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如何设置剪力墙钢筋锚入上部梁内-广东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11-18 16:20:30
提问网友:阿古木力
图示剪力
墙上部钢筋想锚入梁内,如何设置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只能手动调整竖向分布筋长度,然后锁定构件。
问题专业:土建
所属地区:广东
提问日期:2022-11-18 16:20:30
提问网友:阿古木力
图示剪力
墙上部钢筋想锚入梁内,如何设置
解答网友:可遇难求
只能手动调整竖向分布筋长度,然后锁定构件。
所属地区:山东
提问日期:2022-11-18 16:20:05
提问网友:山东预算
解答网友:希望
钢筋混凝土基础里的钢筋不能套植筋.
ICS 27.100
CCS F23
DL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748.62021 代替DLT748.6—2012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6部分:除尘器检修
Guide of maintenance of boiler unit for thermal power station-Part 6:The maintenance of precipitator
2021-12-22 发布
2022-03-22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L/T748《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的第6部分。DL/T74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一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锅炉本体检修。
一第3部分:阀门与汽水系统检修。
一第4部分:制粉系统检修。
一第5部分:烟风系统检修。
一第6部分:除尘器检修。
一第7部分:除灰渣系统检修。
—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
一第9部分:干输灰系统检修。
一第10部分:脱硫装置检修。
本文件代替DL/T748.6一2012《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6部分:除尘器检修》,与DL/T748.6一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一增加相关低温(低低温)电除尘器的设备名称、检修内容、工艺要点和质量要求的内容(见第12章、第13章):
一增加相关移动板式电除尘器的设备名称、检修内容、工艺要点和质量要求的内容(见第14章、第15章):
一增加相关湿式电除尘器的设备名称、检修内容、工艺要点和质量要求的内容(见第16章、第17章):
一增加相关已投运的其他类型电除尘器的设备名称、检修内容、工艺要点和质量要求的内容(见表1):
对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试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完善和补充(见第7章、第9章、第11章,2012年版的第6章、第8章、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庆、姜龙、郝剑、何奇善、程刚、魏书洲、郭玥、刘海龙、杜磊、刘高军、孟庆庆、潘海斌、孙燕平、李晓辉、蔡向东、张清峰、郎鑫炎、辛红金、蒋丛进。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1年首次发布为DL/T748.6一2001,2012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内容摘抄: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除尘器检修内容、工艺要点及质量要求和试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火力发电厂常规干式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低低温电除尘器、移动板式电除尘器等除尘器的检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719-2009 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
GB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13277.1 压缩空气第1部分:污染物净化等级
GB/T13931一2017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GB/T21508 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GB26164.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
GB/T32154 电袋复合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GB50275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387 火力发电厂烟气袋式除尘器选型导则
DL/T461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
DL/T514 电除尘器
DL/T748.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1部分:总则
DL/T934 火力发电厂保温工程热态考核测试与评价规程
DL/T1175 火力发电厂锅炉烟气袋式除尘器滤料滤袋技术条件
DL/T1447 燃煤电厂电袋复合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
DLT1493 燃煤电厂超净电袋复合除尘器
DL/T1514 火力发电厂袋式除尘器用滤料寿命管理与评价方法
DL/T1520 火电厂烟气中细颗粒物(PM2.5)测试技术规范重量法
DL/T1829 火电厂袋式除尘器荧光粉检漏技术规范
DL/T1844 湿式静电除尘器用导电玻璃钢阳极检验规范
DL/T 1990 火电厂烟气中SO,测试方法控制冷凝法
DL/T5760一2018 电除尘器施工工艺导则
JB/T5913 电除尘器阴极线
JB/T5916 袋式除尘器用电磁脉冲阀
JB/T6407一2017 电除尘器设计、调试、运行、维护安全技术规范
JB/T9688 电除尘器用晶闸管控制高压电源
JB/T10862 电除尘器用低压控制装置
JB/T11073 电除尘器用高压整流变压器
JBT11074 电除尘器用恒流高压直流电源
JBT11267 顶部电磁锤振打电除尘器
JB/T11313 电袋复合除尘器用旁路阀
JB/T11395 电除尘器用三相高压整流电源
JB/T11638 湿式电除尘器
JB/T11640 电除尘器用电磁锤振打器
JB/T12122 电袋复合除尘器电区技术条件
JB/T12126 电袋复合除尘器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
JB/T12533 电袋复合除尘器用高压电源
JB/T12591 低低温电除尘器
JB/T13243 湿式电除尘器喷淋装置
JBT13408 除尘脱汞一体化电袋复合除尘器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除尘器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除尘器检修前的准备工作按DLT748.1执行。
(略)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 企业标 准
Q/GDW 10769—2017代替 Q/GDW/Z 01769—2012
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tation
2018 - 01 - 02 发布 2018- 01 - 02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总体要求、站址选择与布置、电站设备、土建、施工和验收、运行维护、运输、贮存及回收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化学形式为储能载体,实现电能转换、存储及供给的额定功率不小于 500kW且储能时间不小于 15min 的并网型电化学储能电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25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8287 锂离子电池标准主要测试项目及指标
GB/T 30137 电压暂降与短路中断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260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GB 51048 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
DL/T 5149 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5-104 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的
IEC60870-5-101 网络访问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GA 587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NB/T 33015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Q/GDW 696 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规范
Q/GDW 1884 储能电池组及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 年 14 号令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Q/GDW 10769—2017
3.1
单体电池 cell
构成储能电池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及外壳等组成,其标称电压为电化学偶的标称电压。
3.2
电池模块 battery module
一组相连的单体电池的组合。
3.3
电池单元 battery units
由多个电池模块串并联和相关辅助电子设备(监测和保护电路、电气和通讯接口及热管理装置等)组合而成,与储能变流器连接并受监控系统监测和控制的电池部分。
3.4
电池系统 battery system
电化学电池及相配套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监测和保护等电子设备的集合,由一个或多个电池单元组成。
3.5
储能单元 energy storage unit
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相连的功率变换系统组成的最小储能系统。
3.6
电化学储能电站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tation
采用电池作为储能元件,可进行电能存储、转换及释放的电站。
3.7
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
监测电池的状态(温度、电压、电流、荷电状态等),为电池提供管理及通信接口的系统。
3.8
荷电状态 state of charge (SOC)
电池实际(剩余)可放出的瓦时容量与标识的可放出最大瓦时容量的比值。
3.9
功率变换系统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PCS)
与储能电池组配套,连接于电池组与电网之间,把电网电能存入电池组或将电池组能量回馈到电网的系统,主要由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构成。
3.10
监控系统 monitor and control system
储能系统中对电池系统、变流器等进行协调控制、保护、监测等软硬件单元的总称。
4 总体要求
4.1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用功能:
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具备但不限于以下应用功能:
a) 削峰填谷;
b) 跟踪计划出力;
c) 改善电能质量;
d) 紧急电源支撑;
e) 需求响应。
4.2 与公用电网连接
4.2.1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的电压等级应符合 NB/T 33015 有关规定。
4.2.2 接入电网的储能系统总容量应控制在电网上级变电站单台主变额定容量的 30%以内,超过该限额的储能系统如确需接入电网,应对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并经电网管理部门批准。
4.2.3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其运行与控制应与电网的运行控制相协调。
4.2.4 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点的保护应与所接入配电网的保护协调配合,以确保配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4.2.5 电化学储能电站并网点应安装可闭锁、具有明显开断点、可实现接地功能的开断设备,具备开断故障电流的能力,可就地或远方操作。
4.2.6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的信息安全管理应满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14号令的要求。
4.3 电能质量
