接设计与构造要求
5.1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的预制内、外叶墙板间应通过保温连接件进行可靠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保温连接件应进行专项设计,并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1.2保温连接件可采用矩阵或梅花形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50m,且每平方米不应少于5个,保温连接件距墙体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m。
5.1.3保温连接件插入预制墙板的最小锚固长度为30mm,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5.2叠合剪力墙中桁架钢筋由设计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析架钢筋应竖向设置,每一片叠合剪力墙墙肢不应少于2榀。
5.2.2析架钢筋的中心间距不应大于400mm,且不宜大于竖向分布钢筋间距的2倍,析架钢筋距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边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2.3析架钢筋的上弦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下弦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腹筋直径不宜小于6m。
5.2.4当桁架钢筋的上下弦钢筋兼作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时,其直径和间距尚应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关于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有关规定。
5.2.5桁架钢筋应与剪力墙两侧的钢筋网片可靠连接,宜采用焊接连接。
5.3叠合剪力墙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阴影区应全截面采用后浇混凝士,并设置封闭箍筋;后浇混凝土与相邻叠合剪力墙之间采用水平连接钢筋连接,水平连接钢筋间距宜与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间距相同,且不宜大于200mm,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水平连接钢筋的搭接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laE。
5.4叠合剪力墙通过在后浇混凝土中设置竖向连接钢筋进行竖向连接,竖向连接钢筋应由设计确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5.4.1竖向连接钢筋的搭接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laE
5.4.2竖向连接钢筋沿墙长方向的间距不应大于叠合剪力墙的预制板中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且不应大于200mm。
5.4.3竖向连接钢筋的直径应比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的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增大不小于2mm,
5.5非边缘构件位置,相邻叠合剪力墙应设置后浇段进行水平连接,后浇段截面宽度不应小于墙厚且不宜小于200m,后浇段内应设置不少于4根竖向钢筋,竖向钢筋直径和间距不应小于预制墙板中竖向分布钢筋、且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两侧叠合剪力墙与后浇段之间应采用水平连接钢筋连接,水平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水平连接钢筋在叠合剪力墙中的搭接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laE
5.5.2水平连接钢筋间距不应大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间距,且不宜大于200m;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
5.6当楼面梁与叠合剪力墙在平面外单侧连接、且沿梁轴线方向未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叠合剪力墙与梁相交处设置暗柱或扶壁柱,叠合剪力墙与暗柱、扶壁柱应有可靠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5.6.1暗柱、扶壁柱中竖向钢筋直径和间距不应小于预制墙板中竖向分布筋。
5.6.2水平连接钢筋在叠合剪力墙中的搭接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laE。
5.6.3水平连接钢筋间距不应大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间距,且不宜大于200m;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
6其他
6.1本图集中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后浇混凝士区域内的钢筋仅为示意,应由设计确定;
专用PCF板、保温连接件仅为示意,应由设计确定。
6.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材料、产品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设计文件和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规定。
6.3外露金属件应按不同环境类别进行封闭或防腐、防锈、防火处理,并应符合耐久性要求。
6.4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或键槽,除特别说明外,粗糙度、键槽的设置应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的相关规定。
6.5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安装施工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DBJ51/T113等国家和四川省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6.6叠合剪力墙的吊装预埋件在本图集中未表示,具体详设计。
6.7本图集尺寸除注明外均以毫米(m)为单位。
68除有特殊说明外,本图集采用的符号如下:
(略)
川2020G150 -TY图集内容索引:
总说明·1
叠合剪力墙连接构造节点索引图··7
双面叠合剪力墙基本构造大样图··8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一)····9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二)····10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一)····11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二)····12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翼墙处的水平连接········13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翼墙处的水平连接········14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暗柱处的水平连接········15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暗柱处的水平连接········16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端柱处的水平连接········17
双面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端柱处的水平连接········18
双面叠合剪力墙与非边缘暗柱连接…19
双面叠合剪力墙与扶壁柱连接····20
双面叠合剪力墙与后浇段连接··21
双面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一)·····22