4.3.1 电化学储能电站所接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注入电流应满足 GB/T 14549 的要求。
4.3.2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后,所接入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 GB/T 12325 的规定。
4.3.3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后,所接入公共连接点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值应满足 GB/T 12326 和 GB/T30137 的要求。
4.3.4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后,所接入公共连接点的电压不平衡度应满足GB/T 15543的要求。
4.3.5 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后,向公共连接点注入的直流电流分量不应超过其交流额定值的0.5%。 4.4 自动化
4.4.1 接入 10kV 及以上配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具备与电网调度部门之间进行双向数据通信的能力,电网调度部门应能对电池储能电站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
4.4.2 接入 380V 配电网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具备上网电量、下网电量和并网开断设备状态的上传功能。
目 次
前 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3
5 站址选择与布置........................................................................................................................ 3
6 电站设备.................................................................................................................................... 5
7 土建............................................................................................................................................ 7
8 验收............................................................................................................................................ 8
9 运行维护.................................................................................................................................... 9
10 运输、贮存及回收处理........................................................................................................ 10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典型应用模式 .....................................................11
编制说明.......................................................................................................................................11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6051-2021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T-402-2021
地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al quality acceptance of metro
综合监控、气体灭火、安防及云平台
Integrated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gas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s,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 and cloud platform
2021-09-15发布 2021-12-01实施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渝建[2010]265号)文件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总结了重庆市地铁1、4、5、6、10号线、环线和正在建设的地铁工程实践经验,参照国家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综合监控、气体灭火、安防及云平台分标准的主要内容为:
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5.工程施工质量验收:6.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7.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9.综合监控系统:10.气体灭火系统:11.安防系统:12.云平台:13.综合联调;14.系统试运行等。
本标准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址:重庆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210号大竹林综合基地,邮编:400042,传真:02368808355,电子邮箱:cscwgdy@sina.com)。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花春桥 周尚明 部永秋 陈宝军 蔡金
黄小平 王晓峰 奚正文 余从海 李宇
主要审查人:向中富 陈建君 沈治宇 赵建兴 刘正粱
熊伟 王云 徐世禄 周玉辉 王家杰 冯涛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5
5工程施工质量验收7
6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9
7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10
7.1管线安装10
7.2设备安装18
7.3电源及接地21
7.4单系统调试24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6
8.1管线安装26
8.2设备安装27
8.3电源及接地33
8.4单系统调试34
9综合监控系统(ISCS)38
9.1管线安装38
9.2设备安装39
9.3电源及接地40
9.4综合后备盘功能测试41
9.5系统基本功能测试43
9.6车站级综合监控系统测试45
9.7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测试48
9.8其他系统测试52
9.9与其他平台调试54
10气体灭火系统55
10.1系统管网组件安装55
10.2系统控制组件安装60
10.3电源及接地62
10.4单系统调试63
11安防系统66
11.1管线安装66
11.2设备安装67
11.3电源及接地70
11.4单系统调试71
12云平台76
12.1管线安装76
12.2设备安装77
12.3电源及接地77
12.4云平台测试78
13综合联调82
14系统试运行83
本标准用词说明84
引用标准名录85
条文说明87
内容摘要:
ICS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618-2021替代SL618一2013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Code of preparing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s for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报批稿)
2021-08-06发布
2021-11-0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深度和编制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其他类型工程和除险加固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参照执行。
1.03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为依据。直接开展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以批准的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区域综合规划或专业规划为依据。
1.0.4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勘测,在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和节水节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评价工程建设的可行性。重点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规模、技术方案、征地移民、环境、投资和经济评价,对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题论证。工程设计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1.0.5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工程的任务及综合利用工程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
2确定工程场址的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
3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基本查明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影响工程场址(坝址、闸址、厂址、站址等)和输水线路比选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查明推荐场址和输水线路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所需主要天然建筑材料进行详查。
4确定主要工程规模和工程总体布局。基本确定运行原则和运行方式。评价项目建设对河流上下游及周边地区其他水工程的影响。
5开展水资源利用建设类工程相关范围的节水评价,确定节水目标、节水指标和节水措施。
6选定工程场址和输水线路等。
7确定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选定基本坝型,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的型式。
8基本选定水力机械、电气、金属结构、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等系统设计方案及设备型式和布置。初步确定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9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施工导流方式,基本选定料场、导流建筑物的布置、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实施意见,基本确定施工总工期。
10确定建设征地范围,查明各类实物,基本确定农村移民生产安置和搬迁安置规划,明确城(集)镇迁建方式和迁建新址,对重要企(事)业单位开展资产补偿评估工作,对重要专项设施开展典型设计,明确防护工程等级和防护方案。
11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确定环境保护措施。
12对主体工程设计进行水土保持评价,基本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监测方案。
13基本确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主要措施。
14初步确定工程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能耗指标、设计原则,基本确定节能措施。
15确定管理单位类别及性质、机构设置方案、管理范围和主要管理设施等。
16基本确定工程信息化建设任务和系统功能。
17编制投资估算。
18分析工程效益、费用和贷款能力,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分析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
19分析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建议。
20提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综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提出解决措施或风险规避措施,简述下阶段有关工作建议。
1.0.6可行性研究报告章节设置以及编制格式见附录A。报告文字应规范准确,内容应简明扼要,图纸应完整清晰。
1.0.7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包括以下附件:
1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及与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2相关专题论证、审查会议纪要和意见:
3水文分析报告: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5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6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7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8贷款能力测算专题报告:
9其他重大关键技术专题报告。
1.0.8对于直接开展可行性研究的水利水电工程,可根据项目需要编制工程建设必要性及规模论证、工程总布置方案等专题报告。
1.0.9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综合说明
2.0.1绪言应简述以下内容:
1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划、经济社会现状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
2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在江河治理开发与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3前期工作概况和项目建议书的主要结论、审查审批意见及落实情况:
4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02水文应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河段)、地区的水文、气象概况,水文基本资料和主要水文计算成果。
2.0.3工程地质应简述区域地质、工程区及建筑物场址的地质概况、主要地质问题及其评价意见,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主要成果。
2.0.4工程任务和规模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任务以及主次顺序,综合利用效益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工程范围、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
2.0.5节水评价应简述以下内容:
1现状节水水平评价及节水潜力分析:
2节水目标与指标评价:
3设计水平年节水符合性分析:
4节水措施方案及节水效果评价。
2.0.6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等级及标准:
2工程场址(线路)和主要建筑物选型成果、工程总体布置方案、主要建筑物型式和布置,以及地基处理措施等。
2.0.7机电及金属结构应简述以下内容:
1主要水力机械、电气、金属结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以及消防等设备的型式、数量、主要参数和布置:
2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主要用电设施的电源引接方案。电气主接线、监控和通信方式。
2.0.8施工组织设计应简述以下内容:
1施工条件、建筑材料:
2施工导截流标准和方案:
3主体工程施工方法、施工总体布置:
4工程控制性进度及总工期。
2.0.9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应简述以下内容:
1建设征地范围:
2实物调查方法和组织形式,实物调查成果公示确认过程和主要成果:
3农村移民安置规划:
4城〔集)镇迁建规划:
5企〔事)业单位处理方案和专项设施恢复改建方案:
6防护工程规划。
2.0.10环境影响评价应简述以下内容:
1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结论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3环境保护措施。
2.0.11水土保持应简述以下内容:
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结论、要求和建议:
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防治目标、总体布局和主要工程量。
3水文
3.1流域概况
3.1.1说明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
3.12说明工程所在河流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位置以及各工程的主要任务。
3.2气象
3.2.1说明流域和工程临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3.2.2说明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
3.3水文基本资料
3.3.1说明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
3.3.2说明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项目、测验年限、河段控制特性、高程系统,水位、流量、泥沙等的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水文资料整编等情况。
3.3.3说明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料复核变动情况,对水文基本资料可靠性进行评价。
3.4径流
3.4.1概述河道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上游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
3.42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应进行还原计算。
3.4.3对短缺年份的径流可进行插补延长。
3.4.4根据工程特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径流系列的计算时段(月、旬、日)。
3.4.5分析水文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确定工程场址或区间的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平均各月平均流量和径流年内分配。
3.4.6提出年径流计算成果,经合理性检查,确定径流计算成果。
3.4.7分析枯水径流特性,确定枯水(期、月、日)径流计算成果。
3.4.8分析并确定丰、平、枯水年(月、旬、日)径流过程。
3.4.9对灌溉或供水工程,说明有关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补给方式、水位变化、水质、空间分布、可开采量等情况。
4工程地质
4.1勘察概况
4.1.1说明本阶段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主要成果与结论。
4.1.2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累计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4.2.1简述区域地质条件。
4.2.2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提出地震动参数。
4.3水库区工程地质
4.3.1简述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4.3.2对可能渗漏地段,基本确定渗漏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估算渗漏量,提出防渗处理范围的建议。
4.3.3对可能浸没地段,基本确定浸没地下水埋深临界值,预测可能浸没范围和浸没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浸没防治处理建议。
4.3.4基本确定水库区崩塌、滑坡、塌岸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和规模,评价其稳定性和影响,提出监测和处理建议。
4.3.5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发震地段及强度,评价其影响。必要时,提出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初步规划方案。
4.4坝(闸)址工程地质
4.4.1简述各比选坝(闸)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4.42评价各比选坝(闸)址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闸)址比选的地质意见。
4.4.3基本确定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推荐坝(闸)址主要建筑物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4.4对推荐坝址,评价地质条件对不同坝型的适宜性,提出坝型选择的地质意见。评价推荐坝型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建基标准和防渗范围,进行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初步分类。
4.4.5对于软基上的坝(闸)址,除符合4.4.4的规定外,还应评价基坑开挖边坡稳定性、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提出地基承载力及地基加固处理所需的相关地质参数。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619-2021替代SL619一201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Code of preparing preliminary design reports for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报批稿)
2021-08-06发布 2021-11-0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其他类型工程和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可参照执行。
1.0.3编制初步设计报告应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
1.0.4编制初步设计报告应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调查、勘测、试验、研究,在取得可靠的基本资料基础上,进行方案技术设计。工程设计应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因地制宜,注重技术创新、节水节能、节约投资,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初步设计报告应有分析、论证和必要的方案比较,并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
1.0.5初步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复核并确定工程场址的水文成果。
2查明水库区及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复核,必要时对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复核。
3说明工程任务及具体要求,复核工程规模,确定运行原则,明确运行方式。
4复核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选定坝型,确定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的轴线、输水线路、结构型式和布置、控制高程、主要尺寸和数量。
5选定水力机械、电气、金属结构、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等系统设计方案及设备型式和布置。
6确定消防设计方案和主要设施。
7复核对外交通运输方案,选定料场、施工总布置,确定施工导流方式及建筑物结构设计、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及施工总工期。提出建筑材料、芳动力、施工用电用水的需要数量及来源。
8复核建设征地范围和各项实物,确定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和搬迁安置规划,提出集中居民点、城(集)镇迁建和专项设施复(改)建等初步设计文件,开展企(事)业单位资产补偿评估工作。
9复核环境影响,确定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设计方案。
10复核水土流失防治贵任范围,确定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
11确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设计方案,确定主要措施。
12确定工程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能耗指标、设计原则、节能措施及工程节能设计方案。
13提出工程管理设计。
14确定工程信总化建设内容、功能及技术实现方案,确定系统建设方案及软、硬件
技术要求和配置。
15编制设计概算。
16复核经济评价指标.