双面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二)····23
双面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三)····24
双面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四)···25
双面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五)····26
双面叠合剪力墙与楼面梁平面外连接(一)····27
双面叠合剪力墙与楼面梁平面外连接(二)···28
中间层现浇连梁与双面叠合剪力墙连接·····29
屋面现浇连梁与双面叠合剪力墙连接····30
叠合连梁与双面叠合剪力墙连接····31
双面叠合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一)···32
双面叠合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二)······33
双面叠合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一)······…34
双面叠合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二)35
双面叠合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三)·36
双面叠合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四)··37
双面叠合剪力墙中间支座板端连接(五)悬挑板与双面叠合剪力墙连接····38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基本构造大样图··39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一)·····40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二)····41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三)·····42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四)·····43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一)·····44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二)····45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三)····46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转角墙处的水平连接(四)···47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翼墙处的水平连接(一)····48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翼墙处的水平连接(二)49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翼墙处的水平连接(一)······50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翼墙处的水平连接(二)·····51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暗柱处的水平连接·······52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暗柱处的水平连接·········53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约束边缘端柱处的水平连接·········54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在构造边缘端柱处的水平连接·······55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与非边缘暗柱连接······56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与扶壁柱连接···57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与后浇段连接58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构造(一)59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构造(二)60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构造(三)··61
中间层现浇连梁与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连接62
屋面现浇连梁与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连接··63
叠合连梁与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连接····64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一)·65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边支座板端连接(二)...…66
悬挑板与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连接
女儿墙与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连接67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拼缝大样(一)68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拼缝大样(二)········69
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拼缝大样·70
连梁与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连接拼缝大样·71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高清无水印 渝21G01 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混凝土基础图集.pdf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统一编号:DJBT50-149
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 、施工升降机 )混凝土基础图 集
图集号:渝21G01
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批准文号:渝建勘设[2021]35号
施行日期:2021年9月1日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所发渝建(2018)374号文《2018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进行编制。
1.2本图集编制主要依据以下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
《塔式起重机》GB/T5031-2019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2017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JGJ/T187-2019
《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
《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
《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
《塔机安装与拆卸技术规范》DBJ50-140-2012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GB50204-2015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2适用范围
本图集选择了重庆市常用的建筑起重机械(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型号及基础型式编入本图集。编制组统计了重庆市场主要起重机械的技术参数,并根据型号及荷载进行了分类、分段处理,最终给出了基础选型、配筋及大样等。