17提出工程建设初步设计的主要结论。说明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并提出解决措施或风险规避措施。简述下阶段有关工作建议。
1.0.6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格式见附录A。报告文字应规范准确,内容应简明扼要,图纸应完整清晰。
1.0.7初步设计报告可包括以下附件:
1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及与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2相关专题论证、审查会议纪要或意见: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规划设计报告:
5其他重要专题和试验研究报告。
1.0.8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综合说明
2.0.1绪言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与规模:
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审查和审批意见、主要勘测设计工作过程,以及各相关部门及地方达成的协议。
2.0.2水文应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包括气象、水文、泥沙、水质、冰情等资料情况,说明主要特征值和分析计算成果。
2.0.3工程地质应简述区域地质、工程区及建筑物场址的地质概况、主要地质问题及其结论性意见,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主要成果。
2.0.4工程任务和规模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任务及主次的要点说明:
2工程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
2.0.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应简述以下内容:
1工程等级及标准:
2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坝(闸、厂、站)轴线及渠(管)线选择与比选结论:
3各主要建筑物(含边坡工程)的规模、布置、型式和主要尺寸、地基处理措施等:简述重点安全监测设计。
2.0.6机电及金属结构应简述以下内容:
1主要水力机械设备的型式、数量、主要参数和布置:
2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主要用电设施的电源引接方案:电气主接线和主要电气设备型式及布置:监控、保护和通信方式:
3主要金属结构设备型式、数量和布置:
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主要设备型式、数量和布置。
2.0.7消防设计应简述总体设计方案和主要消防设施。
2.0.8施工组织设计应简述以下内容:
1施工条件、料场选择:
2施工导流、截流标准与方案,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
3主要场内外交通、施工总布置、总工程量及主要建筑材料用量:
4施工进度安排及总工期。
2.0.9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应简述以下内容:
1建设征地范围:
2实物复核情况和主要实物成果:
3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和搬迁安置规划主要成果:
4城(集)镇迁建规划主要成果:
5企(事)业单位和专项设施处理规划主要成果:
6防护工程规划设计主要成果:
7库底清理规划设计主要成果。
2.0.10环境保护设计应简述以下内容:
1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查、审批情况和主要结论:
2环境影响复核结论:
3主要环境保护措施设计:
4环境监测与管理。
2.0.11水土保持设计应简述以下内容:
1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查、批复情况和主要结论:
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弃渣场布置、防治目标和水土保持总体布局等的复核结论:
3主要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4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3水文
3.1流域概况
3.1.1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沉、流域和河流特征、水土保持概况。
3.1.2简述工程所在河流己建和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位置以及各工程的主要任务。
3.2气象
3.2.1简述流域和工程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
32.2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的气象资料,复核流域及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要素特征值。
3.3水文基本资料
3.3.1说明设计流域内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以及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流域特征值。简述设计依据站、参证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等情况。
3.3.2说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新增加资料的复核情况,对新出现的大洪水宜详细说明。对水文基本资料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3.4径流
3.4.1概述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来源以及上游己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对径流的影响。
3.4.2说明径流还原计算、系列插补延长情况,以及径流系列计算时段的选择情况。
3.4.3复核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
3.4.4说明增加资料后有关断面及区间的年径流和枯水径流计算成果,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比较,并确定径流系列和径流计算成果。
3.4.5说明水库初期蓄水期时段和水库丰、平、枯水年来水情况。
3.4.6说明设计地区的地下水储量、空间分布以及水质情况,确定可开采量。
3.5洪水
3.5.1概述流域暴雨、洪水特性。
3.5.2复核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以及历史洪水与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3.5.3概述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洪水的影响、洪水系列的还原和插补延长情况。
4工程地质
4.1勘察概况
4.1.1说明本阶段及以前的勘察工作过程、主要勘察成果及结论。
4.1.2说明本阶段勘察工作内容、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各阶段及累计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
4.2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4.2.1说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场地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的结论。
4.2.2当场地及其附近存在与工程安全有关的活断层时,应复核或补充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4.3水库区工程地质
4.3.1简述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43.2确定水库渗漏途径、边界条件和渗漏型式等,评价水库渗漏对工程安全、效益及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渗范围及观测的建议。
4.3.3确定浸没地下水埋深临界值和可能浸没范围,评价浸没程度及造成的影响,提出浸没防治处理建议。
4.3.4确定库区崩塌、滑坡、塌岸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和规模,确定主要岩(土)体及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监测资料,评价施工期和水库运行期失稳的可能性、失稳形式及危害,提出监测和处理建议。
4.3.5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必要时提出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设计方案。
4.4大坝工程地质
4.4.1简述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4.4.2评价各比较坝线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线比选和坝型选择的地质意见。
4.4.3进行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确定坝基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坝基(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基防渗范围、建基标准、开挖边坡坡比等。
目 录
一、概述 4
1、工程概况 4
1.1 工程简介 4
1.2 418#~427#门式墩概况 5
1.2.1 基本概况 5
1.2.2 钢主梁及钢立柱构造 6
2、编制说明及依据 7
2.1 编制说明 7
2.2 编制原则 7
2.3 施工图纸 8
2.4 有关标准、规范、规则、规程、办法 8
二、门式墩安装方案及技术措施 9
1、进度计划 9
1.1 计划工期 9
1.2 进度指标 9
2、施工准备 11
2.1 本项目主要生产情况介绍 11
2.2 施工机械设备 12
2.3 施工劳动力 13
2.4 施工用水、用电 13
3、钢盖梁分段比选及参数说明 13
3.1 钢盖梁结构简介 13
3.2 分段必要性及工艺说明 14
3.3 分段工艺介绍 15
3.4 分段工艺比选 16
3.5 安装工艺的比选 18
3.6 钢盖分段结构详图说明(方案二) 20