2.1本图集适用于重庆地区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混凝土基础。塔式起重机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及桩基承台式混凝土基础,施工升降机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
2.2本图集塔式起重机均为上回转式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均为齿轮齿条式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
2.3塔式起重机及施工升降机考虑为施工临时设施。
2.4当基础临近边坡时,应根据《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边坡及地基稳定后方可实施。
3主要设计参数
3.1基础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3.2基础结构重要性系数Yo1.0。
3.3荷载
1)永久荷载标准值
钢筋混凝土构件容重:25kN/m3;
2)可变荷载标准值
施工活荷载(基础表面):5.OkN/m2。
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荷载工况及取值:详参数统计表。
本图集荷载组合未考虑冰雪荷载。
3.4塔式起重机工作状态及非工作状态计算风压:根据GB/T13752规定进行取值,且安装架设时塔机顶部3s时距平均瞬时风速不大于12m/s,工作状态时不大于20m/s。本图集适用于B、C、D类地面粗糙度类别。
3.5本图集选用塔式起重机荷载为考虑工作状态及非工作状态的荷载包络值,且考虑受力工况为超过独立起升高度后与建筑物或其他可靠构筑物之间设置附着装置。
3.6塔式起重机额定起重力矩指起重臂为基本臂长时相应额定起重量(t)与最大幅度(m)的乘积值t·m。本图集适用塔式起重机额定起重
力矩值有以下几种:50、63、80、100、125、160、200、250t·m。
3.7本图集选用一种升降机型号,即SC200/200型
3.8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最大裂缝宽度允许值0.2mm。
3.9本图集中筏板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或中风化岩石,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岩石。
3.10基础倾斜率按不大于0.001进行控制。
3.11桩基础水平位移计算时,桩底按自由处理,且桩顶(承台)水平位移允许值:6mm。
3.12塔式起重机及施工升降机采用筏板基础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不小于300kPa。塔式起重机采用桩基础时,中风化岩石地基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不低于2.0MPa、3.5MPa及6.0MPa。
3.13采用单桩基础时,桩周土压缩模量不低于10MPa,地基土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值取6、8、10MN/m。
3.14桩基计算时,本图集未考虑负摩阻对桩基础的不利影响,如实际情况需考虑其影响,可参照相应规范及本图集另行设计。
3.15本图集中基础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
3.16桩基础主筋保护层为50mm,筏板基础、承台面筋及侧面钢筋保护层为40mm,承台底筋保护层为100mm。
3.17本图集桩基础采用干作业机械成孔桩或人工挖孔桩基础,且均为嵌岩桩。
3.18塔式起重机与基础采用锚栓或预埋节进行连接,并应有支盘式锚固措施。
3.19SC200/200型施工升降机整机自重不大于25t,载重2t。
3.20塔式起重机及升降机设备工艺等相关说明由生产厂家提供。
4材料
4.1混凝土强度等级:筏板基础、桩基础、承台:C35;垫层:C20。
4.2钢筋
-HPB300钢筋,fy=270N/mm2;
-HRB400钢筋,fy=360N/mm2。
4.3预埋钢板为Q235-B级钢,螺栓、基础节等应为合格产品。
5规格及构件编号
5.1塔式起重机筏板基础编号及选用
编号示意如下:
塔式起重机编号:根据额定起重力矩与塔式起重机编号一一对应,如50代表额定起重力矩为50t·m的塔机,即QTZ50塔式起重机。
荷载分段编号:编写组统计了重庆市场主要起重机械的技术参数,根据倾覆力矩将不同参数的塔机进行分段划分,以A、B、C编码进行表示。
例:FB63-A代表型号为QTZ63的塔式起重机,基础荷载位于荷载分段A区间情况的筏板基础。
5.2塔式起重机桩基承台式基础编号及选用编号示意如下:
承台下桩数量:I一单桩承台基础,Ⅱ一3桩承台基础,Ⅲ一4桩承台基础。
塔式起重机编号:同前文表述。
荷载分段编号:同前文表述。
例:ZCⅡ63-A代表型号为QTZ63的塔式起重机,基础荷载位于荷载分段A区间的三桩承台基础。
5.3桩基础编号及选用
编号示意如下:
承台下桩数量:同前文表述。
数字编号:根据桩径大小及嵌岩深度确定的不同桩基础编号,如1、2、3、4...
5.4施工升降机基础编号及选用
本图集选用一种升降机型号,即SC200/200型,且只考虑设置筏板基础。其编号为FBSC200/200,即代表SC200/200型的升降机筏板基础。
6设计选用
6.1塔式起重机基础选用
选用塔式起重机基础应首先确认额定起重力矩及型号、基础持力层情况是否与本图集一致,同时应进行以下工作:
1)根据总图合理布置塔机位置,核实塔式起重机选型是否合理,如相关参数与本图集一致,则可直接选用;如不一致,需另行设计:
2)根据地勘报告及现场实际地质情况,确保地基稳定性及承载力满足要求;
3)补充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6.2施工升降机基础选用
当施工升降机型号,地质条件与本图集相符合时,可直接按图集选用,并注明选用编号,同时应进行以下工作:
1)查看地勘报告或者现场地质情况,确保地基稳定性及承载力满足要求;
2)如升降机作用在车库顶板等结构之上时,本图集基础型式不适用此种情况,应根据厂家资料设置基础,且应协调主体结构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安全性复核;如车库顶板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应设置临时支撑等施工措施:
3)补充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6.3基础设计应与专业设备厂家配合防雷、地脚螺栓预埋等相应处理,且应采取排水等措施。
6.4当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型号及设计参数与本图集不一致时,设计人员可参照本图集另行设计基础。
6.5本图集钢筋表中尺寸均为理论长度,非下料长度。
7施工要求
7.1基础施工前,应核准平面及标高位置。
7.2基础的防雷接地措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的规定执行。
7.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的规定,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浇筑质量。
7.4安装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时,基础混凝土应达到80%以上的设计强度,运行使用时混凝土应达到100%设计强度。
7.5基础混凝土施工中,应在基础顶面四角设置沉降及位移观测点,塔机安装后应定期观测并记录。
7.6基础顶面标高不宜超出现场自然地面,基础四周应回填土方并夯实,土体压实系数不小于0.94,表面硬化处理,且在基础砼外周边不大于500mm的范围内设置排水措施。
7.7除以上要求外,基础施工及构件安装尚应满足《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相关规定。
(略)
渝21G01图集 内容索引:
目录…1
总说明…2
1索引表
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示意图…6
塔式起重机参数和基础荷载分段表7
塔式起重机参数和基础苻载分段表、施工升降机参数表···8
2塔式起重机筏板基础
塔式起重机筏板基础详图··9
塔式起重机筏板基础尺寸及配筋表………10
3塔式起重机桩基础
塔式起重机单桩基础承台详图……………14
塔式起重机单桩承台尺寸及配筋表………15
塔式起重机三桩基础等边承台详图…16
塔式起重机三桩承台尺寸及配筋表……17
塔式起重机四桩基础承台详图…23
塔式起重机四桩承台尺寸及配筋表.……24
4桩基础明细表
塔式起重机桩详图和单桩基础明细表……30
塔式起重机三桩、四桩基础明细表…31
5施工升降机基础
施工升降机基础详图、尺寸及配筋表……32
6节点详图
通用节点详图·………33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答疑:请教铝膜深化后一次成型的构造、线条这些该如何组价呢?-湖南
问题专业: 土建 结算
所属地区: 湖南
提问日期: 2022-10-29 20:59:28
提问网友: ...