3.7 钢盖梁分段后参数表 21
4、门式墩安装施工工艺 22
4.1 安装工艺流程 22
4.1.1 安装过程总流程 22
4.1.2 钢立柱吊装工艺流程图 24
4.1.3 钢横梁吊装工艺流程图 25
4.2 钢立柱吊装 25
4.2.1 427#~423#钢立柱卸货及吊装就位 26
4.2.2 422#~418#钢立柱卸货及吊装就位 29
4.2.3 钢立柱卸货吊装保护方法 31
4.2.4 钢立柱吊装设备选型验算 32
4.2.5 钢柱吊装过程吊耳设置及索具计算 34
4.2.6 钢柱安装过程方法 36
4.2.7 钢柱安装平台施工 37
4.3 钢横梁吊装 37
4.3.1 钢横梁施工封锁及运输车停 38
4.3.2 钢横梁试吊 38
4.3.3 钢横梁卸货吊装 38
4.3.4 吊装设备选型计算 44
4.3.5 钢主梁精准对位质量控制措施 47
4.3.6 钢梁工地焊接 47
三、交通施工组织方案 50
1、交通组织原则 50
2、道路现状及实施范围 50
3、交通疏导方案 52
4、主要交通安全实施配置 53
4.1 主要交通安全实施配置 53
4.4.2 其它安全设施 55
4.4.3 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55
5、道路清理与恢复工作 56
附件1、《泉州湾跨海大桥门式墩钢盖梁吊耳及螺栓计算书》
附件2、《泉州湾跨海大桥门式墩钢盖梁地基承载力及索具验算书》
内容摘要: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区,北起福州市,途经莆田市、泉州市,南至厦门市和漳州市,新建线路全长277.42km。线路北端衔接合福铁路、温福铁路,南端衔接厦深铁路、龙厦铁路,与东南沿海铁路福厦段共通道,既可构建京福厦高速铁路客运通道,也是东南沿海铁路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地理位置见图1.1-1。
新建福厦铁路6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线路经过台商投资区、晋江市、石狮市,设置泉州湾跨海大桥跨越泉州湾,距已建成的泉州湾公路大桥85m,合同段起止里程桩号为DK148+566.12~DK176+020.75,线路长度27.455km,采用高速铁路标准,设计时速350Km/h,正线间距5m。
泉州湾跨海大桥为本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工程设计门式墩数量共计12个,其中陆上10个,海上2个。泉州湾跨海大桥陆上门式墩为418#~427#墩,位于晋江市,自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与东西三路斜交而过。
1.2 418#~427#门式墩概况
1.2.1 基本概况
泉州湾跨海大桥陆上418#~427#墩,自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与东西三路斜交而过,东西三路道路宽度为40m。上部结构为预制简支箱梁。
门式墩横梁为钢结构箱梁,钢结构部分与混凝土柱采用插入式连接,钢柱插入混凝土柱中5m,属钢-混凝土柱混合结构。
418#~427#墩混凝土柱部分高度418#~420#为24m、421#~422#为23.5m、423#-424#为23m、425#-427#为22.5m,单个墩柱均为直柱形,截面尺寸为2.6m×3.3m(横桥向×顺桥向)。
418#~422#钢梁总长均为29.4m,423#-428#钢梁总长均为27.4m,均采用箱形截面,梁高2.8m,宽度3.3m。钢柱截面为箱形,外轮廓尺寸为2.6×3.3m(横桥向×顺桥向)。各墩钢柱外包混凝土横桥向厚度均为40cm,顺桥向厚度均为30cm。
泉州湾跨海大桥418#~427#门式墩立面、平面布置详见图1.2.1-1,图1.2.1-2,地理位置卫星见图1.2.1-3,门式墩结构示意见图1.2.1-4。
1.2.2 钢主梁及钢立柱构造
为便于加工制造,对不同跨径的盖梁顶底板分别选取对应的板厚。418#~427#号门式墩的跨径(墩柱中心距)和对应钢主梁和立柱的板厚具体参见下表1.2.2-1。
2、编制说明及依据
2.1 编制说明
以优质、安全、高效为目标,以满足业主需求为宗旨。针对泉州湾跨海大桥陆上门式墩钢盖梁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周全的安装方案,采取安全、成熟的安装施工措施,确保在计划工期内圆满的完成钢盖梁安装工作。
2.2 编制原则
(1)遵循符合性原则。积极响应和遵守承包合同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要求的规定及铁路建设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协议条款内容。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设计标准,严格按设计资料编制方案,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3)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概念,以架梁工期为后门关死控制点,以架梁工期为控制节点,统筹分配各个专业工程的工期、合理安排节点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4)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指导,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
(5)遵循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6)遵循专业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以专业化队伍为基本形式,配备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7)遵循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8)遵循标准化管理的原则,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2.3 施工图纸
(1)《泉州湾跨海大桥 第四册》(福厦施(桥)-55-Ⅳ);
(2)《福厦施(桥)参-30》;
(3)《桥上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梁上预埋件设计图》福厦施(环)-04;
(4)《桥上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图》福厦施(环)-05;
(5)《站前工程施工图声屏障工程》福厦施(环)-06;
(6)《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H型钢柱》通号(2008)1301;
(7)《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8)中交二航局新建福厦铁路6标门式墩施工技术规格书;
(9)设计院下发的技术交底文件及联系单。
2.4 有关标准、规范、规则、规程、办法
本方案参考的主要标准、规范、规则、规程、办法有:
(1)《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8;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3-2015;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8;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207-2017;
(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1-2020;
(6)《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3-2020;
(7)《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TBT 1527-2011;
(8)《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 24-89;
(9)《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3274- 2007;
(10)《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711-2008;
(11)《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3077-1999;
(12)《焊缝代号》GB324-2008;
(13)《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15;
(14)《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10433-2002;
(1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1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13;
(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
(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16;
(1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2011;
(2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
(21)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
(22)一般用途钢丝绳吊索特性和技术条件GB/T16762-2009;
(23)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GB/T 20118-2017;
(24)一般起重用D形和弓形锻造卸扣GB/T 25854-2010;
(25)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2012;
(26)铁路及其它行业相关标准、规范、指南及办法等。
二、门式墩安装方案及技术措施
1、进度计划
1.1 计划工期
泉州湾跨海大桥418#~427#墩计划开工日期为2020年10月14日,计划完工日期2020年11月26日,计划工期44天。
1.2 进度指标
(略)
双壁钢围堰作为桥梁深水基础常用施工结构,目前设计方法为经验法,相关构造尺寸拟定过程中参考其他项目类似方案,采用有限元试算然后再修改相关尺寸,不能从整体把握双壁钢围堰设计的要点,导致计算过程复杂,材料浪费大,部分围堰结构应力偏大,结构安全性低。有必要在考虑整体的情况下,对双壁钢围堰的设计计算过程进行梳理,通过参数化计算方式,统一考虑围堰的合理结构,给出圆形双壁钢围堰设计的合理构造和相关计算公式,方便围堰设计人员初步拟定围堰结构尺寸;利用参数化设计的圆形双壁钢围堰对比其他项目经验法设计的双壁钢围堰,节约材料用量 20%~35%,具有重大推广意义。
1. 前言
双壁钢围堰是深水基础施工常用结构,一般来说双壁钢围堰体量大,安全风险高,确保双壁钢围堰结构安全的同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是围堰设计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双壁钢围堰的基本受力状况以抵抗静水压力为主,动水压力和波浪力对围堰整体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小,各类围堰结构荷载简单明确,具有统一性;本文在总结以往其他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参数化设计的思路,并构造了评价函数进行围堰构造优化。
2. 参数化设计的思路:
针对具体结构中的同类问题,当结构荷载形式固定,结构尺寸大小变化,可以进行分离变量法的类分析,将带量纲的参数分离出来,结构优化只考虑构型和比例关系(无量纲常数),通过构造评价函数来确定结构的最优化设计目标,从而得出某类结构的最优设计。
3. 圆形双壁钢围堰整体构造
4. 圆形双壁钢围堰受力特点分析
圆形双壁钢围堰的整体受力特点:围堰内外壁板、斜撑均受压;水平范围内,围堰的水压力自平衡;围堰内外壁板的厚度与水深成正比,与围堰直径成正比;围堰整体稳定性与围堰厚度相关,围堰壁板和环撑的局部稳定性和竖向隔舱板间距相关。
5. 圆形双壁钢围堰的结构优化设计
5.1 围堰内外壁板加劲肋设计
围堰内外壁板竖向加劲肋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材料:角铁、钢带、球扁钢;从同等重量材料加劲效果来看,截面惯性矩更大的球扁钢加劲效果最好。
有效翼缘板宽度和跨度之比为 b=18%*l(铁摩辛柯《弹性理论》第三版,P244);
加劲肋高宽比的比例极限为 h/t≤21(铁摩辛柯《弹性稳定理论》第二版,P458);所有的轧制角铁和球扁钢都符合比例极限。
(略)
内容索引:
Part 01 编制依据
Part 02 编制背景
Part 03 编制原则
Part 04 主要内容及特点
Part 05 条文解读
Part 06 配套政策解读
内容摘要:
1编制依据
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建市规〔2019〕12号)
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川建行规〔2020〕 4号)
三、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总承包监督管理的通知》(川建行规〔2021〕19号)
2编制背景
推行工程总承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动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川建行规〔2021〕19号文中对工程总承包合同计价的总体要求,需要制定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的指导意见,完善我省建设工程计价体系,具体指导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活动。
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工程总承包计价行为
有利于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工作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劳动生产效率
有利于确保质量和工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推动工程总承包市场健康发展
3编制原则及特点
1.编制原则
科学合理
基于国内已出台及拟出台的相关政策及规范性文件,为进一步规范工程总承包合同计价行为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指导意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编制。
灵活创新
指导意见提出了总价与单价组合式合同,全费用综合单价,税金处理方式,价格调整方式等新的创新思路。
简明适用
基于工程总承包合同计价特点,就计价过程中所涉及的合同价格形式、费用组成、清单及招投标价格编制、价款调整与支付等提出简明适用的指导意见。
系统全面
指导意见立足于工程总承包计价全过程,对各阶段所涉及的必要表格及文本格式进行统一,为实现工程总承包计价全过程数字化打好基础,方便各方计价。
4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包括:
一、合理确定工程总承包合同价格形式
二、工程总承包费用项目组成
三、项目清单及招标控制价(最高投标限价)编制
四、投标报价编制
五、合同价款调整与支付
六、结算编制与审核
七、其他
附件: 工程总承包项目清单计价表格组成
2、适用范围和对象
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实行工程总承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3.主要特点
创新工程总承包合同价格形式 改革计价方式
推行全费用综合单价
明确招标人应在招标文件中公布工程总
承包项目招标控制价(最高投标限价)的内容要求
制定统一的工程总承包项目清单计价表格
(略)
ICS 65.020.01
B 0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249-2016
古树名木鉴定技术规程
2016-10-31发布
2016-12-31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山西绿巨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龙、毕建平、宫有寿、武红柱、水金生、张晓琛、燕喜波、范秀娟。
内容摘抄:
古树名木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鉴定机构、结论、公布、标识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古树名木的鉴定和公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4T868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
DB14T200古树名木评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DB14T86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DB14T86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古树
树龄在100a以上的树木。一般按树龄将古树分为三级,树龄在500a以上的树木为一级,树龄在300a~499a的为二级,树龄在100a一299a的为三级。
3.2
名木
珍贵、稀有树木和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及纪念意义的树木。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
4鉴定方法
4.1树种
4.1.1实地识别
观测枝干、叶、芽、花、花序、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解剖特征和生长特性,确定所属的科、属,记录种的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拍摄相关取片。
4.1.2影像鉴别
根据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观测其枝干、叶、芽、花、花序、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解剖特征和生长特性,确定所属的科、属,记录种的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片和定义1
4鉴定方法1
5鉴定机构3
6结论3
7公布3
8标识3
9档案管理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古树名木鉴定意见书4
ICS 93.080.01
P 66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254-2016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用户服务规范
2016-10-10发布
2016-12-1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山西省交通信息通信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瑜波、李磊、石永红、郝晓燕、王培荔、李海燕、张建亮、侯炜、徐渤岩。
内容摘抄:
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用户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西省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TC)用户服务的基本要求、用户服务、结算服务、车道服务、禁用名单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和相关非现金支付的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489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车型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子不停车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 lection,简称ETC)
在不停车的条件下,应用无线电射频识别及计算机等技术自动完成对通过车辆的识别、收费操作、车道设备控制和收费数据处理的收费方式。
3.2
人工半自动收费(Manual Toll Col lection.,简称TC)
由人工进行收费操作,计算机系统对车道设备进行控制,并对收费数据进行自动统计管理的收费方式。
3.3
山西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机构
负责山西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拆分、清分、结算、监督、稻核等工作的机构。
3.4
山西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运营服务中心(简称:EC运营中心)
由山西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机构授权,负责山西省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业务的发行管理,以及相关通行费的收缴、清分、结算等工作的机构。
(略)
4基本要求
4.1高速公路ETC车辆车型分类应按JT/T489规定执行。