请问铝膜深化后一次成型的构造、线条这些的砼与模板以及后续的工序该怎么组价呢?(湖南14定额)
解答网友: 将军峰
可以套用装饰线条的定额子目 进行组价 。
问题专业: 安装
所属地区: 北京
提问日期: 2022-10-29 20:41:50
提问网友: Q
根据图纸说明,在检查井内管顶平接,那结合断面及图集挖深0.15+0.315+1.8+0.12+0.4 是否正确?
2022-10-30 00:27:46 补充
这是施工图,管沟挖深=地面标高396.43-井底标高394.23=2.2m? 每个井底标高都不一样啊
断面图挖深0.15+0.315+0.3+1.35这是施工图,管沟挖深=地面标高396.43-井底标高394.23=2.2m?
每个井底标高都不一样啊?
断面图挖深2.115?
解答网友: 独行者
要看平面标高及道路面标高
广州南沙港铁路施工图 南沙施(桥)-08-Ⅲ(72.75+135+72.75)m连续梁设计图
新建铁路
广州南沙港铁路 施工图
西江特大桥
中心里程:DK23+125.123
图号:南沙施(桥)-08-Ⅲ(72.75+135+72.75)m连续梁设计图
第五册共十九册
NSGZQ--3标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LTD.
二零一六年七月
武汉
图纸目录:
00 封面(72.25+135+72.25)-Model.pdf
00 目录-Model.pdf
01 设计说明-72.25+135-Model.pdf
02 设计说明-72.25+135-Model.pdf
03 设计说明-72.25+135-Model.pdf
04 桥面布置示意图135-Model.pdf
05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06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07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08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09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10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11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12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13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14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15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16 梁体轮廓图、纵向预应力钢索布置图-135-Model.pdf
17 横竖向索布置图(1、2)-Model.pdf
18 横竖向索布置图(1、2)-Model.pdf
19 横竖向索布置图(3、4)-Model.pdf
20 横竖向索布置图(3、4)-Model.pdf
21 横竖向索布置图(5、6)-Model.pdf
22 横竖向索布置图(5、6)-Model.pdf
23 施工顺序图-Model.pdf
24 支座布置图-135-Model.pdf
25 钢筋图-Model.pdf
26 钢筋图-Model.pdf
27 钢筋图-Model.pdf
28 钢筋图-Model.pdf
29 钢筋图-Model.pdf
30 钢筋图-Model.pdf
31 钢筋图-Model.pdf
32 钢筋图-Model.pdf
33 钢筋图-Model.pdf
34 钢筋图-Model.pdf
35 钢筋图-Model.pdf
36 钢筋图-Model.pdf
37 钢筋图-Model.pdf
38 钢筋图-Model.pdf
39 钢筋图-Model.pdf
40 钢筋图-Model.pdf
41 钢筋图-Model.pdf
42 钢筋图-Model.pdf
43 钢筋图-Model.pdf
44 钢筋图-Model.pdf
45 钢筋图-Model.pdf
46 钢筋图-Model.pdf
47 钢筋图-Model.pdf
48 钢筋图-Model.pdf
49 钢筋图-Model.pdf
50 钢筋图-Model.pdf
51 标准锯齿块钢筋图-Model.pdf
52 标准锯齿块钢筋图-Model.pdf
53 标准锯齿块钢筋图-Model.pdf
54 标准锯齿块钢筋图-Model.pdf
55 标准锯齿块钢筋图-Model.pdf
56 标准锯齿块钢筋图-Model.pdf
57 封端锚槽大样及钢筋布置图-Model.pdf
58 顶板张拉槽图-Model.pdf
59 防落梁措施构造图-Model.pdf
60 防落梁措施构造图-Model.pdf
61 合拢撑架设计图-Model.pdf
62 合拢撑架设计图-Model.pdf
63 预拱度表-Model.pdf
64 预拱度表-Model.pdf
plot.log
资源链接 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点此一键登录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④本站仅收取资料上传人设置的下载费中的一部分分成,用以平摊存储及运营成本。本站仅为用户提供资料分享平台,且会员之间资料免费共享(平台无费用分成),不提供其他经营性业务。
问题专业: 土建 土建计量GTJ
所属地区: 福建
提问日期: 2022-10-29 20:37:26
提问网友: 1
2022-10-29 21:00:35 补充
解答网友: zhangy
净距离小于600可以设置剪力墙或构造柱。
1
…
8
9
10
…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