4.2依据一车一卡一标签的发行原则,电子标签和快通卡采用实名制,车辆与电子标签和快通卡应一一对应。
4.3ETC服务网点应为用户提供统一规范的服务。
4.4ETC服务网点应覆盖至山西省县(区)级行政区。
4.5发行方应妥善保管用户资料,并履行保密义务。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4基本要求5
5用户服务5
6结算服务
7车道服务7
8禁用名单管理8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流程图9
参考文献11
ICS 93.080
P66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266-2016
自粘压缝带处治沥青路面裂缝技术规程
2016-12-30发布
2017-02-28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公路局、太原市巨远立合科技有限公司、长安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洪泽、任立民、周文全、赵玉生、马德文、刘晓明、郝培文、张育斌、许军、李永东、张芳、翟卫东、张晋龙、任予峡、魏平宽、任立新、樊秀生、李晓妮、王春、陈治君、王永万、邢志刚、黄江、张彦飞、白鸿莲、宋庆瑞、马荣、尹志毅。
内容摘抄:
自粘压缝带处治沥青路面裂缝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粘压缝带处治沥青路面裂缝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各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宽度≤6m的单缝(横缝或纵缝)的自粘压缝带防水处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试验规程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粘压缝带
以沥青、聚合物以及纤维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具有柔韧性、耐冲击性、自粘性的带状封缝材料,在常温下可直接粘贴于沥青路面裂缝。
4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自粘压缝带厚度为4mm0.5mm,材料应边缘整齐,表面平整。
4.1.2自粘压缝带储存温度应低于35℃,储存运输时避免日西雨淋、高温,远离火源。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材料1
5施工2
6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拉拔试验4
附录B(规范性附录)直接拉伸试验6
ICS 91.010.01
P 1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267-2016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
2016-12-30发布
2017-02-28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西省地震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地震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国、沈勋、苏琪、姜丹。
内容摘抄:
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仿震减灾示范学校的评价认定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207防震减灾术语
DBJ04-277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182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要求,坚持传播防震减灾科学理念,培养教师、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的防震减灾能力。
4要求
4.1基础条件
4.1.1学校选址合理,应避开活断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险区。
4.1.2学校校内及周边应无易燃、易爆、腐蚀、放射性等可能引发严重地震次生灾害的危险源。
4.1.3学校建筑应符合抗震设防相关要求。
4.1.4学校整体规划合理,应具备紧急疏散和应急避险条件。
4.1.5学校应急疏散标志应符合DBJ04-277的要求。
4.1.6学校消防安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要求1
4.1基础条件1
4.2组织机构1
4.3宣传教育2
4.4应急预案与演练2
5评价方法2
5.1评价依据2
5.2评价报告2
5.3结果应用2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分表3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小学防震减灾示范学校评价报告4
ICS33.160.40
A91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268-2016
公共安全立体化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2016-12-30发布
2017-02-28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太原市公安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西省公安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公安厅、太原市公安局、山西中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志刚、白安平、间心田、郑继革、陈晋忠、侯杰、贾富桃、柴瑞卿、谢徐宁、孙斌、高海峰、赵宇、邓峥、张虎。
内容摘抄:
公共安全立体化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安全立体化视颊监控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共安全立体化视频监控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724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国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
GB/T25724、GB/T2818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立体化视频监控系统
指将具有相互关联关系的多台摄像机按一定规则分布在三维空间的同一区域内,按特定关联规则在人工操作下实现立体化视颊联动并将视频内容同步展现的视频监控系统。
3.2
立体化视频联动
指以GIS为基础,将部署在不同空间位置的摄像机,通过信息传递,以联动方式有机结合,达到快速反应。
3.3
即点即视
通过点击等方式,直接查看视颊资源。
3.4
全景摄像机
指视角较大、监控场景固定不变的定焦枪型摄像机或定焦枪型摄像机阵列。
3.5
点面联动摄像机
由全景摄像机和PTZ摄像机组成的摄像设备,通过点击或拖放全景实时视频画面的任意点实现图像放大。
3.6
高点监控
指部署在30米以上高处的视频监控设备。
3.7
低点监控
指部署在公共活动区域的非卡口类视频监控设备。
4基本要求
4.1系统数字视音频编解码应符合GB/T25724的要求。
4.2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应符合GB/T28181的要求。
4.3系统服务器架构应支持C/S和B/S架构。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系统组成2
6系统功能3
7性能要求5
ICS 65.020
B10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382-2017
盐渍土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电导率法
2017-05-30发布
2017-07-3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瑞芬、程滨、黄高鉴、滑小赞、王斌、刘平、杜慧平、王钊、王变娥。
内容摘抄:
盐渍土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电导率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盐渍土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电导率法的术语和定义、测定原理、仪器和设备、试剂和溶液、分析步骤、结果计算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盐渍土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实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盐渍土
盐土、碱土及各种盐化和碱化土壤的总称。
4测定原理
土壤水溶性盐是强电解质,具有导电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土壤水溶液的含盐量与电导率呈正相关。用电导率仪测定土壤溶液的电导率,经换算可得土壤水溶性盐总量。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测定原理1
5仪器和设备1
6试剂和溶液2
7分析步骤2
8结果计算2
9注意事项3
ICS 65.020.01
B64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415-2017
盐碱地造林技术规程
2017-05-30发布
2017-07-3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永生、刘劲、高龙、张娜、冯晋、赵育鹏、李林英、吕皎。
内容索引:
盐碱地造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盐碱地造林的术语和定义、盐碱地分级、改良方法与整地、树种选择、栽植技术、抚有管护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盐碱地土壤改良及造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盐破地sal ine and alkali land
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土地的总称。
3.2
轻度盐碱地mild saline-alkali land
土壤知H≤8.0,土壤含盐量0.1%~0.29%盐碱地.
3.3
中度盐碱地moderate saline-alkali land
土壤8.03.4
重度盐碱地severe saline-alkali land
土壤8.53.5
极重度盐碱地extreme小y severe saline-alkali land
土壤pH>9.0,土壤含盐量>1.0%盐碱地。
4盐碱地分级
见附录A。
5盐碱地改良与整地
5.1改良原则
5.1.1因地制宜。
根据盐碱地类型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措施。
5.1.2综合施策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月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盐碱地分级2
5盐碱地改良与整地2
6树种选择3
7栽植技术3
8抚育管护4
9档案管理4
附录A(规范性附录)盐碱地分级标准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工程改良措施6
附录C(规范性附录)盐碱地造林主要树种8
ICS 65.020.01
B 05 DB14
山西省于地方标准
DB14/T1418-2017
城郊森林公园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2017-05-30发布
2017-07-3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吉龙、郝向春、翟瑜、杨小龙、徐溶、李文苑、韩丽君、周帅。
内容摘抄:
城郊森林公园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郊森林公园养护管理的绿地管理、硬化和铺装、设施管理、水体管理、文物古迹管理、灾害防控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城郊森林公园养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5907.2消防词汇第2部分:火灾预盼
GB12941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GB50165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CJJ3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CJJ149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
CJJ207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DL/T1040电网运行准则
GY/T291广播中心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LY/T1557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LY/T1664古树名木代码与条码
LY/T1679森林火灾扑数技术规程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WT513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SHS06007电力线路维护检修规程
DB14/T973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规范
《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郊森林公园
地处城镇或城镇周边,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生态环境良好,在规划区域内可以开展游憩、科普、科研等活动,并按法定程序审批的森林地域。
4绿地管理
4.1生态公益林
按照GBT18337.3的规定执行。
4.2生态经济林
按照LY/T1557的规定执行。
4.3绿篱色块
4.3.1一般要求
生长健壮,应达到色泽鲜艳、轮廓清楚、顶面平整、侧面上下垂直或上窄下宽、不露空缺、不露枝干的目标。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绿地管理2
5硬化和铺装3
6设施管理4
7水体管理5
8文物古迹管理5
9灾害防控5
10档案管理5
ICS 07.060
A47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1990-2020
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
2020-06-10发布
2020-08-10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气象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西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岳江、师莉红、贺洁颖、郝寿昌、王雁、朱凌云、赵丽平。
内容摘抄:
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的术语和定义、工作流程、论证内容与方法以及报告书的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其它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也可参照本规范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31155-2014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
GB/T3522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年版)
QX/T6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21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QX/T85-2018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QX/T423-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报告编制
QX/T437-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城市通风廊道
QX/T457-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气象观测资料加工处理
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09年7月30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气预函[2019]42号)
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建城[2014幻66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大建设项目
由国家或者省政府立项、审批,对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3.2
气候可行性论证
对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气候适宜性、风险性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评估活动。
[QXT242-2014,定义3.4]
3.3
参证气象站
气象分析计算所参照或引用的具有长年代气象观测数据的国家气象观测站。
[QXT469-2018,定义3.2]
3.4
关键气象因子
对规划和建设等项目的气候适宜性和风险性有重大影响的单个气象要素或多个气象要素的组合。
[QXT469-2018,定义3.4]
4工作流程
重大建设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流程参见附录A。
5准备工作
5.1资料收集
5.1.1气象资料
5.1.1.1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的气象站信息,如项目场址及附近3个以上气象站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参证气象站和专用气象站的相关气候资料。
5.1.1.2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的气象灾害资料及对应灾情资料。
5.1.1.3上述资料无法满足项目要求时,应收集其他气象资料,如现场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数值模拟资料及探空观测气象资料等。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作流程2
5准备工作2
6论证内容与方法3
7报告书的编制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流程7
附录B(规范性附录)重大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论证关注点和潜在敏感气象因子或高影响天气8
附录C(规范性附录)不同建设项目类型对应的气象灾害及工程气象参数9
ICS 01.040.03
CCS A 16 DB1403
阳泉市地方标准
DB1403/T10-2022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核准工作规范
2022-07-15发布
2022-07-15实施
阳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阳泉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阳泉市行政审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QS/TC0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麦斯达夫标准化服务(山西)有限公司、阳泉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曼、魏海文、牛建东、魏京军、朱建芳、郝增、郑波、王超、苗慧。
内容摘抄: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核准工作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核准的事项范围、服务要求、服务流程、监督管理及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企业投资项目的备案、核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169.3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第3部分:窗口服务提供要求
GB/T38227投资项目建设审批代力办服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企业投资项目
企业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企业使用自筹资金的项目,以及使用自筹资金并申请使用政府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等的项日。
4事项范围
4.1核准
4.1.1在《山西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和《阳泉市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范围内。
4.1.2关系国家安全、涉及国家、山西省和阳泉市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实行核准管理。
4.2备案
4.2.1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明确要求设区的市备案的项目以及跨县级行政区域的项目,由设区的市级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4.2.2阳泉市人民政府确定划分至县区备案的项目。
4.2.3按照属地原则由县区备案的项目。
(略)
内容索引: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事项范围1
4.1核准1
4.2备案1
5服务要求1
5.1机构要求1
5.2人员要求2
6服务流程2
6.1项日备案2
6.2项目核准2
7监督管理3
8评价与改进3
8.1评价方式3
8.2持续改进3
参考文献4